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邮件收发原理过程经典讲解

邮件收发原理过程经典讲解

邮件收发原理过程经典讲解
邮件收发原理过程经典讲解

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

1.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称SMTP)这一系统软件来完成的,它是Internet下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

2.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是在通信网上设立“电子信箱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系统的硬件是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计算机。硬盘作为信箱的存储介质,在硬盘上为用户分一定的存储空间作为用户的“信箱”,每位用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个电子信箱。并确定—个用户名和用户可以自己随意修改的口令。存储空间包含存放所收信件、编辑信件以及信件存档三部分空间,用户使用口令开启自己的信箱,并进行发信、读信、编辑、转发、存档等各种操作。系统功能主要由软件实现。

3.电子邮件的通信是在信箱之间进行的。用户首先开启自己的信箱,然后通过键入命令的方式将需要发送的邮件发到对方的信箱中。邮件在信箱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换,也可以与另—个邮件系统进行传递和交换。收方在取信时,使用特定帐号从信箱提取。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每份电子邮件的发送都要涉及到发送方与接收方,发送方式构成客户端,而接收方构成服务器,服务器含有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发送方通过邮件客户程序,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识将消息存放在接收者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通常Internet上的个人用户不能直接接收电子邮件,而是通过申请ISP主机的一个电子信箱,由ISP主机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一旦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到来,ISP主机就将邮件移到用户的电子信箱内,并通知用户有新邮件。因此,当发送一条电子邮件给一另一个客户时,电子邮件首先从用户计算机发送到ISP主机,再到Internet,再到收件人的ISP主机,最后到收件人的个人计算机。ISP主机起着“邮局”的作用,管理着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每个用户的电子信箱实际上就是用户所申请的帐号名。每个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都要占用ISP主机一定容量的硬盘空间,由于这一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用户要定期查收和阅读电子信箱中的邮件,以便腾出空间来接收新的邮件。

4.电子邮件在发送与接收过程中都要遵循SMTP、POP3等协议,这些协议确保了电子邮件在各种不同系统之间的传输。其中,SMTP负责电子邮件的发送,而POP3则用于接收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

注:ISP 即Internet 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它提供互连网的拨入帐号,是网络最终用户进入Internet 的入口和桥梁。

举例:电子邮件的原理和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1、电子邮件的原理

1.1、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任何一个都可以)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够完成。

1.2、电子邮件地址的构成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是“USER@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USER”代表用户信箱的帐号,对于同一个邮件接收服务器来说,这个帐号必须是唯一的;第二部分“@”

是分隔符;第三部分“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是用户信箱的邮件接收服务器域名,用以标志其所在的位置。

邮件服务器相关协议介绍及收发原理解释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它是规定个人计算机如何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邮件服务器进行收发邮件的协议。它是因特网电子邮件的第一个离线协议标准,POP3协议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即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根据客户端的操作删除或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而POP3服务器则是遵循POP3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POP3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由RFC 1939 定义。本协议主要用于支持使用客户端远程管理在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

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IMAP是斯坦福大学在1986年开发的研发的一种邮件获取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邮件客户端(例如MS Outlook Express)可以通过这种协议从邮件服务器上获取邮件的信息,下载邮件等。当前的权威定义是RFC3501。IMAP

