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真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让真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让真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让真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让真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肩负着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的责任,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使命。班主任要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发展学生全面能力,铸造健康美丽的心灵,让真爱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是教育的技巧与策略,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的爱是宽容、是理解、是尊重、是信任;这是一种高尚的爱、无私的爱、神圣的爱。

一、宽容学生的错误

现在的青少年虽然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他们具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性心理。加之年龄小的特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因此,表现在行动上许多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于逃学上网、放学打架、偷拿钱物等不良行为。怎么能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呢?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因为学生不仅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由于遗传基因、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不同,再加上社会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的影响,学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去约束学生,管理孩子,要充分给予他们全面发展的个性时空,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独立感受,更要宽容他们的错误,对于犯错误的的学生,要态度上宽容,保护学生自尊;处理上宽容,促进学生反

关爱学生案例: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实的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多,原因:教师工作繁重课余时间要忙其它事情,没有时间与学生沟通。其次有的教师想与学生沟通但有些学生不愿意敞开他们的心非。而对一些个性较强问题又多的学生,老师如果不能很好的与他们沟通,就难以做好他们的工作,那就更难改变他们。下面我以任教的132班邓维杰及莫寒星为例,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我与这两位学生沟通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生 邓维杰是个男孩子个子不大但野蛮、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生气爱冲动,凡事爱大声喊叫,也爱欺负同学,同学们都很怕他。课堂上同学们都不敢与他抢问题回答。在班上称霸,课堂上,也爱跟老师顶嘴,上过这个班的老师第一节课准会记住他。莫寒星是个女孩子,虽长得斯文可像男孩子个性,说起话来很野蛮完全不像女孩子,常挂嘴边的话是:“我杀你”。不会尊重人。课堂上任意说笑,脸皮厚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 二、分析原因

