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河东平湖段滞洪区围坝防渗墙材料研究

黄河东平湖段滞洪区围坝防渗墙材料研究

黄河东平湖段滞洪区围坝防渗墙材料研究

邓明基,徐千军,曹先锋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 要:东平湖滞洪区是黄河山东段的重要防洪工程。由于滞洪区围坝的坝体填筑质量差,坝基未经防渗处理,滞洪时,坝体和坝基渗水较严重,容易产生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危及围坝安全。在此次堤坝加固工程中,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截渗方案。本文主要对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实现材料“高极限应变”的要求,同时简化材料组分,降低工程造价,简化施工工艺。

关键词:水工材料;塑性混凝土;试验研究;防渗墙;东平湖围坝中图分类号:T V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lastic concrete cut-off w alls of border dam

in Dongping Lake district of flood detention

DE NG Mingji ,X U Qianjun ,C AO X ianfeng

(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 sity ,Beinjing 100084)

Abstract :The D ongping Lake district of flood detention is the im portant flood-prevention project of the Y ellow River in Shandong province.Because the dam body is poorly filled and the basement is not strengthened ,a large am ount of water effuses from the dam.This flow can lead to s ome breaches as blow out and piping etc ,which endanger the dam.T o rein force the dam ,the plastic concrete cut-off walls are used to prevent the seepage.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plastic concrete mix and its mechanics properties are studied and the mixture that has big maximum strain is researched.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als o predigests the com posite and w orkmanship ,and reduces the capital costs.

K ey w ords :hydraulic material ;plastic concrete ;test research ;cut-off wall ;D ongping Lake border dam

收稿日期:2005205209

作者简介:邓明基(1979-),男,硕士

黄河山东东平湖滞洪区是黄河山东段的重要防洪工程,围坝坝高10m ,坝顶宽6~10m ,临湖边坡1∶3,背湖边坡1∶215。由于滞洪区围坝坝体的填筑质量差,滞洪时坝体和坝基渗水较严重,容易产生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危及围坝安全。在东平湖滞洪区围坝加固工程中,采用防渗墙进行有效的截渗防渗处理(如图1所示)。防渗墙墙深25m ,墙厚22cm 。为了使防渗墙的变形能够与坝体的变形相适应,要求防渗材料满足“高极限应变、低模量”的要求。研制开发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即利用东平湖滞洪区的河砂、水泥和山东潍坊膨润土或者东平湖粘土,研制简化组分的柔性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简化施工工艺。

塑性混凝土是将水泥、水、膨润土(或粘土)、石子和砂等搅拌成浆体后,浇筑凝结而成的硬化材料。有时加入粉煤灰、外加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特性或节约水泥。塑性混凝土主要用于代替普通混凝土修建防渗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塑性混凝土具有初始模量低、极限应变较大、节省水泥、易于施工等优点,同时还有一定的强度且防渗效果好

[1]

国外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采用塑性混凝土修建防渗墙。当时主要用于中、低水头的防渗墙,80年代起也开始用于高水头防渗墙

[2]

。80年代以来国际大坝界又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给予了很大关注。

在我国,长江科学院于1984年开始进行塑性混凝土研究,并成功地应用到三峡二期围堰上。二期围堰于1997年底至1998年建成后抵御了1998年大洪水。清华大学水利系王清友、濮家骝、王綦正等人于1989年成功地

第25卷第4期2006年8月水 力 发 电 学 报

JOURNA L OF HY DROE LECTRIC E NGI NEERI NG V ol.25 N o.4

Aug.,2006

图1 典型东平湖围坝剖面图

Fig.1 The cross 2sectional profile of the border dam

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运用于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围堰,并于1990年对山西册田水库土坝应用塑性混凝土防

渗墙进行了防渗加固研究,取得了成功。它们的成功运行,证明了这种材料的性能优良,具有“低模量、高极限应

变”的特点,而且材料的耐久性好,模强比(材料28天龄期的初始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随时间较稳定[2,4]

。此外清华大学的于玉贞等人结合小浪底工程,系统地开展了塑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程应用研究。

1 塑性混凝土柔性防渗材料的设计

111 原材料组成

山东东平湖柔性材料的主要原材料是东平湖区的河砂、红粘土(或山东潍坊生产的膨润土)、以及425#普通水泥。根据李青云等[5]

