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寻“源”问“道”—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梳理和思考

寻“源”问“道”—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梳理和思考

寻“源”问“道”—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梳理和思考
寻“源”问“道”—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梳理和思考

寻“源”问“道”—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梳理和思考

编者按2017年12月15日,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核心素养课例研究小组正式成立。本小组是在尹少淳老师的建议和指示下成立的,旨在将国家上位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沉落”于课堂教学之中,思考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教学范例。小组由段鹏老师具体统筹,将采取每周定期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研讨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原理、策略、方法与评价等多个问题。12月15日周五上午,是本小组的第一次集中讨论,主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体现”展开。结合大家的研讨内容,我们特此呈现此文,展现小组成员的集体思考整理人:王羡婷、陈宣如、满帅筹划:刘晓文

壹对“核心素养”的上位认识与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炼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与周密思考,最终形成了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方面,具体包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个指标的内容。

莫里兹·强森的教育三目标中明确了“知识、技能和价值”的三

个方向,其中“价值”包含了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

方面投射的价值信念以及操守两个方面,在个人与社会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在“双基”、“三维目标”时代,知识、技能是贯穿各时期的基础,而在“过程

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是被忽略的。核心素养时代,教育者应着力改善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活动)中对知识进行咀嚼,将其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并扩大有意义的经验范围,做到真正在思维。同时,素养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关乎人本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品格的培养与社会的整体价值信念取得平衡,是核心素养时代需要努力的方向。核心素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让教育落实于“人”。这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从学生现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去学习相关知识点,二是以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而非专业美术技能。双基时期教授的知识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往往不能更好的运用,甚至到待用之时已经忘记所学的知识点,核心素养改变了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寻找学生现时

需要的知识点,以引导、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自主找到答案,这就升级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顺承

上述思考,如果说应试教育是专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那么素质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内涵提升。可以说,知识、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是半开放的,它可能或者仅限于一个领域;然而,素养则是包容的、全开放式的。“三维时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学习结果,而核心素养是教育目的与学习结果的重要中介,它促进教育目的的传播与实施。这种场域的变化,也是“三维时期”到核心素养时代的典型标志。对于核心素养的推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些一线教师有了种种疑惑。例如,如何编写合适的教案?如何制作体现素养本位的课件?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其实核心素养更多的是站在高位上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思考维度。对于转变教学,应该本着与之前的教学方式相联系。从“双基——三维目标——五大核心素养”的演变,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演变。这其间,需要思考其如何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软着陆”。回到核心素养的具体指向来看,对其的培养不能偏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中,在核心素养教学中只有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才能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让其不断增长的能力真正转化为素养,学生将可能成为既有能力又有道德关爱的社会的人。美术学科是人文学科之一,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中国书画”还是“设计”“工艺”等模块无不渗透人文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术学科在当前及今后将越来越体现其价值与意义。此外,核心素养教学还需更加重视培养学

生从对信息的有效筛选、知识的自主建构,到问题的灵活处理,再到逐渐形成人文审美素养的过程。核心素养体现了美术教育与人文性质的互相融合,使学生能够逐渐树立关注生活、社会及跨学科思维迁移的审美意识,并逐渐形成人文品质。贰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长为独特的个体而非模式化的群体。因而,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学科教学,应当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既有人文关怀又有理性思考的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举例来说,核心素养下的图像识读是其目标之一。引用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说法,重点是从一般图像意识转向与视觉艺术有关的图像意识。一般来说,人们的图像意识呈现有三种类型:图像事物、图像客体、图像主题。例如,欣赏梵高的《农鞋》,只看到鞋子就是图像客体;核心素养下的图像意识还应看到劳动者的艰辛、泥土、大地、贫困田垄等等。另外再看文化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但是现如今的美术欣赏课,学生没有做到对文化真正的理解,而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欣赏,这样我们思考到:怎么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让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化观,对文化进行深入思考,改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此外,未来的欣赏课应该如何去上,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上吗?能够做到让学生真正进行研讨,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按照传

