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THA直接前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已经较为普及,医生常规采取的是后外侧入路进行置换,前入路使用较少。来自 Rothman 研究所的 Zachary D. Post, MD 等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于 JAAOS(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杂志) 2014 年 22 卷第 9 期上。

摘要:早在 19 世纪,髋关节前侧入路(DAA)就已见诸报道。如今,该入路时常还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随着过去十年中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多,该手术入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

Carl Hueter,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外科医生,于 1881 年首次描述了髋关节前方入路,并发表于《外科概要(Der Grundriss der Chirurgie)》一书中,因此该入路又被称为 Hueter 入路或采用Hueter 间隙。直到 1917 年,经过 Smith-Peterson 的报道以后,该手术入路才逐渐广为人知。

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AA)是基于 Heuter 间隙(缝匠肌 /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的肌间界面入路,经过改良后运于髋关节置换术。该入路基于自然解剖间隙,避免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从而成为髋关节置换的微创入路。

解剖

髋关节前方可触及的解剖标志并不多,其中髂前上棘(ASIS)是最易摸到的解剖结构,通常在耻骨水平以上,腹部外侧可触及的骨性突起,髂嵴在前方最高的部位即为髂前上棘,此处为缝匠肌和腹股沟韧带的起点。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前方止点就位于髂前上棘的外侧(图 1)。股外侧皮神经则走行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及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

表面。由股动静脉、股神经组成的神经血管束位于缝匠肌的内侧,了解神经血管束的位置对于直接前侧入路非常重要。股直肌位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深面,其近端分为直头和反折头两处起点。

其中直头起源于髂前下棘,反折头则起于髋臼上缘。臀小肌起于髂骨翼,经髋关节囊的前外侧,和臀中肌一起止于大转子外侧,起到髋关节外展的作用。更深层为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起于股骨前方的转子间线,髂腰肌及其肌腱开始位于髋关节囊的前方,经股骨颈内侧止于小转子。充分彻底的了解髋关节解剖对于避免前侧入路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图 1 髋关节前方解剖图,可于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看到 Hueter 间隙。ASIS 为髂前上棘。

体位

直接前侧入路通常采用仰卧位。患者平卧于常规手术床,并以髂前上棘为中心于骨盆下横行放置体位垫(图 2)。

体位垫厚 3 英寸(7.62 厘米),8×15 英寸(20.32×38.1 厘米)大小,可使大腿轻度后伸,以利于股骨扩髓和显露髋臼。放置体位垫时,骨盆应保持水平,否则可能造成髋臼的前倾或后倾,并在术中对术者造成误导。术中最终置入臼杯之前,建议检查骨盆力线,并以髂前上棘和耻骨作为冠状位定位的参考。一些医生习惯将体位垫及患者髂前上棘置于手术床弯曲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在术中使骨盆保持伸直位,同时还能降下肢的位置放低,更有利于置入股骨假体。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在消毒之前检查手术床弯曲情况(图 3)。

患者卧于手术床手术侧的最左边或最右边,从而有更多的空间放置患侧下肢。此外,还会在手术侧的对侧的床尾放置一个手架(图 4),这可以为下肢获得更多的空间。当患者笔直卧于手术床上时需要对下肢长度进行评估,以确认肩、髋关节在一条线上。不透水的塑料单用于隔离手术区域,随即开始皮肤准备。

图 4 图示为患者卧于手术床的一侧,对侧的床尾放置手架以为下肢摆放提供更多的空间

手术床专用手术床的使用更有利于直接前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这种手术床最常用于骨折手术,但很多医生发现还可以用于直接前侧入路的髋部手术。当患者仰卧位时,双足置于足套中,骨盆以远保持悬空,骨盆后方则为可透视的平台。术侧下肢保持伸直、内收、外旋位,以便于显露股骨近端和放置股骨柄。

手术方法

切口的起点通常起于髂前上棘远端 3cm 并向外 3cm 处,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点恰位于腹股沟皱褶附近(图 5)。如果阔筋膜张肌易于触及的时候,切口也可位于该肌肉的上方。切口在阔筋膜张肌的表面向远端外侧走形,显露阔筋膜张肌表面的筋膜层(图 6),此时确认阔