协议运行在TCP/IP协议之上,使用的端口是143。它与POP3协议的主要区别是用户可以不用把所有的邮件全部下载,可以通过客户端直接对服务器上的邮件进行操作。

下面一起来看看电子邮件软件收取电子邮件的过程,一般我们在电子邮件软件的账号属性上设置一个POP服务器的URL(比如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以及邮箱的账号和密码,这个在收信过程中都是用得到的。当我们按下电子邮件软件中的收取键后,电子邮件软件首先会调用DNS协议对POP服务器进行解析IP地址,当IP地址被解析出来后,邮件程序便开始使用TCP协议连接邮件服务器的110端口,因为POP服务器是比较忙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对要等比较长的时间。当邮件程序成功地连上POP服务器后,其先会使用USER命令将邮箱的账号传给POP服务器,然后再使用PASS命令将邮箱的账号传给服务器,当完成这一认证过程后,邮件程序使用STA T命令请求服务器返回邮箱的统计资料,比如邮件总数和邮件大小等,然后LIST便会列出服务器里邮件数量。然后邮件程序就会使用RETR命令接收邮件,接收一封后便使用DELE命令将邮件服务器中的邮件置为删除状态。当使用QUIT 时,邮件服务器便会将置为删除标志的邮件给删了。通俗地讲,邮件程序从服务器接收邮件,其实就是一个对话过程,POP协议就是用于电子邮件的一门语言

每项INTERNET服务都是由一对计算机来协同完成的,即用户的计算机和远程的进行服务的计算机,这就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每一项服务采用一种约定或协议。在电子邮件服务中,收信和发信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分别使用一种协议。SMTP和POP3就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发信和收信协议。这些协议用于协调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完成对应的INTERNET服务过程。

我们先说收信。每个电子邮件的用户都至少有一个邮件地址,它构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信箱(帐号)。我们知道,为了防止其他人随意取信,这个信箱(帐号)必须设置密码。POP3这是这样一种协议,是VERSION 3 OF THE 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版本3)的缩写,于1988年11月由MARSHALL Rose创立。POP3协议允许客户机通过(临时的或永久的)TCP/IP连接或其他网络协议的连接,从一个服务器(这时就称为POP3服务器)上获取电子邮件(E-MAIL),POP3不负责发送邮件,发送邮件可以通过后面将要述及的SMTP协议或其他协议来完成。

邮局协议(POP)的优势在于支持移动计算。由于用户的信件是存放在POP 服务器中而不是直接自动存放到用户的计算机中的,这样用户就不必建立与“邮局”的永久性连接,以等待随时可能寄来的电子邮件,这使得那些不易于直接连入局域网络的台式PC或笔记本机可以通过拨号上网(建立临时的TCP/IP连接)的方式方便地获得邮件服务,以至于这成为目前分散的互联网用户获得邮件服务的主要形式。

拥有POP3 E-MAIL帐号的用户为获得邮件服务,必须为自己的邮件客户程序(如MS-Mail、Netscape Mail、Eudora等)提供充足的信息,这包括帐号(如我们编辑部的帐号为rchn0012)、密码和POP3服务器的域名或地址(如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我们知道邮件地址中的符号“圈A”(@)是英语“at”的含义,所以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rchn00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的完整解释为“rchn0012是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这个服务器上面的一个帐号”。有的POP3服务器的地址可以有别名,使得邮件地址更加便于记忆,如中网公司POP服务器的名称是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而用户的邮件地址可以用别名表示成abcd@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但在有些邮件程序(Eudora),帐号信息和POP3地址

必须一起提供,这时,用户就必须告诉它其信箱为abcd@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为了让回信人仍然使用abcd@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这样的形式,用户必须在“回信地址”的选项中将后面这个地址明确地写出来。

再说发信。我们平时邮寄平信时,通常只要贴足邮资,就可以在任何一个邮局使用任何一个信筒寄信。电子邮件也是一样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任意选择其寄信的邮局。如果您是一个北京用户要发一封给上海的邮件,而且您认为有必要去广州发信,那也没问题。甚至可以这样说,假如你是一个没有电子邮件地址(帐号)(这与拨号上网的帐号是两个概念)的INTERNET用户,也同样可以发电子邮件。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计算机或网络之间发送和传递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的用户也必须为邮件客户程序设定一个SMTP服务器的地址,以指定您的信从哪一个服务器发出去。我们常见的ISP通常都设定一台计算机既是POP3服务器也是SMTP服务器。当然,如果对方不限定IP范围的话,您也完全可以选择其他ISP的SMTP服务器,这样做的代价往往是连接速度变慢。

