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a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

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

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

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性、⑤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3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

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服务。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

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31.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

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代表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奈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

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

研究方法上:所建立的收入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短期和静态分析法;考察资本主义发展演变时采用历史分析法

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决定消费速度,决定消费方式和结构

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

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

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的变动:价格的变动;收入的变动

(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M,商品x的单价为x,商品y的单价为y,Q为购买商品的数量) 预算约束线:M=PxQx+PyQy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Px/Py(由于向右下方倾斜,所以斜率为负数。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大)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预算约束线旋转移动。

当消费者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平行移动;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平行移动。

当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右上平行移动;当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左下平行移动。

4.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8.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

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

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

方倾斜

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

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

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的;

18.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9.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含义;①弹性系数大于 1.,弹性充足有弹性、②需求弹性等于1,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收益的变化、③弹性系数小于1,弹性不足缺乏弹性、④弹性系数无穷大,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⑤弹性系数为0,完全无弹性状态;

20.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2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它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某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满足进步增加;

2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24.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社会阶层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标准,但收入、教育、职业是最常用的划分标准。

25.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26.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

(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显著差异。一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将对宏观消费产生影响。

(2)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作用。这种示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

27.社会文化因素

1、定义

文化,狭义讲,是指某个社会和国家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以特定的哲学、和行为的方式为中心形成的综合体。它包括价值观念、信仰、社会道德、态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容。

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他的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带有这种文化环境的特点,并在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来。

2、分类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环境和亚文化群这两大因素。

3、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2)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4)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还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

28.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动机定义:

人们之所以表示了某种行为,是由于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去这样做,这种在驱动力

就是动机。

(2)动机产生两个方面:外界刺激和在需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购买行为、储蓄行为、投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3)需要的分类

1)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分为:①生存需要,②享受需要和③发展需要。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社会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伸缩性、替代性、时间性和可诱导性。此外,需要还会受到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

(4)需求概念

需要与需不同的两个概念。需求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换言之,它只是人的需要中表现在市场上的那部分。一定时期,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需要不可能都成为需求。

(5)消费货币支出的选择与需要满足的顺序有关

1)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顺序发展。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的行为就主要受下一层次需要的推动。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这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的货币支出就可以更多地投在高层次的需要上。需要满足的这种规律性表现在消费支出结构上,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在生理需要的消费支出结构上,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消费支出比重会逐渐下降,而文化、娱乐、旅游和服务等费用的支出会逐渐上升。

2)需要的满足在同一需要层次的部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发展。

(6)购买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动机不同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

动机的分类:

1)以使用为主要目的的动机和以得到心理满足为主要目的的动机 2)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信任动机 3)初始动机、挑选动机和惠顾动机

29. 社会心理特征与消费决策

(1)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一个人对群体越信任,他对自己的信仰就越动摇,同时也就越容易从众。这种从众的程度与信任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第二,群体意见的一致性。在产生从众的过程中,群体意见越一致,对个体的影响便越大;如果群体的意见不一致,从众率便会有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多数人的看法比一个的看法更值得信赖。第三,群体的人数。实现表明,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从众现象会有很大的增长。

(2)攀比心理

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仿。只有当低收入阶层脱离其收入水平而表现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特点时,才可以称为攀比。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往往也是由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3)消费流行

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较大围的从众行为,是导致消费流行的原因。消费流行集中表现在消费选择过程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劳务或消费方式的集中需求,从而形成一个个消费热点。

特点:一,消费流行中消费者对热点商品(服务、消费方式)的需求迅速扩展,形成对热点商品的消费浪潮;二,消费流行持续的时间长短与热点商品的生命周期有关;三,消费流行具有消费者围集中的特点。某种消费流行往往集中于某—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或消费者阶

层。

30. 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与消费决策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着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及整个经济波动的影响,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存在首先调节着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在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与就业是共生现象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某种在的联系。

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会鼓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这自然会影响到消费者支出结构及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

2、金融市场与消贷决策

在金融市场发育的初期,从总体上看,金融工具的单调、交易组织的缺乏以及市场运行的不规,都会增加人们交易的成本、加大交易的风险,从而限制人们对储蓄的选择,降低储蓄倾向。对于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金融创新(即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创新)更多的是影响金融资产的组合,而不是储蓄的规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消费信贷的发展,将对消费者的支出格局发生重大影响。

消费品市场与消费决策

消费品数量的充足、品种的丰富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具有刺激作用。市场交易组织和交易方式及交易手段,商业的发展,可以降低人们的购物成本(消费者在商品价格之外所支付的时间和金钱),为消费支出的顺利实现提供便利,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31.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3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3.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个人与群体的关系、②群体意见的一致性、③群体的人数

34.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及时行乐、克勤克俭

第三章消费者储蓄决策

1.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2.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①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的消费而言,年老时消费的成本低了。因此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年老时消费得更多,而年轻时消费更少。也就是替代效应使储蓄更多。

②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他现在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两个时期的消费品都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利用这种福利的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的消费。也就是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③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储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消费者储蓄减少。消费者选择理论说明利率提高既可能鼓励储蓄,也可能抑制储蓄。从经济政策

的角度看,这种结果令人失望。

5.生命周期储蓄: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

6.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

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7.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

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②反之越小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量上,少数相对富有的人的遗产储蓄要大于多数较穷的人们的生命周期储蓄。

8.谨慎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谨慎储蓄来源于生命周期储蓄无法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即一些人们想要得到的重要东西市场上并不存在。比如,一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得以转移,但是保险的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在这些紧急情况出现时有钱应付,人们就必须储蓄。

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动的。谨慎动机越大,储蓄得越多;谨慎动机越小,储蓄得越少。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谨慎储蓄动机将不断得弱化。

9. 目标储蓄及其影响

1、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也被称为定向存款。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储蓄账户

2、特点:(1)稳定的目的;(2)存货款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其他类别的储蓄:理财储蓄,节俭储蓄)

10.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1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储蓄可能产生的影响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入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改变国家统包的做法,代之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我国基本完善了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医疗保险基金,二是职工看病,个人要自负一定比例的医疗。三是公费医疗单位都应实行定点医疗和医疗保险服务合同制度。四是建立专门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约束机制。五要搞好医疗保险立法。

(2)社会保障制度使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表现出短期化的特征

日益完善的非市场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居民的无风险预期,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储蓄决策。人们将更多的现钱用于现期消费。在储蓄中,储蓄的主要动机不是养老或就业保障,而是中短期的延期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供养子女”等)。在无风险预期下,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表现出短期化的特征。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早在19世纪末,德国开始实行,并制定了有关法令。其后在欧美乃至全世界广泛实行。12.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资

