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苦瓜干品质的影响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冬季沿海地区经常形成的逆温是( D ) A辐射逆温 B下沉逆温 C地形逆温 D平流逆温 4.台风属于( B )系统。 A大尺度 B中尺度 C小尺度 D微尺度 5.夏季的台风属于( B ) A暖高压B暖低压C冷高压D冷低压 7.白贝罗的风压定律是关于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D )A上 B下 C左 D右 8.根据测量结果,碘化银成冰阈温大致为,浸润冻结为( B )A-20~-19℃ B-9~-8℃ C-16~-13℃ D-5~-3℃ 1.大雨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C ) A 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 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2.云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 B) A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 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3.夏季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很大的副热带高压属于( A)A暖高压 B冷高压 C暖低压 D冷低压 4.无机冰核以(D )代表。 A二氧化碳 B 氮气 C 丙烷 D 碘化银 5.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容易形成的逆温是(A ) A 辐射逆温 B 下沉逆温 C 地形逆温 D 平流逆温 6.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A ) A 瑞利散射 B米散射 C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7.温带气旋属于(C )系统。 A 大尺度

B 中尺度 C 小尺度 D 微尺度 8.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能称为( D) A 辐亮度 B 辐射率 C 辐射通量密度 D 辐射通量 9.地转平衡条件下的水平风称为(A ) A 地转风 B 热成风 C 梯度风 D 旋衡风 10.雨滴的形成增长主要是( C) A湍流碰并 B 布朗碰并 C 重力碰并 D 气压梯度力碰并 10.根据测量结果,碘化银成冰阈温大致为,接触冻结为(B)(4分)A -20~-19℃B -9~-8℃C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24T11:18:26.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4期作者:杨林菲 [导读] 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倒春寒、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干热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 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应对措施 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 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已到3月,气候已逐渐转暖,故也称为早春冻害。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正处于拔节初期,抗寒力降低,已完全失去抵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对处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幼穗,很容易受冻;对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不受影响。因此,小麦的主茎穗和大分蘖穗受冻较重,早播麦田冻害重。受冻后的幼穗发育为麦穗后,会有缺位、缺粒现象,造成穗粒数减少。倒春寒发生的几率较高,几乎每2年发生1次,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发生的频率更高,因此更要防范其发生危害。 2.2 应对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它是防止早春冻害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期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等方法能够培育壮苗。二是对旺长麦田采取早春镇压。三是灌水预防。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能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麦田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的效果。四是补肥与浇水减轻危害。受害的麦田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协同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 3 扬花期持续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 3.1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 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 ℃以上,赤霉病将会大流行。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不仅大幅度降低粒重,减产幅度达5%~50%,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引起品质下降。赤霉病危害大,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3.2 应对措施 (1)品种选择。赤霉病虽然与气候有关,但是发生的严重程度却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更能抵抗病菌的侵染,感病几率低1倍以上。因此,要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2)适时早播。注意适时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从而使小麦扬花期提前,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已经进入灌浆期,避开感病时期。 (3)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4)药物防治。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 d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40%三唑酮悬浮剂1500 g/h㎡对水750~1125 kg常量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4 灌浆期遭遇干热风 4.1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末期发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主要降低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对籽粒的饱满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 4.2 应对措施 一是选用抗干热风良种。选用灌浆速度快,早熟、抗旱,耐高温的品种。二是科学管理,培育壮苗。三是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水,这样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热风的危害;四是叶面喷肥。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进行叶面

热风干燥实验

热风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物料干燥过程,观察干燥后物料的变化。 2、在恒定干燥工况下的食品干燥曲线的测定。 二、实验装置 1、鼓风干燥机 2、分析天平 3、时钟 4、培养皿 三、实验材料:滤纸 四、实验原理 1.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平均干基湿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平均 干基湿度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物料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变。 物料的绝干质量是将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在指定温度下,干燥到恒重后称出的质量。 从干燥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出,物料干燥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 段。 干燥速度U 等于每秒钟从单位被干物料的面积上除去的水分质量,即: Sd dW U '式中: S ——被干物料的汽化面积, m 2,但并不一定是物料的全部表面积;τ——干燥进行的时间, s ; W ˊ——从干燥的物料中汽化的水分量, kg ;为方便起见,干燥速率也可按下式作近似计算。 S W U ' kg/(m 2·s) 2.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很多,它与物料及干燥介质(空气)的物性都有关系。在干燥情况下(即 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速度恒定),对于同类的物料,当厚度和形状一定时, U 是物料湿含量X 的函数, U=f(X) 表示此函数的曲线,称为干燥速率曲线。 五、操作步骤: 1、将滤纸浸湿置于培养皿中,分别称量培养皿、培养皿及湿滤纸的重量并作好记录。 2、恒定干燥介质状态:干球温度为 80℃,湿球温度为75℃。3、空气流动方向为水平穿过食品。 4、将物料放入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定时每隔 3分钟测定物料的质量,反映物料水分排除的情况,并记录。 5、直到物料质量不变为止,此时为食品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6、将物料放到烘箱中烘到恒重为止(控制烘箱内的温度低于物料分解温度) ,得绝干物料量。六、测试结果: 1.绘出X —τ曲线。 2.绘出干燥速率曲线,并列出计算示例。

