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区别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区别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区别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区别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甘露醇价廉起效快,甘油果糖单用降颅压起效慢,但作用维持时间长. 甘露醇降颅压速度快,幅度大,长期以来是强而有效的降颅压药物。但其导致肾损害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两者具体区别如下:

甘露醇注射液:性状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一、适应症

⑴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⑵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⑶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⑷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⑹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⑺术前肠道准备。

二、药理毒理

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的作用。

⑴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20%甘露醇渗透浓度为1100 mOsm/L

⑵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

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过去认为本药主要作用于近端小管,但经穿刺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后,通过近端小管的水和Na+仅分别增多10%~20%和4%~5%;而到达远端小管的水和Na+则分别增加40%和25%,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Na+减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占重要地位。此可能是由于肾髓质血流量增加,髓质内尿素和Na+流失增多,从而破坏了髓质渗透压梯度差。

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

三、药代动力学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本药可由肝脏生成糖原,但由于静脉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泄,故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本药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常用量

⑴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

⑵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

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

⑶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⑷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1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

⑹治疗药物、毒物中毒。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⑹肠道准备。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

⑴利尿。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⑵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1~2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g/m2,以15%~20%浓度溶液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病人衰弱时剂量减至0.5g/kg。

⑶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或按体表面积6g/m2,以15%~25%浓度静脉滴注3~5分钟,如用药后2~3小时尿量无明显增多,可再用1次,如仍无反应则不再使用。

⑷治疗药物、毒物中毒。按体重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5%~10%溶液静脉滴注。不良反应

⑴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①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

②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

③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⑵寒战、发热。

⑶排尿困难。

⑷血栓性静脉炎。

⑹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⑹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⑺头晕、视力模糊。

⑻高渗引起口渴。

⑼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渗透性肾病常见于老年肾血流量减少及低钠、脱水患者。

禁忌症

①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②严重失水者;

③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

④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

注意事项

⑴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⑵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

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⑷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⑹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⑹下列情况慎用:

①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

③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

④严重肾功能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⑤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⑺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⑻随访检查:

①血压;

②肾功能;

③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

④尿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⑴甘露醇能透过胎盘屏障。

⑵是否能经乳汁分泌尚不清楚。

老年患者用

药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肾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发生肾损害的机会增多。适当控制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⑴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

⑵增加利尿药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并时应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应尽早洗胃,给予支持,对症处理,并密切随防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规格:⑴50ml:10g; ⑵100ml:20g; ⑶250ml:50g; ⑷3000ml:150g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甘油果糖注射液:性状为无色澄明液体;味微甜,微咸。

一、适应症

1. 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症。

2. 用于外伤、骨折后预防和治疗骨筋膜室综合症:用于缓解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

3. 用于降眼压或眼科手术缩小眼容积。

4. 用于脑外科手术缩小脑容积。

二、药理毒理:甘油果糖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透性脱水,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本品降低颅内压作用起效较缓,持续时间较长。

三、药代动力学:本品经血液进入全身组织,其分布约2~3小时内达到平衡。进入脑脊液及脑组织较慢,清除也较慢。本品大部代谢为CO2及水排出。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般一次250~500ml,一日1~2次,每次500ml需滴注2~3小时,250ml需滴注1~1.5小时。根据年龄、症状可适当增减。

不良反应:本品一般无不良反应,偶可出现溶血现象。大量、急速输入时可产生乳酸中毒。偶见尿潜血反应、血色素尿、血尿。

禁忌症:1.对有遗传性果糖不耐症患者禁用。2.对严重循环系统机能障碍、尿崩症、糖尿病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如发现容器渗漏,药液混浊变色切勿使用。2、本品含氯化钠0.9%,用药时须注意患者食盐摄入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贮藏:密闭保存

甘露醇应用指南

甘露醇应用指南 导读:甘露醇是我们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种药物,今天我们来看甘露醇在应用于降低颅内压的一些问题。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 g/kg.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⑴ 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血脑屏障(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⑵ 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 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⑶ 颅

