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含油面积图基本概念

含油面积图基本概念

含油面积图基本概念
含油面积图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释义

―――《含油面积图和小层平面图编制需求》之一

为了使软件设计人、软件工程师和用户,对含油面积图、小层平面图编制、等值图相关的专业知识,建立统一标准的概念,规范其内涵理解,对一些基本概念(100项),在此作基本的释义。

1.1 地层类19项

1)地层(Stratum):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成层岩石和堆积物的泛称。

一般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类地层。

2)地质时代(Geology age):地壳发展历史进程中由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各地层单位或地质事件所记录的相对时代和绝对年龄。

3)地层单位:根据地壳发展历史进程中由地质作用在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地层划分单位。

4)地层单位和地质时代的划分

我国东部地区沉积的地层,全国性或大区域性一般应用到统(群),区域型的或地方性的地层多为组(地方性命名)――段(段号)――层组(层号)――小层(小层号)

5)地层层序:地层(岩层)按地质历史时期(从远古到现今)或按地下深浅(从老到新,或从新到老)的沉积顺序。

各个国家、大区域或区域及局部地区的地层层序不尽相同。我国油区的地层层序各不相同。(可参考“中国石油地质志”相应篇章和各油区有关文献)

胜利油田的地层层序详见“中国石油地质志”卷6、“胜利油区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和国际、中国地层层序表

6)地层层位(Horizon):地层(岩层、矿层)在地层层序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属的地质时代及性质。

地层层位的划分方法和层位顺序具有区域性特点,我国石油地质地层和油层组划分方法详见:

SY/T 6166-1995 油气层层组划分对比方法

SY/T 5806-2000 油气层层位代码

胜利油区地层和油层组划分方法见:

Q/SL0803-1993 地层层位名称代码及填写规定

7)含油层系(Petroliferous measures):在一定地质时期内,若干相邻的储油层与其间非储油层,又是也包括生油层在内组成的一套岩系。

如胜利油区具有多套含油层系,从上至下有:明化镇组气层、馆陶组油气层、东营组油气层、砂一段油气层、砂二段上部油气层、砂二段下部油气层、砂二段稳矿油气层、砂三段油气层、砂四段砾岩油层、纯化镇组油气层等。

8)大层:我国部分油矿地质工作人员对砂层组以上地层的俗称。主要指:段――组--统――系

9)油层组(Pay set):在相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层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基本一致且彼此靠近的一套连续沉积的油层组合。如胜利油田的馆陶组油层、大庆油田的葡萄花油层、辽河油田的欢喜岭油层等

10)组:是时间性地方性最基本的地层单位,一般先当於阶或略小於阶,有时可以比阶大,甚至相当于统。

同一组往往具有统一的岩相、岩性和编制程度。组或由一种岩石组成,或包括一种主要岩石兼有夹层,或有二三种岩石反复重叠组成,可能具有复杂的岩石组分。如胜利油区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等

11)段:小於组的地方性地层单位。组有时可以分为段,不用地理名称,直接分段。如东营组第一段、东营组第二段、东营组第三段,简称东一段、东二段、东三段。

12)砂层组:是小於段的地方性地层单位。段组有时可以分为砂层组,不

用地理名称,直接按顺序排列。

如胜利油田沙河街组第二段,简称砂二段,可分为15个砂层组,称为“砂二段第一砂层组、砂二段第二砂层组……砂二段第十五砂层组”,简写为“砂二1、砂二2……砂二15”;

砂层组是我国多层系、多油层复式油气藏地质研究最基本的地层单位。一般油田投入开发时,都应该编制出油藏和油田的砂层组构造等深图、含油气面积图和储量计算综合图。

13)储集岩(Reservoir rock):具有连通孔隙和渗透性而能存储石油天然气等流体并能使之渗滤流动的岩石,叫储集岩。

一个或若干个储集岩构成的连通体构成储集体。?

14)储集层(Reservoir bed):又称为“储层”。储层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储集体通过储集体的建筑结构(Architexture:各种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側向连接和垂向叠加等)、构造条件(构造形态、断层裂缝等),在地下构成一个或多个可供油气及其其它流体在其内部储存和连续流动的连通体,而连通体之间又由不渗透的非储集体和其他遮挡因素所隔开。把这一连通体和非储集体的复杂组合,称为储层。

15)储层平面图:按专业规则和约束,把储集层各要素用平面点、线、面和字符表示的专用图形。

储层是现代油藏描述中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核心和基本单元。其描述内容主要有:

储层构造和建筑格架(外部边界、几何形态、产状、岩性和组成);

储层物性空间分布(孔隙性、渗透性、连通性、流动性);

储层内流体分布及其性质(油气水)。

储层平面图就是储层描述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储层描述生产实际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16)小层:是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对主要储集层类型――砂泥岩剖面储层(储集层)的俗称。由于约定成俗的习惯,将其他类型储层,也称为小层。

因此,储层平面图在我国油区又称为“小层平面图”。

17)油砂体:含有油气的砂泥岩剖面(砂岩、粉砂岩)的储集体

18)地层代号:为了叙述和作图表示方便,规定各个国际地层单位都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区域和地方地层单位应用国家和行业规定的符号表示。

此外我国石油行业还规定了代号简写的汉字规则。

详见SY/T 5806-2000 油气层层位代码

详见SY/T 5615-1993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和图式

19)小层号:是地层代号中最细的代号,是小层平面图重要的识别标志之一。按“SY/T 5615-1993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和图式”中“27 地质体年代、

符号”规定:

层组和小层举例:

Es28---29

层组的符号

8―9砂层组

小层的符号

下第三系砂二段第8砂层组第2小层―第9砂层组第3小层砂层组

1.2 构造类15项

1)构造:构造是一个应用较广泛的术语。地球科学大范围内有大地构造,矿物学研究岩石构造。在这里指的是石油地质构造,一般有区域构造、

油气储集构造类型及含油气盆地和1-4级构造单元。详见

GB/T 16792-1997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

SY/T 5978-1994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断层(Fault):岩层(岩体)经地壳运动受力发生断裂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

