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1)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1)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1)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1)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林菁

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个基本能力。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越来越明确对儿童行为观察的意义,但在实践中对如何去观察、应把握哪些基本的观察与分析要点并不十分明确。我们认为,明确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视角并以此作为抓手,能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扫描法、定点法或追踪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也便于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基于幼儿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合理地投放与与调整材料。

一、儿童行为共性的观察与分析视角

儿童行为的共性观察与分析视角,适用于各类游戏活动。

(一)活动的选择

?是果断选择,还是犹豫不决?

?是独立地选择,还是盲目服从别人?

?作出选择后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不停地变换材料甚至一个区一个区地转悠?

(二)社会交往

?社会性发展水平:是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还是合作游戏?

?交往情况:交往主动,还是被动?(应邀?主动加入?主动发起?)

?交往技能:幼儿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友好地提

出请求?运用交换玩具等技巧加入同伴游戏?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会不会与同伴轮流分享?

?合作情况:合作时扮演什么角色?(小领袖?积极分子?服从者?)

?冲突解决: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听从劝解、寻求帮助、自行协商解决)

?沟通能力:能否倾听并愿意接受? 不能接受时会说明?

(三)语言表达

?有序性

?连贯性

?清晰度

?生动性

(四)材料选择

?材料的结构特征: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还是非结构材料?

?材料的种类:单一材料,还是多种材料?

(五)规则遵守

?任务意识:是否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规则意识:有无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情况:遵守规则是他律,还是自律?

?材料的爱护、整理、摆放等

?自我控制能力

(六)情感体验:

?是成功的积极体验,还是失败的消极体验?

(七)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想象和创造。

?学习行为与习惯:专注性、坚持性、责任感、计划性;反思性(能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验中学习)。

二、不同游戏区观察与分析视角

不同游戏区,其活动特点不同,其观察视角也有不同。下面就分别从表现性活动区(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探究性活动区(数学区、科学区、玩沙玩水区、种植饲养区)、运动区和阅读区来阐述。

(一)角色区

?游戏主题的确定:玩什么主题的游戏(娃娃家、超市、医院等)?

?游戏场景的布置:游戏场景是利用教师提供的?还是根据游戏的需要自主进行布置?

?角色分配:游戏中有几个角色?是怎么分配的?有没有出现矛盾?

?角色扮演:是否有角色意识?对角色的认知?逼真性如何?有没有出现非角色行为?

?游戏情节:表征了哪些游戏情节?游戏情节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关系?

?转换替代:选择了哪些游戏材料?转换替代情况?(实物替代、模拟物替代、材料替代、动作替代、言语替代)

案例1 我们来玩过家家吧

观察地点:娃娃家

观察对象:子云男 4.3

观察记录:

区角游戏开始了,子云小朋友马上拉着小宣的手说:“你愿不愿意玩过家家?”小宣答应了。子云找了教室的一个角落,搬来了几把椅子,把两个人围在中间,说:“这就是我们的家。小宣,你做我老婆,我做你老公。”然后,两个人就坐在椅子上玩过家家。

过了一会儿,子云说:“早上了,小宣你要出去买菜了。”小宣说:“为什么是我,你为什么不去?”子云说:“叫你去就去,你是我老婆,老婆当然要听老公的。”说着就把小宣推出了家。小宣只能很不情愿地假装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然后回到了家。子云做了炒菜的动作,然后用手当碗,捧给小宣吃,两个人都用手当碗,假装吃饭,两人很开心:“好吃,真好吃!”

一健在教室里转了一圈也想加入子云他们游戏中,一健搬开一个椅子想进去,子云马上跳了起来:“谁让你进来的,滚出去!”一健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子云一边把一键往外推一边说:“我们人满了,不要和你一起玩。”一健不走开,子云就上去推他,让他走。接着,子云回到家坐下来,把小宣搂过来。小宣不想让子云搂,一边推一边说:“你干嘛啦,不要搂着我吖。”子云不高兴了,用力地搂着小宣,说:“我是你老公,你要听我的。”然后小宣就乖乖让子云搂着了。

分析:

?能主动发起游戏,表现出主动性。

?根据游戏的需要进行游戏情景的布置。

?自主分配角色,角色意识非常明确。对娃娃家的“老公”和“老婆”的角色以及角色在家里的地位比较明确。

?能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

?在游戏用手当碗,表现出动作替代水平;

?社会交往水平处于合作游戏。

?与同伴交往中比较强势,甚至粗暴;

?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愿望。

(二)建构区

?建构主题:建构什么主题?

?建构目的性:活动前有否明确的目的?活动中是否偏离了原定目的?

?材料选择与运用:主材料(积木、积塑等)?辅助材料?

?建构技能:运用了哪些建构技能(平铺、围合、延长、叠高、架空、镶嵌、组合)?

?手眼协调能力:

?建构能力:想象、思维、表征等

?专注性与坚持性:在游戏中能否认真且坚持?

?创造:构思独特还是模仿他人?

