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

年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等高线”。可分为两大类: (1) 替代型的“等高线”,如不同时期的湖岸线、梯田等,均可看作等高线; (2) 或者是一定程度上“替代”等高线的河流、等压线、等温线、等潜水位 线、同一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山区小路等。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等高线原理及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推断、分析图 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等。 规律方法:一是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如火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特殊 地形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如: 1.火山口湖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图文详解》p11) 2.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AB 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3.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4.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阅读全文(14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教学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6:12
朱燕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 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 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年以来所做的一些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 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 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 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 舞。”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情,就容易引发兴趣。在 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课,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在地理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要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首先要创立一个良好和谐课堂、快乐课 堂。要求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激励的情境,经常使用鼓 励性的语言,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 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思考问题,掌握方法, 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 完成教学至关紧要。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并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 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对学 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改进的成绩,给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并鼓励他们大 胆的去说.学生考完试后,让学生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 力的方向,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相互评价,找出优缺点,互 相促进学习 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 识,而且要有爱心耐心,更主要的是管理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教师 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历史的工程师,我很庆幸自己成为 教师行业的一员.但现在深有体会,当一位老师难,成为一位称职的老师更难,成为 一为称职而又秀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自己要积极进取,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 学中的不足,更新观念,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阅读全文(13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5:28
章红柳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 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 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二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 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 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 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 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 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 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 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 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 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 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 规律的理解、 归纳和总结, 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 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 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 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 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 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 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 越来越复杂, 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 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 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 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 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 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 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 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 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 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导与练》练习册, 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 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阅读全文(10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二中国地理习题讲评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4:48
张建华 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地理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 过程及结果, 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 细分析一下, 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 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 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 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不断探求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 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 知识, 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 有时一堂课下来, 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 关的地理知识, 通过学生的联想,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对教学目标的实施, 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 生思考的空间, 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 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 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 性和超前性, 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 理和要求, 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 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 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 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 学。 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 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 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 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 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 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 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 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 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 足之处, 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 多多反思, 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 不断进步, 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阅读全文(9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之我见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4:05
邱宏菊 7 月即将进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在复习中我个人认为要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一是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注重运用比较法。 一、要重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 理学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 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我们在进行地理复习时,要注意强化地图意识,养 成读图、填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习惯,形成利用地图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 力。复习时,善于把知识定位于地图上,在地图上获得生成知识,即图文转换。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地图, 做到烂熟于胸, 如中国政区图、 中国地形图、 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一些重要地图。对于这些重要地图 上重要知识点,要加以强化,做到看到图后就象看到老朋友一样熟悉。更要注重 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能够快速从各种图中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如 关于城市区位的问题,要让学生拿到图后,根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 宗教、军事、政治等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中准确提取出图中出现的相关因素,进 而对某一具体城市体区位进行准确评价;再如关于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问 题,要指导学生在图上寻找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关信息,正确判断出影 响某一区域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二、 要注重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 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 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 如在复习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时,我 们一定要强调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而温带 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显而易见,相同点是大 陆西岸, 相异点是纬度位置不同。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伸联想所处纬度的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必将大大有利于基本概念 的形成。再如通过高气压与低气压、气旋与反气旋、、向斜与背斜、地堑与地垒、 内流河与外流河等比较, 可以使学生对这类地理概念既深刻理解, 又能比较鉴别, 防止概念混淆。 高一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较难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复习,仍需要探 索。
阅读全文(84)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三最后阶段复习策略的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5/9 13:30:15
张姝婧

高考前的学习, 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 划, 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 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 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 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 求进行。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 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 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 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 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 往往对应着考题, 实用性强, 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 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 便于知识的迁移, 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 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热点问题不可避免,这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做大量工作,针对热点,我做了以 下专题:粮食问题、西气东输、雪灾、地震、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交通等。为 考前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教学中,往往不是教师的忽视,而是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 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 紧张的氛围中, 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 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的做法有:第一,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 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 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 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 写。 慢审题有两个作用, 一是找出"题眼", 即解题钥匙, 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对于新题型,教师应该讲透,还要提醒学生重视。 高三地理复习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教师 要切准高考的脉搏,切实落实双基,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 心理,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严格按高考要求规范学生行动,把学生置于一种 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 取得好成绩。
阅读全文(18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优质课评比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5/9 13:29:28
朱燕
2014 年 4 月 28—29 日在我校举行了湖州市直地理优质课评比,作为一位评 课的老师,我认真聆听了 12 位老师的课。参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是我们地理 学科的新生力量和后备资源,他们在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设计水平、个人教 学基本功上都体现出了他们的独到之处,这既是一个优质课的评选,同时也是一 次课堂教学成果的展示。 这次优质课评比有三个课题,即高一第一天的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 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和第二天的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高二的区域地理《西北地