热风炉作用

热风炉———高炉高风温的重要载体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毛庆武张福明发布时间:2008.04.29 高风温是现代高炉的重要技术特征。提高风温是增加喷煤量、降低焦比、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技术措施。近几年,国内钢铁企业高炉的热风温度逐年升高,2007年重点企业热风温度比上年提高25℃。特别是新建设的一批大高炉(大于2000立方米)热风温度均超过120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2002年后,首钢技术改造或新建高炉的热风温度均实现高于1200℃的目标。 热风炉是为高炉加热鼓风的设备,是现代高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风温可以通过提高煤气热值、优化热风炉及送风管道结构、预热煤气和助燃空气、改善热风炉操作等技术措施来实现。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优化的热风炉结构、提高热风炉热效率、延长热风炉寿命是提高风温的有效途径。 高风温有赖热风炉的结构优化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炉主要采用传统的内燃式热风炉。这种热风炉存在着诸多技术缺陷,且随着风温的提高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为克服传统内燃式热风炉的技术缺陷,20世纪60年代,外燃式热风炉应运而生。该设备将燃烧室与蓄热室分开,显著地提高了风温,延长了热风炉寿命。20世纪70年代,荷兰霍戈文公司(现达涅利公司)对传统的内燃式热风炉进行优化和改进,开发了改造型内燃式热风炉,在欧美等地区得到应用并获得成功。与此同时,我国炼铁工作者开发成功了顶燃式热风炉,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首钢2号高炉(1327立方米)上成功应用。自上世纪90年代KALUGIN顶燃式热风炉(小拱顶)投入运行,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已有80多座KALUGIN(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顶燃式热风炉由于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气流分布均匀、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热效率高、寿命长等优势,已在国内几十座高炉上应用。首钢第5代顶燃式热风炉自投产以来,已正常工作22年3个月,曾取得月平均风温≥1200℃的业绩。生产实践证实,顶燃式热风炉是一种长寿型的热风炉,完全可以满足两代高炉炉龄寿命的要求。然而,由于国内有的企业高炉煤气含水量高、煤气质量差,致使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口出现过早破损;而且采用的大功率短焰燃烧器在适应助燃空气高温预热(助燃空气预热温度≥600℃)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因此,国内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Corus(康力斯)高风温内燃式热风炉也因此得到应用。 合理的热风炉配置保持高炉稳定 根据实践,现代大型高炉配置3~4座热风炉比较合理。大型高炉如果配置4座热风炉,可以实现交错并联送风,能提高风温20℃~40℃,在炉役的中后期,还可以在1座热风炉检修的情况下,采用另外3座热风炉工作,使高炉生产不会出现过大的波动。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高炉都配套建设了4座热风炉,但采用3座热风炉可以大幅度降低建设投资,减少占地面积,也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随着设计和安装大直径热风炉条件的改进,热风炉设计的日趋合理,热风炉使用的耐火材料质量也得到提高,设备更经久耐用,控制系统也日益成熟可靠,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热风炉高风温和长寿技术,使得热风炉操作可以更加平稳可靠,从而保证了高炉稳定操作。以此为基础,现代热风炉的发展方向转变为减少热风炉座数、延长热风炉寿命、强化燃烧能力、缩短送风时间、减少蓄热面积、回收废气热量、提高总热效率上。另外,尽量缩短送风时间的操作方式也得到重视,基于新设计理念和完备的技术支撑,国内钢铁企业将热风炉数量由4座减少为3座,热风炉的操作模式改为“两烧一送”,风温的调节控制依靠混风实现,也同样达到了高风温的效果。 提高加热炉传热效率和寿命是可靠保证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和抗旱措施 摘要:通过小麦生长试验,研究了干旱对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干旱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增加了小麦幼苗根冠比。同时,造成小麦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适宜的栽培措施、适度的干旱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对小麦幼苗叶面喷施氯化胆碱,可以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我国中原地区就面临干旱问题,大面积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旱情影响,冬小麦生长面临严重影响。 干旱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也是植物最容易遭受的逆境胁迫。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量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土壤含水量少,植物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作用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干旱不仅造成了小麦的减产,还对小麦等粮食价格造成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得出干旱对小麦的生长的影响,并做出合理的补救措施,保证冬小麦产量的稳定。