1.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al)称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邮件传输。 SMT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在传送中接力传送邮件,即邮件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主机接力式传送。工作在两种情况下:一是电子邮件从客户机传输到服务器;二是从某一个服务器传输到另一个服务器。 SMTP是个请求/响应协议,它监听25号端口,用于接收用户的邮件请求,并与远端邮件服务器建立SMTP连接。

SMTP工作机制:

SMTP通常有两种工作模式:发送SMTP和接收SMTP。具体工作方式为:发送SMTP 在接到用户的邮件请求后,判断此邮件是否为本地邮件,若是直接投送到用户的邮箱,否则向DNS查询远端邮件服务器的MX纪录,并建立与远端接收SMTP之间的一个双向传送通道,此后SMTP命令由发送SMTP发出,由接收SMTP接收,而应答则反方面传送。一旦传送通道建立,SMTP发送者发送MAIL命令指明邮件发送者。如果SMTP接收者可以接收邮件则返回OK应答。SMTP发送者再发出RCPT 命令确认邮件是否接收到。如果SMTP接收者接收,则返回OK应答;如果不能接收到,则发出拒绝接收应答(但不中止整个邮件操作),双方将如此重复多次。当接收者收到全部邮件后会接收到特别的序列,如果接收者成功处理了邮件,则返回OK应答。

2.POP协议简介

POP的全称是 Post Office Protocol ,即邮局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它使用TCP的110端口,现在常用的是第三版,所以简称为 POP3。 POP3采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当客户机需要服务时,客户端的软件(Outlook Express 或FoxMail)将与POP3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此后要经过POP3协议的三种工作状态,首先是认证过程,确认客户机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在认证通过后便转入处理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可收取自己的邮件或做邮件的删除,在完成响应的操作后客户机便发出quit命令,此后便进入更新状态,将做删除标记的邮件从服务器端删除掉。到此为止整个POP过程完成。

3.IMAP协议简介

IMAP是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的缩写,顾名思义,主要提供的是通过Internet获取信息的一种协议。IMAP像POP那样提供了方便的邮件下载服

务,让用户能进行离线阅读,但IMAP能完成的却远远不只这些。IMAP提供的摘要浏览功能可以让你在阅读完所有的邮件到达时间、主题、发件人、大小等信息后才作出是否下载的决定。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执本科笔:刘世安适用对象: 审54 学时数: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2、知识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 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二章调制解调 [目的要求] 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的涵义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营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信息而通过操作员来集中管理。但操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有经验的操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操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是否有办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优化管理?需要通过物联网根据所有监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是物联网可以带给DCS控制系统的。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

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源于IBM的智慧地球方案,十二五规划中九大试点行业全部都是行业的智能化。无论智慧方案,还是智能行业,智能的根本离不开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未来物联网发挥价值的关键点。 物联网本质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分类 1. 私有物联网: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 公有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 社区物联网: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 混合物联网: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原理基本分析

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原理基本分析 发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机构,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那么,它是怎样完成这个能量转换过程呢?也就是说它是怎样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呢?要完成这个能量转换必须经过进气,把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引入气缸;然后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压缩,压缩接近终点时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将柴油高压喷入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并引燃);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实现对外作功;最后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 把这四个过程叫做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工作循环不断地重复,就实现了能量转换,使发动机能够连续运转。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72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称为四行程发动机。而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一圈(36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两次,称为二行程发动机。下面介绍一下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汽油机的运转是按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的顺序不断循环反复的。

(1) 进气行程(图1-22) 由于曲轴的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这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打开。进气过程开始时,活塞位于上止点,气缸内残存有上一循环未排净的废气,因此,气缸内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随着活塞下移,气缸内容积增大,压力减小,当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在气缸内产生真空吸力,空气经空气滤清器并与化油器供给的汽油混合成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直至活塞向下运动到下止点。 在进气过程中,受空气滤清器、化油器、进气管道、进气门等阻力影响,进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压力略低于大气压,约为0.075~0.09MPa,同时受到残余废气和高温机件加热的影响,温