区》。我听了高二六节同题异构课和高一第二天的四节同题异构课。虽然我们的 年轻老师还有很多不足, 但与四年前在一中的市直优质课比,明显感觉到我们年 轻老师的整体水平在提高。 尤其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今天我以第一天上午参评的 二位年轻老师为例,说说她们教学设计的亮点。 第一天上午的二位老师分别是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陈艳瑛老师、 双林中学的 阮澜老师据说陈老师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啊。 两位老师都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而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疆的瓜果”,一早 上我们真是饿着肚子饱了眼福。 一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她们 都懂得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 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 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 但又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陈老师的案例是喀什的瓜 果农业,阮老师的是“舌尖上的西北”,她们选择的案例是大家都熟悉的“新疆 瓜果”作为整节课贯穿始终的案例,这个案例是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容易引起学 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为了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是 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 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 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通过学案,落实地理学 习的思路、核心问题、准备、过程、练习巩固和疑问等细节的知识和技能,并在 双基落实上基本达到“节节清”的预期要求。我们的两位年轻老师都在课前精心 设计了学案, 例如阮老师在学案上设计了三个合作探究的问题即“舌尖上的美味 ——认知农业区位” “舌尖上的危机——农业生产困境”“舌尖上的发展——探 索未来” 来解决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应该说这三个探究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地理学习中干旱农业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上课时将老师事先课堂预设的问题进行 合作讨论探究,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设计“问题链”,可引导学生进行知 识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等, 教师创设 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 探究及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实 践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情景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 论、深入思考、不断探究、得出结论,并通过运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 不断发展和升华。 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层次和梯度, 但要严格控制难度。 例如陈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给出了一段文字材料和三张图, 设计的三个问题是 “1、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瓜果农业”的自然条件(表中分别是气候、地形、水源、 土壤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喀什地区过度大规模发展“瓜果农业”会带来哪些生 态环境问题?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3、请结合喀什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试 推断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问题的设计有梯度,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年轻老 师在客情是化了功夫的。 当然我们年轻老师的课还有很多问题, 希望我们的年轻老师多听听老教 师的课,多向同行学习,多出去走走。有更大的进步。
阅读全文(11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作者:sharky 时间:2014/5/9 13:28:31

姚 琳 复习是将知识重组、 归纳综合, 从而把知识规律化、 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 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因而一定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 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 中,能抓住系统的知识线索,建立起知识网络,以“线”为纲,把知识点有机地 串在线索上,做到纲举目张、点线结合、纵横联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教师要根据《考试说明》对中国区域地理考查的 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的区域地理知识,设计区域地理复习模板,整合区域地理知 识,形成知识网络。首先要建立起复习的网络式思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复习项 目构建各类知识体系的网络: 如复习世界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就可以气候为线 索, 首先复习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 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各大洲的植被、 土壤、 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中国国土整治则围绕 “地区──问题或优势──形成原因 (自 然和人为原因)──因地制宜的措施”这一线索进行整理复习。
阅读全文(137)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微课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5/9 13:27:44
张建华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时间就一个知识 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 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 “点” 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 法传授、 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 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 的需求。 一、微课制作者的自我定位 角色定位:老师和视频制作人 1、从老师的角度努力使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 从视频制作人的角度努力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使视频具有可观赏性,尽可 能关注 PPT 的动态效果、颜色搭配、解说技巧等。 关注以下方面:知识储备、PPT 制作技巧、视觉美感、解说技巧、软件操纵 技巧。 二、微课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微课的功能是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 而不是代替课 堂教学。 微课作者不能以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来制作微课,没有听过课的同学 来听微课是毫无意义的。 2、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原因:(1)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炼;(2)学生课程 多,疑问多,每门课看一个视频的话,微课时间过长,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

Ta 想看的微课;(3)五分钟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的太泛,要 么是讲的太罗嗦。 3、知识点够细,五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包含了另一个知识点,需 另设一节微课讲解。 4、受众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人; 微课作者需清楚本节微课受众的年级段,采用适合该年级段的相关定理、定 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 讲解时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 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 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 述。 7、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讲解不照本宣科; 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 而不是罗列书上 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语言通俗易懂; 口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
阅读全文(582)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湖州市直优质课听课感想
作者:sharky 时间:2014/5/9 13:27:03
邱宏菊 1、老师的基本功情况 本次优质课的上课老师,其中不乏有表达非常清晰、教态自然、 板书清楚等出色的老师。 但我们也要看到仍然有些老师存在着语言表 述不清、口头禅过多,板书字迹潦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参 赛的教师,我觉得这是基础,所以我觉得应多加练习,如果可以的话 可以以微课的形式,自己找到自我的不足,进行改正。 2、学案的利用效果如何 本次优质课评比分为三个课题,涉及高一的《荒漠化的危害与 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 为例》和高二的《西北地区》。总体感觉为优质课评比仍然存在为教

