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佛山禅城区七校联考2018-2019学年语文《15份试卷合集》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

广东省佛山禅城区七校联考2018-2019学年语文《15份试卷合集》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 篇增加到了72篇。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

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松”打基础。(作者:唐晓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

B.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还是很少的。

C.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D.“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最初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

B.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

C.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

D.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

B.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

C.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

D.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4~6 题。

银行里的男孩

【美国】菲利普·罗斯

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 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

“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 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 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

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4.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5 分)A.小说开篇第2.3自然段分别对银行职员和男孩进行了外貌和衣着描写,突出了职员的细心谨慎和男孩的年幼胆小、与众不同。

B.在小说中,“我”是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我”的眼睛,塑造了“我”这个爱打抱不平,成功维护了男孩利益的形象。运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可信的感觉。

C.一开始,男孩是个受害者,但幸运的是他后来得到银行职员和警察的保护。他的经历启示青少年朋友,当你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侵害的时候要诉诸法律和求助家庭、社会。

D.银行职员坚决不让男孩取到钱,用心良苦,采用的是激将法,是想使男孩最后不得不去把自己被勒索的事情告诉父母和警察。

E.小说构思别具匠心,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银行职员这一个性鲜明的形象,而伏笔的自然运用又让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

5.画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5 分)

6.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银行职员的形象性格特征。(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8 题。

G7 就这么“解体”了吗?

6 月9 日,第44 届西方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惨淡落幕。作为东道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峰会达成了一份呼吁自由、公平和互利贸易的联合公报。提前离场、急忙飞往新加坡的特朗普几乎在第一时间反击,宣称将不会签署该公报。

早在先于领导人峰会召开的G7 财长会议上,美国征收钢铝关税做法就已经引发了众怒。法国财长勒梅尔还公开提出了目前的G7 沦为所谓“G6+1”,即西方六国对阵美国的分裂局面。

客观而言,如果将所谓“G6”和美国分别放在国际关系天平的两端的话,美国仍掌握着更多的砝码。无论是经济总量大于其他六国综合的绝对优势,还是为其他六国提供的安全保障,特朗普政府的确握有最大的话语权。

因此,并不是所谓“G6+1”的问题,反而是“G1+6”的问题;并不是西方各国合力制衡美国,而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正在拖累西方,为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与秩序制造着不确定性。

虽然在面对特朗普的贸易大棒时的G6 或许可以“同仇敌忾”,但出于国际议题以及国内事务上的不同诉求,很难想象G6 或者更为广泛的西方世界会“铁板一块”,比如日本或者刚刚组建新政府的意大利在对美态度上一定不同于英法德,而英法德内部也存在微妙而致命的差异。

(选摘自2018 年06 月11日《新京报》,作者刁大明)

7.“G6+1”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请作分析。(6 分)

8.作者提出“G1+6”命题,其根据是什么?请作简述。(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

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

曰:“今大辽始得中国

..,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①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辽史?张砺传》)

注:①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遂杖彦英而谢.砺。谢:感谢

C.今大辽始得中国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D.至栾城崩.崩:指古代帝王死。

10.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B.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C.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D.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张砺遇事总是讲直话,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要用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言。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杀害张砺。虽经麻答抢救,张砺仍然伤重致死。

(2)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 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

C.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14.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 分)

15.依据所提示的情境,补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每空1分)

(1)《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3)《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些经营者借助微信渠道来发展下线成员,暴露出微商管理仍存不足,传销披着微商的外衣大行其

...道.,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②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公布后的事件的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

热议的说法南辕北辙

....。

③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林先生这样光风霁月

....的洒脱磊落的胸怀。

⑤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形同陌路

....,因为一场场朗诵会、座谈会、读书会和签售会而聚到一起,丰富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⑥科技改变生活,力度惊人,电子商务正方兴未艾,学习方式亦逐渐变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A.②⑤⑥B.①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B.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C.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D.我们不否认这项革新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说还有美中不足之处。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张《松鹤图》真的太贵重了,虽然受之有愧,但因家父渴慕已久,我也就笑纳了。