具了解:邓维杰、莫寒星两位学生家庭教育都属于棍棒教育。父母不够关心孩子。具邓维杰讲:“我做不对的时候父亲就会打我,只要我大声喊他就不敢打了。我在村上我喊谁都怕我,我在小学谁都不敢和我争东西,如果我生气了我就会打人,只要我喊谁都怕我,在小学,我还当班里的老大”。造成了他今天暴躁脾气、情绪不稳定,易生气爱冲动,凡事爱大声喊叫,在班里称王称霸就是这样形成的。而莫寒星是龙美街的,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基本无管束、教育孩子的时间,任其自然发展。而莫寒星的父母曾是龙美中学的学生,我还是比较了解,父亲读书时很野蛮,性格也暴躁,又爱打架,常挂嘴边的话是:“我杀你”。莫寒星性格上完全像父亲。 三、用爱与学生拉近距离 我们都知道,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好学生如此,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抓住教育时机,首先与学生拉近距离。一天我发现邓维杰走路一瘸一拐的,我问他你的脚怎么啦?我家有药你要来擦吧!他听后很感动说:“谢谢老师”我发现他应该是个会感恩的人。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关注他,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如爱抢答,但很多时候是答不对的,可我也及时鼓励他;加油,你做得非常好能积极回答问题。学生是很单纯的,得到老师的鼓励就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所以他也很开心。因此我的课他还是蛮积极的。我们要熟悉学生,就要进入学生的世界。所以在平时我尽量多与他接触并在适当的时候,与他拉家常,这时他也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对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锦园小学林宗程今天读了一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书,作者把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比较这四个层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条,当一个好班主任就应该把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相信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体验。 一、作者说:“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岁月消融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他们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他们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他们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们让愚昧走向智慧,他们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当他们的学生以出色的成就回报社会时,他们就会体验到耕耘者的幸福。喜看桃李满天下,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说得一点都不错,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感伴随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传奇。 二、书中还谈到:教育机智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如果班主任缺乏教育机智,就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随机应变”是指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时,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恰当地处理问题。“因势利导”是指班主任在遇到棘手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审时度势,即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巧妙地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并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症下药”是指班主任能够正确分析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书中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有: 1.管理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通过教育、组织工作,通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班级工作的预期目标。班主任管理班级,涉及面很广,主要有五个方面:学习活动,如上课、课外作业、考试、自学等的管理;学生生活纪律,如考勤、遵纪守规、清洁卫生等;班级组织建设,如班委成员的选拔组成、班干部工作指导、各项活动负责人的选拔等;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主题讲话的拟定,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等;班级评价管理,如学生的学期总评,单项工作的评价,学习评定,对学生的奖励、惩罚、表扬与批评等;偶发事件的处理(管理)等等。 2.班级工作的指导。班主任对班级各种活动应进行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亲自作出表率。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各种活动的不同内容、性质作认真思考。 3.教育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具有教育影响学生的优势和责任,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政治态度的教育,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养成上的态度与方法的教育指导,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礼仪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把这些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立志、修身、成长、进取、创新和适应社会等方面。 4.协调好科任教师关系。班主任应与班级任课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来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沟通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积极主动配合各学科老师组织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研究和合作,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以生活为纽带 让德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以生活为纽带让德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发表时间:2011-12-09T10:41:46.52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赵向平[导读] 品德与社会课很难完全抛开说教,但我们要努力将抽象的说教感性化。 赵向平 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一小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新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被请下了“神坛”,教材不再是课程的权威,教师也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种文本,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当前,教师要担负起课程设计者的角色是急切需要不断的专业引领以求得教学智慧的。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品德与社会》新教材就像一位既具有一定理论的高度又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不断地为我提供专业支持,让我在教材的领引下开启鲜活的课堂,和教材一起走进儿童的生活。 一、让孩子从生活中发现德育的教材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结果,只有与学生生活最有关联,与他们生活最接近的事与物,才可能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新的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处理时,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局限于课堂,而是选取了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载体进行教育。比方“战争与冲突”这一主题,课文中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没有内涵的,课堂教学也会变成枯燥说教,教学效果不敢恭维。我感觉学生是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对数据作出理性分析然后得出深刻认识的。此刻老师应该抛开那些枯燥的阿拉伯数字,从我们学生和伊拉克战争中孩子们的生活画面和真实感受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讲述当时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在巴格达,他们住在防空洞中,听到外面炮声隆隆,他们也会想,“什么声音那么震耳欲聋,连房子都动了?”“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呢?”“为什么我不能出去玩,只能整天呆在阴暗的洞里?”“什么时候我才能去学校,去动物园玩?”……战争中的生活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让学生呈现出一幅儿童眼中的战争图景,同时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对战争的思考,对和平的热爱。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把教材回归生活,着眼于学生身边看的见、摸的着、感受得到事,帮助学生的建道德认知。 二、让孩子在还原生活中体验生活意蕴 品德与社会课很难完全抛开说教,但我们要努力将抽象的说教感性化。这就是要把说教还原成生活场景,只有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的生命力得到张扬,只有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要联系生活的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要结合学生与家庭、生活与学校、学生与社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要找课本有哪些知识点,如果这样一找,我们又陷入了以往的课程观。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应还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这个生活是充满情趣,洋溢活力,具有生命意义的,决不是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知识点。 如在学习“用智慧保护自己”的内容时,我选择了三个情境,让同学们讨论,看看谁是“自救智多星”: ⑴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一个成年人在你后面跟着你,怎么办? ⑵当你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⑶当你路过网吧,网吧老板拉你进去打游戏,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处理方法应随机应变,机智勇敢,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处理的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少,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这些来自生活的情境,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有的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是学生曾经思考过的,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知识性的问题融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到了生活的本领。 在还原生活中体验生活意蕴,就意味着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在体验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质 就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而言,他们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空间,需要有一个尊重其生活的领域,因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建构人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人的价值生命。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创造精彩生活,丰富想象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课堂以生活化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生活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例如,在上“孝敬父母”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上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就是要让生活本身而不是远离生活的东西成为教育的手段,教育只有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现实,才能获得真实、动态和可靠的理解,实现道德的内化和情感的提升,我们德充工作的使命,就是要走进儿童广阔的生活空间,在“生活”这片儿童道德生长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里勤奋耕耘。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激活儿童的道德力量。

让爱走进学生心中

让爱走进学生心中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因而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让爱的力量真正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全方位教育好学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 一、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爱学生的最突出表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把每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了解、去关心。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沟通,全方位地了解每位学生,时刻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由于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学生思想变得比较复杂;还有个别学生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学生的学些成绩的提高。教师要及时对以上学生个别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要对他们加以鼓励,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关爱,这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因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爱心,要以理服人,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永远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任何讽刺、挖苦、歧视、谩骂等侮辱学生人格的言行都是与教师职业道德不相容的,讽刺挖苦最容易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也就是要尊重学生地人格

