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祛风湿药

4.祛风湿药


4.祛风湿药
凡以怯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怯风湿药。
本类药物能怯除留着于肌表、经络的风湿,其中部分药还分别具有舒筋、通络、止痛,及
强筋骨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症。
使用怯风湿药,可根据痹证的性质、部位等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药物,并予适当配伍。
如病邪在表,或疼痛偏于上部者,配祛风解表药;病邪入络、血凝气滞者,配活血通络药;寒湿
偏盛者,配温经药;郁久化热者,配清热药;病久气血不足者,配益气养血药;肝肾亏损,腰痛
脚弱者,配补养肝肾药,等等。
痹证多属慢性疾患,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散常服;酒剂还能加强怯风湿药的功效。
本类部分药物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应慎用。

独 活
《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n.f.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根。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
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独活辛散苦燥.善怯风湿,止痛,凡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肉关节者,无
问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证为适宜。故腰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行走,属于寒湿所
致者,本品每持为要药。临床应用,除了与其他祛风湿药同用外,还配伍地黄、杜仲、桑寄生
等补肝肾药,以标本同治,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本品能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但其力较羌活为弱,常与
羌活同用。
此外,本品亦用于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用量 3~10g。
文献摘要
《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
《药性论》:“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普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汤液本草》:“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附注独活与羌活,《本经》未分,而云独活一名羌活。唐.甄权《药性论》中已分用。两者功用的主要
不同是:羌活性较燥烈,偏于发散,风湿在上者为宜;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不及羌活,而善于治下部之痹痛。

威 灵 仙

《新修本草》
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
铁线莲C.manshurica Rupr.的根及根茎。威灵仙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应用较广。
后两种部分地区应用。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等。威灵仙性善走,能通经络,祛风湿,止痛作用较强。风湿痹痛,肢
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均可应用。古方有单用者,或制蜜丸,或研末用酒送服。
复方应用,可随证配伍有关药物。如神应丸,治风湿腰痛,以本品配桂心、当归。
2.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
服。
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用量 5~10g;治骨鲠可用30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体弱者宜慎用。
文献摘要
《新修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痉,服之效。”
《本草纲目》:“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
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本草正义》:“咸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防 己
《本经》
为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或马兜铃科多年生缠
绕草本植物广防己Aristochia fangchi Wu的根。前者药材称汉防已,主产于浙江、安徽、江
西、湖北等地。后者药材称木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均于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
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防己善能祛风湿止痛。因其性寒八以湿热者为宜。寒湿痹痛,须与
温经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药配伍。
3.用于水肿、腹水、脚气浮肿。本品能利水、清下焦湿热。常与利水消肿药配伍,如己
椒苈黄丸,即以本品与葶苈子、椒目、大黄配伍;若属虚证,可配伍益气健脾之品,如防已黄芪
汤,即以本品配黄芪、白术、甘草等药。
一般认为,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用蛆 5~10g。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

及阴虚无湿热者忌
用。
文献摘要
《本草拾遗》:“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宣通。”
《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
水要药。

秦 艽
《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C.straninea Max-
im.、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的根。前三种按性
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
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
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
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
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己、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独活、桂枝、附子等。
对于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
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能清虚热,为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
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
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桅子等配伍。
用量 5~10g。
文献摘要
《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药性论》:“利大小便,痉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本草纲目》:“手足不遂,黄疽,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
则日朝热骨蒸。”

稀 签 草
《新修本草》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稀签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稀莶S. pubescens Mak.或毛
梗稀莶S. glabrescens Mak.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地区有产,以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
量较大。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碎生用,或加黄酒蒸制
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应用
l.用于风湿痹证,骨节疼痛、四肢麻木、脚弱无力及中风手足不遂等。稀签草能祛风
湿,通经络。可单用,以酒拌蒸晒,炼蜜为丸;或与臭梧桐合用,即稀桐丸。
2.用于痈肿疮毒、湿疹瘙痒。本品能清解疮毒,并祛风湿而治湿疮。多生用,内服、外
用均可。
此外,现代应用本品治高血压病,有降低血压作用。
用疆用法 10~15g。治风湿痹证宜制用,治痈肿、湿疹宜生用。
文献摘要
《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
《本草纲目》:“稀莶,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久蒸久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
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本草通玄》:“稀签,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熟补,未敢尽信,岂
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蒸煮,便有补益之功耶。”

臭 梧 桐
《本草图经》
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的嫩枝及叶。
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于江苏、安徽等地。夏季结果前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签草配
伍,即稀桐丸。煎汤洗浴,可治遍身湿疹。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以开花前的叶降压作用较好。用时不宜高
热煎煮,以免减弱降压作用。宜制丸剂或研粉服,亦可与稀签草配伍。
用量 5~15g。
文献摘要
《本草纲目拾遗》:“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酒服。治臁疮.捣
烂作饼,加桐油贴。”