B.小张啊,凭咱们这么近的关系,你就不要客气,有什么要请教的,可以随时来找我。

C.您的这盆兔型根雕,惟妙惟肖,实在招人喜欢,如肯割爱,价钱上我一定不亏待您。

D.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野以至对立,不过是两个多世纪的“①___”,并不是“②___”;其未来的“③___”将诞生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亲密对话,进而渐渐融合之中。在自然科学中,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④___地最为密切。二者力图解决的都是“人”之自体,“⑤___”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渗透;而二者的核心都是民族的哲思——在现象层面“心”“物”似乎是二分的,而到了形而上层面即完美地合一了。

①②③④⑤

A.已然必然当然本然天然

B.当然本然必然天然已然

C.已然当然必然天然本然

D.当然必然本然已然天然

四、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60 分)

今年6 月17 日及其前夜,翻开报纸,打开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媒体,满目可见关于父亲、父爱的赞美、感激、纪念、祝福的文章、语句、表情符号。然而也有这样一则文字说:大家所过的父亲节其实是美国的父亲节。它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目的是纪念自己劳累而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1972年,美国总统正式签署文件,将每年6 月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的父亲节。中国人过这样一个洋节并不合适。

请你写一封信给喜欢过父亲节的人,或给认为过父亲节不合适的人,谈谈你的见解。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1.(3分)B.【“我国自有教育以来”表述有误,原文“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划定的时间是“唐宋以来”。)】2.(3分)C.【答案:C 项。“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的表述过于绝对,文中第五自然段其实讲到了“念”和“听”互为补充。】

3.(3分)A.【没有顾及可行性。要求也不等于践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 分)

4.(5 分)C.E.【A.“胆小”于小说第三自然段无据。B.“‘我‘是

主要人物”的说法不贴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银行职员。“我”不明就里,谈不上维护了男孩利益。D.“把自己被勒索的事情告诉父母和警察”错误,因为事先警察已经得到消息,银行职员的初衷是不想让男孩的生命和财产再受到不法分子的威胁和侵害。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项得2分。全对得5 分。)】

5.(5 分)【所交代的男孩存折上的结余、存取款信息(1分),一方面为“我”进一步反驳银行职员提供了“依据”(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银行职员解释不给男孩取款的原因(1分),交代男孩被多次勒索的实情埋下伏笔。(1分)】

6.(6 分)【(1)细心谨慎。从小说对他的外貌衣着描写可以看出。(2分)

(2)责任心强。从他保护男孩的行动可以看出。(2分)

(3)有很高的职业素养。热情为顾客服务,不卑不亢,从银行的角度巧妙而安全地保护了男孩,还为银行提高了声誉。(2分)

(4)果断勇敢、坚毅智慧。坚持以男孩不到取款年龄为由不给男孩取款,保护了男孩。面对我的责难和反驳,不为所动,最后通过解释让我心悦诚服(2分)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2分,任何三点,有概括和对应的即可得满分6 分,只有概括,没有分析,或分析适当,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6 分)【①G7(西方七国集团)面临分裂局面。②G7(西方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六国联合为一方,对阵美国。(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未作分析,抄录“西方六国对阵美国的分裂局面”作答,最多给4 分。)】

8.(6 分)【①G7 当中的其他六国各有不同诉求,不是铁板一块(并非联合一致)。②美国在G7 当中分量最重(经济总量大于其他六国综合,为其他六国提供安全保障),话语权最大。(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

张砺,磁州人,开始在后唐为官,任职掌书记,升任翰林学士,遇上石敬瑭起兵,后唐君主便任命张砺为招讨判官,跟随赵德钧去河东援助张敬达。张敬达兵败之后,张砺便归顺了契丹。

后来,辽太宗见张砺为人刚直,富于文才,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张砺遇事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完全表达出来,无所顾忌,太宗更加器重他。没过多久张砺打算逃回后唐,被太宗的骑兵追回。太宗责问张砺说:“你为何要逃跑呢?”张砺回答说:“我不习惯北方的习俗、饮食和居处,常常闷闷不乐,因此想逃跑。”太宗回头对通事高彦英说:“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怎么会到让他无法生活而逃跑的地步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太宗就杖罚高彦英而向张砺道歉。

