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

课题:原子结构①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知道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2、知道多电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3、理解能层与能级的区别和联系,明确各能层与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4、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

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重难点]:理解能层与能级的概念,和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板书]: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指导阅读]:阅读课文P4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2、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归纳小结]: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亿年。元素可分

为:(种)和元素。

[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指导阅读]:阅读课文P2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归纳小结]: ---→英国提出 ---→英国发现了,--→卢瑟福 ---→波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板书]:二、能层与能级

[复习提问]: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钠原子,回顾核外电子为何分层排布?

[归纳小结]:1、能层:根据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学与问]: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归纳小结]:说明:

[典型例题]:例2、在同一个原子中,M能层上的电子与Q能层上的电子的能量( ) A.前者大于后者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等于后者D.无法确定

例3、在M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 A.2 B.8 C.18 D.32

[归纳小结]:2、能级:分为不同的能级。

能层K L M N O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d …

最多容纳电子数

……

[学与问]: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说明:①、能层的能级数该能层序数

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能级开始。

③、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与能量大小的顺序是:

[学与问]:3、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④、各能级可容纳最多电子数按s、p、d、f…顺序依次为

⑤、不同能级中的s级,所容纳的电子数是的,但是能量是的。[典型例题]:例4、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例5、见书P12的1、2题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和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就可以得出各种原子的电子排布情况呢?

[问题探究]:1、根据已有知识,试写出K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2、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一式,但按初中已有知识,应为二式。为什么?

[指导阅读]:阅读课文P5--6构造原理的内容:

[板书]:三、构造原理

1、内容:这个排布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2、图示:

3、说明:①、相同n而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

②、n不同时的能量高低:

③、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该公式得出

即1s 2s 2p 3s3p 4s3d4p 5s 4d5p 6s 4f5d6p 7s 5f6d7p

[典型例题]:例6、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若以E 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E(3s)>E(2s)>E(1s) B.E(3s)>E(3p)>E(3d)

C.E(4f)>E(4s)>E(3d) D.E(5s)>E(4s)>E(4f)

[板书]:4、电子排布式:

表示方法: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氢 H:;钠 Na:;钾 K:

[变式训练]: 1、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20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问题探究]:将钠1s22s22p63s1简化成[Ne]3s1。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5、简化电子排布式:

①、“[Ne]”表示

②、简化方法:用的稀有气体符号代替内层部分电子排布[变式训练]: 2、写出氧、硅、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3、再请同学们写出第四周期21—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思考与交流]: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课堂小结]:

高二化学选修3课课练(1)

课题:原子结构①

1、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 )

A.卢瑟福B.玻尔C.汤姆生D.道尔顿

2、下列各电子能层,含有f能级的是( )

A.K层B.L层C.M层D.N层

3、不同的原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

4、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绕核运动

5、在M能层中,能级数目为( ) A.1 B.3 C.9 D.18

6、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

A.6s B.2d C.3f D.7p

7、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最多的是( ) A.6s B.4p C.3d D.4f

8、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 ) A.0 B.2 C.5 D.8

9、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Ca2+ 1s22s22p63s23p6B.O 1s22s22p6

C.P:1s22s22p63s23p3D.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10、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则A、B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

布分别为( ) A.ns2np2和ns2np4B.ns1和ns2np4C.ns2和ns2np5D.ns1和ns2 11、某元素正二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29 B.30 C.31 D.32

12、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 ) A.2s22p3B. 2s22p5C.3s23p3D.3s23p5

13、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 ___。在多电子原子中,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___

__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___ ____,例如第四能层有__ __个能级,分别是_____ __________。

14、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E3S E2S E4S E1S,E3S E3d E2P E4f。

15、用“>”、“<”、“=”表示下列能级的能量高低关系:

(1)1s_ _2s____3s__ __4s;2p___3p___4p____5p;3d____4d____5d;

(2)2s___2p;3s____3p____3d;4s____4p____4d____4f;

17、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2)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3)C元素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D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四分之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创新设计》电子教案学案3-1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时间:30分钟) 考查点一晶体与非晶体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晶体、非晶体均具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微粒在空间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B项错误;晶体所具有的规则几何外形、各向异性是其内 微粒规律性排列的外部反映。有些人工加工而成的固体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A项错误,C项正确;晶体具有固 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D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晶体