学设计而设计,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利用学案。可是学案的利用效 果则见仁见智,有的老师虽然学案简单,却层次清晰。有的老师虽然 学案复杂,看似面面俱到,可却显得繁乱。 三、给承办学校上课班级带来的影响如何 参与优质课的班级,明显分为两类:上课老师讲解透彻,不需要承 办学校的任课教师再上一遍;上课老师只为设计而设计,忽略课本内 容,承办学校的任课老师炒一遍冷饭。原因应该非常明确,是不是优 质课为了设计花哨而设计, 而是应该在设计的基础上兼顾书本的基础 知识?我想这应该是参赛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张姝婧 外力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也是比较难上的,在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我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是讨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最美的六大地表形态, 即中国最美的峡谷-----金沙江虎跳峡;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中国最美的冰川 -----绒布冰川;中国最美的海岸-----野柳海岸;中国最美的平原-----杭嘉湖平原;中国最美 的雅丹-----乌尔禾风城。班级分为六小组,根据材料分析各自小组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 作用,并根据每组发言人的介绍、在最后各小组通过投票,在六个最美地表形态中评选出最最美 丽的一个。这种教学方式收到的效果不是很显著,学生大多都是照着材料读,变成了导游,欢迎 同学们去旅游,以此拉票,课堂变得有点乱。学生理解与否教师得不到反馈,而且偏离了这部分 内容的重点——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判断。 第二种是由教师播放中国最美的六大地表形态的图片,让同学们真真切切的感受美。每小 组负责一张图片 ,学生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 ,结合更加有针对性的材料、 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 判断每一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并尝试叙述该种地貌形态的成因。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小结。 事实证明,第二种方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并且在老师稍微的引 导下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各种地貌的成因简单描述出来, 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这部分的教 学设计, 我认识到新课堂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无论是在教学问题等的设计和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上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教师不是简单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就完事了, 而是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自己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尽量做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有意 义的自主学习。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并且教学框架清晰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还运 用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生动形象。 当然在上课过程中也呈现了一些问题: 1、在讲述一些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的时候,专业术语用得还不是很规范,原理解释还不是 很到位,教师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上以及一些承转过度环节的语言描述还有待提高。 2、由于本节课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在小组讨论中,很多学生大 胆发言,将理解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个别学生还走上讲台边讲边画,虽然在表达过

程中还有不完善,但学生这种积极态度教师应该给与充分肯定,但在课堂上由于时间较紧,我没 有对学生进行较深入的点评和肯定,使得对学生的激励效果稍差。 教学之道,博大精深,本节课虽然已经有充分的备课,课堂上也有不少预期的收获,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体现,学习效果明显,但是也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我将继续思考、改正。下 一步我觉得需要思考的地方主要有下面两点: 1、作为年轻教师怎样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并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对于高一的地理教学,怎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事案例设计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们学 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通过这次的展示课,在组里各位前辈、老师的帮助和多次指导下,我获益良多,也充分认 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我将继续虚心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郎婷婷 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复杂、难度大,但是规律性极强。总结了相关规律,对知 识的掌握就变得容易多了。 1.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为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逐渐减小。 可平时不少同 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却总是出现“近日点线速度大,远日点线速度小”的结论, 这种结论显然没有概括出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而只是提出最大和最小线 速度值出现的空间位置, 两个特殊点不能反映出公转轨道上每一个空间位置上地 球公转线速度的大小和连续变化的全过程。 前面正确的描述是符合公转轨道上各 点线速度分布规律的。 总结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要从直观图像的仔细观察入手, 这是抽象概括出 地理分布规律重要基础。由极大值(极小值)向极小值(极大值)做连续不断的 时空描述,其中文字上经常采用“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加”的描述方式,这是 抽象概括地理分布规律的关键技巧,不能孤立地强调极值的时间位置。 2.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当 6 月 22 日前后几天时,太阳直射点 在北回归线上,很显然北回归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为此时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极大值, 那么极小值在什么地方呢?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掌握好 极值方法,随口答出“6 月 22 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 减”,这一答案从整体思路上看是对的,是连续不断的规律性描述。但此时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极小值并不在南北极点上,经计算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23° 26ˊ,而南极点处于极夜范围的中心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无从谈起。当同学们 再次阅读 6 月 22 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剖面图时,就不难发现极小值点分别出现在 南极圈的近日点上和北极圈的远日点上。正确的描述应为“6 月 22 日全球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北极圈的远日点、 向南极圈的近日点正午 太阳高度角逐渐递减”,从实例中可知,仔细阅读图像和准确控制极值点是何等 重要啊! 同学们可以自己概括 12 月 22 日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这里还需提示 一点,6 月 22 日时,赤道至南极点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 全年的极小值; 而北回归线至北极点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全年的极大值; 北回归线到赤道 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既不是全年的极大值,也不是全年的极小值,因为 只有当太阳直射(两次)该地区和直射回归线的时候,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才

