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ASM2007精简版

AASM2007精简版

AASM2007精简版
AASM2007精简版

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2007

W期

规则

A.枕区α节律占记录帧50%以上判读为W期。

B.α节律没有出现在记录帧,但存在下列特征之一者,判读为W期:

⑴频率在0.5 – 2Hz的眨眼动作;

⑵阅读眼动;

⑶不规则的共轭快速眼动伴正常或增强的颏肌电。

N1期

A.有α节律者,如α节律减弱并被低波幅混合频率活动取代,且后者占一帧的50%以上,判读为N1期。

B.无α节律者,呈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判读为N1期:

⑴较W期脑电背景频率减慢≥1Hz的4 – 7 Hz脑电波;

⑵顶尖波;

⑷缓慢眼动;

N2期

A.N2期睡眠起始判读规则

如果判读帧牵绊真或前一帧的后半帧存在与觉醒无关的K复合波、睡眠梭波,判读为N2期开始(不符合N3期标准)。

B.N2期睡眠持续判读规则

数帧不含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的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活动,如果此前存在①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②睡眠梭形波,继续判读为N2期。

C.N2期睡眠终止判读规则

出现以下事件之一,判读为一段N2期结束:

⑴转为W期;

⑵一次觉醒转换为N1,直到出现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图1)

⑶一次大体动伴随缓慢眼动和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没有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

形波(大体动之后记录帧判读为N1期;如果没有缓慢眼动判读为N2期;含大体动记录帧判读规则见大体动部分)(图2)

⑷转为N3期

⑸转为R期

N3期

规则:当慢波活动占一帧的20%以上时判读为N3,不用考虑年龄因素。

R期

规则

A.记录帧呈现下列所有现象时判读为R期:

⑴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波;

⑵低张力颏EMG;

⑶快速眼动。

B.R期睡眠持续判读规则

对于符合上述A项判读规则的一帧或多帧R期,其后连续数帧无快速眼动,此时如果EEG 持续显示为低波幅混合频率活动,没有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而且颏肌电张力仍低,判读为R期(图3)

C.R期睡眠终止判读规则

发生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时判读为R期终止

⑴转为W期或N3期

⑵颏肌电张力增加高于R期水平,并且符合N1期标准(图4)

⑶觉醒后出现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和缓慢眼动(判读为N1期,如果无缓慢眼动并且颏肌

电仍低则继续判读为R期)(图5)

⑷大体动后出现缓慢眼动和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没有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

波(大体动随后帧判读为N1期,如果无缓慢眼动并且颏肌电仍低,持续判读为R期。

含大体动帧判读标准见大体动部分)(图6)

⑸一或多个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呈现在没有快速眼动记录帧的前半部

分,即使颏肌电张力仍低也判读为N2期(图7)

D.N2期和R期间转化判读规则

⑴N2期和R期间连续数帧记录中,若某一帧前半部颏肌电明显减低达到R期水平,并无

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及睡眠梭形波,即使无快速眼动,也判读此帧为R期(图8)

⑵N2期和R期间连续数帧记录中,若某一帧的前半部颏肌电明显减低达到R期水平,同

时存在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并无快速眼动,判读为N2期(图9A)

⑶N2期和R期间连续数帧记录中,如果颏肌电已在N2期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在随后的记

录帧中没有进一步下降,若无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及睡眠梭形波,即使无快速眼动,也判读为R期(图9B)

大体动

身体运动和肌电干扰占据记录帧的50%以上,使该帧难以判读睡眠分期。

判读规则:

A.如果此记录帧部分含有α节律,判读为W期。

B.如果不存在可辨的α节律,但大体动帧之前或随后记录帧可判读为W期,则该帧也判

读为W期。

C.其他情况下,此帧睡眠分期判读与其随后一帧相同。

呼吸暂停

事件持续时间判读规则:

A.判读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测量事件持续时间,是从第一个波幅明显下降呼吸曲线的最低