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1.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干旱对植物代谢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生长受抑、含水量下降、光合呼吸速率下降、多种酶活性改变、生物大分子损伤、蛋白质降解、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溢等。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其被认为是引起上述损伤的原因。过多的活性氧积累,产生氧化胁迫,能够引起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如氧化蛋白质形成羰基蛋白、降低酶活性等。这些影响最终表现在小麦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均降低,小麦幼苗根冠比增加。同时伴随有小麦幼苗膜脂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1.2干旱对小麦价格的影响 自2010年10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多达百日余无降水,这对小麦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据国家防总2月8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12亿亩。在2月12日的抗旱会商专题会议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犹豫雨雪范围和强度有限,加之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增大,受旱面积仍呈扩大趋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受此影响,预计冬小麦会造成减产,小麦价格会出现小幅度上涨。 2干旱的应对措施 2.1 改善小麦栽培条件

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研究综述

79 粮食科技与经济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VOL.44,No.8 August.2019 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研究综述 张 冰1,张 帅2,安慧文1 (1.天津市宝坻区气象局,天津 3018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66350部队参谋部信息保障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是由于干热风气象而产生的灾害,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会给种植户带来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现阶段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根据小麦干热风的气象的特征、发生频率、种类等信息,对出现小麦干热风气候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总结。文章将对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展开研究并探讨日后此类问题重点关注内容。 [关键词]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S512.1;S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5903168.html,431252ts.20190822 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是小麦种植过程中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通常情况下,其使得小麦减产5%~10%,严重时甚至可以减产20%[1-2]。对此,应该分析研究应对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降低小麦受灾程度,从而保障小麦产量。 1 干热风灾害概述 1.1 干热风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农作物的生产阶段,尤其是旺盛期,其带来的高温、低湿天气将会使得农作物出现生理性干旱问题,并且随之而来的风将使得农作物的干旱程度加剧[3-4]。根据经验总结,干热风气象灾害通常出现在每年的4—8月,此时正是作物生长、成熟的关键性阶段,大概每2~4年就可能出现一次相对较严重的干热风气象灾害,给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小麦干热风 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小麦扬花灌浆时间段,其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的气象特点,将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影响,通常表现为小麦作物体内水分流失,严重的话可能使得其各种生理功能降低,颗粒呈现较明显的干瘪,产量显著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较小的话,会使得小麦减产5%,最严重的话,可能使得小麦减产30%乃至30%以上[5]。 2 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种类 2.1 高温低湿型小麦干热风 高温低湿型的干热风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段较长,其在小麦扬花灌浆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发生,一般来说在小麦开花之后的20d以后直到小成熟期都可能受到干热风气候的影响,这种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6]。在小麦干热风气候灾害来临的时候,天气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是升温,空气中的湿度明显下降,还会伴随着一定强度的风。由于这种类型的小麦干热风气候灾害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因此一旦发生这种气象问题,将会使得大面积地区的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2.2 雨后热枯型小麦干热风 雨后热枯型小麦干热风也被称为雨后青枯型或者雨后枯熟型小麦干热风,这种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小麦成熟之前的10d左右,一般在某次降雨之后,气温突然升高,但是湿度却明显降低,这将对小麦成熟造成严重威胁,小麦将表现出青枯早熟现象,这种类型的干热风气象灾害大多出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除此之外,一般阴雨连绵之后,出现高温天气也将使得小麦青枯早熟。这一类型的干热风气象灾害所带的影响程度根据气温升高的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温度升高越快越高,小麦青枯早熟的程度就越严重[7]。 2.3 旱风型小麦干热风 旱风型的小麦干热风气象又称热风型干热风气象,主要出现在我国的新疆地区和西北地区。旱风型的小麦干热风气象一般出现在小麦的扬花灌浆期间内,由于风力较强,风速较快,而且温度高湿度低,因此将会给小麦的生长带来较严重的威胁。虽然这种类型的干热风气象灾害与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基本类似,但是如果旱风型干热风伴随大风天气的同时到来,将带来更大的影响,使得小麦产量减少严重。 3 对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的研究方法 现阶段我国对于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实验主要对干热风对小麦的生理机能、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8]。 收稿日期:2019-07-05 作者简介:张冰,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大气科学。