筋膜张肌的位置非常重要。通常很多穿支血管位于该肌肉的中段,可以此作为确认定位的标志。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手指向髂前上棘钝性分离,于髂前上棘的外侧可触及该肌肉的起点。

图 5 皮肤切口的标记,通常切口的起点位于髂前上棘远端 3cm 并向外 3cm 处,但取决于患者的体型。

图 6 直接前侧入路的术中图(虚线),股外侧皮神经横跨缝匠肌的表面。

沿肌肉纤维的方向,将阔筋膜张肌的筋膜分离。将筋膜內缘从肌肉分离,即可见脂肪条带(图 7)。沿着脂肪条带,以手指向内上方钝性分离至股骨颈的上方。将钝性拉钩置于关节囊外的股骨颈上方,另一把锐性拉钩在转子间线远侧平面置于阔筋膜张肌的内侧和股骨的外缘。将阔筋膜张肌从缝匠肌仔细分离,包括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主要分支在内的很多主要血管走形于两肌肉间,需仔细结扎(图 8)。

图 7 术中照片显示 Hueter 间隙和阔筋膜张肌的相对位置

图 8 术中照片显示 Hueter 间隙远端的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在仔细分离肌肉后,将第二把钝性拉钩置于关节囊外的股骨颈下方,此时可见到髋关节囊前方的脂肪。用咬骨钳去除部分脂肪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关节囊。然后将体位垫置于膝关节后方或由助手轻度屈曲髋

关节,以使股直肌和股血管处于松弛的状态,同时将钝性拉钩置于髋臼前方。在进行此步骤的时候,我们常常使用薄的拉钩,并用电刀少量松解股直肌的反折头来获得更好的暴露。

此时,术者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髋关节囊,切开之后即可见股骨颈(图9)。通常,我们会选择切除关节囊以更好的显露股骨和髋臼,再将股骨颈上方和下方的拉钩移至关节囊内,用摆动锯原位截断股骨颈并去除关节囊。我们认为采用两步法截断股骨颈,更利于去除股骨头,最后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图 9 术中照片显示关节囊切除后的股骨颈

将一把钝头拉钩置于髋臼横韧带处牵开髋关节下方的关节囊及髂腰肌肌腱。用电刀劈开髋关节下方关节囊以便于置入拉钩和显露(图10),而尖头拉钩则置于髋臼的后方。将盂唇和髋臼内脂肪去除后即开始磨锉髋臼。此时需要使用偏心髋臼锉和带偏心手柄的髋臼打入器可更利于手术操作。在学习曲线的早期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过度前倾和外展。

图 10 术中照片显示股骨头和盂唇切除后的髋臼

安装好臼杯后,即开始显露股骨侧。和所有的全髋手术入路一样,股骨干原本的位置和角度并不利于扩髓和股骨柄的放置。直接前侧入路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抬高股骨以利于扩髓。此时应将股骨置于内收外旋位。在患者体位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手术床拱起来使髋关节过伸,从而在股骨扩髓时更易控制方向。这个步骤还可以通过专业的骨科手术床进行操作。

将一把 Mueller 拉钩置于股骨颈后方以牵开内侧组织,另一把Mueller 拉钩置于大转子上方牵开髋关节外展肌。用电刀将髋关节外侧关节囊由股骨松解,松解时最好用骨钩拉住髓腔并将股骨牵向前方,也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选择手动或自动牵开装置。大转子窝的后外侧应松解彻底,这样可以更易于将股骨牵向前方。

松解完成后,股骨即可朝向切口的前方,这样更利于扩髓和股骨柄的置入(图 11)。偏心的髓腔锉手柄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准确的磨锉髓腔和置入股骨柄(图 12)。在股骨髓腔锉上安装试模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即可试行对髋关节的复位。一旦需要,直接前侧入路更容易进行术中透视来确认股骨髓腔锉的大小和深度。

