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与宗教形考

民族与宗教形考

民族与宗教形考
民族与宗教形考

第一次形考

一、名词解释

1、福州拗九节。(第二章第二节)p51

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也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桂圆、荸荠、红豆、胡桃、芝麻等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亲友乡邻。已嫁的女儿要回家送上一碗“拗九粥”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就必穷”,认为人在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2、福建畲族“敬茶舞”。(第三章第二节)p89

这个带有仪式性的舞蹈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畲族传统的婚礼中。在小型的通宵喜宴之前,由新郎等十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幼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两竖排,在一名端茶者带领下,跳起“敬茶舞”。端茶者手捧茶盘,双臂向上晃一圆圈端至胸前,“踏步”屈膝向众人做“施礼”动作,众人肘部架起,双手手指交叉于胸前,同时屈膝做回礼动作,端茶者循一定线路,按东西南北方向反复做“施礼”动作。

3、回族开斋节。(第四章第二节)p115

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在汉语中是“节”的意思,尔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又称“大节”、“大年”、“大聚”。穆斯林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把斋,收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饮水进食。一个月后,十月初见新月时而开斋不再封斋,庆祝开斋节则含有纪念艰苦、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意味。

4、泉州东郊灵山先贤墓。(第十三章第二节)p325

泉州东郊灵山的先贤墓,据载是唐武德年间(618——626)来华传教的“四贤”中两贤之墓,虽然学者对所述年代有不同看法,但客观上由于此古墓的存在,历代不断有穆斯林来此瞻仰和行香,郑和下西洋式曾于1417年到此行香,祀求神灵庇佑。是为伊斯兰教早期传播的珍贵实物。

二、简答题

1、简述北方汉人迁入福建的路线。(第二章第一节)p14

有三条路线:

(1)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人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

(2)有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

(3)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这三条路线以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线为主。

2、简述畲族的祖先崇拜——盘瓠传说。(第三章第二节)p67

盘瓠是畲族祖先崇拜的对象,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在闽浙粤赣皖,传说内容虽有地域性的差异,但基本情节相同.畲族称盘瓠作“忠勇王”, 闽东浙南畲族还称作“龙麒”.“盘护”.“高皇”,皖南畲族还称作“龙猛”,粤东畲族称作“护王”.“盘大护”.“盘古大王”等。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畲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

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其为畲族的始祖。

3、简述福建省蒙古族人的分布。(第六章第一节)p140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福建省蒙古族人口6114人,占福建总人口的0.18%.分布在全省9地(市)54 个县(市、区)的广大城乡。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居住在城镇的约三分之一,以福州市居多;居住在乡村的约三分之二强,以惠安县居多。福建蒙古族的分布与构成主要以两个家族为主,即萨姓和出姓,前者在福州市区,后者在泉州市泉港区。

4、简述基督教在福建创办了大量学校的特点。(第十二章第二节)p307

(1)数量大;

(2)对平民敞开大门,招收了不少贫苦人家子女;

(3)种类多;

(4)时间早;

(5)著名学校有预科班;

(6)培养处一批又一定水平的学生。

5、简述福建穆林的来源。(第十三章第二节)p320

来源有五个方面:

(1)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居住的;

(2)有的先从海上到中国其他地方,再或由北方南下;

(3)明清两代由全国各地(以安徽、河南、广西为多)移居福建经商的回民,以聚集厦门为多;

(4)元以后由外省来福建任职的将领及所带的兵士,这是闽北(特别邵武)回族的主要来源;

(5)元以后,因种种原因(如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从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来福建的回民,居住在福州等地。

三、论述题

1、论述畲族民间崇拜的神灵。(第三章第二节)p68

(1)神圣化的族内英雄与历史传说人物;

(2)职业性神灵;

(3)神格化的自然物体;

(4)汉族社区渗入的民间俗神;

(5)世俗化的道释诸教尊神;

(6)鬼魂幽灵。

2、论述1978年到1999年,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有哪些措施。(第十四章第三节)p334

(1)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

(2)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省宗教局的支持下,各级宗教团体纷纷恢复了活动。

(3)注重办好各类宗教院校,有计划地培养年青一代爱国宗教教职人员。

(4)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出版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

(5)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宗教界坚持“自治自传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改变了单纯依靠教徒供养的传统,积极发展农林副工生产和旅游服务业,建立自养基地,不仅实现了自养目的,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6)福建宗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热心慈善,为社会奉献爱心。

(7)福建宗教界人士注意弘扬教规教仪中的积极因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热情参加各类政治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成绩。

(8)闽台宗教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福建宗教界积极推动闽台之间的交流、沟通。

(9)福建宗教界对外交流频繁。

(10)福建宗教研究成果显著。

第二次形考

一、词解释

1、闽菜。(第二章第二节)p40

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刀工巧妙、汤菜众多、调味奇特、烹调细腻为主要特点。闽菜调味偏于甜、酸、淡这一特征的形成,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甜爽口;味清淡则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享有盛名。闽菜还善用红糟、虾油、辣椒酱、口急汁等调味,风格独特,别开生面。

2、三一教。(第二章第二节)p30

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有生活与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的福建莆田人林兆恩创建的。林兆恩认为儒、释、道本为一体,儒教为立本,道教为入门,佛教为极则。三一教在福建立足后,曾向省外扩展过,清代中末也成发展到台湾、新加坡一带。3、中秋博饼。(第二章第二节)p50

八月十五过中秋,厦门人有个独特风俗,喜欢众人团聚玩博饼。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市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又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4、畲语。(第三章第二节)p87