案例2:立交桥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宇男 4.10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小宇来到建构区,戴上安全帽,走到放着木条、木块的材料筐前,拿起了两块弧形的积木和小块的积木,架空拼搭成了一个圆盘形状的物体,接着他跑到建构区外的班级墙面上看了一眼图示,就很快地回到建构区所建构的圆盘前,在“圆盘”的对称的两边各自架空搭上了一块半弧形的积木。

这时,两个小女孩过来不知道和小宇说了什么,老师过来问到:“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起拼?”小宇说:“我有自己的想法。”说完,他继续用长条形的木头在架空的半弧形两边不断连接延长着,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并铺出了两条并行的车道,而在“圆盘”的另一边则用积木搭在半圆形的边上形成斜坡状。

在连接延长的过程中,不时将积木叠加在另一块积木的边上。在建构过程,

不时有一个小女孩过来和他说着什么,有时拿起他铺在地上的积木,有时在围好的空着的地方走走,每次被同伴拼过的地方,他都要自己动手再拼一次。过了大约15分钟,他看到地上有几块塑料积塑,他拿起来进行连接……建构快结束时,他站起来在自己建构物的空地尝试走了走,不小心碰倒了积木,然后他就进行“修补”和“还原”。

分析:

?活动前已经明确自己的建构主题,能很快地围绕主题进行建构。

?能运用铺平、连接、架空、斜搭等建构技能进行表征(建构)。

?对“立交桥”有初步的认知,但印象还不是非常清晰,完善。

?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建构。

?遇到建构问题时,能够看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得启发。

?建构过程中不急躁,认真、专注、坚持,善于思考。

(三)表演区

?表演内容:故事类?歌舞类?

?装扮情况:选择哪些材料装扮自己?装扮与角色吻合性?

?场景布置:能否根据游戏内容布置适宜的场景?

?角色分配与交换:是怎么分配角色?能否交换角色?

?表现力:故事类(语气、语调、对话的掌握、表情、动作)、歌舞类(歌唱能力、节奏感、肢体动作表现)

?作品的改编与创编:是否对作品进行了改编或创编?改编或创编了什么内容?

(四)美工区

?材料选择:选用了那些材料?是单一还是多种材料?选择材料的目的性是否明确?

?表征的主题:喜欢表征什么主题?表征主题与幼儿已有经验

的关系?

?工具的使用:使用了哪些工具?工具使用情况?

?采用的美工表现形式:绘画、纸工、泥工,还是综合手工?

?小肌肉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

?表现能力:作品的构图、布局、线条等

?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想象力

(五)数学区(益智区)

?数学知识与技能:集合、数、数的运算、量、模式、几何形体、空间、时间

?认知水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推理)

案例3:九宫格i

观察地点:数学区

观察对象:小明(4.5)小辉(4.3)

观察记录:

小明看了一眼圆点卡片后说:“2”说完,他迅速从数字卡中找出数字2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一格。接着,他又看了一眼圆点卡片后说:“6”说完他就把数字6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二格。就这样,小明按着九宫格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边看点数卡,边迅速将相应的数字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相对应的位置。做完以后,小明来回看着圆点卡片和已经摆好的九宫格进行检查。

小辉指着圆点卡片的第一格,点数:“1、2、3。”点数完后,他从数字卡中迅速找到数字3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一格。接着,他指着圆点卡片的第二格,点数:“1、2、3、4、5、6。”数完以后,他从数字卡中迅速找到数字6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二格。就这样,小辉按着九宫格从左到右、从上到

下的顺序,将相应的数字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相对应的位置。

分析:

?两个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存在差异:小明比小辉快速完成活动任务,操作速度很快,熟悉材料玩法,完成后还能进行检查。

?点数的方式存在差异:小明是运用目测的方式进行计数;小辉全部都是用逐一点数的方式。

?两个幼儿均能按照九宫格的顺序进行对应和排列

(六)科学区

?探究兴趣

?认知经验:已有的经验?新建构的经验?

?探究能力:猜想与验证

?观察能力:是特征观察、比较观察,还是追踪观察?

?记录方式:是图画记录、符号记录,还是数字记录?

?表达与交流:

案例4:眼药水瓶子怎么进不了水ii

观察地点:科学区

观察对象:张一玲(4岁8个月)

观察记录:

一玲走到科学区,拿出眼药水瓶和三个杯子,她在桌前坐下,把眼药水瓶放入水中再拿出来。瓶子里没有水。她再次把瓶子放入水中,取出,还是没有水。试了几次,过来问我:“李老师,怎么没水呢?”我问:“你怎么做它就会有水了呢?”她说:“我想让水进去。”我说:“对呀,那怎么让水进去呢?”“我不知道怎么让水进去,你做给我看。”我边拿过瓶子给她看,边问:“仔细看看这个瓶子,你看到了什么?”一玲说:“瓶子有一个口,还有这个黑东西。”我说:“对,你摸摸这个黑东西,有什么感觉?”一玲说:“软的。”我问:“你想想怎么让这个软瓶子进水呢?”一玲两个手指捏了两次瓶子,说:“捏就进水。”她小心地把瓶子放到水里,捏瓶子,试了几次,瓶子一次又一次地装满了水。她很高兴地说:

“我成功了。”

分析:

?具有瓶子进水的初步认知经验

?在多次探索失败后,选择求助老师

?在教师开放性的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瓶子的特征

?大胆猜想并探究

?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认知经验:了解细小进水口、软的瓶子、捏与进水的关系,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特性,了解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她很高兴地说:“我成功了。”

(七)沙水区

?对沙、水特性的感知

?数学经验的建构:测量、容积守恒、量的比较等

?沙、水的玩法:规则意识和规则遵守

?工具和其它辅助材料的使用

(八)种植饲养区

?观察能力:是特征观察、比较观察,还是追踪观察?

