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TM32F407_RCC配置

STM32F407_RCC配置

STM32F407_RCC配置
STM32F407_RCC配置

RCC (Reset and Clock Control)配置

这里介绍RCC 的时钟控制功能

在STM32F103上,由于小组所有的板子都使用用同样的芯片,同样的晶振,以及同样的库函数,即使我们不去理解RCC,仍然可以将大多数功能调试出来。但如果使用不同型号的芯片,例如用STM32F407 与STM32103 进行通信,如果不去弄清楚RCC,在调试中可能会遇到麻烦。

下面就我调试STM32F407的这段时间,介绍一下RCC的部分功能。文档的前半部分是关于RCC的部分功能描述,后半部分是关于库函数的使用。

时钟结构

(原图请参考STM32F407 参考手册RCC部分)

STM32F407最高层是SYSCLK系统时钟,由其生成了AHB时钟,再由AHB时钟生成APB时钟。

SYSCLK系统时钟可以由3个基本的时钟源获得:HSE(外部高速晶振)或HSI(部高速晶振)或PLL锁相环倍频。

例如:

板子上焊了8MHz的晶振,则HSE = 8MHz。如果焊了25MHz的,则HSE = 25MHz。

HSI是芯片部自带的晶振,其大小由芯片型号决定,如STM32F407的HSI是16MHz。

PLL倍频的功能是:将HSE或HSI的频率放大,最大可以放大到168MHz.

SYSCLK系统时钟可以由HSE/HSI/PLL提供。

例如使用库函数:

RCC_SYSCLKConfig( RCC_SYSCLKSource_HSE);代表用HSE外部高速晶振作为系统时钟源。

如果HSE =8MHz,则SYSCLK = 8M,即STM32F407就会运行在8M的速度;

如果HSE=25M,则SYSCLK = 25M,即STM32F407就会运行在25M。

RCC_SYSCLKConfig( RCC_SYSCLKSource_HSI );代表用HSI部高速晶振作为系统时钟源,

如果HSI=16M,则SYSCLK=16M,即STM32F407 就会运行在16M的速度。

RCC_SYSCLKConfig( RCC_SYSCLKSource_PLLCLK );代表用PLL时钟作为系统时钟源。

如果配置PLL倍频至168M,则SYSCLK=168M,即STM32F407 会运行在168M;

如果倍频至144M,则SYSCLK=144M,STM32F407就会运行在144M;

如果倍频至72M,STM32F407也会像STM32F103运行在72M;

从SYSCLK,紧接着分得AHB时钟(也叫HCLK)。

假设此时我们已经选择PLL作为系统时钟源,且PLL倍频至168M,即SYSCLK=168M。

那么AHB的最高频率就为168MHz。

方框底部的数字/1,2...512 代表AHB时钟预分频数,围1~512,

如果是1,即HCLK为SYSCLK的1分频,HCLK = SYSCLK/1 = 168/1 = 168 MHz

如果是2,即HCLK为SYSCLK的2分频,HCLK = SYSCLK/2 = 168/2 = 84MHz

注意,HCLK是受SYSCLK约束的,

如果我们配置SYSCLK = 144M,那么此时HCLK最大只能达到144MHz。

将AHB时钟继续分割,得到的是APB时钟(也叫PCLK)。

假设在此之前,SYSCLK=168M,SYSCLK 2分频得HCLK = 84M。(HCLK代表AHB 时钟)

与前面AHB时钟类似,方框底部的数字代表预分频数,围1~16.

如果是1,即PCLK(APB时钟)为HCLK的1分频,PCLK = HCLK/1 = 84/1 = 84MHz 如果是2,即PCLK为HCLK的2分频,PCLK = HCLK/2= 84/2 = 42MHz。

APB时钟可以继续分给APB总线上的外设,如果继续配置外设的预分频,可以进一步修改外设的时钟频率。

例如:

配置CAN总线。

第一步:利用PLL,我们配置系统时钟SYSCLK = 168MHz。

第二步:此时已有SYSCLK=168MHz。

设置AHB分频数为2,即得:HCLK = SYSCLK/2 = 84MHz。

第三步:此时已有HCLK = 84MHz。

设置APB分频数为2,即得:PCLK = HCLK/2 = 42MHz。

第四步:此时已有PCLK = 42MHz。

设置CanInitStruct.CAN_Prescaler = 7,即得CAN时钟= PCLK/7 = 6MHz。

这样,正确配置了CAN的时钟,配置CAN时才能计算出实际的波特率,从而实现通现。

我们借助CAN总线的例子继续说明RCC的作用。

接着上面的例子,例如:

我们使用STM32F407 与STM32F103 进行CAN通信,且到这一步已经保证所有的配

置都正确,波特率为 1 M/s。

其中STM32F407 与STM32103 的CAN 都配置成:

CAN_InitStruct.CAN_Prescaler = 2;

CAN_InitStruct.CAN_SJW = CAN_SJW_1tq;

CAN_InitStruct.CAN_BS1 = CAN_BS1_9tq;

CAN_InitStruct.CAN_BS2 = CAN_BS2_8tq;

这样STM32F407 与STM32F103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通信的,原因如下:

启动后,STM32F407 自动执行SystemInit(),并配置成如下规格:(可在库函数中找到)

根据上图,即可知启动后的STM32F407:

SYSCLK = 168MHz

HCLK = SYSCLK/1 = 168MHz

PCLK1 = HCLK/4 = 42MHz

STM32F407 的CAN属于APB1,又由于CAN_InitStruct.CAN_Prescaler = 2;

则CAN的时钟为PCLK1/2 = 21 MHz。

根据前面我们对CAN的配置:

CAN_InitStruct.CAN_Prescaler = 2;

CAN_InitStruct.CAN_SJW = CAN_SJW_1tq;

CAN_InitStruct.CAN_BS1 = CAN_BS1_9tq;

CAN_InitStruct.CAN_BS2 = CAN_BS2_8tq;

我们CAN的波特率实际上是:

CAN 波特率= (1+9+8)/ 21 = 0.857M/s (并非1 M/s)

而同样对于STM32103,默认情况下:

SYSCLK = 72 MHz

HCLK = SYSCLK/1 = 72MHz

PCLK = HCLK/2 = 36MHz,

因而根据配置:

CAN_InitStruct.CAN_Prescaler = 2;

CAN_InitStruct.CAN_SJW = CAN_SJW_1tq;

CAN_InitStruct.CAN_BS1 = CAN_BS1_9tq;

CAN_InitStruct.CAN_BS2 = CAN_BS2_8tq;

CAN时钟= 18 MHz。

因此对于STM32F103:

CAN波特率= (1+9+8)/18 = 1 M/s

STM32F407 CAN为0.857 M/s ,而STM32F103 CAN为1 M/s,因此无法通信。

为了实现通信,我们需要使得STM32F407 和STM32F103 CAN的最终时钟相一致,这一点可以通过配置RCC 实现。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直接通过修改CAN的预分频,但归根结底就是要正确配置RCC。

(写到这里,有一点我不确定:APB外设的时钟是否有最大值限制?因为根据参考手册图标上有:

是不是外设的最高时钟只能到48MHz ?这一点希望各位深入研究一下。)

下面介绍RCC库函数的使用

在V1.0.0版本的库中,提供了如下函数:

(选择stm32f4xx_rcc.h把文件拉到最后,所有的文件都可以这么做来查看函数)

这里介绍棕色标记的函数。

/* Function used to set the RCC clock configuration to the default reset state */

/*用于配置RCC时钟和复位的函数*/

void RCC_DeInit(void);

/* Internal/external clocks, PLL, CSS and MCO configuration functions *****/

/*部外部时钟,PLL,CSS,MCO配置函数*/

void RCC_HSEConfig(uint8_t RCC_HSE);

ErrorStatus RCC_WaitForHSEStartUp(void);

void RCC_AdjustHSICalibrationValue(uint8_t HSICalibrationValue);

void RCC_HSI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LSEConfig(uint8_t RCC_LSE);

void RCC_LSI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PLLConfig(uint32_t RCC_PLLSource, uint32_t PLLM, uint32_t PLLN, uint32_t PLLP, uint32_t PLLQ);

void RCC_PLL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PLLI2SConfig(uint32_t PLLI2SN, uint32_t PLLI2SR);

void RCC_PLLI2S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ClockSecuritySystem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MCO1Config(uint32_t RCC_MCO1Source, uint32_t RCC_MCO1Div); void RCC_MCO2Config(uint32_t RCC_MCO2Source, uint32_t RCC_MCO2Div);

/* System, AHB and APB busses clocks configuration functions ******************/

/*系统时钟,AHB时钟,APB时钟配置函数*/

void RCC_SYSCLKConfig(uint32_t RCC_SYSCLKSource);

uint8_t RCC_GetSYSCLKSource(void);

void RCC_HCLKConfig(uint32_t RCC_SYSCLK);

void RCC_PCLK1Config(uint32_t RCC_HCLK);

void RCC_PCLK2Config(uint32_t RCC_HCLK);

void RCC_GetClocksFreq(RCC_ClocksTypeDef* RCC_Clocks);

/* Peripheral clocks configuration functions **********************************/

/*外设时钟配置函数*/

void RCC_RTCCLKConfig(uint32_t RCC_RTCCLKSource);

void RCC_RTCCLK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BackupResetCmd(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I2SCLKConfig(uint32_t RCC_I2SCLKSource);

void RCC_AHB1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H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2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H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3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HB3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1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P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2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P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1PeriphResetCmd(uint32_t RCC_AH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2PeriphResetCmd(uint32_t RCC_AH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3PeriphResetCmd(uint32_t RCC_AHB3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1PeriphResetCmd(uint32_t RCC_AP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2PeriphResetCmd(uint32_t RCC_AP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1PeriphClockLPModeCmd(uint32_t RCC_AH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2PeriphClockLPModeCmd(uint32_t RCC_AH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3PeriphClockLPModeCmd(uint32_t RCC_AHB3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1PeriphClockLPModeCmd(uint32_t RCC_AP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2PeriphClockLPModeCmd(uint32_t RCC_AP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 Interrupts and flags management functions **********************************/ /*中断和标志管理函数*/

void RCC_ITConfig(uint8_t RCC_IT,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FlagStatus RCC_GetFlagStatus(uint8_t RCC_FLAG);

void RCC_ClearFlag(void);

ITStatus RCC_GetITStatus(uint8_t RCC_IT);

void RCC_ClearITPendingBit(uint8_t RCC_IT);

这里我们写一个RCC配置函数来说明各函数的用途,其中HSE = 8MHz。

/**

* 说明配置STM32F407的时钟系统

* 参数无

* 返回无

* 说明 void Clock_Config(void) 按如下表格配置时钟

*

*================================================================== * Supported STM32F4xx device revision | Rev A

*-----------------------------------------------------------------------------

* System Clock source | PLL (HSE)

*-----------------------------------------------------------------------------

* SYSCLK(Hz) | 168000000

*-----------------------------------------------------------------------------

* HCLK(Hz) | 168000000

*-----------------------------------------------------------------------------

* AHB Prescaler | 1

*-----------------------------------------------------------------------------

* APB1 Prescaler | 4

*-----------------------------------------------------------------------------

* APB2 Prescaler | 2

*-----------------------------------------------------------------------------

* HSE Frequency(Hz) | 8000000

*-----------------------------------------------------------------------------

* PLL_M |8

*-----------------------------------------------------------------------------

* PLL_N | 336

*-----------------------------------------------------------------------------

* PLL_P | 2

*-----------------------------------------------------------------------------

* PLL_Q |7

*=================================================================== */

void Clock_Config(void){

ErrorStatus State;

uint32_t PLL_M;

uint32_t PLL_N;

uint32_t PLL_P;

uint32_t PLL_Q;

/*配置前将所有RCC重置为初始值*/

RCC_DeInit();

/*这里选择外部晶振(HSE)作为时钟源,因此首先打开外部晶振*/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等待外部晶振进入稳定状态*/

while( RCC_WaitForHSEStartUp() != SUCCESS );

/*

**我们要选择PLL时钟作为系统时钟,因此这里先要对PLL时钟进行配置

*/

/*选择外部晶振作为PLL的时钟源*/

/* 到这一步为止,已有 HSE_VALUE = 8 MHz.