畲族使用自己本族的语言——畲语,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99%的畲族操以福安畲话为代表的方言。福安畲话既接近于汉语客家话,又保持着古畲语的成分,它在语音上与客家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话完全不同。

二、简答题

1、简述福建畲族的分布。(第三章第一节)p59

目前,在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中,有18个事畲族乡,分布在四大社区:闽西社区,这是最古老的畲族居住地,包括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三明市永安市青山畲族乡、三明市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等个4的畲族乡;闽南社区,主要是指漳州畲族社区,这是畲族早期居住地,也是历史上畲族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包括漳州市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漳州市漳浦县赤岭畲族乡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的3个畲族乡;闽东北社区,是目前福建主要的畲族居住地,他们完整地保留了畲族文化习俗,包括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宁德市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宁德市霞浦县崇儒畲族乡、宁德市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宁德市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宁德市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宁德市福鼎市硖门畲族乡、宁德市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福州市连江县小沧畲族乡、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等11个畲族乡。这里的畲族人口有18万人,分别占全省畲族人肉的1/2、全国的1/4。

2、简述福建满族的分布。(第五章第一节)p122

2007年,福建省有满族7094人,其中约70%集中在福州和泉州两地,其余分散在龙岩漳平、长汀、连江和三明沙县等地。福建满族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但居住区域相对集中的福

建满族在具体分布上又略显分散。福州市区内的满族主要生活在东门大街、汤门大街、秘书巷、井大路、仙塔街、道山路、鳌峰坊、水域巷、八角楼巷等地;郊区和郊县则有三个聚居区:新店聂厝、洪山赤升和长乐琴江,特别是琴江,这里居住着原全国沿海四大水师营之一——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的后裔。泉州满族散步在晋江的粘厝埔、深沪、山柄,南安的梧坑,泉州的西街等地,以粘姓为主。

3、简述闽南佛学院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的原因。(第九章第二节)p243

(1)以南普陀寺为主办寺院。

(2)由懂教育的高僧担任重要领导。

(3)以第一流教师任课。

(4)以严密的行政组织管理学校。

(5)课程设备全面。

(6)招生起点高、要求严。

(7)注重科研。学校是否办得有影响,还其是否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8)得天独厚的背景。表示在三个方面:○1国内僧教育运动风起云涌;○2有得的地理位置;○3与厦门大学毗邻。

4、简述论述天主教在福建传播所产生的中西方文化冲撞的具体表现。(第十一章第二节)p295

具体表示在三个方面:

(1)虔诚的教徒教友们在困惑中的善意提问,表面上是反映天主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中深层次

的问题。

(2)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士大夫及僧人对天主教的坚决反对,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末艾儒略与福建漳州儒生黄贞为代表的士大夫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3)以中国礼仪之争为中西文化冲撞的发端。

5、简述元代穆斯林在福建有很大发展的标志。(第十三章第一节)p316

(1)更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

(2)泉州又修建了多座清真寺。

(3)穆斯林的足迹已不局限于泉州。

(4)元代,泉州由于伊斯兰教极为兴盛,以至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信伊斯兰教。

(5)穆斯林不仅仅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不仅仅是商人为做生意而为,也有西域的军士为驻屯而来。

(6)穆斯林还向泉州附近的地区聚汇,并在泉州邻近地域修建了清真寺。

三、论述题

1、论述妈祖信仰对福建文化的深远影响。(第十章第二节)p264

(1)在精神和品格上,对后代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妈祖的善良与奉献,实际是中华民族善良天性的集中反映,也是人们对完美道德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2)妈祖信仰在福建的传播和渗透,繁衍了许多与妈祖有关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福建民间文学宝库。主要内容有4个方面:①妈祖的身世。②妈祖庙的由来。③福建流传不少妈祖与台湾的传说。

④显神通救难除害等等。

(3)妈祖信仰对福建的民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①节日纪念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日期为妈祖诞辰日。②生活习俗。如目前湄洲岛上的妇女成家后,一律梳蓬形髻,称为“妈祖髻”。

(4)妈祖信仰的传播,也对福建民间艺术产生了影响。以舞蹈为例,福建极具民间传统特色的“摆棕桥”传说与妈祖出巡有关。

(5)妈祖信仰的传播。其一是出现了许多与妈祖有关的诗文,其二是出现了专门描写妈祖故事的神话小说。

(6)妈祖信仰对福建的造型艺术也产生了影响。首先,遍布全省的妈祖庙,其中不乏建筑艺术的精品。其次,在福建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的妈祖造型。再次,留下了许多石碑时刻。

2、论述福建佛教长期兴盛不衰的原因。(第九章第一节)p192

(1)统治者的扶持和倡导。

(2)统治者的扶持推动了民间的崇佛风气。

(3)福建寺院长期占有大量土地。

(40外省许多高僧入闽。

(5)东南亚许多庙院长期为福建寺庙提供资助。

(6)福建远离全国政治中心,历史上一些全国性的反佛运动传到福建已成强弩之末,有利于佛教力量的保存。

第三次形考

一、词解释

1、疍民贺年习俗。(第二章第二节)p48

旧时福州水上居民(俗称”疍民)有一特殊的贺年习俗:正月初二后的数日内,三五结伴的水上居民(男女老幼均有,多为中年以下女性),盛装携筐,至市内各街巷挨户唱小曲贺年。受贺的人家,赠以年糕、米粿等食品。水上居民无论贫富与否,每家最少要有一人参加贺年,据说这样类似吃了百家饭,可保全家一年平安无事。所唱小曲和谐悦耳,且多与地方习俗、新年吉利有关,因此颇受青睐。