鼓风干燥箱、热风循环烘箱的结构图及工作原理

鼓风干燥箱、热风循环烘箱的结构图及工作原理 1、结构及原理 目前,国内常见的烘箱大部分为热风循环烘箱。热风循环烘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 图1 DHG-9140A型热风循环烘箱结构简图 图1 中风机吹出的风经上风道(12)、调节板(3)换热器(4)受热后,热风通过左导流板孔(5)进入箱体内并对烘盘(15)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物料挥发的水分被热风带出,经右导流板(14)进入右循环风道(13)并再次吸入风机,进入循环状态。当循环热风的含湿达到一定量时,程序指令调节板旋转90°,打开排湿口(1),含湿空气被排出。新风从新风口(2)进入左风道予以补充。间断一定时间后,调节板复位,热风继续循环并继续对物料进行热交换。 2、热风循环式烘箱存在的问题 由于其结构特点,热风循环烘箱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 烘箱内部循环热风的过滤、净化问题; ● 箱体内部位的温差较大,造成物料干燥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 烘箱内部无法完好清洗问题; ● 热风循环烘箱的干燥效率较低、能耗较大; ● 劳动强度较大。 3、热风循环烘箱的空气净化问题 热风循环烘箱的干燥物料除了块状、条状的物料外,绝大部分是颗粒和粉状物,在热风循环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的微粒或粉体被热风携带进入循环风道内,而这些风道内所装的过滤装置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过滤器也会失效,而由于设备结构的原因,过滤器更换比较困难,风道内壁也难以进行清洗;在换批或换品种时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因此总体上说,目前的热风循环烘箱不能完全符合GMP 的要求。 3、热风循环烘箱内部的温差问题

根据图1 所示,由于换热器靠近左侧物料,且加热后的热风进入箱体,如果温度传感器放置的位置不恰当,则传感器无法准确表示热风温度。另外,如果导流板角度调节不好,由于热空气的快速上升,致使热风从箱体左侧进入向右侧上方流动,这样,就造成箱内左上方区域温度较高,而右下方区域温度偏低。尽管热风在不断地循环,但一般说来,箱体内的温差会有8~12℃之大。在实际操作时,根据经验,会在干燥一定时间后将左右、上下烘盘进行交换,使不同位置的物料获取近似相同的热量交换。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热风炉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热风炉热工计算 (1) 1.1热风炉燃烧计算 (1) 1.2热风炉热平衡计算 (6) 1.3热风炉设计参数确定 (9) 第二章热风炉结构设计 (10) 2.1设计原则 (10) 2.2 工程设计内容及技术特点 (11) 2.2.1设计内容 (11) 2.2.2 技术特点 (11) 2.3结构性能参数确定 (12) 2.4蓄热室格子砖选择 (13) 2.5热风炉管道系统及烟囱 (15) 2.5.1顶燃式热风炉煤气主管包括: (15) 2.5.2顶燃式热风炉空气主管包括: (16) 2.5.3顶燃式热风炉烟气主管包括: (16) 2.5.4顶燃式热风炉冷风主管道包括: (17) 2.5.5顶燃式热风炉热风主管道包括: (17) 2.6 热风炉附属设备和设施 (18) 2.7热风炉基础设计 (21) 2.7.1 热风炉炉壳 (21) 2.7.2 热风炉区框架及平台(包括吊车梁) (21) 第三章热风炉用耐火材料的选择 (22) 3.1耐火材料的定义与性能 (22) 3.2热风炉耐火材料的选择 (22)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热风炉热工计算 1.1热风炉燃烧计算 燃烧计算采用发生炉煤气做热风炉燃料,并为完全燃烧。已知煤气化验成分见表1.1。 表1.1 煤气成分表

热风炉前煤气预热后温度为300℃,空气预热温度为300℃,干法除尘。发生炉利用系数为 2.3t/m3d,风量为3800m3/min,t热风=1100℃,t冷风=120℃,η热=90%。 热风炉工作制度为两烧一送制,一个工作周期T=2.25h,送风期T f=0.75h,燃烧期Tr=1.4h,换炉时间ΔT=0.1h,出炉烟气温度tg2=350℃,环境温度te=25℃。 煤气低发热量计算 查表煤气中可燃成分的热效应已知。0.01m3气体燃料中可燃成分热效应如下: CO:126.36KJ , H2:107.85KJ, CH4:358.81KJ, C2H4:594.4KJ。则煤气低发热量: Q DW=126.36×30.3+107.85×12.7+258.81×1.7+594.4×0.4=6046.14 KJ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生成物量计算 (1)空气利用系数b空=La/Lo计算中取烧发生炉煤气b空=1.1。燃烧计算见表2.13。 (2)燃烧1m3发生炉煤气的理论Lo为Lo=25.9/21=1.23 m3。 (3)实际空气需要量La=1.1×1.23=1.353 m3。