PLL_VCO input clock = (HSE_VALUE or HSI_VALUE / PLL_M),

根据文档,这个值被建议在 1~2MHz,因此我们令 PLL_M = 8,

即 PLL_VCO input clock = 1MHz */

PLL_M = 8;

/* 到这一步为止,已有 PLL_VCO input clock = 1 MHz.

PLL_VCO output clock = (PLL_VCO input clock) * PLL_N,

这个值要用来计算系统时钟,我们令 PLL_N = 336,

即 PLL_VCO output clock = 336 MHz.*/

PLL_N = 336;

/* 到这一步为止,已有 PLL_VCO output clock = 336 MHz.

System Clock = (PLL_VCO output clock)/PLL_P ,

因为我们要 SystemClock = 168 Mhz,因此令 PLL_P = 2.

*/

PLL_P = 2;

/*这个系数用来配置SD卡读写,USB等功能,暂时不用,根据文档,暂时先设为7*/

PLL_Q = 7;

/* 配置PLL并将其使能,获得 168Mhz 的 System Clock 时钟*/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 PLL_M, PLL_N, PLL_P, PLL_Q);

RCC_PLLCmd(ENABLE);

/*到了这一步,我们已经配置好了PLL时钟。下面我们配置Syetem Clock*/

/*选择PLL时钟作为系统时钟源*/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到了这一步,我们已经配置好了系统时钟,频率为 168MHz. 下面我们可以对 AHB,APB,外设等的时钟进行配置*/

/*时钟的结构请参考用户手册*/

/*首先配置 AHB时钟(HCLK). 为了获得较高的频率,我们对 SYSCLK 1分频,得到HCLK*/

RCC_HCLKConfig(RCC_HCLK_Div1);

/*APBx时钟(PCLK)由AHB时钟(HCLK)分频得到,下面我们配置 PCLK*/

/*APB1时钟配置. 4分频,即 PCLK1 = 42 MHz*/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4);

/*APB2时钟配置. 2分频,即 PCLK2 = 84 MHz*/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2);

/*****函数结束******/

/*以上函数可以大体上说明这些库函数的作用*/

}

对于RCC_PLLConfig();函数,大家可能会迷惑。

其函数原型为:

void RCC_PLLConfig(uint32_t RCC_PLLSource,

uint32_t PLLM,

uint32_t PLLN,

uint32_t PLLP,

uint32_t PLLQ);

迷惑的地方肯定在于后面 4个参数PLLM / PLLN / PLLP / PLLQ.

在库函数源文件system_stm32f4xx.c中可以找到这4个参数的说明,请看下图注释部分:

其中HSE_V ALUE 是在库函数头文件stm32f4xx.h中定义的一个宏,这个宏定义的值要和实际使用的外部晶振保持一致。

库函数默认定义的是25MHz,如果我们实际的外部晶振是8MHz,就要修改这个宏。

注意:如果你仔细看注释的话,可以注意到这个宏是可以通过编译器修改的,但KEIL 4.2.2a 版本似乎修改了不起作用,使用这个版本的同学需要注意一下。

回到RCC_PLLConfig();对其做一些说明:

(下面的是从库函数源文件stm32f4xx_rcc.c 中找到的。其他函数可以直接去看库函数,注释非常详细)

/**

* brief Configures the main PLL clock source,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factors.

简介配置主PLL时钟源,以及分频因子(PLL不止一个,还有一个用来为音频处理提供高质量时钟)

* note This function must be used only when the main PLL is disabled.

* 注意这个函数只能在主PLL失能时才能使用

* param RCC_PLLSource: specifies the PLL entry clock source.

参数RCC_PLLSource:选择PLL时钟源

* This parameter can be one of the following values:

这个参数可以是如下值:

* arg RCC_PLLSource_HSI: HSI oscillator clock selected as PLL clock entry

选择HSI作为PLL时钟源

* arg RCC_PLLSource_HSE: HSE oscillator clock selected as PLL clock entry

选择HSE作为PLL时钟源

* note This clock source (RCC_PLLSource) is common for the main PLL and PLLI2S.

*

* param PLLM: specifies the division factor for PLL VCO input clock

参数PLLM:设置PLL VCO 输入时钟的除法因子(division factor)

* This parameter must be a number between 0 and 63.

这个参数围是0 ~ 63

* note You have to set the PLLM parameter correctly to ensure that the VCO input

* frequency ranges from 1 to 2 MHz. It is recommended to select a frequency

* of 2 MHz to limit PLL jitter.

* 注意你需要正确选择PLLM的值,使得VCO输入频率介于1~2MHz.

建议选择2MHz 来限制PLL震荡(jitter?)

* param PLLN: specifies the multiplication factor for PLL VCO output clock

* This parameter must be a number between 192 and 432.

参数PLLN 选择PLL VCO输出时钟的乘法因子(multiplication factor )

这个参数的值介于192 ~432

* note You have to set the PLLN parameter correctly to ensure that the VCO

* output frequency is between 192 and 432 MHz.

* 注意你学要正确选PLLN的大小,以保证VCO输出时钟介于192 ~432MHz

* param PLLP: specifies the division factor for main system clock (SYSCLK)

* This parameter must be a number in the range {2, 4, 6, or 8}.

参数PLLP 选择系统时钟SYSCLK 的除法因子(division factor),这个

值可以是2,4,6,8

* note You have to set the PLLP parameter correctly to not exceed 168 MHz on

* the System clock frequency.

* 注意你需要正确设置PLLP,确保系统时钟SYSCLK不超过168MHz

* param PLLQ: specifies the division factor for OTG FS, SDIO and RNG clocks

* This parameter must be a number between 4 and 15.

参数PLLQ 选择给OTG FS(USB), SDIO(SD卡读写), RNG(随机数发生器)

时钟的除法因子,其值介于4~15

* note If the USB OTG FS is used in your application, you have to set the

* PLLQ parameter correctly to have 48 MHz clock for the USB. However,

* the SDIO and RNG need a frequency lower than or equal to 48 MHz to work

* correctly.