本市场提供一种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投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企业或政府,他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机制。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一般是发行债券或出售股

票。

货币市场是指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

13.流动性约束: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的现象。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成现金的时间和成本的能力。

14.简答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

①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②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③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15.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

①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演变

②由传统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变化

③由简单保守型消费向科学理性型消费发展

(1)知识消费(2)循环经济消费(3)精神消费(4)绿色消费(5)健身与健心结合的消费

16.高储蓄的原因

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④实现正利率

17.我国现阶段高储蓄的原因

1、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长期稳定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者,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观念落后,渠道狭窄

3、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

4、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

5、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6、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

7、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

8、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 9、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

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

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

③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

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19.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20.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1.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动

22.居民无风险预期的改变,风险预期的增强,引起消费者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化;

23.储蓄高增长的负面效应

加剧了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不合理格局;使专业银行财务风险高度集中,潜伏着一定的隐患;储蓄率增高定会伴生消费率降低

第四章消费者投资决策

投资: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流动性:指资产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差,无论表现为交易费用高,还是表现为等候的时间长,都意味着收益的损失。费用是会抵消收益的,交易费用越大,被抵消的收益就越多;同时,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等待的时间越长,损失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就越大,收益相对而言也就减少了。

3.消费者投资类型

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消费者让渡的是资金的使用权、流动性最强、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不参与直接生产的特点

实物投资是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贵重金属、珠宝、古董、艺术品投资等。流动性低、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保值功能。

教育投资投资对象是人。它具有投资与消费双重特征,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教育投资的特点

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特性;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4.投资方式

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①银行存款、②债券、③基金、④股票、⑤住宅投资、⑥教育投资银行存款具有品种多,档次全,变化能力强,流动性最强,风险小,对消费者专业技能要求低,缺点是它的收益率比其他金融资产低。

基金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证明,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专家经营管理,基金一般分散于特定的金融产品或其他行业上,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

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具有风险小;债权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要的特点。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及基业培训,投资教育的作用分为经济和非经济两个大的方面。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劵。股票按其性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风险较大,流动性好,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住宅是消费者最大的实物投资部分,动机有消费需求,保值需求,投资需求。

宅投资的作用: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可以协调总需求与总共给的平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基金特征:从大量的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设定基金;基金管理人将该基金资产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和其它行业;为确定投资的最佳收益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基金管理者往往把资金分散于各种投资对象;投资收益按投资者出资额的多少进行分配。

6.投资基金优点:规模经济;投资分散降低风险;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7.债券分类:

债券按发行主体,分为政府和公司债券。

按偿还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债券。(长:5年以上,中:2-5,短1年以)

按发行方式,分为公募,私募债券。(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私募债券:事先指定,在小围发行的债券)

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分为付息债券和零息债券。

按债券是否有担保或抵押,分为政府担保、抵押、无抵押债券。

按币种所属国的不同,外国和欧洲债券。

(债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威尼斯国发行的债券)

投资收益

可分为两个部分:利息(股息或租金等)与资本增值。资本增值是指某一资产而言,消费者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差。利息与资本增值之和构成了消费者的总收益。

根据收益容的不同,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和到期收益三种

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的利息。当期收益率=利息/购买价格。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持有其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到期收益是当期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

=(利息+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现值计算是指某时间段资金的起始价值。PV

终值计算指某时间段所获得的货币总额。FV它等于资金的起始价值(现值)和利息之和。

期数指计算利息的次数,n。

利率:一期的利息与资金的起始价格之比,i若利息按年计,则i是年利率。若利息按月计,则i是月利率。 FV=PV×﹙1+i﹚n

复利即利息的利息,复利计息指本期未形成的利息计入下期本金,也计算利息。当期数n大于1时,就要计算复利。

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复利上升的速度越快。

终值计算公式 FV=PV﹙1+APY﹚年数(APR年度百分比=i利率×m一年计算的次数APY=﹙1+APR/m﹚m -1=﹙1+i/m﹚m -1 )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终值是按复利计息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现值的计算即贴现,用于计算的利率i也可称贴现率

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成为年金

年金终值计算:FV=CF·﹛[﹙1+i﹚n-1]/i﹜

年金现值:PV=CF·﹛[﹙1+i﹚n-1]/i﹙1+i﹚n-1﹜

免税债券的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

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类型

(1)厌恶风险的

人们总的来说是厌恶风险的。对于厌恶风险的人而言,如果可以得到预期收益率相同但风险更小的资产,他们肯定会选择风险小的。多数人都厌恶风险这个事实意味着投资者们在承担风险时,会要求更高的预期收益率。

(2)偏好风险的

有些人是喜欢风险的,属于偏好风险的人。对于他们而言,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风险高的项目更有吸引力。(3)风险中性的还有一种人,他们介于厌恶风险与偏好风险之间。他们是风险中性的。风险中性的人只关心预期收益率。

风险类型

①按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

②按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市场风险如利率、外汇、购买力等因素导致的亏损;经营风险如对未来预期,导致的决策失误等。

③按风险大小分:高风险和低风险。

完全流动的资产:即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即时完成的;

市场的有效性:指价格能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

强有效市场的特点表现为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

风险---收益替换关系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资产组合:多种资产的投资组合。可以在维持投资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风险。

通过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至少可以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获得超额收益率方法:主动的投资策略和被动的投资策略。

共同资金:是一种开放的公司型基金。这些基金将大量储蓄者的钱聚集起来创造出了超级资产组合。共同基金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能分散风险,同时还给予投资者另一个好处

——流动性,即你可以随时退出或加入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按照其投资策略可分为积极型和消费型两种。积极是采取主动的投资策略,消极采取的是被动的投资策略。

第五章消费者劳动供给决策

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在的第一需要

劳动供给决策是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的选择。时间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于愉悦和闲暇活动时间,二是用于工作时间。

消费者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消费者在预算约束线上选择的点必定是边际成本(新增加闲暇的效用)等于边际收益(新增工资收入)的点

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财富增加

劳动供给决策是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的选择。时间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于愉悦和闲暇活动时间,二是用于工作时间。

假定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增加会导致

消费者对闲暇需要的增加。预算约束线的外移会引起闲暇时间的增加,消费者供给时间减少。 财富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财富增加产生的影响——收入效应

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

2.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的点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

家庭、时间配置于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等效用曲线:凸型反映了随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越来越困难;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一个家务劳动时间和有酬劳动时间之间的权衡。

