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后感2 (2)

读后感2 (2)

读后感2 (2)
读后感2 (2)

不用扬鞭自奋蹄(2)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二:“行动”是最响亮的语言:从细节上寻找方法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无法替代的。那么如何高效地管理班级?找准切入点,从细节上寻找方法。

雷夫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

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发展之中。生命的发展是自主的、创造的、生成的。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小活动,大德育”“小歌曲,大德育”“小视频,大德育”等,坚持校风班风育人,“守规矩方可日日进步、肯吃苦才能代代成材”,提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从校园广播操的集合、做操,到中午自读和午休的管理,从校园的优美整洁到学生整队去做实验到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问好,处处都让我们感到管理精细化,。“我们没有秘密,我们有精神;我们的特色不是高考成绩,而是校风育人。”学校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造育人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思考、感悟、理解,以此陶冶情操。

真正的班集体的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老师的管理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让学生平日的一举一动在注重细节的引导下,实行“自治”,陶行知先

生曾具体谈及学生从小事做起,学会“自治”的精彩论述,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位置。教师运用智慧,通过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潜移默化地真正地去触动学生的灵魂,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成长。

三:让“心灵”扬起学生的风帆:

巴金老人关于写作的一句话“文学的最高技巧,就是不讲技巧。”在这里,巴金并非反对一切技巧,而是想强调,比起所谓的技巧,真情实感更为重要。这个观点用到教师素养上来,似乎也可这样说,教育智慧中情感高于一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如何让教师的“心灵情感”去扬起学生远航的风帆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渴望自己所带的学生个个都优秀,但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又不踊跃参加,让班主任的工作感觉很辛苦。怎么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一个班级,也有它独特的风格,有的活泼快乐,有的开朗风趣,有的严谨扎实……“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注重从小事里去发现同学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雷夫老师虽然也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但是他用他的良心、他的人格让孩子经历着幸福的生命之旅,他找到了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责任、人格、信任。无论多忙,无论多么劳碌中,我们都需要为自己保留着一份可以执著追求的教育

梦想!雷夫对教育的理解,及我自身对雷夫教育理念的理解,给予了我实践的理论指导及力量之源: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体会到转变学生的快乐,开心地,由衷地,用自己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雷夫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雷夫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雷夫老师身上有一种作为教师的最具潜在价值的优秀品质,那就是——热情、执着、不轻言放弃。

每天快乐点,微笑面对每一天,这是幸福;学会审视自己是一种幸福;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幸福;一切存在的,反复探究都可能发掘出幸福。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天真年华。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我们要把爱洒向每一个角落,给可爱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以爱生爱,以爱传爱。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