分别达到全年极大值(两次)和极小值。例 6 是应用了极值线到极值线总结规律 的方法。 3.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两种情 况进行讨论。当 12 月 22 日冬至来临时,通过读图可以找到全球白昼极大值(黑 夜极小值)出现在南极圈上,而白昼极小值(黑夜极大值)出现在北极圈上,运 用极值线方法可概括出时全球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为: 从南极圈到北极圈昼时 逐渐缩小, 夜时逐渐增加;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出现了全年的白昼极小值,黑夜的极大值,南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全年 昼夜等长。上述规律的概括比起课本中南北半球分段总结的手法要科学简明得 多,其关键是抓极值的正确思路。当确定某一地点或一定区域范围后,我们就可 讨论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如北京从 6 月 22 日到 12 月 22 日,再到 6 月 22 日白昼时间出现逐渐递减到逐渐增加;又如 9 月 23 日到 12 月 22 日之间,北极 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9 月 23 日极夜范围理论上为半个圆点,12 月 22 日极夜 范围扩展到北极圈以北全部地区,达到全年极大值。
阅读全文(16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二轮复习中的点滴体会
作者:sharky 时间:2014/4/9 14:20:45
湖州五中地理组
张姝婧
距离高考还有 67 天。怎样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我近期经常思索 的问题。回头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区域地理的复习学案非常有必要。 区域地理内容一般安排在高二的下学期,是初中地理教材的复习和延伸,是 高中必修教材内容考察的载体,对于区域定位和高中必修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没有一本现成统一的教材来进行复习, 我认为一种可以编制我 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二种就是把区域地理复习内容印成学案,这两种也不矛盾, 可以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复习重点是区域定位,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及区域自然 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会区域的分析和比较, 会运用必修的原理, 规律解释一些区域现象, 区位因素的分析等内容。所以区域地理可以说是对整体 高中地理的初始复习, 也可以说是系统复习的开始。应该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 本,学案册,习题册。整理好以备复习翻阅。 二、对高考复习几轮的把控,个人认为一轮复习是重中之中,一定不要留夹 生饭。 很多同学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很多知识并没有掌握,到二轮复习的时候着急, 找家教,找老师辅导已经晚了,一轮留了夹生饭二轮想要补上很难,因为我们都 知道,二轮复习不是全面复习,是有重点的系统的复习,很多细节的东西一带而 过, 尤其自然地理部分的原理和规律,二轮不是注重原理和规律的内容而是他们 的应用,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原理规律是什么,何谈应用呢?所以建议,一定在

一轮复习时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 跟不上课的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就应该找辅导老 师。 二轮复习除了作专题练习以外应该把各地市的模拟题练习到位, 到三轮综合 练习,我们选用了金太阳的文综卷,总体从地理试卷来看和新课标高考的形式, 难度比较相近,效果不错。但选用一种练习还是有点单薄,老师应该多见一些不 同的练习题,选取不同类型让学生做。让学生见到各种题型,高考时不会见到新 题型发懵。另外,文综的综合性练习非常必要,一定要每周练,阅卷,让学生把 握时间和顺序,地理的选择题要把握在 20 分钟左右,不能像历史、政治那样的 速度做地理的选择题,否则,选择题会失分过多,对于地理综合题一定要加强训 练,争取多拿分,优等生要拿到 45 分左右,否则,地理想上优秀比教困难。 三、训练方法比训练习题重要 从审题、答题、等各个角度都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方法,也就是有思路, 很多学生拿到题后盲目作答,不经过分析,这样就会出现审错题,答不全知识点 等问题,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讲题,讲评试卷的时候从老师的角度要有意识 地训练学生,使其养成习惯。答题思维的建立是平时训练的,不是高考最后给学 生总结的资料发下去看一看就会的。所以,平时的答题模板的积累就非常重要。
阅读全文(11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作者:sharky 时间:2014/4/9 14:20:06