木 瓜
《别录》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Koidz.和木瓜C.
sinensis(Thouin)Koehne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主产
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夏、秋二季果实绿黄
时采摘。皱皮木瓜置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后晒千;光皮木瓜纵剖成二或四瓣置沸
水中烫后,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 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木瓜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
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如木瓜煎,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即以本品配乳
香、没药、生地。治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与吴茱萸、摈榔等配伍,如鸡鸣散。
2.用于吐泻转筋。木瓜治此症,一则使湿浊得化,中焦调和;二则舒筋活络,使吐利过
多而致的足腓挛急得以缓解。如蚕矢汤治疗此症,即以本品与苡仁、蚕沙、黄连、吴萸等同
用。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证。
用量 6~12g。
文献摘要
《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报之,
嫩者更佳。”
《本草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
邪袭伤脾胃所致,故转筋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

络 石 藤
《本经》
为夹竹桃科攀援木质藤本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n jasminoides (Lindl.)Lem.的带叶藤
茎。我国大多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
质,晒千。切碎生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络石藤能祛风通络,兼能清热,痹痛偏热性者较为适宜。
可单用本品浸酒服,也可与五加皮、牛膝等同用。
2.用于喉痹、痈肿。本品能凉血消肿。如《近效方》单用本品水煎,慢慢含咽,治咽喉肿
塞;止痛灵宝散以本品配皂角刺、瓜萎、乳香、没药等煎服,可治痈疽灼灼痛。
用量 6~15g。
文献摘要
《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本草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服之无不效,不可忽之也。”

徐 长 卿
《本经》
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 niculatum(Bge.)Kitag.的根及根茎。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湖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阴干


切碎生用。
别名 寮刁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 祛风止痛、止痒。
应用
l.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
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
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
2.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
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
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敷。
用疆用法 3~10g;散剂1.5~3g。本品芳香人汤剂不宜久煎。

桑 枝
《本草图经》
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Morus alba L..的嫩枝。全国大部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
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微黄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有祛风通络、利关节作用,可治痹痛,尤宜于上肢
痹痛。如《本事方》单用本品治风热臂痛;《景岳全书》桑枝膏,即单用桑枝熬膏服,治疗筋骨
酸痛,四肢麻;也可与其他祛风湿药配伍。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疗水肿。
用量 10~30g。
文献摘要
《本草图经》:“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
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桑 寄 生
《本经》
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 Nakai或桑寄生Loranthus Para-
siticus(L.) Merr.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浙江、湖南、河南
等地;后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生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l.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桑寄生能祛风湿,舒筋络,治疗风湿痹痛;

而尤长于
补肝肾,强筋骨。故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尤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杜仲、当归等同用,如
独活寄生汤。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
漏、胎动不安,常与艾叶、阿胶、杜仲、川续断等配伍。
用量 10~20g。
文献摘要
《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凋。川续虾与桑寄生气昧略异,主治颇同,不得
寄生,即加续断。”
附注《本经》原名桑上寄生。

五 加 皮
《本经》
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根皮,习称“南五
加皮”。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于夏秋二季采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五加皮能祛风湿。治风湿痹痛,
可单用浸酒饮,或配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因其有强筋骨作用,对肝肾不足,腰膝软弱、行走
无力及小儿行迟等也颇为适用,可配伍其他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五加皮散治小儿行迟,以
本品与木瓜、川牛膝共为末服。
此外,五加皮尚有利水作用,治疗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等同用,如五皮饮。
用量 5-10。
文献摘要
《本经》:“益气疗瘸,小儿不能行。”
《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开缓虚赢,补中益精坚
筋骨,强志意。”
《本草思辨录》:“五加皮,宜下焦风湿之缓证。若风湿搏于肌表,则非其所施。古方多浸酒酿酒及酒调
末服之,以行药势。”
附注 考古代本草所记载的五加皮,系来源于五加科植物,而现代使用的五加皮药材,有南五加和北五
加之分。南五加即上述五加科植物,北五加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根皮习称香五加
1977年版《药典》定为香加皮。北五加皮使用地区相当广泛,但这两种药材,科属不同,功效也不一样应区
别使用。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有强心利尿作用,有毒,不宜多用。
作五加皮用的五加科植物尚有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orus(Rupr. rt Maxim.)Seem.、刺五加A.
senti

cosus(Rupr. et Maxim.)Harms、糙叶五加A. henriy(Oliv.)Harms等。

虎 骨
《别录》
为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ris L.的干燥骨骼。以头骨、四肢骨人药为优。雄虎的前胫骨
更佳,处方名虎胫骨。分布东北、华南等地。猎得后刮尽骨上附着的筋肉,在通风处阴干,锯
成短段,用砂炙或油炙酥。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定痛,强筋健骨。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脚膝痿软。虎骨有较好的祛风定痛、强健筋骨的作用。风湿痹
痛,痛无定处,四肢拘挛,关节不利,及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下肢无力,均适用。可与木
瓜、牛膝、五加皮等同用。成药虎骨木瓜酒及虎潜丸等均以本品为主药。
用量用法 3~6g,入丸剂或浸酒服。
文献摘要
《药性论》:“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
《本草纲目》:“追风定痛,健骨。”
附注 豹骨、狗骨、猪骨、猴骨有与虎骨相似的功效,惟药力较逊。