3)正断层:断层面两盘地层发生相对位移,上盘(断层面上)相对下盘(断层面下)向下滑动的断层叫正断层。

4)逆断层:断层面两盘地层发生相对位移,上盘(断层面上)相对下盘(断层面下)向上滑动的断层叫逆断层。

5)断层面:形成断层、区分两盘地层的断裂面叫断层面,断层面可以是平面、曲面或断裂体

6)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层(岩层)界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断层线是一

条空间曲线,在二维平面图上克表示为直线或曲线。

7) 断层要素:一般断层面(断层)四要素走向、倾向、倾角、延伸长度。

8) 走向(Strike):岩层界面或构造界面与水平面之间交线的范围。单位一

般用度,用0-360度或Nxx o-Sxx o或NE-S西象限角描述。

节理面、断层面和皱褶轴面均属构造面。

9) 倾向(Dip):岩层界面或构造界面上顺下倾垂直于走向线引得的倾斜线

(走向线法线)的水平投影线的方位。单位:度

10)倾角(Angle of dip): 岩层界面或构造界面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11)断层延伸长度(Fault extension length):断层面(断层线)沿走向线方向的长度。单位:m或km

12)断距: 在断层面走向的剖面上,断层两盘同一岩层(地层)沿断层面错开的位移。

断距分为总断距、水平断距和垂直断距(落差)。单位:m或km 13)落差:在断层面走向的剖面上,断层两盘同一岩层(地层)沿断层面错开的垂直位移。单位:m或km

14)不整合(Unconformity):两套相邻岩层(地层)之间存在有明显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而有不属于断层接触的一种接触关系。

15)地层产状:地层(岩层)在地下沉积的空间状态。通常用产状三要走向、倾向、倾角来描述,用地层构造等值线图(等深线图)来表示

1.3 井类14项

1)井位:石油井井孔的地理坐标位置。

井位分为:地面井位、地下井位(层位井位)和井底井位(特殊的地

下井位)。

按地下层位计算,一口井地下井位有无数个,油田勘探开

发最关心的是砂层组、小层顶底界面的井位、井地井位。

地下井位坐标一般要进行计算。

側钻井或多底井是多口井只具有一个地面井位。

井位表示方法:石油企业习惯用大地坐标(即高斯-克里格投影的方

里网坐标)表示;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交换交流和共享图形,

可在计算机内采用经纬度表示。

井位的基本要求:唯一性、寓意性、准确性、最简性

2)井号:石油井的名称,一般用井号命名。井号命名的原则,我国各油区

不尽相同,但基本形成了约定成俗的规则:

探井类:井姓+1-2位汉字+无含义顺序码(阿拉伯数字)

如:淞基3井华8井等(胜利油田可参看《Q/SL1175—95 油气探井井位设计》)

开发井类:

井姓+1-2位汉字+有含义顺序码+“-”+无含义顺序码

有含义顺序码+“-”+有含义顺序码+“-”+1-2位汉字+无含义顺序码

如:辛109-斜37 2-2-观18

3)井型:这里是指钻井时井身轨迹类型,分为12种类型

直井(单井)

直井(丛式井)

斜井

定向井(单井)

定向井(丛式井)

水平井(单井)

水平井(丛式

井)

侧钻井

侧钻水平井

多底井

救援井

其它井

4)探井井别:这里专指以探井设计、完钻的井,分为22个类别

基准井

区域探井区域剖面井地质探井预探井

初探井

参数井

构造探井地层探井

探边井

资料井

浅探井

解剖井(剖面井)

定向探井

评价井

取芯探井

估价井

详探井

取芯井

工程井

水文井

野猫井

5)钻井成果井别:这里专指钻井完钻试油后获工业油气流情况的井,分为12种类别

千吨井

见工业油流井见工业气流井油气层井

油气显示井低产油气流井低产气流井干井产水井无工业价值井未下套管井工程报废井

6)开发井别井况:这里专指钻井完井交井、投入开发后井的分类,分为34

种类别

采油井

补充油井

排液油井

一次调整井二次调整井试采油井

更新油井

二次更新油井三次更新油井采油检查井

吞吐井

汽驱采油井

火烧油层井

待报废油井

采天然气井

试采气井

采CO2气井

采气检查井

待报废气井

排水井

注水井

补充注水井

更新注水井

一次调整水井

二次调整水井

二更新注水井

三更新注水井

注碱水井

注化学剂井

注水检查井

待报废注水井

注汽井

注汽检查井

待报废注汽井

7)当年井别: 这里专指当年设计、待钻、正钻和完钻完交井井的类别,为21

种类别

设计探井

滚动勘探井

设计开发准备井设计采油井

设计采气井

设计注水井

设计注汽井设计其他井

正钻采油井

正钻采气井

正钻注水井

正钻注汽井

正钻其他井

待钻油井

待钻气井

待钻注水井

待钻注汽井

待钻其他井

试油井

试注井

当年新井

8)井况:这里专指当前石油井井身、井身结构的质量和井的应用状况,为

26种情况:

套管事故报废井井下落物报废井其他工程报废

未下套管

无工业油流报废井水淹后无油流报废其他地质报废报废井报废再利用采油井

报废再利用采气井

报废再利用注水井

报废再利用注汽井

报废再利用注气井

报废再利用采水井

井况正常井

待报废采油井

待报废注水井

待报废注汽井

待报废注气井

待报废采水井

长期停产油井长期停注水井长期停产采水井

长期停产注汽井长期停产气井长期停产其他井

9)井斜(Borehole inclination of hole,Well deflection):石油井井孔中心线轨迹与井口中心向下的垂线不相重合的现象。

井斜的程度一般用井斜角、井斜方位和斜深(即井斜段的钻深)三个参数来描述和计算。

10)井身轨迹:石油井的钻井轨迹在沿井口中心向下垂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它可以反映井身在各个井段的倾斜程度。

