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MSK调制解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GMSK调制解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GMSK调制解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GMSK调制解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移动网络

Mobile Network

中国无线电 2008年第4期

34

0 引言

调制是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通信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调制是为了使信号特性与信道特性相匹配。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大多数使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数字通信网建网灵活,并且数字加密技术便于集成化。因此,通信系统都在由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转换,这也是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但是,一般的数字调制技术,如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等都无法满足移动通信的要求。因此,寻找性能优越的高效调制方式以适应现代移动通信的要求,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1 GMSK的调制原理

调制就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或改变载波的一个或几个参数,载波的某些参数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使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含有原来调制信号的全部信息。调制的目的在于使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与信道相匹配,从而有效地传输信号。调制按照其调制器输入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数字调制的性能与模拟调制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模拟调制目前在长距离传输中的应用正日渐减少,而数字调制则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目前

常用的数字通信传输信道仍为模拟信道,为了能使数

字信号可靠和有效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就必须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载波上。这种调制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 S K)。在实际的工程使用中,使用者又根据传输中不同的要求和用途,由这三种基本数字调制方式发展出了许多改进的调制方式,如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方式。

G M S K调制方式是在M S K调制器之前加一个高斯低通滤波器。也即用高斯低通滤波器作为M S K调制的前置滤波器,如图1所示。

图1 GMSK调制原理方框图

GMSK信号的表达式为:

(1)。

其中,附加相位)(t θ为:

(2)。

其中,

)(t g 为高斯滤波器的矩形脉冲响应,

)(t q 是)(t g 的积分。

GMSK调制解调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

通过分析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 M S K)调制方式,设计了一个应用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GMSK调制解调系统,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其误码性能。

关键词:GMSK 移动通信 误码率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关宗安 仲丛久

辽宁省铁岭市无委办 陶然

移动网络

Mobile Network

中国无线电 2008年第4期

35

与M S K信号相比,有高斯滤波器做前置滤波器的GMSK信号的相位路径更为平滑。

2 GM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模型

在介绍了G M S K调制方式的调制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将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一个GMSK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GM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模型

在图2所示的G M S 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模型中,选择贝努利二进制序列产生器(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一个二进制序列,然后通过GMSK调制模块(GMSK Modulator Passband)得到已调信号。这个已调信号首先通过一个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块(AWGN Channel),然后通过GMSK解调模块(GMSK Demodulator Passband)对其实施解调,得到二进制解调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可以看出G M S K是恒包络的、连续相位的调制方式。

3 对GMSK调制信号误码率的分析

误码率是调制信号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但是当G M S K调制信号的频谱随着B T值的减小而变得紧凑的时候,G M S K调制信号的误码性能却变得越来越差。所以在使用G M S K调制方式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个折中的B T值,使G M S K信号既有紧凑的频谱,又有良好的误码性能。在M a t l a b中可以通过错误率统计模块绘制G M S K信号的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绘制GMSK调制信号误码率曲线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绘制GMSK调制信号误码率曲线的仿真模型

为了得到G M S K调制信号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曲线,需要编写一个M-文件,通过这个文件多次调用仿真模型,来绘制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曲线。通过仿真分析,当B T等于0.3时,误码率性能最佳。所以在工程上,可以采用B T等于0.3的GMSK调制方式。