?工具的使用:小铲子、喷壶、小锄头等的使用

?个性品质:坚持性、耐心、细心等

?责任感:

?对动物、植物的情感(关心、爱护、照顾等)

(九)运动区

?粗大动作:跑跳、钻爬、旋转、支撑、悬吊、推拉、抛接等粗大动作技能

?身体素质:力量和耐力、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

?运动器械的使用:是否掌握常规的玩法?是否有创造性的玩法?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个性品质:勇敢、不怕困难、自信等

(十)阅读区

?阅读:阅读兴趣、专注阅读时间、翻阅技能、阅读习惯、对图书画面的观察能力、对文字的敏感性等

?讲述:讲述能力、对绘本的理解

?图书的创编、续编和自制:

?图书的爱护:

案例5:想吃苹果的鼠小弟iii

观察地点:阅读区

观察对象:元元男 4.1 宸宸男 4.2

观察记录:

元元从书架上将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拿出后斜倚在书架旁准备看书。他手指着封面上的图案自言自语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名字叫鼠小弟的书”!一旁的宸宸听了转过头来伸手就要拿这本书说道:“元元,我也最喜欢看这本书”!元元看着我,我示意他们可以两人一起看,元元点头答应了。

两人开始一起看书了,元元用手指拨动书页的方式把书翻到第一页,看了看苹果树后用手指着树上的小鸟说着:“你看,这只小鸟它去摘苹果了,这只小老鼠学着飞飞飞,可是它怎么也飞不上去”。说完,元元和宸宸一起做出拍打翅膀的动作,宸宸笑着说道:“因为它是老鼠呀,又不是小鸟”。元元答道:“没错,老鼠有它的本领”。说着元元把书翻到第二页说道:“然后它看到猴子爬到树上去摘苹果,它又学着这样子?”,两人一起做出了爬的动作,宸宸说:“爬爬爬,还是爬不上去”。元元说道,“好像一个不倒翁啊,哈哈哈”宸宸开心地笑道。就这样,元元把书翻到下一页,每翻一页,元元就解读着,宸宸就在一边附和着然后用动

作表演。,两人一起看到最后一页。

分析:

?两个幼儿对这本绘本较为兴趣

?能合作共读,一边翻阅一边交流。

?两个幼儿喜欢用动作表示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对绘本内容较为熟悉,元元更多地用语言表述绘本的主要内容,宸宸更多是观察绘本的内容用动作进行表现。

?元元采用手指拨动书页的方式进行翻阅图书,能按顺序逐页阅读。

在进行观察记录时,教师可以进行事件详录,上面案例1-案例5都属于事件详录,也可以进行行为检核,如表1、表2。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使用。

表1 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表2 幼儿在游戏使用材料替代情况

i案例来源:福建省金山幼儿园李璐瑶观察记录

ii案例来源: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203-204

iii案例来源:福建省金山幼儿园徐玲芳观察记录

论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建筑和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18400839.html, 论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建筑和环境 作者:刘婷婷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孩子在这一环境里快乐成长,幼儿园的 建筑如何设计和建設才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最优化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新建幼儿园的选址、规划到建设、入驻使用的全过程,对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建设与环境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环境 前言: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确定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 优质发展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其中公办幼儿园幼儿占地原则上达到50%。为确保目标实现,各地纷纷 出台政策和措施,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一批批新建、改建、扩建的幼儿园拔地而起。2018年3月,新建的山东省淄博市实验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新园占地42.07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24个班建制,童话城堡般的建筑设计、开放互动的活动空间,生态天放的户外场 地,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国”。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入驻使用的整个过程,对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建设与环境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希望对正在建设中的幼儿园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价值。 提前介入; 专业沟通 教育类建筑属于专项性很强的建筑,特别是幼儿园建筑,与中小学校不同,除去要有鲜明的儿童特点之外,对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当下,公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受体制、招投标、投入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选择到理想的设计师。因此,幼儿园作为后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前介入和专业沟通就成为关键。 以我园为例,在项目立项之后,我们运用专业力量,发挥队伍优势,积极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传递解读我园“追寻生活化的幼儿教育”办园理念,强调儿童视角和专业特点,强调要从儿童和教师的需求出发。同时,我们还“北上南下”,多次到上海、南京、广州等知名幼儿园学习考察,征求学前教育专家的意见建议……教育与建筑、幼儿与建筑的关系,在思考、分析、分辩中不断沉淀,逐渐对建设一所儿童的、适宜的、生态的、现代的幼儿园达成共识。 专业沟通的好处,是让设计师更好地把设计规范与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比如,我园占地42.07亩,东西300米,南北90米,虽然面积较大,但整个地块狭长,整个建筑布局既要便于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三、如何去观察儿童? 四、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 观察→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评估→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 4-5岁:能用图画或其她符号进行记录。 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她符号记录。 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就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1、观察能力 2、作品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评价能力 ☆高水平与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 1、观察的能力 2、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观察能力就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就是绝对不称职的。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与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1、了解儿童的行为与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与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与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就是爸爸、滔滔就是哥哥。 ☆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她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