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马青荣,崔智慧,黄跃青 (郑州市气象局,河南 郑州 450005) 摘 要:分析了1995~2005年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叶、鞘、茎、穗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比率和增长分配规律:冬前干物质增长分配率,叶、鞘增长分配率呈波浪状变化;茎呈弧线状变化;穗呈线性增长。 关键词: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率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72(2006)04-0050-02 研究干物质的积累、输送与转移,是冬小麦产量动态生长 模拟的一个重要环节[1,2] 。冬小麦各器官的增长并不是同时、等量的,而是按照一定次序,在不同发育期有不同的增长分配中心,即不同时期各个器官的增长速率不同,各器官占全株(茎)总干重的比例也不同[3, 4] 。 1 资料来源及处理 1.1 资料来源 采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95~2005年冬小麦生长量(叶面积、干物质)观测资料。所观测小麦为冬性或半冬性。栽培方法为条播、平作。干物质测定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1.2 资料处理 利用10年来冬小麦生长量的观测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 等数据处理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利用10年资料平均值进行冬小麦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2 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1 干物质变化 冬小麦各器官的变化过程(见图1)中,叶片比率(比率是 指各器官干物质重占全株干物质重的比值)从三叶到越冬开始呈平稳趋势,比率较大,返青后占全茎比例呈下降趋势。叶鞘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所占比例一直不大,且比较平稳。拔节后生长中心转移到茎秆和幼穗,茎秆从拔节至抽穗呈直线性上升,至抽穗期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抽穗后,麦穗直线上升, 直至成熟。 图1 各器官干物质变化过程 收稿日期:2006-05-18 2.2 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变化 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积累的净光合产物,其分配输送结果可用各器官干物质重占全株(茎)重的比率( i j )来表示: i j =w i j w j (1) 式中,w j 为全株(茎)某观测时期的总干物重(地上部分),j 为发育日期;w i j 表示某器官某时期的干物重,i 表示叶、鞘、茎、穗,i =1,2,3,4。显然(1)式满足 0 i j 1 i i j =1 (2) i j 反映了小麦各器官重量在全株(茎)总重量中的比例,即干物质积累的动态。 图2 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过程 由图2可以看出,叶片干重占全株(茎)干重的比率从三叶到越冬开始呈平稳趋势,占89%左右;返青后叶片干物质占全茎比例呈下降趋势,从78%比率一直下滑到成熟的8%。叶鞘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所占比例一直不大,且比较平稳,占全株(茎)比重的9%~29%,最高出现在拔节期(占29%),拔节前呈上升态势,拔节后叶与鞘比例开始同步下降,直至全生育期结束。拔节后的生长中心转移到茎秆和幼穗,茎从拔节至抽穗呈直线性上升,至抽穗期达峰值(占31%),然后开始下降,但速度平缓。抽穗后,茎、叶、鞘所贮藏的有机物质开始向穗部输送、运转,使麦穗直线上升,直至成熟。成熟后,穗干重占全茎干重的63%,茎占20%,叶占8%,鞘占9%。2.3 干物质的增长分配率 在小麦生育过程中,各器官的增重(两次观测的重量差)与全株(茎)增重之比,可认为是一定时间内净同化物对各器官分配的比例,反映了不同时期各器官的生长、累积、分配动 态,称这一比率为增长分配率(f i j ),则 50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

植物大实验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结果表明:进行干旱胁迫,小石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生物量。说明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小石麦叶绿素含量与水分管理有密切关系,探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旱胁迫冬小麦叶绿素生物量

1.前言 当前,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旱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干旱胁迫导致的作物减产可超过其他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而我国是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带来的恶劣生态环境条件已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几年来,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局部地区控制了荒漠化的发展,但还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小麦而言,干旱是一个最具威胁的逆境。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极大,主要表现在植物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膜受损伤、光合作用减弱、渗透势下降等方面。干旱导致减产的重要原因就是降低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绿素的含量往往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类胡萝卜素可参与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进而使植物免受光抑制的损伤。多年来,各国小麦育种专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从生理方面对小麦抗旱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吸胀的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幼苗,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小麦幼苗。 2.2试验设计

热风烘干

多以热风干燥设备 ?技术与规格 ?产品优势 ?技术参数 技术与规格 干燥室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三层,下部四层,每一部分均采用下部进风,顶部对侧抽风的方式;此种方式为风流在干燥室内每层物料底部进风,形成自下至上穿流的方式,不仅使风流强制性穿过物料进行加热,且能及时迅速的将湿气排出,保证干燥效果;同时循环的热风在低于一定湿度的情况下再次被散热器循环加热利用,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由于设备较宽,而风机进风采用一侧进风会导致一侧的物料相对另一侧的物料有一定温度的差异,我司采用在进风底部增加均流板的方式保证同一截面的风速一致,同时采用相邻干燥单元方位对调的方式解决一侧进风带来的干燥不均匀问题。 为了及时有效的将腔体内的湿气快速排出,在内置风道的循环风一侧单独设计有抽湿风道,实现了和循环风做隔离,而且抽湿风道安装有电动风阀,通过采集腔体内的湿度来控制电动风阀的开度,以保证腔体内湿气不能过高;同时进风阀也采用电动风阀,和湿度传感器连锁控制,这样保证了腔体内的压力平衡,且能准确保证腔体内的温度;一旦出现温度过高时,可加大进风量来迅速降低温度。 产品优势 ? 热效率高 可根据不同物料选择不同的气流方式,最大化的实现了工艺条件下的高效率烘干作业。 ? 节能