2、畲家剪纸。(第三章第二节)p93

畲家剪纸又称刻纸,工艺简练、古朴,饶有浓郁的装饰情趣。多以原色纸张剪成,以黑白组成对比,多用于刺绣鞋、帽、烟袋、包袱等日常生活用品上图案花纹的底图。剪纸线条流畅,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内容大多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走兽、人物、吉祥图案等,尤其剪刻鸟、兽、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刻工纤毫毕露,深得人们喜爱。

3、畲族三月三“乌饭节”。(第三章第二节)p85

三月三“乌饭节“,也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畲族村寨的家家户户都要做乌米饭,全家共餐,缅怀祖先。畲族乌米饭的传说之一是纪念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畲族同胞每逢三月三都会做乌米饭,纪念民族英雄,由此成为传统节日。

4、霍童山(支提山)。(第十章第一节)p258

名列三十六小洞天之首的霍童山(支提山),此山位于宁德市西北40公里,明永乐皇帝赐匾额曰“天下第一山”,相传三国吴葛玄,唐司马承桢、王元甫、邓伯元、褚伯玉等,都曾隐居此山修道,为仙人传真之所和东南道教圣地,至今留有葛仙岩、丹灶、药臼、石钵、石盂、碧玉镜等遗迹.

二、简答题

1、简述畲族岁时风俗的总体特点。(第三章第二节)p83

(1)与盘瓠传说、祖先崇拜和民族历史相关联,节日多为怀念、崇拜祖先和神灵而设;

(2)与长期的农业社会形态相适应;

(3)与汉族社区的岁时风俗相融合。

2、简述回族在福建的分布。(第四章第一节)p98

回族,自称“回回”或“回民”,是世居福建的少数民族之一,全省有回族乡(即泉州百崎回族乡)1个,回民10.9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8.81%。目前,福建回族居住相对集中的有四个社区,即:闽南泉州社区,这是省内最大的一个回族社区,包括泉州鲤城、晋江陈埭、惠安百崎等地,这你的回族大多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古阿拉伯、波斯人的后裔,人称“海回”,以区别陆上来的回民,该处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闽南厦门社区,主要为明清两代全国各地移居经商的回民后裔;闽北邵武社区,这个社区回民的先人主要为省外来福建任职的回族将领及所带兵士;福州社区,主要居住着由全

国各地因受聘、投亲、居官等迁移来的回民。

3、简述福州琴江满族过七月初三的特定习俗。(第五章第二节)p135

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中法马江海战爆发,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以火枪、土炮、木帆船抵抗法军的坚船利炮。但海战最终还是以秦军的失败告终。此后,为了纪念先烈,每年七月初三,村人自发来到江边,放飘水莲超度忠魂。年夏一年,过七月初三成了琴江人的一个特定习俗。

4、简述高山族舞蹈。(第七章第二节)p171

高山族的舞蹈以模拟、反映和再现捕鱼、狩猎、农耕等生产、生活的动作、场景为主,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色彩。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为集体群舞。人数从几十到数百,甚至上千。常见的高山族民间舞蹈有:拉手舞、杵歌、甩发舞。

5、简述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的深远影响。(第九章第二节)p250

福建的士大夫,无论是崇佛还是反佛,思想上都受到佛教的影响。以宋代为例,如杨亿、胡安国、游酢、陈易、李纲、真德等本人就是著名居士,而刘子翚则受佛禅思想影响极深,朱熹与佛教关系更密切,其佛学思想是袭承宗杲、道谦的看话禅,虽然朱熹最终“逃禅归儒”,但其理论核心“理-分殊”则是源于华严宗和禅宗。明代李贽曾潜心佛学,著有《华严论简要》四卷。林则徐也深受佛教影响,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所介绍,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不废诵经念佛,亲笔楷书佛经五种,作为《行舆日课》,足见其持之精勤”。

三、述题

1、论述近代著名的四大高僧对福建佛教的影响。(第九章第二节)p203

(1)弘一法师与福建佛教。弘一法师在福建的弘律活动内容主要有①讲演律学。②创办南山律学苑。③编撰、校点、订正有关律学著述。④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律戒;

(2)太虚法师与福建佛教。主要表示在①积极倡导僧教育。②到各地讲经弘法,广播法音。③撰写大量佛学著作;

(3)圆瑛法师与福建佛教。主要贡献为①住持福建多所名刹,为福建各大丛林的修复和发展殚精竭虑。②在福建进行了大量的弘法讲经活动,受到广大僧人和居士的欢迎。③注意培养僧才,支持创办佛学院。④创办慈儿院,热心慈善事业。

(4)虚云法师与福建佛教。①整肃寺规,重振道风。②修寺盖堂,建庵造阁,使鼓山丛林面貌焕然一新。③讲经弘法,办学传戒。《虚云和尚法汇》中,收有虚云法师在鼓山所讲部分法语,除了应众居士请讲的上堂法语外,还有对众生的说法,如在鼓山新筑放生园落成时说:“了知法界平等觉,贪嗔痴爱性圆明。④保护经版,影印大藏。⑤整理佛教文献。⑥撰写了许多与鼓山有关的诗歌,也对在鼓山生活作了真实的描写。

2、论述福建道教的特点。(第十章第二节)p262

(1)道禅合混。主要表现在①理论混为一谈。②寺观合融。③在打蘸拜忏等表演活动中杂混。

(2)产于闽地却走向全国及海外的多神信仰。道教是多神信仰,

所祀神一般为:天神、地(方)神、人神这三个系统,与其他省不同的是,许多闽地神祗信仰已成为沿海各省和东南亚一带的共同信仰。

(3)与台湾、东南亚联系密切。①信徒从海外前来进香朝拜。

②由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人在所居地建立庙宇,并冠上故乡的地名或祖庙的名称。

(4)庙多神多道士少。

(5)出现道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①全真教以炼养为主,主张以“内炼成真,超离生死”为旨②清微派是唐末产生的内丹与符箓道派,也是唐宋间融道教诸派精华新构成的重要道派。