井的钻井轨迹实际上是一条空间螺旋曲线,投影面一般应选取平行於最大井斜段的的垂面。

11)井位轨迹:石油井的钻井轨迹在井底水平面的投影,它可以反映井身不同深度井位的水平位移和方位(即不同层位的地下坐标)。

12)井斜角(Angle of borehole inclination):井孔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单位用度

13)井斜方位(Direction of deflection):井孔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方向。以正北方向线为始边,顺时针转至该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来表示。单位用度

14)水平位移(Horizontal departure displacement):地面井口位置点与井底或井孔上某点,在水平投影面的两点之间的位移。

1.4 深度类 11项

1)井深:一般指完井井深,即指钻盘方补心顶面至固井后人工井底(水泥塞顶面)的深度(长度)。单位:m。如果是合格的直井,一般井深就是井的垂直深度,如果是斜井或虽是直井,但精度级别不够,都需要进行井深校正。

注意:井深还有其他类别,如完钻井深、目前井深,与完井井深是不同的。

2)钻深:石油井钻井的深度,与钻井报表是一致的。

3)斜深:石油井在钻井中,井身有井斜时(超过钻井斜度要求或大于深度的精度要求)的钻深(钻盘方补心顶面至原始人工井底范围内)。

4)垂直井深:指钻盘方补心顶面至原始工井底或某一层面的铅直深度。单位:m。如果是合格的直井,一般井深就是井的垂直深度。

5)井的地面海拔:钻井井场地面的海拔高度。单位:m。

6)井的补心海拔:钻盘方补心顶面的海拔高度。单位:m。

7)井的海拔高程:石油井的海平面到原始工井底或某一层面的铅直深度。

8)井的补心高程:钻盘方补心顶面至原始工井底或某一层面的铅直深度。

9)水平面(水准面):大地标准测量的海平面。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黄海高程系

10)基准面:由于石油井的补心海拔和地面海拔不尽相同,为了区别井的实际铅直深度,必须将垂直井深,折算到同一个标准面,这个标准面就称作“基准面”。石油井的基准面一般多选择水平面。

11)井深校正:由于石油井的补心海拔、地面海拔、钻井井斜、井身环境

等诸多因素不同,在编制构造等深图、地层等厚图、小层平面图等基础图件和储层描述时,需要对井深数据进行校正,称为井深校正。井深校正井的环境校正的一部分。

1.5 投影基础10项

1)地图投影:按照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系统转绘到平面上的方法。

投影学研究的方法:地球为不规则曲面—→选一个规则曲面来代替—→选代表性的点(经纬网交点或大地坐标)—→建立地图平面上的经纬网或大地坐标网。

2)石油平面投影图

这里指广义的地球投影图,即以地球经纬网或大地坐标网(石油图形一般采用兰勃特投影或高斯-克里格投影变换后的坐标网)为坐标系的石油专业用图。

井位图、构造等值图、含油气面积图、砂层组含油气面积图、储(小)层平面图、等值图都是石油勘探开发中,基本常用的主要数字化投影图图类3)小层平面图投影要求

根据《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2年的有关要求,小层平面图的投影设计原则:

⑴比例尺大于1∶1万,采用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⑵比例尺大于1∶50万(含1∶50万)制图区域北边缘纬线小于30°,经差不超过7°,或北边缘纬线大于30°,经差不超过9°,采用3°或6°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但对中央经线的选择,要按如下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a) 制图区域在同一个投影带的,可用原投影带的中央经线计算投影成果,按地形图的要求绘经纬网或方里网,注公里数和带号。

b) 制图区域跨带超过1030’(纬度低于300的地区为30’)的,则必须另选制图区域中部的经线(凑整1°)作为中央经线,计算投影成果,绘经纬网,一般不加方里网。如果要加方里网,则应按新选定的中央经线西移500km ,作为横座标Y的起点,只注公里数,不注带号,并在图廓外或图例内加注说明:“本图中央经线为×××°”。

c) 制图区域不超过1030’(纬度低于300的地区为30’)的,可以仍用原投影带的中央经线计算投影成果,绘统一的方里网,注带号的和公里数,但不绘不注邻带的方里网和公里数。

4) 地理底图

根据《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石油专业各种

平面图的地理底图均以国家测绘局颁布的1:250000(应用的1:50000图幅的资料)和1:10000地形图及其缩放了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编绘。

根据所编制图件的要求,选用相同比例尺地理底图中有关的图式,以达到既突出重点,又不影响使用价值的目的。

5)北京坐标系和西安坐标系

所谓坐标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采用的地球椭圆体的参数,

二是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的地球椭圆体如何定位,确定它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

这就需要对地球椭圆体进行定向工作,即对适合我国的原点进行高精度天文测量,确定该点三个参数:天文经纬度、该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以及该点到附近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把所采用的地球椭圆体上的相关位置与之吻合,这个椭圆体与地球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也就固定不变了。

把这个坐标原点作为最原始的第一个已知点,去推算其他点的坐标。坐标原点是母点,其他点都是由母点推出的子点。

由于采用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个点的经纬度值也会不同,这不是测量精度高低的问题,而是坐标原点不同引起的,可能会相差几秒到二三十秒。

确定了不同的坐标系(地形图上都清楚地标明了用的什麽坐标系),就可以确定彼此间的修正值。

1954年我国确定了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是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圆体;

1980年我国在西安北泾阳县永乐镇(λ:108055′,φ:34o32′),完成了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测定工作,建立了坐标原点,首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面。

