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汤书昆)

文艺复兴——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文艺复兴不仅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摧枯拉朽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世界文明史中产生广远连动的精神革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誉之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当然,文艺复兴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在欧洲,它非常有力地结束了宗教禁欲主义主宰下的中世纪,开启了人性解放、知识觉醒、科学理性复苏的崭新时代。在东方,由于文明结构及自身发展节律不同,因而直接牵动弱,更实质性的影响是在数个世纪

一般认为,文艺复兴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因为打着复兴古希腊思想文化精神的旗帜,追求古典岁月那样一种健康丰满的生活状态,因而得名。文艺复兴最初始于意大利,以后又陆续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西北欧国家发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性”的觉醒,而其基础是作为新利益集团的市民阶层走入文明中心圈,市民社会和新兴知识分子

自14世纪开始,在布克哈特所界定的“城市共和国”类型的城邦(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佛罗伦萨)中,伴随着城市商贸经济的大拓展和自由性的增生,人们的视野、心性、知识都获得空前的发展,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都开始表现出来。于是,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几乎不可遏制地撕破中世纪宗教哲学愚人化的障眼纱幕,人性的发现、自然的探索、思想

在文艺领域,诗人彼特拉克、但丁,作家卜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画家达·芬奇、拉菲尔、波提切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家伯鲁涅列基基,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每一位都是令人眼界大开的大师,确实称得上群星灿烂。在科学领域,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伽利略的物理创新理论,引发了探索自然奥秘和宇宙法则的空前兴趣,整个近代新风就这样强劲地吹到人们的心灵深处,社会也就在这一转换中焕发了崭新

布克哈特其人其书简述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生于1818年,卒于1897年,故乡在瑞士的巴塞尔城,是一个紧靠莱茵河的城市。布克哈特家族为巴塞尔世家,对宗教文化抱有很深挚的感情,曾计划把布克哈特培养成一位传教士。但布克哈特20岁时前往意大利一次偶然的旅行改变了这一设计,古代意大利(包括古罗马)渊深的历史和灿烂的文物迷住了他,使他抛弃了当传教士的念头,而把那一份坚定的热情投向古代文化。1839~1843年,他先后在德国史学大师兰克和美术史专家库格勒主持的研究班中深造,在古代史料文献处理方面具备了很高的造诣,为从事古代艺术史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留学归国后,任教职于巴塞尔大学,以后终老于

1847年,与库格勒合作出版《绘画手册》修订版,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入门经典书

籍。1852年,出版《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从宏微结合层面考察了那一时代的文化演进,在切入角度上独辟蹊径,学术新意很多。此后,先后开始把学术视野聚焦于意大利文化,1852~1860年这一段,他两次南往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在实证体验很丰富以后,先推出《意大利艺术宝库指南》,后推出毕生代表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初版)。晚年在巴塞尔大学讲授《希腊文化史》和《世界史学论》,其间曾于1872年谢绝柏林大学兰克讲座教授的特别邀请,这是欧洲史学当时最具学术荣誉的岗位,由此可见布克哈特确实是

1860年以后,布克哈特没有出版新著作,他的《希腊文化史》和《世界史的考察》两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本为德文撰写,原名为《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 Ein Versuch》(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篇论文》),作者声言:“本书的书名标志它是一篇在最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但以后英译本省略了副题,这实际上有些率意了。因为“Versuch”指一种发表独特见解的著述风格,往往以和本领域知名学者商讨为内在宗旨,所以成书时对基本史实材料往往一带而过,重心放在论点的展开上,这是假设读者已熟悉基本情况。布克哈特此书对每一问题、每一人物均寥寥数语,即如但丁、卜伽丘这样量级的人物,虽在多处写到,但几乎没有一处上百字的。布克哈特的写法确实是一种大视野、多线并进的立体方式,具有经典的文化思想史格局,让人领会到一个汪洋恣肆的大时代。当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由6篇专题论文组成,每篇叙述意大利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既独立成篇,又组合成一个大系统,表现13世纪后期~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文

第一篇专论《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重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体制的运行特点,为文化史描述搭建了一个很宽厚的演示平台。这一部分篇幅很长,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分成10章,涉及13~15世纪的暴君专制、反暴君集团、新兴的共和国、外交政策特征、

布克哈特分析了意大利政权结构上分崩离析的根源,指出:14~15世纪,当西班牙、法国、英国陆续走向统一和世俗政治时,意大利的政权系统和教权系统尖锐对立,互不相让而又无法击溃对方,结果就导致了多元化的政治体制和丰富多彩而复杂多端的政治艺术,这种新政治精神和格局正是文艺复兴发生的温床。诚如布克哈特所特别揭示的:“意大利最早突破封建政治体系,在复杂多样的新世界中走向早熟”,“所以意大利人成了近代欧洲的儿子