用风化砂配制三峡二期围堰防渗墙材料的研究,确定东平湖围坝防渗墙材料的基本配比为的大致范围是:水泥10%~15%,风化砂大于75%,粘土10%~15%,外加剂小于1%。其中外加剂主要采用木质素磺酸钙,它起到缓凝、减水的作用,能够提高拌和物流动性。东平湖河砂的不均匀系数C u =4,曲率系数C c =111,砂土接近良好级配。而东平湖红粘土的粘粒含量约为20%,其颗粒级配曲线如图2所示,粘土的不均匀系

数C u =15,曲率系数C c =1189。粘土的级配良好,但是粘粒含量偏低。柔性材料中的粘土组分通常要求其粘粒含量在35%~40%。如果红粘土不能满足性能要求,可以采用山东潍坊生产的膨润土代替,膨润土中粘粒含量约为80%,其颗粒级配曲线如图2所示。图2 东平湖地区的河砂、红粘土和潍坊

膨润土颗粒级配曲线

Fig.2 G rading curves of sand ,clay produced from the districts of D ongping Lake and the bentonite produced from

Weifang

112 配合比优选试验方案

柔性材料配合比试验就是将前三种原材料(即因素)用量(水平)进行不同的搭配组合,成型和养护后,按28天龄期测定其力学参数,据此优选满足要求的配合比。由于柔性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配合比试验不像混凝土那样有经验可循,按照以往的做法,优选满足某一指标要求的配合比,需要反复进行数十次配合比试验,耗时费力,并且没有很大的把握。因此根据经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配合比设计:

(1)根据以往的柔性材料配合比设计经验确定初步的配合比范围。在此范围内,通过以下试验确定水泥、膨润土(或粘土),河砂和水的含量;

(2)进行塌落度和扩散度试验,确定满足这两项要求的

水用量;

(3)进行初终凝试验,调整水泥含量;

(4)进行单轴试验,确定不同龄期(7天、14天和28天)的

无侧限抗压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初始切线模量;考察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判断所选定的配合比的

合理性;

(5)进行28天龄期渗透试验,获得渗透系数和抗渗比降;

(6)进行28天龄期三轴固结排水剪切实验,观察剪切破坏形式,获得材料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判断所选定的配合比的合理性。

3

9第4期邓明基等:黄河东平湖段滞洪区围坝防渗墙材料研究

113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以上步骤,初步选定的膨润土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粘土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如表2所示。

表1 膨润土塑性混凝土配合比

T able 1 B entonite plastic concrete mix

配比代号

每m 3混凝土材料用量Πkg

水泥

膨润土

河砂

木钙

P13122501001288112P234518010013500172P3

340

150

100

1380

0172

表2 粘土塑性混凝土配合比

T able 2 Clay plastic concrete mix

配比代号

每m 3混凝土材料用量Πkg

水泥

粘土

河砂

木钙

N13122501001288112N234518010013500172N3

340

150

100

1380

0172

2 膨润土柔性材料的力学性能

为确定塑性混凝土的初始模量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龄期分别为7、14、28天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得出的轴向应力σ1-轴向应变εa 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为确定塑性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围压分别为100、200和300kPa 的饱和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验得出的偏差应力(σ1-σ3)-轴向应变εa -体应变εv 关系曲

线图如图4

所示。整个试验均是在WF -10072高压三轴剪力仪上进行的,无侧限压缩试验时,加载速率为012mm Πmin ,三轴压缩试验时,加载速率为0102mm Πmin

从图3可以看出,加载的初始阶段,塑性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呈一线弹性关系,其斜率为无侧限压缩模量。在到达强度峰值附近,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发生弯曲,此时试样开始出现微裂缝,但应力值不断上升,直至到达峰值。在应力到达峰值后,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弯曲,试样裂缝继续扩展,混凝土逐渐破坏。试样的极限应变很大,达到017%~019%。同时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四个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一定的离散性,分析原因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及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一造成的,但保证率仍达到70%以上。

图3 膨润土塑性混凝土28天龄期单轴压缩曲线

Fig.3 Uncon fined com pression curve of bentonite

s oil-concrete with 28days age

图4 膨润土塑性混凝土三轴压缩曲线

Fig.4 T riaxial com pression curve of bentonite s oil-concrete

从图4中可以看出,塑性混凝土的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个比例极限折点,在该折点以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近似为直线,其斜率为三轴抗压模量E i 。在该折点以后,应力应变关系随着(σ1-σ3)的增大,呈加工硬化