图 11 术中照片显示股骨松解后置入的股骨柄,此时需要将股骨近端抬高以安全的磨锉股骨髓腔和植入假体。

图 12 图示为带偏心的髓腔锉手柄,可以更安全和简单的进行股骨侧准备

经验和风险

对于大多数的医生,尤其是处于学习曲线早期的医生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确定正确的解剖间隙。最危险的情况是显露过于偏内而靠近神经血管束,因此,确认穿支血管和在起源于髂前上棘外侧的阔筋膜张肌上做手术切口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髋臼锉进出髋臼的过程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在术中发现放入髋臼锉存在于一定困难,可用 Kocher 钳先将髋臼锉头放入髋臼,再安装髋臼锉的手柄。反之即可取出髋臼锉。

另一个难点在于抬高股骨,除了前文中提及的要点外,保持耐心并彻底松解同样非常重要。术者应注意外展肌在大转子的止点位于外侧,可将大转子和股骨颈连接处的“马鞍样”结构的关节囊彻底松解。在用髓腔锉扩大髓腔的时候也要小心避免穿透皮质。我们采用带手柄的导针来确认髓腔和髓腔锉的方向会有一定的帮助(图 13)。在磨锉髓腔的时候,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导针来确认磨锉的方向是否和髓腔一致。

图 13 图示为带手柄的导针,用于确认髓腔锉的方向,避免穿透股骨皮质

结果:

DAA-MIS-THA相对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刀口小,仅为7~9厘米。

2.创伤小,软组织侵袭轻微,利用天然肌间隙通道,对周边肌肉基本无损害。

3.出血少。

4.疼痛轻。

5.恢复快,手术第二天下地行走。

6.假关节稳定性好,患者术后可以做任何活动,如跷二郎腿、坐矮凳等等。

以上这些优点是传统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无法具有的。

尽管DAA-MIS-THA是一项新生技术,但2013年AAOS(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发布权威论据证明,DAA-MIS-THA与传统后入路(PA-THA)相比,已经取得了相同或更优的临床康复及疗效。可以想见,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普及及成熟,势必成为未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主流方式之一。

适应症和禁忌症

直接前侧入路的适应症和 THA 的适应症相似。正如大多数的手术入路,前侧入路的应用会受到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最近,美国髋膝外科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的指南,不推荐体重指数超过 40 的患者行择期 THA。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直接前侧入路。虽然髋关节前方区域的皮下脂肪相对少于后侧及外侧,但对于肥胖的患者来说,采用任何一种髋关节入路均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鼓励体重指数超过 40 的患者在 THA 术前减轻体重。对于腹型肥胖的患者,尤其是腹部组织和大腿重叠患者,采用前侧入路更为困难。此时,重叠的组织内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皮肤激惹或真菌感染。我们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容易出现伤口问题,尤其需要密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

对曾有髋关节手术史或内置物存留的病例也需格外的注意。因为经此入路无法将外侧的钢板取出,仅能另取小切口取出螺钉。如有需要,则可将切口将远端或近端延长,但这又需要术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因此,如果 THA 术中需要进一步处理(如股骨短缩截骨、髋臼扩大),除非术者具备足够的经验,否则还是选择其他的手术入路可能更为合适。当然,也有很多医生可以通过直接前侧入路处理包括翻修手术在内的所有 THA 手术。

并发症

很多研究都认为,直接前侧入路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手术并发症直到医生手术经验超过 100 例以后才会明显减少。对于很多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医生来说,即使病例积累超过 1 年以上,也很难真正掌握前侧入路。

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经直接前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很少出现并发症,且发生率和其他入路相当。虽然直接前侧入路术后关节较为稳定,但是也同样存在脱位的风险,其发生率在 0.96%-1.5% 之间,并且大尺寸股骨头也使得所有手术入路的脱位率均明显降低。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感觉异常性大腿疼痛也是直接前侧入路的常见

并发症。虽然常常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感觉异常,但其报道中的发生率从不到 1% 至高达 67% 不等。这种巨大的差异和医生询问患者术后股外侧皮神经症状的方式有关。大部分的感觉异常会逐渐恢复,只有少部分患者主诉功能受限。因此,真正的感觉异常性大腿疼痛发生率极低,只有不到 1%。但这确实会对患者造成明显困扰,故应在术前充分告知。

