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以内的加法》评课

《5以内的加法》评课

《5以内的加法》评课
《5以内的加法》评课

《5以内的加法》评课

这节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 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 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 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做游戏、摆小棒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

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老师组织能力好。

整节课下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声音洪亮。每个环节下来,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夸夸自己,不但让课堂秩序井然,还给予学生鼓励的讯息。学生得到老师传达的讯息,从而继续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自愿的去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在游戏中拓展、深化。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贾老师设计了算一算、摆一摆、说一说和摘苹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注重实效,又对练习的层次作了科学的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就本节课教学的实践谈点思考:

1、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当课堂上出现不是自己预设的情况,教师应有教学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

2、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 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 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 和3 合成5,所以3+2=5。

3、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但是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语气不够亲切自然,表情有些严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诱人的课件,有的只是教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和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整节课,战老师思路清晰,扶放结合,教态亲切自然,评价、点拨到位,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整节课张老师有四个做法值得借鉴。 1.注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心中有疑,才能有思考、有创新,也才能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之中,真正有所得。战老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问题提出之后,并不急于解决这几个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2.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战老师通过点拨、总结、提升,在不经意间渗透了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等,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践。 3.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能够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战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引导

学生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想开去,而且这个想象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依据已有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注意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感悟和运用。 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要从阅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中表达有特色的语言,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训练学生说话,规范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体会其妙处,并在学习中加以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正式版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并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不同观点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五个好朋友,大家来说说是 哪五个好不好?来考考大家,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 (板书) 恩,小朋友真棒,记忆力真好! (二)体会加法的含义: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呀,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大家看一看,老师画了些什么? 恩,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很不错。 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 恩,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我们来看,左边有一个小朋友,右边有两个小朋友,我们把

它们怎么样(合起来)对,合起来,合起来呢,我们就用这 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呢,叫“加号”,在算式里呀,读作 “加”,来跟着老师读一遍,非常好。大家会读了,那大家会 写吗?大家写这个符号的时候要注意了,一横一竖,很像我 们语文课本里写的“十”,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写 加号,然后同桌相互看一下,看是不是都写对了。 我们再看哈,这里有一只红色的纸鹤,2只蓝色的纸鹤,我 们就把它合起来,合起来呢,就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内容就是“加法” 来,大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个算式念一遍,非常好,那谁来说 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 说得真好,你们都知道了吗? (三)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下面呀,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什么游戏呢?摆学具的游戏 请大家左手拿3只铅笔,右手拿1只铅笔,拿对了,真不错, 那你们知道你们手上一共有多少只铅笔吗?怎么表示?大 家做个动作给老师看看,xx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说得很 好。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来说一说,真不错。那么,怎么列式 呢?xx小朋友,你会吗?你可不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算式 表示什么意思呀? 小朋友们说他列的对不对啊?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优秀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 (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生:发电。 生:我知道因特网就是互联网。 师:对,用起来很方便。 生:程控电话就是咱们家里用的电话。 生:远洋船舶就是出海远航的大船,能装很多货物。 生:腾云驾雾就是像神仙那样能乘着云彩和雾行走。 师: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单。 师:我们把这些词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组词语。 师:词语的意思我们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回到课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是科学技术使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很概括。 生:课文主要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说得真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课文的中心句。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到底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人类(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科学(板书:科学) 师:原本只有法力无边的神仙才能呼风唤雨,而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骄傲吗?自豪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这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纵观赵君华老师的整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赵老师的课如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教师娴熟流畅的语言,巧妙大气的教学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就如海边的风一样朴实。 其一:语文味浓,理念超前。什么是语文意识?王崧舟是这样定义的:所谓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怎么写”是“话语形式”问题,“为什么这么写”是“话语意图”问题。“话语形式”涉及什么呢?“话语形式”涉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法结构等问题,简言之就是语感问题。而“话语意图”又涉及什么呢?“话语意图”涉及言语动机、交际目的、语言环境、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等问题,概言之就是境感问题。光有语感没有境感,那是小语文;光有境感没有