采用热风循环利用自动控温、自动排湿,减少热排放,热利用率可达到 80%以上,节能显著。 ? 环保、清洁 支架、腔体、风道和传动均选用不锈钢或食品级以上材料,可实现在线清洗的功能,整机清洁。 ? 智能控制 独立控制台集中控制,彩色触摸屏操作、预留手动按钮、工作状态显示。技术参数

网带式烘干机是一种批量、连续式生产的干燥设备,主要加热方式有电加热、蒸汽加热、热风加热。其主要原理是将物料均匀的平铺在网带上,网带采用12-60目的钢丝网带,由传动装置拖动在干燥机内往返移动,热风在物料间穿流而过,水蒸气从排湿孔中排出,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箱体长度由标准段组合而成,为了节约场地,可将烘干机制成多层式,常见的有二室三层、二室五层、长度6-40m,有效宽度0.6-3.0m。 网带式烘干机用途: 设备可广泛用于冶金、建材、陶瓷、有机肥、化工等行业,并且网带式烘干机也是食品和蔬菜进行干燥加工的理想设备。 网带式烘干机是利用钢网作为传输带运载物料进行连续烘干的干燥设备,最适宜流水作业。由于传输带是网状,所以对烘干规则或不规则各种块状物(如:煤块、各种矿粉成型快、食品、蔬菜等)最为适宜。本机可以喝其他设备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网带式烘干机结构及特点: 网带式烘干机有机头、烘干段、机尾、网带、传动装置、进风管、出风管、风机(热风源另置)等组成。 物料有机头进入通过烘干进行烘干,网带的线速度视物料的种类和含水量而定。风流向采用负压,多孔进气,保证有效烘干面积,风流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烘干效果。 要想得到最佳的烘干效果和适当的产量,物料的含水量、网带的线速度、配风量和风温必须适当、合理、有机的结合。

热风炉技术方案

山西安龙重工有限公司热风炉系统设备 技 术 方 案 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2009.12.02

一、前言 该项目是遵循山西安龙重工有限公司所提技术要求设计,所采用的技术核心主要是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燃气半预混双旋流燃烧技术等。 二、设计基础 1、原始参数及现场条件 1).处理原料 待定 2).处理能力:待定 2 热风炉工况参数 1).最大热负荷:2000×104Kcal/h 2).热风炉出口热风温度:50~300℃ 3).热风炉出口热风流量:187000 Nm3/h(在300℃工况下) 4).燃料参数 煤气(具体种类待定):热值约1000 Kcal/Nm3 压力:6~8 kPa 5).液化气或其它高热值燃气(启炉和长明火燃料) 热值:20000 kcal/Nm3 压力:10kPa 6).煤气吹扫气参数 氮气:压力:~0.2 MPa 三、方案内容

2、耐火材料选型参数 低水泥高铝浇注料:用于炉膛耐火内衬 容重~2.3kg/m3 烧后抗压强度110℃×24h ≥15MPa 1000℃×3h ≥25MPa 烧后线变化率1000℃×2h 0~-0.2% 耐火度>1700℃ 3、热风炉设备特点综述 热风炉是根据终端设备对温度的要求,输出适合温度和一定流量热烟气的设备,在满足此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重点考虑了如下方面: a)热风炉在运行过程中对炉内温度实现检测,满足终端设备所 需要风温及风量。燃烧器调节范围大,火焰长度、扩散角均 能和炉子合理匹配,且配有自动点火和火检,保证安全稳定 运行; b)炉子采用合理的钢结构来支撑本体;选用性能良好的耐火材 料砌筑,采用二次风冷却的方式,确保炉体表面温度符合技 术要求; c)合理配置炉子检修口、观察孔,结构设计做到开启灵活,关 闭严密,减少炉气外溢和冷风吸入的现象; d)配备完善的热工控制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确保严格的 空燃比和合理的炉压等控制,使热损失减少到最小; e)满足低耗、节能的工艺要求; f)在环保方面,烟气中有害成分游离碳和NO X通过强化燃料