直接前侧入路的并发症还包括穿透股骨皮质和骨折(例如:大转子骨折和股骨距骨折),此外,使用专门骨科手术床还会造成踝关节骨折。但是,这些骨折的发生率会随着医生经验的积累而不断降低。最后,局部伤口的并发症也不能忽视,这往往出现在腹股沟区潮湿多汗的患者,一般通过加强伤口护理即可恢复。

髋关节置换问题

全髋置换手术,查了些资料,提些问题 1. 关节选择何种手术入路? 2. 关节手术前X片拍摄的要求是什么? 3. 髋关节二次手术的入路与以前手术入路的关系如何,如何选择二次手术的入路? 4. 髋臼拉勾的安放位置? 5. 术中怎样使髋关节脱位? 6. 股骨截骨时如何确定截骨线? 7. 髋臼显露困难主要原因有那些? 8. 在锉髋臼之前如何清理髋臼? 9. 髋臼显露时是否需要切除关节盂唇?是否需要切除关节盂唇上的骨赘? 10. 是否需要切除髋臼的横韧带? 11. 使用髋臼锉时,一般从多大型号开始? 12. 使用髋臼锉的时候,是要求保持什么样的角度? 13. 臼杯螺钉是否能打到对侧皮质? 14. 上臼杯螺钉时,为什么有的螺钉旋入时比较紧而有的螺钉旋入比较松? 15. 外杯与外植入器杆连接以后,有时远端螺纹杆会长出外杯口扣,这时怎么办? 16. 装髋臼假体时候,资料上说要比髋臼锉大一号,但这时发现打入假体的时候非常困难,何原因? 17. 打髋臼螺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8. 内外杯都打进去后,这时发现不满意,我们能不能内杯不取,直接调整角度? 19. 内杯植入后是否还能取出? 20. 暴露不好时,如何放置内杯? 21. 臼杯放后,如果前倾角度偏大,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股骨柄假体的前倾角来补救? 22. 如何充分显露股骨截骨面? 23. 如何保护坐骨神经?防止坐骨神经的牵拉? 24. 切断外旋肌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5. 是不是一定要用开口器? 26. 髓腔锉打入困难,或者是髓腔锉打入顺利,但是假体植入困难,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27. 大转子螺钉一定要用吗? 28. 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如何处理? 29. 术中发生股骨近端较复杂骨折如何处理? 30. 术中髋关节假体试模安装完毕后,如何判断关节松紧,如何判断假体安放后位置良好? 31. 如果术中关节紧张,关节无法复位,是否可以切断髂腰肌? 32. 术后脱位如何处理? 33. 术后非骨水泥假体患者何时下地活动? 34. 术后臀部疼痛原因何在? 35. 术前X线片评估对术者有哪些帮助? 3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 37. 如何预防术后关节脱位? ------------------------------------------------------------------------------------------------------ 答案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1关节选择何种手术入路? 前外侧入路:切口起自髂棘中段,沿髂棘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延伸10—12CM,切口的下端略向外侧后方弯曲3-5CM。后外侧入路:切口起自髂后上棘外下方约6CM处,沿臀大肌纤维方向至股骨大转子后缘,继转向股骨干方向,向下延伸约5CM。外侧入路:切口起自股骨大转子下方8CM,沿股骨外侧缘向上经大转子顶端转向后上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Watson-Jones切口

1、术前准备 The anterolateral approach (Watson-Jones) to the proximal femur, through the interval between glutei and tensor fascia lata provides somewhat limited access to the hip joint along with the lateral proximal femur. With well-positioned retractors and adequate soft-tissue releases, it is possible to perform open reduction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31-B), and some femoral head fractures (31-C). A more medial approach to the hip joint (Iliofemoral or Smith-Peterson), medial to the tensor fascia lata, may improve access to the femoral head and neck, but for fixation of the neck with a sliding hip screw, a separate lateral incision will be required. 前外侧入路即W-J入路显露股骨近端,通过臀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有限显露髋关节及股骨近端。在牵开器帮助和充分的软组织松解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复位股骨颈骨折(31-b),有时也可以复位些股骨头骨折(31-C)。 一个更靠内侧显露髋关节的切口如Iliofemoral切口或S-P切口,在阔筋膜张肌内侧,可以提供显露股骨头和股骨颈,但是如果用DHS固定股骨颈骨折,则需要一个独立的外侧切口。 2、皮肤切口 Start the slightly anteriorly curved skin incision about 7-10 cm proximal of the lateral part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directed towards the tubercule of the iliac crest –the posterior landmark of tensor fascia lata origin). Distally, the incision extends along the femur about 10 cm below the greater trochanter. 在股骨大转子上约7-10cm外侧略前方处行轻微弯曲皮肤切口(方向从髂结节到阔筋膜张肌起始部),向远端延伸至股骨干(大粗隆下10cm处)。