语感,那叫空语文。所以,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既有良好的语感素养,又有良好的境感素养,既能够关注话语形式又能够关注话语意图。这才是圆融的、完满的语文意识。 赵军华老师所执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意识极为强烈。在课堂上,他老师始终都在强调“语文意识”这四个字,而这也是我们语文课的一个宗旨。在课的一开始,赵老师就把语文意识这四个字书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后来的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中,赵老师也都在渗透这个语文意识,如教学词语时,他出示了上下两组词语: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程控电话、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然后让学生读读这两组词语,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发现这两组词语都是四个字组成的,第一组是动词加名词,是人们发现的,第二组是人们发明的。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知道了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更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学习了词语。在句子教学时,也着重引导学生从句子的言语形式上去关注、体会,从而让学生得出这是一句排比句,并进一步提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而课的结尾更是简洁明了,引用了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不但概括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之多,更让学生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六、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的事件或事物可以大声地喊出来,也可以和同学交头接耳。 发现了什么?是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1900——1999)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神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通常人们提到呼风唤雨就跟神仙连在一起,) 而课文是说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课文: 1、布置自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都学完了,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老师把生字词放到一段文字里,文字能读了,那生字就更不在话下了。(1)出示句段(1)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幻想着在神话中用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你知道农耕社会是怎么样的吗?请学生讲,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些都是反映农耕社会生活状况的图片,那时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们只能幻想着用腾云驾雾等方法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段(2)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使用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远洋船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①读读句段中红色的名词术语。 ②问: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理解吗?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极小,却集中了99.95%以上原子质量。原子核的能量极大。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的。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光年:长度单位,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 ②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呢?你能找出来吗?(发现和发明)

5以内的加减法(可直接打印)

2+1= 1+2= 2+2= 1+4= 0+4= 0+2= 1+3= 1+2= 0+3= 0+4= 1+1= 4+0= 1+1= 2+0= 1+0= 2+3= 1+4= 1+2= 1+1= 3+1= 1+0= 2+2= 2+0= 4+0= 2+2= 1+4= 3+2= 2+2= 3+2= 0+4= 4+1= 1+0= 1+4= 1+3= 1+0= 1+1= 4+1= 0+0= 3+2= 3+2= 0+4= 2+2= 2+1= 4+1= 4+1= 0+4= 0+3= 0+2= 2+0= 4+1= 4+1= 2+0= 2+1= 4+1= 2+1= 2+2= 1+0= 3+2= 0+0= 4+0= 0+2= 1+4= 4+0= 0+3= 0+1= 1+0= 2+0= 2+2= 1+4= 1+3= 0+2= 0+0= 3+1= 3+1= 1+4= 3+1= 1+4= 2+2= 4+0= 2+2= 2+2= 0+1= 1+0= 2+2= 3+1= 3+2= 3+2= 4+1= 2+1= 1+4= 0+2= 0+1= 2+2= 3+1= 4+1= 1+0= 4+1= 1+0= 4+0= 4+1=

4-2= 4-3= 5-3= 2-0= 1-0= 3-1= 5-2= 3-2= 4-1= 1-0= 2-2= 0-0= 3-2= 3-1= 2-1= 5-4= 5-5= 4-3= 3-2= 5-5= 3-1= 4-0= 4-1= 1-0= 5-4= 5-2= 5-3= 4-3= 5-4= 0-0= 5-2= 2-1= 2-0= 5-2= 2-1= 2-2= 2-0= 1-1= 5-4= 4-3= 1-0= 3-0= 4-2= 3-0= 2-0= 3-1= 3-0= 5-3= 5-2= 4-1= 4-2= 5-3= 5-4= 3-2= 5-4= 5-2= 4-3= 1-0= 3-3= 3-1= 5-3= 4-2= 3-2= 2-0= 3-2= 3-2= 5-3= 2-2= 1-0= 4-1= 5-3= 3-2= 4-1= 1-0= 3-2= 0-0= 4-2= 5-1= 3-2= 5-5= 5-4= 3-3= 4-2= 5-5= 4-1= 5-0= 5-0= 1-0= 5-4= 5-2= 5-3= 3-3= 5-5= 0-0= 5-2= 3-2= 2-0= 4-3= 3-1= 4-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最初做教学设计时,觉得挺简单,这类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学生容易读懂课文内容。但是我不想把这篇课文上成科技产品展示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问题做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迫切的渴望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 上课开始,我便抛出这一中心句,让学生自由默读后,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找到句子谈感受,理解感悟后总要回归到中心句“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显得开放,充满激情。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课上同样也是必须的。接手这个班后,发现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更是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在教学时也努力做到这一点。通过读第四段,分角色朗读三四段介绍农耕社会和二十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二十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

