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二级综合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综合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综合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算法:

①算法:指对解题方案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即: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首先设计算法。

算法的描述方式:一般用伪代码、程序流程图和N-S图。

N-S图又叫盒子图,与传统流程图相比,它去掉了流程线,是结构化表示工具,而传统流程图中的箭头代表流程线,不是结构化工具。

算法描述之后,再用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将它转换为程序,这一步叫编程。

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因为算法设计是考虑理想化的环境,实际环境受硬件和软件等很多因素的制约。

伪代码是一种近似高级语言但又不受语法约束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

②算法的基本特征:

(1)可行性:算法中指定的操作,都能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后实现。

算法与计算公式是有差别的,有些问题在数学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计算机上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如:A=1012,B=1,C=-1012,用不同顺序可能得出不同结果:A+B+C=1012+1+(-1012)=0,而A+C+B=1012+(-1012)+1 =1

(2)有穷性:指算法应包含有限个操作步骤。

(3)确定性:指算法中的每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能有二义性,相同的输入必须有相同的结果(输出)。

(4)有0个或多个输入。

(5)有1个或多个输出(即求解)。

(6)拥有足够的情报:指算法在拥有足够的输入信息和初始化信息时才是有效的。如:int a=3,b=4,c;求a+b+c,这时的值就不能确定。

③算法的基本要素:a: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b:算法的控制结构,即运算或操作顺序。(1)算法中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在计算机上可以直接执行的基本操作,通常都是用指令来描述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是软件与硬件分界面的主要标志,也是软件与硬件间相互沟通的桥梁。算法是从指令系统中选择合适的指令,组成的指令序列。计算机不同,指令也有差异。但一般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

(2)算法的控制结构:指各个操作的执行顺序。算法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组成。

④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 算法复杂度:算法复杂度高低体现在所需计算机资源的多少,资源越多,算法复杂度越高,反之,复杂度越低。

最重要的资源是时间和空间(指内存)资源。

算法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①时间复杂度:指执行算法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程序执行的具体时间受计算机、程序语言及算法实现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影响,而算法时间复杂度与这些因素无关。

算法计算工作量由基本运算次数度量,基本运算次数是问题规模(用整数n表示)的函数,即:算法工作量=f(n) 。

问题规模:问题的计算量大小。如:1+2(计算量小),1+2+…+10000(计算量大)。如有程序段:

(1){x++;s=0;},

(2)for(i=1;i<=n;i++){x++;s+=x;},

(3)for(i=1;i<=n;i++)

for(j=1;j<=n;j++){x++;s+=x;}

则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1),o(n),o(n2)

具体的算法工作量,在相同的问题规模下,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还与输入顺序有关。如排序:a:1 2 3 4 5,b:1 3 2 5 4,c:5 4 3 2 1,这时可用平均性能和最坏情况复杂度来分析算法工作量。

②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指执行算法需要的内存空间,包括:输入数据所占空间,程序本身所占空间,算法执行所需的额外空间(指算法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单元及某种数据结构所需的附加空间)。如递归调用,临时变量等。

如额外空间量对问题规模是常数,称该算法是原地工作的(in place)。

为降低算法空间复杂度,应减少输入数据所占空间及额外空间,常用压缩存储技术。

3 数据结构:指数据和结构。数据:指需处理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指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主要有:线性结构、树形(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集合结构。

一般把两两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用前后件关系来描述。前后件是数据元素最基本的关系。

数据结构是指有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数据结构包含两方面的信息: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及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①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前后件关系)的数据结构。

逻辑结构的数学定义:B=(D,R),其中:B:数据结构,D:数据元素的集合,R:D上关系的集合。

②数据的存储结构:又叫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放方式,各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不一定与逻辑结构相同。

主要的存储结构:

(1)顺序存储结构:主要用于线性的数据结构,它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2)链式存储结构:即在每个结点中至少包含1个指针域,用指针来体现数据元素间逻辑上的邻接关系,但存储空间并不连续。

③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和树形结构举例。

根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

终端(叶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

内部结点(或中间结点):除根结点和叶子结点之外的结点。

④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空数据结构:指无元素的数据结构。

根据数据结构中关后件关系,将数据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以上数据结构的,它又分为树形(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

在线性结构中插入和删除结点后还应是线性结构,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删除所有结点后都产生空的数据结构,空的数据结构是线性或非线性,取决于对该数据结构算法是按线性结构来处理还是按非线性结构处理。

4 线性表及顺序存储结构:线性结构习惯称为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

①线性表:由n(n≥0)个元素构成的有限序列,除第1个元素外的各元素有且只有一个前件,除最后一个元素外,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线性表要么为空,要么为(a1,a2,…a n),a i为

线性表的数据元素或1个结点。

同一线性表中的元素具有相同数据特性,属于同一数据对象,如一维数组和二维数据,矩阵也是线性表,既可把1行看成一个数据元素,也可把1列看成一个数据元素,其中每个数据元素又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表,在复杂的线性表中,一个数据元素由若干数据项组成,此时把数据元素称为记录(record),由多个记录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file),如结构体。

非空线性表特征:仅1个根结点,它无前件,仅一个终端结点,它无后件,其它结点仅有1个前件,1个后件,结点个数叫线性表的长度,n=0时为空表。

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可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顺序存储也称顺序表,所有结点占一片连续的空间。

顺序存储特征:所有元素占的空间连续,各元素在存储空间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前、后件紧邻。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的前面,如1个元素占K个字节,下标为i+1和下标为i的元素存储位置关系如下:ADR(a i+1)=ADR(a i)+k,其中ADR表示地址,ADR(a1)称为线性表的首地址,第i个元素的地址为:ADR(a i)=ADR(a1)+(i-1)k 。

③顺序表的插入运算:在第i个元素位置上插入一个新结点x,由长度为n的线性表变为n+1。插入时完成:

a:把i~n结点往后移一个位置;b:把新结点放在第i个结点处;c:修正结点个数

线性表的存储空间相当于整个数组长度,线性表的长度相当于赋了值的元素个数。

一般为线性表开辟大于长度的存储空间,否则无法插入,如继续插入称为“上溢”,当插到末尾时不移动结点,在第1个位置插入时则要移动所有结点。插入时,时间主要花在移动结点上,移动结点的次数与表长度和插入位置有关。

④顺序表的删除:将结点i删除后,长度为n的线性表变为n-1,删除时将i+1~n个元素前移,移动n-i个元素。

删除步骤:(1)把第i个元素后的n-i个元素前移1个位置;(2)修改结点个数。

删除第n个元素,不需移动结点,删除第1个元素,需移动n-1个结点,删除第i个元素,移动n-i个结点。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适合于小线性表或建立之后元素不常变动的线性表,不适合经常插入、删除运算的线性表和长度较大的线性表

5 栈和队列

①栈(stack)及其基本运算: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所有的插入和删除都限定在表的同一端,另一端封闭,端封的一端不允许插入和删除。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为栈顶,另一端为栈底,无元素时叫空栈。

用指针top指示栈顶的位置,用指针bottom指示栈底,栈s=(a1,a2,…a n),a1为栈底元素,a n为栈顶元素,进栈顺序:a1,a2,…a n,退栈第一个元素为a n .

栈的特点:a:a n总是被最后插入的元素,也是最早被删除的元素;a1总是最早被插入的元素,也是最晚被删除的元素;b:栈有记忆作用,顺序存储时,插入与删除不需移动结点,栈顶指针top 动态反映栈中元素的变化情况.

修改原则:last in first out,LIFO或first in last out,FILO

栈的基本运算:(1)入栈:即栈的插入,在栈顶插入新元素;(2)退栈:栈的删除,取出栈顶元素赋给指定变量.(3)读栈顶元素:将栈顶元素的值赋给一个变量,并不删除.栈可用顺序方式和链接方式实现.栈顶指针是随元素多少不断变化的.栈的应用:函数递归调用.

②队列及其运算:指允许在一端插入,在另一端删除的线性表.

允许删除的一端叫除头,允许插入的一端叫队尾.

插入元素叫入队运算,删除元素叫退队运算.

若有队列:Q=(q1,q2,…q n),q1为队头元素(排头元素),q n为队尾元素,按q1,q2, …q n顺序进入,

退队也按该顺序.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q1最先插入,也最先删除,q n最后插入,也最后被删除.除具有:first in first out,FIFO或last in last out,LILO,如windows任务调度.

