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点

一、简答题

(一)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缺陷。

积极:1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

2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和流向,实现产需衔接。

3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发展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缺陷:1市场调节的事后性和价格信号的滞后性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2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会导致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3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劳务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4市场配置资源会带来内部经济利益和外部不经济的矛盾。5市场配置资源不能自动的导向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6市场调节有利于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导向垄断,从而损害社会经济效率。7市场调节难以抑制经济泡沫的形成或破灭。

(二)价值、竞争规律的作用?

价值:1自发的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3自发的调节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

竞争:1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得以贯彻。2促进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3促进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三)如何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制。

1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力、金融、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和各类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并且打破旧体制下条块分割,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互相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格局。

2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体系,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产权的特征。

1排他性,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内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

2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

3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4产权可以转让或者授权其他人行使。

5产权是社会工具,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合理把握的预期。(五)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4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六)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3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悬着管理者。4企业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5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七)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八)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内容。

1劳动收入:公有制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报酬。

2非劳动收入:利息、股息、利润、租金、福利性收入等。

(九)按劳分配的内容。

1所分配的既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全部国民收入,二是个人消费品。2劳动者在公有制单位中参加劳动,直接向社会提供劳动,是必要条件。

3劳动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社会做了若干扣除后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十)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2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可供分配产品有限,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3旧的社会分工还在,劳动者的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

4劳动还是主要谋生手段,这是直接原因。

(十一)按劳分配为什么必须要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实现?

1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通过市场竞争,是每个企业的劳动量转化为具体的价值量,又使企业局部的劳动时间趋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者的竞争是重要条件。劳动力进入市场,实现充分合理流动和竞争,企业也有充分权力选择较低工资报酬的劳动者。

3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是另一重要条件。按劳分配不是直接的食物分配,而是采取价值的形式,所以市场是工资收入和劳动者消费的中介。

(十二)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十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1认真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普及教育,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2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3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能源资源。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5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政策。

(十四)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从政策上惠农

2不失时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物流、金融保险、社区

3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十五)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分工发展过程,必然走向国际分工。2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要求在开放环境下进行。

3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以不断开放的市场为条件,许多商品价值离不开国际市场。

(十六)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原因

1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2使我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

3使我国获得后发行利益。尽量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少走弯路。

4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进步。参与国际竞争,迫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优化管理。

二、辨析题

(一)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三种模式是因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配置

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正确,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的,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要求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自然、市场和计划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分别形成了自然、市场和计划三种经济模式。

(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正确,价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

1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一起市场价格的变动,2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上是相同的。(正确)

共同点:1资源配置市场化。2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和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3宏观调控间接化。4完善的市场体系。5经济运行法治化。

特殊性:1在所有制机构上,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3国家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四)企业和个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正确)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正确)

个人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企业1产品和服务的最重要的供给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绝大部分是由企业创造出来的2大量的从要素市场上购买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从而又是生产要素的最大购买体。

个人:居民及其家庭。1个人首先作为劳动力的供给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满足生活需求的收入。2个人收入在产品或服务市场上充当消费者的角色与企业进行交换,以获得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各类产品或服务。

(五)明确产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正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1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4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六)建立企业法人制度的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正确)

企业法人:出资者依照法律构造,并使其人格化的一种经营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即企业具有独立支配企业财产的权力。只有拥有法人财产权,企业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与其他法人地位相适应的权力和义务,特别是财产关系。

(七)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入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正确)。

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其具体措施和效应是:采用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等措施,采用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赤字的措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和投放货币,通过财政补贴使财政支出扩大和财政赤字增多。

(八)当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式货币政策。(错误)

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

(九)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

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结构,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提高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组织、结构政策。

三、论述题

(一)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1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者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活动范围,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2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经济体制是较为灵活的,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或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产力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3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相同的经济体制。

(二)试述国民收入分配过程。

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包括1劳动收入,工资、奖金、津贴等2资本收入,出借资本获得的利息3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租金收入4技术、专利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收入,出让获得5管理者报酬,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获得。

通过市场机制的初次分配不能完全符合国家、社会的普遍利益和意愿,政府处于控制收入差距、形式社会管理者职能、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需要的考虑,采用征税、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即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终被分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部分,我国采用SNA体系,而不是MPS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对外经济开放,鼓励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达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的高效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形成国际分工,当世界市场形成后,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就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依赖性,离开了就很难得到迅速发展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社会分工必然走向国际分工,从而也就不断开放。