从此建立了更适合我国自己的坐标系——GDZ80, 即国家大地坐标系,又叫1980年西安坐标系。西安坐标系采用的是我国自己的椭圆体, 参数改变了,精度更高了。

6)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在青岛观家山验潮站测定的高程基准称为黄海高程系。国家水准原点高程值72.260m。

7)高斯-克里格投影 (Gauss-Kruger):即横切椭圆柱等角分带投影,可分为3度带和6度带两种。

投影特点:无角度变形,图形形状不变,沿经线方向纬度越低,距离变形越大。投影区域是分带的。

3°带:大于1:10000地形图经度每3°为一带,分带投影。

6°带:小于1:10000,大于1:50万地形图,经度每6°为一带。

8)小层平面图投影系统

我国各油田小层平面图比例尺均大于1:50万,故全部采用高斯-克里格投影,其中

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大于1:50万图形,采用6°带;

比例尺大于1:10000图形, 采用3°带。

我国油田均分布:东经70.5o--127.5o,6度带主要是13区――23区,3度带主要是24区――46区。详见下表: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横切椭圆柱等角投影投影设置参数和应用范围表

6)兰勃特投影(Lambert):即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园锥投影,适合我国小比例尺石油图形的投影设计:

⑴比例尺小于1∶50万(不含1∶50万);

⑵比例尺虽大于1∶50万,但经差超过了7°(北边缘纬线小于30°的地区)

或9°(北边缘纬线大于30°的地区);

⑶制图区域在中国大范围以内(南海诸岛作插图)

标准纬线按如下公式计算:

φ1=φS+(1/4)*(φN-φS)

φ2=φN-(1/4)*(φN-φS)

其中φ1、φ2为两条标准纬线的纬度(可凑整到整度数);φN为制图区域最北端的纬度;φS为制图区域最南端的纬度。

7)经纬线网:由经纬线构成的坐标网,又称地理坐标网。

作用:

⑴控制地球上各点和地形的实地位置;

⑵计算投影变形;

⑶确定比例尺、量测距离、角度和面积。

8)方里网(或大地坐标网)

平行于投影坐标轴的二组平行线所构成的方格网,每个整公里绘出坐标中纵线和坐标横线,故称为方里网,又称直角坐标网。

作用:

⑴在大比例尺图上,展绘点位和读出图上坐标精确、迅速、方便。

⑵在G-K投影中,各投影带的坐标值相同(通用坐标),一般以米为

单位,有时也有以公里为单位;

⑶纵坐标,计算值X;横坐标计算值y(分带值)

通用横坐标Y=(分带号)[500000.0+y]

9)经纬网与方里网选择

比例尺大于1∶20万(不含1∶20万),宜绘方里网,将经纬网短线绘在内外图廓之间或按地形图图式绘出分度带;比例尺小于1∶20万(不含1∶20万) 宜绘经纬网。

平面图件边框标注经纬网(按度、分)与方里网,网线间距以图面实际尺寸,每10cm标注数字。方里网在图面上以两种方式绘制:大幅挂图以底色只标注“+”字交叉点;分幅图以底色实线描绘。经纬网、方里网密度(见表4-1)。

表4-1经纬网、方里网密度选择表

彩色图上,用兰(100%,RGB:0,0,255)、钢灰(黑30% RGB:180,180,180)、黑(100% RGB:0,0,0)分别对经纬网、方里网、注记进行着色。

10)坐标转换:在坐标换带和投影转换中的问题。

即把某一带某点的坐标值x,y换算成相邻的另一带的坐标值。也即从一个坐标系(不同的中央经线,构成不同的坐标系)换算到另一个坐标系。

坐标转换分三种:

⑴将经纬度坐标(λ,Φ)转换成通用直角坐标(X,Y)

⑵将通用直角坐标(X,Y)转换成经纬度坐标(λ,Φ)

⑶另选中央经线后,图件的X轴随中央经线作相应的移动保持500 km,

图形的轨迹信息在原坐标系的坐标值,在新的的坐标系中发生了变化。(中央经线要选择经度的整值)。

1.6 图形要素 31项

1)图形:根据一定数学法则、由特殊语言系统(具有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的点、线、面的有机组合的符号、文字、色彩等)表达,经过概括、提取和抽象,表示客观实体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空中发展变化的、在平面载体上显示的综合缩影。

图形的特点:具有可测量性、比文字和表格更具直观易读性和一览性;具有更强的信息载荷性和认知性。

2)图件:是指用以表达石油天然气地质信息为主体内容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曲线图和底图等的总称。

3)图类:油田勘探开发图形的专业分类。由相同的或相近的图层集合组成的、应用相同或相似的图形称同一类图形。

4)图素: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常用的固定图层、图元组合,由若干图层、图元构成。

5)图层: 指同一类图元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元的组合(在图形空间数据库中放在一个层面上的某一类图元数据的集合)。

一幅图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图层组成。

一个图层由图元空间数据以及描述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

一般单个图层本身不能称为图形,也不具备完全的图形功能。

6)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空间信息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面积)三种类型;非空间信息单位有专业字符、文档和注记等。

7)图式:一般指图件中各类图元的表示形式,包括几何形态和属性信息。

8)图标、符号:指图件中为区分图元信息类别而采用的不同形状点线面、花纹、颜色、字符的特殊固定组合。

图标、符号的特点:唯一性、最简性、概括性、可行性和约定成俗性。

如:区分不同岩性——砾岩、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的符号。

9)注记:是指图件中图形、图层和图标(或符号)的注释文字,以及图名、表格和其它说明文字等。

10)图层:图层是一类图元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元的组合,由图元空间数

据以及描述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一幅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图层组成。图层本身不能称为图,也不具备图形应有的功能,.