* 注意如果在你的程序中用到USB OTG FS,你需要正确设置PLLQ,确保USB有

48MHz的时钟。但是对于SDIO,RNG需要一个小于或等于48MHz的时钟

* retval None

*/

void RCC_PLLConfig(uint32_t RCC_PLLSource, uint32_t PLLM, uint32_t PLLN, uint32_t PLLP, uint32_t PLLQ)

{

/* Check the parameters */

assert_param(IS_RCC_PLL_SOURCE(RCC_PLLSource));

assert_param(IS_RCC_PLLM_V ALUE(PLLM));

assert_param(IS_RCC_PLLN_V ALUE(PLLN));

assert_param(IS_RCC_PLLP_V ALUE(PLLP));

assert_param(IS_RCC_PLLQ_V ALUE(PLLQ));

RCC->PLLCFGR = PLLM | (PLLN << 6) | (((PLLP >> 1) -1) << 16) | (RCC_PLLSource) |

(PLLQ << 24);

}

下面介绍:

void RCC_AHB1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H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2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H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HB3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HB3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1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PB1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void RCC_APB2PeriphClockCmd(uint32_t RCC_APB2Periph,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这些函数在STM32F407上的使用和在STM32F103只有一小部分区别,

例如:

在STM32F103用RCC_APB1PeriphClockCmd() 使能GPIO时钟,

而在STM32F407中,使用RCC_AHB1PeriphClockCmd()进行使能。

还有一些类似的变化这不一一介绍了,请直接参考库函数文件。

eNSP使用和实验教程详解

e N S P使用和实验教程详 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eNSP使用和实验教程详解 一.ENSP软件说明 1.ENSP使用简介 2.ENSP整体介绍 a)基本界面。 b)选择设备,为设备选择所需模块并且选用合适的线型互连设备。 c)配置不同设备。 d)测试设备的连通性。 二.终端设备的使用(PC,Client,server,MCS,STA,Mobile) 1.Client使用方法 2.server使用方法 3.PC使用方法 4.MCS使用方法 5.STA和Mobile使用方法 三.云设备,HUB,帧中继 1.Hub只是实现一个透传作用,这边就不作说明了。肯定会无师自通的 2.帧中继使用方法 3.设备云使用方法 四.交换机 五. AR(以一款AR为例) 六. WLAN(AC,AP) 1.AC使用 2.AP使用方法 一. eNSP软件说明 使用简介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近日面向全球ICT从业者,以及有兴趣掌握ICT 相关知识的人士,免费推出其图形化网络仿真工具平台——eNSP。该平台通过对真实网络设备的仿真模拟,帮助广大ICT从业者和客户快速熟悉华为数通系列产品,了解并掌握相关产品的操作和配置、故障定位方法,具备和提升对企业ICT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能力,从而帮助企业构建更高效,更优质的企业ICT网络。 近些年来,针对越来越多的ICT从业者的对真实网络设备模拟的需求,不同的ICT厂商开发出来了针对自家设备的仿真平台软件。但目前行业中推出的仿真平台软件普遍存在着仿真程度不够高、仿真系统更新不够及时、软件操作不够方便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广大ICT从业者,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模拟真实设备的操作体验,降低了用户了解相关产品进行操作和配置的兴趣。

配制溶液的一般实验步骤

配制溶液的一般实验步骤 配制溶液步骤因配置的溶液不同而有所不同,现举两个例 子: 举例 1:配置 0.05mol/L ,400mL NaOH 溶液的步骤:要准确配置氢氧化钠的浓度,则要用容量瓶定容,实验室没有 400 毫升的容量瓶,则选用 500 毫升的容量瓶。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0.5L*0.05mol/L*40.01=1.000 克 2.称 1.000 克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然后倒入 500 毫升容量瓶里,分 3 次洗烧杯,将溶液全部倒入容量瓶里,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即,得到 0.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如果不需要很准确的话,可以直接用量筒量 400 毫升,称的时候只要称 0.8 克就可以了。举例 2:配置 1.5mol/L 的稀硫酸 200mL 步骤: 第 1 步:计算:根据 C1V1=C2V2 ,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第 2 步:量取,利用刻度吸管吸取需要浓硫酸的体积;第 3 步:稀释,将浓硫酸转移到小烧杯中,加少量水稀释;第 4 步:转移 , 待溶液温度降低后,将烧杯中的硫酸转移到 200mL 容量瓶中; 第 5 步:洗涤,洗涤小烧杯,和转移的时候用到的玻璃棒, 至少三次,将洗涤的水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第 6 步:定容,加水定容到刻度线,在距离刻度线一厘米左右改

用胶头滴管定容; 第 7 步:摇匀 ,将溶液摇匀 ,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第 8 步: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举例 3:配制 500mL ,0.1mol/L 碳酸钠溶液步骤及注意事项所需的仪器: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天平、药匙、量筒步骤: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 =0.5*0.1*106=5.3 克;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 5.3 克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500mL 容量瓶中;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 容量瓶中;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 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第八步:装瓶、贴签;误差分析: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用待配液润洗了容量瓶;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仰视、俯视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 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减小。市售盐酸密度1.19,质量分数36%?38%以37%计 算:步骤: 1.计算:假若需要 2mol/L 的硫酸 100mL ,则需 37%

H-实验手册:组播PIM-DM

组播PIM-DM实验 一、实验拓扑 二、步骤: 1、配置组播地址: CLIENT1配置: IP地址:172.16.1.1 255.255.255.0(网关可以不配置) 组播源:224.1.1.1 CLIENT2配置: IP地址: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1.254 组播目的:224.1.1.1 2、配置基本IP地址: R1配置: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72.16.1.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12.1.1.1 24 R1配置:: [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2.1.1.2 24 [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23.1.1.2 24 R3配置: [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3.1.1.3 24 [R3-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192.168.1.3 24 3、配置路由(OSPF)全通 R1配置: [R1]ospf 1 router-id 1.1.1.1 [R1-ospf-1]area 0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72.16.1.0 0.0.0.255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2.1.1.0 0.0.0.255 R2配置: [R2]ospf 1 router-id 2.2.2.2 [R2-ospf-1-area-0.0.0.0]network 12.1.1.0 0.0.0.255 [R2-ospf-1-area-0.0.0.0]network 23.1.1.0 0.0.0.255 R3配置:

液体配制及实验方法

(一)液体配制 1.完全培养基 DMEM+10%FBS+1%双抗+(1%HAPS液) 若放置时间长于2周加1%谷氨酰胺 2.PBS 10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8.0gNaCl、0.2gKCl、2.89gNa2HPO4、0.26gNaH2PO4 3.胰酶 用之前调节PH值至7.6 4.CaCl2 将0.165gCaCl2粉末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50X的溶液 每5ml胶原酶中加入100μl CaCl2溶液(终浓度3μmol/L)用于激活胶原酶的活性 5.双抗 终浓度:青霉素100万U/100ml 链霉素100万U/100ml 青霉素0.6μg为1个单位链霉素 1.2195μg为一个单位 称取青、链霉素粉末各0.6、1.2195g溶于10mlPBS中再定容至100ml 6.两性霉素B 100mg两性霉素B粉末溶于40mlPBS中,制成浓度为2.5mg/ml(1000X)的浓缩液 每100ml完全培养基中加入100μl 浓缩液,稀释为终浓度2.5μg/ml 7.细胞冻存液 20%DMSO+80%FBS(1mlDMSO+4mlFBS) 8STZ溶液 STZ溶于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的盐溶液中 称取柠檬酸0.105g溶于5mlPBS 称取柠檬酸三钠0.145g溶于5mlPBS中混合两者制成10毫升的溶解液. 再将100mgSTZ粉末溶于该溶解液中制成浓度1%的STZ溶液,调节PH值至4.5,4°避光保存,由于STZ水溶性不稳定,溶液最好在半小时内使用完毕. 9油红O 原液:油红O 0.6g溶于异丙醇(99% )100ml 。 稀释液:油红O 原液20ml ,蒸馏水20ml ,过滤后使用。 10茜素红 称取0.1g茜素红粉溶于100mlPBS,调节PH值到7.2,过滤后使用.

组播实验(完整版)

组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Multicast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pim dense-mode的基本配置。 3)理解pim dense-mode的flood和prune过程。 4)理解 pim dense-mode 的assert机制 5)掌握cgmp的配置,及其优点。 6)掌握pim sparse-mode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拓扑和器材 Server 192.168.5.x 拓扑如上所示,需要路由器四台、交换机一台,主机三台(一台能作组播的服务器,需要Server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原理 1.组播基本原理 Multicast应用在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网络传输中,可以大大的减少网络的负载。因此,Multicast广泛地应用在流媒体的传输、远程教学、视频/音频会议等网络应用方面。 Multicast采用D类IP地址,即224.0.0.0~239.255.255.255。其中224.0.0.0~224.0.0.255是保留地址,239.0.0.0~239.255.255.255是私有地址,类似于unicast的私有地址。 Multicast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MAC地址有48位,前面24位规定为01-00-5E,接着一位为0,后面23位是IP地址的后23位。 路由器间要通过组播协议(如DVMRP、MOSPF、PIM)来建立组播树和转发组播数据包。组播树有两类:源树和共享树。 多播时,路由器采用组管理协议IGMP来管理和维护主机参与组播。IGMP协议v1中,主机发送report包来加入组;路由器发送query包来查询主机(地址是224.0.0.1),同一个组的同一个子网的主机只有一台主机成员响应,其它主机成员抑制响应。一般路由器要发送3次query包,如果3次都没响应,才认为组超时(约3分钟)。IGMPv2中,主机可以发送

计算机网络实验《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Quidway S 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 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 方式,telnet 方式,web 方式和modem 拨号方式 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1)通过Console 口进行本地配置 2)通过telnet 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3)通过modem 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4)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5)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6)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7)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8)用telnet 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9)提供ftp 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10)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11)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 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熟悉实验内容; 2.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 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即可 六、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 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组播综合实验

组播源发现协议(MSDP:MulticastSourceDiscoveryProtocol)描述了一种连接多PIM-SM(PIM-SM: PIMSparseMode)域的机制。每种PIM-SM域都使用自己独立的RP,它并不依赖于其它域内的RP。该优点 在于: 1. 不存在第三方(Third-party)资源依赖域内RP。 2. PIM-SM域只依靠本身的RP。 3. 接收端域:只带接受端的域可以获取数据而不用全局通告组成员。MSDP可以和其它非PIM-SM 协议一起使用。 PIM-SM域内的MSDP发话路由器与其它域内的MSDP对等设备之间存在一种MSDP 对等关系,这种关系 通过TCP连接形成,在其中控制信息进行交换。每个域都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到这个虚拟拓扑结构。这种 拓朴结构使得域能从其它域发现组播源。如果组播源想知道含有接收端的域,那么PIM-SM中的标准源 树建立机制就会被用于在域内分配树上传送组播数据。 MSDP使用TCP639端口建立对等连接(高ip侦听,低ip连接),和BGP一样,对等间连接必须明确配 置,当PIMDR在RP注册源时,RP向所有的MSDP对等体发送源激活消息,然后其他MSDP路由器将SA泛洪, 为防止环回,现检查MBGP,再检查BGP Message-Type 23.16.2 实现域间组播策略 对于一个多ISP的域间组播设计,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如下图是一个常见的多ISP域,每个自治系 统间BGP路由器使用了RR。

建立域间的组播策略分为如下3个步骤 1.建立整体的域内组播策略 2.建立整体的域间组播策略 3.建立将客户连接到网络基础设施的实施策略 23.16.2 建立整体的域内组播策略 在4个ISP相互之间部署组播服务之前,必须在各自的网络中实现域内组播。域内组播实现一般 采用PIM-SM协议。 常规的配置流程如下: 1.首先在全局启用组播 在全局配置 Ip multicast-routing [distributed] 后面的distributed参数是用在Cisco 7500 12000等支持分布式交换的路由器上面的, 同时需要启用 Ip multicast multipath 该命令用于:如果存在针对某个单播路由前缀的代价相等的路径,对于匹配 该单播前缀的各个组播数据包,路由器可以使用不同的逆向路径转发接口进 行数据转发,负载均衡基于(S,G)而不是基于包。

实验1-UTM-web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1-UTM-web基本配置实验

步骤一. 接口加入安全区域 首先通过IE浏览器登陆UTM web界面:http://192.168.0.1 输入默认用户名/密码:admin/admin和验证码(不区分大小写)进入: 在左侧导航栏中点击“设备管理 > 接口管理”。