干热风及其预防

干热风及其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有三个因素集中到一起,才能形成干热风,一是温度比较高,气温在30 度以上,二是湿度比较低,空气的湿度在30%以下,三是有一定的风力,在每秒2-3 米。 发生干热风时,本来绿色的麦穗,尖上已经干枯变成灰白色的了;有的甚至连尖上的麦粒都没有,成了空壳。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重的年份能达到30%,所以干热风的危害,还是挺严重的。 干热风一般是 5 月下旬到 6 月上旬这一段时间形成,这时候气温上升得比较快,可是又没到雨季,空气特别干燥,在太阳底下待时间长了,就觉得干晒的,这一刮风就更干了。而此时的小麦刚开完花,结了籽,正是灌浆的时候。也就是往麦粒里运送营养物质的时候。 一般来说,小麦在开花后,就开始形成子粒,同时灌浆也开始了。 灌浆期就那么30 多天时间。这时候叶子经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送到麦粒里头,麦粒的体重也就一天天的变沉了。 如果这个时期,长不好的话,那以前生长再好,也是前功尽弃。就是小麦在长身体的节骨眼儿上,干热风要来捣乱。干热风的特点就是高温低湿,使麦子的水分蒸腾特别厉害;再加上微风,加速了麦子的水分蒸腾,使小麦水分代谢失去了平衡,导致失水过多。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后,根系的活力会下降,最后影响到叶片的叶绿素的代谢。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受影响,产生的营养物质就少,导致粒重减轻——减产。麦粒外面包裹的绿色的壳叫颖壳,颖壳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给麦粒输送营养。颖壳发白,说明叶绿素大量减少,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所以,小麦灌浆时遇上干热风,麦粒的重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预防方法: 在收获前10-15 天浇水,喷撒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也可以通过实施“一喷三防”达到预防干热风的效果。 磷酸二氢钾,它含有磷和钾两种元素,磷、钾对增加细胞里的束缚水的含量有

热风炉燃烧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工号:JG-0054889 酒钢炼铁保障作业区 论文设计 题目热风炉燃烧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厂区炼铁厂 作业区保障作业区 班组维护班 姓名陈现伟 2011 年05 月08 日

论文设计任务书 职工姓名:陈现伟工种:维护电工 题目: 热风炉燃烧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炼铁高炉采用内燃式热风炉,燃烧所采用的燃料为高炉煤气和转炉 煤气。两种燃料混合后进入热风炉燃烧室,再与助燃空气一起燃烧,要求向高炉送风温度达到1350℃,则炉顶温度必须达到1400℃±10℃。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了解内燃式热风炉工艺设备 2、绘制内燃式热风炉温度控制系统方案图 3、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 4、撰写系统调节原理及调节过程说明书 时间安排 4月29-30日选题、理解设计任务,工艺要求。 5月1-3日方案设计 5月4-7日参数计算撰写说明书 5月8日整理修改 主管领导签字: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1内燃式热风炉工艺概述. (1) 2热风炉温度串级控制总体方案 (2) 2.1内燃式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方案选择... (2) 2.2内燃式热风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4) 3系统元器件选择 (4) 3.1温度变送器 (5) 3.2温度传感器 (5) 3.3控制器及调节阀 (6) 3.3.1调节阀的选择 (6) 3.3.2控制器即调节器的选择 (6) 4参数整定及调节过程说明 (7) 4.1参数整定 (7) 4.2调节过程说明 (8) 学习心得及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热风干燥机

SF805000A 一、面板控制简述 1、面板示意图 2、面板说明

3、规格说明 二、界面 1、开机延时界面 设备上电,系统有7秒钟的延时,前三秒PV和SV区显示软件功能码(如“F80001”),后几秒PV和SV区显示显示版本号(如“100A00”),时钟区显示剩余倒计时。倒计时完毕后,自动进入“主界面” 2、主界面 所有操作的开始,都在“主操作界面”上进行,PV区显示当前干燥温度,SV区显示机组状态或设定温度,时钟区显示当前时间。如果现在温度为30℃,机组未启动,当前时间为8:30则“主操作界面”显示为:

3、故障界面 当机组发生故障时,会自动进入故障界面,PV区显示当前温度,SV区显示故障代码,时钟区显示当前时间。如果现在发生E01故障,机组未启动,则“故障界面”显示为: 4、停机延时界面 按停机按键后,电加热立即关闭,风机延时关机,PV区当前温度,SV区闪烁显示“OFF”字符,时钟区显示当前时间。停机延时后会自动进入主界面。 5、自整定界面 在机组运行时,同时按“加按键”+“减按键”可启动自整定,显示进入自整定界面。再次同时按“加按键”+“减按键”可手动取消自整定,若不手动取消,自整定完成后也会自动取消。自整定界面,PV区当前温度,SV区交替显示设定温度和“AT”字符,时钟区显示当前时间