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 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4)临床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 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 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甘露醇的药物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活动性脑出血者禁用”。换句话说,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禁用甘露醇。我们有多少位医生在抢救脑出血导致脑疝的危急时刻,先看一眼药物说明书?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我们需要立即降颅压,不用甘露醇用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比甘露醇来的更快!如果事后患者家属拿着甘露醇的说明书与医生对簿公堂的话,我们必输无疑!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动性脑出血不让使用甘露醇,一定是有据可循。但我个人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为了救命,不用死啃书本,还是要用的。约1/3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在24小时可能出现血肿扩大,临床症状恶化。但24小时后一般不再出血(血液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除外),可以根据病情大胆使用,脑梗塞不必考虑这一问题。 但甘露醇不是万能的,有人观察多次频繁应用甘露醇后可使其进入梗死的脑组织中,形成梗死区的高渗状态,渗透梯度将周围脑组织的水拉入脑梗死区,加重脑水肿、脑组织移位和脑疝形成。急性脑卒中的脑水肿一般在3~7天为高峰期,因此,甘露醇的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只要临床高颅压症状得到改善,即可停用,或改换成甘油果糖之类作用柔和的药物。任何药物都具有双韧剑,有毒副作用,一定要时刻警惕药物的不利因素(心脏负荷加重、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不要只考虑有利方面。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0.39小时颅内压开始下降,2小时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小时,比甘露醇约长2小时。治疗脑水肿时每次250ml(含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每日1~2次。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作用。甘油果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甘油果糖适用于有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 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0.39)h颅内压开始下降,2h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h,比甘露醇约长2h。治疗脑水肿时每次250ml(含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g),1~2次/d。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作用。甘油果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甘油果糖适用于有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伴有肾功损害、不需要立即获得降颅压挽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效果。通过渗透性利尿药物降颅压是有一定限度的,临床医生不要机械地死搬硬套。降颅压还有许多办法,例如:抬高床头、过度呼吸都可能达到短暂的降低颅内压作用。呋塞米静脉注射、口服甘油合剂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反复应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降颅压目的,病人状况逐渐恶化、Glassgow昏迷量表评分在8分以下,就应想到尽早外科干预,例如:脑室外引流或开骨瓣减压,后者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降颅压效果远远超过甘露醇。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源头病变,解除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禁忌症 ①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②严重失水者;③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④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2]

浅谈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浅谈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其副作用。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 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 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降颅压效果比较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降颅压效果比较 对于颅内病变或脑外伤的患者,常常需要通过降颅压治疗以防出现颅内压迫、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颅内压药物包括甘露醇和甘油果糖。 那么,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相比,用哪个降颅压更好? 1. 药理作用 甘露醇具有组织脱水作用,不易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因而提高了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包括眼、脑、脑脊液等)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运,从而使组织脱水,降低水肿,降低眼压、颅内压以及脑脊液容量和压力。 甘油果糖由于高渗,静脉注射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低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眼压和脑脊液及压力。 所以两者均能有效降低颅内压。 2. 不良反应 甘露醇常见水和电解质紊乱、寒战、发热、排尿困难、血尿、血栓性静脉炎、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头晕、视力模糊、口渴、渗透性肾病;甘油果糖常见瘙痒、皮疹、头痛、恶心、口干、溶血。 综上,甘油果糖不良反应小,经肾排泄少,肾脏负担小,因此肾功能不全病人亦可应用,且对肾功能损害性明显低于甘露醇,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老年动脉硬化及隐性肾脏损害的病人。

3. 治疗效果 甘油果糖起效较甘露醇缓慢,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血栓、脑内出血等脑病,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塞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安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特点。对原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使用甘油果糖比使用甘露醇更为有利,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甘油果糖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生成 CO2和水排出体外,对于需长期脱水或伴肾功能损害的脑转移瘤患者更为适用。 甘露醇发挥降颅压效应的时间、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油果糖快,适用于急诊抢救大面积脑梗塞、合并出血的脑梗塞致急性颅内高压,或发生脑疝的危急情况。 4. 价格经济 甘油果糖价格高于甘露醇。研究结果显示,甘油果糖联用甘露醇与单用甘露醇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两药联用还能可避免甘露醇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联用两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综合分析合理选用 1. 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疼痛缓解以及水肿减轻的情况,但是相比之下甘露醇效果更优。 2. 甘油果糖对比甘露醇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塞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安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重要作用,但也发现甘油果糖发挥降颅压效应的时间、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露醇晚,故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比较