为避免重复,避免同一图层多次定义可能的标准不一致性,规定每一图层只在其母图(基本图)中一次性定义。

11)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面积)三种类型;非空间信息单位还有专业属性、字符、文档和标记等。

12)数据项: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13)空间数据:标志地球上和地壳内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势、边界、构造位置、构造形态、地层顺序、沉积特征、流体分布等信息。具体表达为图形、图层、图元空间几何位置、形态、分布、结构、颜色等特征数据。

14)数据项定义:定义数据项的名称、代码、主码、类型(,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宽度(位数)、小数(位数)、计量单位、填写规定等数据属性的过程。

15)属性表:描述实体(图形、图层、图元等)基本几何属性和专业属性的数据项集合。

16)基本图:油田开发图形中,由若干不同的基本构图图层(又称逻辑层)组成的类图叫基本图。油田开发基本图类也只有几十种。基本图是分解图层、定义逻辑图层、建立逻辑结构标准的研究对象。是简单的独立的图形。

17)叠加图:由专业属性和逻辑结构相关的基本图、图层或图元纵向有机叠加构成的类图,叫叠加图。叠加图的生成,主要要定义被叠合的基本图、图层、图元的种类和层序。多层次基本图、图层和图元的复合叠加,是油田开发图形复杂化的主要表现。

18)组合图:由若干专业属性和逻辑结构相关的类图(基本图、叠加图)在平面上的整拼组合形成的类图,叫组合图。组合图又分为同类图的拼合和不同类图的拼合。

19)平面图:是指按一定的比例尺和科学投影系统绘制的、表达石油天然气地质信息平面变化的图件。

20)底图:是指在科学的地图投影和数学基础上,具备简略的地理要素、石油专题图要素,用作石油专业图骨架和控制的、统一的地理、石油基础图件。

石油专业图是由底图基础要素和专业要素两部分组成。底图基础要素又分为地理底图、石油底图二种。

石油底图直接为石油专业图件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分布位置、专业图件骨架和转绘依据,大大减小录入量,加快成图速度,提高成图精度。

210图层集合

构成图形所有不同基本图层(逻辑层)的组合做该图的图层集合,简称层集合。

同类图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层集合,根据需要,每一幅图都可能有自己特有的层集合;组合图的层集合是由不同类图各自图的层集合组合构成;不同层组、相同类图的平面组合图,其层集合是相同的,但是其图元标识层组号的代码不同。

22)图元集合:构成图形所有图元的组合做该图的图元集合。图元集合是与图件直接联系的,同类图的层集合是相同的,但图元集合不一样,从而形成每幅图的特性。

23)专业属性:描述实体(图形、图层、图元等)所属专业和涉及专业属性性质的数据集合

24)元数据::是关于数据与信息资源的数据,即关于数据与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

25)数据集:相关数据的集合。在本标准中,可以相对独立形成数字产品的数据即可为一个数据集。

26)介质:用以记录、存储信息资源的物质实体。

27)代码

28)断面等值图

地层层号井位井号代码断层线等深线线标注断距线井

旁标注代码

29)断层线图

30)等值图要素

31)小层平面图要素

小层号井位井号断层线断距线等深线油水边界线油气

边界线气水边界线含油零线含气零线尖灭储层(砂层)尖

灭线油层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井旁

标注油层气层水层干层岩性泥质含量代码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 (最新教案)

7条形统计图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指导】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条形统计图......................................2课时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是忠义镇龙马小学的张赑鑫,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条形统计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说教材 条形统计图是西南师范大学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1格代表1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讲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认真研读教材结构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4年级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我确立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用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二、说教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使之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概念、规则或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踢毽子这一生活情景展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教法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4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2、注重预设生成问题,关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谈论。4、注重人文关怀,渗透互动评价思想。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并掌握的过程。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古人以其精辟的语言解释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上我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形式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由五大板块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讲课稿1

讲课稿 1)案例教学,导入新课;2)设计问题,引出定义;3)经典场景,分析重点;4)自主探索,理解难点;5)课堂小结,巩固提高;6)课外延展,学生也来当“导演” 1、案例教学,导入新课; 《加油吧,明小子》“女一出场”的场景 老师:停!这一场景就拍到这里,通过了,大家可以准备下一个场景了。 大三的同学请过来,大家说一说你们在此前拍摄过什么作品? 学生:我拍摄过电视新闻;我拍摄过电视散文、我拍摄过MV短片 老师:同学们拍摄电视新闻、电视散文等已经初步学会了摄像、剪辑,能够制作简短的视频,这个为我们创作微电影、电影打下基础,但是对于完成一部电影创作来说还远远不够。 学生:老师,那我们如何创作微电影、电影? 老师:创作电影首先要学习剧本创作,而剧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场景。 刚才我已让大家观摩体验了大四同学拍摄的原创喜剧电影《加油吧,明小子》的部分场景。场景创作是同学们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剧本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他需要我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进行艺术加工而成。 学生:老师,什么是场景,我们该如何创作场景,场景有哪些构成要素? 老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我们回到课堂上进一步学习、理解场景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课内: 2、设计问题,引出定义; 同学们,我们通对大四学生电影拍摄现场《加油吧,明小子!》的观摩,对场景及场景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优秀的场景造就优秀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的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景,而不是整部影片。

那么,什么是场景呢?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悉德菲尔德说:场景是电影剧本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某件事情发生的地点—某些特定事情发生的地点。它是戏剧性(或喜剧)动作的一个特殊单元---在这里你讲述你的故事。 悉德。菲尔德只是对场景的定义提出了事件、地点要素,但是场景不仅仅是地点,还有时间以及场景中的自然氛围。因此我们把场景定义为: 影视剧中,场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主要是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连续的镜头。 我们如何理解场景的定义呢? 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如村道、场院、屋内、门外等等)内所发生的情节。 场景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每一场景的情节都是发生在一个具体且是连续的时间段内,如果空间不变而时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也应区分为不同的场景。 场景中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情节发生时的自然氛围。 3、经典场景,分析重点; 请大家想想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你能回想到哪个场景呢?大家一边观摩,一边思考:剧中有几个场景?你是如何判断场景的变化的? 下面来观摩这一片段。 影片中的这一片段是我的母亲在村口小学等待父亲的归来。地点是村小学,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镜头。来看,这有几个场景,为什么?

