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tanyl 荷兰DSM

Stanyl 荷兰DSM

Stanyl 荷兰DSM
Stanyl 荷兰DSM

荷兰DSM PA46 张康:壹8六6陆六②8⑺玖叁

Stanyl 46HF4130 PA 46 热稳定,高流量

Stanyl 46HF4530 PA 46 热稳定,高流量电气/电子应用Stanyl 46HF4550 PA 46 热稳定,高流量电气/电子应用Stanyl 46HF5040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高流

动性,润滑

Stanyl 46HF5041LW PA 46 热稳定的高流动,低翘

Stanyl 46HF5050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高流

Stanyl 46SF5030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高流

Stanyl Diablo OCD2100 BK27021 PA 46 热稳定

Stanyl LED1371 WT97300 PA 46 热稳定

Stanyl LED1551 WT99200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C154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导热

Stanyl TC551 PA 46 阻燃,导热

Stanyl TE200F6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E200F8 PA 46 热稳定电气/电子应用Stanyl TE250F3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

Stanyl TE250F6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润滑

Stanyl TE250F8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润滑

Stanyl TE250F9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润滑

Stanyl TE263F6 PA 46 热稳定;韧

Stanyl TE300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E341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E351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

Stanyl TE373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Q261F2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Q261F5 S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Q261F6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S200B3 PA 46

Stanyl TS200F10 PA 46

Stanyl TS200F6 PA 46

Stanyl TS250F4D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

Stanyl TS250F6D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

Stanyl TS250F8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

Stanyl TS250FK33 PA 46 阻燃;低翘曲

Stanyl TS256F6 PA 46 阻燃;

Stanyl TS256F8 PA 46 阻燃

Stanyl TS271A1 PA 46

Stanyl TS271P4 PA 46

Stanyl TS272A1 PA 46 良好的耐磨性

Stanyl TS300 PA 46

Stanyl TS350 PA 46 阻燃

Stanyl TW200B6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200F3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00F5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00F6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00F8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00FM33 PA 46 低翘曲

Stanyl TW241B3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241F10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41F12 PA 46 流动性好,热稳定Stanyl TW241F3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241F6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241F8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242FM10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50F6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润滑Stanyl TW271B3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71B6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71F6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71F8 PA 46 耐磨性好,热稳定,低

摩擦

Stanyl TW272B6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275F6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278F10 PA 46 耐磨性好,热稳定,低

摩擦

Stanyl TW300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341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341-B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341-J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341-N PA 46 热稳定,润滑

Stanyl TW350 PA 46 阻燃剂,热稳定Stanyl TW363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371 PA 46 热稳定

Stanyl TW441 PA 46 热稳定,润滑高粘度;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 多重人格作为一种罕见的精神疾病,因其发作原理在医学上依然没有很好的解释,之能从心理学层面进行剖析,所以常常被电影制作人哪来作为电影情节的基本元素。这学期看了不少有关多重人格的犯罪电影,也对多重人格的形成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想法,我也不是学心理学的学生,所以也只能泛泛而谈罢了。 人格分裂,从百度上搜到的定义是: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是一种心因性身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亚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对于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从历史上出现的仅有的100来例和电影中所描述的来看,多重人格的形成往往与主人公在价值观意识逐渐成熟但有不够成熟的少年或者青年时期,遭遇过严重的精神上的打击而造成的,如遭受虐待、家庭的不幸、亲眼目睹杀人而又无法承受杀人的场景等。所以我认为多重人格都是被“打”出来的,都是由于精神世界收到了外界的巨大打击,无法承受,而分裂成了多个人格,就像一面“人格”镜子被“打”碎了一样,本来一面镜子只能反映出一个自己,但是被打碎了过后,每一面小镜子都能反映出一个自己,但是又由于镜子不一样,镜子里面的自己和原来完整的镜子中的自己会有一定的不一样。而且镜子中的每一个自我都有一定的几率成为主要的自我,因为从自己只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而自己又无法分辨哪一个是真实的自我。而且每个人的“人格镜子”厚度不一样,人格越成熟,镜子越厚,越不容易被打碎。而一个人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尚处于人格形成和成熟时期,这个阶段“人格镜子”是正在渐渐加厚的阶段,这一段的镜子的外界保护逐渐被褪去,所以这一阶段的镜子是最容易被打碎的。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 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 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

