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积极构建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体系[1]

积极构建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体系[1]

开卷有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各省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立交
桥”,尝试“对口升学”、“注册入学”、“3+2”或“3+4”分段培养”等多种衔接方式,从而使职业教育将不
再也不应该是“断层”的教育。
无可置疑,中高职的衔接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后备军的整体素质;改变普教单一的人
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整合重组一些
中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利于稳定中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
于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是实际上这种中职、高职、学生(家长)“三方共
赢”的改革新政却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爆”。
中高职之间为何难以顺畅衔接?个中原因很复杂,中职学生基础差、厌学,高职学费偏高(中职免
费)等外因似乎是主导,但是实质上是由于当前中高职衔接缺失系统化设计。
课程设置问题。中高职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沟通,造成学生在中高职学习期间对一些专业课程
内容重复学习。
培养目标问题。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递进性、关联性。中职教
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使中职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
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招生制度问题。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对口升学招生指标限定在5%-15%以内,这
样的政策导致了中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偏少。
因此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打破目前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屏障,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特
色、互相贯通、有机衔接融合的统一、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体系设计。中高职衔接不仅仅是基于“学历”层次上的简单衔接,更不应是基于生源因素的应景之
措,而是需要系统考虑,顶层设计,构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放的教育体系——需
要通过教学标准与用人标准的融合,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终身教育体系——坚持以育人为
本,强调人的终身发展;协调发展体系——要求系统培养中高职技能型人才,突破培养层次的局限,加
快完善社会支撑系统,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
重点建设。一是

专业设置的衔接。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从地区和行业发
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高职的专业设置在中职基础纵向延伸、横向拓
宽;二是培养目标(规格)的衔接。制定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三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与
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制度(政策)改革。一是录取制度(学制)的衔接。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要增加和突出专业课、
实践课的考试。二是提高招生计划衔接。依据市场调节,适当放宽中高职衔接的招生计划比例。三
是政策职业性衔接。政策上给高职更大的自主权,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
竞赛等结合起来,完善高职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
综上所述,当前中高职之间难以顺畅衔接,不是职业教育的理念跟不上,也不是思想没有解放,核
心问题在于缺乏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这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简介:周如俊,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
江苏省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
当代职业教育/2012年第7期
□ 周如俊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