在第一篇里,布克哈特对这一时期意大利各个分据的城邦小国进行了归类分析:第一类为专制型,暴君们多来自贫寒底层,靠能力与权谋爬上来,因此他们虽然横暴,但用人重才华不重门第,对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及艺术家特别有兴趣,所谓声色渲染,增进享受及烘托升华。第二类是近代型的城邦共和国,如最经典的佛罗伦萨,社会的流动性最强、自由度也最高,是非常好的人文兴盛的孵化器。但城邦共和国中以威尼斯为代表的另一类型则阴郁而缺少变化性,故只成为经贸发达的地域。第三类为教皇国,信念分裂、生活虚伪,但对宗教艺

对于意大利政治的割据,布克哈特分析道:“就意大利来说,教皇国的存在及其赖以继续维持下去的条件是意大利国家统一的永久障碍,似乎难以消除。所以,在15世纪的政治变革中,当共同的祖国这一名词有时被着重提出来时(如但丁、彼特拉克),它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会引起其他一些意大利国家的烦恼的。16世纪的最初几十年,也即文艺复兴达到全盛时期的年代,对于爱国主义的复活是不利的;文学艺术乐趣的享受,生活的舒适和高雅以及对于自我发展的无上兴趣破坏了或阻碍了对于国家的热爱。”(第一篇“结语”)第二篇专论《个人的发展》,核心立论是提出了“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这一命题。布克哈特认为:文艺复兴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经典展示。因为中世纪的宗教教义使个人的思想与主见近乎不复存在,人们习惯于通过教条去认识世界与自我,而意大利最早撕掉了这层障眼纱,能够用真实的心来看一切天人演化,因而个性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意大利特有的“多才多艺人”群体(所谓全才)。例如但丁,活着的时候就以诗人、哲学家、神学家而享大名,并且也是高水平的画家和杰出的音乐爱好者。在《神曲》中,“我们就发现:在整个精神的或物质的世界中,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没有经过这个诗人的探测,而他对于这些问题的发言——往往只是很少几句话——也没有一句不是他那个时代的最有份量的语言。”至于像巨人型的里昂·巴蒂斯诺·阿尔伯蒂(1404~1472)、列奥那多·达·芬奇,他们那种更加全方位的杰出能力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人文、社会、技术、科学全都打通

第三篇专论《古典文化的复兴》,布克哈特的立场非常鲜明,认为仅仅用古代思想学术的“再生”来作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标志是不适当的,文艺复兴之所以能从文化层面改变欧洲精神,关键是古学复兴和当代的天才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了,即:寻觅古代的认知导师来适应当代创新生存的需要!

为了揭示这一性质,布克哈特特别拈出“人文主义者”这一群体,认为他们是由古渡今的栋梁。首先,这一批精通古学和新知的思想斗士打破了意大利大学的旧传统,在宗教、医学、民法三科之外,新设了哲学、天算学、修辞学等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学科(studia humana),逐步改变了神学中心设计的格局。其次,一批大师,如马基雅弗利、瓦尔奇、但丁等,用方言(意大利文系统)代替古典的拉丁文写作,用活的语言写古代的历史,也属创立新风之举,

第四篇专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布克哈特的中心论点是“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意大利人是天生的冒险家,从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到热那亚的哥伦布,都给了世人无比美妙的遐想和不可遏制的精神冲动,而意大利也因此成为那几个世纪的地理学、地

对自然美的欣赏确实是中世纪终结后的新现象,佩特拉克、伊尼亚斯·希尔维优斯(即教皇庇护二世)等自然美表现大师充满热情地沉入性灵世界中,并且留下了描写入微传神的

对“人性”的发现主要体现在淋漓尽致的内心描写上,这种对丰满复杂心像流的把握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且也是此前非常少见的认知天地。比如但丁的《神曲》所展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流变,确实是“第一个追求自己的灵魂的近代诗人”,这一成就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传记作品。

第五篇专论《社交与节日庆典》是一个平台的补叙,描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明生活习俗,即近代文明教养的领先表现。同时也指出了富裕市民与贵族在生活和教养方面的趋同走向。

第六篇专论《道德与宗教》揭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阴暗面,如马基雅弗利名言所说的:“我们意大利人较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因为教会和它的代表给我们树立了最坏的榜样。”布克哈特除了赞同马基雅弗利的观点外,又补充了更关键的个人主义高度澎

有关本书的补充阐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重在“文化”,布克哈特又是美术史大家,但书中涉及意大利最辉煌灿烂的美术领域却相当少,很多读者阅后均感不理解。实际缘由在于,作者本来准备另写一部专门著作,但毕生未能实现这一目标,于是导致本书及作者学术生涯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迄今依然是关于文艺复兴的正统著作,具有本学术领域

1J·A·西蒙斯“Renaissance in Italy”,1875~1876年London初版,共7册。其中有1

2A·道伦“Italien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1934年Jena初版。本书

3C·H·哈斯金斯“The Renaissance of the Twelfth Century”,1927年Cambridge 初版。本书把文艺复兴的开端拉到12

4L·桑戴克“Science and Though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1929年New York 初版。本书代表了反对派观点,认为文艺复兴并不成立,这一时期恰恰是文化的衰微期,认

1?

2?如果是,道理何在?如果不是,又有哪些反证?

3?

11984

2(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传),[苏]阿尔·阿尔塔耶夫著,李长敏等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年开始陆续出版(共分3本)

3

商务印书馆199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