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吗?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讲授欣赏的方法,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欣赏,这样的方式不是不好,而是应该去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在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教学中,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选择和运用,因此谈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对知识与技能完全的摒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现有的学科课程基础上,“往前进一步”,处理好知识

技能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这需要教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进一步思考课程设计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学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能否成为他们和社会相联系的纽带;第二,在美术本体知识的教学中,思考如何从绘画语言向美术欣赏的其它角度转化,如文化、心理、政治等不同领域,通过多种联结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进行思维和表达。通过这一步的思考,进而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个人经验能够得到深度的结合。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获取方式和知识的运用方式下手,通过构建一个发源于生活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将这些学来的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形成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来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学生在美术学科中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需要应用于真实生活情景,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从而在这一过程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美术学科之后而形成的,是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能力和成就。所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教学,

我们要思考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是否能够应用于真实问题情景,要注意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关性。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分析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和情景设定是否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新的核心素养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如上文提到的“以学生为中心”、“情景教学”等等,追根结根还是让学生转变知识学习方式,倡导深度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也顺应了世界核心素养的“4c”: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协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协作学习也是集体创造知识的过程。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度学习的方法有基于问题自主学习,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构建单元主题学习,注重探究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对于教育者而言,应当首先明确的是学习的本质。如果说,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自主建构,不断形成对万千事物的综合理解,从而使个体的理性与感性认知得以螺旋前进与上升的过程;那么课堂便应当是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将知识进行连续性、纵深性和整体性建构能力的场所。进一步地,需要明确的是核心素养提出的根本目的。其一便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长为对于社会、家庭及个体本身均具有积极意义的个人。因而,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学科教学,应当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既有人文关

怀又有理性思考的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一方面,教师需注重在学情分析时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以理性认知及判断为基础,依照一定维度进行分层次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敏锐地体察到学生阶段性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甚至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固然不可忘却知识讲授本身的重要性,但更应侧重的是唤醒学生学习该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执行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执教者来说,培育核心素养需要跨学科,教师的脚步要“跨出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美术本体。关于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许多学者都提到“跨学科”、“课程整合”、“统整课程”等关键词。因而教师可能就会选择单元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形式来实现跨

学科。并且为实现跨学科的目的,教师也许会选择摒弃原有的学习领域区分转而以人文主题进行划分,但这样做也需要注意对于度的拿捏。有些课题初看是跨学科的主题,最后内容往往会与美术本身相脱离。相反,有些课题初看以为是传统常规课题,但内容却很好的涉及了跨学科知识。所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跨学科问题还是需要注意如何回归到美术

本学科。此外,核心素养教学一定要有“情感”。“对待教学一定要有情感”,这是北京市第九中学王世宏老师在一次会议当中对众多教师的分享。细细想来,“情感”在核心素养中也是

受用的。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教学就会有人情味儿,

不再是呆板教条式的授课;在备课过程中注入情感元素,课件就有了钻研的趣味;在课余生活中注入情感元素,会得到更多学生的积极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也会顺利的进行。“情感”不仅与他人价值的变化方式和变化时态有关,而且还

与他人的利益相关性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情感”是教师教

学必备的核心元素。在核心素养中的“情感”更趋向于教师与

学生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念。宏观上讲,在知识、技能、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必备品格外,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念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助力。

叁“从评估方式看核心素养的延续”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也应该产生改变。教师不同于传统课堂中掌控者的身份,更多的是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教学,在授课中做记录和评判的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记录学生们的问题,继而生发更多的课程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在知识与技能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中,我们该如何形成技能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仅是为了促进学习,参与这个评估体系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参与评估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框架中的学习进度,理解和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规划,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最终所剩下的东西”,核心素养时代,意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学科知识与