一、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理论流派) 1,早期游戏理论(18、19世纪)(1)、“剩余精力”说(2)、“前练习”说(3)、“复演”说(4)、“松弛”说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弗洛伊德)人格构成学说(“伊特”、“自我”、“超我”)游戏与儿童人格发展 “自我”的调节在游戏中实现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另外还有埃里克森“掌握”理论,蒙尼格“宣泄”理论,伯勒角色选择理论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 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二、儿童视野下的儿童游戏 1,按照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进行的游戏分类: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2,按照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的游戏分类:无所事事或偶然的行为、旁观的行为、独自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按照儿童体验形式进行的游戏分类:机能游戏、想象游戏、欣赏游戏、创作游戏四种。4,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进行的游戏分类:(1)创造性游戏 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表演游戏(2)规则性游戏 a体育游戏b、智力游戏c、音乐游戏 5,以游戏活动功能分类:模仿游戏、探索游戏、检验游戏、造型游戏 6,以游戏活动对象:以身体运动为材料的游戏、以物体为材料的游戏、以语言为材料的游戏、以社会生活为材料的游戏、以规则为材料的游戏 三、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1,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1)物理环境因素:游戏机会、游戏时间、游戏场地、游戏材料(2)社会环境的因素:同伴、家庭、媒体 2,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年龄、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四,角色游戏 1,定义: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的一般性指导(1)、角色游戏前的指导:经验准备场地和材料准备时间准备(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a,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 题 b,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c,指导幼 儿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游戏水平 d,加强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游戏的合作性 e,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3)、游戏后的指导a,让游戏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 b,做好游戏后的整理工作 c,评价、总结游戏 3,角色游戏的结构 (1),角色的扮演 (2)、对材料的假想 (3)、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4)、内在的游戏规则 五,表演游戏的指导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主题2、为表演游戏提供物质条件3、促进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4、指导幼儿分配角色5、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1)表演技能,指表演所必需运用的语言表现、歌唱表演、形体与表情动作、木偶和皮影操作技能等。(2)表演技能: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幼儿的歌唱表演技能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

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注重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当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注重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记录需要特殊注重儿童的必要性。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水准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实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实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能够“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协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能够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惹是生非的儿童建立同情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观察需要特殊注重的儿童。 从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以及游戏等更方面,观察儿童如何协同运作。书中通过观察现实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有的问题。例如: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协助,是多大水准、什么类型的协助等。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并记录。当然,我们也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每一次的观察和记录不一定要给出怎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做的仅仅是客观如实的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经过数月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也许过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看到孩子有一点变化和进步,这才是观察和记录的意义。 三、特殊注重儿童的总体印象。 除了个别类型的行为之外,引发特殊注重儿童有一项突出的特征能够预示他们存有发展性异常、障碍或学习水平欠缺问题,那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肢体、社交、情感、认知、语言以及言语交流,当这些行为中的多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它们反复、持续地发生时,便能够预示着儿童身上存有着某种需要教师实行干预的问题。 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都是笼统的描述,这些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准确的观察应该要抓细节、记要点、全面具体,“他做了什么及如何做;与他相关联的人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也包括他说了什么”。类似于这些细节的记录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观察记录中,因为这些细节从来没有引起我们充足的重视,我们的记录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和大致观察的基础上就实行了概括的笼统的总结性表述,所谓的分析和措施现在看来也成了肤浅的解决方式。看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省,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新的理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注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更应该对幼儿行为实行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注重,并且因材施教。

读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有感

读《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有感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在幼儿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免要与孩子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也是我施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目标所在,尽管经验能够使我更了解孩子们的秉性脾气,但是直到我看了这本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的专著,才从根本上用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指导了我的实践,使我平日以来对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内在涵义的洞察揣摩和完善总结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迈出人生第一步再到逐渐成长壮大,都是在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并尝试向外界发出反馈和意念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互动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而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探索与成长的过程是充满挫折与挑战的,面对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如何理解幼儿表现出来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就成为了他们感受这个世界并获得良知过程中对于我们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有感于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就必然成为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和施展教学的必要手段,因此更是幼教人员一定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坊间关于这个专题的书籍纷繁庞杂,或为译本,或产于本土,这些书籍的纷纷涌现令人欣喜,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应用者来说,简单易懂,具有可操作性,能使我们尽快掌握观察记录的重要概念和方式方法远比了解哪些偏僻深邃的理论知识对于孩子们成长的现实意义更显著一些,而这本实用的参考用书的价值正是体

现于此。 本书用严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的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的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直至对其伦理问题的关注。在仔细研读后,无一不使我对这种了解幼儿最适宜的方式产生了无比浓厚的兴趣,时而对于书中的心理学、行为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实际操作经历到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同时也令我的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引,对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也一点一点系统化、逻辑化,头脑中对于这种观察记录的方法的概念和应用也条分缕析,烂熟于心,因为理论的支撑,使我乐于思考,敢于实践。 虽然理论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根据客观规律依然认识到无论多么严谨的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教条主义,更不能纸上谈兵,因此,读过本书,更使我体会到唯有融入孩子的视野全心全意的进行理解与诠释,才是对孩子们成长最细致入微的观察,用母亲般的爱记录下每一个孩子的人生点滴,才是最关怀备至的记录。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儿童观察记录分析 黄XX小朋友,从刚开始一到俱乐部就大哭大闹;到现在,每天都开心地来到俱乐部,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团队活动,上课时候会主动举手发言,懂得分享和等待……他的各种改变,是显而易见并且非常令人欣喜的。 XX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对于游戏规则和技巧都能基本领会;在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以后,手工创作方面的能力也与同龄小朋友差不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一些小朋友表现的还好,比如运用剪刀裁剪图形等。 XX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慢热,这是他缺乏独立性、不够勇敢的一种表现。一个孩子的独立性首要依赖的是稳固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多鼓励,多给他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培养自理能力。真正让孩子走向独立、适应这个社会的,是父母力求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让孩子确信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与成功与否无关,孩子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认识这个对他来说充满未知的社会。 当我们觉得孩子胆小时,想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就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只是继承了我们的特点而已。不要强迫孩子与人交往,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要多给予孩子关爱,帮孩子建立自信,发展社会性,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社交状态,以及遇事冷静而无畏。XX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要及其有耐心地引导孩子。 让孩子更勇敢可以参考以下做法:1、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性格,建立其安全感。2、父母做勇敢的榜样。3、鼓励尝试,包容失败。4、积极的心理暗示。5、多鼓励、肯定,少批评、否定。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7、多给孩子创造与人交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1)

