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自学考试真题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学考试真题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 A.采访能力 B.推理能力 C.鉴别能力 D.顿悟性思维活动 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 A.报道思想 B.采访计划 C.新闻敏感 D.新闻线索 3.采访计划是指( ) A.采访的平时准备 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 C.背景材料的收集 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4.记者招待会又称( ) A.新闻发布会 B.座谈会 C.调查会 D.讨论会 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

采访特点的( ) A.专业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有历史发展观 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 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 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 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这种情况属于(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晕轮效应 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 A.冒险意识 B.竞争意识 C.好奇的心理 D.坚强的意志 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 A.一致性要素 B.时宜性要素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写作课程复习资料 一、识记:概念类 1、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它是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进行浓缩、提炼,展示其最新鲜、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对受众形成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力量。简言之就是消息开头用来揭示新闻要点和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部分。 导语的类型包括:归纳性、描绘性、叙述性、提问式等等。 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二是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三是设置悬念激起受众兴趣;四是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2、通讯:是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包括内容的延展、时间的延展、空间的延展、背景的延展等。作为文体群的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等一般通讯,也包括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手记、专访等文体。 通讯与消息文体的差别就在于它的延展性。 3、深度报道:就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预测以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总称。即“以今日的势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4、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 5、特写:是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6、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它是报道新闻的依据,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时间依据和价值依据;价值依据表明为什么报道,时间依据表明为什么此时报道。“新闻根据”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 7、新闻特写的写作要求一是对片断加以突出和放大;着力写富有特色的片断;着力写绕有情趣的片断;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 8、蒙太奇式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语言,其特点是镜头之间讲究必要的跳跃和组接。把电影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即“蒙太奇”手法,运用到通讯写作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蒙太奇”手法就是依据情节的发展和受众注意力关心的程度,把一个个镜头合符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受众得到一个明确的印象和感觉,这样的一种手法,就是“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其作用是省去句、段之间过渡文字。 9、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主旨和灵魂。它是作者从新闻素材中提取出来的、用来烛照全篇的、可以给人以启发的理念,是作者通过事实想要说的“话”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话”。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新闻事实的详情。 10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就是内容高度概括的、简明而醒目的题目。或者说,标题就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受众关注的文字,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消息标题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种形态。 11、复合标题中的引题作用是引导,为正题的出场作准备;正题的作用在于以简洁的语言交待新闻事实(事件),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新闻,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在哪里。副题的作用在于对正题的内容加以必要的补充、延伸,以进一步扩大引题和正题的效果。P236-237 引题引出正题的方式可以是交待背景进行铺垫,可以是渲染气氛加以烘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引出正题。12、综合消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记者围绕某一个中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另一种情况是由媒体编辑对各媒体就某一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报道加以综合。写作技巧“点面结合用材料” 13、述评消息:有述有评、夹叙夹议的消息类型。特征:以述为主,以评为辅,言简意赅。 14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背景是对人物或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说明、烘托的材料。 15、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或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新闻采访模拟题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提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着名记 者是 A.邵飘萍B.徐宝璜 C.范长江D.黄远生 2.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 A.骨干材料B.细节材料 C.第一手材料D.第二手材料 3.新闻采访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 A.了解社会情况B.识别和获得新闻 C.锻炼新闻记者D.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4.我国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谈到记者的使命时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 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位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 C.刘少奇D.邓小平 5.在我国记者队伍中,最早以采写新闻通讯闻名,被誉为“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的记者是A.邵飘萍B.黄远生 C.梁启超D.戈公振 6.具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大脑经常处于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是处于A.激活状态B.开放状态 C.亢奋状态D.有意注意状态 7.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有地理上的接近、职业上的接近、年龄上的接近,更重要的是 A.思想上的接近B.情趣上的接近 C.意识上的接近D.心理上的接近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 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 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 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 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 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 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 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 共32分 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 共20分 结合实际 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 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 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 试拟一个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 5分 2、采访对象 8分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 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 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 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 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 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 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 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 共32分 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新闻消息所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7个要素,除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 何、怎么样之外,还包括______要素。 a意义 b背景c故事 2.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 带来的新的 ________ 的分量。” a敏感 b价值c角度 d信息 3.“六要素”俱全的新闻导语,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导语。 a第三代b第一代c第二代 4.新闻专稿其实是一个______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中运用的、除消息以 外的所有报道性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的总称。 a集合b总合c集中 5. 消息主体部分的作用是对导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展开和______。 a说明b深化c补充 6.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新鲜、______和深刻。 a简明b突出 c集中 7. 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接触事实,是________起了重要的作用。 a采访的对象b采访方式c采访时机 d采访时间 8. 把握新闻客观标准,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条信息是不是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该新闻事实是不是符合(),其三,能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愿望和需求。其四,要考虑怎样如实地、真实地将这些事实叙述出来,不夸大其词,也不肆意缩小事实的内涵。 a国家法律b自然法则c新闻规律 9.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觉得农大每天都在变化。楼新了,草坪更绿了,花更多了,校园整洁了,环境美化了……如果你有时间听我唠叨,我一定能给你举出西区一年中发生的365个变化,那你这篇文章可就要写长了。”此导语属于 ______式的导语。 a引语式b叙述式c概括式 10. 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和________。 a深刻性b形象性c新鲜性 d客观性 11. 2006年4月16日,在北京农展馆举了盛大的世界食品展览会。为搞好这次盛会,主办单位挂了一些宣传标语和横幅。你认为它属于()现象。 a不合理宣传性现象b半合理宣传性现象c合理的宣传性现象 12. 10月10日中午至昨晚,天津市出现历史上汛期后最大的一次大暴雨。与此同时,渤海湾形成风暴潮,塘沽等沿海地区海潮潮水超过了警戒水位。天津市在深秋时节,大暴雨与风暴潮一同出现是50年罕见的。该新闻揭示了事实与事实之间的何种因果关系。 ________ a多线型的因果关系b单线因果关系c放射型因果关系d收拢型因果关系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 简略:没有过程、没有细节 零碎:只是信息碎片 稍纵即逝:有时效性,像新闻一样 偶然性: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家乡与真相混杂:有时可能是虚假的信号 二、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a、跳出会议程式,找出群众感兴趣的事A、会议 b、体会报道插话,注意即兴发言 c、会议材料是线索库 B、其他的媒体的报道 (1)与其他媒体向比较 (2)捕捉报道相关联的因素 (3)留意通话不经意之处 C、聚焦“工作热点” D、留意生活小事 E、社会网络 要求记者多交朋友,搞好自己的网络、朋友圈 三、采访准备 1、平时的积累准备: 政策上的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业务技能上的准备 情况上的准备 2、临时准备: A、进一步学习同这次采访相关的政策 B、尽快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 ①基本情况 ②分析采访对象已有的报道材料