4

9水 力 发 电 学 报2006年

趋势,而且随着围压的增大,强度和峰值应变均有增加。围压在011MPa 时,试验的极限应变达到1%,围压在013MPa 时,极限应变增至215%。

各种配合比塑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如表3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配比的强度都达到要求,而N2、N3配比的模量偏高,不作为选择。在余下四种配比中,P1、N1配比的塑性混凝土模强比相对较低,初终凝时间准确,其它各项指标也在设计要求之内。P1、N1配比的水泥含量相对较高,但考虑由于材料的离散性较大,强度存在一定的富余,对工程安全有利,所以P1、N1优选。N1相比P1配比,由于粘土在施工时,分散性较差,质量不易控制,施工成本上升,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宜采用膨润土为掺合料,因此P1配比为最终优选配比。

表3 膨润土及粘土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

T able 3 The mech anical properties of bentonite Πclay plastic concrete

性质

配比

无侧限抗压

强度ΠMPa

无侧限初始

模量ΠMPa

渗透系数Π

(10-8cm Πs )

渗透比降

初凝时间Π

h

终凝时间Π

h

塌落度Πcm

扩散度Πcm

P14188864125110620412

21

2234P23149758541044110204231537P321773765219950102042315

3715N1514491612121520417272232~38N2418812181779102042438

N3

31931092126191620422

34~36设计要求

R 28=2~4

(保证率80%)

E =30~1000

K =10

-7

~10-8

>60

>6<2418~24

34~38

图5 水力坡降分布图

Fig.5 Hydraulic gradient distribution

表4 单位宽度堤坝的渗流量

T able 4 The unit disch arge of seep age flow

堤坝加固情况

无防渗墙

防渗墙墙穿过透水层

渗流量Π(10-5m 3Πs )

213

011

3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截渗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为了考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截渗效果,对施加防渗墙前后,围坝的渗流场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所得的逸出点附近渗透坡降分别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修建防渗墙后,渗透坡降大幅度降低,渗透坡降远远低于临界坡降[i cr ]=0113~0116,说明选用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防渗性能优良。

取一米宽度的断面计算渗流量如表4所示。

从表中的渗流量数据可知,当穿过透水层到达相对不透水层时,渗流量大幅度减小,降低幅度达96%,防渗效果显著。

4 结论

1.从东平湖河砂的级配曲线上看,其不均匀系数C u =4,

曲率系数C c =111,砂土的级配接近于良好级配。

2.柔性材料通常要求其粘粒含量在35%~40%。山东东

平湖区的红粘土级配良好,但是粘粒含量为20%,粘粒含量

偏低,可能对粘土柔性材料的初终凝时间有些影响。试验测得其初凝时间为17小时,终凝时间为27小时。

3.三种配比膨润土柔性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渗透性、强度和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良好。初终凝时间、塌落度与扩散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出于降低造价的目的,在膨润土柔性材料中,选用150膨润土柔性材料为比较经济的方案。

4.粘土柔性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其渗透性、强度和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良好。出于降低造价的目的,在粘土柔性材料中,也以N1粘土柔性材料为最佳方案。

5.膨润土柔性材料和粘土柔性材料相比较可知,在相同水泥含量条件下,膨润土柔性材料的模强比与粘土柔性材料的相近,均接近设计指标。

(下转第107页)

5

9第4期邓明基等:黄河东平湖段滞洪区围坝防渗墙材料研究

(2)一般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明显下降的时间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7~90天内,此时其强度和弹性模量

已经升高。因此,利用好MgO 混凝土的延迟微膨胀特性,能够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从而削减甚至抵消它在温降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补偿混凝土的温降收缩,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裂能力。

(3)室内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外掺MgO 混凝土的膨胀性能,主要取决于MgO 膨胀剂的膨胀性能。因此,在实施MgO 混凝土筑坝技术时,除必须通过应力补偿分析和室内试验确定MgO 膨胀剂的掺量外,还必须抓好MgO 膨胀剂的质量、保管和施工组织管理工作。而且,由于外掺MgO 混凝土的膨胀量随着养护温度的增减而增减,因此掺用MgO 膨胀剂后,更不能忽视混凝土的表面保温和养护。