(6)道派繁多。重要道派有天师道、外丹派、灵宝派、茅山宗、闾山三奶派、内丹派、神霄派、清微派等。

(7)法事名目繁多,科仪完整。

(8)产生了一大批道家金石和书籍。

(9)对福建民间艺术影响广泛而深远。主要表现在①繁衍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福建民间文学的宝库。②产生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歌谣。③道教音乐别有韵味。④道教舞蹈颇具技艺性和观赏性。⑤福建道教戏曲流传广泛,长演不衰。⑥促使闽地出现了一大批以宣传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教案

第6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 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 2、查找屈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测试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1、我国56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能够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D)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各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特点C.民族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多层次性D.各族人民积极拥护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2、当今世界,前南斯拉夫、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民族问题所困扰,而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其根本原因是(D)A.我们的民族团结是以汉族为核心的 B.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C.我国各民族已消除了事实上的不平等D.我国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3、少数民族歌曲体现的民族特征是(C)A.共同血缘关系B.共同地域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经济生活4、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民族矛盾激化而导致国家动乱,局势不稳,而我国却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这主要是因为(C)A.我国没有民族矛盾B.我国的民族矛盾不会引起社会动乱C.我国正确地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D.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D)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A共同血缘B共同习俗C共同信仰D共同经济生活6、我国的民族特点是:人数多;(D);混居程度高。A大分散、小聚居B民族多C居住集中D居住地域广7、(D)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具体内容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8、(D),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A共同团结进步B共同发展提高C共同繁荣进步D共同团结奋斗9、我国(A)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A宪法B刑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D民法10、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5个自治区,(A)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A30B29C40D3211、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C)个少数民族。A8B9C10D1112、(B)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A1991年B1993年C1992年D1995年13、(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C)。A.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联盟16、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条件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保持祖国的统一 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7、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A)。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D.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18、成吉思汗的历史业绩是(B)。A.起兵反抗辽的压迫B.建立蒙古政权C.定国号为元D.灭亡南宋19.《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B)。A.坚持“九二共识”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D.坚持两岸互信互利20、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C)。A.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平等团结D.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炎黄两帝被称为汉族和一些民族的祖先,这些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3.最早建立的自治县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省天祝藏族自治县。4、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通车。”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答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欧洲民族与宗教

复习思考题: 1、欧洲民族大迁徙的路线是怎样的? 阿兰人,东哥特人被匈奴人从中亚驱赶至欧洲,东哥特人本来囤积在多瑙河下游,后来进入巴尔干半岛,并毁灭了斯巴达城,后又穿过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地区,进入亚平宁半岛,并逐渐建立起地跨亚平宁和南斯拉夫地区的东哥特王国。 西哥特人原来是在东欧,经巴尔干半岛和亚平宁半岛,毁灭罗马城,又进入西班牙,在法国西部有一块领地——阿奎丹,以及西班牙大部分地区的——西欧哥特王国。 苏维汇人和汪达尔人也随大部队来到了西班牙,苏维汇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建立自己的王国,但实力非常弱小。 汪达尔人则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和北非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日耳曼入主西欧平原和法兰西盆地,将高卢的领地据为己有,以及他还保留着他以前的领地。朱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入主不列颠。 匈奴人则毁灭了波兰和匈牙利。 2、简述欧洲各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日耳曼人的贡献 日耳曼语基督教天主教 罗马人的贡献 (一)法律 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便要求他们遵守同样的法律。罗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赋予公民以许多权利。罗马人的所有法律后来都被收进《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如今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之为基础的。 (二) 公共工程、建筑与艺术 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罗马人需要拥有优良的道路,这样其军队才可迅速地调动布防。这正是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古代最伟大筑路师的原因。在他们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罗马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他们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罗马人是伟大的建筑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凯旋门、长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类的建筑风格。 在罗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罗马圆形剧场。在这个巨型的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们曾经厮杀不已。该剧场可容纳4.5万人观看表演。这个剧场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过去诸多世纪中,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经模仿过罗马人的建筑风格。 (三)基督教 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假如当初罗马人没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将是中东地区一种无足轻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罗马帝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打上了至为深刻的烙印。 (四)语言 一直到中世纪晚期之前,几乎所有欧洲作家都使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而学者们对