队列的基本运算:可用顺序存储线性表表示队列,用一个队头指针front,队尾指针real,front总指向q1的前一个位置,rear总指向队尾元素,往队尾插入元素叫入队运算,从队头删除元素叫退队运算.

③循环队列及运算:它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用rear指向循环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从front的后一个位置直到队尾指针rear指向的位置之间的所有元素均为循环队列元素.

如有一维数组(1:m),最大空间m,用它作为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时,初始状态为空,即:front=rear=m.

循环队列的基本运算:(1)入队运算:在队尾加1个新元素,分2步:队尾指针进1,即rear+1,在rear指针位置插入新元素,当rear=m+1时,置rear=1,即在最后一个位置插入元素之后,紧接着在第1个位置插入元素.(2)退队运算:在排头位置退出一个元素,并赋给指定变量,分2步:排头指针进一(即front+1),删除front指针位置上的元素,当front=m+1时,置front=1,即最后一个位置删除元素,紧接着在第1个位置删除元素.

循环队列在满时和空时,都有front=rear,为区分空和满,增加一个指针标志量:s=0时,循环队列空,此时不能进行退队运算,否则”下溢”错误;当s=1时,循环队列非空,如果front=rear,队列满,此时不能进行插入运算,否则会”上溢”错误,循环队列初始为空,即s=0,且front=rear=m.

6 线性链表:指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具有简单,运算方便等优点,适合于长度固定和小的线性表,但在某些情况下效率不高.

①线性链表:用一组不连续的单元存储线性表中各元素.这时不能靠元素存储单元之间的物理关系来表示逻辑关系,每个元素为了表示前后件关系必须有除自身数据信息外的指针,这时结点分为数据域(存放元素本身的信息)、指针域(存放下一元素的地址).

如果结点只有一个指针域,叫单链表,第一个元素无前件,指向第一个结点的指针为头指针(head),最后元素无后件,指针域为空(NULL)或0,线性链表的存储单元是任意的,不连续,如head=NULL或0,为空表.

线性链表只关系逻辑顺序,不关系物理位置.

如果结点有2个指针,一个存放前件地址,称左指针(Llink),一个存放后件地址,称右指针(Rlink),称为双向链表,双向链表的第1个结点的Llink为NULL,最后一个结点的Rlink为NULL,在单链表中只能顺指针方向向

链表尾扫描,即从某个结点出发,只能找到它的后件,若要找它的前件,必须从头指针开始重新寻找.在双向链表中,可从某一结点出发,找出任一结点.

②带链的栈:指栈的链式存储结构,即将栈组织成一个单链表.

③带链的队列:指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即将队列组织一个单链表.

④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顺序表利用物理存储位置上的邻接关系来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结点只包含数据域;线性链表的每个结点不但包含数据域,还包含指针域,用指针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

顺序表优点:(1)可随机存取表中任意结点;(2)无需为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额外增加存储空间.

顺序表缺点:(1)插入、删除运算效率很低;(2)存储空间不便于扩展;(3)不便于对存储空间的动态分配.

链表优点:(1)插入、删除只需改变指针即可,不需移动元素;(2)存储空间易于扩充,方便动态分配.

链表缺点:结点需额外空间(指针域),存储密度比顺序表低.

⑤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1)查找指定元素:从头指针出发,沿着指针域Next逐个结点搜索,直到找到指定元素或到达链表尾部,当扫描到等于指定值的结点时,停止扫描,返回结点位置,如有多个结点值等于指定值,只返回第1个结点位置,找不到返回NULL.(2)可利用栈的插入和删除:将线性链表结点间的空闲结点组成一个带链的栈,叫可利用栈,线性链表删除运算时,被删除结点可

回收到可利用栈,即对应于可利用栈的放栈运算,插入运算时,所需新结点从可利用栈中取栈顶结点,对应退栈运算,入栈和退栈运算只需改变top指针.(3)线性链表的插入:在线性链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步骤:a:分配一个新结点,从可利用栈中取得;b:将存放新元素值的结点链接到指定位置.要求:可利用栈非空.

(4)线性链表的删除:删除指定值的结点步骤:a:查找值为m的结点,将它保存在p中,b:将p 的前件存在q中,将q的指针域修改为p结点的指针域所指结点(即p的后继),c:把值为m的结点回收到可利用栈,供插入运算用.

⑥循环链表及基本运算:(1)定义:在单链表的第1个结点前增加1个表头结点,它的数据域为空,表头指针指向表头结点,最后结点指针域由NULL改为指向表头结点,

构成循环链表,即所有结点指针构成环.(2)与单链表比较:对单链表的访问是顺序访问,从某一结点只能找到后继,不能找到前驱,对空表和第1个结点的处理必须单独考虑,空表与非空表的操作不统一,在循环链表中,从任一结点可访问到所有结点,由于表头结点是循环链表的固有结点,即使没有数据元素,使空表和非空表运算统一.

6 树(tree)与二叉树:属非线性结构,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在树结构中用无向线段表示前后件.从根结点出发,到任一结点都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径。

树术语:

父结点(根):每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结点的前件即为该结点的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叫根结点.

子结点和叶子结点:每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叫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叫叶结点.

度: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个数,叫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叫树的度,叶子结点度为0.

深度:根结点的层次为1,其它结点的层次等于它的父结点所在的层次+1,树的最大层数叫树的深度.

子树:以某结点的一个子结点为根构成的树,叫该结点的子树.

1 二叉树及基本性质(二叉树不是树的特殊形式)

①二叉树(binary tree)的定义:是一个有限的结点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及其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二叉子树组成,树的术语可用于二叉树.

特点:(1)可以为空(没有结点),非空二叉树有且只有1个根结点;(2)每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2

的结点;(3)子树有左右之分,分别叫左子树和右子树,结点可能没有子结点,也可能只有一个左子结点,或只有一个右子结点,也可同时有左、右子结点.

二叉树可归纳为五种基本形态:(1)φ:空二叉树;(2) □: 仅有根;(3)左右子树非空;(4) 左子树非空,右子树为空; (5)左子树为空,右子树非空.

②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1)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所有结点都有2个子结点.满二叉树在其i层上有2i-1个结点,每层结点数都达到理论最大值.

一棵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共有2k-1个结点,只存在度为0和2的结点,不存在度为1的结点,所有度为0的结点位于同一层(最后一层).

(2)完全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层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反之不真.

完全二叉树特点:a:叶子结点只可能在最后2层;b:任一结点,若右子树深度为m,则该结点左子树的必为m或m+1.

(3)二叉树的基本性质:a: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b: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k-1个结点;c:度为0的结点数总比度为2的结点数多1;d: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深度至少为[log2n]+1([log2n]表示log2n取整)

如为完全二叉树或满二叉树,加以下性质:e: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深度为[log2n]+1;f:若结点数为n,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同层从左到右)用1,2,…n对结点编号(i=1,2…n),则:ⅰ:i=1,为根结点,它无父结点,i>1,父结点编号为[i/2];ⅱ:若2i>n,该结点无左子结点(也无右子结点);若2i≤n ,则编号为i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i;ⅲ:若2i+1>n,该结点无右子结点;若2i+1 ≤n,则编号为i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i+1.

③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通常用链式存储(也叫二叉链表),结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指针域分为左指针域、右指针域,分别指向该结点的左子结点和右子结点.对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可按层次进行顺序存储.

④二叉树的遍历:不重复访问二叉树的所有结点:分为前序、中序、后序.遍历时每个结点只可访问一次。

(1)前序遍历(DLR):先访问根结点,再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也按根→左子树→右子树的顺序.

(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再访问根,最后访问右子树;在访问左右子树时也按左子树→根→右子树的顺序.

(3)后序遍历(LRD):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右子树时也按左子树→右子树→根的顺序.

7 查找:在某种数据结构中,找出指定的元素,它是插入、删除运算的基础,数据结构不同,查找算法也不同.

①顺序查找:从线性表的第1个结点开始,将被查找元素与表中元素逐个比较,如相等,则查找成功,停止查找,如找完仍未找到,则表示没有,查找失败.

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第1个元素即是,比较次数:1;最坏情况:找到最后一个才是,比较次数:n;平均:比较n/2.时间复杂度:o(n).例:20,45,23,98,56,76,85中找98

以下情况只能顺序查找:

(1)线性表无序,此时无论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只能顺序查找.