ccmd常见8种人格障碍的定义及分类

几种常见人格障碍的定义及诊断标准(CCMD)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症状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分离性身份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分离性身份障碍 一、概述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既往被称 为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体验,有独特的与自身、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模式。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至少有两种分离的身份能够发挥作用,并反复对个人的意识和心理进行控制,所有其他的分离性症状都可出现在患者身上:如遗忘、神游、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故症状异质性非常大。这些症状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解释,并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人群中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2%,女性多见,有报道85%~97%的患者发病与个体经历严重童年创伤密切相关,身体虐待和性 虐待最为常见。 二、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的分离 患者有一段时间记忆缺失,这种缺失不是遗忘,因为当患者进入

到另一种身份时可能回忆起在其他身份中缺失的记忆片段;由于这种缺失不完整,进入一种身份时可能会受到另一身份相关片段记忆的干扰,患者为此感到非常困惑。 2.分离性身份的改变 患者常在不同或相同的时间体验不同的精神活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独立的人格特征及行为,不同或相同时间的不同人格特征彼此独立,可交替或同时出现。儿童青少年分离性身份障碍的表现可能是有一个生动的或自主想象与虚构的同伴陪伴,虚构的同伴可通过听幻觉控制孩子的某些行为。 3.其他症状 患者常伴有抑郁心境,一些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同时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患者常有频繁、快速的情绪波动,但常由创伤后和分离症状所引起,与双相障碍中抑郁躁狂交替发作不一致。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烦躁不安、心境障碍等。 在分离性身份障碍中常见强迫性人格特征,也可并发强迫症状,如患者重复检查以确保没有人进入自己的房间,强迫洗涤来消除被虐待时肮脏的体验,重复计数来分散被虐待的焦虑等。 (二)临床评估 在临床检查中,下述问题有助于发现分离性身份障碍: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让患者描述事件。要确保在此期间没有中毒事件的发生。 1.你是否感到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举止行为差异很大,像不同的两个人?觉得你不止是一个人?好像还多出了一部分或多出了另一面?