三、常用操作 1、快速修改定温度 可在主界面下,直接按“加按键”或“减按键”修改设定温度(修改设定温度过程中可按“定时按键”移位)。以当前机组停机、设定温度由80度更改为90度为例进行说明。 2、定时开关机设置 按“时钟”按键2秒可进入时钟设置,SV区显示参数名称,时钟区显示参数值(进入定时开关机设置后按“设置”按键可轮询参数,按“定时按键”可移位参数)。具体参数含义参考时钟参数,以修改星期一定时开机时间00:00更改为9:00开机为例进行说明。完成时钟参数设置后需再次按“时钟”按键2秒退出设置。(注意:定时开关机设置完成之后,按“定时”键2秒,定时灯亮表示已经启动定时功能,取消定时功能请再按“定时”键 3、用户参数设置 按“设置”按键2秒可进入用户参数设置,(进入用户参数设置后按“设置”按键可轮询参数,按“定时按键”可移位参数。其余参数设置,除进入和退出参数方式不同,其余操作完全一致)PV区显示参数名称,SV区显示参数值,以当前设定温度为80度,更改为90度为例进行说明。完成参数设置后再次按“设置”按键2秒可退出用户参数设置。

450立方米热风炉设计计算

450m3高炉自身空煤气双预热热风炉设计计算 热风炉的加热能力(1m3高炉有效容积所具有的加热面积) 一般为80~100m2/m3或更高。前苏联5000m3的高炉蓄热面积为104 m2/m3,设计风温1440℃,为目前最高设计风温水平。 蓄热体面积120×450=54000 m2,设计三座热风炉,每座蓄热面积为18000m2,蓄热体单位体积传热面积48 m2/m3,每座热风炉蓄热体体积为375 m3。 蓄热室设计中,烟气流速起主导作用。小于100 m3炉容,烟气流速1.1~1.3Nm/s。炉容255~620 m3,烟气流速1.2~1.5Nm/s。炉容大于1000 m3,烟气流速1.5~2.0Nm/s。 根据资料核算,参考以上烟气流速差异,设计时可采用:蓄热体高度L/蓄热体直径D的方法进行计算。炉容大于1000 m3,L/D=3.5~4;炉容255~620 m3,L/D=3~3.5。 热风炉结构计算实例 450m3高炉热风炉设计计算。为实现热风炉外送热风温度~1150℃,确定热风加热能力为120 m2/m3,如果设置三个热风炉,则每个热风炉的蓄热面积为18000 m2。 热风炉结构的确定:假设蓄热室高/径=3.5,则 3.14×r2×7r×48=18000,r=2.57m,蓄热室直径5.14m,蓄热体高度18m。 燃烧器计算实例 假设高炉利用系数为K=3.5t铁/m3·昼夜,年工作日按355天计算。450m3高炉年产铁量估算为3.5×355×450=559125t。 焦比1:0.5,则冶炼强度i=1.75t焦/m3·昼夜。 高炉入炉风量V 0=Vu·i·v/1440(V 高炉入炉风量,Nm3/min;Vu高炉有效容积, m3;i冶炼强度,t焦/m3·昼夜;v每吨干焦的耗风量,Nm3/ t焦)V =450×1.75×2450/1440=1340 Nm3/min(实际1400)。 热风平均温度1150℃,送风期间热风带走的热焓为:363×1340=486420kcal/ min。(1250时,431.15-46.73=384.42热焓为538188 kcal/ min,供热717584 kcal/ min) 热风炉一个工作周期2.25h,送风期0.75h,燃烧期1.5h。 热风炉效率为75%时,燃烧器每分钟的供热量为1/2×648560(717584)kcal/min,假设高炉煤气的热值为800 kcal/Nm3,则燃烧器每分钟的燃气量为405(448.5) Nm3/ min,燃烧器能力24300(26910) Nm3/h。 根据郝素菊等人编著的《高炉炼铁设计原理》所提供数据,金属套筒式燃烧器烟气在燃烧室内的流速为3~3.5Nm/s,陶瓷燃烧器烟气在燃烧室内的流速为6~7Nm/s。 根据郝素菊等人编著的《高炉炼铁设计原理》所提供数据,陶瓷燃烧器空气、煤气喷口以25~300角相交。一般空气出口速度为30~40m/s,煤气出口速度15~20 m/s。 燃烧器能力27000 Nm3/h,空气量21600 Nm3/h,烟气量48600 Nm3/h。 燃烧混合室直径φ2530mm,烟气流速2.62m/h。 喉口直径Φ1780mm,烟气流速5.3m/h。 由于增加了旁通烟道,燃烧器能力提高10%,29700 Nm3/h,空气20790 Nm3/h,烟气 量50490 Nm3/h, 燃烧混合室直径φ2300mm,面积4.15m2,烟气流速3.38m/h. 喉口直径Φ1736mm,面积2.37m2, 烟气流速5.92m/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