(2)线性表有序,但为链式存储,也只能顺序查找.

②二分法查找:查找过程:a:与中间项比较,若相等,则成功,查找结束;b:如小于中间项,则继续在左半部用二分法查找;否则在后半部用二分法查找.

最坏时查找需比较log2n次.

二分法查找条件:(1)线性表必须是有序的;(2)用顺序存储结构.例:5,12,26,29,37,45,46,69找37

8 排序:将无序数据整理成有序数据,分升序和降序.

①交换类排序:借助元素的交换进行排序.

(1)冒泡法:是最简单的一种交换排序方法.对某个元素,在其后存在一个元素小于它,则称为一个逆序,冒泡(bubble sort)通过两两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不断消除逆序,直到全部有序为止.

基本思想:对相邻两元素,如逆序,则交换,每次最大元素往后移动1位,最小元素往前移动

1位,最坏时经过n次循环(外层),被交换到末端.例:4,1,6,5,2,3

长度为n的线性表,需比较n(n-1)/2次.

冒泡每次扫描能确保最大和最小的元素移动到正确位置.

(2)快速排序法:是对冒泡法的改进.

基本思想:在待排序的n个元素中取1个元素(一般取第1个),把所有小于k的元素移到k 前,大于k的移到k后,叫第1趟,然后对k前后两个子表分别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分割的子表长度为1止.例:45,30,61,82,74,12,26,49.

快速排序平均时间效率最佳,为o(nlog2n),最坏为o(n2),是目前所有内排序算法中最快的一种,但若初始有序或基本有序时,蜕化为冒泡排序.

②插入类排序:每次将1个待排序元素,按值插入到前面已排好序的子表中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插完.

(1)简单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每次取待排序的第1个元素,插入到有序表的正确位置,使之成为增加1个元素的新有序表,最后有序表的长度为n,无序表为空.例:48,37,65,96,75,12,26,49.

最好时,初始即有序,比较次数n-1,移动0次;最坏时,初始逆序,比较n(n-1)/2次,移动n(n-1)/2次,平均比较和移动次数均为n2/4,直接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效率与冒泡法相同.

(2)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也属于插入类排序,时间效率较简单插入排序有较大改进.

基本思想:取一整数d1

希尔排序的时间效率与所取增量序列有关,如取d1=n/2,d i+1=d i/2,最坏时所需比较次数为o(n1.5).

③选择类排序法:第一趟从待排列中选值最小的元素,放在已排好序的后面,直到全部选出.

(1)简单选择排序法:

基本思想:从n个待排序元素中选最小的元素与第1个元素交换,再从剩下的(n-1)个元素中选最小的元素与第2个元素交换,重复该操作,直到只剩一个元素,将它排在最后.例:73,26,41,5,12,34.

(2)堆排序:是对简单选择排序的改进.

堆:若有n个元素(h1,h2,…h n),按顺序组成1棵完全二叉树,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称为堆:a:hi>h2i且h i≥h2i+1或a:hi

大根堆,即所有结点的值大于或等于左右子结点的值;后者称为小根堆,即所有结点的值,小于或等于左右子结点的值.

建堆:将根结点与左右子树的根结点比较,若不满足堆条件,将左右子树根结点值中的大者与根结点值交换,调整过程从根结点开始一直延伸到所有叶子结点,直到所有子树均为堆.

堆排序:将堆顶元素与堆中最后元素交换,不考虑交换到最后的那个元素,从剩下的n-1个元素重新建堆,重复此操作.例:47,91,53,85,30,12.

数据元素较少时,堆排序的优越性不明显,有大量元素时,是很有效的.最坏时需o(nlog2n)次比较.

④排序方法比较:

不同排序方法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场合,选择排序方法需要考虑:待排序长度n,数据元素本身的大小,关键字分布情况,对排序的稳定性要求,语言工具的条件,辅助空间的大小.

如果n较小,可选插入和选择排序,当数据元素本身信息量较大时,用简单选择排序较好.

如初始已基本有序,选简单插入排序或冒泡排序.

如n较大,选快速排序或堆排序,当待排序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平均时间最少,但堆排序的辅存少于快速排序,且不会出现最坏情况.

第二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1 基本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data).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

数据的型:表示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

数据的值:确定给定类型值:如:20,2.39,?A?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长期存放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模型存放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有两大特点:集成与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个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操纵、维护、控制、保护及数据服务等。现在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关系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mySQL,vfp,access等.

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模式定义与物理存取构建,如create,drop.

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操纵,包括查询与增、删、改等操作,如select,update,insert,delete.

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如grant,revoke.

上述语言的使用方式:

交互式命令,又叫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

缩主型:可嵌入C、C++、java中使用.

数据管理员(DBA):负责对数据库的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人.

数据库系统(DBS):由DB、DBMS、DBA、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构成的完整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由DBS、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组成,应用软件和应用界面合称应用系统.

DBAS>DBS>DBMS>DB.

2 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独立,完全依赖于应用程序,不能共享,冗余度大.

文件管理阶段:数据独立性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小.

未来数据库应具有数据管理、对象管理、知识管理、面向对象的特征.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1)数据集成性:a:用统一的数据结构方式;b:按照多种应用的需要组织全局统一的数据结构(即数据模式);c:数据模式是多个应用共同的、全局的数据结构,而每个应用的数据则是全局结构中的一部分,即视图.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性低.

(3)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且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

物理独立性:指数据物理结构的改变、存储设备的更换、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改动.

逻辑独立性:指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改变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结构、修改数据间的联系等,不会导致相应的应用程序的改变.

(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包括:数据安全性保护,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

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射.

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又叫模式),内模式,外模式.

模式:全局数据逻辑结构,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

外模式:又叫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即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结构.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有多个.

内模式:又叫物理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

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反映实际存储方式,反映数据的存储观,模式处于中间层,反映数据的全局观,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反映数据的用户观.

两级映射: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射:每一个外模式,DBS都提供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射,当模式改变时,只需修改映射,外模式可保持不变,应用系统是根据外模式编写的,应用系统也不必修改.一个数据库系统可有多个.

模式/内模式映射:DB只有1个模式和内模式,模式/内模式映射是惟一的,当内模式改变时,只需改变映射,模式可保持不变.

4 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而建立.

数据模型:对数据特征的抽象,也即是对信息的模拟、描述或表示.

从事物的客观特性到计算机里的具体表示包括了现实

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3个数据领域.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数据约束组成.

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核心,用它命名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静态特性描述.

数据操作:相应数据结构上允许执行的操作和操作规则的集合.是数据库系统动态特性描述.

数据约束:一组完整性规则的描述.

数据模型类型:概念模型: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与具体DBMS和计算机平台无关.如E-R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逻辑模型:面向DBS,有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

模型.

物理模型:面向计算机物理实现.

E-R(实体联系)模型:采用实体、联系、属性来描述.属于概念模型.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区分的事物.可具体,也可抽象.

(2)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

(3)联系: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事物之间的关联.即一个实体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型中多少个具体实体存在联系.有1:1,1:n,n:m(即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联系.

E-R图:E-R模型的图型表示.图形元素有: 实体;

属性; 联系.

E-R模型3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关系

(1)实体(集)与联系的结合:实体集之间必须通过联系来建立联接关系.

(2)属性与实体集(联系)的结合

属性附属于实体和联系,它本身并不构成独立的单位.

一个实体可有多个属性,属性有值域.

实体有型值之分.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为实体型,而(0003,张三,男,计算机)是实体值.

关系内的所有实体具有相同的型,所有实体共同构成实体集.

联系也可以有属性,如:供应(供应商号,零件号,客户号,数量).

一个实体集内部也可以有联系.三个以上的实体集之间也可以有联系.实体集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及联系的模型,其中结点是实体,树枝是联系,从上到下为1:n联系.

层次模型特点: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子结点有且只有1个父结点,可有多个子结点.

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进行数据操作时应满足下面的条件: 进行插入操作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双亲结点值就不能插入子女结点值.

进行删除操作时,如果删除的结点有子女结点,则相应的子女结点也被同时删除.

进行修改时,应修改所有相应的记录,保证数据一致性.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联系,呈交叉结构.

特点:允许多个结点无父结点,一个结点可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可在任意结点建立通路.