心理学习八种人格障碍

A类型(第一类群):行为怪癖、奇异,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2、对侮辱(无礼)和伤害不依不饶或持久的怨恨;3、多疑,且带有弥散性,甚至把中性和友好的态度歪曲为敌意或蔑视;4、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处境不和谐;5、病态性的嫉妒;6、自视过高,过分重视自身的作用,持久的自我缓引态度;7、认为周围有人搞阴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类分裂样人格障碍:1、不能享乐;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湎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怪异。 B类型(第二类群):情感强烈而不稳定,包括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3、不能与人维持长久的关系;4、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甚至暴力行为;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冲动型人格障碍:1、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2、事先无计划,也看不到的可能的未来事件或境遇; 3、心情不可预测,变化不定; 4、容易暴怒或产生与此相反的激情 5、不能控制行为的暴发; 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 7、不能坚持没有报酬或奖励的行动。 戏剧型人格障碍:1、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2、易受暗示,易受他人的影响;3、情感肤浅;4、自我中心,自我放纵,不考虑别人。 C类型(第三类群):紧张、退缩,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1、优柔寡断,过分谨慎,表现出深层的不安全感;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3、过分认真,顾虑多端,只考虑工作或学习的成效而不惜牺牲愉快和人际关系;4、拘泥迂腐,因循守旧,不善于对人表达温情;5、刻板、固执,总要求别人适应其办事方式。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1、持续且弥散性的紧张不安感;2、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体验,或不安全感,或自卑感;3、不断地渴望被别人所接受,所欢迎;4、对批评和反对意见过分敏感。 依赖型人格障碍:1、怂恿和允许别人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代负责任;2、个人需要服从于所依赖的人的需要;3、对所依赖的人不提任何即使是合理的需求;4、自认无能,并缺乏精力。 精编教学文档,在此教育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人格障碍疾病的出现大家都应该重视起来,边缘型人格障碍疾病的发生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我们大家对于这个疾病的出现是一定要重视起来,那么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的方法是什么呢?就让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来为您介绍一下吧。 边缘性人格障碍症患者经常处于危机状态,经常有情绪的波动,经常一下子好辩激动,转眼间又忧郁哭泣,一会儿可能觉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感觉。 因为这群人既依赖又充满敌意,他们相当依赖周遭亲近的人,但当其依赖无法满足时,则表现强烈的愤怒,因此难以维持深度而亲密的关系,意即他们对人的观感陷入全好或全坏两极端中,旁人可给予他关心注意,使之有安全感之时刻,便将旁人理想化;但当旁人的付出不能符合其需求时,便对之充满愤怒嫌恶与批评;反之,他们极怕被依赖的对象所背叛,往往激起对象的生气愤怒,或率先背叛对方,以测试对象的容忍程度,当对象果真离开他后,他则陷入极大的情绪混乱中,并强化世界无人可信赖,自己是空虚孤独的存在信念;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故无法忍受独处的孤寂,有长期的空虚感,为了避免空虚孤寂,他们可能随意与人发生关系,或以自伤,如割腕等,排解内心的空虚无望。其生活模式混乱,社会职业功能遭受极大影响,他们的成就通常低于能力。 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首先要明确,药物不能改变人格结构,但对人格障碍的某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精神药理学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maoi、锂盐、卡马西平、bz类药物、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5-ht类药物等对人格障碍有疗效。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对分裂型人格障碍有效,主要对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焦虑、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个性的缺陷,进而使其明白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重建自己健全的行为模式。如遇到困境可进行危机干预。 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的方法是什么呢,通过上文内容的介绍,现在大家是否对于这个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呢,边缘型人格障碍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危害了患者朋友们的健康身体,为此我们大家面对这个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

(推荐)人格障碍分类

第五部分:常见的人格障碍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1、敏感多疑; 2、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 3、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 4、易于记恨、委屈; 5、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6、固执、不宽容、不妥协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表现为: 1、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 2、对人冷漠、缺乏感情体验; 3、不修边幅、行为怪异; 4、言语结构松散、不恰当,但并非智能障碍或文化程度所限; 5、爱幻想或有奇异信念; 6、可有奇异感知体验。 (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此类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如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偷窃、斗殴、赌博等。表现为: 1、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 2、缺少道德观念,无善恶是非判断,不能吸取教训; 3、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 反社会性人格与违法犯罪有较密切关系。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表现为: 1、情绪不稳,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但事后后悔; 2、人际关系强烈而时好时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3、情感爆发时对他人有暴力攻击行为,亦可有自杀、自伤行为; 4、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五)表演性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暗示性、依赖性强,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和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表现为: 1、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感情用事,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 2、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 3、任性、心胸狭窄; 4、自我中心,需要不能满足时表现强烈不满; 5、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 6、富于幻想,常自欺欺人,凭猜测和预感做出判断,言语不可靠; 7、喜欢寻求刺激,过分参加社交活动,给人以轻浮感觉。 (六)强迫性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冲动型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冲动型人格障碍 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于精神疾病的发生还是应该重视起来的,冲动型人格障碍这个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了,为此我们面对这个疾病一定要积极的去治疗,那么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张可斌专家来介绍下有关于冲动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什么样的呢? 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类具有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强烈欲望并付诸实施的精神障碍。由于发作过程中其有突发型,类似癫痫,故它又叫癫痫型人格。这种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 这类障碍有多种形式,包括间歇性爆发障碍、纵火癖、偷窃癖、拔毛癖和病理性赌博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尚无完整的统计。 治疗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级被称为冲动事件层次。治疗开始,首先让求治者放松三、五分钟。施治者可以用语言暗示帮助求治者放松。例如,施治者可以说:“你感到你的身体变得愈来愈沉重,你身上的肌肉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手臂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双肩变得愈来愈轻松……你感到全身愈来愈放松。你感到非常舒适,非常愉快,非常轻松。”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当你感觉非常舒适和轻松时,就请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当求治者开始做这一动作时,施治者口头指示求治者想象冲动事件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让求治者口头报告在该情境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时。他所体验的SUD程度。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又进入放松状态,重复前面的过程,让求治者再想象刚才的事件,报告SUD程度。这样多次反复,如果求治者对这一冲动事件报告的SUD逐渐下降至某一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时,则可以认为求治者对这一事件的冲动已经消失。施治者便可换用冲动事件层次中的下一个事件,直至求治者对所有事件的冲动均基本消失。 有关于冲动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就先给朋友们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些可以给广大的患者朋友们带来帮助,冲动型人格障碍这个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给我们的健康精神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危害性的,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怎么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