4 结论

GMSK调制的出现,是为了获取更好的通信质量。在目前的移动通信中,G M S K调制方式中存在的一个矛盾就是降低临道干扰和减小误码率两者之间不能同时达到最好状态。GMSK是在MSK前面加了高斯滤波器进行预调制。高斯滤波器的带宽越小则调制后的频谱越窄,临道干扰越小,但同时误码率就随之增加;反之,BT越大则调制后的频谱就越宽,当BT趋于无穷大时就成了M S K调制。在工程应用中,要同时考虑频谱和误码性能要求,选取适当的BT值。实验证明,BT=0.3是一个折中的值,可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目前我国GSM移动通信采用的就是这种调制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5G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5874676.html, 5G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 作者:周颖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不断发展,4G技术的到来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十三五”时期下,我国4G网络实现了全面覆盖,并逐渐朝向5G通信技术方向延伸,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各大通信运营商近些年纷纷建立5G通信试点城市,在2020年实现部分地区普及。5G通信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信息传输效率,还可以提升移动网络的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提出5G移动通信含义,分析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并探究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5G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核心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在移动通信不断发展背景下,移动网络使用费用逐渐降低,提升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性。在2012年移动终端数量首次超过PC端,截止到2018年12月末,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动移动通信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1]。在4G网络全方位普及背景下,加强5G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必然趋势,我国华为集团首次研发出5G移动通信技术,并在2020年逐渐推广使用(当即还处于试点阶段),实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再次突破。由此可见,未来几年移动通信主要是朝向5G方向发展,加强5G通信系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5G通信技术阐述 5G通信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上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Gb/s,比4G网络传输速度高出百倍。如一部2G电影可以在8s之内完成下载。相比2G、GPRS(2.5G)、3G、 4G技术,5G技术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上四种通信网络系统都是采用单一技术框架,而5G通信技术是上述四代技术结合,从而提升了通信网络的峰值速率,让5G移动通信网络在使用中更加稳定、安全。作为4G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5G网络弥补了前代通信技术的漏洞与弊端,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群对移动网络的追求,在未来“十四五”规划期间,5G网络势必会实现全面普及。 2 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大规模MIMO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端MIMO系统使用多个天线,首先可以有效提升无线链路频谱效率。MIMO系统提出了多用户理念,通过增加基站天线数量(比基站同时服务于相同时频块用户天线数量更多),用几百个天线同时为千万用户提供服务时,频谱效率理论上可以提升5~10倍,小区边缘用户也可以享受到理想的吞吐量[2]。再次,每个用户信号通过预编码处理降低

中国移动工单管理子系统操作手册

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名称:EOMS工单管理子系统操作手册 技术文件编号: 版本:V2.0 文件质量等级:A级 共21页 (包括封面) 拟制于周理 审核 会签 标准化 批准 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号 2.0 制定日期2004-12-8 制定人员于周理 修订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人员修订内容2.0 2004-12-8 于周理创建文件

EOMS电子运维值班管理子系统操作分册 目录 1 参数配置........................................................ .......................................................... (4) 1.1 故障紧急程度配 置.................................................. .................................................... . 4 1.1.1 新增故障紧急程度类 型...................................... ........................................ (5) 1.1.2 修改故障紧急程度类 型...................................... ........................................ (5) 1.1.3 删除故障紧急程度类 型...................................... ........................................ (6) 1.2 外部系统配 置.................................................. .................................................... (7) 1.2.1 外部系统配 置....................................... ......................................... (8) 1.2.2 派单规则定 制....................................... ......................................... (8) 2 工单流转........................................................ .......................................................... (9) 2.1 派发工 单................................................... ..................................................... (10) 2.2 受理和回复工 单................................................... ..................................................... .12 2.3 归档工 单................................................... ..................................................... (14) 3 工单查询......................................................... ........................................................... (16) 3.1 工单查 询................................................... ..................................................... (16) 3.2 快速查 询................................................... ..................................................... (18) 4 工单统计......................................................... ........................................................... (19) 5 故障处理......................................................... ........................................................... (20)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4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

2.提升空口速率的技术是? 1.高阶调制和AMC 2.MIMO和波速赋型 3.增大带宽 数字信号3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是? 调幅ASK 调频FSK 调相PSK 讨论题3:OFDMA本质上是哪两种多址技术的结合? TDMA和FDMA 讨论题5:TD-LTE与LTEFDD对比,有哪些不同点? TD–LTE和LTEFDD的不同点 1.频段:TD–LTE的上下行共用20MHZ,;LTEFDD上下行各占20MHZ。 2.双工模式:TD–LTE使用TDD模式;LTEFDD用FDD模式。 3.帧结构:TD–LTE为type2类型;LTE–FDD为type1类型。 4.上下行子帧配置: TD-LTE根据不同上下行子帧设置分配给上行和下行的帧个数,可灵活调整; LTEFDD的所有子帧只能分配给上行或下行。 5.同步:TD-LTE的时间同步,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符号的位置与FDD不同; LTEFDD在支持emBMS时才需要考虑时间同步。 6.RRU:TD-LTE需要TIR转换器,会带来2~2.5dB插损和新增延迟; LTEFDD需要双工器,会产生1dB插损。 7.波束赋型:TD-LTE支持波束赋型;LTEFDD不支持。 8.MIMO模式:TD-LTE支持模式1~8LTEFDD支持模式1~6。 9.网络干扰:TD-LTE需要整网严格同步;TEFDD在使用不同频谱时,保护带能避免干扰,相邻 小区使用相同频谱时,同步不严格。 讨论题6:ICIC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静态ICIC、动态ICIC、自适应ICIC 讨论题7:SON的引入和部署可分为哪四个阶段? 自规划、自部署、自优化、易维护 讨论题8:LTE空中接口支持哪些带宽?Uu接口大写字母U和小写字母u分别表示什么? 1.LTE接口支持的的带宽有以下六种: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 2.大写字母U表示用户网络接口,小写字母u表示通用接口。 讨论题9:接口协议的架构称为协议栈,通用接口协议栈结构为三层两面的结构,三层是指哪三层? 层指的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吉大19春学期《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W-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 CDMA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95MHz B: 45MHz C: 35MHz D: 25MHz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现象。 A: 远近效应 B: 阴影效应 C: 多经效应 D: 码间干扰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 )。A: 86 B: 086 C: 460 D: 0086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GPRS系统可以提供高达()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A: 14.4Kb/s B: 115.2Kb/s C: 171.2Kb/s D: 384Kb/s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CDMA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是()。 A: 频率利用率低