博弈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博弈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转) 1 基础知识 博弈论是一种独特的处于各学科之间的研究人类行为的方法。与博弈论有关的学科包括数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博弈论(如同计算科学理论和许多其他的贡献一样)是由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创立的。博弈论领域第一本重要著作是诺伊曼与另一个伟大的数理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共同写成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当然,摩根斯坦把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带入了合作中,但是诺伊曼也同样意识到那些思想并对新古典经济学做出了其他的贡献。 ■一个科学的隐喻 由于诺伊曼的工作,在更广阔的人类行为互动的范围内,“博弈”成为了一个科学的隐喻。在人类的互动行为中,结局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的人们所采取的交互式的战略,这些人们具有相反的动机或者最好的组合动机(mixed motives)。在博弈论中常常讨论的问题包括:1)当结局依赖于其他人所选择的战略以及信息是完全的时候,“理性地”选择战略意味着什么? 2)在允许共同得益或者共同损失的“博弈”中,寻求合作以实现共同得益(或避免共同损失)是否“理性”?或者,采取侵略性的行动以寻求私人利益而不顾共同得益或共同损失,这是否是“理性”的? 3)如果对2)的回答是“有时候是”,那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侵略是理性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合作是理性的? 4)在特定情况下,正在持续的关系与单方退出这种关系是不同的吗? 5)在理性的自我主义者的行为互动中,合作的道德规则可以自然而然地出现吗? 6)在这些情况下,真正的人类行为与“理性”行为是否相符? 7)如果不符,在那些方面不符?相对于“理性”,人们更倾向于合作?或者更倾向于侵略?抑或二者皆是? 因而,博弈论研究的“博弈”包括: 破产 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网络战(Battle of the Networks) 货物出门,概不退换(Caveat Emptor) 征召(Conscription) 协调(Coordination) 逃避(Escape and Evasion) 青蛙呼叫配偶(Frogs Call for Mates) 鹰鸽博弈(Hawk versus Dove)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多数决定原则(Majority Rule) Market Niche 共同防卫(Mutual Defense)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补贴小商业Subsidized Small Business 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最后通牒Ultimatum

移动通信原理重点讲解

第一章概述 1. 移动通信的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2.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互调干扰,领道干扰,同频干扰),(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1)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2)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无线电寻呼系统,(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6)无线LAN/WAN 4. 3G/4G标准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目前提交的4G标准共有6个技术提案,分别来自北美标准化组织IEEE的802.16m、日本(两项分别基于LTE-A和802.16m)、3GPP的LTE-A、韩国(基于802.16m)和中国(TD-LTE-Advanced)、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LTE-A)。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2. 无绳电话、集群移动通信的常用标准 无绳电话标准:模拟制无绳电话标准,DECT标准。集群移动通信标准:信令标准3. 根据覆盖范围,无线宽带接入网的分类。 个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局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广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四类。 4. 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美国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联合会)802.11家族。欧洲ETSI(欧洲通信标准学会)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系列。

日本ARIB(日本电波产业会)移动多媒体接入通信MMAC。 无线城域网标准:IEEE 802.16a 第三章蜂窝的概念 1. 切换策略: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 切换(handover)是指在移动通信的过程中,在保证通信不间断的前提下,把通信的信道从一个无线信道转换到另一个无线信道的这种功能。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的过程是移动台(手机)先暂时断开通话,在与原基站联系的信道上,传送切换的信令,移动台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现在我们广泛使用的“全球通(GSM)”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硬切换的方式。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就是这种软切换方式。接力切换是:TD-SCDMA系统的一项特色技术,也是核心技术之一。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是:利用终端上行预同步技术,预先取得与目标小区的同步参数,并通过开环方式保持与目标小区的同步,一旦网络判决切换,终端可迅速由原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在切换过程中,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提高了切换成功率,缩短了切换时延。 2.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技术 (1)当无线服务需求增多时,可采用减小同频干扰以获取扩容,(2)多信道共用技术,(3)信道分配技术,(4)功率控制技术,(5)自适应天线技术。