点到波幅接近基线呼吸的第一个呼吸曲线始点止这一段时间(水平大括号)。

B.基线呼吸暂停确定困难,也可根据呼吸幅度明显稳定增加,或在已经出现血氧饱和度减

低的基础上事件相关的血氧饱和度增加至少2%,判读为事件终止。

呼吸暂停判读

A.满足下列所有标准时判读为一次呼吸暂停(图1)

⑴热敏传感器检测到呼吸气流曲线峰值下降≥90%基线值。

⑵事件持续时间至少10秒。

⑶至少90%事件持续期间内,呼吸气流波幅减低符合呼吸暂停标准。

低通气规则

A.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一次低通气(图2)

⑴鼻压力信号幅度(或替代低通气传感器信号幅度)下降≥30%基线值。

⑵一次下降持续时间至少10秒。

⑶血氧饱和度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4%。

⑷至少90%事件持续期间内,呼吸波幅减低必须符合低通气标准。

B.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一次低通气

⑴鼻压力信号下降≥50%基线值。

⑵一次下降持续时间至少10秒。

⑶血氧饱和度较基线值下降≥3%,或事件与微觉醒有关。

⑷至少90%事件持续期间内,呼吸波幅下降必须符合低通气标准。

(完整版)建筑物理简答题、计算题重点摘要

热工 简答、名词解释、计算题 1、室外综合温度意义 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2、最小总热阻的意义中[△t]意义及作用 意义: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 作用:使用质量要求较高的房间,允许温差较小,相应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高。(温差越小,最小传热阻越大)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构造较复杂,造价高,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应的朝向 水平式遮阳:能够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口前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就我国地域而言它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而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它既可用于南向窗口也可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遮阳: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综合室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且适应范围较大。 挡板式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口正前方射来、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只要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6、气候通过那些途径作用于建筑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7、传热的几种方式以及各自的机理? 导热:当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或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混而传递热量。 热辐射: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面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8、P138、例1.5-4 9、节能建筑热工设计控制指标有哪些 名词解释 a、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 b、相对湿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之比。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来评价环境潮湿程度。

建筑物理 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1. 4-2】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5.屋顶隔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的隔热机理是什么? 答:屋顶隔热的措施及其隔热机理是:

浙大_建筑物理00-05年真题整理版(带答案解析)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P103 4建筑保温与防热所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保温:节省采暖的能耗以及维持室内所需的热环境条件,房屋建筑必须有足够的保温能力。详细答案见 01年简答3 隔热: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弱室外热作用,使室外热量尽量少传入室内,并使室内热量能很快地散发出去,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详细答案见01年简答4 建筑光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光系数: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复习题(答案)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完整word版建筑物理题库大全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10、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11、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D )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10 D、50 12.关于直接眩光的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高亮度或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引起的 B、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 C、通过增大光源面积,降低亮度可以减轻直接眩光; D、通过增大光源的仰角,消除直接眩光。 13.下列A-D选项评价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B )是不正确的? A、适当的照度水平 B、选用相关色温低于5000K的低温光源 C、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D、避免眩光干扰 14.在下列措施中,(D )对提高视度是无益的。 A、增加照度 B、增大视角 C、提高视看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之比 D、将识别物体时间提到5 min 以上。

建筑物理第三版本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本社课后习题包括答案1.4章.doc

---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 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

---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 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 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 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 1. 4-2 】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 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 a) 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 厚的苯 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 (b) 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 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 =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K) 。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 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 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 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 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 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 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 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 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 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 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 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q= qm 土qc 土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 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 )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 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 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 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 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

整理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三 整理人尼克 版课后答案

高纲207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688建筑环境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建筑环境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探讨的是外部环境的特性、室内环境的形成原因与特性,以及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建筑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了解和掌握各种内外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创造适宜的建筑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有九章内容。在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典型工艺过程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八部分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为创造适宜的建筑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热、湿、声、光、空气质量等物理因素对人的健康、舒适的影响,人类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微环境;了解外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气象参数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对室内微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 2、了解和掌握各种外部因素对建筑环境各种参数的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湿量、空气污染物等产生的规律以及对建筑环境形成的作用;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由单纯的机械设备系统向综合的建筑环境系统转化的产物,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基础课,其内容涉及热工学、流体力学、