B.水玻璃在空气中不可能变浑浊 C.水泥在空气和水中硬化 D.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玻璃 解析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混合物,是玻璃体不是晶体,故A项错;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Na2SiO3 +CO2+H2O===Na2CO3+H2SiO3↓,故B项错;水泥的硬化是水泥的重要性质,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石英而不是玻璃,故D项错。 答案 C 3.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解析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 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C选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 B 4.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是晶体②a是非晶体③b是晶体④b是非晶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a来分析,中间有一段温度不变但一直在吸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选修三二共价键一时优秀教案

共价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地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地离子键或共价键地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地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地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σ键和π键地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σ键和π键地特征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键?物质地所有原子间都存在化学键吗?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填写下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地区别 比较项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概念 达到稳定结 构地途径 构成微粒 构成元素 表示方法电子式:(以NaCl为例) 离子化合物地结构: NaCl地形成过程: 以HCl为例: 结构式:H—C1 电子式:: HCl地形成过程: 一、共价键 1.共价键地形成条件和本质 定义:间通过形成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地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地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地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讨论交流]列表比较σ键和π键 键型 项目 σ键π键

成键方向电子云形状牢固程度 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 【科学探究】1.已知氮分子地共价键是三键(N三N),你能模仿图2—1、图2—2、图2—3,通过画图来描述吗?(提示:氮原子各自用三个p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成1个σ键和两个π键 例1:画出下列物质地电子式,并指出其中地化学键类型 NH3 H2O2 NaCl MgCl2 Na2O2 NaOH 【科学探究】2.钠和氯通过得失电子同样形成电子对,为什么这对电子不被钠原子和氯原子共用形成共价键而形成离子键呢?你能从电子地电负性地差别来理解吗?讨论后填写下表: 原子Na Cl H Cl C O 电负性 电负性之差 (绝对值) 0.9 结论: 形成条件:(1) 两原子相同或相近 (2) 一般成键原子有 (3) 成键原子地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 【科学探究】3.乙烷:σ键乙烯:σ键π键乙炔:σ键π键 2.共价键地特征: 饱和性:共价键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地数目是确定地. 方向性:根据电学原理,成键电子云越密集,共价键越强.要使成键地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原子轨道必须沿一定方向重叠. 相关知识:画出s、p电子云地示意图 例:下列分子中,原子地最外层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地是() A.CO2 B.PCl3 C.PCl5 D.SO2 E.NO2 F.SO3 G.H2O2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2)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2) 课题:原子结构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了解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学习重难点]:了解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板书]: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7—8并思考: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基态、激发态、电子跃迁)认识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小结]: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状态 2、基态原子:处于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3、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能 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说明:电子从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的激发态 乃至基态时,将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 重要形式之一 4、原子光谱:⑴、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或不同的 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 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⑵、应用: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归纳小结]:发射光谱图:原子由的光谱。 吸收光谱图:原子由的光谱。 [典型例题]: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 [科学史话]: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高二化学选修3课课练(2) 课题:原子结构② 1、判断某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 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 2、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 重难点专题突破 2

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集锦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6)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两金属同时作原电池的电极,负极的金属性较强。 (7)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Mg(3s 2为全充满状态,稳定)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 的第一电离能。 (8)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跟H 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 2+2KI===2KCl +I 2,说明Cl 的非金属性大于I 。 (4)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5)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值越大,表明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弱,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I 1(P)>I 1(S),但非金属性:P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1《共价键》word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 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δ键 S-Pδ键 P-Pδ键 [过渡] 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δ键外,还能形成π键 [板书] 2.π键 [讲解] a.特征:每个π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3.δ键和π键比较 ①重叠方式 δ键:头碰头 π键:肩并肩 ②δ键比π键的强度较大 ②成键电子:δ键 S-S S-P P-P π键 P-P δ键成单键 π键成双键、叁键