图表的基本概念

图表的基本概念 (1)图表类型 Excel 提供了很多图表的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图表类型及其应用。 ① 柱形图:用于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或显示各项之间的比较情况。柱形图把每个数据点显示为一个垂直柱体,每个柱体的高度对应于数值。值的刻度显示在垂直坐标轴上,通常位于图表的左边。 ②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变化的一组连续数据的变化情况,尤其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的数据趋势。在折线图中,类别数据沿水平轴均匀分布,所有值数据沿垂直轴均匀分布。如果分类标签是文本并且代表均匀分布的数值(如月、季度或财政年度),则应该使用折线图。 ③ 饼图:最适合反映单个数据在所有数据构成的总和中所占比例。饼图只能使用一个数据系列,数据点显示为整个饼图的百分比。通常,饼图中使用的值全为正数。 ④ 条形图:实际上是顺时针旋转了90度的柱形图,用于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或显示各项之间的比较情况。利用工作表中列或行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条形图。通常类别数据显示在纵轴上,而数值显示于横轴上。 ⑤ 面积图:用于强调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程度,也可用于引起人们对总值趋势的注意。面积图还可以通过显示所绘制的值的总和显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⑥ 散点图:也叫XY 图,用于显示若干数据系列中各数值之间的关系,或者将两组数据绘制为xy 坐标的一个系列。散点图有两个数值轴,沿水平轴(x 轴)方向显示一组数值数据,沿垂直轴(y 轴)方向显示另一组数值数据。散点图将这些数值合并到单一数据点并以不均匀间隔或簇显示它们。通常用于显示和比较各数值之间的关系,例如科学数据、统计数据和工程数据。 (2)图表的构成 一个图表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图1所示): 图1 图表的构成 ① 图表标题:描述图表的名称,默认在图表的顶端,也可去掉。 ② 坐标轴标题:坐标轴标题是X 轴与Y 轴的名称。 图表区 背景墙和基底 图表标题 绘图 区 网 格 线 图例 数据标志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与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技能,带着自学的收获与疑问走进课堂。目前,笔者主要是通过家长QQ群和“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开展微课的学习与反馈。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学生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任务;二是登录“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教师这样在平台中收集学生的困惑很方便,在课堂中教学就进行专题的讲解和组织讨论。 (二)课中知识探究 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图2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1.小组交流,梳理汇总 此环节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二是交流观看微课的收获;三是提出并梳理汇总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疑问;四是整理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单中任务的好的做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能在小组内解决的疑问尽量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从而启发学生不断自主的进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一课,笔者些环节安排的是让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一,即: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数据,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表示方法。此环节,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越性,课前前置了教材的例1,为第二环节的开展,预留了时空。 2.集中汇报,聚焦问题 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与汇总,学生已对自学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此环节,是通过小组集中汇报的形式,聚焦有争论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的讨论或者老师的讲解,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课堂的教学目

小学数学题 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题条形统计图 【编者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小学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具体内容,如下述: ⒈下面是三(1)班第六组数学考试成绩记录表。姓名分数张晓丹98 王晓楠87 李玉新92 李永89 方瑾78 张强60 算一算:这个小组的平均分数。 ⒉下面是某一地区一周的气温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温度(℃)17181413192019 算一算:这个地区这一周的平均气温。并说一说计算的结果是每一天的实际气温吗? ⒊下面是三(1)班的两个组在一分钟电脑打字比赛中的成绩记录。 第一组:张帆13个王玉16个李晓光16个李强15个刘清12个徐禄18个 第二组:李娇17个赵有14个刘利14个王志坚19个张

萌16个 ⑴请把成绩纪录填入下表。 第______组一分钟电脑打字比赛统计表填表人_______ 姓名 成绩(个) ⑵说一说如何判断哪组成绩好,并说明理由。 ⑶算一算每个组平均每个人一分钟打多少个字? 3. 实验小学各年级给幼儿园小朋友做玩具的数量如下: 实验小学各年级给幼儿园小朋友做玩具统计图 (件)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⑴读上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⑵平均每个年级做了几件? 4. 三(1)班的6名同学给希望小学捐赠图书情况统计如下:( 本) 李娟张新强王磊徐贺刘奕信石鹏 ⑴读上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⑵平均每人捐赠图书多少本?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三(1)班举行拍球比赛,男、女生各选出5人。 男生组的成绩是:23下18下24下16下19下 女生组的成绩是:18下16下17下15下14下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数学四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内容安排特点 1.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

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材在习题中安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例如,例1,例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第6题。这些题目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又如: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在统计中,平均数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针对这一缺点,教材在练习二十三第6*题以选做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所体会,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特点的全面认识。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类事物的特点。例如,在例3中引导学生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马上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接下来,在后面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这一优势,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让学生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此外,教材还在例题和做一做中呈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3种画法,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图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游戏原画+动漫影视-场景概念设计技法1:布

游戏原画+动漫影视-场景概念设计技法1:布游戏原画动漫影视-场景概念设计技法1:布局(构图技巧) 三分法(The rule of thirds) 三分法是由黄金分割定律(the golden rule)而来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三分法针对摄像比例(photographic proportions)作了些微改动。我认为正是因为其前身非常简单,所以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这里我们以实例来说明究竟什么是三分法。你应该注意到主要的焦点大都直接位于“黄金分割点”(“golden means”)上。而其他物体则安排在收敛线的附近(如飞鸟),但不是直接在上面,以免抢了焦点的风头。 这些线互相交叉形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定点。注意所有这些“热点”(hotspots)都是偏离画面中心位置的。两个最好的“权力点”(power points)是右上点和右下点,因为当人欣赏一幅画时,其视线从左下角进入,然后穿过画面中心,最后停在右边的“黄金点”位置——“趣味中心点”(Center Of Interest)上。视线之所以从左下方进入是因为我们的读书习惯是从左向右。这个心理学现象很多年前就被证实了。下次参观陈列古代耶稣基督题材的绘画作品the Old Masters paintings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时,你可以观察一下在“黄金