民族与宗教作业答案

民主与宗教作业1 简答题 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影响? 答:①以宋代为例,如杨红、胡安国、游酢、陈易、李纲、真德秀等本人就是著名居士而刘子翠则受佛禅思想影响极深。②朱熹与佛教关系更为密切,其佛学思想是承袭宋果、道谦的看话禅。③明代的徐火勃、曹学俭、李势等,都与佛学关系密切,李势曾潜心佛学,著有《华严合论简要》四卷。④民主英雄林则徐也深受佛教影响,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所介绍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不废诵经念佛,亲笔楷书佛经五种,作为《行舆日程》足见其行持之精勤。 弘一大师居闽南时著述累累的原因? 答:①居闽南之前曾多次闭关修道,已具备很高的佛学素养,如1920年7月,于浙江新城贝闭关掩室批阅弘教律藏。②充分利用闽南名寺中的藏经,厦门的南普陀,泉州的开元寺等闽南古刹,因远离战乱藏经保有相对完整。③写信让有缘居士及法师请各类佛学书籍,在弘一大师的书信中,这一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④直接向日本国购请佛寻书籍,这一弘一大师所依赖最主要的资料。 闽南佛学院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的原因? 答:①以南普陀寺为主办寺院;②由懂教育的高僧担任院长;③以第一流教师任课;④课程设置全面;⑤以严密的行政组织管理为校;⑥招生起点高、要求严;⑦注重科研;⑧创办刊物;⑨得天独厚的背景。 闽台佛教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闽人参与台湾寺庙的创建,台湾寺庙的创建是与福建人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台湾大多著名的寺庙与福建人有关。②台湾佛教宗派与福建佛教:台湾佛教的关系也大都与福建佛教有密切关系。③闽台寺庙之间的密切关系,闽台两地修建佛寺,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以台湾对福建的支持为多。④福建僧教对台湾的影响:福建僧教育的兴盛,对台湾僧教育起了推动作用。⑤闽台僧人的交往:闽台两地僧人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地弘法活动,这种交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论述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哪些作用? 答:⑴大规模平反冤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⑵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省宗教局的支持下,各级宗教纷纷恢复了活动。⑶注重办好各类宗教院校,省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爱国宗教职业人员,福建宗教界认识到提高广大年轻宗教职业人员水平,既是长远计,又是当务之急。⑷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如福建省佛协创办了季刊《福建佛教》,会刊《通讯》等。⑸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宗教界坚持自治、自传、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改变了单纯依靠教徒供养的传统,积极开展农林副工生产和旅游业,建立自养基地,不仅实现了自养,也为社会创造财富。⑹修缮的殿堂建筑,大大改善了僧众生活。⑺福建宗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热心慈善工作,为社会奉献爱心,如福建宗教界创办了多所义诊室,受到群众欢迎。⑻福建宗教界人士注意发扬教规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热情参加各类政治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到了成绩。⑼闽台宗教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福建宗教界积极推动闽台之间的交流、沟通,福建佛教界与台湾佛教界的交往,在台湾当局解除戒严,放宽两岸交流的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⑽福建宗教界对外交流频繁,国外佛教界一些著名高僧都访问过福建。⑾福建宗教研究近几年的成果,成立了省宗教研究会的学术团体,组织撰写各种宗教志书。抢救了不少原始资料,学者的介入使研究硕果累累。⑿福建宗教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走上健康发展道理,是与福建省宗教各级管理部门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宗教文化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宗教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摘要: 宗教作为一种成熟的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具有极宽广的文化涵盖功能。 梁漱溟曾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致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大民族的统一,却每都有赖于一大宗教。”[1]自然宗教对我国的文学发展或多或少都是会产生影响。对我国文学产生影响的宗教主要是从上古时期便开始的一种并不统一且系统的天帝的崇拜和一种灵魂观念、本土的道教、外来的佛教以及到了近现代才有较大影响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国也有众多教徒,但是其主要存在与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对我过主流的汉文学影响并不大。 关键词:宗教 中国文学 影响

内容目录 摘要: (2) 1. 宗教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题材 (4) 2. 佛教丰富了古代文体和词汇 (4) 3. 道教与佛教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意识 (5) 4. 基督教对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7)

1. 宗教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题材 早在道教诞生和佛教以及更后来传入中国的基督教之前我国就有了原始的天帝崇拜以及灵魂观念。胡适也曾明确说,“我们看殷墟(安阳)出土的遗物和文字可以明白殷人的文化是一种宗教的文化。”[2]只是这些并没有系统的形成某个宗教而仅仅是对某个神进行崇拜,望其 保护一方平安,如屈原《九歌》的众神。”战国时代楚墓中的'镇墓兽'和漆器花纹上的怪兽,是楚人'信巫鬼'的表现。”[3]而之所以产生这些鬼神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很多的现象无法作出集体解释,同时人类也无法对抗自然的强大力量,然而当某个人掌握了某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作出语言的时候,众人发现通过其预言可以避免灾祸时对其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久之在当时容易产生一种偶像崇拜将其神化,便诞生了一些神灵如伏羲神农等。而另一些则是在自己无法解释的前提下臆造出某些神灵,并其拥有某些神秘力量,以此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事情,这样的神灵就诞生了,比如盘古等。或是将某些自然灾害的起因归为鬼怪作恶。 就在当时的人民对某些偶像进行神化或者臆造出某些神灵时,必定会附上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以显示其力量的异于常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能抵抗自然的力量。然而很明显,这些神的力量是不存在的或者这些神根本连原型都没有。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作,当其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的时候就形成了早期的神话。诸如《后裔射日》、《嫦娥奔月》之类。 之后又有人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总结于是便产生了诸如《山海经》、《搜神记》之类的书籍。然而这时的宗教并未形成体系,这时的此类文学作品算是神话作品。真正系统的宗教在我国出现则是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及道教的诞生。 “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先进》)庄子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 大宗》)佛教带来了三是(前世、今世、来世)的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 挂念。”[4]因此,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文学家的想想世界,有了三世、轮回这些题材可 以创作。 像《西游记》就是一个集我国各种宗教文化进行创作的结果,其中既有道家的天庭,又有佛教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又有传统的对天地、山川、湖泊的敬畏和崇拜。如果没有宗教,必定不会产生这些内容的。 2. 佛教丰富了古代文体和词汇 “因了印度文学的输入,我们乃于单纯的诗歌和散文之外,产生许多伟大的新文体,像变文、像戏文、像小说等等出来。在思想方面,在题材方面,我们也收到了不少从印度来的恩惠。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印的结婚,如果佛教文学不输入中国,我们的中世纪文学究竟要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局面却是无人能指的”[5]佛家信徒为了布道自然要四处唱颂佛经,讲述佛经

