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点图

八点图

八点图
八点图

1、两条纵线

(1)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

(2)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

2、四条横线

(1)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3)碱+酸→盐+水

(4)盐+盐→新盐+新盐

3、四条交叉线

(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3)碱+盐→新盐+新碱

(4)酸+盐→新盐+新酸

4、两条弯线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2)金属+酸→盐+氢气

注意:

1、熟记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

(2)铁在溶液中发生置换时,生成+2价的亚铁化合物。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活泼性

较弱的金属。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难溶银亚汞,硫酸盐中除钡铅;

碳酸磷酸亚硫酸,可溶只有钾钠铵;

溶碱钡加钾钠铵,氢氧化钙是微溶。

练习

1、按下列要求写出四个制取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1)金属与盐的反应;

(2)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3)酸与碱的反应:

(4)酸与盐的反应: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

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

C. 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

D. 硝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 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 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 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 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 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 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 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 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 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最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总结

最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知识结构梳理 溶液 混合物 浓溶液 稀溶液 溶解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守恒定律 可溶性碱 不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无氧酸 含氧酸 氧化物 酸 碱 盐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原子结构简图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 物质 分类 变化 元素 原子 分子 离子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物理变化 化 学 变 化 组成结构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剂溶质

1、物质的组成结构 (1)物质的微观构成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离子结构简图 质子

(3)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质子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原中子②不带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①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 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 数 = 核外电子 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阳离子: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 (4)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 、 ③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 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品种(宏观):表示 一种元素 微粒(微观):①表示该元素的 一个原子 ②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⑤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 。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下

初中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 纯金属 金属材料(铝、铁铜银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优点是: 定义 合金生铁和钢。 常见 铜锌合金 物性:有光泽,质地,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金金属与氧气反应: 性质化性: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与盐反应:反应的依据:。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属金属活动顺序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和(应用)③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金湿法炼铜原理:CuSO4 + Fe == FeSO4 + Cu 属原料: 材金属原理:(用方程式表示)。料冶炼冶炼铁的冶炼设备: 产品: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反应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金属资防止铁生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② 源保护

溶液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其质量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 。 H2SO4等溶于水。 概念: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解度曲线。 概念: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 压强:随压强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量分数一定溶液步 液体+ 固体(不溶于水) 过滤 混合物分离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①液体 + 固体(可溶于水) 结晶②KNO3 + NaCl 分离出NaCl采用蒸发结晶。 ③KNO3 + NaCl 分离出KNO3采用冷却结晶。

常见的酸和碱 酸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酸使无色的酚酞试液色。 氢气例:; 属氧化物→盐+ 水 水例:; ⑤酸 + 盐→新盐 + 新酸例:; 氢氧化钠NaOH 物性: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 (火碱、烧碱、苛性钠) 用途: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物性及用途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物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Ca(OH)2 用途:用作建筑材料、检验二氧化碳。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用生石灰(CaO)与水作用 碱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热。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①与指示剂作用 碱的化学性碱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例如: ③碱 + 酸→盐 + 水例如: ④碱 + 盐→新碱 + 新盐如;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同时,反应物都溶于水) PH < 7 溶液呈酸性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小屯一中化学 复 习 计 划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 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质的两种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常见的化学仪器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3、药品的取用方法 10、仪器的链接 11、检查气密性 4、量筒的正确使用 8、给固体加热的方法 6、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5、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9、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7、给液体加热的方法 12、玻璃仪器的洗涤 固体 液体 粉状 块状

第二单元 空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4点) 助燃性、氧化性 木炭+氧气→ (包括化学方程式、现象) 氧气制法 实验室制法 原理(三种药品、方程式) 发生装置 装置 收集装置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氧气(占21%)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硫+氧气→ 磷+氧气→ 铁丝+氧气→ 镁条+氧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氧气用途: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用途: 化学性质: 用途: 两种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一、水 存在:自然界的水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水体污染的原因工业三废达标处理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二、物质 点解水实验:方程式、电极、体积比、结论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混合物(如空气、矿泉水、石灰水等)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构成 化合物 三、物质的构成 分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纯净物 单质(如O 2、H 2、Fe 、P 等) 一般的(如NaCl 、KMnO 4、C 2H 5OH 等) 氧化物(如H 2O 、CO 、Fe 2O 3等)物质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 成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区别及转化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人教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树结构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树(结构图)