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4864353.html, 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王强松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 ;要】目的:对于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施行分析。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94例施行分析,所选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其中4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4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其提供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75-0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关节脱位属于较为多见的一类并发症,文献资料显示,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大概为2%到10%之间,仅低于假体松动,属于引发手术失败的关键因素。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和手术操作人员经验和假体安放位置密切相关,但是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理论的提升,手术操作人员的临床经验日益累积,上述因素引发的脱位风险降低,软组织失衡慢慢成为假体脱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后侧入路手术期间[1]。以往认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常规切除患者关节囊,不进行重建,所以临床需要提高对关节囊保留修复的重视程度。本文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94例施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94例施行分析(2018.3-2019.3),所选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其中4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4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THA直接前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已经较为普及,医生常规采取的是后外侧入路进行置换,前入路使用较少。来自 Rothman 研究所的 Zachary D. Post, MD 等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于 JAAOS(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杂志) 2014 年 22 卷第 9 期上。 摘要:早在 19 世纪,髋关节前侧入路(DAA)就已见诸报道。如今,该入路时常还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随着过去十年中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多,该手术入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 Carl Hueter,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外科医生,于 1881 年首次描述了髋关节前方入路,并发表于《外科概要(Der Grundriss der Chirurgie)》一书中,因此该入路又被称为 Hueter 入路或采用Hueter 间隙。直到 1917 年,经过 Smith-Peterson 的报道以后,该手术入路才逐渐广为人知。 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AA)是基于 Heuter 间隙(缝匠肌 /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的肌间界面入路,经过改良后运于髋关节置换术。该入路基于自然解剖间隙,避免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从而成为髋关节置换的微创入路。

解剖 髋关节前方可触及的解剖标志并不多,其中髂前上棘(ASIS)是最易摸到的解剖结构,通常在耻骨水平以上,腹部外侧可触及的骨性突起,髂嵴在前方最高的部位即为髂前上棘,此处为缝匠肌和腹股沟韧带的起点。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前方止点就位于髂前上棘的外侧(图 1)。股外侧皮神经则走行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及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 表面。由股动静脉、股神经组成的神经血管束位于缝匠肌的内侧,了解神经血管束的位置对于直接前侧入路非常重要。股直肌位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深面,其近端分为直头和反折头两处起点。 其中直头起源于髂前下棘,反折头则起于髋臼上缘。臀小肌起于髂骨翼,经髋关节囊的前外侧,和臀中肌一起止于大转子外侧,起到髋关节外展的作用。更深层为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起于股骨前方的转子间线,髂腰肌及其肌腱开始位于髋关节囊的前方,经股骨颈内侧止于小转子。充分彻底的了解髋关节解剖对于避免前侧入路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1、概述 Th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to the hip may be done with the patient in lateral decubitus or prone positions. For arthroplasty, a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is usually chosen. The approach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e Kocher-Langenbeck, but exposure is limited to the hip joint, respecting but not displaying the sciatic nerve. The femoral attachment of the short external rotators and hip capsule should be repair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Early descriptions of hip arthroplasty through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suggested excision of the posterior hip capsule.) 患者可以侧卧位或俯卧位,对于关节置换,通常选择侧卧位。这个切口和K-L切口相似,只是有限显露髋关节,不显露坐骨神经。股骨的外旋肌群需要修复以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 2、概述 Aft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the hip is dislocated with internal rotation. 后侧关节囊切开后,髋关节在内旋时脱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