3.非劳动收入的各类包括各种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遗产和私人养老金等

4.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的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向后弯曲

劳动供给弹性

定义: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公式:劳动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百分比/工资量变化百分比

W W L

L W //??=η 离散型 W dW L

dL W //=η 连续型

结论:(1)如果劳动供给弹性系数的绝对值ηw>1大于1,我们就称之为弹性充足,或者是有弹性。(2)ηw <1则称为无弹性,或弹性不充足。

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7.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况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消费者决定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对收入(消费商品)的弱偏好;工资低,因而消费者宁愿从事家务劳动或休闲。

结论: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是家庭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

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经济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的特征:

是一种无形资本;具有时效性;具有收益递增性;具有累积性;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13.教育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

14.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

15.教育收益的趋势是递减趋势

19.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原因:

①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的转变②高质量的家用电器③妇女工资提高④晚婚⑤离婚增加

20.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间的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效应却是相反的,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导致更多的闲暇和更少的劳动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更多的劳动时间和更少的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

工资的变化将导致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换关系发生了变化,即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改变。

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偏差离的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的含义:认为妇女参与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收入增长的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的增长

22.退休年龄提前的原因:①政府的强制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③养老保障;

退休决策影响因素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会提前退休;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会推迟退休

论述教育对消费的影响:①货币收益②福利收益如果认为教育的未来收益大于现在的成本投入,就牺牲眼下的消费

教育是最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教育要求人们有一定的收入,主要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机会成本。

24.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的影响

25.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

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看法,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

第六章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原因: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商不匹配问题的需要,消费观念的转变。

特点:利率水平高,规模呈周期性,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种类:住宅贷款,消费信贷最主要的品种;汽车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一般超过5年,常见的是3—5年期的贷款;信用卡贷款:当今最流行的消费贷款方式之一,属于无担保贷款。

2.直接贷款: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贷款

3.间接贷款: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首先,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其次,消费信贷还会降低人们的储蓄行为;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能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由于消费信贷能提高消费个人的即期消费水平,因而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消费需求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同时,消费需求的增长会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

长。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出口需求组成。消费信贷有两个方面影响社会总需求。首先,消费信贷增加会使消费需求增加,直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其次,消费需求

发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其次,提前满足了消费需求;再次,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必须不断地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消费信贷的发展是卖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的过程中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的需要。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它会对社会的融资格局、金融体系、债务结构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5.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包括:

①资产流动性风险②利率风险③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

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的发生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建立以及个人效用的调查、风险与评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三种方式:

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③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

11.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12.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措施

①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③开发新产品

13.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使用5C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

14.个人贷款最显著的特点是定价高于融资成本;

15.短期贷款用来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最常见的方式是第三方担保

16.消费信贷收益来源于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利息收入是贷款方名义上最大的收入来源

18.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或进行保险,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保险

19.消费信贷所面临的其他风险,主要是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及抵押物产权风险

20.中国消费信贷业务产业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

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提高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产生的个人融资需求的增长③商业银行资产调整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④政府刺激需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2)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由于刚刚起步,品种还比较少,规模较小,在银行资产中比重很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形势的趋于好转,消费信贷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今后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品种,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贷款、信用卡贷款

.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

收入水平对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消费观念;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金融机构控制和管理风险的水平较低。

第七章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主要是揭示收入与消费两者的相互关系,是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对总量消费状况的描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2.消费函数中,消费的主要变数为收入

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Y;

储蓄倾向: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S/Y;

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C/△Y;

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S/△Y。

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存在一个基本的心理规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也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补减规律”。

3、公式:Ct=a+bYt

Ct——当前消费 Yt——当前收入 a——自发性消费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已知常数,代表各种主观因素,a>0

b——消费倾向(即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例),1>b>0 相对稳定 bYt表示引致消费公式的含义:(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短期的消费倾向基本稳定。(2)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也会增长,但收入的增量不是全部用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b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3)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4.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主要容

“绝对收入假定”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绝对地变化。当实际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将会逐渐增大;反之,如果实际收入减少,那么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会逐渐缩小。

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5.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

(1)谨慎:建立准备金,以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2)远虑:为可以预料到的未来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做准备。(3)计算:赚取利息和投资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4)改善:出于一种人类的本能,总希望未来的生活水平能比现在高,所以存钱留作将来享受。(5)独立:保持个人的“独立感”和“有所作为”的感觉。(6)投机:作为投机或进行企业经营之用。(7)自豪:把钱作为遗产,留给后人。(8)贪婪:纯粹的吝啬,以致节省到不合理的程度。6.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①工资单位的变化②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③财产的意外增值或损失④利息率的变化⑤财政政策的变化⑥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长期来看,影响消费倾向变化的因素:利息率的长期变动、收入格局的变化

长期消费倾向的变化(1)利息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对消费倾向的影响——由于利息率逐渐下降,所以人们有可能减少自己的储蓄,从而提高消费。(2)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如果采取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公平的措施来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消费倾向的提高将通过对投资的引诱,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采用遗产税作为财富再分配的措施,因此,凯恩斯认为财富再分配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因此,长期看,社会的消费倾向将会提高。

9.相对收入假定: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首先提出。其中包含两个含义,第一,相对别人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第二,相对于过去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基本含义:消费或储蓄是现期收入与以前最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的函数。只要现期收入与按物价指数调整过的以往达到的最高收入之比是一个常数,那么现期储蓄与现期收入之比也就是一个常数。

公式:C=KY C——消费者的现期消费;Y——消费者的相对收入; K——消费与收入之比,接近于常数。

10.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容;

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收入有关②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受自己目前收入和过去收入、消费水平的影响③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的变化④当消费者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水平时,消费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

持久收入假定:它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其基本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是固定比例关系;持久收入的公式: Cp=KYp Cp ---持久消费 Yp---持久收入 K---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的比例,接近一个常数。

要点:消费者收入和消费都可以分为两类,即“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及“一时消费”和“持久消费”

社会的“一时收入”和“一时消费”的平均值都等于零。整个社会而言,平均收入

等于持久收入的平均数。

持久收入与现期收入不同,一个人平均每年的持久收入等于预期今后全部收入之和(还要考虑到利息的收付)

一时收入和一时消费之间不存在固定比例关系。一时消费和持久消费之间也不存在固定

比例关系。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根据持久假定,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同他的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与他可以预计到的未未来收入,即“持久收入”有关。

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容;

生命周期假定的要点可表述:个人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个人储蓄的大小也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生命周期假定与持久收入假定类似,也是吧未来收入作为影响现期消费的因素。追求从少年到老年的整个一生的效用最大化。