点击GE0/1栏中的按钮,进入“接口编辑” 界面。按照下图设置接口GE0/1,点击< 确 定 >返回“接口管理”界面。 GE0/1加入trust域 点击左侧导航栏“设备管理 > 安全域”。

点击Trust栏中的按钮,进入“修改安全域” 界面。按照下图将接口GE0/1加入Trust域, 点击< 确定 >返回“安全域”界面。 步骤二. 配置管理 2.1配置保存 在“设备管理 > 配置管理> 配置保存”页面, 点击< 确定 >按钮,即可将当前的配置信息保 存,页面提示设备正在保存当前配置。

如果想将配置文件加密,可以选中“加密配置文件”前面的复选框。 2.2配置备份 在“设备管理 > 配置管理> 配置备份”页面,点击< 备份 >按钮。 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的路径,输入文件名保存即可。 2.3配置恢复 在“设备管理 > 配置管理> 配置备份”页面,点击< 浏览 >按钮,选择备份文件。

点击< 确定 >按钮,配置文件导入成功后,页 面会显示下面的提示信息,恢复的配置文件在 设备会下次启动后生效。 2.4恢复出厂配置 在“设备管理 > 配置管理> 恢复出厂配置”页面,点击< 恢复出厂配置 >按钮,选择备份文件。 步骤三. 软件升级 在“设备管理 > 软件升级”页面,点击< 浏览 >按钮,选择升级版本的路径,点击< 确定 >按钮。

校园网设备配置的操作步骤

校园网设备配置的操作步骤 路由器A的配置: 1.配置路由器主机名 R e d-G i a n t>e n a b l e(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R e d-G i a n t#c o n f i g u r e t e r m i n a l(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 e d-G i a n t(c o n f i g)#h o s t n a m e A(注:将主机名配置为“A”) A(c o n f i g)# 2.配置路由器远程登陆密码 A(c o n f i g)#l i n e v t y04(注:进入路由器v t y0至v t y4虚拟终端线路模式) A(c o n f i g-l i n e)#l o g i n A(c o n f i g-l i n e)#p a s s w o r d s t a r(注:将路由器远程登陆口令设置为“s t a r”) 3.配置路由器特权模式口令 A(c o n f i g)#e n a b l e p a s s w o r d s t a r(明文方式进入) 或:A(c o n f i g)#e n a b l e s e c r e t s t a r(加密方式进入) (注:将路由器特权模式口令配置为“s t a r”) 4.为路由器各接口分配I P地址 A(c o n f i g)#i n t e r f a c e f a s t e t h e r n e t0注:进入路由器f a s t e t h e r n e t0的接口配置模式A(c o n f i g-i f)#i p a d d r e s s172.16.1.1255.255.255.0 注:设置路由器f a s t e t h e r n e t0的I P地址为172.16.1.1,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A(c o n f i g-i f)#n o s h u t(注意要打开端口,不要忘记操作) 注:手工打开物理接口。 A(c o n f i g)#i n t e r f a c e f a s t e t h e r n e t1注:进入路由器f a s t e t h e r n e t1的接口配置模式A(c o n f i g-i f)#i p a d d r e s s172.16.2.2255.255.255.0 注:设置路由器f a s t e t h e r n e t1的I P地址为172.16.2.2,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注:手工打开物理接口。 测试结果 §1.查看路由器端口为u p,u p. §2.两台主机分别p i n g与其直连的路由器的F a s t e t h e r n e t口,应为通. §3.从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主机p i n g W W W服务器,结果应为通。 验证命令 1、s h o w r u n 2、s h o w c o n t r o l l e r s s0 3、s h o w i n t 4、s h o w i p i n t b r i e f 5、p i n g 6、t e l n e t 注意事项 §通过s h o w c o n t r s0来查看该端是D C E还是D T E,D C E端需要配置时钟速率,否则接口线协议为d o w n。 交换机操作 V L A N配置: §实验名称:V L A N-本交换机隔离 §实验设备:S3550-24(1台) §实验目的:通过划分P O R T V L A N实现本交换端口隔离 §实验时间:30分钟

组播VLAN配置实验

基于子VLAN的组播VLAN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Router A通过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连接组播源(Source),通过端口GigabitEthernet1/0/2 连接Switch A;Router A上运行IGMPv2,Switch A~Switch C上都运行版本2 的IGMP Snooping,并由Router A充当IGMP查询器。组播源向组播组224.1.1.1 发送组播数据,Host A~Host D 都是该组播组的接收者(Receiver),分别属于VLAN 2~VLAN 5。通过在Switch A 上配置基于子VLAN 的组播VLAN,使Router A 通过组播VLAN 向Switch A下分属不同用户VLAN 的主机分发组播数据。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1) 配置IP 地址 请按照图配置各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具体配置过程略。 (2) 配置Router A

# 使能IP 组播路由,在各接口上使能PIM-DM,并在主机侧端口GigabitEthernet1/0/2 上使能IGMP。 system-view [RouterA] multicast routing-enable [Router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RouterA-GigabitEthernet1/0/1] pim dm 1-7 [RouterA-GigabitEthernet1/0/1] quit [Router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RouterA-GigabitEthernet1/0/2] pim dm [RouterA-GigabitEthernet1/0/2] igmp enable (3) 配置Switch A # 全局使能IGMP Snooping。 system-view [SwitchA] igmp-snooping [SwitchA-igmp-snooping] quit # 创建VLAN 2~VLAN 5。 [SwitchA] vlan 2 to 5 #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2 为Trunk 端口,并允许VLAN 2 和VLAN 3 通过。[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 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quit #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3 为Trunk 端口,并允许VLAN 4 和VLAN 5 通过。[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trunk permit vlan 4 5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quit # 创建VLAN 10,把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添加到该VLAN 中,并在该VLAN 内使能IGMP Snooping。 [SwitchA] vlan 10 [SwitchA-vlan10] port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vlan10] igmp-snooping enable [SwitchA-vlan10] quit # 配置VLAN 10 为组播VLAN,并把VLAN 2~VLAN 5 都配置为该组播VLAN 的子VLAN。[SwitchA] multicast-vlan 10 [SwitchA-mvlan-10] subvlan 2 to 5 [SwitchA-mvlan-10] quit