博弈论经典案例分析

博弈论经典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 案例:警察把甲乙分开关押,并在提审时分别告之,如果你坦白而他不坦白,那么你将只判0年,他将被判8年;如果你不坦白而他坦白,那么你判8年,他判0年;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了,各判5年;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坦白了,各判1年。 分析:每个博弈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他自己的得益的影响,因此他应该考虑到另一方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并分别考虑自己相应的最佳策略。对囚徒A 来说,囚徒B 有坦白和不坦白两种可能的选择,假设囚徒B 的选择是不坦白,则对囚徒A 来说,不坦白得益为-1,坦白得益为0,他应该选择坦白; 假设囚徒B 选择的是坦白,则囚徒A 不坦白得益为-8,坦白得益为-5,他还是该选择坦白。因此,在此博弈中,无论囚徒B 采取何种策略囚徒A 的选择只有一种,即坦白,因为在另一方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坦白给自己带来的得益都是较大的。同样的道理,囚徒B 的唯一的选择也是坦白。 所以最可能的结局: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博弈方同选择坦白策略。 其支付矩阵如下: 性格大战 案例:一对恋人准备在周末晚上一起出去,男的喜欢看足球,但女的喜欢看时装表演。当然两个人都不愿意分开活动。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给他们不同的满足。 分析:可以看出,分开将使他们两人得不到任何满足,只要在一起,不管是看时装表演还是看足球,两人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但看足球将使男的得到更大的满足,看时装表演则使女的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这样的一个对局中,男的和女的都没有占优战略。他们的最优侧率依赖于对方的选择,一旦对方选定了某一项活动,另一个人选择同样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策略。因此,如果男的已经买好了足球的门票,女的当然就不再反对;反之,如果女的已经买好了时装表演票,男的也就会与她一起看时装表演。 1,1 8, 0 不坦白 0,8 5,5 坦白 嫌疑犯乙 不坦白 坦白 嫌疑犯甲 1,2 -1, -1 时装 0,0 2,1 足球 男 时装 足球 女

《移动通信课程》

《移动通信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20232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学时数48 学分数 3 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曹绍龙2017.06 审核人及审核日期阮清强2017.06 院别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通信教研室编印日期2017年6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1.课程授课对象: 通信工程专业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 专业选修课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移动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主要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理论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系统构架。 4.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移动通信原理理论和应用的讲解,能够充分反映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从移动通信模型的基本理论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蜂窝组网技术、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增强技术、第四代LTE移动通信系统介绍和无线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模拟和数字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以及使用各种信号测量仪器和识别信号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概述 1. 学时:3学时 2. 重难点: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类及特点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掌握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4. 教学内容:移动通信发展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工作频段、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第二讲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 学时:6学时 2. 重难点:基本电波传播机制、确知传播预测模型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波传播;理解基本电波传播机制;掌握确知传播预测模型 4. 教学内容:概述、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三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阴影衰落、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MIMO信道、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第三讲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1. 学时:9学时 2. 重难点:QPSK调制和高阶调制、正交频分复用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源编码、最小及高斯最小移频键控;理解QPSK调制和高阶调制:掌握正交频分复用 4. 教学内容:概述、信源编码、最小移频键控、正交频分复用、QPSK调制、高阶调制、高斯最小移频键控 第四讲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 1. 学时:9学时 2. 重难点:多天线和空时编码、链路自适应技术 3. 教学目标:了解分集技术;理解均衡技术与扩频通信;掌握多天线和空时编码、链路自适应技术 4. 教学内容:概述、分集技术、信道编码与交织、均衡技术、扩频通信、多天线和空时编码、链路自适应技术 第五讲蜂窝组网技术 1. 学时:6学时 2. 重难点:蜂窝组网技术知识、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3. 教学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蜂窝组网技术知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博弈论经典模型全解析