大学《建筑物理》期末考试复习笔记(柳孝图版:声和光)【2014】

大学《建筑物理》期末考试复习笔记(柳孝图版:声和光)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10、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11、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D )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二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习题 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一一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结构本身传热一一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表面放热一一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2-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 答:在空气间层中,其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可以增加间层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以增加对流换热热阻;或是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增加辐射换热热阻。 2.3、根据图2.17所示条件,定性地作为稳定传热条件下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应区别出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并说明理由。已知入3〉XI)入2。 答:由q =-普可知,由于是稳定传热,各壁面内的热流都相同,当人值越大时,dx 各壁层的温度梯度丝就越小,即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就越小。 dx 2-4、如图2.18所示的屋顶结构,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外外气温不得低于 多少?并作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已知:ti=22°C, 4)i=6O%, Ri= 0.115m2*k/W, Re=0.043 m2*k/Wo 解:由ti=22"C,虬=60% 可查出Ps=2642.4Pa 贝p = Ps x/=26424x0.6 = 158544/pa 可查出露点温度七=13.88 °C 要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内表而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 1)将圆孔板折算成等面积的方孔板 -d2 =a2 a = 0.091m 4 2)计算计算多孔板的传热阻 有空气间层的部分(其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0.17) =四竺 +0.17 +丝竺? + 0.11 + 0.04 = 0.35 (m2 K)/W 01 1.74 1.74 无空气间层的部分 % =停 + 0.11+0.04 = 0.24 (m2-K)/W 3)求修正系数 0 097 A, =1.74 W/(m K)%=号言=0.57 W/(m K)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建筑防热 习题 5-1、试计算武汉地区(北纬30°)某厂房卷材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的平均值与最高值。 已知:I max =998W/m 2(出现在12点);=I 326 W/m 2;t e ,max =37℃(出现于15点);2.32=e t ℃;19=e α W/(m 2.K );88.0=s ρ 解:1)室外平均综合温度,取t lr =3.5℃ 80.435.31932688.02.32=-?+=-+=lr e s e sa t I t t αρ℃ 2)12.3119/88.0)326998(/)(max =?-=-=e S ts I I A αρ 8.42.3237max .=-=-=e e te t t A 48.68 .412.31==te ts A A 所以取修正系数为0.95 12.3495.0)12.318.4()(=?+=+=βts te sa A A At 92.7712.348.43max .=+=+=sa sa sa At t t ℃ 5-2、试计算武汉地区某厂房在自然通风下屋顶的内表面温度状况。其屋顶结构为:(1)钢筋混凝土板:厚度 (2)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厚度 (3)水泥砂浆抹平层:厚度 (4)卷村屋面:厚度(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资料参照习题5-1;其他条件可自行假设)。 5-3、设北纬30°地区某住宅朝南窗口需设遮阳板,求遮挡七月中旬9时到15时所需遮阳板挑出长度及合理形式。 已知窗口高1.8米,宽2.4米,窗间墙宽1.6米,厚0.18米。 5-4、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 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间层中的辐射传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在间层壁面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减小辐射传热量,从而增加隔热能力; 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对流传热,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因此,可通过增加间层的通风量,来达到隔热的目的。 5-5、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应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空气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从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答: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可以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以减少辐射传热量。 由于季节不同,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的不同,所以在冬季屋顶的太阳辐射热较小,