实验四VLAN配置实验

实验四VLAN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华为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2. 掌握虚拟局域网VLAN的相关知识,配置交换机VLAN功能。 3. 掌握VLAN的创建、Access和Trunk接口的配置方法。 4. 掌握用于VLAN间路由的Trunk接口配置、单个物理接口上配置多个子接口、以及在VLAN间实现ARP的配置。 5. 掌握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的配置过程。 二、实验环境 配置网卡的计算机。华为ensp模拟软件。交换机与路由器。 三、实验内容 1.配置VLAN。 2.配置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 3.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四、相关知识 VLAN简介 VLAN又称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VLAN技术允许将一个物理LAN逻辑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个主机都连接在一个支持VLAN的交换机端口上并属于一个VLAN。同一个VLAN中的成员都共享广播,形成一个广播域,而不同VLAN 之间广播信息相互隔离。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但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VLAN内部的广播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控制流量、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交换机基于端口,MAC地址,网络层地址及IP组播进行VLAN划分。将端口分配给VLAN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静态的和动态的。形成静态VLAN的过程是将端口强制性地分配给VLAN的过程。即先建立VLAN,然后将每个端口分配给相应的VLAN的过程。这是创建VLAN最常用的方法。 五、实验范例 范例一配置单臂路由实现 VLAN间路由 1.实验场景 企业内部网络通常会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来隔离不同部门之间的二层通信,并保证各部门间的信息安全。但是由于业务需要,部分部门之间需要实现跨VLAN通信,本实验中借助路由器,通过配置单臂路由实现跨VLAN通信的需求。 2.实验网络拓扑图 实验拓扑中,两台PC机通过交换机S1相连,S1与路由器R1相连。 PC1的IP地址为:10.0.4.2/24,网关地址为:10.0.4.1 PC2的IP地址为:10.0.8.2/24,网关地址为:10.0.8.1 在S1上配置两个不同的VLAN,并通过端口配置的方法使两台PC处于不同VLAN中,此时两台PC不能通信。 然后,通过在路由器R1上配置两个子接口1和2。分别为: G0/0/0.1,IP地址为:10.0.4.1/24 G0/0/0.2,IP地址为:10.0.8.1/24 并启用R1的ARP广播功能,同时配置交换机S1的G0/0/3接口为Trunk端口。 此时,PC1与PC2可以连通,从而实现不同VLAN间的通信。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教学总结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液体、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熟悉量筒、容量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溶液配制的一般原则。 【实验原理】 溶液浓度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等。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质量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体积分数=液体溶质的体积/溶液体积。 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要弄清楚是配制哪种类型浓度的溶液(根据浓度的单位判断),再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体积与溶质的量三者的关系,计算出溶质的量。如果求出的是溶质的质量,则用天平称取溶质;如果求出的是溶质的体积,则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最后加水至所要求的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即可。 配制溶液还包括稀释溶液: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首先利用稀释公式(如:c1V1=c2V2)计算出浓溶液的体积,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稀至所需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摇匀即可。 配制一般溶液(即溶液浓度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溶液),可以用量筒、托盘天平等仪器进行配制;但如果要配制标准溶液(即溶液浓度准确度要求高的溶液),则应采用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精密仪器进行配制。 【仪器与试剂】

烧杯、洗瓶、容量瓶(100mL、250mL、1000mL各一个)、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0mL)、电子天平。 NaCl固体(AR),95%酒精、40%甲醛溶液、碘、碘化钾、重铬酸钾固体(AR)、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蒸馏水、NaOH固体(AR)。 【实验步骤】 一、移液管的洗涤 移液管和刻度吸量管一般采用橡皮吸耳球吸取铬酸洗涤液洗涤,沥尽洗涤液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具体步骤详见“实验四十六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二、容量瓶的准备与洗涤 1. 容量瓶的准备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查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或滤纸擦拭干净,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拿住瓶底,将瓶倒立2 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不漏水,将瓶直立,将瓶塞转动约180°后,再倒立试一次。 2. 容量瓶的洗涤 容量瓶一般不用刷子机械地刷洗,其内壁的污渍最好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来清洗,小容量瓶可装满洗液浸泡一定时间;容量大的容量瓶则不必装满,注入约1/3体积洗液,塞紧瓶塞,摇动片刻,隔一些时间再摇动几次即可洗净。然后用水冲洗掉洗液,对着光亮检查一下是否已被洗净,内壁水膜是否均匀。如果发现仍有水珠,则应再用洗液浸泡后再检查,直到彻底洗净为止。最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去自来水。去离子水每次用量约为被洗仪器体积的1/3,一般洗2~3次。 三、溶液的配制 1. 配制250mL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0.25×9=2.25克。 (2)称量:在天平上称量约2.25克NaCl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3)溶解:在盛有NaCl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计算机网络实验 路由配置教学内容

实验三路由配置 [参考文件夹”文档“的”Packet_Tracer图文教程”] 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 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背景】 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 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技术原理: 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 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 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

实验二配置步骤

实验二配置步骤 【实验名称】不同VLAN间的互访(VLAN间路由)、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PC1和PC2可以互访、任何PC可以Ping通路由器内网口【实验设备】S2126S两台、S3760-24一台、无线接入器一台、PC三台【实验拓扑】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台的PC登录对应的实验机柜,以便验证试验【实验步骤】以RCMS1(第一大组)为例说明 1、PC机登录本组RCMS服务器,敲回车后出现

2、单击鼠标左键,进入即将配置的设备(S2126S-1-1),弹出Telnet登陆框,然后敲回车 3、依次按照如下命令进行配置,每条命令后有注释。 s2126s-1-1>enable 14------------------学生使用14极权限进入特权模式,密码为student Password: s2126s-1-1#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2126s-1-1(config)#vlan 10-----------创建VLAN10 0d:0h:30m:18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vlan)#exit---------退出 0d:0h:30m:19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vlan 20-----------创建VLAN20 0d:0h:30m:23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vlan)#exit---------退出 0d:0h:30m:24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进入5口 0d:0h:30m:30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将5口划入到VLAN10 0d:0h:30m:35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exit-------------------------------退出 0d:0h:30m:36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8---------进入8口 0d:0h:30m:47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将8口划入到VLAN20 0d:0h:30m:55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exit--------------------------------退出 0d:0h:30m:57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进入24口 0d:0h:31m:0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设置为Trunk模式 0d:0h:31m:4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no shutdown---------------------------激活端口 0d:0h:31m:7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config-if)#end--------------------------------------退出 0d:0h:31m:8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 s2126s-1-1# 4、单击鼠标左键,进入即将配置的设备(S2126S-1-2),弹出Telnet登陆框,然后敲回车