【关键词】甘油果糖 【摘要】目的研究甘油果糖对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4年1月~10月)60例分为甘油果糖组30例和甘露醇组30例。两组患者其他治疗相同。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但甘油果糖较甘露醇对肾功能影响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原有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应用甘油果糖较甘露醇更有利。 关键词甘油果糖甘露醇脑梗死 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发生,常使颅内压升高,升高的颅内压力一方面进一步妨碍脑灌流,使梗死灶扩大,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1]。因此,对脑梗死患者除积极溶栓、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外,防治脑水肿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措施,以往常用的甘露醇虽具有强有力的脱水作用,但因其具有反跳效应且对肾损害较明显,使之临床使用受限制。近年来临床使用的甘油果糖注射液具有较明显降颅压作用,本文旨在比较二者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对神经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4年1月~10月)中筛选60例满足如下条件:首次发病,起病在24h以内;年龄≤75岁;颈内动脉系统受累;意识清楚;肝肾功能正常;肌力2~4级;临床表现、ct、mri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 1.2 方法入选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甘油果糖组和甘露醇组各3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甘油果糖组30例,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静点,2次/d,5%葡萄糖500ml加入舒血宁10ml静点,1次/d。甘露醇组30例,将甘油果糖注射液改为甘露醇125ml静点,2~4次/d,其他治疗不变。连续用药7~10天,两组补液均为2000ml/d。 1.3 疗效评价每例均于治疗第1、3、7、10天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并在治疗前后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1.4 统计学方法应用t 检验、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t=0.778,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高颅压指标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ct密度改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略) 干部三病房(通讯作者)后有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异常(肌酐132μmol/l,尿素氮8.1mmol/l)。甘露醇组30例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治疗后有9例出现肾功能异常(5例轻度,肌酐平均119μmol/l,尿素氮平均7.8mmol/l;4例中度,肌酐平均143μmol/l,尿素氮平均8.9mmol/l),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 2 =6.38,p<0.05)。