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学 校教师的努力,当前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 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校本课程的发展。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政策认识不足,导致开发方向不明确。 学校为了显示其在校本开发方面的实力和水平,只注重组织老师编教材, 这是对校本课程的片面理解。开发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 源。 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应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展 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其目的就是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 的资源优势,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 2.课程开发人力不够,能力有限。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困难是师资问题。高中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 仅仅能够满足日常教学,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课程开发。高中地理教师的 任课班级多,高考压力大,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校本课程培训,这些都严重影响 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3.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合作。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决策实 施过程。 但是,目前已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高中大部分是学校内部自主开发,缺乏 课程专家和课程相关人员及校外研究机构的参与,无法扩大教师的知识涉猎面。 我国高中课程开发来自社会上的资助很少,许多学校维持现有的教学尚有困难, 不能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来开发校本课程。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本 课程的开发。 4.校本课程开发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很多高中在课程开发中把创学校特色作为主要目标,指定有资历的教师, 配备一定的资源,重视课程设计,忽视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 教育主体的缺席和校本课程开发生命力的丧失。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本着以学生为 本的原则,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由于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观念十分淡薄,校本课程开发综合知识和 能力缺乏及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研究开发课程的能力不足,使得课程设 计、实施不能很好地实现,严重影响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
阅读全文(129)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浅谈中国分区地理的复习——以“东北三省”为例
作者:sharky 时间:2014/4/9 14:19:06
张建华 分区地理的复习,简单地说,应突出本区的特色,抓线归类。只有这样,条理才分明,易记 不易忘。现以“东北三省”为例谈一点体会。 “东北三省”复习开始时,先提出一个问题:,东北三省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 基地?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了因为它是复习本章的一条线索。把此题若作为主线 的话, 其他内容就可依附在此线上。 这样可以减少头绪,学生便于掌握。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议 论纷纷。 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部分学生的发言,我在黑板上归纳出 这么一份提纲:

同学们根据这张简表,只要洛加发挥,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可以尽收眼底了。 若万一有所遗 漏(不易包括进去的)只要一打开书本,也可以一目了然。
阅读全文(84)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一地理教学的反思——以“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为例
作者:sharky 时间:2014/4/9 14:18:27
朱燕
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 我发觉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的学生对地理课程知识 的掌握基本是空白, 而在高中阶段我们的学生要求他们能认识环境、形成地理技 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 质, 它与其它八门高中基础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 科, 因此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 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1、 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 课堂气氛。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

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 在课堂上有“说”、“做”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 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 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 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科特点,让学 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一起 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 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在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的教学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读 “亚 洲位置”“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参考 “亚洲气候分布”图,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从而“分析”、“归纳”、“总结” 出亚洲的气候特征。 2、 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 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 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归 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从而让学生掌握了一个地区气候特征分析的思 维与方法。 3、引导学生反思,提高理解能力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 示问题本质、 探索一般规律、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同化和迁移、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也是学生自觉地 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认识、思维活动的思维,即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 节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有限的,而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更是有限 的,但学习的方法却是灵活多变的。如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 皆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或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 但很多同学在面对新题型 时,往往觉得很难,其症结主要是找不到命题者意图及所考查知识点。高一的学 习是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的, 因此, 我的要求是每学完一个部分地理基础知识, 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 既可达到知识的补漏, 夯实了基础, 又可优化知识结构, 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 在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的教学中,在这节内容全部完成之后,我 要求学生回家设计一个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图,既对本节内容进行反思和消化、 查漏补缺,又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 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 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阅读全文(23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反思-自制教具
作者:sharky 时间:2014/4/9 14:17:10
邱宏菊
在教学过程中,教具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师生自制教具,既能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其创新意识,还能促进教学的高效完成。 例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 点是一个难点。为突破此难点,我和学生一起制作了相关教具,以演示不同山 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难点即迎刃而解。具体做法如下: 教具一: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模型 材料:报纸、沙、白乳胶、木棒等。 步骤:1、用报纸、白乳胶制作出山体的轮廓,在上面均匀地撒上细沙, 涂上颜色。 2、待凝固后,用彩笔在相同的海拔高度处画上不同的等 高线。 3、在纸片上画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的等 高线地形图,并粘贴在小木棒上。 4、将粘有纸片的小木棒插在山体模型相应的位置。 此模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不同山体的部位,并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山 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教具二:纸制拉花山地模型
制作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叠三次,用剪刀从 A 边向 B 边剪数次等距 线但注意不要剪断,展开后用黑笔在四条棱(对角线)上画实线,在对折线上 画上虚线,并按剪痕标注高程,这样一个立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就做好了。图中 黑色的实线是山脊,虚线是山谷,黑色的三角是山顶。学生观察后,可自己动 手制作。