在一个人口不断增长或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社会中,个人净储蓄总额将是正值,并且人口增长率超高,或人均收入增长率越高,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在任何时期,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总量与它的财产水平保持稳定的比例,公式:Cp=KYp

Cp ---消费者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现期收入 Yp---包括劳务收入和财产收入 K---消费与收入的比例,接近一个常数

第八章消费需求

补充:

╰GDP国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GDP=C+I+G+(X-M) GDP—国生产总值C—消费支出又称个人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设备的更新和净投资) G —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补助、失业救济、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国债利息支出) 净出口=X-M X—出口总额 M—进口总额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或地区)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

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高则通货膨胀╯

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4个部分构成:

①对消费品的需求C、②对投资品的需求I 、③政府支出G、④出口需求X;

社会总需求亦即国民收入D(Y)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的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D(Y)=C+I+G+X

政府部门购买G可分解为C+I,省去国外部门购买。

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投资

即:D(Y)=C+I

消费需求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消费对社会总需求或者说对经济增长起到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作用。

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相互影响

边际消费倾向对投资“乘数”的影响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时间的比例;

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

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现的;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投资的最初增加量

K=⊿Y/⊿I

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

K=1/1-c c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现的。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与c同方向变动。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反之,亦反。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越大,从而引起下一轮总需求增加也就越大,以后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就越多。而且由于0<c<1,所以乘数>1。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为零,投资乘数等于1

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

6.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

经济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

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消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同的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阶段是起飞阶段:

“起飞”要具备三个条件:要提高生产性投资率;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要有制度上的改革。

8.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消费模式是同步型消费;

11.消费模式的选择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各种消费模式特点、产生条件。

12.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滞后型消费模式的实现条件: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14.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的阶段》中,将各国经济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

①传统社会、②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③起飞阶段、④向成熟推进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6.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点;

17.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发展集约型经济,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高收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18.消费增长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①同步型消费:消费水平、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消费的提高与国生产发展基本相一致②早熟型消费:也称消费早熟或消费超前,罗斯托提出;指消费方式超越了本国的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③滞后型消费:是指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落后于生产发展。

19.前联、东欧国家、中国建国后较长的时间里推行的就是滞后型消费模式;

20.评价我国现阶段消费的模式的选择;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消费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其基本含义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长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21.判断消费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该考虑两个标准:

一、消费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二、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22.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

其二,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我国在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通胀和增长、通缩和增长的矛盾;其三,在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远远没有完成;

要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

首先,要树立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其次,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设立节俭资源的经济体系;再次,发展绿色导向的科技体系;最后,实施共同行动的系统工程

第九章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1.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

2.消费政策的容;

(1)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

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②消费与储蓄的关系③收入分配政策④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

(2)有关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 :①消费品市场、②消费品产业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遵循的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出发点是尊重消费者的权利,不干预私人消费活动,不限制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竞争。

消费政策的实施,只能通过一些经济手段对消费者行为加以调节,或通过大众媒介进行引导,

而不能对消费和行为进行直接干预,限制消费者的选择自由。

消费政策实现的手段

税收手段

(1)通过税收调整产业结构;(2)通过对进出口产品的税收调节达到限制或促进某些产品的进出口的目的;(3)对消费者的收入及消费的调节;(4)通过开征某些税种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

利率手段

(1)利率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发挥作用;(2)利率对产业结构会产生影响。

国债手段

(1)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对消费者的当期收入产生影响;(2)通过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流通中的总货币量、产业结构。

政府支出

(1)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保障性支出、财政补贴)直接体现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

(2)政府通过其投资性支出直接增加对某个行业(行为)的投资,并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的投资对社会投资起引导作用,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7.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8.根据我国的消费特点,目前着力推动的是住房贷款和高等教育贷款

9.与消费政策相关的人口政策的主要容是控制人口数量;

10.经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

11.计划体制下,消费政策实现所依赖手段是行政,市场体制下依赖的是经济。

12.收入的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

13.收入的分配机制包括市场、计划、行政机制;

14.收入分配政策所涉及的容有社会目标、分配方式、分配机制;

15.消费结构政策所涉及的容有消费品产业结构、消费品市场;

通货膨胀: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的成因

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国际输入型以及混合型。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也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市场零售物价指数(RPI)。通货膨胀会对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产生普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不同的收入阶层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

17.论述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的货币政策③紧缩性的收入政策④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18.通货紧缩: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地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19.刺激需求、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

①扩性财政政策②扩性货币政策③国债政策

20.消费政策的目标;

①有助于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②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③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差距

21.发达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①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的产业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③大力推广消费知识和技术④加强对节约能源或节约某些原料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开发和推广⑤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防止消费者权益受损害

22.简答发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①防止出现“消费早熟”②迅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③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

23.消费早熟曾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若干发展中国家出现

24.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②社会资源状况③消费战略④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5.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消费战略;社会发展经济目标;社会资源状况;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

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的要点

①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的改善

26.消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哪些宏观政策相协调

①人口政策、②产业政策、③收入分配政策

第十章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组合和比例关系。

2.按照需要层次划分,消费资料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3.消费支出结构: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与消费支出结构关系

消费支出结构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微观层面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1、家庭(或个人)收入水平

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比重较大。

2、家庭(或个人)目标及家庭类型

(1)“以家庭为中心”——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比重较大

(2)“以事业为中心”——社交活动支出比重较大。

(3)“以消费为中心”——与生活享受有关的商品和劳务支出

3、家庭消费支出功能

(1)繁殖功能——食品支出

(2)经济功能——经营费用。

(3)社会功能——社交费用

4、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与家庭规模

5、家庭(或个人)的投资

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①消费品市场状况、②消费水平、③人口年龄结构、④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

我国原来的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①消费支出按商品支出和非商品支出划分,即“劳务不是商品”②按商品与非商品支出分类,给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带来麻烦③不能完全反映特定时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点

5.新的统计方法把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划为八项(1)食品支出、(2)衣着支出、(3)家庭设备及其服务支出、(4)医疗保健支出、(5)交通通讯支出、(6)娱乐文化教育及其服务支出、(7)居住支出、(8)杂品及其服务支出

8.家庭文明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希尔、贝尔、小安德森

9.家庭通常有三种功能:繁殖、经济、社会

10.60%以上为绝对贫困、60%-50%勉强度日、50%-40%小康、40%-20%富裕、20%以下非常富裕;

11.消费品市场状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哪?