怎么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 [文章摘要]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遇事容易走极端,而且后果很严重。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类心里疾病到底怎样治疗更有效。专家建议不妨试试心理疗法,或许会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第一:自我疗法和纠正训练法: 一、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要除去自己意念中极端偏激的成份。要天天对自己心里暗示并大声说出来:“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允许别人说我的坏话”;“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是下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积极面对人生,努力干一些具体的事情”。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几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我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好的意念语言只要几句就选择真对自己的箴言,反复默读(可以大声背诵)和心里暗示相结合,努力克服极端的意念。 二、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敌意的态度,不拒绝善意的建议,并且安心倾听,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心理学中的人格分裂

心理学中的人格分裂:或与儿童期创伤有关 人格分裂是什么? 人格分裂(Multiple Personality),学术的名字叫做解离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多数人对人格分裂的最初印象来自科幻小说《化身博士(Jacky and Hyde)》。这部经久不衰的小说描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天才医生杰克,因为服下自己研制的新药,变身残暴的浪荡子海德,从而引出的一系列的惊悚故事。这之后无数的恐怖片编剧,也纷纷拿人格分裂当做吸引好奇看客的最佳看点。 事实上,人类对人格分裂的认识比小说、电影的诞生时刻,要古老得多。在旧石器时代萨满教的洞穴绘画中,代表个人身份的动物形体变化似乎也隐喻了某些原始社会人格分裂的现象。19世纪以前,和其他精神障碍的人一样,人格分裂因其难以捉摸而被认为是“灵魂附身”或被施了“巫术”的表现,最盛行的治疗方法是招魂术,超心理学和催眠术。在当时,使用催眠术的方法,法国的精神病学家诱导出了很多的“第二人格”,人格分裂便在这一时期广泛涌现。这一发现挑战了以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为首的观念联想理论对意识的理解。观念联想学派认定,人的记忆是相互关联的结网,由于联想的存在,人们可以从一事件追忆到与之相关的回忆。然而通过催眠术诱导出的人格,其性情都可与原本人格大相径庭,且互相之间都没有记忆的痕迹。这催促精神病学家们继续追索,分裂人格和人类意识之间潜藏的奥秘。 19世纪开始,出现了上百例的有关人格分裂患者的记录。其中,玛丽·雷诺兹是史上第一个为公众所关注的人格分裂症患者。玛丽1785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虔诚信仰宗教的家庭,幼时的她性格忧郁羞涩,对待宗教信仰和祈祷冥思忠贞不二。青少年时,玛丽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但在19岁的一天,她突然声称自己双眼失明,也再听不到周遭的声音。3个月后,经过一段长达20个小时漫长的睡眠,玛丽好像是从一场长梦里惊醒,身体各部分机能都恢复到正常的状况,不过,她完全回忆不起这3个月及之前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由于忘记了先前学到的东西,玛丽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阅读、计算和写作,甚至,这一次玛丽的笔迹也与之前大有不同。同时,周围人对这阶段玛丽的描述是“轻快,敏捷,喜欢有人陪伴,喜爱自然”,这种性情也和她大病之前有所不同。5星期后,玛丽再次陷入沉睡,再次醒来又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她就带着这个人格一直生活了16年。直到30多岁的一天,她又重新回到19岁的那个玛丽,并带着这一个玛丽活到61岁。 大量案例出现后,人们也开始纷纷推测人格分裂的原因,有人认为癫痫是分裂人格的罪魁祸首。当时美国陆军的一名外科医生本杰明·拉什大量收集了军队中分裂人格案例进行研究。之后他写作了美国第一本精神病教科书《思维疾病的医学调查和观察》,并因对精神病学的卓越贡献被成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拉什持另一种观点,认为产生多重意识的原因是大脑左右半球的分裂造成的。然而因为缺乏详尽的家族史及病情的观察和记录,这些早期的原因推测在之后都被证明“站不住脚”。 弗洛伊德:人格分裂和儿童期的创伤有着密切联系 19世纪到20世纪,有关多重人格的记载卷帙浩繁,但没有哪个故事比克里斯汀·塞兹摩尔更出名了。克里斯汀幼时经历坎坷,曾在3个月内连续经历了一次恐怖的死亡和两次虽不