4.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方向性 [科学探究] 讲解 [小结] 生归纳本节重点,老师小结 [补充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间作用力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I2 B.BaCl2 C.H2SO4 D.NaOH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KNO3 B.BeCl C.KO2 D.H2O2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N2、HCl、H2O 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Cl、NaBr、MgF2、Na2S、CO2 [答案] 1.D 2.A3.C4.AC5.略6.略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教学案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含义。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原子轨道的含义 2.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教学方法 以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探究泡利原则、洪特规则以及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础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构造原理

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 五、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 电子云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讲述】电子运动的特点: 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2. 原子轨道 【讲述】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讲述】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 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这是不难理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 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 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 3.轨道表示式 (1)表示:用一个小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在方框中用“↑”或“↓”表示该轨道上排入的电子的式子。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酚

11酚类 基础知识 1、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为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2、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色的晶体,具有的气味,熔点是43℃,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而显色。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当温度高于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酚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洗涤。 3、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俗名) ① ② ③ ⑵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方程式): ⑶显色反应:向苯酚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呈现,这是苯酚的反应, ⑷缩聚反应:与甲醛 四、苯酚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染料、药品,稀溶液可用于防腐剂和消毒剂。 苯中含有苯酚杂质,有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方案,请仔细思考,哪个方案合理?为什么? 甲方案: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后,过滤 乙方案: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晶体B.苯酚有毒,因此不能用来制洗涤剂和软膏 C.苯比苯酚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D.苯酚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比乙醇分子呈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2.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 观点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苯酚苯环上的氢比苯分子中的氢更容易被卤原子取代 3.要鉴别苯和苯酚溶液,可以选用的正确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饱和溴水C.氢氧化钠溶液D.三氯化铁溶液 4.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 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生成苯酚钠 5.除去苯中所含的苯酚,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 加70℃以上的热水,分液 B. 加适量浓溴水,过滤 C. 加足量NaOH溶液,分液 D. 加适量FeCl3溶液,过滤 6.下列物质羟基氢原子的活动性有弱到强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水;②乙醇;③碳酸;④石炭酸;⑤乙酸;⑥2-丙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②①③④⑤ C.⑥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⑤④③⑥ 7.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苯与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因而它们互为同系物。 C FeCl3溶液,溶液立即呈紫色。 D.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5个氢原子都容易取代。 8.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A.苯酚B.碘化钾溶液 C.乙醇D.H2S 9.) 10.使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FeCl3溶液 B.溴水 C.KMnO4溶液 D.金属钠 11.漆酚()是我国特产漆的主要成分,黄色能溶于有机溶剂中,生漆涂在物质表面,能在空气中 干燥为黑色漆膜,对它的性质有如下描述:①可以燃烧;②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③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气体;⑤可以与烧碱溶液反应。其中有错误的描述是 () 2 OH 1

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 第1节 共价键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重点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难点键角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σ键、π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收能量。反过来,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l mol H—H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436.0 kJ,形成1 molN三N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946 kJ,这些能量就是相应化学键的键能,通常取正值。 [板书]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 3 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 、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 、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d 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 (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 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 、f14 )、半充满(p3 、d5 、f7 )、全空时(p0、

d0、fO)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 、29Cu [Ar]3d104s1. (3) . 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 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 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 表示,单位为kJ/mol 。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 到ns2np6 的周期性变化. (2)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 要大即第n A族、第V 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 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学案设计-金属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即“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通过模型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3.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金属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成键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2.金属晶体 (1)概念: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3)金属阳离子: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而成为金属阳离子。 (4)自由电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在整个金属晶体中自由运动,所以称为自由电子。 (5)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 (6)物理性质上的共性: ①常温下绝大多数是固体。 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③硬度差别比较大。 ④熔、沸点差别比较大。有些熔点较低,如汞常温时是液态;有些熔点很高,如钨的熔点可达三千多度。 ⑤金属间能“互溶”,易形成合金。 3.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1)几个概念

①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地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②空间利用率:空间被晶格质点占据的百分数。用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③配位数:在晶体中,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离子的数目。 (2)二维空间模型 ①非密置层:配位数为4,如图(左)所示: ②密置层:配位数为6,如图(右)所示: (3)三维空间模型 ①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 a.简单立方堆积 相邻非密置层原子的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的堆积,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Po采用这种堆积方式。 b.体心立方堆积——钾型 将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并使非密置层的原子稍稍分离。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有两个原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