最新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第四章 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 习 题 4-1、围护结构受潮后为什么会降低其保温性能,试从传热机理上加以阐明。 答:材料的导热系数是固体〉液体〉气体,当围护结构受潮后原来围护结构中的水蒸气就以液态凝结水的形式存在于围护结构中,使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 4-2、采暖房屋与冷库建筑在蒸汽渗透过程和隔汽处理原则上有何差异? 答:对于采暖房屋蒸汽渗透过程是从室内向室外,而对于冷库建筑蒸汽渗透过程是从室外向室内的过程。 在设置隔汽层时,隔汽层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所以对采暖房屋应布置在保温层内侧,对于冷库建筑应布置在隔热层外侧。 4-3、试检验图4-12中的屋顶结构是否需要设置隔汽层。已知:ti=18℃,ψi=65%;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t α=-5℃;平均相对湿度ψα=50%;采暖期Ζh= 200天,加气混凝土容重γ0=500kg/m3。 解:1)计算各层的热阻和水蒸汽渗透阻 材料层 d λ R=d/λ μ*104 H=d/μ*104 二毡三油 0.01 0.17 0.059 0.075 水泥砂浆 0.02 0.93 0.022 0.9 0.02 加气混凝土 0.06 0.19 0.275 1.99 0.03 水泥砂浆 0.01 0.93 0.011 0.9 0.01 钢筋混凝土板 0.03 1.74 0.017 0.158 0.19 R=0.384 H=0.25*104 由此可得:R 0=0.11+0.384+0.04=0.534 H 0=2500 2)计算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ti=18℃ ps=2062.5pa 则pi=2062.5×65%=1340.6pa ti=-5℃ ps=401.3pa 则pi=401.3×50%=200.7pa 3)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和水蒸汽分压力 3.13)518(534 .011 .018=+?- =i θ ℃ pa p i s 5.1526,= 5.12)518(534 .0017 .011.0182=+?+- =θ ℃ pa p s 2.14492,= 1.12)518(534 .011 .0017.0011.0183=+?++- =θ ℃ pa p s 5.14103,= 2.0)518(534 .011 .0275.0017.0011.0184=+?+++- =θ ℃ pa p s 9.6194,=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

第七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习题 7-1波长为540nm 的单色光源,其辐射功率为5W ,试求(1)这单色光源发出的光通量; (2)如它向四周均匀发射光通量,求其发光强度;(3)离它2米处的照度。 解:1)对于波长为540mm的查气光视效率是0.98 则有 lm 7.334698.05683540=??=Φ 2)发光强度 cd I 3.26647.3346==ΩΦ= π 3)照度 lx R A E 6.6647.33462==Φ=π 7-2、一个直径为250mm 的乳白玻璃球形灯罩,内装一个光通量为1260lm 的白炽灯,设灯罩的透光系数为0.60,求灯罩外表面亮度(不考虑灯罩的内反射)。 解:cd I 5.9941250==ΩΦ= π 22/3046.0)225.0(45.996.00cos m cd A I L =?=?=πα 7-3、一房间平面尺寸为7×15m ,净空高为5m 。在天棚中布置一亮度为500nt 的均匀扩散光源,其尺寸为5×13m ,求房间正中和四角处的地面照度(不考虑室内反射光)。 解:1)正中 6.215135cos 22=??== Ωαr A 2)四角地面 359.05)2 15()27(55)215()27(1352 22222=++?++?=Ω 517.05)215()27(5cos 2 22=++= i lx i L E 8.92517.0359.0500cos =??=?Ω?=α 7-4、有一物件尺寸为0.22mm ,视距为750mm ,设它与背景的亮度对比为0.25。求达到辨别机率为95%时所需的照度。如对比下降为0.2,需要增加照度若干才能达到相同视度? 解:求视角 1750 22.034403440=?==l d α 由于c=0.25 查图7-22可得 所需照度 E=70lx 若对比度下降为0.2 则所需照度 E=125lx 7-5、有一白纸的反光系数为0.8,最低照度是多少是我们才能看见它?达到刺眼时的照度又是多少?