会同初年,张砺被提升为翰林承旨,兼任吏部尚书,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进到汴地,将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等人大肆屠杀、抢劫。张砺上奏说:“如今辽国刚刚占领中原地区,应该让中原的人来治理此地,不能专门使用辽人和你身旁的亲信。倘若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人心就会不服,即使是得到中原之地也将会失去。”太宗没有听从他的话。

不久,太宗的车驾返回北方,到达栾城时,太宗去世了。当时张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率兵包围了张砺的住所。张砺正卧病在床,便出来会见萧翰等人。萧翰指责他说:“你为何要在太宗面前说辽人不能做中原之地的节度使?我凭着国舅这种亲缘关系,加上征战之功,太宗才留下我驻守汴地,任命我为宣武军节度使,而只有你认为我不行。你还诽谤我与解里喜欢掠夺他人的财物及子女。今天一定要杀掉你!”急令将张砺锁拷起来。张砺高声说:“用人之事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确实说过那些话。你想

杀就杀,还用得着锁拷吗?”麻答认为张砺是大臣,不能擅自杀害,便出面制止了萧翰。这天晚上,张砺愤激而死。

9.(3分)B.【谢,道歉。】

10.(3分)D.【参考标点:“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11.(3分)D.【“抢救”“伤重致死”不合原文意思】

12.(11分)【(1)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怎么竟然弄到让他失去安身之所而逃跑的地步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评分标准:“戒”,告诫,1分;“善遇”,好好对待,1分;“失所”,失去安身之处,1分;“亡”,逃跑,1分,句意准确通顺1分,共5 分。)

(2)张砺高声说:“用人之事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确实说过那些话。你想杀就杀,还用得着锁拷吗?”(评分标准:“抗声”,高声,大声,1分;“大体”,(国家的)大政方针,1分;系,关系(到),1分;锁,锁拷,动词用法1分;“奚以……为”,反问句式,还用得着……吗?1分;整句句意正确通顺1分,共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3.(5 分)C.E.【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 分。C“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这一分析牵强附会,脱离诗歌的内容实际。E“写景虚实结合”这一分析与诗歌不符合】

14.(6 分)【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3分,意思对即可)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劝诫。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3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3分)A.【①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②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③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也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④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后逐渐萎谢的花,后多比喻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使用正确。⑤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⑥“正”与“方”重复。)】

17.(3分)A.【B 项,中途易辙。前句的主语是“博览会”,尚无谓语部分,后面就改成了以“游客”为主语。C 项语序不当。“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与“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轻重颠倒,应互换位置。D 项,多重否定引起表意不明。应该删去“没”。】

18.(3分)C.【A.“笑纳”是请人收受礼物的敬辞,不宜用于自身收礼物。B.“请教”意思是向对方求教,本项中不合乎人物身份。D.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

19.(3分)C.

四、写作(60 分)

20.(60 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 分)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因此战胜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

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

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

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

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

《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这

三副对联依次是(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A.⑤②③

B.①③④

C.⑤③①

D.①④③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家在乌镇,后园的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而偏僻的古镇,虽也颇为富庶,颇能制造谣言和奇闻,毕竟百年孤寂,自生自灭。

①小得很,其声卜卜然,乡人称之为“火轮船”

②江南杭嘉湖一带,多的是这样的水乡古镇

③每闻轮船的汽笛悠然长鸣,镇上的人个个憧憬外省外市的繁华风光

④方围甚大,人丁兴旺,然而没有公路

⑤更谈不上铁道,与通都大邑接触,唯有轮船

A.②③⑤①④

B.②④⑤①③

C.④⑤①③②

D.③④⑤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6-8题。(9分)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邱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五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B.相去.四十里去:距离

C.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空隙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3分)

A.大王来何操

B.沛公安在

C.君何以知燕王

D.乃设九宾礼于廷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严格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C.“鸿门宴”上,张良樊哙与范增斗智斗勇,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沈文桢传

汪道昆

沈文桢,字时干,四明人也。文桢始生而孤,大母及母党皆贵人,岁时多厚费,于是减父之产,赍.用不饶。叔父死无后,从兄为叔父后,亦寻.亡,文桢与孤子美同居。关尊文桢甚。文桢则以两孤母相厄也,出游避之。