人格障碍

【摘要】本文总结了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方法及其循证医学证据,并总结评价了各种疗法的共有特点以及未来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边缘人格障碍心理动力学疗法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of psychodynamic therapies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i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utcomes are reviewed ,their common traits are evaluated and the future problems which might be encountered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psychodynamic therapy 1.导言 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模式主要有三大取向,分别是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有Kernberg,Akhtar,Gunderson,M Balint,Searles,Kohut,Fonagy等;认知-行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Linehan,LS Benjamin,A Ryle,Jeff Young,Klerman/Weissman,A Beck & A Freeman等;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是Arnold Winston,Larry Rockland,R Wallerstein,Henry Pinsker等。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足的疗效研究证据集中于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很多精神科医师遵循习惯使用药物治疗人格障碍,但是这种操作实际上是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Soloff等提出,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冲动、精神病性等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格整体功能的证据。(Soloff,2005) 另外,边缘人格障碍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和脱落率高是精神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持续六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广泛存在,40%的患者使用三种以上的精神科主要用药,20%使用四种以上主要用药,而10%的患者甚至使用到五种以上的精神科药物,研究者认为,精神科医生为了防止患者脱落而不合理用药,并且由于害怕复发劝说患者长期服药是主要原因。这个问题Bateman认为在于医生陷入了反移情中,通过开药把拯救患者的反移情付诸行动。这个问题也许也可以通过动力学治疗帮助患者解决不安全感,提高服药依从性,而且解决医生自身的反移情。(Bateman,2004;Zanarini,2004)同时,已经有荟萃分析的结果支持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疗效。Perry等回顾了15项对人格障碍的疗效研究,发现根据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11,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29. (Perry,1999) Leichsenring等对14项心理动力学和11项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设计质量较高,使用了标准的诊断工具,有可靠信效度疗效测量工具,他们发现动力学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46,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08,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79.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00,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20,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0.87。但是这两种疗法的效度无法直接比较,因为样本、患者来源以及研