关系模型:实体及其联系均用关系表示.

关系术语:

关系:用二维表表示;属性:表中一列;值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二维表的属性个数称为属性元数;元组:表中一行;候选码: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主键或主码:从候选码中选一个作主码用,表中一定要有键,如果表中所有属性子集均不是键,则表中属性全集必为键,称为全键.

外键或外码:表M中的某属性集,是表N的候选键或主键,则该属性集为M的外键或外码.

关系的性质:

①元组个数有限性;

②元组的唯一性;

③元组的次序无关性;

④元组分量的原子性;

⑤属性名唯一性;

⑥属性的次序无关性;

⑦分量值域的同一性.

满足以上7个性质的二维表称为关系,以二维表为基本结构建立的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查询,删除,插入,修改.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①实体完整性:主键不允许为空,也不允许为NULL,由RDBS(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检查);

②参照完整性约束:若A是关系M的外键,是关系N的主键,则在M中,A的值要么为空,为空时表示还未给该对象分配,要么等于N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③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如:0≤age≤300.

5 关系代数:有很多数学理论可用于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著名的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①投影:对关系的垂分解.指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πA(R)={t[A]|t∈R},其中A为所选属性集.

②选择:对关系的水平分解,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σF(R)={t|t∈R

且F(t)为真},F为逻辑条件.

③笛卡尔积:设有n元(n个属性)关系R和m元关系S,它们分别为p和q个元组,R与S 的笛卡尔积为:R×S,它是一个m+n元关系,元组个数为p×q, R×S={t|t=∧tr ∈R ∧ts ∈S}

关系代数的扩充运算:

①交:如有n元关系R和n元关系S,则R∩S仍n元关系,由属于R且属于S的元组组成.R ∩S=R-(R-S).

②并:如有n元关系R和n元关系S,则R∪S仍n元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

③连接与自然连接:

连接:也叫θ连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满足条件的那些元组.

设有m元关系R和n元关系S,则R∞S=σ A θB(R×S)

A,B分别为R和S上的可比的属性组, 当θ为=号时,叫等值连接,为<时叫小于连接,为>时,叫大于连接,A、B属性名可以不同,但值域一定要相同.

自然连接:要求两个关系中有若干相同的属性,且进行等值连接,在结果中将重复的属性去掉,记为:R∞S.

④差: 由属于R同时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R-S={t|t∈R∧t S}

关系描述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备注)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学生选课(学生号,课程号,得分)

关系的集合运算

选择示例

学生学号>?0001? and 学号<…0004?

关系的笛卡尔积

R×S

关系的连接示例

关系的自然连接示例

6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性能良好的数据库,使之满足用户需求(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设计方法:

①面向数据的方法: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

②面向过程的方法: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

设计步骤:采用生命周期法,分解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它们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阶段。数据库设计

用前4个阶段。每个阶段产生的成果分别是:

需求说明书、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数据库内模式。

第三个阶段与具体的DBMS有关,最后一个阶段与DBMS、OS、硬件都有关。

需求分析:经过对用户的详细调查,获取用户需求,据此确定系统功能。

需求分析方法:

①结构化分析方法(SA);

②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SA采用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SA常用工具: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前者描述数据

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后者是对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用判定表和判定树描述)。

概念设计:

目的:分析数据间的语义关联,建立概念数据模型。

方法:

①集中式模式设计法:根据需求由一个机构或人员设计一个全局模式,用于小型、不复杂的系统。

②视图集成设计法:将系统分解为若干部分,做局部设计,再合并成全局模式。

设计过程:用E-R方法,将信息用实体、属性及联系来表示。

按视图集成方法分为3步:

①选局部应用;

②逐一设计E-R图;

③合并E-R图,得到概念模式。

逻辑设计:E-R图得到的全局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的描述,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

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对照表

关系视图设计:又叫外模式设计,是用户子模式。

关系视图优点:

①提供数据逻辑独立性,即逻辑模式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动关系视图的定义即可,无需修改应用程序。

②能适应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视图可以屏蔽掉用户不需要的数据。

③有一定数据保密功能,客户只能看见和修改自己的数据。

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与计算机有关。包括索引设计、集簇设计和分区设计等。

数据库管理:对数据库中的共享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由DBA实施。管理内容为:

①数据库建立,用数据库的DDL语言;

②数据库调整:调整关系模式与视图使之适应用户需求;调整索引与集簇使数据库性能和效率更好;调整分区、数据库缓冲区大小以及并发度使数据库物理性能更好;

③数据库重组:重新调整存储空间,一般先做数据卸载,再重新加载;

④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正确性,不能非法盗用和破坏;

⑤故障恢复:由DBA执行,数据遭到破坏后,进行恢复;

⑥数据库监控:DBA必须严密观察数据库的动态变化和数据库性能的变化。

第3章程序设计基础

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程序设计: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编程仅指编写代码。

程序质量受方法、技术和风格等因素影响。

程序设计风格:指编程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风格良好可使程序清晰合理,代码易于维护,风格影响软件的质量和维护。

良好风格规范: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方法、语句结构、输入/输出。

①源程序文档化:指在源程序中包含内部文档,以帮助阅读和理解。

(1)符号名的命名:应具有实际意义,达到见名思义,以便理解程序功能;

(2)程序注释:在程序中添加正确的注释。

注释分为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序言性注释位于程序开始部分,说明程序块的功能,主要描述:程序标题、功能说明、主要算法、模块接口、开发历史,包括:设计者、复审者、复审日期、修改日期及对修改的描述。

功能性注释一般嵌套在源程序内,描述其后的语句、程序段的作用和变量的作用。

(3)视觉组织:通过添加空格、空行、缩进,在视觉上对程序段一目了然。

②数据说明的方法:

(1)次序应规范化;

(2)变量有序化(按字母顺序出现);

(3)使用注释。

③语句结构:语句结构简单直接,每条语句直接反映程序员的意图,不能为提高效率将语句复杂化。

写语句原则:

(1)优先考虑清晰性,不在同一行写多条语句;

(2)首先保证程序正确,再提高速度;

(3)尽量用库函数,避免用复杂条件语句;

(4)模块化,模块功能单一;

(5)不要修补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编写,避免因修改带来的新问题。

④输入/输出:原则:

(1)所有输入数据要验证,确保输入正确;

(2)输入时允许用自由格式,允许缺省值;

(3)使用输入结束标志;

(4)交互式输入/输出时,用提示符明确提示输入请求,输入过程中和结束时,应在屏幕上给出状态信息;

(5)当程序语言对输入格式有严格要求时,保证输入格式与输入语句的一致性;

(6)给所有的输出加注释,设计良好的输出报表格式。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①重要原则: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及限制使用goto语句。

(1)自顶向下:先考虑总体,后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局部目标;

(2)逐步求精:复杂问题,中间设计一些子目标,逐步细化,最终完成,不应一步到位;

(3)模块化: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将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分为小目标,一个小目标为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goto语句:goto语句容易使人思维混乱,滥用有害,应尽量避免,完全避免goto语句也不好,有时用goto语句,使程序可读性和效率更高,考虑应放在什么结构上。

②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指仅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就足以表达各种复杂程序,它们的共同特征:严格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1)顺序结构:按语句行的先后顺序执行;

(2)选择结构(if else,switch case):根据条件从2个或多个中选择一个来执行;

(3)循环结构(while,do while和for 语句):重复多次(while有可能为0次)执行循环体。

结构化程序设计注意事项:

a:用顺序、选择、循环结构控制逻辑;

b:只允许1个入口,1个出口;

c:模块由若干语句组成,每个模块仅1个入口,1个出口;

d:复杂结构用嵌套的基本结构进行组合实现;

e:语言中没有的控制结构,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模拟;

f:严格控制goto语句。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①基本概念

(1)对象(object):

a:对象概念:表示客观世界的任何实体,可为具体的对象,也可为抽象的对象;

b:对象组成:对象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由静态特征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方法或服务:对象可做的操作,表示动态行为;

c:对象的基本特点:

标识唯一性:一个对象由对象名、属性、操作三部分组成;

分类性: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

多态性:同一操作可为不同对象的行为,不同对象执行同一操作产生不同结果;

封装性:从外面只能看到对象的外部特性,内部看不见;