(完整word版)宗教知识竞赛题库

1.我国共有(A )个少数民族? A.55 B.56 C.57 2.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现有(B )少数民族人口。 A.1.05亿 B.1.14亿 C.1.23亿 3.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A )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 )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5.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 ),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 B.西藏 C.云南 6.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县一级自治地方是(C )。 A.大厂回族自治县 B.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C.天祝藏族自治县 7.截至目前,我国建立了(B)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A.1700 B.1173 C.1713 8.在我国,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A )。 A.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B.一律使用汉语 C.只能使用本民族语言 9.( C)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民族平等团结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 10.“民族宗教无小事”重要论断是(B )提出的。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11.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C)。 A.主线 B.本质 C.基石 12.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 C)。 A.方法 B.理由 C.自由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C);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60日内给予答复。 A.暂缓执行 B.拒绝执行 C.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应当为少数民族代表准备必要的(B )。 A.通讯工具 B.翻译 C.书籍

民族理论与宗教的四次作业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参考答案要点 一、解释题 1、民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区域自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向前发展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由多民族人民实行的地方自治。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根本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因果、条件、不可分割。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4、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述 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如此。 二、辨析题 1、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错误) 2、民族融合的结果即民族消亡。(对) 3、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错误) 4、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坚决支持民族同化。(错误) 三、论述题 l、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1)旧的民族关系中的消极因素 (2)各民族之间差异存在 (3)各种利益矛盾在民族关系上有表现 (4)阶级斗争仍然存在 (5)民族差别特点存在 2、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l)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民族理论基础 (2)列宁、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 (3)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l)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与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广大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3)是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和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4)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目前政策,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

小说与宗教观

小说与宗教观 作者奥康纳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宗教在她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她思考人生、感悟生活的方式。几乎她的每部作品都有宗教含义。她曾经说过:“我是站在基督教、正统教派的立场上看世界的。这意味着,对我来说,人生的意义集中于基督对我们的救赎,世间万物在我的眼里无不与此有关。” 另外,由于她的个人经历:红包狼疮、肿瘤切除、终身未嫁等等,生活加之于她的磨难越多,她的宗教思想也愈加强烈。 但是有意思的是,牧师、圣经这类和宗教有关的事物,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她的作品中,甚至往往会导致厄运。在她看来,小说不应该成为宗教的宣传品。 作为南方作家的代表之一,她尤其擅长描绘人性的阴暗面,比如对宗教的无知、自私自利、道德败坏等等。她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发掘并展现现实生活中令人厌恶的扭曲、怪异、荒诞现象,以使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见怪不惊的读者对此能有清醒的认识。因而她也被称为“创造畸形的能手”。 对于这类有夸张性质的描写手法,奥康纳自己的解释是:“对于耳背

的人,你得大声喊叫他才能听见;对于接近失明的人,你得把人物画得大而惊人他才能看清。” 奥康纳笔下的畸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文明社会处处为敌的“施暴者”形象,比如《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圣经》推销员波因特尔。暴力手段不仅给受害人造成肉体上的伤害,更造成了心灵上的打击,使受害者灵魂受到强烈震撼,甚至得以重生;另一类则是“施暴者”的受害人,像《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女主人公赫尔加。值得注意的是奥康纳小说中的受害者多为女性。 在奥康纳看来,“畸人”不仅指那些外表残缺、心灵扭曲的怪人,还包括那些夸夸其谈、自我陶醉、自私虚荣、毫无精神信仰而又自我满足的女性受害者。她们既庸俗世故、自以为是令人厌恶,受苦受难时又表现得孤苦无助,令人心生同情。《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女主角赫尔加便是如此。 32岁的赫尔加意外失去一条腿后, 试图寻找上帝之外的精神寄托。她拼命念书,来掩饰假肢带来的自卑和缺憾。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她消除了自卑感却转而鄙视周围人的庸俗,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母亲。她自作主张把名字“乔伊”改成“赫尔加”以示她的反抗意识和特立独行精神。

民族理论政策知识问答

民族理论政策知识问答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问答 1、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2、什么是民族平等? 答: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5、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答: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各类生产经营者,交通、宾馆、饭店、商店等窗口服务行业,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城市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要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障民族平等的规定,对各民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拒住、拒餐、拒售,不得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录取条件、提高录取标准,不得歧视少数民族群众,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 6、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秋电大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答案

客观题共40题(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第1题. ()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体,人口38万,为全国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7%。 A. 畲族 B. 回族 C. 满族 D. 蒙古族 第2题. 福州从孩子在娘胎里到周岁,每一阶段都以喜称,孩子周岁时办酒请客,规模最大,被称为( )。 A. 汤饼之喜 B. 弥月之喜 C. 坐舆之喜 D. 做晬之喜 第3题. 畲族传统节日之一乌饭节是每年农历的()。 A. 二月初二日

B. 三月初三日 C. 三月十六日 D. 四月初八日 第4题. 古代福建( )的回族婚礼中有撒(金)豆的习俗,两位有情人在结婚典礼上,一把一把地掏出金豆子,当喜钱赏给那些穷人,致使他们一个个都有了钱。 A. 泉州 B. 福州 C. 厦门 D. 邵武 第5题. 长乐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的习俗与( )有关。 A. 中法马江海战 B. 福建固有习俗 C. 满族习俗传承 D. 滿族入闽时形成

第6题. 福建蒙古族的分布与构成主要以两个家族为主,即( ),前者在福州市区,后者在泉州市泉港区。 A. 冷姓和段姓 B. 萨姓和出姓 C. 乌姓和吴姓 D. 包姓和波姓 第7题. ( )是高山族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称为高山族舞蹈,它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A. 杵歌 B. 甩发舞 C. 拉手舞 D. 圆圈舞 第8题.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A. 新街礼拜堂 B. 鼓浪屿三一堂 C.