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林菁 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个基本能力。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越来越明确对儿童行为观察的意义,但在实践中对如何去观察、应把握哪些基本的观察与分析要点并不十分明确。我们认为,明确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视角并以此作为抓手,能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扫描法、定点法或追踪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也便于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基于幼儿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合理地投放与与调整材料。 一、儿童行为共性的观察与分析视角 儿童行为的共性观察与分析视角,适用于各类游戏活动。 (一)活动的选择 ?是果断选择,还是犹豫不决? ?是独立地选择,还是盲目服从别人? ?作出选择后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不停地变换材料甚至一个区一个区地转悠? (二)社会交往 ?社会性发展水平:是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还是合作游戏? ?交往情况:交往主动,还是被动?(应邀?主动加入?主动发起?) ?交往技能:幼儿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友好地提

出请求?运用交换玩具等技巧加入同伴游戏?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会不会与同伴轮流分享? ?合作情况:合作时扮演什么角色?(小领袖?积极分子?服从者?) ?冲突解决: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听从劝解、寻求帮助、自行协商解决) ?沟通能力:能否倾听并愿意接受? 不能接受时会说明? (三)语言表达 ?有序性 ?连贯性 ?清晰度 ?生动性 (四)材料选择 ?材料的结构特征: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还是非结构材料? ?材料的种类:单一材料,还是多种材料? (五)规则遵守 ?任务意识:是否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规则意识:有无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情况:遵守规则是他律,还是自律? ?材料的爱护、整理、摆放等 ?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活动不能缺少儿童视角

游戏活动不能缺少儿童视角 当前,一些幼儿园游戏活动缺乏必要的儿童视角,致使游戏目标模糊、游戏干预失当、游戏形式单一、游戏评价失真。确立儿童视角下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对游戏目标进行必要的细化与分解,选择适宜性的游戏内容,采用有助于孩子快乐与健康成长的游戏评价方式。 游戏的目标不能模糊 游戏活动是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的。因此,教师应了解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与兴趣爱好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只有游戏目标清晰了,教师才可能真正把握幼儿究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什么。如果游戏目标仅是停留在纸面上或是备课过程中的文本形式,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就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率性而为,时间到了就自然结束,或者只在乎游戏场面的热闹而忽略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因此,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游戏内容制定出清晰、具体、可以评价的游戏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游戏活动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是自选游戏还是教学游戏,游戏目标都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确定游戏目标不仅要考虑儿童年龄特点,更要注意目标的实际针对性,切忌笼统或宽泛。例如,一些幼儿园将体育游戏的目标定为“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将美工游戏的目标定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操作能力”;将语言游戏的目标定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不难看出,这些游戏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语言不够明确具体,缺乏针对性。可以说,一个简单的名词或形容词并不能表达出游戏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游戏目标进行细化与分解。 确定每一次游戏的目标,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整体的思维,即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游戏类型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上述各类游戏目标如果相当于坐标系的话,那么每一次游戏的目标就相当于坐标系的一个点。教师应对坐标系与某一个点的位置有清晰的认识。如伙伴游戏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年龄的差异也使这种社会性游戏行为具有较大的差异:2-3岁的幼儿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较多;3.5-4.5岁的幼儿以联合游戏居多;4.5岁以上的幼儿则以合作游戏居多。伙伴游戏的游戏目标就不能仅仅概括为“培养交往能力”、“提高自我认识”或“增强集体观念”,而应该分解为“能否适应”、“忍耐”、“轮流”、“等待”、“分享”、“合作”等具体的可检验的行为。比如“适应”,还可以再细化为是否能适应幼

