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的"歌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

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大人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

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三、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

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记就是了。结果是“读

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做好二件事:

一试图回忆。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

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首先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要求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经常在家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在展出的作业上给他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家里来了客人也让他们观看,进行评价。经过这种展示制度的实施以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加强,兴趣变得也越来越浓。这样,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五、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

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

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

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的确太重要了。相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收益匪浅。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7-0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学校德育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目标追求。以人为本,就是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以认为本”进行德育创新,如今几乎成了每一所学校的重要育人理念。如何作好德育,各地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多年来,五一路小学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德育的惟一宗旨,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生活,以适应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培养目标。学校就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小学生素

质发展报告册》,其思想是“以认为本、突出个性”,以心理素质、心理发展、品德行为、劳动技能、实践活动及个性特长为内容,以“德、智、体、美、劳”为框架,科学的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孩子们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多年来,我们从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抓起,从培养小学生远大的志向抓起,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从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抓起,着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保意识和进取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正在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的亲情感召、倾心关爱,往往使复杂的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家长的主动参与、出谋划策,往往为学校建设提供难以估量的教育资源。 三、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有专家认为:中国家庭教育目前存在一定偏向,很大程度上对孩子实行的是“一半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家长只注重智力和知识的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包括思想道德、优秀品格等另一部分的教育。表现为不关心孩子做人,导致孩子文明礼貌意识淡薄、思想道德品质不佳,养成孩子自私、狭隘、

如何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要: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发展,这些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影响。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教育的发展,教育即人才,科技与人才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人才,谈何发展;没有教育,谈何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教育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的教育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浅析了影响一年级养成习惯的因素:1本身性格,2家庭教育,3方法不当,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抓好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供大家借鉴:1以身作则,示范教育;2制定口令,规范行为;3激励学生,自觉遵守;4家校合作,共同监督; 关键词:教育、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以看出养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那么,养成教育是什么?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作为一名担任了一年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我可以直接感受到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他能更快的学会一些东西,而没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校门,他们什么都不懂,天性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思维逻辑能力还没有发展,行为习惯知识淡薄,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学生们养成不好的习惯。那么,影响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本身性格 一年级的学生入学时大部分年龄是7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没有经过任何色彩的混合。他们保持着最原始的天性。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天性很可爱,但有时候这种天性却是影响他们养成教育的一个阻碍。这个时期的儿童天性活泼,不受约束,自制能力差,思维逻辑能力还没有发展。这种天性促使他们很难长时间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并且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并不发达,因而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用肢体去表达他们的想法,所以养成了非常好动的行为习惯。例如上课听讲时,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们在座位上坐好,但是一年级的学生们很难维持这个状态,他们不能像高年级学生一样一节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年级学生上课喜欢走动,喜欢说话等等一些行为都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引导,这种行为会慢慢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于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家长本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使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并且还给他们做了错误的引导与示范,很有可能会是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而这种不好的习惯带入到学校里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49个好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49个好习惯 ——怎样做★好父母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习惯 我忍不住要和同桌说话…………………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讲 我总是不敢回答问题……………………让孩子学会积极发言 妈妈,我忘带橡皮了……………………让孩子带齐学习用具并知道爱惜 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让孩子学会虚心学习,不懂就问 我被罚站了………………………………让孩子主动遵守课堂纪律 我今天挨老师的批评了…………………让孩子经得起批评 我数学分数总比语文分数高……………让孩子均衡发展不偏科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妈妈,我不会拼,你帮我拼吧…………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爸爸,我检查完了………………………让孩子学会细心检查不马虎 我晚点儿做作业行吗……………………让孩子明白作业是不能拖拉的 豆豆让我抄她的…………………………让孩子远离抄袭作业 写字工整有什么用………………………让孩子写作业字迹工整 苹果—→apple…………………………让孩子每天读一读英语 星期五,我们学了………………………让孩子回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妈妈,今天我们读什么……………………让孩子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我不知道……………………………………让孩子学会一些阅读的技巧 如果乌龟和兔子再来一次赛跑会怎样……让孩子在阅读后大胆展开想象