关于组播配置示例

组播配置举例 组播配置举例 关键词:IGMP、IGMP Snooping、组播VLAN、PIM、MSDP、MBGP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组播功能在具体组网中的应用配置,包括以下两种典型组网应用:域内的二、三层组播应用情况,以及域间的三层组播应用情 况。 缩略语:

目录 1 特性简介 2 应用场合 3 域内二、三层组播配置举例3.1 组网需求 3.2 配置思路 3.3 配置步骤 3.3.1 Router A的配置 3.3.2 Router B的配置 3.3.3 Router C的配置 3.3.4 Router D的配置 3.3.5 Switch A的配置 3.3.6 Switch B的配置 3.3.7 Switch C的配置 3.4 验证结果 4 域间三层组播配置举例 4.1 组网需求 4.2 配置思路 4.3 配置步骤 4.3.1 Router A的配置 4.3.2 Router B的配置 4.3.3 Router C的配置

4.3.4 Router D的配置4.3.5 Router E的配置4.3.6 Router F的配置 4.4 验证结果 5 相关资料 5.1 相关协议和标准

1 特性简介 组播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的形式发送到某个确定的节点集合,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其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而其它主机则不能收到。 作为一种与单播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从而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以下是对各常用组播协议的简单介绍: 1. IGMP IGMP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组成员管理的协议,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 IGMP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连的路由器之间,其实现的功能是双向的:一方面,主机通过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的组播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实现所连网段组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 2. IGMP Snooping IGMP Snooping是运行在二层设备上的组播约束机制,用于管理和控制组播组。运行IGMP Snooping的二层设备通过对收到的IGMP报文进行分析,为二层端口和组播MAC地址建立起映射关系,并根据这个映射关系转发组播数据。 3. 组播VLAN 在传统的组播点播方式下,当连接在二层设备上、属于不同VLAN的用户分别进行组播点播时,三层组播设备需要向该二层设备的每个VLAN分别发送一份组播数据;而当二层设备运行了组播VLAN之后,三层组播设备只需向该二层设备的组播VLAN发送一份组播数据即可,从而既避免了带宽的浪费,也减轻了三层组播设备的负担。 4. PIM PIM是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协议无关组播)的简称,表示可以利用静态路由或者任意单播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IS-IS、BGP等)所生成的单播路由表为IP组播提供路由。组播路由与所采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只要能够通过单播路由协议产生相应的组播路由表项即可。

ELISA试剂及溶液配制及实验步骤

ELISA试剂及溶液配制 ①包被液: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6) 0.75g碳酸钠,1.46g碳酸氢钠,加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 ②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0.2g磷酸二氢钾,2.90g磷酸氢二钠,8g氯化钠,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0ml。 ③抗体稀释液:0.02mol/L PBS(pH7.4)+0.2%BSA 0.2gBSA加配好的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定量至100g。 ④封闭液: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6)+2.0%BSA 2.0gBSA加配好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溶解定量至100g。 ⑤洗涤液:0.02mol/L PBS(pH7.4)+0.05%Tween-20 将50ulTween-20溶入100ml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震荡混匀。 ⑥显色液:TMB-过氧化氢尿素溶液 A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称取TMB20mg溶于10ml无水乙醇中,完全溶解后,加双蒸水至100ml。 B液(0.1mol/L柠檬酸-0.2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5.0-5.4):称取Na2HPO4·12H2O14.34g,柠檬酸1.87g溶于180ml双蒸水,加0.75%过氧化氢尿素1.28ml,定容至200ml,调pH至5.0-5.4。 将A液和B液按1:l混合后即成TMB-过氧化氢尿素应用液。 ⑦终止液:2mol/L H2SO4溶液 10ml98%浓硫酸加入60ml双蒸水中,定容至100ml,室温保存。 ⑧酶标二抗:HRP标记的羊抗兔 IgG,应用时用抗体稀释液稀释3000倍。 2.2.6 抗血清的分离

组播实验-PIM密集模式

PIM PIM 202.195.30.199/24239.*.*.* 10.1.2.113/24 239.*.*.* PIM 1 R3R5 2 OSPF 3PIM

r1(config)#ip multicast-routing r1(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 r1(config-if)#ip pim dense-mode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0.1 r1(config-subif)#ip pim dense-mode r1(config-subif)#interface serial 0.2 r1(config-subif)#ip pim dense-mode 4239.*.*.*Windows Media Service 5R1E0RPF 0.0.0.0 Se0.1Se0.2Se0.2

r1#show ip mroute 239.192.53.223 IP Multicast Routing Table Flags: D - Dense, S - Sparse, B - Bidir Group, s - SSM Group, C - Connected, L - Local, P - Pruned, R - RP-bit set, F - Register flag, T - SPT-bit set, J - Join SPT, M - MSDP created entry, X - Proxy Join Timer Running, A - Candidate for MSDP Advertisement, U - URD, I - Received Source Specific Host Report Outgoing interface flags: H - Hardware switched Timers: Uptime/Expires Interface state: Interface, Next-Hop or VCD, State/Mode (*, 239.192.53.223), 00:13:33/00:02:59, RP 0.0.0.0, flags: D Incoming interface: Null, RPF nbr 0.0.0.0 Outgoing interface list: Serial0.2, Forward/Dense, 00:13:33/00:00:00 Serial0.1, Forward/Dense, 00:13:33/00:00:00 Ethernet0, Forward/Dense, 00:13:33/00:00:00 (202.195.30.199, 239.192.53.223), 00:13:33/00:02:59, flags: T Incoming interface: Ethernet0, RPF nbr 0.0.0.0 Outgoing interface list: Serial0.1, Forward/Dense, 00:01:35/00:00:00 Serial0.2, Prune/Dense, 00:00:32/00:02:29 6R2Se0.1RPF10.2.2.1R1Se0.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