————————————————————————————————作者:————————————————————————————————日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树(结构图) (陕县东凡中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 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质的两种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常见的化学仪器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3、药品的取用方法 10、仪器的链接 11、检查气密性 4、量筒的正确使用 8、给固体加热的方法 6、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5、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9、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7、给液体加热的方法 12、玻璃仪器的洗涤 固体 液体 粉状 块状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空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4点) 助燃性、氧化性 木炭+氧气→ (包括化学方程式、现象) 氧气制法 实验室制法 原理(三种药品、方程式) 发生装置 装置 收集装置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氧气(占21%)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硫+氧气→ 磷+氧气→ 铁丝+氧气→ 镁条+氧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氧气用途: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用途: 化学性质: 用途: 两种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水 存在:自然界的水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水体污染的原因工业三废达标处理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二、物质 点解水实验:方程式、电极、体积比、结论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混合物(如空气、矿泉水、石灰水等)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构成 化合物 三、物质的构成 分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纯净物 单质(如O 2、H 2、Fe 、P 等) 一般的(如NaCl 、KMnO 4、C 2H 5OH 等) 氧化物(如H 2O 、CO 、Fe 2O 3等)物质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 成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区别及转化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化学结构分析

化学结构分析--科标检测 化学结构分析主要是研究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而从多种手段来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以及其物化性质,该分析在生物、化工、材料、科研、食品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标分析实验室可以通过多种大型仪器对样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对有机和无机样品的结构进行描述,不单可通过核磁、红外、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推出样品的结构式,并通过标准谱图及标准样品进行确定,同时也能够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再现物质的空间结构,其结果准确可信。公司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二合一(CMA、CNAS)实验室认证认可,能出具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化学结构分析 一、实验原理 科标分析实验室对样品提纯后,利用核磁、红外、质谱、元素分析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元素种类、官能团、碳氢相关的分析,综合所得数据分析出样品的化学结构,如果样品适合培养单晶,本公司可对样品进行单晶分析,从而得到样品的立体空间结构,包括各个原子之间的键长与键角,结果真实可靠。 二、仪器和试剂 仪器:核磁共振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高效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试剂:相关分析纯试剂、氘代试剂、二次水。 三、实验过程 将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检测出样品的元素组成,采用高分辨质谱确定样品的相对分子量,利用红外检测确定分子结构中所存在的官能团,最后通过全套的核磁(包括一维谱的1H NMR、13C NMR,以及二维谱的COSY、NOSY)结合之前测试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所做的谱图可以与标准图库中的谱图进行比对,若有标准样品,可以通过GC或者LC的方法进行再次确认,并与相关的标准图库进行对比。倘若样品条件适合,可以对其进行单晶培养,我们推荐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到其空间完整的分子结构。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精心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 (A+B) 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4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1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酸和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盐+H 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O==+H 2O ④与碱反应:H+OH===+H 2O (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 3==+H 2O+CO 2↑ 2、组成 3、性质 5溶液 溶解度(S ) 2溶质质量分数 物理 (性质) 酸 (H ++酸根离子) 盐酸 (HCl ) 硫酸 (H 2SO 4) 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质)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3、汉字1、字音 2、字形 4、含义 5、色彩 9、词语6、近义词辨析 7、熟语 8、关联词语 12、标点符号10、点号 11、误用辨析 27、基础知识15、修辞13、常见修辞格 14、辞格辨 16、词类 20、语法17、短语 47 18、复句 初19、辨析修改病句 中21、作家作品 语24、文学文化常识22、名篇名句 文23、文化常识 26、语言表达——25、简明、连贯、得体 28、常见实词 45、知识体系31、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29、常见虚词 34、古代诗文阅读32、实词、虚词30、一词多义 33、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断句) 35、文体知识 36、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37、作文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38、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 44、现代文阅读39、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40、重点词语的理解 4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2、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43、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46、中考复习 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 2、数轴 6、有理数的概念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从大到小的比较 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 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 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 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 12、有理数的乘方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代数式1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2、列代数式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3、代数式的值18、单项式 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 24、合并同类项 25、去括号与添括号 26、整式的加减法 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198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初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3、代入(消元)法 中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4、加减(消元)法 数193 36、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数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与38、一元方程组的应用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 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 47、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9、多项式的乘法 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5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4、同底数幂的除法 57、提取公因式法 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 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 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一元 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次方程 72、分式6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67、分式方程解法、 70、分式的意义和性质增根 71、分式的加减法68、分式方程的应用 75、数的开方73、平方根与立方根 74、实数 2