B: 不能与ISDN兼容 C: 抗干扰能力强 D: 话音质量差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GSM9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25MHz B: 35MHz C: 45MHz D: 75MHz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GSM手机比CDMA手机最低发射功率小 B: 光纤通信使用的光波工作波段是毫米波 C: WCDMA是在GSM网络基础上发展演进的 D: 在通信系统中,电缆比光缆的传输质量好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开环功率控制的精度()闭环功率控制的精度。 A: 大于 B: 小于 C: 接近 D: 不好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相比目前的定向天线而言,智能天线具有以下()优点。A: 降低用户间干扰 B: 增强覆盖 C: 实现结构简单 D: 提高系统容量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GSM支持的基本业务又分为()。 A: 补充业务 B: 电信业务 C: 承载业务 D: 附属业务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常用的多址技术包括()。 A: 频分多址(FDMA) B: 时分多址(TDMA) C: 码分多址(CDMA)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摘要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对网络通信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产业需求无疑是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是探索性阶段,本文将针对性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以期促进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大众的生活,大众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動通信技术在保证自身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5G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并且具备高功能性和高效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应用体验。有科学家指出,5G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4G还将保持移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并依旧在持续高速发展。但5G 移动通信技术很有可能在2020 年正式进入市场,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本文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探究与5G 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比于4G技术,5G将是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性的转变。5G技术专为互联网而生,且相比于4G技术,它将拥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多的设备支持,更短的时间消耗,更低的功耗要求[1]。从用户体验来看,在5G技术支持下,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换言之,5G的出现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优质服务。该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通信设备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更广泛的连续覆盖。相比于4G技术只能满足智能手机的技术需求的局限,5G移动通信技术将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超大的带宽,它的容量将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4G技术的1000倍,真正实现“万物皆可联”的梦想,这为智能家居生活,智能办公需求等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2 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应用 5G移动通信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将从前“人与人”的沟通,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将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信息、参与信息制造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飞跃。5G技术的研发不会孤立进行,开发过程中也将吸收4G的优秀技术特性,如wifi局域网和蜂窝网,将会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广泛的网络新体系。随着各种智能新产品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移动通信电子工单系统

移动通信电子工单系统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移动通讯的业务量随之急剧增加,同时新业务不断推出,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移动通信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更好的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能力,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已是移动分公司各级主管部门领导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 移动通信电子工单系统是由我公司自主研发,结合移动通信客户服务特点,针对以上问题提供的一个完整解决方案。 一.系统优势特点 移动10086系统,目前由省公司到地市的电子工作流系统已基本搭建完善,但地市级到县级以下还是空白。省里派的工单到了地市只能通过传真下派到县以下,费时费力。 原来的电子工单流程: 现在通过我公司移动通信电子工单系统,可使工作流程信息化的触角深入到每个县级公司,打造省公司- 地市公司-县公司完整的服务网络。如下 图: 1.实现传真—电子工单的转化,查询方便。 2.实时派单,增强时效性。 3.减少投诉量。 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快速反应,直接