人格障碍类型

人格障碍在人格理论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格理论最终都要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治疗理论。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 人格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通常认为,人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在精神医学中,“人格” 一般不包括智力。 人格最重要的特征,可从气质和性格两方面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对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来说被大多数人所反对,或在其内心体验中存在由于人格特点所引起的持久痛苦,这个人就很可能有人格障碍了。人格障碍,亦称变态人格。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施奈德对人格障碍的定义是: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根据文献记载,最早的人格障碍例子是由大约200年前一个法国人所描述的。这个人格障碍者是一个性情极暴躁的男性。有一个女性,只因言语不慎触怒了他,便被他投入井中淹死。据载,他小时候,母亲对他有求必应,稍不遂愿,他就大叫大骂。长大后,他更加专横跋扈,连家犬稍不如意,也被他活活踢死。现在看来,这个病例很可能是个“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 研究人格障碍问题日益受到精神病学及其他方面的重视,究其原因,可从下述几方面看出:①人格障碍本身构成一个临床问题,需要精神医生的处理,尤其在司法精神病学方面.更是如此。 ②对每一位患者作出人格特点的评定是必要的。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影响疾病的预后。 ③对人格特点的研究,在文学、哲学、心理学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综合而言,临床上发现的人格障碍者,大多有下述几个特点: 1.一般于早年有不同于大多数儿童的迹象,至青春期前后.畸形开始明显化。 2.其人格明显偏离正常限度,而且各人格特点间互不协调。 3.社会适应不良和内心痛苦。 4.矫正比较困难。 (一)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在待人接物以及对自己时,有一种求全和固执的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涉及面广、相对稳定。在生活中,这种人处处以“正人君子”自居,不苟育笑。他们总是把标准定得太高。因此,常常因为自己有一点错误面陷入深深的痛苦。工作上,他们由于相信某一既成模式,因而不能容忍任何变化。他们行为刻板,缺乏想象力。在决断事情时往往需要思虑再三.有时则因此而误事。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上,这些特点也较为显著,他们表达情感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小节却投人太多的精力,如桌椅的摆设等。有些人还有洁癖,容不得一丝纤尘。有的则如“葛朗台”一样吝啬,明知无用的东西也下愿扔掉。 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如下: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惟恐疏忽和差错。 5. 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电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及治疗方法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精神异常。人格障碍导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碍,但是思维和智能方面无异常,意识清晰。这类人的人格缺陷是持久的、顽固的,多数延续到成年阶段,甚至终身不能改变。 表现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l5.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进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治疗方法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

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多重人格

精简版 1.什么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 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2.多重人格产生原因 2.1 多重人格的产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2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环境的影响。 2.3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 2.4 多重人格与"遗忘"的影响。 3.多重人格的治疗解决办法 3.1 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3.2 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者构建良好关系。 3.3 分离人格的沟通。 3.4 需要。 3.5 治疗者的责任。 3.6 正确对待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 3.7 后继人格。 3.8 宣泄。 详细版供凡妞参考不用放PPT里面不过真要放也木关系~\(≧▽≦)/~啦啦啦 2.1 多重人格的产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出遗传对多重人格有影响。拉什顿研究了成人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五种人格特质得出40%来自遗传因素。 2.2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环境的影响。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胎内环境,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生产方式,经济水平,贫瘠环境、丰富环境,教育,社会实践,主观因素。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指出: 危机得到积极解决,自我增强,人格健全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 危机得不到解决,自我的力量消弱,人格不健全,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 2.3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 ——每个多重人格者几乎都有一个充满辛酸和创伤的童年,家庭环境普遍充满暴力、矛盾、强权、虐待以及混乱的情感。 ——早期的创伤,特别是性虐待和身体虐待是本病发作的心理成因。 ——1.如果个体在童年时期长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被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 2.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

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

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很专业,咨询师必读) 人格障碍的现象学总体特点 人格障碍,是心理功能的缺损,主体缺少对冲动的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出情感和行为的不自觉和失控制状态,临床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异常。所以,人格障碍者较少有“自我意识到的心理冲突”(说得有些绝对,因为是跟神经症病人相比),却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冲突。 人格障碍的诊断,要求年龄在18岁以上。 人格及其障碍的形成 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至18个月甚至36个月之间,或者说是在出生后半岁至1岁半或至三岁之间,即马勒说的“分离-社会化阶段”。在这期间,母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婴儿心理功能的形成。 先回顾一下“共生期”的特点。 婴儿出生后的1-6个月,为“共生期”。此时母亲与婴儿在身体接触上和心理上是融为一体的,母亲给婴儿的良好照顾,可使婴儿体验到幸福感和无所不能感。 再看“分离-个体化”阶段 6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心理功能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婴儿原来的“无所不能感”受到打击,出现了自身“弱小感、无能感”,即他能够体会到,离开妈妈,自己就难以存活。这时在婴儿内心就出现了对分离的恐惧感,即“分离焦虑”,同时伴随着“分离-社会化”的心理发展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如果孩子能够继续得到母亲的良好照顾,他会继续内化母亲的良好形象,在内心形成“好妈妈”的客体表象。在现实妈妈暂时离开的时候,孩子就靠心中的“好妈妈”表象来支撑自己的“弱小感”、“无能感”,冲淡由分离导致的恐惧感。所以,好妈妈是孩子内心的安全岛。孩子如同飞机,好妈妈如同航空母舰,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无论飞多远,只要飞行员内心知道有航空母舰的