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评价语匮乏。评是为了更好的导。因此,教师评价语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有针对性。整堂课几乎听不到我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因此这又是课堂的另一个大败笔。 最后,语文味不正。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直不是很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接手后,让我不得不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要靠老师精彩的能吸引人的教学。原来的自己一直走在了一个误区中,还好,发现的不算太晚。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两点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多请教,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求索吧!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5页的例题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小棒或圆片

齐读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 互动解疑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①看着松鼠图数出来的,1.2.3.4.5,所以4加1等于5。 ②拨手指数出来的,4个加1个就是5个。③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数,4.5,所以4加1等于5。④4和1组成5,所以4加1就等于5。……) 4、引导评价优选算法 小朋友用自己的算法,算出了同样的结果,真了不起。如果我们不看松鼠图,也不拨手指,会很快计算出4加1等于几吗? (看到4+1,就想4和1组成5,一下子就算出来了。用数的组成计算加法,我们就不用再一个一个地数数了。)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慢慢试着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这样可就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了。独立思考理清思 路 学生分组交流;教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 讨论,适时点拨。 在全班交流算法, 共享思维成果。 认真思考 自由作答 体会用“数的组成” 来计算5以内的加 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体,数学学习 是师生、生生交流 互动、智慧碰撞的 过程,在4+1=5 的学习中,学生在 自主探索的基础 上,充分地说出自 己的算法,体验学 习成功的快乐;教 师关注每个学生 的情感,尊重学生 的自主选择,体现 了算法的多样化 的思想;应用数的 组成知识来进行 计算,逐步实现数 学由直观到抽象 的过渡。 三、启思导疑 1、利用课件出示小猫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 出并解决问题。 (原来有3只小猫,又跑来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3+2=5,一共有5只小猫。) (原来有2只小猫,又跑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2+3=5,一共有5只小猫。) 2、引导对比感知加法交换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算式都是2和3相加,只是加号前后的数位置发生了变化。2加3等于5,3加2也等于5,这说明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仔细看图,明白图 意。 说图意,根据图意 列出算式。 观察对比 查找算式的异同 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运用多媒体 让小猫“动”起来, 以生动的画面再 次激起学生参与 学习活动的积极 性。学生通过看图 计算,可以进一步 理解加法的含义, 加深对算法的理 解和运用;通过比 较两个算式,初步 感知了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的道理。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这篇文章不太好懂,但骆正位老师对课文钻研透彻,设计精巧,使得课堂生活活泼而又扎实有效。 【教学实录】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思想 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案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案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了解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案策略与手段 教案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四、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五、教案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收获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里我预设几个学生会谈到的地方: ()、出示本课词语,让学生邀请自己小组的小伙伴一起来读词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及点评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Record and Comment on the Second Class of "A Century of Wind and Rai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这篇文章不太好懂,但骆正位老师对课文钻研透彻,设计精巧,使得课堂生活活泼而又扎实有效。 【教学实录】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

5以内的加法教案(公开课)

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交流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数的分与合正确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魔术情境图。 (1)观察图意。 ·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魔术来看一看这一位小丑给我们变出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魔术师变出了3只红气球。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3只红色的气球, 师: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变出1只蓝色气球),现在呢 生:又变出了一只蓝气球。 师:谁还会说 ' 生:又变出了1只蓝气球。 师: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3只红气球,又变出了1只蓝气球。 师:根据这幅完整的图画,你能算出什么呢。 生:一共变出了多少个气球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生: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就是4个气球 师:你真棒 < 小组合作交流:同桌之间用合起来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表示把3个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把你的方法写在本子上面,等会介绍给同学听。 生1:1和3组成4 生2 生3:3+1=4 (2)认识加法 师:3+1=4。(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3+1=4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师:你知道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吗(加法算式,出示课题)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是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1】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执教的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