和尊严。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持久性差,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如此。后进生感到最困难,最没有信心的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培养成为人才的重要问题。 三、教师要信任学生 教师只有相信信任学生,学生才会信赖教师,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他们会把掏心窝的话对你倾诉,你才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 有许多教师常常不太相信和信任学生,他们总是在怀疑一些学生,藐视他们心中所认为的另类学生,尤其是不太相信问题生,总认为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其实某一个学生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们在其它方面也不行,相反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见得在所有的方面都很优秀,问题生也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有问题,在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我们教师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四、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宜州市第四小学韦美元 “读书是个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强国,教育为先。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为了使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在同一蓝天下茁壮成长,我觉得要把爱心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份爱心,一份关怀,足以点燃一个孩子一生的希望!在这里我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你给予别人的是幸福,自己收获的是快乐。爱心一旦彼此拥有,真情定会天长地久!”所说明的真实含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习问题、品德问题孩子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要建立深厚的情感也需要爱。这里最有效的是平等和谐的友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的爱。这是由品德问题孩子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作为品德问题孩子,往往对教师的好意也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教师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对我好只不过是为了控制我。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需要消除这种戒备。友爱——一种朋友式的爱——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与品德

问题孩子交朋友而产生的爱,可以消除品德问题的戒备。 我在乡下支教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我先调查清楚他们的基本情况爱好等,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打球,因为我还上这两个班的体育,有时我特意调课让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同时上,在体育课上我特意让班里同学选他们本班的篮球精英进行比赛,在其他同学的呐喊助威下他们完成了比赛,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同学们没有孤立他们,老师重视他们,课外还经常与他们玩玩、打打球、聊聊天等,因为我初到乡下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我就经常向他们了解村里及周边的情况,有时还给钱他们去村里帮老师买一些菜等日常用品,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可以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纽带。有一次星期一我在开车到半路时不小心摔了,伤并不严重但在嘴角、手上还是看见肿块,而我还是坚持到支教的学校上课,学生看见了老师的伤都很安静听话,这几个后进中有个学生中午就拿了一小半瓶的药酒给我,当时我很感动地摸了摸他的头。因此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交流、一起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只有你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你才可能影响孩子,教育才能启动。 二、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班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作者:孙水仙“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 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事实上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容许有半点的闪失。如果说医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么教师就是在铸就人的灵魂。一个弱小生命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不像花花草草可以重来,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我们都希望把强大和美好种进孩子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作最好的老师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拿着爱的法宝走进孩子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们

更应该让整个班集体洋溢着爱的芬芳,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因为爱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1、用爱激励学生。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在孩子的心里都会掀起狂风暴雨。所以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就更要么善待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 2、用爱温暖学生。 太阳是最公正无私了,它会把每一米阳光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芳草凄凄的草坪还是阴暗潮湿的墙角,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无论是车水马龙的柏油大道还是坎坷崎岖的羊肠小路……阳光都毫不吝惜绝无偏袒的一一照顾。班主任就是一轮太阳,要把爱肆意汪洋的洒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只有让每个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3、用爱鞭策学生。 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一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批评的艺术应是理性与人性的圆满结合。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孩子,要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引导,而且是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小心爱护!