时宗人沈应奇,守中书,尝受书法,工署书。乃舍业为游资,从应奇游阙下,居三年。资且.尽,无所成名。文桢太息日:"丈夫不为名高,则为厚利,安能郁郁坐困乎哉?"遂持母钱三百緡,就钱塘酒舍,酿酤市中。文桢固酒豪,愈益喜客,客至或不问酒钱。酤三年,母钱尽。乃持百緡,具大艘,召徒属出海而渔,余悉无获,钱又尽。则又市鱼海上,货渐以东。其年鲜大饶.会雨久,鲜乃败。载之山县,货菽粟竹木器以归,于是母钱毕空。坐而家食,从子美稍稍折节,无违言。

文桢遇美欢甚,时急美之困。居尝钓芙蓉江上,得鱼辄沽酒。文桢有子明臣,年少耳,醉辄摩明臣顶,笑日:“孺子在,吾何患贫?”旦日出鱼,饮如故。归则闭户,督明臣读书,其后明臣籍上有司。会文桢病,明臣请留侍卧起,幸.无行。文桢执明臣手泣日:“吾家七世阜昌,至而翁始废业。而其执经术以往,庶几无堕先人行矣。”明日,强明臣就道,文桢竞以疾告终。明臣数奇,卒业博士。

汪道昆日:“予善明臣,故得闻若翁质行甚具。翁故千金子,少年轻,富貴若将搬之。及其游不得志而归,业酤酤败,业渔渔败,既而市鱼又败,因甚矣。卒之以钓为事,而自托于酒人,何拓落也?顾犹任放自若,其亦自负不羁都耶?至于避怨出游,终能以怨为德,盖长者矣。”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赍.用不饶赍:钱财

B.从兄为叔父后,亦寻.亡寻:不久

C.资且.尽且:将

D.明臣请留侍卧起,幸.无行幸:侥幸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叔父和堂兄相继去世后,沈文桢和侄儿沈美同住,因家人相处不和,出游京城。

B.沈文桢试过酿酒卖酒、出海捕鱼和贩卖海鲜,但皆因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C.作者认为沈文桢虽仕途失意,行商失败,身处困顿,仍能任放自若是豁达之人。

D.年轻骄纵导致沈文桢仕途、商场屡屡失败,而失败让他懂得了谦恭有礼以德报怨。

11.沈文桢行商为何没有成功?请简要概括。(4分)

12.把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 分)

(2)其年鲜大饶,会雨久,鲜乃败。(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过嘉定感怀侯研德①

吴伟业②

苦竹編篱茅覆瓦,海田久废重耕。相逢还说廿年兵③。寒潮冲战骨,野火起空城。

门户凋残宾客在,凄凉诗酒侯生。西风又起不胜情。一篇《思旧赋》④,故国与浮名。

【注释】①侯研德,嘉定杭清英雄侯峒曾的侄儿。②吴伟业,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明亡后,长期隐居不住,后被迫应诏出仕。③廿年兵,公元1645年清兵攻破嘉定后,三次屠杀军民。④《思旧賦》,魏晋时期文学家向秀创作的一篇追念逝去友人的赋。

13.“苦竹编篙茅覆瓦,海田久废重耕”对上图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4 分)

14.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诗经.氓》)

(2)旧余若将不及兮,。(屈原《离骚》)

(3)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4)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5)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6)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一只拟人化的狗

孙道荣

①记得以前在小区散步,远远地看见一只狗,哪怕是再小的一只狗,母亲都会闪到一边。父亲倒是不害怕,但他小时候在农村被一只恶狗咬伤过,自此对狗没了好感。他们怎么可能会养起狗来了呢?