技能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价值观构建及影响思维方式五大核心素养上的关注力。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应该是更希望能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与未来,想要学生内化这些素养。不论学生在未来是否会走入美术专业道路,当他们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问题情境时,依然能够利用在美术课堂中所汲取的思维方式与能力,来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在评估体系中,除了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对学生的态度能力与长期影响的关注。这要求我们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观测评价这些内化于个人价值观、思维性及态度的问题,如何评量个体本身就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学生素养,以及学生现下有效影响与预见未来影响。因此,核心素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从课堂到作业到课外拓展,再到生活中的迁移运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需要教师合理利用生活中的优质资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加以渗透。例如,户外的美术实践活动,相比课堂中刻意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还有一些丰富的电视节目资源,例如北京台的《我爱书画》、中央台的《国家宝藏》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资源、实践活动等相结合,不断扩大教育范围,逐渐实现能力到素养的转化。核心素养的内化不仅是完善人格的一个过程,也是从知识学习到个人品德提升的一种落叶归根,是对素质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属于一个深层次的升华。

它是在基于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

己的生活当中,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并解决问题。它是通过学习启发个体主动思考,并且从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过程。在美术课的学习中,能够让一个人达到从内到外的感悟,最终通过课上的输入并在生活中输出的不断转换中去发现美、体验美,而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不受外界限制的一种真实的感受。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应用探究式教学策略等教学方法,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那么如何将能力进一步转化为素养?有没有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呢?我们的美术课后

作业如何才能继续体现核心素养而非走过场让学生回家查

询课堂中的相关资料呢?落实到课堂上的核心素养能否延

续传递到课后呢?核心素养又要如何才能迁移到生活中呢?……关于核心素养美术教学,上述是我们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后的思考总结。这里分享给大家,后续我们还会围绕具体的情境创设、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评价等专题,进行后续的讨论。备注:上述三部分的内容主要参考了大家的集体思考,为行文通畅,这里统一将主要贡献人说明如下:第一部分:钟传平、刘晓文、陈宣如、满帅、高红辰、王丽娜、康丽第二部分:王巧思、吴桐、陈天琪、王羡婷、王祎情、李芸、孟哲、蔡萌、王晓英第三部分:韩静、龙璠、魏建姝、姜琦轩、宋思文编辑/钟传平/2017/12/20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12-13T17:05:48.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刘正兴[导读] 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刘正兴(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安徽马鞍山 238100)摘要: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质量)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应抓住机遇,利用中学物理教学在学 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04-01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的认识充满好奇、有新鲜感,同时对物理的学习方法、研究内容又感茫然。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阶段早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科学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益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极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科学素养的内涵可以知道,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方面的渗透就能达到目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所以只有在整个物理教育过程中,都注意到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1.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物理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求物理教师具备良好的物理科学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学生探索世界、建构认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事物的剖析、示范;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启发、引导,这当中都融入了教师的理解,教师的精神,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核心要素,物理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研究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信手拈来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经意的一个“随便”,都可能给学生造成极大冲击。而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关键场所,在这个场所里重视科学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渗透,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科学素养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培养。而初中物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教师,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科学素养的起点高度。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有使命感,要多学习、多钻研、交流,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教育要“从物到理” 、“识物讲理” 。而物理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科学素养渗透的重要性。所以,各种物理实验中都应有计划地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验证性实验,即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另一种为探索性实验,即用实验来探究未知的结论。验证性实验可用过程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实验的目的,采取的步骤及其理论依据,观察现象差异,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在学生在未知结论时,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利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采取有效的实验步骤,从实验中探究结论。这一类实验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避免用陈旧的课本禁锢学生、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际科学综合实力竞争的需要。而物理教学和科学前沿相结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要关注和追踪前沿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把自己也当成新时代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梳理,以便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创造、多思考、多疑问,同时教学过程也没有必要全部安排在课堂上,可以让教学深入家庭、工厂、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只有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培养出物理学思维,才能避免物理知识的“片段化”,使学生不仅了解物理学的过去、体验物理学的今天,更能预知物理学的未来。 三、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全面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矛盾,既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既要全面看到每一事物中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要研究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问题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物极必反。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要注意适时适度、有的放矢,不切实际的空谈和形式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亟待教师素养的提高;2.坚持正确引导,学习科学方法;3.防止科学方法教育程式化。科学素养的养成、培育并非易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这不仅需要物理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在渗透科学素养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本身的修养,核心素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道德、谈吐举止、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等都包括在内,但核心素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核心素养已经不再像双基和三维那样的具体,转而指向的是一个全人的、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的文化素养。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也应该从整体入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为: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思考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与意义;能从技法、风格和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作用与价值。这其实和“双基”下的基础知识是同宗同源的,现在整个中国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导致农村没有足够的专业性教师,很多都是兼带,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性去实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很多因为基础知识的枯燥就直接省略掉基础知识,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图像识读的不了解。学生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能提高图像识读素养,才能从浩繁的图像中,甄别和获取有益的信息,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就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方