让经典诵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经典诵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摘要】不朽的经典诗文凝聚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艺术手法上也是典范,它们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还能帮助人们积累丰富、准确而又优雅的语言。 【关键词】经典诗文诵读走进心灵 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虽然所选文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相同:经过历史选择被认为是经典之作的,必然是保留作品。这些不朽的经典诗文凝聚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艺术手法上也是典范,它们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还能帮助人们积累丰富、准确而又优雅的语言。然而对于《论语》、《孟子》、唐诗宋词这些璀璨的明珠,学生却只当作备考的工具,并没有真正收到效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一方面,由于经典诗文年代久远,现代社会又瞬息万变,因而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又老又长的。其实不然,经典蕴含了无限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童年读《三国演义》,喜欢其中的打打杀杀;青年读《三国演义》,痴迷谋略勇气;中年读《三国演义》,研究“合分更替”;老年读《三国演义》,感叹尔虞我诈。经典像老窖一样,越久越香,有了它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也变得醇厚浓郁。 另一方面,当前中外娱乐文化和快餐文化不仅充斥着低俗、浅薄的不良元素,而且夺走了静心阅读经典的习惯和风气。那些快餐文学一般成本较低,随便杜撰一个故事,再添油加醋,结尾处添一个哲理性尾巴即大功告成,浅薄无聊,一目了然,缺乏鞭策读者穷根究底的创造性阅读的空间。 教师面对今天不伦不类、胡编乱造的词汇,莫名其妙、自立山头的语法,有责任带领孩子们走进经典,学习经典的词汇、语法,学习正确的道德和人伦观念,感悟品味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欣赏那大江东去,感受那百花芬芳,想象那登高望远,聆听那悠扬横笛。只有置身于“美”的海洋,只有在“美”的海洋中遨游,才能欣赏“美”、理解“美”。 虽然半部《论语》未必能治天下,但如果我们将经典诵读纳入认识人生、识识社会、引领生活的范畴,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就能把经典当作改善生活、改善人格、提升精神品质的推进器。 如何诵读经典?当然是重视朗读和背诵。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指出:“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而诵读和背诵则是语言实践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很多博古通今的学者、作家都得力于幼时的积累,巴金先生十二岁就能背《古文观止》,钱钟书先生在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

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技巧 关键词:教师,谈话 摘要:作为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找学生谈话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对症下药,运用好“谈心”,把握好应有的尺度,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就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魏书生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作为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找学生谈话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灵,甚至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谈话形式,讲究谈话技巧,从而达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对症下药”,则更加需要讲究谈话的技巧。 一.话前准备 在和学生谈话之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首先要对谈话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因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的标志,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格关系极其重大。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表现为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怎样做”,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谈话内容与方式。其次,对谈话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行详细而又周全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二.适时适地 谈话前学生一般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在受“训”的思想上有顾虑,如不先消除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一问一答式的“审问”,甚至事与愿违。 1.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有的学生尤其是在犯错误的情况下,一听说跟他们谈话,便在意识里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层,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下去接受了,也仅是浮浅的,非自我意识,不能产生自觉行为。因此谈话前首先要创设好氛围,消除学生戒备心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谈话,从而启迪学生的认识,激发内因使学生产生自觉行为。 2.设计合理的谈话场所:谈话时,我们选择合适的环境,谈话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如在教室当众谈;在办公室个别谈;在校园里个别谈等,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确定是否要谈话及如何谈话。 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进行谈话。选择一个安静的一般只有师生两人在的“二人环境”中谈心,或者在回家路上、或者在放学过后,创设一种和谐、亲切环境,这样学生的心理轻松,谈心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前提;而对于涉及学生道理品质和个人名誉,以及违法乱纪问题的则应在较为严肃的室内进行,如办公室,德育处等。例如:我班有一个同学在上课时吃零食,这种现象老师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斥责,但是没过多久该同学又在课上吃零食。当我知道事情后,觉得老师这样处理学生方法欠佳,该同学也许会认为:反正被批评过,面子丢光了,破罐子破摔。我于是在一次放学后,及时和学生谈心,使他认识到事情害处。从此,该同学再没有在课堂上吃东西,专心听课了。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摘要]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为人师表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