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

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0-03-30T03:34:19.37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1期作者:陈斐 [导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幼儿的教育关注点也由过去的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成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陈斐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中心幼儿园 31203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幼儿的教育关注点也由过去的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成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游戏化教学正是教学改革背景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方式,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取向是为了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对于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游戏教育与提升幼儿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核心素养引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方面入手,旨在为提升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游戏活动;幼儿 一、引言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学习方式的核心和重点,在游戏性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会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在自由、体验和交互的过程中建立更多的可能性,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课程推进的质量。除了以上之外,幼儿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创设也能够让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相应地发展。 二、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存在的瓶颈 (一)观念瓶颈,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缺前提 只有良好的教育理念才能引导良好的教育行为,这一点在游戏性教学提升幼儿核心素养方面也不例外,教师要具备游戏精神,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成为游戏教学过程中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支持者。然而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许多幼儿教师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教育观念,这也给课程游戏化活动的高质量推进带来了瓶颈。如果教师无法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但不会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还会使幼儿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交互瓶颈,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过乏味 许多幼儿教师总是对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干涉,总是喜欢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叮咛,希望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内容的正确性,而统一安排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在这种思维惯性里所铺设的游戏环境之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会面临较大的瓶颈。 (三)评价瓶颈,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难夯实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评价体系应当贯穿于学前课程游戏化的全流程,评价体系的失衡体现在主体性的缺失、评价缺乏层次性以评价流于表式化。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当今许多教师的评价没有做到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是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这种评价的态度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则会使幼儿的主动性受到打击,也会照成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成果流失。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的策略 (一)重塑观念环境,为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稳前提 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树立幼儿的主体观,让游戏环境本身就为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将幼儿置于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的中心。让幼儿在彼此的互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游戏材料、规则环境等方面的物质创设,还是师幼交流的人文创设,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提倡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类活动过程中的发挥,应当要建立在幼儿主体性之上,而幼儿发展除了幼儿为主的主体观之外,还要重视老师的引导观。教师首先要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准确把握,来正确分析与评价自我发展与外界支持、幼儿主体、教师引导在游戏过程中的交互关系,使幼儿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的核心素养的发展稳固前提。 (二)完善交互环境,为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增趣味 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为主导的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变化的层面应当做到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让幼儿在轻松地氛围下了解所学、增加自我认知,并且达到挖掘自身潜能的教育效果,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幼儿才能够感受到游戏的交互性。同样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第三节 常见的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 对于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观察其实有着真实性评价(authenticassessment)的优势,让观察者能通过实际行为脉络的记录与感受,深人地了解幼儿行为发源由与各项影响因素的介入情形。在研究或教学现场应用行为观察,其主要功能可归结为以下五点:(林惠雅,1990:5—10) 一、观察是产生假设或概念的一种方法,是发现过程的重要部分; 二、是一种回答特别问题的方法; 三、是比其他搜集资料的方法更能搜集到较为真实的行为及事件的场景; 四、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的行为; 五、仔细地观察与记录,将有益于教师进行评定。 为期真实地掌握幼儿的行为发展状况,进而提供丰富的信息以供研究与教学改进之参考,幼教老师除了考虑观察目的之性质外,也必须检视自己的能力、可取得的资源、时间的限制,以及对于被观察者的可能影响等因素,择定适当的观察与记录方法,以期发挥行为观察的具体成效。 本节旨在介绍常见的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如前所述,各种观察与记录方法受到不同范式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假定与实施方式;本节将概要地说明各种观察与记录方法的内涵与可能的优、缺点,如欲深人地了解各种观察与记录方法的实施内容,可参见后续专章介绍。 一、常见的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 斯利(Slee,1986:30)认为,直接观察(directobservation)是最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观察对象在特定情境下表现的策略。归纳相关研究与实务经验,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六:婴儿传记(babybiography)、轶事记录(anecdotalrecord)、典型行为描述(specimendescription)、事件取样(eventsampling)、时间取样(timesampling),以及评定量表(ratingscale)等。兹就前述观察与记录方法概介如下:(Borich,1994:66—94;Martin,1999:118—174;Slee,1986:30—59) (一)婴儿传记 最早出现的观察形式是父母观察子女所作的日记记录。此等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也出现了一些科学化的记录形式,对记录时间与观察行为等都有预先的规划。婴儿传记法其实有着定性研究的特性,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很容易加入自己的观点或感

儿童视角下的区域活动评价策略初探

儿童视角下的区域活动评价策略初探 摘要:区域活动评价是区域活动组织的重要环节,适宜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和解读幼儿行为,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儿童视角下的区域活动评价,强调将评价的主体还给儿童,将评价的重点指向儿童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儿童个性化地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区域活动;评价;策略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操作和主动探究活动形式,深受幼儿喜欢并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区域活动评价是区域活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正确解读幼儿行为,给予适宜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视角下的区域活动评价,强调幼教工作者应当站在儿童的立场,将儿童的想法加以充分的考虑,在充分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同时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满足幼儿个性化地发展。然而,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走出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区域活动评价环节的特殊价值?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将评价主体还给儿童 基于?和?的视角,教师应充分相信幼儿有参与评价的能力,只要引导方法得当,如采用“记忆唤醒法”“前后对比

法”“图示记录法”等,幼儿也能对自己或同伴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幼儿参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自我,认识同伴,相互学习的过程。 (一)记忆唤醒法 在幼儿参与评价环节,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采用照片记录或视频回放的方式,唤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相关记忆,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地进行评价。 如:老师观察到一个小男孩儿对科学区投放的“自制喷泉”材料很感兴趣,敏锐地用相机记录下他玩耍的过程:先拿出图纸研究组装“喷泉”的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按图示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喷泉却没有办法喷水。怎么回事呢?小男孩儿回头拿出图纸对照检查,反复试验,终于发现是瓶盖没有拧紧。在评价环节,老师一边回放视频,一边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你在科学区玩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吗?”直观的视频唤醒了孩子的记忆,小男孩儿很清晰地讲述了自己与同伴探究学习的过程,也获得了来自其他同伴的赞赏。 (二)前后对比法 教师还可有目的地记录下孩子前后两次或多次玩耍同一区域或同一材料的场景。通过前后视频或照片的对比,让孩子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或他人的成长和进步,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或他人。