(4)国内外将MgO 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于主体工程,在贵州东风水电站拱坝基础深槽是第一次。使用该技术,东风拱坝基础深槽混凝土由原设计的36个浇筑块降低为12个,减少分缝分块,并省去水管冷却和加冰拌和混凝土等常规温控措施,简化温控工艺,取消接缝灌浆,节省温控费和灌浆费约25万元。而且,它使深槽混凝土比预计工期提前45天浇完,两岸坝肩的开挖得以提前进行,为在第二年浇筑坝体混凝土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坝体混凝土的施工工期,避免一年的工期损失,间接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大坝至今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MgO 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在贵州东风水电站高薄拱坝基础深槽的成功应用,打破了人们把MgO 仅当作有害物质对待的传统认识,用事实证明了MgO 这种物质的工程利用价值,为快速浇筑水工大坝探索了一条崭新途径。实践证明,利用MgO 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春季较低气温条件浇筑混凝土等情况下适当辅以其他措施,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传统的混凝土坝温控措施(如取消水管冷却、加冰拌和等),解决大坝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问题,并且可以实现长块、厚层、通仓、全天候连续浇筑混凝土,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程投资。参考文献:

[1] 陈昌礼,郑治等.氧化镁混凝土的力学及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 ].水电站设计,1993,(3):66~70.[2] 陈昌礼,高家训.氧化镁混凝土在东风水电站坝基深槽中的应用[J ].混凝土坝技术,1992,(2):28~32.[3] 刘颖,郑治.东风水电站坝基深槽氧化镁混凝土的应用和观测[J ].水力发电,1992,(5):42~47.[4] 李珍照.混凝土坝观测资料分析[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5] 李承木.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的变形特性研究[J ].水电站设计,1990,(2):28~32.[6] 李承木.掺MgO 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的温度效应[J ].水电站设计,1999,(6):96~100.[7] 陈昌礼.氧化镁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J ].贵州水力发电,2005,(2):51~53.

(上接第95页)

6.渗流分析结果表明,在加防渗墙后,围坝的水力坡降主要集中在心墙附近,渗透坡降大为降低,当防渗墙深入

不透水层后,防渗效果显著。参考文献:

[1] 于玉贞.塑性混凝土特性研究及其在高土石坝深覆盖层防渗墙中的应用[D ].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1~4.

[2] N oguera G.Diaphragm cut off wall for C olbun main dam.15th IC O LD ,Q.58,R.63,Lausanne ,1985.[3] 王清友,王綦正.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结果非线性分析及其设计[J ].水力发电,1992,(8):18~23.[4] 李青云,陈武林,孙厚才,李思慎,沈育民.三峡围堰防渗墙柔性材料研究[J ].中国三峡建设,1997,(增刊):49~53.[5]

 李青云,程展林.三峡二期围堰运行后的性质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4):410~413.[6] 王清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特性.土石坝与岩土工程实践及探索[R].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04

年11月.

7

01第4期陈昌礼等:氧化镁混凝土在东风拱坝基础中的应用及长期观测成果分析

翻译资料(黄河)

张远 黄河The Yellow River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它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自古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诞生地。对黄河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将会为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The Yellow River Followi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longest river in China at the estimated length of 5,464 km. Originating in Qinghai, it flows through nine provinces, and empties into the Bohai Sea. The Yellow River is called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ts basin was the most prosperous region in early Chinese history, and was the birth place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furth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will make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Four Modernizations of China.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教程》评鉴论文 1.绪论 中国文化以悠久、博大著称于世。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们通常说“中华文化五干年”,这是依据了传说中的黄帝年代,黄帝距今四千多年。实际上,中国文化远不止五千年,按科学考古材料,中国这块土地在8000年前已进入氏族社会,6000年前的氏族文化就很繁荣,说“中华文化八千年”是完全不过分的。中国自从有了文化,文化就具有连续性,没有出现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文化断层。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专家学者有着各自的见解,但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本文试从农耕民族的人文思想、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的起源。 2.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 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疆域、经济环境、民族、人口等。 2.1自然地理 地形的多样性,中国地形多种多样,既有广袤的平原,也有纵横的山脉,有蜿蜒的海岸。大陆框架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形状。这三级阶梯是由东西两列山脉构成的。四列山脉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由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东倾斜,构成第一级阶梯,海拔在4000米左右。东列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有内蒙古高原、黄士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构成第二级阶梯。东列山脉以东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与海洋之间是大陆架和岛屿带。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全国总面积中,山地占1/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