2013初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最全版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教学内容: 1.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2. 掌握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3. 了解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初步知识,讨论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时数:6学时 分子结构包括: 1. 分子的化学组成。 2. 分子的构型:即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键长,键角和几何形状等。 3. 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 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第一节共价键理论 1916年,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H:H :N::N:H-CI: 靠共用电子对,形' 成化学键,得到稳定电子层结 构。 定义:原子间借用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对共价键的形成的认识,发展提出了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1共价键的形成 1.1.1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应用量子力学) 当两个氢原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每个H原子核不仅吸引自己本身的1s电子还吸引另一个H原子的1s电子,平衡之前,引力〉排斥力,到平衡距离d,能量最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H原子的玻尔半径:53pm,说明H2分子中两个H原子的1S轨道必然发生重叠,核间形成一个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大的区域。这样,增强了核间电子云对两核的吸引,削弱了两核间斥力, 体系能量降低,更稳定。(核间电子在核间同时受两个核的;$ ;吸引比单独时受核的吸引要小,即位能低,???能量低)。

1.1.2价键理论要点 ① 要有自旋相反的未配对的电子 H f + H J - T H H 表示:H:H 或 H-H ② 电子配对后不能再配对 即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和同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 未成对电子成键。 女口: N: 2s 22p 3, 心 N 或NH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③ 原子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 (重叠得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1.1.3共价键的类型 ① b 键和n 键(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而分类) s-s : b 键,如:H-H s-p : b 键,如:H-CI p-p : b 键,如: CI-CI ' ' 单键:b 键 牢固程度 牢固 差 含共价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的重键容易打开,参与反应。 ② 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根据共价键的极性分(电子云在两核中的分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n 键, 双键: b 键, 一个n 键 叁键: 例:N = N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沿轴转180° 头碰头 能单独存在 符号不变 肩并肩 不能单独存在 符号变 b 键的重叠程度比 b 键,两个n 键 b 键 n 键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 3,就是二氧化碳CO 2 多1个O。硫酸根SO 4 ,是三氧化硫SO 3 多1个O。 硝酸根NO 3,是二氧化氮NO 2 多1个O。铵根NH 4 ,是氨气NH 3 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 反应。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酸和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盐+H 2 ↑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 、CuO)反应:H+O==+H 2 O ④与碱反应:H+OH===+H 2 O(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 3==+H 2 O+CO 2 ↑ 2、组 成 3、性质 溶 液 溶 解 度 ( S )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物理 (性 质) 酸 (H++酸根离子) 盐酸 (HCl) 硫酸①使指示剂变色 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教材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及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及结论→反思及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及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及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分子组成与结构).doc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分子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从微观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例: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有些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⑥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c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结构图1 第一单元 2 3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 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质的两种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常见的化学仪器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3、药品的取用方法 10、仪器的链接 11、检查气密性 4、量筒的正确使用 8、给固体加热的方法 6、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5、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9、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7、给液体加热的方法 12、玻璃仪器的洗涤 固体 液体 粉状 块状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二单元 15 16 空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4点) 助燃性、氧化性 木炭+氧气→ (包括化学方程式、现象) 氧气制法 实验室制法 原理(三种药品、方程式) 发生装置 装置 收集装置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氧气(占21%)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硫+氧气→ 磷+氧气→ 铁丝+氧气→ 镁条+氧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氧气用途: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用途: 化学性质: 用途: 两种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17 18 19

第三单元 20 21 一、水 存在:自然界的水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水体污染的原因工业三废达标处理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二、物质 点解水实验:方程式、电极、体积比、结论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混合物(如空气、矿泉水、石灰水等)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构成 化合物 三、物质的构成 分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纯净物 单质(如O 2、H 2、Fe 、P 等) 一般的(如NaCl 、KMnO 4、C 2H 5OH 等) 氧化物(如H 2O 、CO 、Fe 2O 3等)物质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 成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区别及转化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22 23 24

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1.物质的组成 物质 元素 化合物 原子 分子 离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宏观角度 微观角度 单质 2.阳离子的质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小结:1.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2.物质的分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金属 非金属 单质 化合物 无机 化合物 有机 化合物 含氧酸 无氧酸 酸 碱 盐 氧化物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确定元素种类的标准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非金属单质 气态化合物 酸类、有机物 (H2、O2、N2、Cl2等) (HCl 、NH3、CO2等) (CH4、C2H5OH 等) (1) 分子 分子 H2O 、H2O2 3.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原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原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金属单质(铁、铜等) 相对原子质量 = C-12原子的质量×1/12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 稀有气体 少数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 核外电子排布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由里向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四、五、六、七层,分别命名为:K 、L 、M 、N 、O 、P 、Q 。

6.化合价 (1)单原子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氦气(He) (2)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也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 ) 碳(C ) 碘(I 2)例外 (3)双原子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氧气 O2 5.化学式 (4) 化学式的意义: a.表示某一种物质, c.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d.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的原子组成。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