①某些消费品的短缺会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序上影响其消费支出

②某些新兴消费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序上刺激消费需求

12.恩格尔定律的含义:食品支出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13.影响恩格尔定律适用性的因素:城市化因素、商品化因素、食物构成变化、食品消费方式的变化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总消费支出额×100%

恩格尔定律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两个前提:第一、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第二、“食物支出”应有统一的含义。

耐用消费品支出及服务性消费支出。

经验显示,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演变存在这样一种规律:

A、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总消费支出结构中,非耐用品(吃穿等)的支出比重将会下降

B、耐用消费品(住用等)的支出比重将会上升

C、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性支出比重还会有更大幅度的上升,并将超过其他支出,成为各项开支中最大的一项。

但需注意的是,这种规律并不绝对、完全普遍适用的,从长期看,一国和地区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会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规律相吻合。

14.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上升

15.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3000美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16.合理的消费结构: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

17.判断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①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②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相符合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的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①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制约、②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制约

20.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理论的学者是罗斯托

21.罗斯托认为作为主导产业应有以下特性:

①依靠科学进步、②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③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22.对现期消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现期收入

23.不同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消费支出结构,最显著的差异是食品支出

24.一国消费结构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

25.随着消费水平提高,食品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6.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城镇食品支出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农村是先下降后上升

27.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各项开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性支出

28.恩格尔系数中计算公式为食品支出额/消费总支出额X100%

29.制约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第十一章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2.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在联系

消费的技术方式(自然方式)和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社会实现围、社会实现途径)

从消费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4.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5.现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是家庭消费

6.我国现阶段制约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

7.按照消费的社会实现围,可以将消费分为:个人、公共、集体消费

.个人消费: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围实现的消费活动

公共消费存在的必然性

(1)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共同需要

(2)从某些消费资料的特性来看,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具有不同的特点

1)个人消费:分散性、灵活性和多样性2)公共消费:集中性、统一性和公开性。

集体消费:指以消费资料公开所有为基础的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消费活动

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①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因而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

②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

③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①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②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①消费品的商品化。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②劳务的商品化。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的购买服务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中的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时间的价值、③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10.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③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需有着积极的作用

11.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①闲暇消费容单调、形式单一②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③闲暇消费产业有待发展

收入水平提高是消费服务商品化程度提高的前提条件。

消费服务的生产是在家庭部由家庭成员提供还是由社会提供,消费服务的附加值不同,从而价格也不同

时间的价值

(1)现实生活中,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的价格(工资水平)和获取额外收入的机会(2)时间价值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工资水平有直接关系(3)用时间的价值升值可以解释消费服务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消费方式的变化。

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费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得到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有效需求理论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

C.消费倾向递减理论 D.流动偏好理论 2.社会阶层消费学说的提出者是 A.巴维克 B.马歇尔 C.凡勃仑 D.凯恩斯 3.下列家庭支出项目中,既可以看作“消费”,又可以看作是“投资的项目”是 A.医疗支出 B.旅游支出 C.教育支出 D.日用品支出4.下列哪项不是主导产业应有的特征? A.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B.形成持续高增长的增长率 C.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 D.具有扩散效应 5.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基础是 A.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B.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C.社会服务行业价格水平的下降 D.消费者时间价值观念的增强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消费的是 A.文化教育消费 B.交通消费 C.休养所消费 D.食物消费

7.下列选项中,关于消费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观念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的倾向 B.消费观念对储蓄没有影响 C.消费观念对消费没有影响 D.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向往高消费 8.小张打算为自己购买一套住宅,每月储蓄3000元,这种储蓄动机是 A.生命周期动机 B.遗产动机 C.谨慎动机 D.目标储蓄动机 9.下列关于风险大小的表述,正确的是 A.预期收益大的风险就小 B.预期收益小的风险就大 C.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大 D.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小 10.某人对预期收益相同而风险不同的两种资产没有选择差异,则此人是 A.风险偏好者 B.风险规避者 C.风险中立者 D.风险保守者

[VIP专享]消费经济学自考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举例说明消费者行为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1.效用最大化原则,这是大多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者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指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原则有助于从理论上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例如:小明喜欢喝可乐却不喜欢喝果汁,当小明感到口渴时,假定可乐和果汁的价格相同,那么小明一定会选择可乐来满足消费追求的最大化。 2.习惯性,习惯性即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短期内,我们可以假定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偏好不变;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当然是会变化,但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由收入水平决定;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后者显然需要一定时间。消费者往往忠于一种或几种品牌,对这些产品十分熟悉,信任、注意力稳定,体验深刻,形成习惯。购买时不假思索,不必经过挑选和比较,行动迅速,时间短,容易促成重复购买。例如:一些“烟龄”较长的中、老年吸烟者,他们固定购买吸食某一个或几个品牌的卷烟,就 是因为他们吸食该品牌的感觉良好或认为该品牌的质量稳定养成了一种消费习惯,这就是消费习惯的作用。 3.不可逆性,不可逆性即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一旦形成某种消费水平,这种消费水平的保持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即使他的收入水平有所降低,他也仍试图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例如:小王曾在某企业工作年薪50万,每次去商场购买的衣物都是上千元一件的,有一天企业倒闭了,小王下岗了可是由于以前养成的习惯,去商场购物仍然会购买上千元以上的衣服,就需要动用储蓄资金来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 4.示范性,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 影响,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受其他人的影响,同样也对其他人产生着影响。例如:小李平时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每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

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2015新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D A.20世纪60年代以后B.20世纪50年代以后 C.20世纪4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以后 2.下列内容中,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A A.消费需求与总需求B.储蓄决策C.投资决策D.消费信贷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这种情况称为B A.弹性不足B.弹性充足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为B A.替代品B.互补品C.奢侈品D.吉芬物品 5.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D A.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其自己提供退休金 B.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正在工作的一代入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C.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其自己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D.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已退休的人提供退休金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C A.收入效应B.边际效应C.替代效应D.结构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实物投资的是D A.银行存款B.股票C.债券D.珠宝投资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某一公司新产品开发失败属于B 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是B A.使预算约束线发生旋转B.使预算约束线发生平移 C.使预算约束线斜率改变D.使预算约束线保持不变 10.教育投资将为个人带来一系列收益,其首要收益是D A.福利收益B.健康收益C.闲暇质量D.货币收益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消费信贷特点的是D A.利率水平商B.规模呈周期性C.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D.利率水平低13.最早的资产化证券是A A.住宅抵押贷款证券B.汽车贷款证券C.消费贷款证券D.信用卡贷款证券14.以消费的“示范作用”作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函数理论是B A.绝对收入消费函数B.相对收入消费函数C.持久收入消费函数D.生命周期理论15.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的变化趋势是A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保持不变D.不确定 16.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之间的比例,这是A A.乘数B.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储蓄倾向D.平均消费倾向 17.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的消费模式是D A.同步型消费模式B.异步型消费模式C.早熟型消费模式D.滞后型消费模式18.下列哪项不是表示通货膨胀的指标D