博弈论经典模型全解析(入门级) 1. 囚徒困境这是博弈论中最最经典的案例了——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

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与咨询企业、软件供应商打交道的。在与这些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两难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与信任,没有起码的信任做基础,切不可贸然合作。在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诚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闹到双方都没有好处的糟糕情况,造成企业之间的双输。 2. 智猪博弈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着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11863.html,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作者:胡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6期 摘要:针对移动通信原理专业课本科教育的效率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原创性应用为目标,从面向4G、5G的实际实验场景入手,重构未来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实验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课程效应,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本科学生的移动通信工程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55-02 移动通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大家对移动性、传输数量、可靠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移动通信系统从传统的3G时代全面升级到4G时代,并且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5G系统也正在积极研发和标准化制定过程中。从移动通信原理出发,该学科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线性代数、统计概率学、电子元器件、射频电子技术等诸多领域,因而移动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层传输,MAC协议栈设计,网络路由协议,信息安全、上层应用开发(APP)等,移动通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对于移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而言,重点在于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典型的信号处理手段,力争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以及后续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打好良好的课程基础。 一、移动通信原理实验体系 在以前的实验体系当中,通信原理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相关实验安排在《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关注点在传统模拟调制以及简单的数字调制方式。对于移动通信专业而言,以往更多的针对移动通信发展过程给学生讲解基本原理,基本没有安排合理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这样设置的结果是实验环节的安排比较零散,实验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实验操作没有跟上移动通信行业快速的发展,教学与实际衔接不顺畅,因此学生无法真正从实验和实践中理解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的内在联系。为此,结合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把实验和实践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融合,重点突出2G/3G/4G/5G系统所采用的数字调制方式。通过这种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能够搭建移动通信中最基本的通信链路,让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传输信道,信源调制,信宿解调,信源编码,信宿解码等环节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改革移动通信实验和实践手段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是研究两人或多人谋略和决策的理论。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1928年冯·诺意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 ?参与者:参与者是指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通常又称为参与人或局中人。 参与人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悬着自己的行动,以便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参与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团体。 ?信息:信息是指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能了解和观察到的知识。信息对参与者是至关重要,每一个参与者在每一次进行决策之前必须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和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作出自己的最佳选择。完全信息是指所有参与者各自选择的行动的不同组合所决定的收益对所有参与者来说是共同知识。

?策略:策略是参与者如何对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者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通常用s i表示参与者i的一个特定策略,用S i表示参与者i的所有可选择的策略的集合(又成为而i的策略空间)。如果n个参与者没人选择一个策略,那么s=(s1,s2,…,s n)称为一个策略组合。 ?收益:收益是在一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参与者能得到的确定的效用。通常用u i表示参与者i的收益,它是策略组合的函数。 ?均衡:均衡是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合,记为s*。 几个经典的博弈实例 ?例一囚徒困境两个共同作案的犯罪嫌疑人被捕,并受到指控。除非至少一人认罪,否则警方无充分证据将他们按最论刑。警方把他们隔离审讯,并对他们说明不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如果两人都采取沉默的抗拒态度,因警方证据不足,两人将均被判为轻度犯罪入狱一个月;如果双方都坦白,根据案情两人将被判入狱六个月;如果一个招认而另一个拒不坦白,招认者因由主动认罪立功的表现将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入狱九个月。

博弈论经典案例与分析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与分析 囚徒困境 案例:警察把甲乙分开关押,并在提审时分别告之,如果你坦白而他不坦白,那么你将只判0年,他将被判8年;如果你不坦白而他坦白,那么你判8年,他判0年;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了,各判5年;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坦白了,各判1年。 分析:每个博弈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他自己的得益的影响,因此他应该考虑到另一方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并分别考虑自己相应的最佳策略。对囚徒A来说,囚徒B有坦白和不坦白两种可能的选择,假设囚徒B的选择是不坦白,则对囚徒A来说,不坦白得益为-1,坦白得益为0,他应该选择坦白; 假设囚徒B选择的是坦白,则囚徒A不坦白得益为-8,坦白得益为-5,他还是该选择坦白。因此,在此博弈中,无论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囚徒A的选择只有一种,即坦白,因为在另一方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坦白给自己带来的得益都是较大的。同样的道理,囚徒B 的唯一的选择也是坦白。 所以最可能的结局: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博弈方同选择坦白策略。 其支付矩阵如下: 性格大战 嫌疑犯乙