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老师又例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上课的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 【2】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曾经听过陈俊老师的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既像一堂科学课又像一堂综合实践课,怎么都闻不到语文味。那时候的陈俊老师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蓝天上扑腾学飞。一年后再听她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陈俊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ji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

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提要:首先,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问题做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迫切的渴望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 开课后便抛出这一中心句,让学生自由默读后,找出能支撑这个中心句的句子。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找到句子谈感受,理解感悟后总要回归到中心句“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显得开放,充满激情。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课上同样也是必须的。接手这个班后,发现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更是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在教学时也努力做到这一点。通过读第四段,分角色朗读三四段介绍农耕社会和二十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二十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评价语匮乏。评导结合一直是指导老师向我传授的教学理念。评是为了更好的导。因此,教师评价语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有针对性。整堂课几乎听不到我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因此这又是课堂的另一个大败笔。 最后,语文味不正。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直不是很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接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喜欢采用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了引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说点俏皮的,流行的话语是我比较常用的方法。一直没有觉得自己这个做法有什么不好,听老师评课后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大的弊端。这让我不得不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要靠老师精彩的能吸引人的教学。原来的自己一直走在了一个误区中,还好,发现的不算太晚。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两点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多请教,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求索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 评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这篇文章不太好懂,但骆正位老师对课文钻研透彻,设计精巧,使得课堂生活活泼而又扎实有效。 【教学实录】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5以内的加减法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出示图2图3,按图1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圈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5以内加减法练习直接打印

(一年级)五以内加减法练习 5以内的加法练习题 1) 2+1= 2) 1+2= 3) 2+2= 4) 1+4= 5) 0+4= 6) 0+2= 7) 1+3= 8) 1+2= 9) 0+3= 10) 0+4= 11) 1+1= 12) 4+0= 13) 1+1= 14) 2+0= 15) 1+0= 16) 2+3= 17) 1+4= 18) 1+2= 19) 1+1= 20) 3+1= 21) 1+0= 22) 2+2= 23) 2+0= 24) 4+0= 25) 2+2= 26) 1+4= 27) 3+2= 28) 2+2= 29) 3+2= 30) 0+4= 31) 4+1= 32) 1+0= 33) 1+4= 34) 1+3= 35) 1+0= 36) 1+1= 37) 4+1= 38) 0+0= 39) 3+2= 40) 3+2= 41) 0+4= 42) 2+2= 43) 2+1= 44) 4+1= 45) 4+1= 46) 0+4= 47) 0+3= 48) 0+2= 49) 2+0= 50) 4+1= 51) 4+1= 52) 2+0= 53) 2+1= 54) 4+1= 55) 2+1= 56) 2+2= 57) 1+0= 58) 3+2= 59) 0+0= 60) 4+0= 61) 0+2= 62) 1+4= 63) 4+0= 64) 0+3= 65) 0+1= 66) 1+0= 67) 2+0= 68) 2+2= 69) 1+4= 70) 1+3= 71) 0+2= 72) 0+0= 73) 3+1= 74) 3+1= 75) 1+4= 76) 3+1= 77) 1+4= 78) 2+2= 79) 4+0= 80) 2+2= 81) 2+2= 82) 0+1= 83) 1+0= 84) 2+2= 85) 3+1= 86) 3+2= 87) 3+2= 88) 4+1= 89) 2+1= 90) 1+4= 91) 0+2= 92) 0+1= 93) 2+2= 94) 3+1= 95) 4+1= 96) 1+0= 97) 4+1= 98) 1+0= 99) 4+0= 100) 4+1=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执教的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老师又例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上课的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

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 【2】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曾经听过陈俊老师的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既像一堂科学课又像一堂综合实践课,怎么都闻不到语文味。那时候的陈俊老师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蓝天上扑腾学飞。一年后再听她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陈俊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激qing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一、导入课堂新颖自然。陈俊老师运用了最新时事政治------“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人类现在正处于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扎实严谨的常态课堂——评杨小军《呼风唤雨的世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