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孟子两章教案1

孟子两章教案1

《孟子两章》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预习重难点:理解性背诵

预习过程

知识准备: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孟子主张人和治国,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孟子先苦后甜的思想.

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

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一、了解作者及文章出处。

1、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于_________________。作者孟子,名__________,是战国时期著

名的________家,_______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_______ 以后______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之称。

2、《孟子》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

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二、给加点字注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3、曾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读准字音

寡()夫()域()戚()粟()畎亩()傅说()

胶鬲()空乏()

三、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本字_____,义:_____ 曾益其所不能曾:本字_____,义:_____

困于心,衡于虑衡:本字_____,义: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本字_____,义:_____

四、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读出节奏。

2、这两篇文章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

局面的认识;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预习检测:

1、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于_________________。作者孟子,名__________,是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_______ 以后______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之称。

2、《孟子》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3) 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四、总结升华

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点词重读)

3.学生大声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文言知识

1、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②傅说③胶鬲④行拂

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所以动心忍性

3、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五、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检测题:(50分)

一、填空(7分)

1、《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孟子,名_____,字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_________,不亦说乎?" 2.《得道多助,夹道寡助》的论点是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 。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1分)

环而攻之()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寡助之至()

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人恒过()而后喻()

而后作()

三、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8分)

l.亲戚畔之畔:本字_____,义: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曾:本字_____,义: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衡:本字_____,义: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上拂:本字_____,义:_____

四、翻译句子(12分)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五、学了这两篇文章后,你一定有一些启示,请写下来。(4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品中考网

(1)亲戚畔.之畔:(2)攻亲戚

..之所畔亲戚:

(3)委而去.之去:(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10.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1.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

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