甘露醇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

甘露醇做为常用得脱水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对其作用机理得不断深入研究,其临床上得 1急诊临床应用 用途越来越多,现就甘露醇在急诊中得应用进展做以综合报道。?? ?1.1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得应用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得脑水肿。甘露醇仍就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得有效药物之一。??1.1.1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得主要原因就是脑缺血缺氧,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血脑屏障损害,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更趋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及脑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增高。同时,自由基损害也可能就是脑梗死核心化学病理环节之一,自由基及其引发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细胞内钙超载参与缺血神经元得损害,故清除自由基,切断自由基连/链锁反应可能就是治疗脑梗死得主要环节。甘露醇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能把细胞间液中得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由于形成了血—脑脊液间得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得。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与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就是一种较强得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得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1]。定正超[2]等人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通过测定代谢超氧离子自由基得特异酶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明显升高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得代谢产物MDA(丙二醛)降低,证实了甘露醇得抗自由基及神经保护功能。甘露醇得使用时间,一般以7—10d为宜。使用剂量根据病灶体积、脑水肿程度及颅内压而定。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每日应给予一定量甘露醇,病灶大,脑水肿严重或伴有高颅压者,给予1—2g/(kg、次),4—6h可重复使用;对出现脑疝者,剂量可更大些。近年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注入小剂量0、25—0、5/( kg、次)甘露醇,可获得与采用大剂量类似得效果。 ?1.1.2 急性脑出血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得机制中,血肿得占位效应就是首要因素。临床及实验发现,在血肿清除后,颅内压可获一过性降低,之后又有继发性升高,延迟性血肿清除时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已有明显水肿。这提示除血肿本身因素外,血肿周围脑水肿对颅内压增高可能起关键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发现脑出血后产生广泛性脑血流量降低,故目前认为缺血性因素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得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产生于脑出血后12h内,而细胞性脑水肿在出血后24h达高峰,并持续2—3d。此外,由于血肿溶解而逸出得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外间隙,引起局部渗透压梯度改变,大量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而产生高渗性水肿;王喜全[3]等人认为在使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根据病人脑水肿严重程度使用一定量得甘露醇,随时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g。2、应根据年龄得大小,身体状况,使用不同得剂量,对于老年人或有肾脏功能不全者,应采用25g/次为易[4]。3、静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10ml/分为宜。在使用甘露醇时可加用肾必胺等药物,以缓解甘露醇对肾脏得毒性作用。4、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及尿常规变化并及时监测水、电解质与肾功能,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停用甘露醇,改用速尿。5、有条件应做血渗透压监测,当血渗透压>310mmol/L,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350m mol/L可引起细胞内脱水与ARF;>375mmol/L细胞代谢中断,酸中毒甚至死亡;6、肾衰时,甘露醇总量不应超过25—50g。实验研究指出,多次使用甘露醇后,有使血肿扩大得危险,已得到MRI证实。原因[5]可能就是:1、甘露醇在血液中很快清除,多次使用无聚集作用,而在脑组织特别就是脑水肿区有明显得聚集作用,随着甘露醇使用次数得增加,其血液浓度并无增加,而脑组织浓度增加,BBB两侧渗透梯度减小,甚至形成逆向渗透梯度,加重脑水肿。2、由于缺血、缺氧,钠、钾、氯离子泵得能量ATP很快耗竭,泵功能衰竭,细胞内钙、钠、氯、水潴留,而致细胞肿胀,形成细胞毒性水肿,随着缺血时间延长,BBB[6]可遭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与水份外溢至细胞间隙,形成血管源性水肿。因此建议对于急性脑出血性脑水肿患者使用甘露醇应给予半量(0、5g/kg),间隔6h一次,(因为实验表明:甘露醇降颅压得最大效应在用药后30—40m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区别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甘露醇价廉起效快,甘油果糖单用降颅压起效慢,但作用维持时间长. 甘露醇降颅压速度快,幅度大,长期以来是强而有效的降颅压药物。但其导致肾损害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两者具体区别如下: 甘露醇注射液:性状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一、适应症 ⑴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⑵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⑶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⑷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⑹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⑺术前肠道准备。 二、药理毒理 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的作用。 ⑴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20%甘露醇渗透浓度为1100 mOsm/L ⑵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 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过去认为本药主要作用于近端小管,但经穿刺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后,通过近端小管的水和Na+仅分别增多10%~20%和4%~5%;而到达远端小管的水和Na+则分别增加40%和25%,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Na+减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占重要地位。此可能是由于肾髓质血流量增加,髓质内尿素和Na+流失增多,从而破坏了髓质渗透压梯度差。 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 三、药代动力学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本药可由肝脏生成糖原,但由于静脉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泄,故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本药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常用量 ⑴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 ⑵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 发表时间:2013-05-14T17:48:07.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姜永娟宫玉宝[导读] 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宜短期应用,但如果甘露醇停用过早,引起水肿加重。 姜永娟宫玉宝 (莱阳沐浴店中心卫生院 265211)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76-02 【摘要】目的评价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住院病例50例,均经头颅 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酯,对照组只用甘露醇,两组比较差异。结果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甘油果糖明显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甘露醇甘油果糖脑出血 1、引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脑出血病例中大约60%是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跟传统的单纯用甘露醇疗法作一比较。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3月1日—2012年5月7日在我院住院的50里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50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0±10)岁;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2±10)岁,两组性别、年龄、平均出血量、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保护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和10%甘油果糖250ml每8小时1次交替应用,5日后,改用甘油果糖静脉滴注,并逐渐减量,两周后停药。对照全部应用20%甘露醇125ml脱水治疗,疗程和治疗组基本相同。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治疗三周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周围水肿范围和血肿吸收情况。 3、疗效评定 基本治愈为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1%~100%,生活能力达0级;显著好转为积分减少46%~90%,生活能力达1~3级;好转为积分减少18%~45%;无变化为积分减少小于或等于17%。总有效愈为基本治愈加显著好转加好转乘以100% 。 4、结果 治疗三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6%;血肿周围水肿组织范围治疗组为(12±5)ml,对照组为(20±5)ml;CT显示血肿完全吸收治疗组11例,对照组7例,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宜短期应用,但如果甘露醇停用过早,引起水肿加重。解决的方法是用其他脱水药。本研究中用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甘油果糖明显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局部微循环,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对甘露醇这个东西非常陌生,其实甘露醇是一种药物在很多领域当中的用途是非大的,但是对这个药物不熟悉的朋友在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大家在使用之前不妨先看看这个药物的使用说明和用法用量,这样在服用后才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 (1)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4)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5)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6)下列情况慎用:①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②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③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④严重肾功能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⑤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7)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8)随访检查:①血压;②肾功能;③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④尿量。 在食品方面,该品在糖及糖醇中的吸水性最小,并具有爽口的甜味,用于麦芽糖、口香糖、年糕等食品的防粘,以及用作一般糕点的防粘粉,也可用作糖尿病患者用食品、健美食品等低热值、低糖的甜味剂。但是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肾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发生肾损害的机会增多适当控制用量。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