此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对山体等高线展现的非常形象,有利于重、难点的突 破。更重要的是,这种简单的方式在操作中可有较多变化,有益于学生创新思 维的发展。
阅读全文(152)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2013 诸暨牌头中学学习活动感受
作者:sharky 时间:2014/1/7 19:30:03
张建华 12 月 26 日,为期一天半的 2013 年绍兴教育教学研究院“学校 管理与课程建设研讨活动”暨 诸暨市赵文名师工作室“名师讲堂及 成果展示活动”在牌头中学举行。绍兴各地市教研员、各学校地理教 研组长、湖州各地市教研员及湖州地区地理学科基地学校骨干教师、 湖州名师工作室成员共计约七十人参加会议。 26 日下午,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汤国荣老师主 持会议,首先由来自诸暨湄池中学的宣华梁校长主讲,向与会老师介 绍了湄池中学地理教研组在教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的经验; 然后是诸暨 私立高级中学的彭蕾书记介绍了“教研团队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的探索和思考;最后,诸暨地理教研员赵文老师从整个诸暨高中地理 团队的层面介绍了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在这几年所做的工作、 取得的 成绩。通过教研室的引领、赵文名师工作室的凝聚带动,诸暨高中地

理团队无论在教学还是教科研上都取得了全省乃至全国瞩目的成绩, 如沈雪梅、袁启木老师分别获得 2011、2013 全国地理优质课评比特 等奖;彭蕾老师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胡伟霞老师的论文获得省一等 奖等;培养了一大批教有所成、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精进的好 教师, 并组织了诸如诸暨市教具制作比赛、 选修课程开发等教研活动, 促进了整个诸暨高中地理教育团队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为 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次次搭建更高的平台。 27 日上午是绍兴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牌头中学的 专场报告。 牌头中学边平友校长从学校管理和学科建设的层面向各位 与会老师介绍了牌中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以及近年 来所取得的如全国高中篮球赛总冠军等成就, 阐述了 “坚持优质多样、 打造品质牌中”的理念下所付出的各种努力。然后,由胡伟霞校长就 选修课程开发介绍经验,胡老师以诸暨市选修课程《舌尖上的诸暨》 的开发为例,详细讲述了课程开发的过程和感悟,该课程通过全组成 员精诚团结,不断改进,最终六易其稿入选省选修课平台。最后,牌 中地理教研组长袁启木老师发言,他以团队合作备课的《以畜牧业为 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等高线的应用—山水人居》、《等高线的应 用—赣鄱大地诗歌行》3 节课的课堂设计为素材进行讲解,向与会老 师生动的展示了“合作型备课团队”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各位合作备 课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触动和提升教学水平所起到的深远影响。
阅读全文(22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强化地理学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sharky 时间:2013/12/18 10:27:22
张建华 在区域地理的教学时以能力立意,把握好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让学生能 从具体的案例、习题中建立点、线、网的知识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技能,并把 这种技能迁移到相关的生产生活中去。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强化思维和创 新能力: 1、讨论: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设计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讨论。 在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在不同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言论自由了,学生的能力 就更能凸显:敢于挑战、勇于批判,从而不断地超越,在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的形 成。 2、求异:引导学生在常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方式(或习惯),加强 引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自由思考、想象猜测。例如:分析亚洲地形与气候的 关系:假如亚洲地势不是中间高四周低,而是东高西低,则对气候又会产生什么 影响? 3、辨析:将容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成题目,让学生反复地辨析, 在比较中得到强化。例如:让学生讨论:东亚与南亚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都能受 到夏季风影响, 降水丰沛, 但两者夏季降水的成因有何不同?学生在分析的过程 中就能分辨其中差异。 4、质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将地理知识学懂、 学会和熟悉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提高学生 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养成多层面、全方位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 六、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生活,实际是开放了囿于学校围墙内的空间。在复习的 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社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 社会实践锻炼, 应用知识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实践 中发现新问题,能根据自身的发现提出预防、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拓展 多角度思维; 同时还可以根据对社会需要的了解,激励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并调 整自身创造的方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如在复习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 型存在明显差异时, 就可以联系到肇庆--因为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 岸,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盛行西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 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地处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沿岸因为冬季 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形成地中海气候。

