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稿试论《孙子兵法》的书法创作价值

小稿试论《孙子兵法》的书法创作价值

小稿试论《孙子兵法》的书法创作价值

李日升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感谢大会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认为兵法与书法是文武之道,相得益彰的事情。借此机会,谈一谈《孙子兵法》的书法创作价值。还请大家批评指导。

一、未战庙算,意在笔先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提出了“未战庙算”的战略思想,要求在打仗之前,先要制订正确的战略决策。这种庙算,应用在书法上就是在创作之前,先要精心研究章法,搞好谋篇布局。书法大家弘一法师说过,“章法占七分,字体占三分”。可见,章法对书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无论你懂不懂得书法,只要看过毛主席的书法,都会感受到气势磅礴!其实,这就是章法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用得恰倒好处,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在创作之前,必须先规划好整体布局,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体与字体之间随势而安,行列与行列之间递相映带,真正达到神完气畅,精妙和谐的艺术效果。

二、修道保法,出神入化

《孙子兵法》指出:指挥打仗的人,只有修道保法也即修明政治,明确法令,才能够掌握战争胜利的主动权。这里的法,就是法度、规则、规范的意思。打仗和书法都是在严格的法度制约下取得成功的。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可谓法度森然。书法的法度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等。所谓笔法主要包括执笔、运笔和选笔三个方面。所谓字法是指不同书体的点画规范、间架结构、提按顿挫、牵引连带。所谓墨法是指创作中用墨的技巧,其目的在于作品浓、淡、干、枯、润等色彩的变化。所谓章法是指一幅作品的组织结构和整体形式布局。书法学习应该是一个学法、用法、活法、破法到至法的复杂过程。只有认真临摹;依法破法,物我两忘、不断创新,将深厚的传统积淀于胸、熟烂于心,扎实练好基本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走出一条融传统技术、时代特色和个性风格于一体的书法新路,真正达到出神入化的至法境界。

三、正合奇胜,虚实兼备

孙子推崇“正合奇胜”的军争之道,认为作战总是以“正”兵来抵挡敌军,用“奇”兵去夺取胜利。如果说“正”是依法办事,那么“奇”就是不断创新。这种正合奇胜、虚实兼备、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辩证关系,在书法艺术领域里也能得到普遍运用。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如果正而无奇,虽用笔严谨而沉实,往往是纯厚而缺神采;如果只奇而无正,即使用笔雄放飘逸,也常常会险怪而不雅,落入俗套。只有奇正相生,虚实结合,注重字体的大小穿插、态

势的左右顾盼、整篇的聚散虚实,始终循着大小错落、相承启复、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基本规律去学习和创作,才能使整幅作品笔意相连,气脉贯通,妙趣横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四、以势取胜,气脉贯通

《孙子兵法》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他认为善于指挥战斗的人,一定是善于造势、借势和顺势的人。势实际上就是蓄在山顶上的水,水一流急了能够把石头漂起来。书法艺术中的学习、欣赏与创作也讲势。书法中的笔势,是指写字时笔毫在点划运动中所产生的势能,既存在于点划之中,又存在于字与字的呼应之间。如草书的笔势要点是上覆下承、欲右先左、方圆兼备、正侧并使、藏露互见、刚柔相济和笔断意连等。势和气是分不开的,这里的“气”,在书法上就是灵动、恢宏的气韵。古代书法家把气韵分为内气和外气。内气指一字之内的气韵,讲笔划的疏密、轻重、肥厚、方圆、斜正;外气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整篇之间的气韵,讲一幅作品的虚实、疏密、承上、接下、错综、映带和呼应。在书法创作中只有敢于造势、善于借势和巧于顺势发展,才能创作出尽善尽美的艺术精品。

五、以迂为直,后发先蓄

《孙子兵法》倡导以迂为直、以退为进、后发先至的战略战术。这就像打太极拳时强调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欲收先放和欲发先蓄等动作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明白了这种先后关系,

才能真正体会到书法的艺术内涵。比如我们写毛笔字的时候,讲究的是藏头,藏头就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本来横是由左往右写的,为什么由右向左起笔?这实际上就是储势。不会打拳的人就不会收拳;不会写字的人就不会藏头。藏头护尾,力在其中,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有气势。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自叙帖》,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似疾风骤雨,大江奔流,一泻千里。这里面,就充分体现了以迂为直、后发先蓄的艺术特征。