(完整word版)第三版(柳孝图)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 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平壁稳态传热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 5、简谐作用下,材料和维护结构的热性指标:材料蓄热系数,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 6、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1)在建筑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经济技术措施(2)如果构造技术可行,在维护结构中用多个薄的空气间层(3)为了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传热量,可在温度较高一侧的表面涂贴,防止间层结露。 7、建筑传湿,凡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湿空气的压力pw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pd和水蒸气的分压力p之和 第三章建筑保温 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3、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2)单一轻质保温层;3)复合构造(内保温,外保温,中保温) 4、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5、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

建筑物理_第三版_刘加平_复习资料

本文由北风逐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本书为建筑工业出版社刘家平主编 第一章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1、了解声音的基本性质,明确声功率、声强、声压、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频程和频谱等有关建筑声学物理概念及计算方法。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符号:W,单位:瓦(W),微瓦(μW)声强: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声能。符号:I,单位:(W /m2),声强与声功率的计算: I= w/s 声压:某瞬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压强的改变量。符号: p,单位: N/m2, Pa (帕)μ, b(微巴)。1N/m2 = 1 Pa = 10 μb 声压级:一个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 20。Lp = 20lg (p/p0) (dB) (在 0~120 分贝之间)式中 p0——参考声压(基准声压), p0=2′10-5N/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20N/m2 声强级:一个声音的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 10。LI = 10lg (I/I0 ) (dB) (在0~120 分贝之间) 式中 I0——参考声强(基准声强), I0=10-12 W/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1 W/m2。声功率级:一个声音的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 10。LW = 10lg W/WO (dB) (在 0~120 分贝之间) 式中W0——参考声功率(基准声功率),W0=10-12 W 声音的叠加:P270-271 公式 频谱表示某声音频率组成及各频率音量的大小倍频程(倍频带):f2 / f1=2n, n=1,中心频率:125,250,500,1000,2000,,4000… Hz。 1/3 倍频程(1/3 倍频带): f2 / f1=2n, n=1/3 2.掌握声音在户外的传播的规律和计算(一)点声源随距离的衰减在自由声场中,声功率为 W 的点声源,在与声源距离为 r 处的声压级 Lp 和距离 r 的关系式: Lp =Lw – 11 – 20 lg r (dB) 从上式可以看出,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 6 dB,(二)线声源随距离的衰减线声源,如公路上的车辆,声波以圆柱状向外传播,当线声源单位长度的声功率为 W,在与声源距离为 r 处的声强为 声压级为: Lp = Lw – 8 – 10 lgr (dB) 因此,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 3 dB。 (三)面声源随距离的衰减如果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比较近,声能没有衰减,在距声源较远的观测点有 3 ~ 6dB 的衰减。 3.理解声音的三要素;掌握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扩散、吸收和透射等概念;理解驻波和房间共振现象以及克服此现象的措施。(一)声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块其尺度比波长大得多的障板时,声波将被反射。对于平面,反射声波呈球状分布,曲率中心就是声源的“像”。凹面使声波聚集,凸面使声波发散。(二)声折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密度变化时还会发生折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白天由于近地面的气温较高,声速较大,声速随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导致传播方向向上弯曲;夜晚相反。(三)声衍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比波长大的障壁或构件时,声音绕到障板的背后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在它的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声衍射。同样尺寸的反射板对低频声的衍射作用较大,反射作用较少。(四)声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凸的表面,其突出的部分如果不小于入射声波波长的 1/7 时,会发生声扩散。(五)声吸收声波入射到建筑构件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构件,还有一部分由于构件的振动或声音在其中传播时介质摩擦、热传导而被损耗,我们通常说它被材料吸收。吸声系数是指被吸收的声能(即