模块独立性好:对象功能、操作均放在对象内部,独立性好。

(2)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

类:具有相同属性、方法的对象的集合,是对对象的抽象描述。

实例:一个具体对象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实例是具体的,类是抽象的,而对象既可为一个具体的,也可泛指一般的对象,使用”实例“的地方,都可用对象来代替,而使用”对象“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实例来代替。

(3)消息(message):消息传递是对象通信的手段,一个对象向另一对象发送消息来请求其服务。消息机制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消息由三部分组成:接收消息的对象、消息名、0个或多个参数。消息告诉对象要完成什么操作,并不指示怎么完成,消息由接收者解释,并决定完成所需的操作。

一个对象可接收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多个消息;相同形式的消息可发送给不同的对象,不同对象对相同

的消息可有不同的解释,并做出不同的反应,一个对象可同时往多个对象传递消息,两个对象也可同时向某一个对象传递消息。

(4)继承(inheritance):

a:类的继承:指能够直接获取已有的属性和方法,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类具有层次结构,上层为父类(超类、基类),下层为子类,子类继承其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还可以扩展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b:继承的传递性:继承具有传递性,如:Z继承Y,Y继承X,则Z继承X,属某类的对象,除具有自己的方法和属性外,还有该类上层全部基类定义的属性和方法;

单继承:一个子类只能有唯一的一个父类;

多继承:一个子类可有多个父类,可从多个父类中继承特性;

c:继承的优点:相似的对象可共享程序代码和数据结构,大大减少程序中的冗余信息,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降低工作量,便于软件维护;另外,继承使用户在开发应用系统时,不必从零开始,可继承原有的相似系统的功能,再派生出新类,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5)多态性:同样的消息被不同对象接收可产生完全不同的行为。多态性指子类对象可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传给父类对象,也可传给子类对象;

多态性增强了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灵活性,进一步减少了信息冗余,显著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②面向对象的优点:

(1)与人的思维一致;

(2)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容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第3章软件工程基础

1 基本概念

①软件定义及软件特性

(1)定义:软件由两部分组成:a:程序和数据;b:文档。计算机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集合,与硬件一起共同构成计算机系统。

程序:能在计算机中执行的语句系列。

数据: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资料。

软件(国家定义):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2)软件特点:a:是一种逻辑实体,具有抽象性,看得见,摸不着;b:软件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软件的质量控制必须着重于软件开发;c: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d:对硬件和环境具有依赖性,这给软件移植带来了问题;e:复杂性高,成本昂贵,已大大超过硬件成本;f: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社会因素。

(3)分类:按功能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a:系统软件:最底层软件,是管理计算机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如OS、DBMS、编译程序、汇编程序等;

b:应用软件:为应用于特定的领域而开发的软件,

如word,qq等;

c:支撑软件: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型软件,如:dephi,powerbuilder等。

②软件危机:泛指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存在该问题。

原因:

(1)软件本身特点,如复杂性高,规模大;

(2)人们对软件开发和维护有许多错误认识和做法,对软件的特性认识不足。

主要原因是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

③软件工程:

(1)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

它包括3个要素:

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手段;

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

过程:支持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2)目标和研究内容

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研究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开发过程、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

(3)软件工程原则:包括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抽象:采用分层次抽象。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信息隐蔽:将模块设计成“黑箱”,细节隐藏在模块内部,不让使用者直接访问,使用与实现相分离;

模块化:有助于信息隐蔽和抽象,有助于开发复杂系统;

局部化:在一个物理模块内集中逻辑上相互关联的计算机资源,保证模块间弱耦合性,模块内有强的内聚;

确定性:所有概念的表达应是确定的、无歧义的、规范的;

一致性:各模块使用一致的概念、符号和术语,内外部接口保持一致;软件和硬件、操作系统的接口一致;规格、说明与行为一致;

完备性:不丢失任何重要成分,可完全实现功能,需严格的技术评审;

可验证性:自顶向下分解时,遵循系统易于检查、测试、评审的原则。

④软件工程过程: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需要完成的一

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即: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4种基本活动:

(1)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功能及运行限制;

(2)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3)软件确认:确认能够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

(4)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要求的变更,必须进行不断的演进。

软件工程过程使用的资源指:人员、时间及硬、软件工具等。

软件工程过程的输入:指用户要求;输出:软件产品。

⑤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生命周期分为3个时期,8个阶段:

(1)软件定义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2)软件开发期: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

(3)运行维护期:即运行维护阶段。

以上各阶段可重复,也可重迭。

⑥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1)问题定义: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可行性研究:确定是否有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指定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包括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需求分析:对需求进行分析,给出详细定义,编写软件规格说明书及初步的用户手册,提交评审;

提交的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4)软件设计: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给出软件的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及处理流程。

提交的文档有: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初稿;

(5)软件实现:编写程序;

完成文档:用户手册、操作手册(面向用户的文档),单元测试计划;

(6)软件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检验软件各组成部分,编写测试报告;

(7)运行维护:将软件投入运行,进行维护,扩充和删改。

⑦开发工具与开发环境

(1)开发工具:开发工具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开发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开发工具是从单项工具向集成工具发展的;

(2)开发环境:又叫工程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的全过程的软件工具集合,支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各项任务。

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是当前软件开发环境中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和发展方向。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最广泛使用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是结构化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前者采用结构化方法来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

①需求分析:指用户对软件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方面的期望,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发现需求、求精、建模和定义需求的过程,将创建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控制模型。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分为四方面:

(1)需求获取:与用户深入交流,对需求反复细化,得出完整、准确和具体的需求;

(2)需求分析:对获取的需求,给出解决方案和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3)编写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成果;

(4)需求评审:从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和有效性4个方面复审需求规格说明书。

②需求分析方法

(1)方法分类:分为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a:结构化方法:包括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和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DSSD)方法;

b:面向对象分析(OOA)方法。

从需求分析建模的特性来划分,需求分析还可分为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2)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判定树等工

具来建立结构化规格说明的目标文档。

③结构化分析方法常用工具:

(1)数据流图(DFD):系统逻辑模型的图形表示,是分析员与用户之间的通信工具,主要图形元素:→数据流(注意与程序流程图中控制流的区别),○加工,□源/潭;

(2)数据字典(DD):对数据流图中所有元素定义的集合,是结构化分析的核心;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DD,DFD不严格,没有DFD,DD难于发挥作用。

DD有4种条目:数据流、数据项、数据存储、加工。

DD中有如下符号:=:等价于或定义为,+:“和”、“与”,[ ]:或,即从[ ]中的若干项中选一项,{ }:

重复,即重复{ }中的内容,n{ }m:重复最少n次,最多m次,():可选,即()中的项可有可无,**:注释,..:连接符;

(3)判定表:如一个加工逻辑有多个条件、多个操作,且在不同组合下执行不同的操作,可用判定表。

①基本条件②条件项

③基本动作④动作项

①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②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③列出所有的操作,④列出在对应的条件组合下所选的操作;

(4)判定树:与判定表一样,凡能用判定表表示的加工逻辑都能用判定树表示

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是需求阶段的最后

成果,是确保软件质量的有力措施,需求说明书评定好坏标准:正确性、无歧义性、完整性、可验证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可追踪性。

?结构化设计方法

①软件设计概述

(1)软件设计的基础:基本目标是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从工程管理角度分为2步: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从技术观点看,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概要设计:将需求转化为软件体系结构、确定系统及接口、全局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模式;

详细设计:确定各模块的的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

(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a:模块化:把软件划分为独立命名、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再把这些模块组装成用户需求;

b:抽象: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暂时忽略它们的差异;

c:信息隐蔽: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d: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与其它模块的关系相对简单,独立性高低是设计好坏的关键,独立性从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内聚性: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越强越好;耦合性:

不同模块间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越低越好;

耦合分为七种:非直接耦合(耦合最弱)—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耦合最强);内聚比耦合更重要,也分为七种:偶然内聚(内聚最弱)—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内聚最强);

②概要设计

(1)任务

a:设计软件系统结构,过程如下:按功能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功能—确定各模块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接口—评估模块质量;

b: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块、变换模块和协调模块:

协调模块:对所有下属模块进行协调和管理;

传入模块:从下级模块取得数据,经处理后传给上级模块;

变换模块:从上级取得数据,处理后,传给上级模块;

传出模块:从上级取得数据,处理后传给下属模块;

A B

A B

A B

结构图术语:

上级模块:控制其它模块的模块;

从属模块:被调用的模块;

原子模块:没有从属结点的模块;

深度:控制的层数;

宽度:水平方向的最大模块数;

扇入:调用它的上级模块数;

扇出:被调用的模块数。

(3)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设计(SD):能方便地将DFD转换成程序结构图,DFD从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的一连串加工形成了一条信息流。

a:数据流图的类型:数据流图的信息流分为两种:变换流和事务流,数据流图有两种典型的结构形式:变换型和事务型:1、变换型:信息沿输入通路进入系统,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经过变换中心(又叫主加工),经加工处理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这种信息流叫变换流,这种数据流图叫变换型数据流图,可明显分成:输入—变换中心—输出,三大部分;2、事务型:信息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事务中心,事务中心根据输入信息(事务)的类型在若干个处理(称为活动流)中选一个来执行

,这种信息流叫事务流,这种数据流图叫事务型数据流图,它有明显的事务中心。

b: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设计过程:1、确认是事务流还是变换流;2、说明数据流的边界;

3、把数据流图映射为结构图,进行事务分析或变换分析;

4、对产生的结构进行优化。

c:结构化设计准则:1、提高模块独立性,即降低耦合,提高内聚;2、模块规模适中,模块过大,分解不充分,过小,开销大于有效操作,数目过多,使系统接口复杂;3、深度过大,应考虑是否有些模块分过简单,应合并;宽度过大,说明控制过于集中;扇出过大,则模块过分复杂;扇出过小,可把下级模块分解成若干子功能模块,或合并到上级模块中去;扇入越大,共享该模块的上级模块数多,是有好处的。

好的软件结构,顶层扇出比较大,中间层扇出较小,

底层有高扇入。4、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内;5、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不要出现内容耦合;7、模块功能可预测,即有相同的输入必有相同的输出。

③详细设计

任务:为每一个模块确定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

常用的过程设计工具:

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HIPO图;

表格工具:判定表;

语言工具:PDL(伪码);

(1)程序流程图:

基本图符:

□:加工步骤,◇:判定框,→控制流,:开始/终止框,:输出/输入框,○:连接点;

(2)N—S图(盒子图),是结构化程序表达工具;

(3)PAD(问题分析图);

(4)PDL:过程设计语言,又叫伪码,选择结构:if/then/else/endif,循环结构:do-while,repeat,while, for,多分支结构:switch case。

4 软件测试:保证软件质量、可靠性的关键步,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其工作量占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

①测试目的和准则

(1)目的:a: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b:好的测试用例(test case)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

错误;c:一次成功的测试是能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测试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

(2)测试准则:a:所有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b:之前制定计划,严格执行;c: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d:避免由程序编写者测试自己的程序;e: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f:妥善保存测试计划、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

②测试方法:根据是否执行程序,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功能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1)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a:静态测试(人工评审、目测):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b: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不实际执行软件,

动态测试则上机测试,通过运行软件来检验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的正确性,动态测试的关键是设计高效、合理的测试用例(即为测试设计的数据),由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组成,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为分:黑盒、白盒测试方法。

(2)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a:白盒测试:把程序看成透明的白盒子,测试者完全了解程序结构和处理过程,根据内部逻辑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中的逻辑通路是否都按预定的要求执行;b:黑盒测试:把程序看成黑盒子,测试者完全不了解,或不考虑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根据规格说明书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③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又叫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主要技术有:逻辑覆盖测试、基本路径测

试。

(1)逻辑覆盖测试:泛指以程序内部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逻辑表示有判定、分支、条件3种。

a:语句覆盖: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语句覆盖是逻辑覆盖中基本的覆盖,但没有关注判断中的条件有可能隐含的错误;

b: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至少经历一次;

c:判定覆盖:使每个判断的每个取值(T或F)至少经历一次;

d:条件覆盖: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e:判断—条件覆盖:使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取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2)基本路径测试:程序的环路复杂度=程序流程图中的判断框个数+1,环路复杂度的值即为要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路径数。

④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着重测试软件功能,白盒测试在测试早期进行。黑盒用于软件的确认测试,黑盒完全不考虑内部逻辑和处理过程,在软件接口处进行。常用黑盒测试方法和技术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等。

(1)等价类划分法:把程序的所有可能的输入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根据等价类选取相应的测试用例,每个等价类中各输入数据发现程序中错误的几率

相同,每个等价类中只取一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2)边界值分析法:对各种输入/出范围的边界情况设计用例,程序处理边界值时最易出错,选取刚好等于、稍小于和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为测试数据,而不选取典型值或任意值;

(3)错误推测法:凭直觉和经验推测某些可能存在的错误,再针对这些错误设计用例,需丰富经验。

⑤软件测试的实施:实施过程有4个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验收测试)和系统测试。

(1)单元测试:又叫模块测试。私有模块:未测试通过的模块;公有模块:已测试通过的模块。

(完整版)2019年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题库(附答案)

2019年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题库(附答案) 一、选择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 A) 、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 应用软件是指 A) 所有能够使用的软件 B) 能被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某种软件 C) 所有微机上都应使用的基本软件 D) 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2) 下列述叙中错误的是 A) 计算机要经常使用不要长期闲置不用 B) 为了延长计算机的寿命,应避免频繁开关计算机 C) 在计算机附近应避免磁场干扰 D) 计算机用几小时后,应关机一会儿再用 (3) 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 A) A B) a C) Z D) x (4) 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属于 A) 第一代 B) 第二代 C) 第三代 D) 第四代 (5) 下列各不同进制的四个无符号数中,最小的数是 A) (11011001)2 B) (37)8 C) (75)10 D) (2A)16 (6) 二进制数1110111.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 77.C B) 77.3 C) E7.C D) E7.3 (7) 下列各无符号十进制数中,能用八位二进制表示的是 A) 296 B) 333 C) 256 D) 199 (8)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类为 A) 程序与数据 B)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D) 操作系统与语言处理程序 D) 程序、数据与文档 (9) 486机中的CPU同时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为 A) 8 B) 16 C) 32 D) 64 (10)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启动DOS,则要

2018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8年版)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 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 1.公共基础知识不单独考试,与其他二级科目组合在一起,作为二级科目考核内容的 一部分。 2.上机考试,10道单项选择题,占10分。

大学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 【1.1】以下不正确的C语言标识符是____。 A) int B) a_1_2 C) ab1exe D) _x 【1.2】以下是正确的C语言标识符是____。 A) #define B) _123 C) %d D) \n 【1.3】下列四组字符串中都可以用作C语言程序标识符的一组是。A) print B) i\am C) Pxq D) str_l _3d one_half My->book Cpp ??? oodbs tart$it line#pow ??? aBc 3pai His.age while 【1.4】下面各选项组中,均是C语言关键字的组是。 A) auto,enum,include B) switch,typedef,continue C) signed,union,scanf D) if,struct,type 【1.5】下列不属于C语言关键字的是。 A) default B) register C) enum D) external 【1.6】C语言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所以这个函数要写在____。 A) 程序文件的开始 B) 程序文件的最后 C) 它所调用的函数的前面 D) 程序文件的任何位置

【1.7】下列关于C语言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 A) 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意义相同 B) 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在一个表达式中 C) 在赋值表达式中等号(=)左边的变量和右边的值可以是不同类型 D) 同一个运算符号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1.8】在C语言中,错误的int类型的常数是。 A) 32768 B) 0 C) 037 D) 0xAF 【1.9】执行语句 printf("%x",-1);屏幕显示____。 A) -1 B) 1 C) -ffff D) ffff 【1.10】已知 long i=32768;执行语句printf("%d",i);屏幕显示____。 A) -1 B) -32768 C) 1 D) 32768 【1.11】已知 long i=65539;执行语句printf("%d",i);屏幕显示____。 A) 65539 B) -3 C) 3 D) 程序不能执行 【1.12】在C语言中,整数-8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是。 A) 1111 1111 1111 1000 B) 1000 0000 0000 1000 C) 0000 0000 0000 1000 D) 1111 1111 1111 0111 【1.13】C语言中字符型(char)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是____。 A) 原码 B) 补码