关于高三地理教学反思共篇

篇一: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学科内综合 泉州七中陈文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综合的可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 键是广大师生要有综合的思想和意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现举例如下: 一、通过比较进行综合 比较法是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许多相似的或不同的知识都可以列项比较。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更为比较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我国南、北方比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南、北方各方面都有明显差异,通过详细列项比较,既可界定两地区间差异,也可使学生对南、北方各自的地理特征有个明确、综合的认识。 二、从某个知识点向外发散进行综合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努力引申外延,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拉到一起。如:新亚欧大陆桥 这种思维的发散是没有限度的,只需将最直接相关的、重要的东西拉过来即可。防止太深太滥。教师也不必每个知识点均如此,只需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带学生一起发散,教会学生方法是关键。 三、以中心问题进行综合 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静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环境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如:风将与风相关 的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 关的各类问题。 再如黄赤交角、温室效应、天气变化、洋流、工业区位、城市化、交通等都是重要的地理中心问题,中心问题宜小不宜大,大则变成专题。 四、通过专题进行综合(含热点专题) 如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气候、旅游、西部大开发、台湾问题、人口问题、科技创新、航天技术等等。专题可大可小,但必须突出学科主干,反映社会现实、把握高考脉搏。如等值线专题 知识网: 五、通过地图进行综合 如等值线图、地球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方法。地图清晰明了,信息容量极大,其中可直接或间接研究的问题极其 广泛。如等值线图,该图看似寥寥几笔,但其内涵极丰富,它可以是等高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或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等。如果是等高线,可以研究地形、坡度、坡向、河流、气温、降水、气压、太阳辐射、植被、土地利用、工程建设、地质作用等等。同样,可以通过其它类 型的等值线研究各自相关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反思 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反思。 一、经验总结 1.重视并且加强集体备课,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大家共同进步、发展才能从整体提高年级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就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有时会出现一些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可以互相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是体合作、探究、创新的一种好模式。集体备课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最终高考取得成绩的一个有力保证。 2.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活跃的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探索。 3.欣赏学生、适时的赞扬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尤其要注意赞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1.海水的温度: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深层海水温度由水面向水深1000米处递减,而1000米以下保持在低温状态 2.海水的盐度: (1)分布规律:“马鞍型”曲线(由南北半球的副 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 度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②地表径流的注入:地表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 ③洋流:暖流有增盐作用;寒流有减盐作用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分析原因)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表层海水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3.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暖流(会分辨) [读图思考]P57

4.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 (1)太平洋海区:三圈环流形式 (2)大西洋海区:三圈环流形式 (3)印度洋海区: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方 向流动,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案例1]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2.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形成世界的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2)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3)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4)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3.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1)积极影响:顺风顺水(顺洋流)航行,可节省时间和燃料 (2)消极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海雾;洋流携带的冰山

初中地理《中东》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东》教学反思 今天是潘老师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的特聘教师来听我的课,因为教六个班的地理课,一般也就是讲到第三节或者是第四节的时候,再让老师们听我的课,但是这次或许就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吧,于是就选择了把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当做一个课时来讲。其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换句话来说,也是自己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大了吧。 整堂课,我选择用多媒体,主要是因为多媒体的课堂容量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并且通过图片、图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问题。 这次讲的课有好,有不好,当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优点应该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肯定会多多改正的。 潘老师给我评课的优点是,识图教学,比较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符合教学环节,看图说话,注重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花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个人语言表达较好,教态亲切大方自然。整个课堂气氛较活跃、和谐、宽松,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思路较好,离成功的高效课堂比较近,但是其中具体环节有待完善。 比如说:第一,上课环节应该有删有减,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有舍就有得,每个知识点都是通过图去展现,这样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更容易记住,但是图片太多的话,就导致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大过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第二,这节课讲到撒哈拉以南“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时候,文字部分较多,但是我没有讲清楚,思路不够清晰,以前听过潘老师的数学课,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知识点都是循序渐进地讲出来,有一种“船到桥头自然成”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知识点的连贯性。其实对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我原本可以这么讲,(经

济发展优势和状况)自然资源丰富——(原因)受殖民统治、过分依赖以农矿产品为主的经济——(后果)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出路)发展民族经济——(现状)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课堂欠缺小组讨论探究环节,因为课堂容量较大,所以我总是怕讨论耽误上课时间,有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从讨论中获取,而是自己回答出来,这样不仅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而且知识点也不易掌握牢固。所以课堂上应该安排一到两个重难点知识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学会合作性学习。 我想,正如潘老师所说一堂好课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如果光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就会忽略知识的灌输。我觉得,这是我课堂上处理不好的一点,如果把课堂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这个人不仅要有华丽的外表,更应该有内涵,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那么课堂也是这样,不仅要有艺术性的外表,带给学生以兴趣,更要有科学性的内涵,教师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再去找“鱼”。我正在朝这一目标慢慢靠近。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反思性学习"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参考。篇一 在前段时间的地理教学中,我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不习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

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第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已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三,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使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近两年新课程的教学,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肤浅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2.课堂中要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3.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4.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一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三、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并用之于课堂。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掌握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本节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并且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学生观看地球运动视频,通过模型进行模拟,对于地球的运动、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难点: 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教学构想 本节课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主要分为A课和B课,A 课原本在课后利用各种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在课前做一汇总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但是由于家庭学习资源和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本节课做了如下调整: A课利用一课时时间,学生在微机室自主学习2课时内容,并记录自己不会知识点,课后请教同组同学后还不会内容,由组长汇总给老师; 老师提前准备和收集相关的学生自主学习资料(课件、微课、视频动画),通过教师平台发送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直接上网查找; B课解决学生自学这2课时所遇到的问题。老师汇总归类学生的问题,在把问题抛向其他组同学进行抢答,老师再进行补充;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地理是一门横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地理学科与中学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所以学好其他学科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而学好地理知识又能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纵观当前全球学校教育,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依旧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渠道;同时,实施课堂教学目前依旧是推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历久弥新、锲而不舍的研究课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背景 1.班级授课的局限性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班级授课制不是近些年来的首创,它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初期,当时开展班级授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从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新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更快地获取信息,甚至很多是课堂无法给予的,所以就有一部分学生幻想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殊不知,哪怕网络