面,而是多着眼于学生是否依靠图像表现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能表现出作者思考与想法的作品我们都可称之为好的作品。这时现阶段的美术教师在学生的美术表现里应该注意的地方,使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画作的认可来加强自我认同感,进而能够更加自信。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和“寻找优点、善于鼓励”的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形成物理观念,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英文简称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通过学习,学生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浅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22

浅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美术学科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维度。日前,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会议上,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的论点:“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核心素养要可学习可测量。” 要将学到过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达成的关键。学过的东西内化,意味着已知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核心素养指解决生活情境中具体情况的能力,实质是将学科置于生活原点及运用,意味着学生主体与社会环境客体的交互过程和处理能力。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化及形成基本的能力,需要美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更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在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当下和之后成长的路途中,以解决个人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课标组确定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并非是所谓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体系中所谓美术的内涵。美术,是人类自身为了生存需要,自主改变、改造现实状态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美术,是人类创造思想不断诞生、更新的生命动力。 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视角。如果在儿童期的美术课程,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大学的本科教育中,能够全面渗透这一层面的思想,给这些未来的公民们渗透这样的思维方法,可能学生们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才有可能性。 美术,绝不仅仅是一般人所看到的架上绘画,更不是那些害人的、目前在师范大学里教学法课当中还在误导未来准教师们基本教学技能的“简笔画”。如果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包括学前的艺术领域活动,还将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种低水平模仿、低水平徘徊的所谓技能传递的水平上,那么,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必然是空话。

关于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目前有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关话题、文章、理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觉得所谓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能力和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认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逐渐地把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素养渗透到学习来,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物理思想是对物理概念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物理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物理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现象、体会物理情景、感悟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尝试用物理方法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物理情景、物理原理和物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中的具体问题以及一些现代天文航天科技,这是物理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物理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应用的过程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物理教学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形成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任何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应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就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进一步揭示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间的联系,既促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及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物理素养归根到底是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物理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处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应在长期的观察、思考、学习中慢慢积淀。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发现物理有趣神奇的现象,并乐于去探寻其中的奥妙,从而养成乐于追寻真理的品质。

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与有效教学必经之路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下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核心素养论推倒的不是知识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知识在课堂中现身的方式,是知识在教育世界中的功能定位。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和变更,而是必须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关键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教学实践。 引言:美术知识加载型课堂与美术素养催生型课堂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只有架设起“知识”与“素养”间立交桥,美术教学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性转型。 正文: 1、纵观历史,美术古今。 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命(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创造行为),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 用的基本视角