最新全国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历史上第一个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 C.李嘉图D.魁奈 2.下列内容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是 A.储蓄决策B.消费需求与总需求 C.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D.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 3.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为A.互补品B.替代品 C.吉芬物品D.奢侈品 4.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5.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 A.税收计划B.储蓄计划 C.消费计划D.投资计划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A.替代效应B.结构效应 C.收入效应D.边际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金融投资的是 A.不动产投资B.贵重金属投资 C.珠宝投资D.银行存款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政府新出台的证券管理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属于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 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金融、实物和教育三类投资中,按资产的流动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应为A.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B.金融投资、教育投资、实物投资 C.实物投资、金融投资、教育投资D.教育投资、金融投资、实物投资 10.在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的劳动供给弹性的情况是A.弹性充足B. 完全弹性 C.弹性不足D.完全无弹性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闲暇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

消费经济学作业

一、举例说明消费者行为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效用最大化原则,这是大多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者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指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原则有助于从理论上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例如:小明喜欢喝可乐却不喜欢喝果汁,当小明感到口渴时,假定可乐和果汁的价格相同,那么小明一定会选择可乐来满足消费追求的最大化。 2.习惯性,习惯性即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短期内,我们可以假定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偏好不变;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当然是会变化,但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由收入水平决定;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后者显然需要一定时间。消费者往往忠于一种或几种品牌,对这些产品十分熟悉,信任、注意力稳定,体验深刻,形成习惯。购买时不假思索,不必经过挑选和比较,行动迅速,时间短,容易促成重复购买。例如:一些“烟龄” 较长的中、老年吸烟者,他们固定购买吸食某一个或几个品牌的卷烟,就是因为他们吸食该品牌的感觉良好或认为该品牌的质量稳定养成了一种消费习惯,这就是消费习惯的作用。3.不可逆性,不可逆性即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一旦形成某种消费水平,这种消费水平的保持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即使他的收入水平有所降低,他也仍试图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例如:小王曾在某企业工作年薪50万,每次去商场购买的衣物都是上千元一件的,有一天企业倒闭了,小王下岗了可是由于以前养成的习惯,去商场购物仍然会购买上千元以上的衣服,就需要动用储蓄资金来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 4.示范性,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受其他人的影响,同样也对其他人产生着影响。例如:小李平时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每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们总夸他会持家,朋友们和他一块购物的时候不由的受到了小李的影响而慢慢变得勤俭节约了,没有多少用处的东西慢慢开始不买了,不像以前自己的时候大手大脚的花费了。这便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5.复杂性,是个人特征、心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不仅因为收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的差异而在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且由于性格、兴趣、气质等心理特征的差异而造成行为方式的不同。例如:小朋友喜欢购买玩具,而成人不喜欢;小女孩喜欢购买芭比娃娃,而小男孩不喜欢;一个博士生喜欢专业科研类的书籍而普通的高职高中毕业生不喜欢这类书籍等等。 二、通过实践了解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心理因素、市场发育程度等对消费者决策的影 响。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各个社会阶层消费者有以下特点:1每个社会阶层中人的行为要比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中人的行为更为相近;2人们以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3.某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是由职业、收入、财产、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变量而不是由其中的单一变量决定的;4.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这种改变的幅度随各社会层次森严程度的不同而各异。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比如,高收入的人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低收入的人则有较高的消费倾向。2)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某种较强的示范性。这种示范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便的消费攀比。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不仅受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关系集团的作用。1.关系集团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2.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D ) A.债券投资 B.股票投资 C.基金投资 D.教育投资 10.下列风险中,属于系统风险的是( C ) A.新产品开发失败 B.重大项目投标失利 C.战争爆发 D.竞争对手的出现 11.下列关于工资收入变化与闲暇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增加 B.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减少 C.工资增加对闲暇没有影响 D.工资增加既可能导致闲暇增加,也可能导致闲暇减少 12.属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构成部分的是( C ) A.绝对收入假定 B.相对收入假定 C.持久收入假定 D.生命周期理论 13.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是( A ) A.建立准备金,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B.收入与净收入差额的变化 C.财产的货币价值的意料不到的变化 D.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14.下列关于持久收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持久收入的平均值为零 B.工薪收入属于持久收入 C.一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D.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依据现期收入 15.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80%,则投资乘数为( C ) A.1.25 B.2.5 C.5 D.7.5 16.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 A ) A.消费 B.投资 C.政府支出 D.出口 17.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由传统阶段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是( B ) A.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8.能对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进行调节的税种是( C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19.下列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紧缩性收入政策的是( D )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B.政 6 / 117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D.两者无关