统一。班主任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粗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学生与老师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2.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爱心是教育永远的希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改变一切。在拒城河小学支教时,我班有一个叫栾晓军的孤儿,现在依靠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幸的童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个寡言少语,内心自卑,性格孤僻的孩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本应该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和关怀,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他每天却提心吊胆:害怕别人欺负他,整天唯唯诺诺:害怕别人瞧不起他,甚至同学们笑笑,他都认为是在嘲笑他,然后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有时把书、本子撕成碎片。他是一个内心非常自卑、学习缺乏自信的孩子。面对这个缺少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 我坚信他会自信起来的。于是,我一有机会就了解他,注意他,亲近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他。下雨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我知道后马上让我的同学给他弄来一套干净的衣服,然后我又亲自给他打来热水热饭。因为是班主任,中午吃饭前,我都会到教室里看看学生是否打好了水,打好了饭。教室里每个孩子前面,都放着一杯水,我注意到他却没有。第二天,我便悄悄地给他带来一个水杯,并告诉他:“吃饭前一定要先喝水,会有益身体健康的。”他反而说从不喝水。有一个孩子悄悄地告诉我他吃饭从不喝水,也不敢喝水的原因是怕上厕所,因为以前有人在厕所里欺负他。为了消除他的顾虑,我立即召开了班会,动员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帮助他,保护他。我发现他一直在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他对我的信任,也是他一直期待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他为什么第一天、第二天就站在我们宿舍外面的原因。他期待老师对他的呵护,他相信老师就是他的保护人。冬天到了,在上学放学路上,孩子们骑着自行车,都会戴上暖暖的手套,他却把手缩在袖口里,弯着腰,顶着寒风,慢慢地向前爬行着。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二天我又悄悄地把一副暖手套塞给他。学生生活是艰苦的,每天看到他只打一个馒头,买一包咸菜,心里总是酸酸的,为此我们同宿舍的李爱荣主任、高红霞老师经常让我把他叫来和我们一同吃饭。时间久了,我们感觉他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也似乎把我们当成了他的妈妈,和我们无拘无束,并且还会主动地和我们谈起他自己以及他外公外婆的一些事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一丝笑容。 耐心是教育永远的希望,爱能改变一切。在学习上我耐心辅导他。一个孩子,家庭经历了那么多的变故,学习可想而知,英语连最基本的单词读音都不会,更不可思议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每学完一个单词,都要在上面写上汉字。我努力克制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别急躁,慢慢来。于是,我耐下心来,从单词的读音开始教起:一遍、两遍……十遍,反反复复。慢慢地,他终于会读英语单词了,我非常高兴。趁此机会,我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并且说着:“You are great !(你真棒!)”,然后再奖励他一颗大大的五角星。我一直坚持着辅导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也会读一些英语句子了,尽管他在英语句子上面还是标满了密密麻麻的汉语。对于他的每次进步,经常,我不但口头上表扬他,同时也奖励他一颗五角星,有时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后感

一个纸足球引发的“案件” 足球场上,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欢快地笑着、追逐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全然不知道老师已经悄悄站在了旁边。 “过来!”年轻的老师大吼一声。 对于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们无计可施,耷拉着脑袋乖乖地向老师走去。看着这几个喘着粗气的红脸蛋,老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放着要紧的作业不做,竟然玩得如此无牵无挂。 看着老师愤怒的表情,几个小家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言语。 “这是什么?”老师指着其中一个学生手中的白玩意而问。 “足球!”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足球?这就是你们尽心追逐的足球?老师不禁端详起这个“足球”来:将废纸一层层由里及外不断填塞,再用透明胶带扎成的“足球”! 这个新颖别致的纸足球吸引了老师,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内心一阵暗喜:这些小家伙,学习上不肯下功夫,玩起来到时挺有花样的,脑子里还真灵活!真想鼓励一下他们的创造发明。但是年轻的老师犹豫了:他们必须为自己只顾玩不顾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有所反思。怎么办?还是让全班定夺吧! 老师把纸足球放在将桌上,没等老师开口,许多学生纷纷围了过来,对纸足球议论起来了:“这足球真有意思!真亏他们想得出来!”“真有创意!”“嘿,先借我玩玩!” 没想到一个纸足球经带来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在全班的一直劝谏下,年轻的老师只要求那几个小家伙写一篇作文,来描述一下踢这个纸足球前后的真实感受。随后一篇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佳作诞生了。 这件事的完美解决,是这位老师“退了一步”后的效果,若不是放弃批评,学生的创新之火怎能不被泼冷水?是一只纸足球教会了这位老师宽容和平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这个错误真的不可原谅吗?这个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事实证明,这位老师用宽容和平和更好地教育了这一帮“捣蛋”孩子,而且效果也并不差。 我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也许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什么都错。而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板下脸批评学生时,先想想这个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另外在批评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的闪光点。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

德育案例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姬培冉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早就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我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我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催促早操到检查晚寝,还要找人谈心……忙死了!”是的,如此披星戴月的确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之迹,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德育教学案例,希望与大家共享。 【案例1】今年我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响起。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的QQ号码和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或者在QQ上留言”。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QQ上的小喇叭在不断的闪,原来很多学生都申请加我为好友,我很开心,并一一通过,过一段时间后,我的QQ上已经有24个学生,哈…..有些还是我教的其他班的学生。在Q