信息已经丰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学校的班级授课还是无法取代的,毕竟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限制性,再丰富的信息或者再先进的网络教育也是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的,起码目前是一定不可以的。传统课堂面临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时代要不停探寻和摸索,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重构“高效课堂”。 2.初中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地理课程都只是作为学生毕业会考的一个考试科目,不参加中招考试。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无形中就降低了初中地理课程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继而得不到学生和家长对地理课程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把地理当作所谓的“副科”。另一方面就是在初中,地理老师没有专业对口的,都是其他主科老师代上课的,上课也不讲,让学生把主要知识点画下来,让学生加强记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3.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依然是处于“副科”地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地理课周课时安排偏少,目前高一地理课程一般都是按照每周?山诳卫窗才诺模?和其他科目相比,周课时安排偏少。即使是大纲要求每周三个课时,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是安排两个课时,高一地理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却并不少,特别是必修一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地理教学反思是指地理教师以自己的地理教学活动过程等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地理教学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教学再认知过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欢迎参考。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篇一近一学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迫切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对初一地理教学的体验和反思: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2、13

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图片。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反思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反思 高一政史地侯梦蝶 本课是地理必修一的一节重要的内容,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本节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它外力对地貌影响的学习中。本课的重点有2个,第一: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第二: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难点是: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能快速的讨论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环节紧扣,讲练结合,体现了学生的自学,互学,师生互学的教学模式,特别关于本课难点问题“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开展的较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体现了教师精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次的教学过程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包括提问的技巧、对学生的点评和时间的把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教学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必须充分的引导学生自学和互学才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所以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通过引入课堂实验及身边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图片导入,通过人民币背面的景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全盘感知河流地貌。第二,梳理课前预习知识得出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本课的难点知识“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展示中出现,此时我在点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并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解释,此环节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了学生敢于对知识提出质疑和调动各科知识进行解答的创新意思。 第三:过渡:引导学生理解河流发育过程中,侵蚀和堆积作用共同存在,不同时期不同河段主导作用不同顺利过渡进入第二部分内容河流堆积地貌的学习。第四:引导读图,河流三种堆积地貌类型分布形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第五:动手实践,提供简单的实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 地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实用文 本) 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

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2020---2020学年度地理教学反思

2020---2020学年度地理教学反思Reflection on geography teaching in 2020-20 20 academic year

2020---2020学年度地理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地理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2005---2006学年度我承担了高二和初二两个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 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 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 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 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 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 主学习的乐趣,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 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 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 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方磊同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ree selected reflections 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教学反思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下是3篇关于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一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

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一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 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 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 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 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 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 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二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 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 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一、地理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我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地理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地理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地理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组织参加全市教师节大会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走在一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这样我迎得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教学反思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下是3篇关于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一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

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自从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其他同事的热心帮助下,在师父的教导下,我收获良多。本学期我从事的是高一地理教学,所教班级是高一1、2、3、4班,无论怎么样,现在对四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和班主任的热情合作是分不开的。回顾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现将我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这一学期,我思想上已逐渐成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首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此我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其次,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跟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则,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传送一些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二、教学方面 这一学期,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迫使我一方面加紧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比如我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地理学科的课,只要我有时间就去听,特别是师父的课,基本上能做到每次必听,听完之后还和老师交流经验,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另外老师也常听我的课,对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很尖锐的指出来,及时纠正了,在其他班上就没有了类似的情况。此外我还积极去

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如政治、历史等科目,因为,我已经能感受到虽然不是同一科,但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给我很多的知识,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教学经验。听课,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一大乐事,本学期共用了两本听课笔记来记录我的听课。听课还能及时让我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听课得到的教学经验,还有平时和老教师的经验交流,我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有一对双胎胎姐妹,班级里有最好,也许气氛会更热烈一些,假如没有就徦设,这个问题我用了两年,每次也都有较好的效果,乐此不疲。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的妹妹叫“姐姐”吗?这一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一年来我总感觉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用另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在的学生动手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课堂互动方面,特别不愿意参加,所以,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并且高频率的以设问的方式来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笼统的针对学生,也不单一针对,而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告诉学生,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