儿童观察与评价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姓名:儿童姓名:幼儿A 观察日期:2015年12月4日儿童班级:小四班 观察开始时间:8:00 儿童性别:女 观察结束时间:11:30 观察证明人: 使用的方法:轶事记录法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及保教质量。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和班上某个幼儿的交往,反应幼儿园的师幼关系情况以及保教质量。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 我们一共7个见习同学来到了小四班,由于人数有点多,引起了班上的幼儿注意,在简单的熟悉之后,我们便在旁观察老师的教学活动。在我观察到保育老师对幼儿A将饭撒到桌上时的行为,于是选取了幼儿A和老师的互动行为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开始了我的记录。 观察记录: 轶事一:吃早餐的时候,由于班上刚来了几位见习的老师,小朋友们吃早餐的时候不停的往后张望。老师告诉幼儿先吃完早餐再和老师打招呼,但是包括幼儿A在内的一些小朋友还是会往后不停张望,这时保育老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认真吃饭,让别把饭洒在桌上了。过了一会,幼儿A还是在不时的往后张望,保育老师看到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并用武汉方言很大声的说了一句话,大概是说幼儿A怎么听不懂话。又过了一会,保育老师又走到幼儿A 面前,这次发现幼儿A把饭洒在了桌上,保育老师就拿起幼儿A旁边的碟子敲了桌子两下,并用武汉方言骂了幼儿A,另外一个老师听到响声抬头看了一下,又继续做自己的事。 在快吃完早餐的时候,老师提醒吃完饭的幼儿去上厕所、喝水。幼儿B去上厕所的时候,保育员在旁提醒幼儿B要洒准一点,别撒到外面来了,保育员就站在教室门往里面看幼儿B的情况,但是幼儿B还是撒到外面来了,这时保育员就很大声的连说了几句:你好恶心,你真的太恶心了。 轶事二: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幼儿用蜡笔画泡泡。老师将美术本发给每一个幼儿,然后挨着给幼儿写上名字,到了幼儿A的时候,幼儿A抬手的时候碰到了老师的衣服,就给老师的衣服上画了一笔蓝色的痕迹。老师边擦自己的衣服的时候边对幼儿A说,老师真是讨厌你啊,连续说了四、五遍。 轶事三:老师正在指导幼儿画画的情况。当老师走到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的时候,幼儿A将自己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完说,你画的不对,泡泡是圆的,你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

《幼儿行为得观察与记录》得读书心得随着幼儿教育事业得发展,不论就是国家还就是社会对教师得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得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得步伐,做一名优秀得幼儿教师。本次寒假在家,我认真仔细得将《幼儿行为得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著内容对一线得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得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就是基础 幼儿教师得职业压力大就是业内普遍得共识,因为幼儿园得工作作息与中小学得不同,教师在白天得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得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尤其就是在我经过两年得中专学校工作之后,对中小学与幼儿园工作得方式得差别上深有体会。因此,在我瞧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得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就是在读过《幼儿行为得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得认识上存在很多得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得教研正就是立足于平日得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得就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得一举一动。 幼儿行为得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得记录,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得行为 幼儿在园得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瞧似平凡、枯燥,但却就是幼儿学习与成长得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 书中详细得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与过渡时间得行为,虽然很琐碎,但就是却不能轻易得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得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就是幼儿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得一部分,但就是它们两个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得功能就是不同得。游戏材料得一种重要作用就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得发展,特别就是符号表征能力。 阅读与书写得确就是符号表征过程,但就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得表征能力,它们就是语言符号得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她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她们对事物得模糊理解,所以她们就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得关系以及所引起得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得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得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得环境、刺激、话费得时长等等内容。 3、观察幼儿之间得社交行为

基于游戏视角下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分析

基于游戏视角下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3T11:00:17.7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作者:张艳丽[导读] 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把握,关注于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并做好积极、有效地引导摘要: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把握,关注于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并做好积极、有效地引导,从而使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教育当中。本文借助于游戏教学模式,从游戏视角出发,探讨了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游戏视角;儿童情绪;儿童情感 前言:从儿童成长及发展特点来看,由于儿童心智不成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受到情绪情感影响较大,如幼儿喜好的事物,他们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反之,可能会遭到儿童的抵触。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做好把握,针对性的做好引导工作,以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分析 在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从而为幼儿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关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情绪情感的丰富性 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化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对于培养儿童情绪情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利用游戏教学,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及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幼儿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会对幼儿的学习及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不利的影响。幼儿在劳动及体育过程中,情感表现也会变得更加丰富,逐渐地会用语言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1]。因此,随着幼儿情绪情感逐渐丰富,如何做好引导发展,成为幼儿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幼儿情绪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强 在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随着幼儿参加活动的不断增加,幼儿的社会情感也随之增加,出现了责任感、义务感、爱国情感等等,这些高级的情感——道德情感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理智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中,在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情感教育的标准,做好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有效发展[2]。 (三)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性不断提升 随着幼儿的成长及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当儿童年纪较小时,情绪情感表现出外露、爆发快、变化快、易冲动等情况,但是随着儿童的成长,抽象能力的不断提升,儿童的情绪情感呈现出内化和稳定性。在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这一发展特点做好把握,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二、借助游戏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对策分析 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做好把握,从而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儿童情绪情感得到积极发展。这一过程中,从游戏视角下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积极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实现情绪情感体验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爱玩儿是儿童的天性,针对于这一情况,加强游戏化教学,促进儿童积极情绪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做好有效引导,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及游戏实践活动当中。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幼儿对网络技术十分好奇,一些孩子在家经常跟家长“抢手机”,利用手机看抖音、看小视频等。结合这一情况,教师要采取有效引导,而不是一味的阻碍。如利用抖音播放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玩具视频等,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在观看视频中,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情感情绪的积极发展。(二)实现情感情绪培养的有效过渡 儿童情绪情感培养过程中,要立足于幼儿成长及发展情况,注重针对性的培养及引导,实现幼儿情绪情感培养的有效过渡,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及发展[3]。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过渡,注重对儿童的人格予以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进行启发和培养,以建立起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幼儿情绪情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例如,在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如以公交车让座这一角色扮演游戏为主,让幼儿分别扮演老人、司机、乘客等,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良好美德。通过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高级情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有效克服消极情感的不利影响 幼儿成长及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学习环境、成长环境或是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影响,可能导致幼儿出现负面情绪,给幼儿的成长及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于这一情况,要做好对幼儿的正面引导,使幼儿克服不良情绪。同时,幼儿教师要对幼儿成长及发展情况做好把握,分析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不良因素,并借助于游戏教学,利用趣味游戏,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及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注重带领幼儿投入到游戏中,突出游戏的趣味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下,忘却烦恼、不开心,使幼儿克服消极情感,树立健康的生活心态,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结束语: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借助于游戏教学方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高级情感,使幼儿掌握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克服消极情绪,使幼儿快乐地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娟.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114-118.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我喜欢读一些外国人写的关于儿童研究的书,他们的对于儿童全方面的观察是非常客观的,即带点幽默,又非常全面的诠释了对儿童的观念看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几乎我们每位幼儿教师都会遇到让自己头痛的孩子。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呢形象的说就像诊治病人一样,不能靠我们老师的直觉、经验去下定论,而是由合格的“医生”仔细的检查病情,了解病人多方面的相关信息。《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就这样讲述了如何了解、掌握儿童的具体信息。 书中记录了儿童在常规活动、使用的材料情况、社交行为、语言认知功能等不同方面的观察情况。接下来我以儿童材料使用的情况做一个分析。 游戏材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额发展。因此,需要观察的环境内容有:周围有哪些重要的人与活动是否有各种各样充足的材料在儿童方面,他使用哪种颜色他如何用身体控制粘土他选择哪些积木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记录的事项。当然,我们叶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 除了记录行为本身,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记录那些可以表现情感的标志。例如“他伸手去拿一块积木”、“他抓住了海绵”、“他举起了刷子”等大肌肉动作的时候,他有可能是偷偷地、犹豫不决地得意洋洋地拿到那块积木;也许他是生气地、挑衅地、熟练地抓住了海绵;他也可以是疑惑地、匆匆地、心不在焉地举起刷子。在以上描述中,每一种活动的意义因为每一个描述性词语的不同而不同。与别人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时候,我们会自发地、凭直觉地对他们的一系列情感做出反应。与儿童在一起,当他们对自己感到很满意的时候,当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当他们紧张的时候,当他们觉得非常舒适的时候,我们一定都能感觉到。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情感上的差异记录下来。即使会掺杂一些我们个人的阐释,但还是会有一些支持我们的证据。 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进行“诊治”。