C、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 D、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采访的时期和步骤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急问题 E、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介绍信、稿纸、采访笔等 四、善“问”的要求 要问得自然:指提问的态度和气氛,注意态度要诚恳亲切,切忌高人一等,问题应在脚套中自然而然地提出 要问得合适:指问题的目标导向,注意记者提出的问题应是只有采访对象本人回答才合适的问题 要问得有策略:指提问的战略战术,既要将先准备好的问题以逻辑顺序提出,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尤其对敏感棘手的问题必须掌握原则,注意分寸 要问得简明:指提问的表达形式,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简练、切忌啰嗦五、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现场观察: 对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现场的情景,气氛灯要观察清楚 对事物的“动态”和细节要注意观察 要注意学会“透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 人物观察: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 要注意观察被采访人物的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和语言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事件性新闻采访 是指报道那些有一个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有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的相对独立的时间所进行的的采访活动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类型 突发性事件采访:是指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发生的时间的采访,如飞机失事、货车相撞、地震、台风等。具有急、乱、快的特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 年 1 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 试题 课程代码: 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 者是 A. 机动记者 B.特派记者 C.地方记者 D.特约记者 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 是 A. 信息完整 B.比较复杂 C.有稳定性 D.有待证实 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 是 A. 设计提问的问题 B.接近采访对象 C.联系采访人 D.拟好采访提纲 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 A.少讲多听 B.见机行事 C.善于提问 D.启发诱导 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 的 A. 事前观察 B.同步观察 C.事后观察 D.现场观察 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 的是 A. 采风 B.考绩 C.游记 D.探访 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 A.梁发 B.黄远生 C.邵飘萍 D.王韬 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 属于 A.情况积累 B.信息源积累 1