2020年兴化市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兴化市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儿童思维发展中,从发展过程看,形成最晚的是()。 A、直观概括 B、功能概括 C、语词概括 D、动作概括 【答案】C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陶冶法 【答案】C 3、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答案】C 4、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答案】C 5、以分班、分组为测验根本目的的是()。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成就测验 D、标准测验 【答案】A 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答案】B 7、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答案】A 8、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种主要特征。 A、1 B、3 C、5 D、7 【答案】C 9、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答案】B 10、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真题

1.Word2010插入题注时如需加入章节号,如“图1-1”,无需进行的操作是()(A)将章节起始位置套用内置标题样式 (B)将章节起始位置应用多级符号 (C)将章节起始位置应用自动编号 (D)自定义题注样式为“图” C 2.Word2010可自动生成参考文献书目列表,在添加参考文献的“源”主列表时,“源” 不可能直接来自于() (A)网络中各知名网站 (B)网上邻居的用户共享 (C)电脑中的其他文档 (D)自己录入 B 3.WORD文档的编辑限制包括:_______。 (A) 格式设置限制 (B) 编辑限制 (C) 权限保护 (D) 以上都是 D 4.Word中的手动换行符是通过()产生的 (A) 插入分页符 (B) 插入分节符 (C) 键入ENTER (D) 按SHIFT+ENTER D 5.关于Word2010的页码设置,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页码可以被插入到页眉页脚区域 (B)页码可以被插入到左右页边距 (C)如果希望首页和其他页页码不同必须设置“首页不同” (D)可以自定义页码并添加到构建基块管理器中的页码库中 B 6.关于大纲级别和内置样式的对应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文字套用内置样式“正文”,则一定在大纲视图中显示为“正文文本” (B) 如果文字在大纲视图中显示为“正文文本”,则一定对应样式为“正文” (C) 如果文字的大纲级别为1级,则被套用样式“标题1”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D

7.关于导航窗格,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能够浏览文档中的标题 (B)能够浏览文档中的各个页面 (C)能够浏览文档中的关键文字和词 (D)能够浏览文档中的脚注、尾注、题注等 B 8.关于样式、样式库和样式集,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快速样式库中显示的是用户最为常用的样式 (B)用户无法自行添加样式到快速样式库 (C)多个样式库组成了样式集 (D)样式集中的样式存储在模板中 A 9.如果WORD文档中有一段文字不允许别人修改,可以通过:_______。 (A) 格式设置限制 (B) 编辑限制 (C) 设置文件修改密码 (D) 以上都是 B 10.如果要将某个新建样式应用到文档中,以下哪种方法无法完成样式的应用()(A)使用快速样式库或样式任务窗格直接应用 (B)使用查找与替换功能替换样式 (C)使用格式刷复制样式 (D)使用CTRL+W快捷键重复应用样式 B 11.若文档被分为多个节,并在“页面设置”的版式选项卡中将页眉和页脚设置为奇 偶页不同,则以下关于页眉和页脚说法正确的是() (A)文档中所有奇偶页的页眉必然都不相同 (B)文档中所有奇偶页的页眉可以都不相同 (C)每个节中奇数页页眉和偶数页页眉必然不相同 (D)每个节的奇数页页眉和偶数页页眉可以不相同 D 12.通过设置内置标题样式,以下哪个功能无法实现() (A)自动生成题注编号 (B)自动生成脚注编号 (C)自动显示文档结构 (D)自动生成目录

2016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选择题汇总 1.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中引进了两个重要的概念: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 2.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3.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数值计算 4.英文缩写CAD的中文意思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5.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的分类,它属于:数据处理 6.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活动 7.国际通用的ASCII 码的码长是:7 8.在计算机中,20GB的硬盘可以存放的汉子数是:10*1024*1024 KB 9.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二进制 10.大写字母B的ASCII码值是:66 11.汉子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处理、和传输都使用汉子的:机内码 12.存储24*24点阵的一个汉子信息,需要的字节数是:72 13.组成中央处理器的主要部件是:运算器和控制器 14.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的物理单位是:扇区 15.计算机能够直接进行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6.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完成这种翻译过程的程序是:编译程序 17.多媒体处理的是:数字信号 18.所有计算机的字长都是固定不变的,都是8位 19.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和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 特殊程序 20.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21.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 22.Internet 中完成从域名到IP地址或者从IP地址到域名转换服务的是:DNS

23.IE浏览器收藏夹的作用是:收集感兴趣的页面地址 24.关于电子邮件:发件人必须有自己的E-MAIL账户/必须知道收件人的E-MAIL账户/可以使用OUTLOOK管理联系人的信息 25.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1946-1959,电子管 2)1959-1964 晶体管 3)1964-1972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1972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6.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能 5)网络与通信能力 27.计算机网络功能的重要意义: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和信息获取的途径 29.网格计算的三要素:任务管理、任务调度、资源管理 30.云计算的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 31.云计算的特点: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价廉 3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33.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芯片 34.电子商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络上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业技术的结合体 35.信息技术包含三个层次: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3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 37.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 1Byte=8bit 39.计算机由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 40.运算器(ALU)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心脏,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控制区和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2020年下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下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答案】A 2、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 A、以学生为本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C、给学生以安全感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答案】A 3、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答案】D 4、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答案】A 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A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B 7、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答案】B 8、()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A、社会文化 B、学校文化 C、社区文化 D、网络文化 【答案】B 9、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答案】C 10、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 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

2020年温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温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陈鹤琴制定的幼稚园教育内容包括()。 A、健康活动、社会活动、数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B、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C、健康活动、社会活动、数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D、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答案】D 2、“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答案】A 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答案】B 4、“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答案】B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

C、1949年 D、1986年 【答案】A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 A、讨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答案】D 7、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答案】A 8、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9、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件是()。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儿童权利公约》 D、《幼儿园工作规程》 【答案】C 1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officeexcel真题

目录 EXCEL第一套条件格式、sum average mid & 分类汇总 (1) EXCEL第二套vlookup、sumifs、averageifs (2) EXCEL第3套条件、sum average mid 汇总簇状图 (3) EXCEL第4套mid & sumifs averageifs 图表 (4) EXCEL第5套vlookup 透视表图表 (4) EXCEL第6套名称vlookup 透视表图表 (5) EXCEL第7套vlookup sumifs 透视表图表 (5) EXCEL第8套自动填充数据有效性区域转换汇总 (6) EXCEL第9套vlookup 透视表图表 (7) EXCEL第10套条件sum average 汇总图表 (7) EXCEL第一套条件格式、sum average mid & 分类汇总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做题注意:边做边保存) 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小蒋是一位中学教师,在教务处负责初一年级学生的成绩管理。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地区,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只有一台配置不太高的PC可以使用。他在这台电脑中安装了Microsoft Office,决定通过 Excel 来管理学生成绩,以弥补学校缺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足。现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小蒋将初一年级三个班的成绩均录入了文件名为"学生成绩单.xlsx"的Excel工作簿文档中。 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帮助小蒋老师对该成绩单进行整理和分析: 1. 对工作表"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中的数据列表进行格式化操作:将第一列"学号"列设为文本,将所有成绩列设为保留两位小数的数值;适当加大行高列宽,改变字体、字号,设置对齐方式,增加适当的边框和底纹以使工作表更加美观。 2. 利用"条件格式"功能进行下列设置: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不低于110 分的成绩所在的单元格以一种颜色填充,其他四科中高于95分的成绩以另一种字体颜色标出,所用颜色深浅以不遮挡数据为宜。 3. 利用sum和average函数计算每一个学生的总分及平均成绩。 4. 学号第 3、4 位代表学生所在的班级,例如:"120105"代表12级1班5号。请通过函数提取每个学生所在的班级并按下列对应关系填写在"班级"列中: "学号"的3、4位对应班级 01 1班 02 2班

关于国二(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的一些说明

关于国二的一些说明 一.国二【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的考试时间及费用: 国二(NCRE)考试每年有两次考试时间,上半年3月份或4月份有一次,其报名时间为2月份开学不久;下半年是9月份的一次,其报名时间为6-8月份,报名费一般是100元,这些到时候学校会通知给学委的,我们听学委的就行了,考试分为笔试和机试笔试一般在机试的上午考。 选择题:35*2’,其中有10*2’是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笔试部分: 15*2’,其中有5*2’是公共知识部分。15个空 VB 基本操作题:四个小题,前面两小题:7分每个,后面 两小题8分每个,总共30分。 单应用题:两小题每小题20分,总共40分。 机试部分 综合应用题:30分。 笔试部分:35*2’,15*2’ 程序填空题:30’ VC(C语言) 上机部分:程序改错题:30’ 编程题:40’