为什么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让孩子边读边探索 我给你讲个特别好听的故事吧……………让孩子学会复述 今天能不能不读书啊………………………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 爸爸,以后我和你一起看报纸吧…………让孩子通过更多途径阅读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火锅为什么这么辣…………………………让孩子学会运用多个感官获取知识爸爸,我给你出个脑筋急转弯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刚入学的小学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明显表现:好动、好问、模仿性强。这时,良好习惯培养应重扎实。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注意力,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良好的读书习惯。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开始读书时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过的字往往记不住。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小朋友在读书时做到“身坐正,脚放平、手指字、眼看字,字字过目”。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读书时大多都是奶声奶气、拖拖拉拉,唱读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课上我采取让学生听录音、听老师读、听“小老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请学生模仿着、尝试着跟着读,渐渐的同学们读书时不再是一字一顿的唱读了。 对于班级中的一些优等生,仅仅读语文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让他们尝试着自己读报,有时会利用午会课的时间挑些简练的短文让他们范读,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论文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 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体验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启蒙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

德育处家庭教育

第三课时 烦着呢,别理我------帮助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 案例 案例一 滔滔原本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性格开朗,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爱他,身边总是围着很多小伙伴。但自从上了六年级以后,爸爸妈妈发现滔滔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在家里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火。一本书找不到了,他就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甚至摔书,还弄出很大的声音;和同学或亲戚家的小孩一起玩,总是玩得好好的就突然吵起来,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打架,而打完架又像没事似的很快和人家和好如初;有时上课时还会捣乱。老师向家长反映了滔滔的情况,滔滔的妈妈很不好意思地提到自己性子急,脾气不好,和滔滔的爸爸吵架时常摔东西,有时找不到东西也爱发火。 案例二 静静以前十分讨人喜欢,经常黏着爸爸妈妈聊天,但是自从升入六年级,就变得不太爱搭理人了。以前一回到家她就会很开心地和家人打招呼,然而现在进门连一句话都不讲,没精打采的,直接回自己的房间,有时爸爸妈妈问她几句话,她也是爱搭不理的,问多了,回答就很冲,“别烦我了,我还要学习呢”,然后砰的一声,把门一关,一副“别惹我”的样子。其实静静自己也挺苦恼,她不想这样做,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过火后常常很自责,而下次遇事还照旧。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滔滔和静静常情绪失控、爱发脾气,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生理上的、认识上的,也可能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的生理变化认识不充分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小学生生理发育普遍较早,造成了儿童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不同步,因此一些孩子会对刚刚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产生困惑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上的失控。比如男孩子开始长胡须,女孩子胸部开始发育,身体上的变化让他们难以接受。这时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如老师和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生理发育指导,孩子面对困惑不好意思问或是不知道怎样问,若再受到同学的讥讽,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像不理人、发脾气、摔东西、打架等。案例中的滔滔和静静动不动就发脾气、表现烦躁很可能与此有关。 二、自我评价的易变性导致情绪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想使自己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以获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够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形成自我评价。但此时他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意识比较模糊,评价他人的时候却比较清晰,因此造成他们的自我评价容易改变,这也使得情绪变化较大,有可能前一秒还与同伴融洽相处,后一秒却吵闹起来,甚至动手打架,不过矛盾过后又会玩在一起。案例中滔滔的表现就是如此。 三、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脱节 六年级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意识,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对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做,但是却不能按照他们的认识去行事。以至于出现明知道要尊重家长和老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 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中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

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 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现将一月中细节教育的点滴,汇报如后。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培养的六个良好学习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培养的六个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此时,已经从以玩为主转到以学为主的阶段,在此后的一年内,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学习是很轻松的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于做好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时也是年轻的父母最不重视的时候,只因父母不晓得,缺乏这方面的意识。通常经过了几年的学习,还是做作业太磨不认真,就是因为此时没有接受良好的训练。只因习惯是一种能量,如果不能及时的拥有,后劲显然就不足和艰难。以下是在几个方面提出的建议,当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有所侧重就能达到目的。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可以采用让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如: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孩子读书很难以理服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这需要家长们的耐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小学一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的如何,都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 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当孩子放学后向家长叙述:妈妈(爸爸),今天在学校时,既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要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孩子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看过之后家长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认真书写,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习惯。在学校老师也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作业不多,但要求工整认真。 四、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不妨把各科教材分颜色包书皮,以达到易分辨和养成有条理的目的,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白山三中于春艳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 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就有可能养成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低年级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让学生学会事前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就把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

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这一点,我们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详细要求和督促。 2、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 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 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3、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 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4、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习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缘故,在做题时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读题,有些学生一离开老师或家长就什么题都不会做。教师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读题训练,培养学生的仔细读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题时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甚至让学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先猜测