减少投诉量,平时的短信联系,客户有问题直接联系县级公司,间接减少投诉量。 4.贯策落实层层监督机制。杜绝推诿拖沓现象。 二.系统功能: 1.工单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工单进行受理,派发、处理、回复,查询,生成报表等。 2.工单监控:监控延时申请工单,监控工单受理员,职能部门人员监控,监控投诉处理量,差错工单查询等。贯策落实层层监管机制,杜绝推诿拖沓现象。 3.客户回 访:提供了 客户回访记 录、存档功 能。听取客 户建议,提 高满意度, 彻底减少投 诉量。4.系统用户和个人用户管理5.工单统计:分时段、分区域、分部门、分用户、工单处理状态等各种不同的综合指标对电子工单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可以用饼状图、柱状图或折线图等来表现,并可导出并打印。 6.工单系统管理:对工单系统进行管理,设置相 应的处理部门、处理人员和相应的权限,规定处 理流程。 7.工单日志:记录工单操作日志,有效管理日志的处理状况和责任。 8.电子公告论坛:集电子公告,投诉知识库,投诉案例库功能于一身。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1.1什么叫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是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移动体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也可以移动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关键点在于动中通,它的特点是移动性,表现在终端的移动性,业务的移动性,个人身份的移动性。移动通信目标是实现5W+4Z的通信,4z是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1.3移动通信特点:移动性,无线性,综合性,设备小型化,网络复杂性。 1.4按照通信占用频道的方式,集群系统可分为消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 移动卫星系统由空间分系统,地球站群,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 Wlan两种拓扑结构,即自组织网络和基础结构网络。 2.1电波的传播方式有地面波,直射波,反射波,电离层波。障碍物对电波的传播会产生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和绕射损耗。 2.2多径现象造成多径衰落和脉冲展宽。多径时散现象造成码间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延时扩展包络模型可用脉冲响应和衰减指数响应。通行可靠性T称为可通率,与中断率r 关系:T=1—R. 2.4蜂窝移动通信特点:有频率复用功能,有越区切换功能,可信道分配与小区分裂,网络设备增多使系统构成复杂 2.5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网络结构:移动台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操作支持系统。网络接口:外部接口,交换子系统mss内部接口,接入子系统内部接口。 Sim卡储存信息包括持卡者相关信息,ic卡识别信息,gsm应用目录,电信应用目录。 2.6噪声分内部,外部。内部指热噪声,白噪声,高斯噪声。外部有自然和人为。 发射机噪声由振荡器,倍频器,调制器,电源脉冲造成。同频干扰:共道干扰。 3.1语音编码方向:降低话音编码速率,提高话音质量。分类: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ARM语音编码由3gpp. Gsm语音编码:预处理,线性预测编码分析,短时分析滤波,长时分析,规则码激励序列编码。ARM关键技术:V AD话音激活检测技术,RDA速率判决,ECU差错隐藏,CAN舒适背景噪声产生。 3.3扩频通信:直接序列,跳频,跳时,混合扩频系统4种。特点: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理论:信息论,抗干扰理论。性能指标:处理增益,抗干扰容限。 3.4分集技术应用:IS-95用二重空间接收,三代用发端分集技术。隐分集分:交织编码技术,跳频技术,直接扩频技术。合并技术方式: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选择式合并。 显分集:空间,时间,频率,角度,极化,场分量,多径分集。 3.6OFDM采用子载波传输,在抗多径衰落性方面优势明显。原理: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相对低速并行数据,对不同的载波进行调制。子载波分为:集中式,分布式。 3.7软件无线电提供:语音编码,信道调制,载波频率,加密算法等业务。包括:宽带多波段天线,射频前端,宽带A/D D/A转换器,通用dsp处理器。特点:具有完全可编程特性,A/D和D/A向射频天线靠近,充满充分利用DSP器件的速度和软件资源。 3.8智能天线核心:信号处理。内容包括:接收准则,自适应算法。自适应算法有:基于时间参考方式算法,基于盲处理方式算法,基于空间参考方式算法。 4.1GSM组成:移动台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特点:有越区切换功能,可实现国际漫游,可实现数据加密,有电子邮箱。业务:承载业务或数据业务,电信业务,补充ISDN业务。935—960伪基站发,移动台收,890—915交换 4.2无线接口指移动终端与网络的接口,自下而上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TDMA 包括:时隙,突发脉冲序列。突发脉冲序列:常规(nb),频率校正(fb),同步(sb),接入(ab),空闲(db).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摘要 WCDMA作为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之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WCDMA从概念向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全球主要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跟踪和研发基于WCDMA技术的3G网络产品。本文对WCDMA的组网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组网结构和组网模式。BSC6900是BSC6000、BSC6810后的新一代控制器产品,是华为公司Single RAN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业界领先的多制式、IP化、模块化设计理念,融合UMTS RNC 和GSM BSC业务功能,有效满足移动网络多制式融合发展的需求;BS3900为华为GSM新开发分布式基站,实现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独立安装,其应用更加灵活,广泛用于室内、楼宇、隧道等复杂环境,实现广覆盖,低成本等优势;本文对BSC6900设备原理及其在组网中的作用以及DBS3900设备原理及其在组网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宽带码分多址(WCDMA );组网;3G;BSC6900;DBS3900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一、WCDMA移动通信网组网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WCDMA发展进程 WCDMA是IMT一2000家族最主要的三种技术标准之一。从基本意义上来说,WCDMA版本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和业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WCDMA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已渐趋成熟,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组织完成。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五个版本,即3GPP R99、3GPP R4、3GPP R5、3GPP R6和3GPP R7,前四个版本已经完成并终结,目前正在进行R7版本的制定工作。不同版本间的功能划分并不是绝对和清晰的.而是按时间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划分.不一定某个功能必须在某个版本中完成,在修改版本时应遵守向后兼容的原则,各版本的演进时间如图所示 2.WCDMA 组网要求 为了打造综合价值最大化的WCDMA核心网络,在组网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核心网综合成本最优原则。对于3G网络的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长期、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规划的网络应该满足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的原则,具有清晰的全IP演进路线,避免后续网络频繁调整;能够进一步融合移动固定业务能力,便于向NGN演进。 (2)建设3G网的版本选择。随着3G牌照进一步后续.3GPP R4版本标准已经成熟,各个厂家基于3GPP R4版本的设备也进一步成熟,作为3G核心网建设的关键环节,起点版本的选择越来越成为讨论的焦点。采用3GPP R99还是3GPP R4进行组网,主要取决于网络建设时间、多厂家供货环境的形成和网络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根据目前网络情况,核心网的结构又有3GPP R99、类3GPP R4、全TDM一3GPP R4结构、全IP 3GPP R4结构和混合3GPP R4结构等多种选择。 (3)现网资源的整合。3G核心网建设应保证对现有网络的影响最小,对传统移动运营商应能保证GSM/GPRS设备的再利用,并考虑现有电路传输网络、分组数据网络和信令网的共享、利旧还是新建.短消息业务(SMS)、多媒体消息服务(uus)、智能网(IN)业务和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争l 台的弛问瓯综合考虑以上几个问题,做好核心网规划,同时在3G网络建设过程中利用后发优势、吸取2G网络的建设经验.避免2G网络中现有的各种技术和应用弊端,从而建设一个高质量、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3G核心网络是完全有可能的。 3.WCDMA R99组网结构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③通信容量有限;④通信系统复杂;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②邻道干扰;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Rake 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交织方式(IS-95)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3G 是在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2)对CDMA 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3)为了克服CDMA 中的多址干扰,在3G 系统中,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路采用发端分集、空时编码技术; (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3G 中采用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能的OVSF(可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 (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求不高的特点,3G 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Turbo 码。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IMT-2000 1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MHz~2025MHz,2110MHz~2200MHz(共230MHz) 1980MHz~2010MHz,2170MHz~2200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 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2级 学号:631206040218 姓名:柴闯闯 实验所属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实验室(中心):信息技术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谭晋 2014年11月