建筑物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1.室外热湿作用:室外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 2.室内热湿作用:室内因素如空气温度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 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 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 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相对湿度:一定湿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10.露点温度: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热岛效应:下垫面吸热、热容量大散热慢、上空CO2长波辐射、不透水、通风 17.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空气间空气和壁面分子)辐射 18.导热系数: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压力,温度等。小于0.25保温材料(绝热材料)。 1.室内外温度的计算模型:1)恒定热作用,室内外温度不变,采暖房间冬季2)周期热作用。单向周期(空调房间)双向周期热作用(自然通风房间的夏季隔热) 2.一维稳定传热特征: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处相等、同一材质平壁内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3.传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 4.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匀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迎波面上接受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0之比称为材料的蓄热系数。 5.材料层的热惰性系数:表征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无量纲指标,说明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特性,D表示。取决迎波面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的阻力。 6.室外综合温度:夏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考虑室外空气和太阳短波辐射加热作用,还考虑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三者共同作用综合成室外气象参数“室外综合温度” 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盒蓄热能力、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 2. 的热损失减少、旧房 3.提高外窗保温性能:窗面积、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窗框保温性能、改善玻璃保温能力 4.被动式太阳房主要集热方式:直接受益式、集热墙式、附加日光间式1.外围护结构受潮决定因素:材料原始湿度、施工、土地渗透、雨雪、使用管理、空气、空气水冷凝 2.平衡湿度:与某一状态空气热湿平衡,即材料温度与周围空气一致(热 平)试件重量不变(湿平) 3.吸湿机理分三种状态:低湿度单分子吸湿、中等湿度多分子吸湿、在低 高湿度时为毛细吸湿 4.产生水分迁移条件:压力差、湿度差、温度差 5.判断维护结构出现冷凝的步骤 绘出材料内部的水蒸气分压力线P、绘出饱和水蒸气分压力线PS、在内部是否相交相交内部有冷凝 6.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产生表面冷凝的原因:室内空气湿度过高或壁面 温度过低 措施:①正常湿度房间:内表面层用蓄热特性系数较大的材料,蓄存热量起调节作用,注意内表面空气流通,家具不靠墙壁②高湿房间:加大维护结构热阻,提高表面温度。内表面应设防水层;设吊顶(吊顶空间应与室内空气流通)将滴水有组织地引走,或加强屋顶内表面的通风,防止形成水滴。 7.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1)合理布置材料层相对位置(“进难出易”入 小μ大保温层在蒸汽流入侧易内部冷凝,入大μ小密实材料在蒸汽流出侧也易内部冷凝。(2)设置隔汽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 8.结露充分必要条件: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接近饱和、 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 9.防止夏季结露措施:架空层防结露、空气层、材料层、呼吸、密闭、通 风、空调 1.干热:温度高湿度低的气候湿热:温度高湿度高 2室内过热原因:围护结构向室内传热、透进的太阳辐射、通风带入的热量、室内产生的余热 3. 防热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加强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结合(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 4. 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 5. 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原则(1)重点屋面,其次西墙与东墙(2)降低室外综合温度:结构外表面浅色平滑粉刷饰面;遮阳设施;外表面用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率小而长波发射率大材料。(3)在外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4)根据地区气候特点房屋使用性质和在房屋中的部位来考虑。(5)利用水的蒸发和植被降温(6)屋顶东西墙进行隔热计算要求内表面最高温度满足建筑热工规范要求。(7)利用自然能源(8)空调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各项相关标准 6. 