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黄河谷地

黄河谷地滋养着各民族优秀儿女,形成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黄河沿岸8 个县的少数民族群众世居于此,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缔造了许多特色优质农产品。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正在崛起,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龙头。 但是把它作为黄河上游综合开发的一方风水宝地,我们却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黄河造就了这里的奇山秀水,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青藏高原的崛起和黄河水流的切割,还赋予这里丰富的水电资源。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水电富矿带,被国家列为水电重点开发区。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基地的重要部分。 黄河谷地是我省仅次于湟水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地。这里是黄土高原伸向青藏高原的最北段,是两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湟水流域。 经过审时度势,省国土资源厅的决策者们开始倾力描绘黄河谷地再造百万亩良田的宏伟蓝图…… 在龙羊峡以下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寺沟峡口之间,黄河谷地10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前奏曲,将在这里开始。现在,尽管我们还不能看到壮观的场面,但我们期盼着这雄宏的主旋律及土地开发整理大戏高潮的早日到来。 因此,黄河谷地早开发、早利用、早得益的呼声日渐高涨。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以下至民和县寺沟峡口之间的320公里的黄河沿岸地区,是青海省农业区光、水、热、土等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主要的耕地集中区和农产品产地。 但在这美好的前景面前,人们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思考和科学的认识。

虽然,黄河谷地是全省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但是这里多年的地理环境变化和经济活动也是当地发展的制约因素。黄河造就的深山大谷导致这里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开发滞后、封闭落后,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湟水河流域。它所冲刷过的土地,因切割较深,多为山旱地,承载能力低;只有少部分能灌溉,人口大多积聚在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负荷大,造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区域内237万亩耕地,灌溉面积只有76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32%。现有灌溉设施建设因水平低、规模小、分散、老化、提灌站多、成本高等原因,其中实灌面积只有38.24万亩。 由于一直投入不足,没有建成配套的干渠工程,这里成为土地整理开发的最大制约。本可以开发为良田或林草地的大片平坦的荒滩地,因缺水不能灌溉。 我们在扳着指头算土地资源账时,看到我省中东部地区耕作条件好的土地后备资源近2 00万亩,大部分分布在黄河谷地。但这一区域却成为全省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域,沿黄8个县中5个县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28.0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占当地农牧民总数的31.5%。受耕地等基本生产条件的制约,虽经多年扶贫,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除了上述众多的缘由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征(占)地数量逐年增加,失地农民安置和他们的长远生计一直困扰着水电资源开发建设。有关部门在规划中发现的一个很直观的前景是,通过黄河谷地开发整理新增的耕地,可容纳近15万失地农民和扶贫移民的安置问题。为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开辟一方赖以生存的新良田和家园。 近年,我省在全面进行规划深入开展调研时,沿黄贵德、尖扎等地区的农户对改变现实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意愿强烈。好多贫困户和异地安置的水库区移民说,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就盼望着黄河谷地开发、整理的这一天了!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的吾土斯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后曾惠及9个社,449户村民。眼下因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遇上大旱年,土地只能撂荒。果合拉村因缺水而撂荒的