自考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习题整理

单项选择题 1.1.作为消费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消费是指(C)A生产消费B.能源消费C.生活消费D.家庭消费 1.2.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A)A.消费资料B.消费条件C.生产资料D.消费方式 1.3.英国古典政治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对消费的基本观点是(A)A.节制不必要的消费B.放纵人们多消费C.增加所有消费品高税收D.多发放工资 1.4.19世纪对消费经济学研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家是(D)A.威廉政策B,西斯蒙C.亚当斯密D.庞巴维克 1.5.对消费问题有较多论述的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套是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A)A.重农学派B.需求不足C.纯产品D.享乐学派 1.6.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他的基础理论是(A)A.有效需求理论B.纯产品理论C.技术分析理论D.社会阶层理论 1.7.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消费思想基础上,科学地论述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所处的地位及其生产关系是(A)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C.消费对分配不起作用D.消费对交换没影响 1.8.微观消费问题是从(A)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A.微观消费主体B.宏观消费主体C.国民收人角度D.货币政策角度 1.9.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C)A.平行关系B.并列关系C.不是平行并列关系D.无任何关系 1.10.通过研究社会消费发展趋势(A)提出了社会消费水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A.马歇尔B.大卫·李嘉图C.配第D.西斯蒙 1.11、消费经济学在(A)以后,才逐步成熟。A、20世纪3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8世纪3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1.12.宏观经济学考察的对象是(B)A.单个行业B.国民经济活动C.单个市场D.单个企业 1.13、(A)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A.消费需求B.心理需求C.生产需求D.微观需求 1.14.消费作为一个宏观变量,对总体经济影响不仅仅与总量相关,还与(D)相关。A.精神B.物质C.心理D.结构 1.15、消费结构合理化是一个(B)概念。A.形式B.相对C.不确定D.绝对 1.16.消费经济学属于(A)范畴。A.应用经济学B.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 1.17.在凯恩斯经济学中,(B)理论是其整个理论基础。A.无效需求B.有效需要C生产需求D.消费需求 1.18.消费者的含义是指能够做出(A)的基本单位。A.独立的消费决策B.依靠别人做出决策C.无行为能力D.盲目决策 1.19、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满足程度叫(B)A.边际效用B.效用C.生产效用D.习惯性 1.20.消费者的支出受过去的收人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叫(A)A.不可逆性B.习惯性C.示范性D.心理反应 1.21.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受周围人影响这叫8费者行为的(B)A.不可逆性B.示范性C.可逆性D.习惯性 1.22.在消费者行为示范作用上,(A)发挥着重要作用。A.社会阶层B.政府命令C.消费习惯D.收入水平 1.23.多数消费者都是(A)A.生产者B、食利者C儿童D.妇女 1.24.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依(B)为转移。A.交换B.消费C、原料来源D.流通 1.25.凯恩斯考察资本主义演变趋势时采用了(A〕方法。A.历史分析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 2.1.消费行为的基本原则是(A)A.效用最大化B.买更多的商品C.买高档产品D.不花钱 2.3.预算约束线的科率越大,表示(A)A,横轴每一单位的变化将引起纵轴数值成倍变化B。竖轴每一单位的变化将引起横轴数值成倍变化C、互不影响D.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小 2.4.当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那么他的预算约束线会(B)A。平行向内移动B.平行向外移动C.旋转D.静止不变 2.5、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划分(C)A.是绝对的B.对不同收人者是一样的C一不是绝对的D.同一消费者任何时候都一样 2.6.用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是否正确(A)A.对B.不对C.不一定D.有时对 2.7.消费者会在收人的约束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正确的提法(A)A.正确B.不正确C.有时正确D.有时不正确 2.8.生产力发展,集体消费部分增加,则个人消费所占比重(A)A.下降B、增加C.基本不变D.与集体消费的增减无关 2.9.所谓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是(C)A.节日B.假期C.闲暇时间D.娱乐时间 2.10.决定消费方式的根本因素是(D)A.消费关系B.消费水平C.生产关系D.生产力水平 2.11.研究消费者消费决策,就是要考察(A)消费者如何分配收人问题。A.单个B.集体C。国家D.社会 2.12.追求(B)极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A.生产B.效用C.产量D.精神 2.13.对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建立在消费者是(A)的假设下的。A。完全理性B.非理性C、盲从性D、贪心性 2.14.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人下选择最优商品组合行为叫(C)A.消费无限制B.理性消费C.预算约束D.生产约束 2.15.预算约束线斜率是由这两种商品(D)决定的。A.品种B.数量C.颜色D.价格 2.16.预算约束线越陡,为增加一个单位商品要放弃的其它商品就越(B)A.少B.多C.不一定D.趋于零 2.17.收人的变化引起预算约束线(A)移动A.平行向外或向内B.一定向内C、一定向外D.非平行 2.18.预算约束线越平坦,为增加一个单位商品要放弃的其它商品就越(A)A.少B.多C。不一定D.趋于无穷大 2.19、随收入增加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量也增加的商品是(B)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吉芬商品D.无关商品 2.20.随收人增加,消费者对商品需求越少的商品OH(A)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非有用商品D.无用商品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科目:消费经济学 1.1.消费者 1.2.微观消费 1.3.消费对象 1.4.消费工具 1.5.消费结构 1.6.消费 1.7.分配 1.8.交换 1.9.总供给 1.10.总需求 2.1.预算约束 2.2.正常商品 2.3.弹性 2.4.需求收入弹性2.5.奢侈品 2.6.恩格尔曲线2.7.预期收人 2.8.需求曲线 2.9.替代效应 2.10.吉芬商品 2.11.替代品 2.12.互补品 2.13.需求交叉弹性2.14.需求价格弹性2.15.效用 2.16.边际效用 2.17.消费者剩余2.18.需求 2.19.消费流行 3.l.收人效应 3.2.替代效应 3.3.生命周期储蓄3.4、遗产动机 3.5,谨慎动机 3.6.目标储蓄 3.7.社会保障制度3.8.社会救济 3.9.社会福利 3.10.社会保险 3.11.现收现付体系3.12.资本市场 3.13.流动性约束3.14.消费观念 3.15.名义利率 3.16.实际利率 4.1.金融投资4.2.实物投资 4.3.通货膨胀 4.4.债券 4.5.公募 4.6.私募 4.7、零息债券 4.8.欧洲债券 4.9.外国债券 4.10.可转换债券 4.11.可提前赎回债券 4.12.股票 4.13.优先股 4.14.普通股 4.15.基金 4.16.当期收益 4.17.持有期收益 4.18.到期收益 4.19.货币的时间价值 4.20.复利 4.21.现值计算 4.22.风险 4.23.系统风险 4.24.非系统风险 4.25.市场风险 4.26.经营风险 4.27.完全流动的资产 4.28.市场有效性 5.1.劳动供给曲线 5.2.劳动供给弹性 5.3.巾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5.4.劳动力参与率 5.5.人力资本 6.1.消费信贷 6.2.间接贷款 6.3.居民住宅抵押贷款 6.4.信用卡贷款 6.5.资产流动性风险 6.6.利率风险 6.7.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6.8.利息收人 6.9.贷款手续费收人 6.10.个人信用制度 6.11.个人信用 7.1.消费函数 7.2.相对收人假定 7.3.消费结构 7.4.宏观消费结构 7.5.微观消费结构 7.6.合理的消费结构 8.1.投资乘数 8.2.消费率 8.3.可持续发展 8.4.同步型消费 8.5.早熟型消费 8.6.滞后型消费 9.1.消费政策 9.2.通货紧缩 9.3.适度消费 9.4.消费膨胀 9.5.消费不足 9.6.消费失衡 9.7.消费规模 9.8.消费需求不足 10.1.消费结构 10.2.宏观消费结构 10.3.微观消费结构 10.4.合理的消费结构 10.5.消费支出结构 10.6.产业结构 11.1.消费方式 11.2.个人消费 11.3.集体消费 11.4.家庭消费方式 11.5.社会消费方式 11.6.消费品的商品化 11.7.劳务的商品化 11.8.消费服务社会化 12.1.消费者权益 12.2.消费者运动 12.3.压力集团 12.4.消费决策可诱导性 12.5.消费购买力实现 12.6.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 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它可以是单 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 定的团体。 1.2.消费消费是指从微观消费主体的 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 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 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1.1.威廉配第对消费问题分析的主要 观点是什么。 1.2.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消费 问题观点是什么? 1.3.简要说明消费的性质。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途选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涂错、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是() A.西斯蒙 B.马歇尔 C.凯恩斯 D. 魁奈 2.消费者将其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在各大类消费项目之间的分配,称之为() A.初次分配选择 B.再次分配选择 C.购买选择 D.最终选择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将围绕轴点() A.向左旋转 B.向右旋转 C.向上旋转 D.保持不动 4.假定消费者收入增长10%,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长15%,则该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A. 1.5 B. 0.67 C. 2.5 D. 15 5. 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1,则这种商品属于() A.低档商品 B.吉芬商品 C.奢侈品 D.生活必需品 6.购买保险属于何种储蓄动机() A.遗产动机 B.谨慎动机 C.目标动机 D.感情动机 7.下列关于社会保障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储蓄 8.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表现为() A.遗产动机越大,工作年间储蓄就越多 B. 遗产动机越大,工作年间储蓄就越少 C. 遗产动机越小,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越多 D. 遗产动机对储蓄基本没有影响 9.某一个公司的出现属于下列何种投资风险() A. 系统风险 B.经营风险 C.非系统风险 D.低风险 10.免税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A.持有其收益/购买价格 B.(当期收益+持有率收益)/购买价格 C.(出售价格-购买价格)/面值 D. (当期收益+持有率收益)/面值 11.假定年初花5000元购买了某家公司股票,年末你以5300元出售,一年内你获得了100元的股息,则你的当期收益率为() A. 2% B. 1.89% C. 33.3% D. 300%