六、因变取胜,刚柔相济

《孙子兵法》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强调用兵作战要随机应变,相机而动。书法的要诀也在于一个“变”字。用笔要变化,结构要变化,章法要变化,方圆要变化,曲直要变化,轻重要变化,疾徐要变化,巧拙要变化,正所谓无“变”不成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总共有20来个“之”字,他能把每一个“之”字写得姿态各异,变化多端,充分显示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巧。任何汉字都由线条组成,线条是汉字的骨架,要表现出阳刚之美。阳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气概,一种雄强、博大和力度的象征。结构是汉字的格局,要表现出阴柔特质。阴柔是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姿态,一种秀美、灵巧和柔和的态势。阳刚的线条与阴柔的结构完美结合,做到灵活变化,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的最高境界。

七、圆行方止,收放自如

《孙子兵法》指出:“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他认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转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

那样,能够形成强大的势能。书法创作也如指挥战斗一样,该圆的地方要圆,该方的部位要方,该静止的要静止,该转动的要转动,既保持方的刚健正直, 又吸取圆的柔和婉曲, 才能蓄势显能,做到刚柔相济,自然天成。我国书法基本点画的主要特点,不外是方圆,或者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笔能给人一种锋芒外露,骨力开拓,宽博雄强的笔画特点;圆笔表现出的是浑厚含蓄,柔和遒劲,圆润丰满的笔画意境。方笔与圆笔,二者的对立与共生,彰显出书法笔法的丰富性和书法艺术的内在魅力。书法家在着力彰显笔法、结构、章法和意境方圆的同时,也逐步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孕化出方正刚直的人格魅力与圆融通脱的艺术气质。

八、首尾接应,左右映带

《孙子兵法》指出:善于用兵的人,他指挥的部队就如常山之蛇“率然”一样。击它的头部,它的尾部弹过来救应,击它的尾部,它的头部弹过来救应,击它的腰部,它的头尾一齐弹过来救应。正所谓首尾接应,左右映带,前后护持。这里的“接应”,就是指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照应和相互支持的关系。看一幅书法作品如何,首先是从总体入手,看各要素之间是否协调。要使互不相干的点画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有姿态、有灵魂的单字,靠的是点画之间的相互呼应;要使各自不同的单字组合成一幅气韵生动、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靠的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书法家正是通过对单纯而抽象的元素点和线的用笔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和世界诸象的。在处理好单体字的接应关系

同时,还要搞好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使字字呼应,行行承接,并照顾到题款用印,达到揖让有致、顾盼生姿、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和浑然一体。使整幅作品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感,从而达到相应的艺术审美效果。

九、疾徐相间,以静制动

《孙子兵法》指出:军队迅速行军时要象疾风,舒缓列队时要象森林,巍然不动时要象山岳,发动进攻时要象雷鸣。同时,要求在战争中做到疾徐相间、动静结合,治乱互因。书法被誉为是无声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外在表现。而行笔速度又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法也即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法形态上,疾厉的行笔速度,所书线条力感外露,飞白、枯笔不断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凌厉爽快的艺术感染力。徐缓的行笔速度,所书线条显得沉着、饱满、圆润、结实、健康。在坚持疾徐相间的同时,适当地运用涩滞行笔速度,最易于表现出高古苍劲、墨色凝重和气韵生动的效果。书法创作过程只有做到徐疾相间,动静结合,轻重有度,才能体现出书法的崇高境界和韵律之美。

十、令文齐武,功在书外

《孙子兵法》在行军篇中阐述了“令文齐武”的治军原则。我们理解的文武,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的意思。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强调的是一方面要有书法真功,另一方面要有文化内涵。而书法真功是载体,文化内涵才是书法的灵魂所在。书法之所以能

够称之为艺术,绝不是单纯汉字的简单组合,而是书法之外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是意与境、形与神的完美统一。只把汉字组合起来书写,即便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最多也不过是个“写字匠”,算不上真正的书法家。因此,我们必须在炼好书法真功的同时,加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将自己的心情、意志和情感与时代风云合拍,并诉诸笔端,形成独特风貌,才能给人一种激励、一种力量、一种愉悦、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享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