D. 东坂后堂 第9题. 两宋时期福建僧尼之多,亦为全国之首。( )为泉州开元寺写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A. 朱熹 B. 李纲 C. 黄幹 D. 吴潜 第10题. ( )现存露天老君象一尊,高5.1米,宽7.3米,由一块天然岩石雕琢而成,为国内宋代道教石刻代表作。 A. 霍童山(支提山) B. 太姥山 C. 清源山 D. 紫帽山 第11题. 明天启五年(1625)至明末,为明代天主教在福建传播的( )。 A.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答案: 1-5 DACDD 6-10 ACCCC 11-15 CDBAC 16-20 BCCBB 21-25 CCCBB 26-30 CCCBD 31-35 CCABC 36-40 BCBAA 41-45 CCDCB 46-50 AABBA 51-55 CABAB 56-60 DCCDA 61-65 CCBDC 76-80 DDDCA 91-95 AAADD 66-70 CBBBC 81-85 CCBBD 96-100 DCBCC 71-75 ACBCB 86-90 CCDCD 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A.统一国家 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中国目前共有()个少数民族。 A.55 B.56 C.57 D.54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 B.国家稳定和发展 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D.统一和团结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 A.50% B.70% C.63.8% D.81.3%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 B.发展和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 D.维护或者改变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一级地方组织 B.一级政府 C.不可分离的部分 D.地方部门 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 A.一定比例 B.一定数量 C.适当名额 D.一定名额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文学与宗教(大一文概期末) 曾几何时,宗教与文学的关系这个话题受到古今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因而自然地衍生出各种相关学说。然而在读完大学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以下简称《文论》)关于“宗教发生说”后,突然有所触动,觉得有必要再重谈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 本文将简要讨论“宗教发生说”的荒诞,宗教与神话故事的辨析,以及重点讨论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论》中讲到了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①,不可否认,主流并且的确站得住脚的还是马克思的“劳动说”,然而书中对于“宗教发生说”却介绍得过于模棱两可,漫不经心,不负责任。何以见得呢?此学说理论来源不详,提出者无从考究。其论据倒有现场对于一些大家的与此沾边一点的话罗列出来,而断章取义的效果。 如书中将恩格斯搬出,恩格斯曾说过:“中世纪吧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②③但凡智力正常,有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在清醒状态下也不会认为这可以支撑所谓的“宗教发生说”吧? 又如最后拖出格罗塞: 德国美学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书中认为,艺术在其活动中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审美活动只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则介于二者之间,诗人作诗是为了个人兴趣,也是一种公共的事业,他为自己也为别人创作。这样,无处在目的的艺术要超越诗人个人心灵的限度才能实现,它就同教徒虔信宗教并非一定为了长生,发财等实际目的相类似。④ 格罗塞的观点主要不在于他论证了艺术同宗教在发生学上的联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⑤ 说了一大堆似乎与所谓的“宗教发生说”没有什么关系吧,仅是提到了设计宗教的只言片语便拿来当理论依据,未免过于敷衍了吧。再说了,人家格老师怎么就“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了,不过是个比喻罢了。 由此可见,“宗教发生说”形如浮云,有形无实,风来即散,不值一提。 那么,文学与宗教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由于超自然的一些东西总是成为宗教的一大特点,所以一提到宗教,很多人总是把它与鬼神联系起来。但是,如此神话传说并不能划入宗教领域。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聊斋志异》,包括《变形记》都不能寄于宗教篱下。对此,可以将其称之为“神话文学”,或者叫“超自然文学”。超自然文学既具有违背客观事物行为规律的,又具有符合文学中对超验世界认识的审美属性。 在剔除宗教形态多余赘肉,实现瘦身后,再来谈宗教与文学,将会相对轻盈一些。 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文论》在讲文学的通行含义时说到: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或者就成为非文学了。⑥所以,宗教与文学应是在社会的文化过程中两种独立且平等的意识形态。 不仅如此,文学与宗教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涵盖了彼岸世界的神秘性,人生价值的探讨和道德训诫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那个存在于美好意念中绝对真理统治的至善永恒的彼岸超验世界。神话文学在这点上很能说明问题。还有《礼记》中所讲的“大同世界”与“彼岸世界”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诸多文学著作与宗教理念关于真善美的态度也属这一情况。 文学与宗教相互影响,着包括相互推动与相互限制。宗教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法宣在线_5.1民族宗教法律知识专题--第一章法律_练习题及答案

5.1民族宗教法律知识专题--第一章法律 ?1、(单选题)我国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什么时候生效?() o A.一经成立便生效 o B.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 o C.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 o D.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2、(单选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那么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内给予答复。 o A.十日 o B.九十日 o C.六十日 o D.三十日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3、(单选题)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区域界线的划分、名称的组成,由()会同有关地方的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 o A.国务院 o B.上级国家机关 o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 o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4、(单选题)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监督。 o A.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o B.上级人民法院 o C.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o D.最高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5、(单选题)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批准,开展边境贸易。 o A.上级国家机关 o B.国务院 o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o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6、(单选题)我国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担任。 o A.国务院从国家领导人员中选任 o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o C.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公民 o D.国家副主席任命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7、(单选题)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负责并报告工作。 o A.国务院