A. 新鲜性C. 重要性 C. 新闻例子越多越好 D. 新闻材料越少越好 C.思想积累 D.知识性资料积 累 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 属于 A. 易地采访 B.巡回采访 C.交叉采访 D.实地采访 10. 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 是( A.个别和一般 B.局部和整体 C.领导和群众 D.个体和整体 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 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 何 ”问题,其提问方式属 于 A.闭合式提问 B.激发式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 于( 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 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 14. 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 A.实际工作 B.具体生活 C.主观感受 D.客观事实 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 是( 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 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 16. “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 法?( A. 开篇点题法 B.形象导入法 C.先声夺人法 D.清音有余法 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 通讯称为( A.速写C.巡礼 B.访问记D.侧记B.接近性D.显著性 2

20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 A.采访与写作 B.采访与报道 C.采访与录制 D.采访与传播 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 A.持续性 B.连贯性 C.持久性 D.变化性 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 A.领导的活动 B.各级会议 C.突发事件现场 D.群众实践 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 A.认识价值 B.思想价值 C.宣传价值 D.理论价值 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 A.当事人 B.参与人 C.知情人 D.旁观人 1

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 A.集体访问 B.多个访问 C.个别访问 D.目标访问 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 A.人物访问 B.问题访问 C.争论访问 D.综合访问 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 A.及时笔录 B.补充笔录 C.现场笔录 D.过后笔录 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 A.交叉采访 B.巡回采访 C.易地采访 D.蹲点采访 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 A.初始心理反应 B.原始心理反应 C.条件反射 D.下意识 14.报告文学() A.只有新闻性 B.只有思想性 C.只有文学性 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 15.新闻叙事要突出() A.静态 B.动感 C.抒情 D.议论 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 A.形容词多于动词 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 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 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 A.多事一报 B.一事一报 2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题型:填空(9个范围)1x16=16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x16=32分 填空: 1.P17通讯文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又要以其由“事”、“情”、“理” 构成的感染力打动人。(常常使用抒情表达方式) 2.P17新闻评论通常是以议论为主的,它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 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 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 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 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3.P18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4.P21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5.P21广播媒体的消息文本,是为“供人听”而写的(口语化),因而其语言的生动是与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6. P41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 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P73“十比一”原则 “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进行一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应成为教条。 8. P45采访对象的分类: 当事人(最重要的采访对象,通常是新闻事件的主体) 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的行动者,但有了解,甚至策划) 目击者(亲眼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人,没参与,没直接联系,强烈现场感受) 有关人士(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百姓、社会各界) 名词解释: 1.P129什么是隐私? 所谓隐私,是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而当事人不愿他人知晓或者他人不便知晓的信息, 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者他人不便干涉是个人私事, 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介入或者他人不便介入的个人领域。 2.P129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 3.P61什么是策划?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上遍 第一章 1.“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对采访来说,“身入”是重要的一步,“心入”是更为重要的一步,。只有既“身入”了,又“心入”了,采访才能是“深入”的。 2.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3.新闻背景材料: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新闻的发生,新闻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有它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些新闻事实,为了帮助读者、听众更好地理解,需要作些解释和说明。这些原因、条件和解释说明等,都属于新闻的有关背景材料。 4.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 第二章 1.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这是因为他们外出完成一定的新闻采写任务,也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的。 2.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3.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4.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待命。 5.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6.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7.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第三章 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2.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3.顿悟性思维: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顿悟,也可以称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 4.新闻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主要是追求报道的新闻价值,好的新闻角度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报道角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5.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第四章 1.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2.采访的平时准备:也叫间接准备和广义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