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摘要】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而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 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今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加之泛滥而又难以甄别好坏的新事物刺激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青少年的人格发生剧烈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重人格,甚至罹患多重人格障碍(MPD)[3]。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病例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浅析造成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多重人格精神分析 一、人格与多重人格障碍 1.1人格 在父母面前,我是个孩子;在师长面前,我是个学生;在班级里,我是同学,也是班委;在学生会中,我是部长…… 在许多地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的确是“我”,但又表现着不同的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角色里,我们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面对不同情境,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personality)。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如果以形象来表示,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装扮、不同的发式、不同的声调和面孔、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活等等。这恐怖吗?这令人担心吗?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适时地展现不同人格,运用不同的人格力量去完成角色,便能在许多方面处理得从容,游刃有余。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1.2多重人格障碍 但是,当多重人格成为一种人格障碍时,便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去不幸,甚至危害社会。 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 二、多重人格障碍病症两例 2.1例1杨某,女,16岁,初中三年级。自幼胆怯、孤僻、娇惯。半年前,父母吵架后父亲出走。自此情绪低沉,注意力欠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常无故旷课。一月前。发现言语荒谬,常称自己为“她”,自语“我害了她,拆散了她们一家,使她无法活下去”。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4]。 2.2例2 赵某,女性,20岁,高中文化,高考时以3分之差落榜。此后间断出现发作性人格改变。发作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可自行恢复。患者平时性格内向,对父母顺从听话[5]。 三、针对案例的浅要分析 从例1中,我们可以推断,该病患先天气质类型偏向抑郁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特征: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而父母的争吵,家庭生活的不幸福不美满,这些后天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抑郁气质;同时,父亲的出走成为导火索,使其多重人格障碍具体表现出来。可见,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并诱发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关于人格分裂的分析

关于人格分裂的研究报告 10地理科学1班10109041032 施孝菊 论文摘要:主要对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解释了人格分裂的2种主要症状,再通过对这2种主要的分类对人格分裂进行分析,得出人格分裂重要治病因素,分析其危害和预防方法。 正文: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 心理性失忆症:反应性精神病是指一种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 多重人格症(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大多数的精神分析认为人格分裂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 此种患者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认同和性格状态,各对环境及自体有某种的知觉、关系、想法,各不相同,而存在患者不同时间的表现,而且可以一再完全地控制此患者的行为,而一些属于其他人格的重要个人资料就不会记起来,并非因为药物或一般医学状况的因素影响,在儿童患者,也并非是因幻想导致的。 接下来来举例一个多重人格的案例: 一个英国的单身母亲Kim Noble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画家,但同时她也是一个人格分裂症的患者。她的身体里生活着12个不同的人格,但是她通过这12个不同的人格作画。 Abi,Noble的第一人格,喜欢绘制一些美丽的时尚插图; Bonny,Noble的第二人格,喜欢进行色彩性的抽象画创作; Anon,第三人格,喜欢创作黑白反差大的油画,并且常常是清晨进行创作; Dawn,第四人格,喜欢创作带着各种颓废、绝望等负面情绪的抽象画作; Key,第五人格,喜欢创作通过线条和几何图形组成的抽象图案; Judy,第六人格,喜欢画一些黑白格纹的画; Ken,第七人格,喜欢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涂制成水纹状的化作; Mimi,第八人格,喜欢绘制一些美丽的风景画; MJ,第九人格,喜欢绘制乱线画……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多重人格的每一个人格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画是作者情绪的体现,是作者思想世界的一面镜子,不同风格的画作出自同一个人,这是极其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