分割”位置上有多少兴趣中心(Center Of Interest)。以上是一个关于三分法的例子,是一个垂直画面。如你所见,无论画面比例如何,三分法都适用。注意热点是落在收敛线的中心附近。应格外小心的是不要把两个同等重要的兴趣中心直接放在两个黄金分割点上,尤其是位于画面的两侧。这会混淆观察者的视线,使其在两个兴趣中心之间游离不定,最后厌倦而离开。黄金分割定律和三分法:神圣的比例将画面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分成三部分时,线条交叉的地方就是一个“黄金分割点”(Golden Mean),或者说是放置焦点的最佳位置。黄金分割定律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既是伟大的数学家,同时又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认为在布局上存在着一个达到最佳审美效果的平衡。经过进一步发展,定义了所谓的“权力点”(power points),权力点被放置在黄金分割定律中线条交叉的地方。被安置在权力点上的主要对象则进一步被称为焦点。黄金分割定律通常可以用来确定画面比例。读了下文你会发现大部分图像都采用了相似的尺寸,并且都形成一个“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在今天你可以到处发现黄金矩形的存在:信用卡、电话卡、书籍封面……,都遵循了这个比例。这个黄金分割率The Golden Ratio(长边与短边之比)也存在于许多自然现象中。人鼻子的长度与下巴底部到鼻子底部之间的距离之比就符合黄金分割率。甲壳类动物的螺旋形生长也遵循了这个比率。这个神圣的比例是一种内在的美学标准指引着我们的审美观。下面的图形说明的是如何运用黄金分割定律在给空白画面划分空间。基本原理就是把一条线分成两部分,最小部分与最大部分之比等于最大部分与整条线的长度之比。换言之就是A/B = B/(A+B)。这个比率约是1/1.618。说实话,我始终搞不清楚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在我刚开始绘画时,遵循这个比率安排版面非常管用。现在我仍然这样做。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

场景定义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概述、风格类型及任务 (一)“场景”与“背景” 1、背景:是指动画画面中角色所处的环境。可用铅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中国画等多种形式绘制。背景有单层背景和多层背景之分,目前有大量的背景是在电脑中合成的。 2、场景的基本概念 场景: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是展开动画片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我们要明确场景和环境并非同一概念,它们既有分别又有关联。环境是指剧本所涉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具体的自然环境、地域等,还包括剧中主要角色生活活动的场所和空间,是一个广义的、大的概念。而场景是指使剧情展开的、具体的、物质的单元场景,每一个单元场景都是构成动画片环境的基本单元。 (二)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概念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就是指动画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 (三)场景的类型 动画片场景的类型像所有影视作品的场景类型一样,都是依据文学剧本和导演分镜头剧本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剧情的要求设置的。 一般分为室内景、室外景和室内外结合景三种。 (1)室内景 是指角色人物(包括动物)所居住与活动的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的内部空间。 室内景又分为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两种。 ①室内空间具有小型化、私密性、个性强的特点,观察其中的陈设和空间布局以及色彩配置,都可以大致判断出主人的身份、性格、爱好、经济收入、阶层、时代、地域等诸多情况。所以,在设计这种私人室内空间的场景时,一定要根据剧本所揭示的人物的特定情况来考虑,设计其中的道具、空间布局和色彩运用。如下图: ②公共室内空间的场景时,更多地考虑地域、时代和用途,同时还要考虑建

筑本身的尺度以及其中角色(人或动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因素。如图: (2)室外景 室外景是指包括房屋建筑内部之外的一切自然和人工场景,例如森林、河谷、某一星球、太空等。由于动画片场景的制作完全是人为设计和绘制的,既可以二维绘制又可以三维虚拟建构,也可以两者结合,所以,在场景设置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性。因而,这部分场景在动画片中是使用率最高的场景。这些场景完全摆脱了在常规影视剧中所需顾及的场景搭建、场地大小、建构成本等诸多问题。但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依据剧本的要求来考虑地区、时代等因素。 (3)室内外结合的景 室内外结合的景是指室内景与室外景结合在一起的景,既包括室内与室外、院内与院外,也可以包括室内外景与院内外景结合在一起的景等,属于组合式场景。其特色是内外兼顾,结构复杂,富于变化,空间层次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空间的角色同时表演。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动画场景设计1-2-3动画场景的特性(精)

教学任务名称:第一章动画场景设计认识课时数:0.5 【教学内容】 动画场景设计概念与任务 动画场景的功能特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习场景的时空关系 (2)学习场景的功能 2 技能目标 (1)能理解场景的不同风格类型 (2)能理解场景的功能特性 3 方法能力 (1)培养学习资源的搜集整合能力 (2)培养场景设计概念的基础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场景设计构思和灵活的流程掌控能力 4 职业素养 (1)培养学生自我目标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诚信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动画场景设计的任务 【学生情况分析】 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学子们还是沉浸在被动接受的大局里不知醒来,再加上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对于需要付出的坚持和努力很容易倦怠和失去斗志;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只是初步接触,对场景没有系统的概念。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理论讲授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老师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不断的适度的激励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会思考和个人管理,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这是一次以场景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学完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能够建立