白 花 蛇
《雷公炮炙论》
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主产
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固
定,干燥。以黄酒润透去皮骨,切段用。
别名 蕲蛇
性味归经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祛风,活络,定惊。
应用
1.用于以下几种风病: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中风后半身不遂;麻
风、顽癣、皮肤瘙痒。白花蛇有较强的祛风通络作用,前人云其能“透骨搜风’,对上述较重
的风病,每恃为要药。历代应用本品制成的膏、酒、丸、散甚多,如白花蛇酒,即以白花蛇
为主药,配伍羌活、天麻、防风、当归、五加皮等制成酒剂服,再以药渣为丸服,用治上述病
症。
2.用于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本品有定惊止抽搐作用。如定命散,用本品配伍乌
梢蛇、蜈蚣共研细末,温酒下,治破伤风。
用量用法 3~10g;研末服1~1.5g。
文献摘要
《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广
《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眼蜗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

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
不能久立。”
《本草纲目》:“白花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无处不到也。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附注历代本草所载的五步蛇为上述蕲蛇,目前药材另有一种金钱白花蛇,系眼镜蛇科银环蛇Bungarus
mui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故名。其功效与蕲蛇相似,但用量较轻。大多研末服.
每次。0.5~1g。亦可浸酒。两者药材来源不同,使用时应予区别。
附药 乌梢蛇 蛇蜕
1.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味
甘平,无毒。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用量5~10g,人汤剂;研末一次2~3g。
2.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 Cope.、锦蛇。E. carinata(Cuenther)
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性味甘、咸,平。功能祛风,定惊,止痒,退翳。用于小儿惊
风、皮肤瘙痒、目翳。用量2~3g;研末服0.3~0.6g。

海 桐 皮
《海药本草》
为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var. orientalis(L.)Merr.的干燥树
皮。主产于广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初夏剥取有钉刺的树皮,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疼痛。海桐皮有祛风湿、通经络作用。,冶疗风湿
痹证,可随证配伍祛风湿、活血通络的药物。
此外,本品尚能杀虫止痒,可治疗疥癣、湿疹。多外用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用量 6~12g。外用适量。
文献摘要
《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人血分及去风杀虫。”

蚕 沙
《别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 L.幼虫的粪便。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产量
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
的碎屑。生用。
别名 蚕矢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和胃化浊。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疹瘙痒。蚕沙能祛风除湿。如宣痹汤八以本品配伍防
己、苡仁、滑石

等,治疗湿热痹证;《本草纲目》载,用蚕沙二袋,蒸热更互熨患处,治疗半身不
遂;若治皮肤湿疹,可用本品煎汤外洗。
2.用于湿浊内阻而致的吐泻转筋。本品能和胃化湿。如蚕矢汤,即以本品与黄芩、木
瓜、吴茱萸等同用。
用量 5~10g。外用适量。
文献摘要
《别录》:“风痹,瘾疹。”
《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遂,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腰脚疼冷;炒令热,袋
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寻 骨 风
《植物名实图考》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的干燥根茎或
全草。产于长江流域和山东、陕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和跌打损伤疼痛。可单用煎服、浸酒或制成
浸膏服用;亦可与其他祛风湿药配伍应用。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胃痛、牙痛。
用量 10~15g。

海 风 藤
《本草再新》
为胡椒科常绿攀援藤本植物风藤Piper futokadsura Sieb.的藤茎。主产于广东、福建、台
湾、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腰膝疼痛及跌打损伤疼痛。本品有祛风湿、
通经络作用。常与祛风湿、活血通络的药物配伍,治疗上述病症。
用量 5~10g。
文献摘要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千 年 健
《本草纲目拾遗》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Lour.)Schott的干燥根芋。主
产于广西南部地区。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健筋骨。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本品能祛风湿,强健筋骨。如《本

草纲
目拾遗》方,以本品与钻地风、虎骨、牛膝、拘杞子等浸酒服。
用量 5~10g。
文献摘要
《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
《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怯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

松 节
《别录》
为松科常绿大乔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马尾松P. massoniana Lamb.等枝下的
结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之,经过选择修整,晒干或阴
干。用水浸润,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肝经。
功效 祛风燥湿,止痛。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本品性偏温燥,以治寒湿痹痛为宜。《外台秘要》
单用一味松节浸酒服,治历节风痛,四肢如解脱。一般可加入祛风湿复方中应用。对跌打损
伤疼痛,可配活血通络药。
用量 10~15g。
文献摘要
《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此立痊。倘阴虚髓乏,
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