②然而,现在他们竟然养了一只狗,而且已经养了快一年了。

③家门打开了,一只狗先伸出了脑袋。虽然母亲电话里已经告诉了我,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吓了一大跳。因为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只伸着长舌头,哼哧哼哧喘着粗气的大狼狗!母亲安慰我,“别害怕,'

它经常去你的房间,熟悉你的气味呢。

⑤吃过晚饭,陪父母在客厅坐下来,闲聊。花花安静地卧在母亲脚边,有时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时用舌头舔舔母亲的脚背。

⑥母亲说,有一次过节的时候,你爸爸单位发了一箱子芒果。搬回来后,就放在门厅。每天,我和你爸各削一个芒果吃,芒果很甜,味道很好。但是,有天晚上,我准备削芒果时,你爸爸却说,他不要吃了,因为他白天刚在报纸上看到说,胃不好的人,不宜吃芒果。你爸还皱着眉头说,难怪这几天胃不太舒服,原来都是芒果吃出来的。我就自己削了一个芒果。数了数,还剩下最后六个芒果。你绝对不会想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起床后,惊讶地发现,剩下来的六个芒果,全被花花叼到了狗窝旁,一个一个全都咬烂了。花花不吃水果的,很显然,它是故意的。这么好的芒果啊,太可惜了。我很生气,可你爸爸却笑了,夸奖说花花真懂事,知道他不能吃芒果,所以才将芒果都咬烂的,要不然,怎么放在门厅一个多星期了,它都没咬,单单我们昨晚一说,它就将芒果全咬烂了呢?

⑦母亲说,平常我对花花最好了,但它就是跟你爸亲,女儿都亲爸呢。花花是只母狗。看来,他们是把花花当女儿养了。坐在一边的父亲插话说,我看花花还是跟你妈亲。说着,顺手拿起茶几上的电视遥控器说,这是我们家第五个遥控器了,原来的遥控器,被花花啃坏了。买回来一个新的,没到一个星期,又被它啃坏了。前后已经被它啃坏了四个遥控器。母亲接话说,那你知道花花为什么要咬遙控器吗?转身对我说,我有时不在家,让你爸管管花花,带它出去遛邀,可是,你爸却常常只顾自己看电视,完全把花花給忘掉了,花花只能可怜巴巴地趴在电视机前,你爸却盯着电视,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一定是恨透了电视,所以,才把遥控器给啃坏的。说着,母亲指指茶几,上面放了这么多东西,为什么它别的都不啃,却只啃遙控器呢?道理很简单,它恨它呗。

⑧父亲摇着头说,其实花花就是个破坏分子,养它快一年了,咬坏了十几双鞋,啃坏了四个遥控器,还咬烂了我们六七副眼镜,有一次,甚至把我刚买回来的整条香烟都给撕烂了...母亲说,花花喜欢撕咬你的香烟,那是它知道香烟有毒,是心疼你呢,我支持它。

⑨就这样,父母亲你一言,我一语,讲的全都是花花的故事。花花真是恶行累累,比我小时候破坏性大多了,奇怪的是,他们说起这些时的语气,竟然没有丝毫的责备,反而充满了怜爱。

⑩夜渐渐深了,父母进了房间,关上门,花花温顺地趴在房间的门口。我也走进自己的房间,准备睡觉。被子很暖和,带着阳光的味道,一定是白天刚晒过。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没有睡过这张床了。

(11)床上留着我的气息,餐桌边有我的气息,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气息,花花一定都嗅到了,它一定很奇怪,怎么一直只闻到气息,却没有见到我的身影呢?

(选自2018年《品读》第6期,有删改)

16.文章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概括。(4 分)

18.花花”拟人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6分)

19.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1题。

当代中国缘何出不了文学大师?

中国当代文坛,一年出版上千部的文学类的书籍,但能让大多数人知道作品名的有多少部?一年颁发的文学类“大奖”和“桂冠”有多少种?这些获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能记住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实现经济前所未有腾飞的同时,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转轨,当今社会信仰已发生大转变,趋向功利性,一些作者已沦为商人,而不具有独立创作灵魂和具有独立人格的创作目的。中外文坛证明,文学家应是人类的精神导师,而现在恰恰相反,出现了难于言说的怪现象:当今文坛,是作家的作品影响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读者的低级动物需求来影响一些已丢失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而中国绝大多数读者的文化娱乐方式兴趣点已侧重在影视娱乐、络游戏、旅游等方面上,对文学已不感兴趣或者说已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看文学作品。