在信息化的当代,仅仅关注知识加载、知识传输,课堂很容易被知识、 文化所独霸,沦为书本知识的殖民地,知识教学的终极目的——助人成长、促进发展的目的随时可能被遮蔽,人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杋遇被阉割,人的素养培育会被悄然挤岀课堂的天地。美术在未成课堂知识体系时已经被广泛运用。拉斯考克斯洞穴被称之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也称“史前凡赛尔”。里面包含着世界上最不同寻常的旧石器时代壁画,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5000年前。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ch mei wng ling】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还有古代服饰、兵器、建筑等无不体现出美术在古人生活中的运用,也闪耀着古人的智慧。现代人的生活也是离不开美术的,企业商业标识、环境艺术、服装设计、汽车设计等等,美术与现代生活也息息相关。 2、真正的立德树人,是建立在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的。 核心素养教育下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 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 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和变更,而是必须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在课堂中,知识的载体是学科,是符号,是理论,而素养的载体是人性,是行动,是生活;书本知识是素养被抽空、被蒸馏、被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故艺术是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戏曲、电影和电视、曲艺和杂技等的总称。美术只是艺术的一类。 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依据媒体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鉴赏学习内容,完成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美术鉴赏的进行是以美育为基础的。那么‘美育’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也就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因此,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相互并列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 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完善人生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孔子是先秦时期着名的教育家,他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

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段话的语意是: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tp;(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6)改进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7)标本兼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现实要求。 2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和成果,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物理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物理教学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是教育部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这是继素质教育提出十余年之后,基础教育领域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一次大讨论.核心素养不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机械组合,而是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出发,提出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目标要求.然而目前多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只是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设计教学,缺乏从核心素养这个大教育观出发的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理念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笔者以高中物理选修3-4的一节常规课《光的折射定律》为例,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看法. 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的教学课堂,观察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开场介绍惠更斯的波动理论,紧接着利用惠更斯的波动理论解释并推导了波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随后又从理论上推导出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的定义——斯涅耳定律,以及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接下来是折射定律的实际应用和习题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基础,通过折射定律进行纯理论推导,既节省大量的课时,又推导出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那么,这种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散发着浓浓的“数学味”物理教学有什么问题? 首先,这种课堂单靠老师的讲授,缺失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的过程,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是难以深入理解、扎实掌握的;其次,这种一步到位的教法,是有悖于科学规律的(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总是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长此以往,恐怕会使学生对科学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科学发现总是一帆风顺的;第三,它忽视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失去了一次体验科学猜想和科学探究的机会,这是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另一次物理课堂上,“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是这样展开的:通过小实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唤醒初中光的折射规律的记忆.而后提出问题:现在掌握的规律是否完整?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定量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后,继续引导学生设计确定实验方案,而后请三名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 一个学生操作折射定律演示器,另一个学生读出折射角,第三个学生在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几个猜想的正误,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教师接着介绍从托勒密到斯涅耳的千年探究历程,并演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当下思考完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 学当下思考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当下思考 最近有幸聆听了国家督学——尹后庆会长的报告,使我我对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茫然变成了清晰。确实,未来的课程如果不具备现代性与探究性,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整体的融入时代的变革;同时,教师如果不思考学科的本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很大意义上将会本成无效的教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将如何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在学科长的落实呢?就美术学科谈一些个人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美术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刘海燕

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刘海燕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一、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二、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做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由“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 在教学中,教师要观注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盯着几位尖子生。无论上课提问、辅导,还是课外活动等教师都要关心弱势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发展能力。同时,要优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不要顾及学科的自身体系是否完备。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课程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更要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用什么物理知识来解释;同时会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把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事物不同类别性质的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了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的内在本质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割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才,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整体的社会功能及必要的社会控制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将是事半功倍的。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科学能力,养成了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认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逐渐地把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素养渗透到学习来,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觉得所谓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能力和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物理思想是对物理概念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物理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物理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现象、体会物理情景、感悟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尝试用物理方法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物理情景、物理原理和物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中的具体问题以及一些现代天文航天科技,这是物理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物理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应用的过程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物理教学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形成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

学习中,科学地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任何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应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就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进一步揭示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间的联系,既促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及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物理素养归根到底是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物理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处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应在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涉及到美术学科的主要是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方面。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 (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也涉及了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