黄河治理的方法的资料

黄河治理的方法的资料 导读:黄河最大问题是遇到洪水来就有决堤危险,一些地方的黄河水高于两岸,成为一条天河,所以一旦决堤,灾害涉及几十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生命财产。 关于黄河治理 解放后采取了几次加高河堤方法治理,有效地防止了决堤。但是这样加高下去,天河更高,有如垒蛋,垒得越高越危险,所以这不是治理的根本方法。 其次黄河问题是污染问题,黄河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下游山东一带特别严重。 再次是黄河断流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属于系统问题。治理的根本方法是要从系统出发: 一,从长远出发,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中上游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提倡家畜圈养,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其次要不断疏通河道,合理利用调配水库水坝的水来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沉积,加深河道。 二,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合理科学用水,避免漫灌等浪费水资源。这两年好像抓的有点成效,断流时间缩短甚至不断流。 三,经济发展要从全局考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 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同时要尽量避免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保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黄河治理方法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为此建议: 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 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 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关 资料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关资料 1986年,在原国家计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山西省原运城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陕西省原渭南地区(1995年撤地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成立了"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协作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辖4市47个县,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既是我国中部、西部结合带,又是华北、西北、中原地区的结合部,其地理位置临近,主体功能相近,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这里的能源、矿产、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资源丰富,煤炭及煤化工,铝、金属镁、钼及其深加工产业和黄金的产能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旱作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小麦和棉花生产基地,苹果产量和果汁生产能力在全国占有很大份额;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区域内关帝庙、华山、壶口瀑布、函谷关古战场等旅游名胜,形成的“中华根、黄河魂”旅游主体形象已经蜚声中外。经过25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提升了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初步整合了能源资源的利用,规模优势逐步显现。 20多年来,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协作区制定了各类《规划》、各种实施《办法》和《意见》20余个,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形成了本区域特色鲜明的经济功能区。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三省代表团就曾联合呼吁,建立黄河金三角4市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2010年初,国务院将黄河金三角地区发展纳入中部崛起规划,明确表示“支持中部地区与西部毗邻地区开展合作,鼓励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突破行政界限,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合作规划》是山西、陕西、河南3省,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4市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其突出特点是合作发展,主要内容是今后5年内3省4市加强区域合作的方式方法,旨在打破省际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市级政府合作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区域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黄河的朗诵资料

关于黄河的朗诵资料 关于黄河的朗诵资料一 万里黄河万里沙,泥沙俱下去天涯。 气似长虹冲云汉,奔腾千古育华夏。 如今积土成悬剑,中原安危一线牵。 大禹治水名百世,定让河清海宴然。 关于黄河的朗诵资料二 你看着办吧,这就是生存环境: 黄河带来了土地。大海却不肯带走盐碱 耐碱的棉花,还有大豆,还有水稻,都要养成 海鱼的脾性,再拉来时间作为配合 刺槐也来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黄河也邀请了它 黄河把黄土高原驮到这里,也真心不容易 刺槐一入列,就看清了环境险恶的脸色 它立即警惕起自己的体型: 长小了,平原的大风要坏它的腰肢 长大了,根子一扎深就碰着了盐碱层,这是 立即死亡的营养 不高不矮的刺槐生活在这里,创造了全亚洲最大的规模需要耐心与小心翼翼,需要 每天称量自己的体重

需要把路过叶片的每一阵微风,都当做灵敏的指针你或许会同意这个说法 存活于中国的土地,需要特别痛苦的智慧 当地的石油小镇办起了“槐花节”,每年暮春,相约花朵与诗歌,站上不同的枝头 刺槐终于发现自己活得越来越滋润 下雨那天,它为自己生存的不容易,痛哭失声 槐花蜜是世间佳蜜,清热、解毒、口味也好 我每天晨起都喜欢尝上一勺,因此 我每天都挂念刺槐,小心翼翼,感悟一次 生存之道 关于黄河的朗诵资料三 你是那样苍凉, 你是那样浑黄, 像根深深的皱纹, 吻在祖国的面庞。 巴颜卡拉, 孕育你顽强生命。 青藏高原, 赋予你非凡肚量。 你是那样曲折, 你是那样跌宕, 像条长长的蛟龙,

寻着大海的方向。艰难险阻, 造就你威猛性格。风霜雨雪, 雕出你身姿雄壮。你是那样苦难,你是那样辉煌,像卷沉沉的历史,镌在世界的东方。炎黄子孙, 恰似你百折不挠。赤县神州, 正如你盖世无双。啊,黄河, 抚平千沟万壑,缔造无疆沃野。冲破艰难险阻,化作浩瀚海洋。