Q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的聊天,因为在QQ上我不是老师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聊天。谈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谈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特别是快会考的这段时间,更重要。 令我最意外的是我班的亚,一个被所有老师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学生。最奇怪的是第一个加我QQ的就是他,在QQ的聊天中,我慢慢发觉他其实很聪明,很有想法,但是逆反心理非常重。他也很乐意说自己的过去,也明白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很想去改变,但是现实中,他感到很辛苦……在网络上我适时的帮他分析,并且给与引导和鼓励。虽然成果不是很大,但是现在他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谈。还有一次,记得4月12号下午去看考场,那天晚上在QQ上,他说了一件很惊讶的是事情给我听,就是我们学校的几个学生想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打架……说了很多。我问他,不怕我和学校领导说吗?他却说了一句话:“我信你!你不会!”。他的话虽然很简单,但是我感到很有满足感,同时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及时和他做思想工作,分析事情发展的后果,后来使他取消的考完试后再打的念头。第二天他们那帮人,乖乖的去考试了…… 现在我特意开了一个组叫“2006届学生”。在QQ上,我还经常保持和他们联系,他们也把我视为知心的大姐姐,经常谈谈心,使我对学生的了解加深,班主任工作变的更主动了。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枢纽。然而现今有多少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一味的追求分数,殊不知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自由、快乐、幸福的基础上学习、成长,所以关注学生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的首要条件。 当前,由于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想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扫地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危害。在我个人身上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自我登上讲台的那天,我就十分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对学生们各方面严厉要求,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想法怎样,更别说沟通了。学生们或许对我的“威力”震慑住了,又或许对于我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了。几年来,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本人还多次荣获教学能手奖。至此,我自

慰: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尽管总有家长给我反应学生在家多么不听话、多么自私、小气、不理解别人等等,我都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很棒呀!直到今年二月份,我校分来一位新老师,正好和我同班,她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班的安静,她喜欢和同学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把自己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讲给她听,周六日和学生们在网上聊天,甚至有些学生还把好吃的带到学校送给她,而我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上我的课,这时候,我疑惑了……让学生取得高分错了吗?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我只是榨取学生分数的机器,而从没有接近过学生的心灵”,我必须改变了!我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乏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绝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心中高品位的老师,就得走进学

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发表时间:2019-04-08T16:29:09.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作者:林务英 [导读] 教育最重要的是育人,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不仅是教育的灵魂,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人做人,所以,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此,本文就在此基础上,从当前小学阶段德育的 林务英博罗县园洲镇田头小学 516100 【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育人,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不仅是教育的灵魂,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人做人,所以,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此,本文就在此基础上,从当前小学阶段德育的培养现状着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培养;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25-01 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许多学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虽然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综合素质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德育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培养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甚至是忽略德育培养的重要性,无法很好的开展德育培养工作,使得学生的道德素质得不到较好的培养。 (二)德育培养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有着个性化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丰富,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喜欢发现,但同时对于规则缺乏认知,三观的建立需要时间,而德育培养内容却无法很好的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需要脱节,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发挥个人的主体性,但是目前在德育的培养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德育培养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实际的教学效果较差,在培养过程中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道德素质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学生建立沟通桥梁 在进行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看到德育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在这些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以教学内容为主题,让学生仔细思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针对性,可以选择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倾听学生需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德育培养 要想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德育座谈会,利用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学生在德育座谈会上的收获,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班会,以德育为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学校也可以开展班级黑板报活动,以德育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组织进行黑板报的设计,并进行评比,给予适当的奖励。又或者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培养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课余时间比较丰富,学习压力较小,德育培养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选择,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将德育培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能充分的掌握德育道理,起到较好的培养效果。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可以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攻克难关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毅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利用小组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朗诵、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利用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等文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将德育培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用浅显的语言,易懂的语言去进行德育的培养,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的培养,不仅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进行德育培养中,也要适时的进行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创设和谐德育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和爱国主义相关的影片,或者是德育培养的影片,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德育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培养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教育的灵魂,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了让德育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