一、题目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二、仿真要求 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要求采用频带传输(DPSK调制); ②扩频码要求采用周期为63(或127)的m序列; ③仿真从基站发送数据到三个不同的用户,各不同用户分别进行数据接收; ④设计三种不同的功率延迟分布,从基站到达三个不同的用户分别经过多径衰落(路径数分别为2,3,4); ⑤三个用户接收端分别解出各自的数据并与发送前的数据进行差错比较。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 (1)通信系统的总体框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整个设计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机三个部分组成。 ①发射机原理

发送端首先产生三组用户数据和三组不同的m序列,并用三组m序列分别对用户信息进行扩频。再将扩频信号与载波进行DPSK调制,得到高频的已调调信号并将其送入无线的多径信道。 ②无线信道 信道模拟成无线的多径多用户信道,在这个信道中有三个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每个用户的数据分别通过三径传输到达接收端。三径会有不同的延时,衰减。最终,还要将三径用户数据增加高斯白噪声。 ③接收机原理 接收端会接收到有燥的三径信息的叠加。首先,要对接收到的三径信息进行解扩,分离出三组用户信息;其次,在将解扩后的信息进行带通滤波去除带外噪声;最后,分别对三组用户信息进行解调得到原始数据,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得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2)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①扩频码(m序列)的产生 扩频码为伪随机码,可以m序列、Golden序列。本设计采用自相关特性好,互相关特性较差的m序列,为了节省运算量,我选取了周期为63扩频序列,经过计算易知要产生周期为63的m序列需要长度为6的反馈系数,经过查找资料得出三组反馈系数(八进制)45、67、75,其对应的二进制为1000011、1100111、1101101。并将二进制与移位寄存器级数对应,以1000011为例,设初始化各寄存器单元内容为1,其具体的寄存器结构图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