黄河流域地区

黄河流域地区习题总结 1、黄河发源于,自向,注入 流经:、、、、、、、、等9个省级行政区 2、上游甲中游 3、主要支流:1、2、3、 4、 附近河流5、6、 4、主要城市:A B C D E F G H I 5、主要水电站:a b c d e f g 6、周边山脉:丙丁戊己庚辛 6、母亲河:黄河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 “塞上江南”:③④ 7、水文情况: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慢,有汛。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量大。断层构造----汾河谷地(太原)、渭河平原(西安) 下游:水流,泥沙淤积,河,无支流,有汛。 8、资源丰富: 上游:水电丰富,光照充足,灌溉农业发达,鄂尔多斯称为“羊煤土气”。西气东输经过。西电东送。 中游:煤炭多,万家寨引水补充大同,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大秦、神黄、焦日铁路,电东送。 下游:华北平原棉花、花生、冬小麦,苹果、梨、大枣。三门峡、小浪底,调水调沙治悬河。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9—10题。 9.“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10.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11.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洼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 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 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14.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 B.折线② C.折线③ D.折线④ 15.某勘测队沿一古河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进行钻探取样,钻取沉积物样品可能是() A 黏土——粉沙——砂——砾石 B 砾石——砂——粉沙——黏土 C 黏土——砂——粉沙——砾石 D 砾石——黏土——粉沙——砂 16.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17.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 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B

有关于黄河的资料

有关于黄河的资料 民间故事: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 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 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神话传说: 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诗句: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补充课程)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基础主干知识】

2.中游做好 工作,采取 措施与 措施相结合,以 综合治理。实行 综合发展。 3.下游做好 ,继续巩固 、 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为缓解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实行 ,如 水利工程。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 , 严重,河流的 量剧增;春季在 、 河段易形成凌汛。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中游 和下游 。 (4)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5)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6)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流域界线 水利枢纽黄河流域示意图 a b c d

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全长: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2,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流经地形: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上中下游划分: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 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源: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境内黄河东岸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在活动了。西侯度出土了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

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关于黄河的诗歌与资料

关于黄河的诗歌与资料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黄河的诗歌与资料,欢迎阅读。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高適【九曲词三首】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柳中庸【河阳桥送别】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柳中庸【征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

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塞下曲】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刘禹锡【杂曲歌辞&#822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李颀【百花原】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昌龄【送裴图南】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王昌龄【旅望】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常建【塞下曲四首】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

长江黄河流域

. 一、长江流域 材料1 长江流域图见地图册P97及P177 材料2 长江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11个省区市。流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中国的七大流域中居首位,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34%,另外,淡水面积、水运资源等均居全国之冠,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按照水文、地貌特点,可以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青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渐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尤其是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③下游段。水深江宽,是我国著名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 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的自然背景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自然资源: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迅速 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 _武汉___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 _重庆___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 ______ ,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4、三峡工程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效益:________(首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资料

长江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5。长江干流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公里,约有3万公里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宜昌以下3000公里的干流可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同时,干流与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内部与沿海各地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与国外进行经济贸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全世界第3位。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黄河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简介黄河母亲像(甘肃兰州)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就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将近752443平方公里,与上千条支流和溪川相连,犹如无数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如滔滔黄河之水在不同的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黄河昔日的荣光,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如近代魏源、孙中山、何子渊、梁启超等就像滔滔黄河的一朵浪花,但都是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 黄河(2张)黄河流经9个省,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的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

黄河入海口的资料

黄河让入海口水污染资料 基本资料: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这里旷野茫茫,芳草萋萋,国家级保护珍禽四季随处可见。黄河两岸,林场、芦苇、牧草带植被种类层次分明,黄河如同一条黄龙深入蔚蓝大海,堪称天下奇观。夕阳西下、长河落日的迷人风情,令人神往。东营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河之黄、植物之绿、大海之蓝,共同绘制了一幅多彩画卷。这里还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著名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天堂。 山东滨州段黄河遭受高盐度废水污染

3月6日,从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大桥路过的行人惊讶地发现:滚滚东逝的黄河水面上飘过一簇簇、一片片污浊泡沫,大家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焦虑的事实:污染正在越来越严重地侵蚀这座城市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流域内有耕地3亿多亩,1亿多人口。近年来,黄河治理成就显著,黄河断流得到明显遏止,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随着我国化工、冶金等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量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回用,工业循环水等排放的高盐度废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危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江河水质矿化度显著提高。黄河在其青海发源地检测水质电导率只有200μs/cm ,到了黄河中游的

黄河资料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流经9个省,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的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始终不信。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黄河流域文化2009-05-12 20:35:02 阅读43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 阅 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帝和黄帝部落 最开始都居住在黄河流域 慢慢向长江流域发展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 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