案例:一对恋人准备在周末晚上一起出去,男的喜欢看足球,但女的喜欢看时装表演。当然两个人都不愿意分开活动。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给他们不同的满足。 分析:可以看出,分开将使他们两人得不到任何满足,只要在一起,不管是看时装表演还是看足球,两人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但看足球将使男的得到更大的满足,看时装表演则使女的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这样的一个对局中,男的和女的都没有占优战略。他们的最优侧率依赖于对方的选择,一旦对方选定了某一项活动,另一个人选择同样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策略。因此,如果男的已经买好了足球的门票,女的当然就不再反对;反之,如果女的已经买好了时装表演票,男的也就会与她一起看时装表演。 价格战 案例:假设市场中仅有A 、B 两家企业,每家企业可采取的定价策略都是10元或15元,我们可以得出得益矩阵如下: 分析:无论对企业A 还是企业B 来说,低价都是他们的占优战略。从表可见,企业A 的占优战略是10元,因为无论B 采取什么战略,企业A 都能获取比定价15元更多的利润。 如果企业B 定价10元,企业A 定价10元能够获利80万元,而定价15元只能获得30万元;如果企业B 定价15元,企业A 定价10元可获利170万元,而定价15元却只能获利120万元。同样地,企业B 的占优战略也是定价10元的策略。 企业B 男

(完整word版)博弈论中的几个经典问题

几个博弈论中的经典问题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几个重要的概念 1、策略(strategies):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 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2、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 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3、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且一个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 选择,就出现了次序问题;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 4、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5、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 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B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 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经典的博弈问题 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A和B,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结果。A和B均坦白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是因为,假定A选择坦白的话,B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8年而抵赖却要判十年;假定A选择抵赖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1年。即是说,不管A坦白或抵赖,B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B是坦白还是抵赖,A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A和B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个组合是纳什均衡。

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II级ATMCWTC

【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II级】ATMC-WT-C201 认证项目介绍 拥有ATMC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证书证明您: 掌握现代无线通讯领域中数字调制和解调的高级技术、重点应用和分析技能。 熟悉和掌握UMTS,TD-SCDMA,CDMA2000 1x-EVDO,Bluetooth/WLAN,WiMAX 等制式的移动通信原理和测试技术。 熟悉无线通讯领域中的主要测试仪表及其原理,能独立完成具体测量,掌握安捷伦相关无线通信测试类的仪器仪表,并能独立完成某些高级技能。认证考试要求 拥有【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Ⅰ级】证书 修满无线测试认证Ⅱ级需要的课程,即一门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

认证获得推荐 凡希望从事无线通信相关职业和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在职和非在职人员﹑各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及要求获得无线通信测试知识和技术的人员,在已获得【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I级】认证证书者的基础上,均可报名参加【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II级】认证计划及其相关课程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认证。 考试大纲

【无线通信测试工程师认证-II级】考试时间为3小时,包括理论(技术知识)考试和实验考试,考试科目为《无线通信数字信号的产生和分析》、《UMTS原理与测试》、《TD-SCDMA原理与测试》、CDMA2000 1x-EVDO原理与测试》、《BT/WLAN 原理与测试》、《WiMAX原理与测试》六门课中选三门,其中《无线通信数字信号的产生和分析》为必考科目。 《无线通信数字信号的产生和分析》考试号:ATMC-WT-E201 考试时间:1小时 理论考试内容: 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数字移动通信和无线数据联接中应用的复杂调制方式,包括EDGE、HPSK和OFDM的技术要点和指标分析,和其他调制方法的对比。 2.数字调制信号源和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基本原理、关键参数和指标、基带信号发生器的类型和实现方法,数字(矢量)调制信号的生成等。对于数字调制信号的调整、诊断、损伤分析与验证,数字调制信号的关键应用。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下面是收集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欢迎阅读。 我们以单缸汽油发动机为例,讲解一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活塞 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为了吸入新鲜气体和排出废气,设有进气门和排气门。 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称为上止点。活 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称为下止点。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称为曲轴半径。活塞每走一个行程相应于曲轴转角180°。对于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中心线的发动机,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两倍。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或 发动机排量,用符号VL表示。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既进气行程、压 缩行程、膨胀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进气行程 化油器式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再吸入气缸。进气行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