甘油果糖一般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的情况下,外伤除非是脑外伤或颈椎什么的引起颅内压或脑组织水肿,普通的骨科外伤引起的水肿大部分是炎症渗出所致的,用甘油果糖不太合适,建议这位药师观察下你们医院病人的治疗效果,很多情况下,实践最有发言权。另外,有些适应证和文章是厂家的学术推广行为,和真正的治疗还是有距离的,所以除非是有指南或国外权威期刊的推荐,一般文章的只言片语不要盲目以为就是对的。另外,由于甘油果糖虽然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比较合适,但是由于其降颅压不够强和迅速,所以我们医院肾科主任宁可建议用低剂量的甘露醇,也不用甘油果糖(但是还是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我没有检索国外的文献,有兴趣的同行可以去检索下)。倒是在ICU,对于一些急性颅内压增高已经解决,但需要继续脱水治疗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其肾功能不太好,倒是在用甘油果糖。 以下是转帖一位同僚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甘露醇的药物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活动性脑出血者禁用”。换句话说,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禁用甘露醇。我们有多少位医生在抢救脑出血导致脑疝的危急时刻,先看一眼药物说明书?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我们需要立即降颅压,不用甘露醇用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比甘露醇来的更快!如果事后患者家属拿着甘露醇的说明书与医生对簿公堂的话,我们必输无疑!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动性脑出血不让使用甘露醇,一定是有据可循。但我个人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为了救命,不用死啃书本,还是要用的。约1/3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在24小时可能出现血肿扩大,临床症状恶化。但24小时后一般不再出血(血液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除外),可以根据病情大胆使用,脑梗塞不必考虑这一问题。但甘露醇不是万能的,有人观察多次频繁应用甘露醇后可使其进入梗死的脑组织中,形成梗死区的高渗状态,渗透梯度将周围脑组织的水拉入脑梗死区,加重脑水肿、脑组织移位和脑疝形成。急性脑卒中的脑水肿一般在3~7天为高峰期,因此,甘露醇的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只要临床高颅压症状得到改善,即可停用,或改换成甘油果糖之类作用柔和的药物。任何药物都具有双韧剑,有毒副作用,一定要时刻警惕药物的不利因素(心脏负荷加重、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不要只考虑有利方面。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0.39小时颅内压开始下降,2小时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小时,比甘露醇约长2小时。治疗脑水肿时每次250ml(含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每日1~2次。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作用。甘油果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甘油果糖适用于有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快速静脉

甘露醇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 (1)作为一种高渗性的药物,甘露醇主要的作用机理是使脑组织发生渗透性脱水,使脑含水量降低,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2)输入甘露醇后发生暂时性的高血容量,使早期脑血流量暂时性升高,同时血液稀释,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变形性增加,所有这些作用使到脑组织的血液的携氧能力增加,使脑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脑血容量下降,导致颅内压的下降; (3)甘露醇能够抑制脑脊液的生成,降低脑脊液的重吸收,使脑脊液的量减少,从而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在临床上的应用的一些体会: 1 .甘露醇的作用时间较快,但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约6~8小时,因此,多需要4~6小时应用一次,也就是说,一天3~4次为宜; 2.甘露醇的用量:1~2克/kg体重/次;老人和小孩,体质虚弱的病人用量相对要小; 3.对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甘露醇的应用要特别谨慎,不用的话可能患者的颅内压不能控制,但是如果量太大可能使积液的范围增大; 4.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手术后不能应用甘露醇,相反,应当多补液,使脑组织尽快复位;我到基层会过一次诊,手术后仍然应用甘露醇,患者一直有头痛,考虑是低颅压引起,停用甘露醇后好转。 5.甘露醇的副作用最主要的是肾功能损害,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尿量、尿的颜色、肾功能情况;另外也要每隔3天左右查一次血电解质。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甘露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合理应用甘露醇,并注意监测有关指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效果,并能避免其不良反应。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脑水肿及其产生机制 ·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迅速改善,细胞性脑水肿可减轻或消失;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又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