2要求在开放环境下进行资源配置。一个国家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贫瘠,互相流动,实现优化配置。

3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以不断开放的市场为条件,许多商品的价值实现都离不开国际市场。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2使我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

3使我国获得后发行利益。尽量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少走弯路。

4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进步。参与国际竞争,迫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优化管理。(四)我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做法。

1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合理可ink偶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资源等产品。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更好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3加强双边和多变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互利合作,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形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互利互补的关系。

4始终牢牢正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采购管理)采购必备的知识汇总

采购必备的知识汇总 采购知识(一):采购的分类 (一)按价格分类 1.招标采购 2.询价采购 3.比价采购 4.议价采购 5.定价采购 6.公开市场采购 (二)按采购主体分类 1.个人采购 2.集团采购 (三)按采购方法分类 1.传统采购 2.科学采购1)订货点采购2)MRP采购3)JIT采购4)供应链采购5)电子商务采购 采购知识(二):采购的价值 (一)采购利润杠杆效应 使得采购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首先在于采购存在“利润杠杆效应”。正是这个效应的存在才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想方设法在采购上下功夫,为企业“挤”出更多的利润,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采购部门越来越受到这个微利时代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更多的重视。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企业50%的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其税前利润为10%,那么它每收入10万元,它将获得1万元的利润,并且这10万元收入中将有5万元用于采购,我们假设采购部经过努力降低了2%的采购成本,那么在利润中将增加1000元,如果换成

通过增加销售来获取这1000元利润的话,那么要增加10%的销售额才能实现,即卖多1万元才行。但是不要简单的将2%和10%进行比较,因为要降低2%的采购成本看似不难,但在实际作业中可能就要为这2%费尽心机,有时经过了努力但仍有可能达不到目标。 (二)采购降低成本和技术革新 除了直接降低采购价格,采购也能够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对企业竞争地位的提高做出贡献。这种间接贡献以产品品种的标准化、质量成本的降低和产品交货时间的缩短等形式出现。在实践中,这些间接贡献通常比直接节省的金钱更实在采购知识(三):采购部门的职责 (一)核心职责 1.首要任务是保证本单位所需产品与服务的正常供应,以支持本单位生产及其他经营活动的顺利运作; 2.不断改进采购过程及供应商管理过程,以提高货物质量; 3.控制、减少所有与采购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采购成本和间接采购成本; 4.建立可*、最优的供应配套体系; 5.利用供应商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产品或过程开发; 6.建立并维护本企业、本公司的良好形象; 7.管理、控制好与采购相关的文件及信息。特别是要收集有关货物质量事故的信息,重点是造成产品质量或设备故障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考点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1、现代战争一般是指在现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战争。它包括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 2、现代战争特点:战争起因复杂。;战争将在核、生、化武器威慑的环境中进行;战场空间向多维化发展,作战行动节奏加快,战场综合破坏效应增强。;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非接触战争和非对称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式。;非战争军事活动和非军事战争行动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战争起因复杂:1.强权政治2.领土争端3.资源争夺4.民族纠纷5.宗教矛盾6.意识形态的冲突7.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的冲突 4、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的表现:1.超强的渗透力2.攻心夺志的利器3.良好的战争动员能力4.遏制战争的重要工具 5、非接触战争和非对称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式:1.“零死亡”的非接触作战2、以劣胜优的非对称作战 6、非战争军事活动:1.军事演习2.验证新式武器装备;非军事战争行动:1.贸易战2.金融战3.心理战4.网络战 5.生态站 7、战争的形态产生了四次较大的转变,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8、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由血与火的有声战场搏斗转为精神、意志、智慧无声战场的角逐;由硬打 击转为软杀力;信息化战争将向民间化发展;传统的攻防观受到挑战;传统概念中的战争界线由直观变得模糊。) 9、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10、新军事变革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 11、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既是新军事变革的应有之义,又是指导其他军事形态构成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也必须积极创新军事理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军事变革的顺利进行。 12、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加快武器装备研 发速度,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调整军队体制编制(制定长远计划、压缩军队规模、调整军队结构);努力推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之路。;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13、加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把经济能力、科研条件、生产状况和装备部队统筹安排。;把世界军事技术新的发展与国家可能提供的技术条件统筹协调。;把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实际需要与贯彻军事战略对武器装备的要求统筹协调。 14、如何加速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依托地方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双向培养;另一方面,军事院校教学中要加大高新技术知识的比重,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水平,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文化氛围。) 15、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哪三个方面?(一是努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二是加快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三是大力开发各种软件技术。) 16、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有何不同?(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消耗敌人、摧毁敌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采购管理基本知识

