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高考全国卷3作文下水文《鸿鹄有志,可问归期否?》

2019高考全国卷3作文下水文《鸿鹄有志,可问归期否?》

2019年全国III卷(丙卷)作文:

适用范围:四川、广西、贵州、云南4省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名师解析(四川名师、全国作文研究名师:翟晓周)

铭记、感恩,再出发!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简要解析

四川翟晓周

【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题一出炉,就一片惊呼:“太有语文味儿了!”“又是高考话题,是不是太过平稳?”“……”

在我看来,这道题命制的水平蛮高的。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首先,它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

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而且是一幅温情漫画。漫画内容涉及的是老师与学生数年厮守一朝即别的太多不舍,对学生而言,也应该有万千不舍和感恩。但人生之路于老师而言,学生成人成才就是最大的幸福;于学生而言,毕业前最后一课,是一段路的结束,更是带着使命的新征途的开始。因此这道题就高考的选才与育人功能来讲,十分不错,以此为题目,意在引导学生要学会铭记、感恩,思考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全国卷三作文题在材料的选择上或者话题上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依然是个方向。

这道作文题设置的情景利于学生真写作。

写作情境是毕业前最后一课,每个考生都刚刚经历,都有话可说而且有很多真心话想说,这有利于学生真正表达“我”,说真话,抒真情,避免了假大空,避免了宿构和套作。这样的作文题才能真正考查学生“德”“才”和写作水平。

就写作本身而言,这道作文题,既是闭合的——只能就师生范畴来言说,但也是开放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当然从学生的角度,这篇作文一定要牢记的要素有两个:感恩,继续努力新征途!

【试题解析】

一、题型解析

作文题属于任务指令性作文,具体讲来就是:生活现象类任务指令性作文。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

1、材料(漫画)给出了写作情境的任务指令——最后一课老师的一句话“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考生必须由此展开联想引发思考。

2、材料(漫画)给出了立意的任务指令——“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作不能离开漫画内容和寓意信马由缰,这寓意更蕴含在老师的“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一句话中,这句话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不舍与期许,由此可以解读出老师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给考生(学生)自己留下的感慨和影响,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3、“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等方面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文体明确。

(二)交际意识

这道作文题有明确的交际任务。

1、交际身份:即将毕业离开高中课堂的高中生。

2、交际对象:自己、老师或者同龄人。

3、交际内容:如何铭记师恩,如何肩负使命再出发,如何向老师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审题立意简析

(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中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最后一节课,一位慈祥的老师和两个学生在一间教室里,学生正在看书复习,教师说了一句话:“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将毕业的最后一节课——交际情景与话题的引出。面对考生自己的生活——刚刚经历的最后一节课,离别的情景,应该有不少的话太多的情需要表达。

2、老师的这一句话:“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漫画的寓意所在。充满温情的一句话,道出了老师和数年厮守的学生在即将离开赶赴高考考场走向人生新征程的时候对学生的不舍、眷念与期望。由此也可读出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有感慨有感受有思考——铭记与感恩、带着老师的嘱托再出发!

(二)审题,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主题。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从材料及要求来看,立意的角度很开放,可以有如下三个立意角度:

从学生的角度,比如:感恩,再出发!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从老师的角度,比如: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未来!

从综合的角度;比如:老师无私的爱和奉献成就学生肩负使命不断前行!2、基本层次

(三)作文的“三思”简析

1、思想的高度:基于作文是情景交际下的“表达我”,这里应该指向这两个维度:

(1)如何在铭记与感恩中成长,成就更好的“我”;

(2)如何在成长中构建更好的“我与他人(老师、社会、国家)”的关系。

2、思考的深度:辨析关键概念(语句)。

“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是什么意思,包含着老师怎么样的情感?

尤其是“再”所蕴含的情感,“再看看书”能不能理解为题海战术?

