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049152.html,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者:刘蓓周丹青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

摘要:零陵渔鼓流传于湖南永州境内,演唱方式多样,演唱内容丰富,发源、发展于民间,深受群众的喜欢,具有极高的文化、社会价值。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零陵渔鼓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后,现在已快淡出历史舞台,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好渔鼓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零陵渔鼓;发展;消失;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2-0162-02

一、零陵渔鼓简介

零陵渔鼓是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所有渔鼓的统称。多用5/2或2/6定弦,演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和典型案例等,唱词朴素通俗,词格一般为七字句式。演唱结构通常先由一首七言诗唱段做引子,叙述故事的起源,接着才是由唱段与表白(包括韵白或朗诵)相间而成的正文部分。曲调起初为反复演唱的单曲体,徽调式,曲体为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后经发展曲式不再单一,将曲牌体和板式唱腔穿插其中,以及小调、渔鼓腔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其主奏乐器为渔鼓筒,后用二胡、三弦等伴奏,发展到今天还融入了电声乐器。演唱方式为只有唱、有说有唱和说、唱、表演结合三种。唱词格律多为七字句、十字句,长短不一的词句也有,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字数不能相差太大。唱词要求押韵,一般采用“江、阳、中、冬”之类明亮的开口韵,以方便演唱。

二、零陵渔鼓的发展时期

零陵为千年古郡,自古商贾云集,农畜业发达,文化沉淀丰厚。零陵渔鼓在这块土地上滋生繁衍,成为历史的必然。零陵渔鼓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零陵渔鼓的早期形态——叙道情时期

明末时期,零陵城内有人去世,就请道士施法布道叙道情,为亡者“超度解难”。道士手持长两尺有余、一端蒙皮的竹筒,边敲边唱,为死者超度。所唱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这种简单的说唱,视为打渔鼓、唱渔歌,是零陵渔鼓的雏形。

(二)零陵渔鼓的确立期

清初时期,渔鼓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唱渔歌不再是道士的专利。因为渔鼓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许多人就自制渔鼓,在田间劳作短暂休息时,在茶余饭后,都学唱渔鼓。所唱内容已不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