采购管理基本知识 采购管理基本知识 1.战略采购 是采购人员(commoditymanager)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制定和执行采购企业的物料获得的规划,通过内部客户需求分析,外部 供应市场、竞争对手、供应基础等分析,在标杆比较的基础上设定 物料的长短期的采购目标、达成目标所需的采购策略及行动计划, 并通过行动的实施寻找到合适的供应资源,满足企业在成本、质量、时间、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2.日常采购 是采购人员(buyer)根据确定的供应协议和条款,以及企业的物 料需求时间计划,以采购订单的形式向供应方发出需求信息,并安 排和跟踪整个物流过程,确保物料按时到达企业,以支持企业的正 常运营的过程。 采购合同管理、采购记录管理。 二.采购流程 三.采购数量计算: 本期应采购数量=本期生产需用量+本期末预定库存量-前期预估 库存量-前期已购未入库数量 四.怎样合理降低采购成本: 事先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查询当前市场行情,掌握影响成本的因素和事件。适中寻找多家合格厂商的报价,制作底价或预算,运 用议价技巧。事后选择价格适当的厂商签订合约,利用数量或现金 折扣。

五.什么是合适的价格: 采购价格应以达到适当价格为最高目标. 六.怎样判断采购价格是否合理: 进行成本分析(配合计算成本);价格分析(通过数期计算其利息空间);市场调研;多家报价. 成本=市场主流商家的价格–目标利润 七.怎样找供方 现有资料;网络查阅;同行介绍;专业刊物;杂志;行业协会及展销会. 八.合格供方 优秀企业领导;高素质管理人员;稳定员工;良好机器;良好技术;以及良好的管理制度. 九.供方分析 价格;品质;服务;位置;存货政策;柔性. 十.采购员价值体现 为公司节约1元钱相当于业务卖出11元的产品.这就是采购员的价值体现. 十一.供货商请吃饭,应酬怎么办? 原则上拒绝;如无法拒绝可以打时间差,找借口,一定要去的话,可以叫上司同去. 十二.供货商质量有问题怎么办? 1.协商沟通;退货 2.补码;特采;扣货款等.如是客户指定厂家;则可直接同客人沟通.小小告状未尝不可.同时进行寻找同类供方.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专用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纲要 题型: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共40分。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4题,共40分。 三、论述题,3道题选答2题,共70分。 注意:授课教师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简答题,我根据听课的内容和重点整理以下问题,如有不全面,望谅解。打星号的题重点把握。 一、简答题。 1、资源、资源配置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含义。P221 资源和经济资源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P221 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关系。P221 一、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或制度属性,却和社会经济制度有紧密的联系。 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

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由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三、经济体制是较为灵活的,因此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同样的经济体制。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P222 商品经理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市场经济基本含义。P222、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二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方式。 6、市场机制的含义、内容。P224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是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运行机制。 7、价格机制是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的理由。P224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运行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市场供求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价值规律的要求与作用才得以实现。 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一、简答题 (一)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缺陷。 积极: 1 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 2 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和流向,实现产需衔接。 3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发展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缺陷: 1 市场调节的事后性和价格信号的滞后性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2 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会导致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 3 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劳务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 4 市场配置资源会带来内部经济利益和外部不经济的矛盾。 5 市场配置资源不能自动的导向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6 市场调节有利于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导向垄断,从而损害社会经济效率。 7 市场调节难以抑制经济泡沫的形成或破灭。 (二)价值、竞争规律的作用? 价值: 1 自发的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 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提 高劳动生产率。 3 自发的调节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 竞争: 1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得以贯彻。 2 促进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3 促进社会分工的不断 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三)如何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制。 1 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力、金融、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和各类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

体系,并且打破旧体制下条块分割,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互相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格局。 2 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体系,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四)产权的特征。 1 排他性,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内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 2 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 3 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 4 产权可以转让或者授权其他人行使。 5 产权是社会工具,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合理把握的预期。 (五)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1 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 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4 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六)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 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 3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悬着管理者。 4 企业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 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七)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采购管理知识点