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力以下,即在气缸内造成真空吸力。这样,可燃混合气便经进气管道和进气门被吸入气缸。 压缩行程 为使吸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即需要有压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全部关闭,曲轴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称为压缩行程。 压缩终了时,活塞到达上止点,活塞上方形成很小空间,称为燃烧室。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以ε表示: 压缩比愈大,在压缩终了时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便愈高,,燃烧速度也愈快,因而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愈大,经济性愈好。但压缩比过大时,不仅不能进一步改善燃烧情况,反而会出现爆燃和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爆燃是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爆燃时火焰以极高的速率向外传播,甚至在气体来不及膨胀的情况下,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同时,还会引起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燃油消耗量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表面点火是由于燃烧室内炽热表面与炽热处(如排气门头,火花塞电极,积炭处)点燃混合气产生的另一种不正常燃烧(也称为炽热点火或早燃)。表面点火发生时,也伴有强烈的敲击声(较沉闷),产生的高压会使发动机件负荷增加,寿命降低。

博弈论中的几个经典问题精编版

博弈论中的几个经典问 题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几个博弈论中的经典问题博弈论(Game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几个重要的概念 1、策略(strategies):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 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 弈”。 2、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 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3、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且一个博弈方要作 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就出现了次序问题;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 4、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 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5、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 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 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B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经典的博弈问题 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A和B,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结果。A和B均坦白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是因

中南大学经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封面+内页-word版(一)

姓名:茉莉花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历:本科

姓 名:茉莉花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92.2.5 籍 贯:山西省太原市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毕业院校:天津科技大学 院系名称: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专业 联系方式: 手 机:000000000 电 话:0000000000 邮 箱:00000000000 主修课程 主修课程:有关课程等幼教五项技能技巧啥的。 ◆ 2009年-2010年 选修教师职业道德 成绩82 ◆ 2009年-2010年 选修现代教师礼仪 成绩83 ◆ 2010年-2011年 选修教育学 成绩81 ◆ 2010年-2011年 选修心理学 成绩90 ◆ 2010年-2011年 选修普通话口语 成绩84 教育背景 1992.9-1996.7 ◆ 湖北省孝感地区卫生学校 2001.1-2002.5 ◆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内儿科 2002.5-2005.7 ◆ 湖北省江汉大学 2005.9-2006.6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进修 培训情况 ◆ 1992.9-1996.7 湖北省孝感地区卫生学校 ◆ 2001.1-2002.5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内儿科 ◆ 2002.5-2005.7 湖北省江汉大学 ◆ 2005.9-2006.6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进修 ◆ 1992.9-1996.7 湖北省孝感地区卫生学校 ◆ 2001.1-2002.5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内儿科 ◆ 2002.5-2005.7 湖北省江汉大学 ◆ 2005.9-2006.6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进修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比较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比较 朱凌亮 B13111028 目录 第一章: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简介 第二章:物联网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感知技术 第四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网络通信技术 第五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第六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纳米技术 第七章:物联网现存问题 第八章: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简介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 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 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 融合与智能技术、纳米技术。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 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 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 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 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 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 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 术发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浪潮之 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 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 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 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 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 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促成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对物联网更是具有不同凡响 的影响和意义。 物联网的发展过程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2004年 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