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读书笔记

《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读书笔记


少年中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字鹤卿、孑民,号鹤庼。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清光绪年间的秀才,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全面的改革,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毛泽东主席称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周作人的老师寿先生说:“孑民学问道德之纯粹高深,和平中正,而世多訾嗷,诚如庄子所谓纯纯常常,乃比于狂者矣。”又云:“孑民道德学问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而实践之,加以不择壤流,不耻下问之大度,可谓伟大矣。”杜威评论蔡元培:“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 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冯友兰说:“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傅斯年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1943年3月5日,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怀念蔡孑民

先生》的社论,指出:“北大是中国革命运动史上、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无法抹去的一个名词。然而,北大之使人怀念,是和蔡孑民先生的使人怀念分不开的。蔡先生的主办北大,其作风,其成就,确是叫人不容易忘怀的,确是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很大的贡献的。”对蔡元培先生的高度评价不仅仅来自文学界,其人格魅力已上升为一种民族的高尚的象征,在历史的长廊中永久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且绕梁不绝、回味无穷。

1898年,京师大学堂于北京创立,是中国首个有现实意义的大学。可以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几乎所有的新政都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还保留着。但因为招收的学生都是京官或是八旗子弟,上学甚至还带着听差的,不是为了研究学问而是升官发财、混资历、找靠山。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年也就是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一直以来的封建气息和官僚主义还在,当时的北大就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多数朋友劝他不要就职,说北大太腐败,如果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就职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1917年4月,蔡元培在全体北大师生面前发表这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表达自己坚毅的气魄与决心来改造北大,并把北大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当然他做到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