采购计划: 1、采购订货提前期: 提前期是指某一工作的工作时间周期,即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的时间。提前期的观念主要是针对“需求”而提出的。提前期的作用是生成MPS、MRP和采购计划的重要数据。 订货提前期是指从提出订货到收到订货的时间间隔。 2、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Safety Stock,简称SS)又称为安全存储量、保险库存,是指为了防止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提前、临时用量增加、交货误期等特殊原因)而预计的保险储备量(缓冲库存)。 3、采购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简称EOQ)又称经济订货量。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随着订购批量的变化,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此消彼长。确定经济批量的目的,就是要寻找是这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订购批量。 4、制造物料: 制造物料是企业自制生产零部件所消耗的直接物资,制造物料需求清单的数据来源于生产系统主生产计划零部件生产的数量、时间与技术/工艺部门描述的材料消耗定额,通过接收形成制造物料需求,审核后作为编制采购计划的原始数据和限额发料的依据 5、MRP计算: MRP计算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 6、物料清单BOM: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产品的物料构成清单,反映了产品由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加工装配过程。物料清单是公司计划、采购、生产、商务、成本核算及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 7、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编制所构成最终产品的装配件、部件、零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外的采购计划、对内的生产计划。它可以用来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降低库存量 8、物资采购计划: 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市场供求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和掌握物料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对计划期内物料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 9、物资需求的五要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支持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教训,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潮流,作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思路,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新境界,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之路。 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方向,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引人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时候,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综上所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既有效地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通往富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采购管理基础知识

采购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订单管理及发票校验三个组件。另有,同名图书《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的三个组件 1、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对企业的采购计划进行制定和管理,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采购计划和执行路线。采购计划包括定期采购计划(如周、月度、季度、年度)、非定期采购任务计划(如系统根据销售和生产需求产生的)。通过对多对象多元素的采购计划的编制、分解,将企业的采购需求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系统支持企业以销定购、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多种采购应用模式,支持多种设置灵活的采购单生成流程。 2、采购订单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以采购单为源头,对从供应商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等采购订单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采购订单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发向对应的供应商,进行在线采购。 3、发票校验 发票管理是采购结算管理中重要的内容。采购货物是否需要暂估,劳务采购的处理,非库存的消耗性采购处理,直运采购业务,受托代销业务等均是在此进行处理。通过对流程进行配置,允许用户更改各种业务的处理规则,也可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规则,以适应企业业务不断重组,流程不断优化的需要。 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采购在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购进的零部件和辅助材料一般要占到最终产品销售价值的40%~60%。这意味着,在获得物料方面所做的点滴成本节约对利润产生的影响,要大于企业其它成本—销售领域内相同数量的节约给利润带来的影响。采购的目标: 提供不间断的物料流和物资流从而保障组织运作;" 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小;"

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

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 1、新“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 防侦察监视。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无产阶级战 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国防建设思想。核心是人民战争思想。无产阶级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理论基础。 3、伊拉克战争体现了美军的主战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4、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型教育,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5、我国边界线总长4万多公里,其中陆地边界线长2.2万公里,海岸边界线总长度超过1.8 万公里;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规定,还拥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6、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孙子兵法》的诞生。 7、“空军制胜论”是意大利的杜黑提出来的。 8、“坦克制胜论”是富勒提出来的 9、“海军制胜论”是马汉提出来的。 10、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不能超过几十万吨,是由于临界体积的限制。 11、杀伤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持续时间长,具有传染性的武器是生物武器。 12、新中国国防战略方针经历了四次重大调整,1993年以来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应付和 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3、C4ISR中C4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I代表情报;S代表电子监听;R代 表侦察。 14、军事领域兴起的“新军事变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5、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中的国防建设思想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国防教育思想是爱国 教战,崇尚武德;国防思想指导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 1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解决敌人的三种方式是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 北平方式是和平解决。 17、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缩写。 18、诱发局部战争的导火索是经济、自然资源的归属和领土边界争端。 19、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20、通常把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称为精确制导武器。其主要特点是:一是 直接命中率高;二时具有自主制导能力;三是作战效能好;四是具有较强的远距离突防能力。 21、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导弹称为洲际导弹。 22、国防的基本类型由四种: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和联盟型。中国的国防类型是自 卫型,美国是扩张型国家。 2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最大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 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24、防空警报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25、电子战的实质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战武器装备或器材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 26、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现役部队由海军、陆军、空军三个 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组成。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是我军的一个独立的兵种。 27、角反射器的作用是对付电子侦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