起自己的专业文件夹,能收集不同的场景资源,积累场景设计素材和学习方法。先讲解基本理论,让学生配合资料收集,然后结合实际场景资料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讲述其功能特点,再讲解不同功能特点的场景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流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操作中去,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般都是非常枯燥和乏味,本章主要采用了分析讲解并举例说明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实例的讲解,能更形象具体的理解一些理论性概念;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通过导入课程时播放的动画片和课件,边放边提醒同学们观看片中丰富的场景图片,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并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采用课堂互动的方式,让他们去寻找不同类型的场景图进行归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观赏和讨论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继而产生独到的观点,慢慢积累学习经验。 教学思路与过程:充分展现了以突出实践为主导思想的职教方法,以真实场景为例,介绍该场景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教学实施步骤大致分为: 1 新课导入 2 佳作赏析 3 认知说明 4 跟做临摹练习 5 创作演练 6 总结与评价 7 作业布置 【教学活动设计】 本单元教学采用六步教学法。 1新课导入; 2佳作欣赏,带领学生观看动画场景; 3 认知说明,讲解场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从主观上建立场景及场景设计的概念; 4跟做临摹练习,通过演示示范,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5创作演练,让学生在起步之初尽快进入角色,了解场景的重要性,收集一定数量的场景资源; 6 总结与评价阶段,学会注重结果与反馈,可以尝试互评和自评及老师评价相结合,明确行动的意义; 6 通过作业的布置-按不同分类方式收集一定量的场景资料,学生自选一个主题方向,互相配合,即兴完成,让学生懂得选择和协作,轻松面对任务,快乐学习。 【学生活动设计】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内容说明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 (一)单元教育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白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3、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4、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一方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单元最后安排了“读书调查”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所以本单元把平均数贯穿在每一课的数学活动中。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借助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的特点,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小学数学_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测。 2.在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输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单、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们有哪些体育爱好?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班同学有很多体育爱好,出示课件,你能从这幅图上一眼看出我们班喜欢哪种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吗?请同学们数一数,把结果统计并整理出来。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体育活动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后续收集、整理数据以及通过数据分析问题渗透数据分析观念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整理数据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统计的过程整理在学习单上(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收集作品。) 2.汇报交流、形成条形统计图 (1)个人汇报

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整理,老师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请这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用统计表来整理的,统计的结果是…… 生2:我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的…… 生3:画圆圈 生4:画图画 这几位同学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但结果都是相同的。我们一起来对比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幅作品用了统计表,用数据来表述的,第二幅统计表虽然用正字,但是里面也有数据的描述,这两幅作品都是用数字来表示人数的。(板书:数),那后面这两幅作品,是用数吗?那用的是什么?图形,他们是用图形来描述的(板书:形)。 (2)对比优化 ①统计表的优点 咱们先来看用数来表示的这一类,观察一下:每种项目各有多少人?用数来表示人数,你觉得怎么样? 生:很简洁的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一看就知道有几天。 看来,统计表用数字来表示人数,能清楚地看出喜欢每种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板书:清楚) ②象形图的优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用图形表示的这类作品。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麻烦,还得数……容易画歪。指统计表这里有数字,不用数就知道,指象形图这里没有数字,还得自己数。是呀,要是有个数就好了!他就一点优点都没有吗?生:便于比较谁多谁少不用比,一眼就能看出来。看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能够直观比较数量的多少。(板书:直观比较) 师小结:用数字来表示,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用图形表示又可以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少。 ③融合优点 能不能想个办法,既能清晰地表示数据,又可以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少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④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10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横向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教学建议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强化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3.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4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平均数(1):教材第9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妹妹有8个苹果,姐姐有12个苹果,姐姐给妹妹几个苹果,姐姐和妹妹的苹果才能同样多? 生:从姐姐那里拿出2个苹果给妹妹,两人的苹果就一样多了。 师:每人都是多少个? 生:两人都是10个苹果。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怎样计算平均数?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图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1.1图的概念;§1.2子图;§1.3顶点的度;§1.4道路与连通性;§1.5图的运算 学时分配:共2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会正确表述关于图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图、连通图、道路、圈),会进行图的运算,会用图论的方法描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其它:由于离散数学中已介绍过相关内容,本章以复习为主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程名称:§1.1图的概念;§1.2子图;§1.3顶点的度;§1.4道路与连通性;§1.5图的运算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会正确表述关于图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图、连通图、道路、圈), 会进行图的运算,会用图论的方法描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图、简单图、子图以及图的同构等概念,并能够用图表示简单 的现实问题; (2) 掌握途径、链和道路的概念及其区别; (3) 理解图的连通性概念; (4) 掌握图的四种运算。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图 §1.1图的概念 引例 例1.下面是五城市之间的航线图,若两城市间有航线,则连线,否则不连如图1.1(a ):由图中可知,北京与广州间没有航线,而大连到上海间有航线 北京 大连 上海 广州 昆明 9 6 4 8 10 (a ) (b ) 图1.1

例2.数4,6,8,10,9五个数,若有公因子则连线,,否则不连,如上图1.1(b) 通常人们认为,过去我们所学的微积分是属于连续数学,而本章所要讨论的图论是离散数学的重要分支. 首先要注意,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图论中的“图”,并不是以前学过的通常意义下的几何图形或物体的形状图,也不是工程设计图中的“图”,而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来表达一些确定的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一个数学系统.也就是说,几何图形是表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图论中的“图”则描述一些特定的事物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图论中,顶点之间的距离、弯曲、以及顶点间的位置关系都是无关紧要的,即图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它是数学中经常采用的抽象直观思维方法的典型代表. 下面给出图作为代数结构的一个定义。 图的定义:一个图是一个三元组〈)(G V ,)(G E ,G ?〉,其中)(G V 是一个非空的点集合,)(G E 是有限的边集合,G ?是从边集合E 到点集合V 中的有序偶或无序偶的映射。 例3 图G =〈)(G V ,)(G E ,G ?〉,其中)(G V =},,,{d c b a ,)(G E =},,,,,{654321e e e e e e , ),()(1b a e G =?,),()(2c a e G =?,),()(3d b e G =?,),()(4c b e G =?,),()(5c d e G =?,),()(6d a e G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