其中上机时间和笔试时间均为90分钟。 三.国二和省二的区别以及考证的需要: 1.省二考试时间:上半年是5月底,下半年是11月底报名费用一般为35元,报名时间学校也会下发通知。 2.省二【全国高校计算机联考(江西考区)】也是包括上机和笔试两个部分的,其中60分是考office,40分为所修课程内容。 3.国二证:证书示例 笔试机试均为90分以上会印有优秀字样。 4.证书的作用: 根据九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中的第八条的第五点明确说明未取得全国高校计算机联考(江西考区)一级及以上或未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级以上者(不在本校报名参加的考试成绩视为无效)不授予学士学位。另技能分加四分,二级以上加八分。 四.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1. 数据结构与算法 2. 程序设计基础 3. 软件工程基础 4. 数据库设计基础

2020年巴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巴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答案】A 2、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答案】C 3、“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 A、柏拉图 B、格塞尔 C、华生 D、皮亚杰 【答案】B 4、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答案】C 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C、表象 D、后像 【答案】B 6、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答案】A 7、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B)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答案】B 8、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答案】D 9、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答案】D 10、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真题题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真题题库2 2016年3月 (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英文缩写CAM的中文意思是()。 A 计算机辅助设计 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 计算机辅助教学 D 计算机辅助管理 该问题分值: 1 答案:B CAM是计算机辅助制造。 2. 若网络的各个节点通过中继器连接成一个闭合环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称为()。 A 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树型拓扑 D 环型拓扑 该问题分值: 1 答案:D 环型拓扑结构是指各个节点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路上,环中的数据沿着一个方向传输,由目的节点接收。 3.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

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 A 自然连接 B 交 C 投影 D 并 该问题分值: 1 答案:A 关系R和关系S有公共域,关系T是通过公共域的等值进行连接的结果,符合自然连接,选A。 4. 对下列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是()。 A DYBEAFCZX B YDEBFZXCA C ABDYECFXZ D ABCDEFXYZ 该问题分值: 1 答案:C 前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前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访问根结点;②前序遍历左子树;③前序遍历右子树,C正确。 5. 字长是CPU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的是()。 A CPU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长度 B 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C CPU能表示的最大的有效数字位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大纲(MS-office)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二、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

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真题及答案

2015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1、设有表示公司和员工及雇佣的三张表,员工可在多家公司兼职,其中公司C(公司号,公司名,地址,注册资本,法人代表,员工数),员工S(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雇佣E(公司号,员工号,工资,工作起始时间)。其中表C的键为公司号,表S的键为员工号,则表E的键(码)为______。 A、公司号,员工号 B、员工号,工资 C、员工号 D、公司号,员工号,工资 【评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关键字。 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关键字)。码也称为关键字,是表中若干属性的属性组,其值唯一标识表中的一个元组。 本题答案:A。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每一个结点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一定是非线性结构 B、所有结点的指针域都为非空的链表一定是非线性结构 C、循环链表是循环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D、线性结构的存储结点也可以有多个指针 【评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线性表的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线性链表。在某些应用中,对线性链表中的每个结点设置两个指针,一个称为左指针,用以指向其前件结点;另一个称为右指针,用以指向其后件结点。 本题答案:D。 4、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存储空间连续,各个元素所占的字节数______。 A、相同,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 B、相同,但其元素的存储顺序可以与逻辑顺序不一致 C、不同,但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 D、不同,且其元素的存储顺序可以与逻辑顺序不一致 【评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2.线性表中各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本题答案:A。 5、设循环队列为Q(1: m),其初始状态为front=rear=m。经过一系列入队与退队运算后,front=30,rear=10。现要在该循环队列中作顺序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______。 A、19 B、20 C、m-19 D、m-20 【评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循环队列的运算。

2020年永川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永川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用“钱禁兵馆”来帮助记忆《辛丑条约》内容的记忆术是()。 A、位置记忆法 B、简编 C、谐音联想法 D、语义联想 【答案】B 2、最强烈的负面强化方式是()。 A、表扬 B、惩罚 C、批评 D、鼓励 【答案】B 3、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仅仅包括学校和社会,还应该包括()。 A、实验室 B、家庭 C、展览馆 D、博物馆 【答案】B 4、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答案】B 5、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答案】C 6、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答案】D 7、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答案】C 8、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答案】C 9、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答案】D 10、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等级划分与内容分别是什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等级划分与内容分别是什么,谢谢 最佳答案 全国的计算级等级考试有4个等级。 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字、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Office)软件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包括JAVA、C、C++、ACCESS、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要求能够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可以从事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初级计算机教学培训工作以及计算机企业的业务和营销工作。 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个类别。“PC 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级:考核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四级证书表明持有人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软件工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历年计算机二级MSOffice真题及答案

基础 一、选择题 1、世界上首先实现存储程序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____。 A、ENIAC B、UNIVAC C、EDVAC D、EDSAC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____。 A、艾仑?图灵 B、冯?诺依曼 C、莫奇莱 D、比尔?盖茨 3、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程序和程序原理是____提出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4、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半个世纪中虽有很大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遵循着一位科学家提出 的基本原理。他就是____。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冯?诺依曼 5、1946年世界上有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奠定了至今仍然在使用的计算机____。 A、外型结构 B、总线结构 C、存取结构 D、体系结构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里,____是其最广泛的应用方面。 A、过程控制 B、科学计算 C、数据处理 D、计算机辅助系统 6、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代,它们是____。 A、低档计算机、中档计算机、高档计算机、手提计算机 B、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 C、组装机、兼容机、品牌机、原装机 D、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7、以下属于第四代微处理器的是____。 A、Intel8008 B、Intel8085 C、Intel8086 D、Intel80386/486/586 8、Pentium IV处理器属于____处理器。 A、第一代 B、第三代

2020年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答案】C 2、()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答案】C 3、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答案】A 4、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给教师的建议》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答案】C 5、中小学教师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答案】A 6、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答案】C 7、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 A、痛苦 B、惧怕 C、激动 D、厌恶 【答案】C 8、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之为()。 A、榜样示范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人格感化法 【答案】A 9、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答案】D 10、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2020年盱眙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盱眙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A、观察法 B、自陈法 C、作业法 D、心理测验 【答案】B 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A 3、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答案】A 4、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A、放任型 B、溺爱型 C、保护型 D、包办型 【答案】A 5、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答案】B 6、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提出了()。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层智力理论 C、情感智力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C 7、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A、教师主导取向 B、学生自学取向 C、形式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 【答案】A 8、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答案】B 9、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答案】B 10、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国家计算机二级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2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 语言真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 B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 C 、循环队列是非线性结构 D 、循环队列是一直逻辑结构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栈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B 、队列是一种后进先出的线性表 C 、栈和队列都是非线性结构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 一棵二叉树共有25个节点,其中5个时子节点,那么度为1的节点数为 A 、4 B 、6 C 、10 D 、16 4、 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A 、内模式 B 、外模式 C 、概念模式 D 、逻辑模式 5、 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 A 、 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词 B 、 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词 C 、 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词 D 、 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词 6、 有三个关系R 、S 和T 如下: R A B C a 1 2 b 2 1 c 3 1 则由关系R 和S 得到关系T 的操作是 A 、自然连接 B 、并 C 、差 D 、交 7、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活动不包括 A 、软件维护 B 、市场调研 C 、软件测试 D 、需求分析 8、 下面不属于需求分析阶段任务的是 A 、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 B 、确定软件系统的系统的系能需求 B 、制定软件集成测试计划 D 、需求规格说明书审评 9、 在黑盒测试方式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 A 、程序外部功能 B 、程序内部逻辑 C 、程序数据结构 D 、程序流程图 10、 在软件设计中不使用的工具是 A 、系统结构图 B 、程序流程图 C 、PA D 图 D 、数据流图(DFD 图) 11、针对简单程序设计,以下叙述的实施步骤正确的是 A 、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码、调试、整理文档 B 、编码、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调试、整理文档 C 、整理文档、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码、调试 D 、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调试、编码、整理文档 二、填空题 1、将长度为n 的顺序存储在线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个数 S A B C a 1 2 b 2 1 T A B C a 2 1 b 3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