再加上许多出版社、报刊、影视单位等行业在市场经济下已是自负赢亏的单位,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愿冒市场风险一切向“前”看,这些文化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发展壮大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图书的市场效应,于是实用性学习类图书、考试类图书、学生用书工具书、儿童类图书、科普类图书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文学类图书除经典名著等外,大多呈低迷徘徊之势,陷入低谷甚至被迫关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中国当代文坛,还是有不少肩负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他们在深受种种挤压下还默默无闻坚守1%的阳春白雪的“阵地”,在贫瘠石缝中植根。他们,是民族文化的希望和脊梁。但是,他们步履维艰。当前,要使文学真正的回归,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外,还必须端正读者的审美观,营造清新的环境,包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纯洁的学校教育和清风气正的社会大环境等;同时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地深入民间市井广大民众心中,使主流信仰占据制高点;另外,要改变中国文坛迎合世俗避免“走火入魔”之态势,必须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具有高尚人格操守的文艺家,以创作出大量经得起时代考验、人民考验,

历史考验、集伟大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文艺精品,以使之似轻风细雨潜入夜般滋润人们的心灵,正确引导民众心灵回归至崇高审美之轨道上来,为在广袤沙漠前行迷路的人们指点前行绿洲之迷津。

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 分)

七、作文(70分)

22.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

自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一语文

1. (3分) B

2. (3分) D

3. (3分) B (《九歌》、《九辩》互换)

4. (3分) C

5. (3分) B

6. (3分) D

7. (3分) D

8. (3分) A

9. (3分) D (幸,希望)

10.(3分)D(“年轻骄纵”错)

11. (4分)无在商言商的观念;不熟悉所经营的行业:没把握住商机。

12. (1) (3分)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2) (3分)那年海鲜大丰收,恰巧下雨下了很久,海鲜就坏掉(变质)了。(3) (4分)你还是凭自己的学识前去(赴任),希望不要坠毁先人的德行啊。(“而”、“其”、“庶几”及句意各1分)

13. (4分)交代战乱后农村田地荒芜,百姓生活贫穷、困苦的社会现实,突出战乱造成的灾难,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对百姓的同情。

14.(6分)表达了对侯生凄凉生活现状的同情;对侯生虽门庭破落但依然能坚持民族气节的仰慕;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对抛却故国,出仕清朝的的羞愧与自贵。

15. (6分)言笑晏晏;恐年岁之不与;君子生非异也;可以横绝峨眉巅;唯见江心秋月白;雕阑玉砌应犹在。

16. (4分)叙写印象中母亲怕狗和父亲对狗没有好感,与下文写父母养狗并喜欢狗形成鲜明的对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

18. (6分)通人性,怕主人吃了,胃不舒服,咬烂六个芒果;有脾气,咬坏家里的遥控器,来表达对爸爸不理它的不满:陪伴父母,给父母孤独的生活带去了快乐。(每点2分)

19. (6分)家里虽然到处有我的气息,但我却一-年多没回家了,表达了我内心的深深的愧疚之情;通过狗的视角发问,引发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儿女要常回家看看的深情呼唤。(每点2分)

20. (4分)首先,从当代文坛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论题:其次,分析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最后,提出让文学真正回归的做法。(1 点I分,2点3分3点4分)

21.(6分)社会急剧转轨,信仰多元化;作家难以保持独立创作的灵魂:读者兴趣点转向娱乐化:图书出版行业关注更多的是市场效益。(每点2分)

22.作文评分标准依照2018年高考阅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

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绿色的雨雾

赵丽宏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地向上爬着,莫干山,它那迎面扑来的一片绿色,使我的整个身心都沉醉在一种未曾有过的清爽之中了。到达山顶的荫山街,安排好住宿,已经是黄昏,细细观赏这秀美的山林,只能留待明天了,那一晚,枕着幽幽的林涛声睡去,梦境,也仿佛是一片绿色……

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把我从梦中唤醒了。推开窗,飘然飞进来一片透明轻柔的白羽纱——哦,是雾。向窗外望去,只见白蒙蒙、混浊浊一片,看不见选山,看不清近处的树林,更不用说朝霞旭日了,只有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