《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 开课单位: 授课教研室: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开课单位:授课教研室: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教材::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4 一、对本课程作简介,并对本课程学习提出基本要求 二、课程引入 发起“头脑风暴”活动: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教师总结:幼儿是幼儿本身。幼儿的学习源自“感觉”,与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他们需要自由、自然、自主地去感知生命和周围的世界,吸收真实的经验以成长。他们需要教师 细致的体察。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解读能力是其核心能力。 三、通过案例,提出教育中的行为观察的含义 发起“讨论”:妈妈带着五岁的佳佳在沙滩上玩沙雕。当佳佳玩得高兴时,身旁走来一个男孩踢了佳佳刚刚搭起的房子,佳佳哇哇大哭。妈妈见状指着男孩说:“你这个孩子怎么 这么顽皮!”一边带着佳佳离开。你觉得这是观察吗? 教师总结:教师的专业观察是通过叙事描述、表格记录、图解等方式获取对幼儿认识的一种策略。学前儿童观察评价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儿童信息并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作 出判断的过程,它是对学前儿童外显行为的观察,是在对幼儿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 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与判断,从而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四、观察的意义 发起“讨论”并抢答:看案例,思考: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总结:看见……孩子; 发现……教师存在的价值。 五、行为观察的步骤 (一)观察的内容 1.发起小组活动: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2)把想法列出来后,请写出你所看到的内容所属的领域。 2.教师总结: 角度一:把握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针对同一个事件的两个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阳阳4岁 观察时间:xxxx年12月4日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 观察记录: 教师甲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今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拍手打节奏,这时阳阳一下子抱住了小琪琪,小琪琪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阳阳呀”,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阳阳在日常生活不善于沟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常常造成其他小伙伴的误会。 教师乙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正在听着音乐的节拍打节奏、拍手、做律动。这时孙硕阳小朋友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小琪琪小朋友,小琪琪顿时神情慌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硕阳呀”,她一边喊着一边使劲的挣脱,可是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后手抓的更紧了,而且还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用力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她们会在生活、

游戏、学习中模仿老师、家长的话或动作,在活动中我走过去拉着阳阳的小手问:请问刚才你在做什么呢?她说:“我让琪琪和我一起做动作,她不和我做”。阳阳是想模仿老师的模样去教琪琪动作,这也说明她是个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模仿的人,可是由于她在与琪琪交流时没有表达出她的用意,导致和她交流的小朋友产生误会,不能够和她所喜欢的小朋友很好的建立友好的关系。 我决定去帮帮她:于是我告诉她正确的方法应该问问琪琪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做律动,要首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再采取行动。现在赶快去告诉琪琪你的想法,并真诚的向她道歉说声对不起,我相信她会愿意和你教朋友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 点评:记录关注的信息更多的是某个具体活动或者情境下的全过程,一般要把行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件发生的主要情节表述清楚,详细记录事件的主要细节,以具体展现行为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景。 行为背景主要反映事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事件发生的起因,场合以及相关条件等。因此我们要全面观察行为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幼儿的行为和语言、情绪变化(音调、面部表情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在场幼儿的活动。 同时,客观、准确、具体的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也非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