培养学生数感教学的几个方法-模板

培养学生数感教学的几个方法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对小学生培养数感是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培养数感呢? 一、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升;有的说1700毫升;有的说

家庭教育中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与家庭的指导 火炉坪学区吴玥 摘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孩子的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的展示,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因此,应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培养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应注重家庭教育。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倾向,如包办代替、重成绩轻品德、亲子关系淡漠、教育环境恶化、家长言行不一等现象,以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以身作则;注意检查和督促;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家校合作等。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策略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良好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绚丽多彩。因此,我们应培养一下几点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求。 1、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六十多年前,针对当时父母对孩子过度照顾的现象,经常奉劝父母们的一句话,此话对今天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具有现实意义。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休息,讲究卫生,不挑食不厌食,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穿衣服,叠被褥,整理自己的房间,平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还比如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自己的事务等,养成守时,做事有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1] 2、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 作为一个人,你必须生活在社会上,所以必须要学会文明礼貌。比如说用文明

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经验交流材料 新集小学王俊富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虽然已经干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接到这个任务时仍然感到措手不及。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种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白纸,等待着我们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容。 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作为人民教师,我认为:没有博大的爱,则没有属于所有孩子的教育;没有深刻的爱,则没有成功的教育;没有艺术的爱,则没有幸福的教育。当教师就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印度有一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学,这种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还不适应,对于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老师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一日常规教育,时刻提醒他们,让他们懂得在学校里就要遵守学校的制度。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注意用眼卫生,节约用水等。 1、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可以告诉学生:“上课铃儿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为了提醒学生上课的坐姿,可以告诉学生:“头正身直两肩平,两腿放在桌正中,五指执笔姿势正,三个‘一’字要记清”等。 2、利用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童话、寓言、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比一味地说服教育奏效很多。针对学生上课易溜号情况,学习课文《窗外小鸟轻点叫》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排除课堂干扰,使学生懂得上课要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听讲;在学习课文《轻轻地走路》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轻轻地走路,才不影响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家长学校讲稿 一、行为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天,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正所谓“坐如钟”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二)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就开始。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我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用这样的办法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三)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习惯,就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见诸行动的具体事实。可以让一年级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倒入垃圾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擦布和一卷卫生纸,分别用两个塑料袋装起来,擦布用来洗碗,卫生纸用来擦桌椅,正是在他们擦桌椅、洗碗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爱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四)养成勤劳的习惯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现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当优裕,根本不知怎样做是“勤劳”,“节约”又为何物。 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扫除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家里,我们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 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说,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与要求,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些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和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任务。同时,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表明,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是经过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的结果。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会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如“数铅笔”一课中,请学生说说一小把瓜子可能有几颗。学生估计:30颗、18颗、25颗、10颗……。学生的这些估计是没有什么正误之分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而发展数感。 再如“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步长和一丈的长度是多少?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一下10米、50米、100米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教室长、宽、高各是多少?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又是多少? 教学中有必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如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是100个;一把小棒不可能是5根;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不可能是2米;爸爸的年龄不可能是80岁……。这样有一定的现实感悟,也就会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 二、在表达交流中形成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体现。如每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说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用数来描述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再如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数学日记,如有一位学生写到的:今年我7岁了,我是1(2)班的学生。又如一个学生写到的:我家里有4个人,妈妈今年30岁了,爸爸比妈妈大3岁……等。

德育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德育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德育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

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一年级学生培养数感的几点做法

一年级学生培养数感的几 点做法 新学期伊始,我在给学生报名时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我正在给学生报名,一个新生跑来找他的奶奶,大喊着:“我要买东西吃!”他的奶奶不好意思地看看我,批评起孙子:“就只晓得吃!”奶奶手里正拿着找她的零钱,我问他:“这里有一块的、两块的、五块的,你让奶奶给你哪一张呢?”“我只要五角钱,买个陀螺!”可没五角的。“那,奶奶给我一块。”可见这个孩子在实际的用钱上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一种数学的思维习惯,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字分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眼中的世界。这也就是所谓的数感。什么是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

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知,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构建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0,12=□○□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数字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字,在学习了拼图之后我又布置了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从细节做起,让爱这样延续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关键字:低起点细要求强训练常评价勤引导案例 正文: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根据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我觉得养成教育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低起点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细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