成人电大《民族与宗教》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册

民族与宗教作业1 简答题 1、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影响? 答:①以宋代为例,如杨红、胡安国、游酢、陈易、李纲、真德秀等本人就是著名居士而刘子翠则受佛禅思想影响极深。②朱熹与佛教关系更为密切,其佛学思想是承袭宋果、道谦的看话禅。③明代的徐火勃、曹学俭、李势等,都与佛学关系密切,李势曾潜心佛学,著有《华严合论简要》四卷。④民主英雄林则徐也深受佛教影响,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所介绍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不废诵经念佛,亲笔楷书佛经五种,作为《行舆日程》足见其行持之精勤。 2、弘一大师居闽南时著述累累的原因? 答:①居闽南之前曾多次闭关修道,已具备很高的佛学素养,如1920年7月,于浙江新城贝闭关掩室批阅弘教律藏。②充分利用闽南名寺中的藏经,厦门的南普陀,泉州的开元寺等闽南古刹,因远离战乱藏经保有相对完整。③写信让有缘居士及法师请各类佛学书籍,在弘一大师的书信中,这一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④直接向日本国购请佛寻书籍,这一弘一大师所依赖最主要的资料。 3、闽南佛学院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的原因? 答:①以南普陀寺为主办寺院;②由懂教育的高僧担任院长;③以第一流教师任课;④课程设置全面; ⑤以严密的行政组织管理为校;⑥招生起点高、要求严;⑦注重科研;⑧创办刊物;⑨得天独厚的背景。 4、闽台佛教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闽人参与台湾寺庙的创建,台湾寺庙的创建是与福建人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台湾大多著名的寺庙与福建人有关。②台湾佛教宗派与福建佛教:台湾佛教的关系也大都与福建佛教有密切关系。③闽台寺庙之间的密切关系,闽台两地修建佛寺,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以台湾对福建的支持为多。④福建僧教对台湾的影响:福建僧教育的兴盛,对台湾僧教育起了推动作用。⑤闽台僧人的交往:闽台两地僧人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地弘法活动,这种交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论述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哪些作用? 答:⑴大规模平反冤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⑵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省宗教局的支持下,各级宗教纷纷恢复了活动。⑶注重办好各类宗教院校,省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爱国宗教职业人员,福建宗教界认识到提高广大年轻宗教职业人员水平,既是长远计,又是当务之急。⑷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如福建省佛协创办了季刊《福建佛教》,会刊《通讯》等。⑸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宗教界坚持自治、自传、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改变了单纯依靠教徒供养的传统,积极开展农林副工生产和旅游业,建立自养基地,不仅实现了自养,也为社会创造财富。⑹修缮的殿堂建筑,大大改善了僧众生活。⑺福建宗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热心慈善工作,为社会奉献爱心,如福建宗教界创办了多所义诊室,受到群众欢迎。⑻福建宗教界人士注意发扬教规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热情参加各类政治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到了成绩。⑼闽台宗教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福建宗教界积极推动闽台之间的交流、沟通,福建佛教界与台湾佛教界的交往,在台湾当局解除戒严,放宽两岸交流的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⑽福建宗教界对外交流频繁,国外佛教界一些著名高僧都访问过福建。⑾福建宗教研究近几年的成果,成立了省宗教研究会的学术团体,组织撰写各种宗教志书。抢救了不少原始资料,学者的介入使研究硕果累累。⑿福建宗教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走上健康发展道理,是与福建省宗教各级管理部门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2、台湾解除戒严后,福建宗教对台湾宗教界交往模式有哪些?有何意义? 答:①参访考察。特别在交往早期,因双方都不太了解,这种形式双方都能接受,如1995年12月时

文学、历史与宗教

文学、历史与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2、查找屈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 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 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史学界对《史记》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对《史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肯定了《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5、继续引导:正因为司马迁为中国史学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故乡

《民族与宗教》作业答案

民族与宗教(新改版) 提示:作业本最前面三张表格请填写完整,这三张表格没有完成的,整本作业就是不及格,请大家认真填写。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简述福建现代社会经济概况? 答: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保持在全国前列。 (1)产业结构日益升级优化,高优农业不继发展。 (2)工业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快速向前的火车头作用更加突出。电子、机械和石化成为三大主导产业。(3)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旅游休闲、邮电通信、现代物流、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异军突起。 (4)外向型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对外经贸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趋向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 2、简述福建民间宗教----天上圣母、临水夫人、保生大帝? 答:“天上圣母”也称“妈祖海神”,原名林默,是五闽都巡检林愿的第六女儿,生于宋太祖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祖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蒲田湄洲岛羽化升天。相传她逝后经常显灵保护过往船只,救助海难,从宋元到明清,多次被统治者褒封升级,从“夫人”、“天妃”、“天后”,直到被尊为“天上圣母”,妈祖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祗。 “临水夫人”原名陈靖姑,一般认为她是福州南台下渡陈家之女,生于唐大历元年(766年)正月十五日,卒于唐贞元六的(790年)七月二十八日。相传她因身殉产厄,故立誓“吾死后不救世人,不神也”。其灵魂赴闾山恳请许真君再传救产保胎之法,以救女界之难产,因此她具有“护胎救产,催生保赤佑童”的神力。 “保生大帝”也称“健康保护神”,原名吴夲(音滔,义进取),也称吴真人,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百礁人,生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卒于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是一位信奉道教的民间草药医生,医术高明,所治之疾无不痊愈。治病时不论病人贫富贵贱,皆济世为怀,以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于闽南一带,赢得百姓的敬仰和崇拜。 3、简述畲族的祖先崇拜? 答:盘瓠是畲族祖先崇拜的对象,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传,广为流传。在闽浙粤赣皖,传说内容虽有地域性的差异,但基本情节相同。畲族称盘瓠作“忠勇王”,闽东浙南畲族还称作“龙麒”“盘护”“高皇”;皖南畲族还称作“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