几种防热屋顶(1)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的隔热屋顶(2)通风屋顶(3)隔楼屋顶(4)植被隔热屋顶(5)蓄水屋顶(6)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7)淋水玻璃屋顶(8)成品隔热板屋顶 7. 几种隔热外墙:空心砌块墙、钢筋混凝土空心大板墙、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墙、复合墙体 8.遮阳的要求(1)夏天防日照冬天不影响(2)晴天遮挡直射阳光,阴天保证房间有足够的照度(3)减少遮阳构造的挡风作用,最好还能起导风入室的作用(4)能兼作防雨构件,并避免雨天影响通风(5)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6)构造简单经济耐久(7)与建筑造型处理协调统一9. 遮阳的形式(1)水平式遮阳(2)垂直式遮阳(3)综合式遮阳(4)挡板式遮阳 10.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合理的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建筑平剖形式,合理确定开口的面积和位置、门窗装置方法及通风的构造措施。 11.自然能源降温的几种形式(1)太阳能降温(2)夜间通风对流降温(3)地冷空调降温(4)被动蒸发降温(6)长波辐射降温 12.空调建筑单体建筑的节能,建筑师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1)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2)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形(3)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4)窗户隔热和遮阳(5)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 13.“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的工作原理 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打开门窗,利用自然通风将室外的低温空气大量引入室内,使室内温度达到人体热舒适的状况:当室外空气温度增加,室内空气温度和风速不能满足热舒适时,打开电扇增大房间内的风速以补偿室内温度的提高;当室内空气温度进一步增大到约等于人体表面平均温度时,此时风速对人体的热感觉没有任何影响,关闭门窗打开空调进行降温。 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得圆心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h s。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A s。标准时间:是各个国家按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某一范围,划定所有地区的时间以某一中心子午线的时间为标准时。 棒影日照图的基本原理及制作: 设在地面上O点立一任意高度H的垂直棒,在已知某时刻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情况下,太阳照射棒的顶端a在地面上的投影为a‘,则棒影oa’的长度H'=H*coth S,这是棒与影的基本关系。如图 由于建筑物高度有不同,根据上述棒与影的关系式,当coth s不变时,H'与H成正比例变化。若把H作为一个单位高度,则可求出其单位影长H'。若棒高H由增加到2H,则影长亦增加到2H', 光谱光视效率:人眼观看同样功率的辐射,在不同波长是感觉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人眼的这种特性常用光谱光视效率V(λ)曲线来表示。它表示在特定光度条件下产生相同视觉感觉时,波长λm和波长λ的单色光辐射通量①的比。λm选在视感在大值处(明视觉时为555mm,暗视觉时为507mm)。明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以V(λ)表示,暗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用V'(λ)表示。 1.天然光组:全阴天时只有天空漫射光;晴天时室外天然光由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漫射光两部分组成。 2.采光系数(C):在全阴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给定平面上的某一点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E n)与室内某一点照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E w)的比值,即C= E n/E w *100% 3、窗洞口及其名称:侧窗和天窗、兼有侧窗和天窗称为混合采光。 5、采光质量:(1)采光均与度(2)窗眩光(3)光反射比 6、采光设计步骤:(1)搜集资料(2)选择窗洞口形式(3)确定窗洞 口位置及可能开设窗口的面积(4)估算窗洞口尺寸 (5)布置窗洞口 7.眩光有几种,怎样防止? 1)直接眩光:①限制光源亮度②增加眩光源的背景亮度③减小形成眩光的光源视看面积,即减小眩光源对观测者眼睛形成的立体角。④尽可能增大眩光源的仰角 2)反射眩光:①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以减弱镜面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眩光②应使视觉作业避开和远离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③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④使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减少反射眩光的影响。 1、电光源分那几大类?都有哪些灯? (1)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2)气体放电光源: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冷阴极荧光灯、高频无极感应灯(3)固体发光光源 2、荧光灯和白炽灯比较:发光效率高、发光表面亮度低、光色好品种多、 寿长、灯表面温度低。 