历年消费经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2002011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1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经济学家是( D )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魁奈 2.影响消费者决策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收入水平 B.社会阶层 C.社会文化 D.商品价格 3.下列消费问题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是( C ) A.消费方式 B.消费结构 C.消费储蓄决策 D.消费政策 4.如果某种商品的收入弹性为2,则该商品最可能的是( B ) A.正常品 B.奢侈品 C.低档品 D.吉芬商品 5.题5图是某商品的恩格尔曲线,据此判断该商品最可能是( A ) A.大米 B.项链 C.香水 D.钻戒 6.对低档商品来讲,当价格下降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 B.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 C.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 D.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 7.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是( C ) A.需求量/价格 B.价格/需求量 C.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D.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收入的增加会引起预算约束线( B ) A.向内平移 B.向外平移 C.围绕原点顺时针旋转 D.围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9.同时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特性的投资是( D ) A.债券投资 B.股票投资 C.基金投资 D.教育投资 10.下列风险中,属于系统风险的是( C ) A.新产品开发失败 B.重大项目投标失利 C.战争爆发 D.竞争对手的出现 11.下列关于工资收入变化与闲暇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增加 B.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减少 C.工资增加对闲暇没有影响 D.工资增加既可能导致闲暇增加,也可能导致闲暇减少 12.属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构成部分的是( C ) A.绝对收入假定 B.相对收入假定 C.持久收入假定 D.生命周期理论 13.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是( A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试题《消费经济学》(共五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2.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 A.效用最大化 B.支出最小化 C.收入最大化 D.成本最小化 3.消费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 A.学科内容相同 B.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 C.都是属于微观经济学 D.都是属于宏观经济学 4.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是() A.使预算约束线发生旋转 B.使预算约束线发生平移 C.使预算约束线斜率改变 D.使预算约束线保持不变 5.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 A.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B.收入对需求变化的反应程度 C.需求和收入的相关程度 D.需求和收入的相容性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A.该商品的效用总量趋于递减 B.该商品的平均效用趋于递减 C.该商品的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D.该商品的总效用趋于递减 7.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是() A.财富效用 B.收入效应 C.替代效应 D.总效应 8.资本市场是() A.短期资金市场 B.货币市场 C.长期资金市场 D.期货市场 9.下列选项中,关于消费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观念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B.消费观念对储蓄没有影响 C.消费观念对交换没有影响 D.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向往高消费的倾向 10.就消费者投资而言,下列选项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A.实物投资 B.金融投资 C.教育投资 D.不动产投资 11.下列投资策略中,最明智的策略是()

最新最新消费经济学期末自考复习完美版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2 第三章消费者储蓄决策4 第四章消费者投资决策6 第五章消费者劳动供给决策 7 第六章消费信贷8 第七章消费函数9 第八章消费需求11 第九章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12 第十章消费结构13 第十一章消费方式 14 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15 第一章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 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 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3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服务。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 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31.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 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张节制 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代表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奈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 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

2020年7月全国自考消费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消费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183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 ,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 A. 消费者投资决策 B.消费信贷 C.消费者储蓄决策 D.消费结构 2.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A. 单个个人 B.家庭 C.社会团体 D.国家 3.小李到体育用品专卖店购买了一双李宁牌运动鞋,这属于 () A. 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 B. 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 C.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D.消费储蓄选择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反映了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水平的变化,在西方 这种情况被称为消费的() A. 乘数作用 B.制轮作用 C.示范作用 D.引导作用 5.消费者收入不变,商品价格按同等比例增加,则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A. 向右平行移动 B.向左平行移动 C.横轴截距不动,纵轴截距左移 D.纵轴截距不动,横轴截距下移 6.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2,则这种商品是 () A. 低档商品 B.吉芬商品 1

C.高档商品 D.生活必需品 7.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则这两种商品是() A. 互补品 B.替代品 C.不相关商品 D.交叉商品 8.老张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访,告别时老张购买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老张的这种消费购买动机是() A. 初始动机 B.理智动机 C.信任动机 D.感情动机 9.消费者购买保险会减少() A. 遗产动机的储蓄 B.谨慎动机的储蓄 C.目标储蓄 D.投机动机的储蓄 10.消费者投资中,流动性最强的投资类型是() A. 金融投资 B.贵重金属投资 C.教育投资 D.不动产投资 11.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是() A. 政府债券 B.公司债券 C.公募债券 D.私募债券 12.系统风险是指 () A.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共同面临的风险 B.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 C.投资市场各种因素而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可能性 D.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未来的预期出现偏差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13.人们是否愿意接受教育关键取决于() A. 教育的经济成本 B.教育的心理成本 C.教育的机会成本 D.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对比 14.消费信贷中,属于无担保贷款的是()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