护理资格知识:使用甘露醇时的一项解析

1.使用甘露醇时错误的一项是: ( C ) A.静滴时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B.心功能不全及急性肺水肿病人禁用 C.可用作肌内注射 D.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呼吸,以防出现心功能不全 2.某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输入全血1200mL后出现手足搐搦、皮肤黏膜出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你认为可能是 ( D ) A.急性心力衰竭 B.血清病型反应 C.溶血反应 D.枸橼酸中毒 E.超敏反应 3.介入治疗为便于定位,要求患者随身携带 ( D ) A.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B.尿常规检查单 C.出凝血检查报告单 D.X线、 CT、MRI检查单 E.癌胚抗原检查报告单 4.血清与血浆最重要的区别是 ( A ) A.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 B.血清中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C.血清中缺乏球蛋白 D.血浆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E.血浆中含有血小板释放物 5.铺麻醉床将橡胶单铺于床中部时,上端应距离床头 ( D ) A.30~40cm B.33~40cm C.40~45cm D.45~50cm E.50~60cm 6.静脉输液时造成病人急性肺水肿发生的原因是: ( B )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液速度过快 C.长时间输入高浓度药液 D.输液过程中无人守护 7.评价机体活动能力时,以下哪项不是主要观察内容: ( B ) A.行走 B.书写 C.穿衣 D.洗漱 8.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是 ( E ) A.骨有机成分减少,钙盐增加 B.骨有机成分增加,钙盐减少

C.骨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增加 D.骨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减少 E.骨有机成分和钙盐均减少 9.传染病房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中错误的是 ( B ) A.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B.不同传染病可安排在同一房间 C.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 D.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E.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 A )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11.当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下列哪项指标时,临床上即可见明显的黄疸 ( C ) A.1.7μmol/L B.3.4μmol/L C.34.4μmol/L D.17.1μmol/L E.30.4μmol/L 12.使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时,重点监测的内容不包括: ( D ) A.呼吸频率 B.潮气量 C.吸气时间 D.气道压力 13.不属于栓塞疗法的用药是 ( A ) A.甘油乳剂 B.明胶海绵 C.无水酒精 D.聚乙烯醇 E.不锈钢圈 14.臀大肌深面 ( E ) A.无重要神经血管 B.坐骨大孔有股神经穿出 C.坐骨小孔有坐骨神经穿出 D.外下1/4象限有闭孔神经 E.外上1/4象限无重要神经血管 15.电抽搐不宜用于治疗下列哪类精神病患者 ( E ) A.自伤、自杀行为 B.极度兴奋躁动 C.拒食 D.紧张性木僵

甘露醇的使用

脑梗死与脑出血使用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甘露醇用量越大,患者出现尿血现象越早。同时,研究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不仅与甘露醇用量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同治疗手段是否采用血液透析等均有密切关系。 药理研究表明,单糖为甘露醇的主要成分,因此它具有高渗透、易吸收的特性。作为渗透性利尿剂常用于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疾病。但现在越来越多患者因使用甘露醇而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重视。 严格控制甘露醇的用量与使用时间成为治疗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患者的关键。同时,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与体质及时适量的补充所需电解质,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甘露醇在脑部损伤以及肿瘤等疾病治疗中运用较广泛,但不良反应也时有出现,对于患者的治疗予康复产生了影响。急性肾损伤是不良反应中发生率较高的类型,症状为腰痛、血尿以及蛋白尿,还伴有尿素氮、肌酐上升,不良反应程度与使用剂量相关,还与患者年龄、基础性疾病以及自身肾功能、合并用药方面相关,如老年脑血管病例出现肾功能的概率更高。临床使用甘露醇治疗之前,要对患者尿常规、尿素氮和肌酐等方面的检查,具有急性肾损害症状要及时停药,对患者尿量、尿常规以及肾功能进行检测,无尿或少尿要引起注意,预防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对患者进行呋塞米治疗,剂量为10mg/次,用药时间间隔为8h,以静脉注射方式治疗,并进行肾区热敷。将甘露醇替换为其它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临床药物,如甘油果糖等。甘露醇的使用还应避免其它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减轻肾脏负担。 甘露醇注射液属于高渗溶液,静脉给药时会刺激局部血管,以及渗入血管外引发组织坏死,还能提高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以及瘾大局部静脉疼痛。甘露醇注射液因为存放时间久或使用温度低等方面因素影响,产生纤细结晶并造成静脉血栓,诱发静脉炎。 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使用甘露醇后容易导致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阻力上升,超过肺泡间淋巴循环转运能力,导致肺水肿症状出现,患者还可能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甘露醇自身无抗原性,与患者体内蛋白质结合之后能够形成抗原性物质,导致患者体内出现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引发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如果肾功能不良,注意用药量、时间以及输入速度,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病情观察和变化记录。恒温箱37%存储,使用时室温要保持在22°。

甘露醇使用指南

甘露醇使用指南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其副作用。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 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 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