4、灯具效率: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称为灯具效率,也称为灯具光输出比 5、灯具分类及其优缺点: 灯具分为五类:直接型、半直接型、漫射型、半间接型、间接型。 直接型:直接型灯具虽然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两个主要缺点:①由于灯具的上半部几乎没有光线,顶棚很暗,它和明亮的灯具开口形成严重的亮度对比;②光线方向性强,阴影浓重。 半直接型:这一类灯具下面的开口能把较多的光线集中照射到工作面,具有直接型灯具的优点,又有部分光通量射向顶棚,使空间环境得到适当照明,改善了房间的亮度对比。 漫射型灯具:此类灯具的灯罩,多用扩散透光材料制成,上、下半球分配的光通量相差不大,因而室内得到优良的亮度分布。 半间接型灯具:这种灯具在使用过程中,透明部分很容易积尘,使灯具的效率降低。另外下半部表面亮度也相当高。 间接型灯具:扩散性很好,光线柔和而均匀,并且完全避免了灯具的眩光作用。但因有用的光线全部来自反射光,故利用率很低。 6、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7、影响照明质量的因素:(1)眩光(2)光源颜色(3)照明的均匀度(4)反射比 8、利用系数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灯具类型和照明方式(2)灯具效率(3)房间尺寸(4)室内顶棚、墙、地板、设备的光反射比。 9、室内环境照明处理方法(1)以灯具的艺术装饰为主的处理方法:吊灯、暗灯和吸顶灯、壁灯(2)用多个简单而风格统一的灯具排列成有规律的图案,通过灯具和建筑的有机配合取得装饰效果。(3)“建筑化”大面积照明艺术处理(4)多功能综合顶棚(5)反光照明设施 10、建筑化”大面积照明艺术处理共同特点 (1)发光体不再是分散的点光源,而扩大为发光带或发光面,因此能在保持发光表面亮度较低的条件下在室内获得较高的照度。(2)光线扩散性极好,整个空间照度十分均匀,光线柔和,阴影浅淡,甚至完全没有阴影。(3)消除了直接眩光,大大减弱了反射眩光。 11、建筑物夜景照明的三种方式: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声功率:指声源再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记为w,单位为瓦(w)或微瓦(μw)。 声强:声强是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I=W/S 声压: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的该变量,Pa 声压级:声压以20倍为一级划分,声压级的变化为0~120,声压变化10倍,相当于声压级变化20db;声压变化100倍,相当于声压级变化40db;声压变化1000倍,相当于声压级变化60db。 声强级:以10-12W/m2为参考值,任一声强与其比值的对数乘以10记为声强级L1,即L1=10lgI/I0。 声功率级:声功率以“级”表示便是声功率级,单位也是分贝(db)。 哈斯效应:直达声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加强直达声,50ms后的产生回声 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程度因另外一个声音存在而降低室内声场的显著特点(1)距声源有一定距离的接收点上,声能密度比在自由声场中要大(2)声源再停止发生以后,在一定时间里,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产生所谓“混响现象”。(3)房间较大且表面形状变化复杂,会形成回声和声场分布不均,或出现声聚焦 混响:指声源停止发生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 混响时间: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时间。 简并:不同振动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就会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现象,或称共振频率的“简并”。 混响半径:直达声和混响声作用相等处距离声源距离 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用ɑ表示,ɑ=E0-Er/E0 E0: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总声能,E r被材料反射回去的声能,J0用以表征某个具体吸声构件的 吸声量A=α×S S是围蔽结构的面积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分类 1.多孔吸声材料:纤维状(玻璃棉,岩棉,矿棉,毛,麻,棕丝,草质或木质纤维)颗粒状(泡沫混凝土)泡沫状(泡沫塑料) 2.共振吸声材料:单腔共振吸声,穿孔板,薄膜共振 3.特殊吸声结构组合 多空材料的吸声机理 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的空气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摩擦和热传导作用等,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损耗。因此只有孔洞对外开口、互相连通,深入材料内部 8.隔声量,在工程上常用构件隔声量R(或称为透射损失TL)来表示构件对空气声的隔绝能力,它与透射系数τ的关系是R=10lg(1/τ) τ=10-R/10 11.提高轻型墙隔声的主要措施 将多层密实板材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等分隔,做成夹层结构。轻型板材的墙若做成分离双层墙。如果空气间层中在填充多孔材料,可使隔声性能进一步改善。双层墙两侧的墙板若采用不同厚度,可是各自的吻合谷错开。采用双层或多层薄板叠合,和采用同等重量的单层厚板相比, 14.门窗隔声 窗的隔声措施:1)玻璃做得足够厚2)采用多层夹层窗3)避免共振,一侧玻璃倾斜安装4)避免吻合效应,双层玻璃不同厚5)密封6)窗樘加吸声材料 门的隔声措施:1)采用厚重门扇2)采用多层复合结构3)设双道门4)密封门缝 噪声:在人们每天从事工作休息学习等活动时,凡使人思想不集中、烦恼或有害的各种声音,都被认为是噪声。作为一个标准定义是:凡人们不愿听的各种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评价设计的因素:(1)与噪声的强度、频谱、持续时间、随时间的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