由此及彼,“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3、思维的慎度:

(1)弄清“我”与老师的关系。

(2)弄清老师与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关系。

(3)弄清老师与“我”将来成长的关系。

(4)弄清楚“我”的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的关系。

三、写作简要提示

说真话抒真情,真诚地表达“我”,是作文的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这道作文题,在形式上十分开放,可以议论,可以叙述,可以叙述议论

抒情相结合,换言之,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普通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夹叙夹议的散文,还可以写成抒情性议论文……

【下水作文】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

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而能起到这种真正的撼动力量的,唯情感莫属了。情感由人产生,并且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感动。是春华秋实的回馈,带来的是满足;是把感动记在心间,跃然于纸上;是爱的传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中所蕴含的情感打动了人心,又引发了许多感慨。

鸿鹄有志,可问归期否?

“行至此处,我与你们,便不得不做一个告别,或许只是暂时,又或许……”

她没有说完一句整话,嘴唇在极力控制下依旧有些许颤抖,最终,她也没有按着“事情发展顺序”泣不成声。我抬头看她,素面朝天的脸,炸毛的长发,发尾焦枯,许是多日没有保养的缘故。那日,她的脸上,雀斑尤其明显,鼻子红了半截,细长的眼睛更像是吃力地撑了一个昼夜似的,眼皮绷得有些犯青。她抬了抬眼镜,却在转瞬之间收拾好所有情绪,走下讲台,两手撑住桌面朝我们打趣道:“哎呀,这一个个的,都长成大姑娘大小伙子了,我们班的帅哥美女以后怕是得让人踏破门槛啊!”全班沸腾……这是最后一堂语文课。

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鸿鹄有志,可问归期否?”端正的字体带着穿越而来的光,在我们眼内逐渐潮湿。三年前的九月,教学楼外的知了声一声高过一声,她一袭黑裙,满面笑容站上讲台,气质端庄,肤色柔白,眼中有光。缘分初起时,她赠予我们的见面礼,仅短短四字——“鸿鹄有志”。如今,那尾随而来的后半句竟让人无语凝噎。

鸿鹄,终要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她懂。

再次转身的时候,她眼中含笑:“想给你们一个惊喜。”教室的幕布缓缓降下,43张带着翅膀的照片浅浅深深跃然而上。紧接着,一幕幕牵动思绪的画面不停更叠、转换---那是我们的第一次现代诗交流大会,她穿着特意搜罗来的精美旗袍,手拿诗册,细腻婉转的语调带着我们进入或浪漫或感伤或欢快或纠结的场景里。她看向我们的眸子,睿智而柔和;那是学校第一届寝室节,我们和她相遇在校歌声肆意飞扬的宿舍走廊里,她晃动着手中的臭袜子、垃圾袋,打发我们赶紧去收拾,四目相对之时,嫌弃满满,又宠溺满满;那是第一次校运动会,声称永远不穿平底鞋的她脱下高跟鞋跑在班级的长跑选手身侧,围栏旁的我们兴奋异常地欢呼呐喊,毫无形象,她被拍虚了的双眼里隐隐透着疲惫与坚强……万千情绪涌上心头,屏幕突然暗下来,接着,《班主任日记》在一束亮光中翩然而至,略微发皱的纸页,整齐清晰的字体:xx年xx月xx号,xx同学与邻班同学发生冲突,较为严厉地批评了他,望他能够理解;xx年xx月xx号,本次班级月考成绩不理想,课堂上发了脾气,孩子们一声不吭,此刻坐在办公室里竟甚感低落。xx年xx月xx号,与xx同学妈妈长谈,这孩子近来叛逆……200多页记录,这是一部关于我们的微型成长史,当最后一页合上的时候,她的眼泪流了下来。

“孩子们”,她清了清嗓子:“请允许我改编一下龙应台的《目送》里最经典的一段话:“所谓师生一场,只不过意味着,我和你们的缘分就是,三年之期一到,我便只能目送你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站在三尺讲台,看你们逐渐消失在教室转弯的地方。而且,你用背影

默默地告诉我,不必追。你们终将成为鸿鹄,而我却始终不敢问,有归期否?”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老师,您听到了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