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坚定制度自信 实现和平崛起

坚定制度自信 实现和平崛起

坚定制度自信  实现和平崛起
坚定制度自信  实现和平崛起

坚定制度自信实现和平崛起

-- 兼谈共享理念的定位、内涵及意义

吕永红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能够准确掌握将来国家的发展方向,明确国家发展的路线。而以共享理念的准确定位是改革成果共享的基本保障。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共享理念的定位、内涵,明确其意义,走出共享理念的误区,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并以此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共享理念;制度自信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考验,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因此,全党必须坚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以更好地理解我党坚持制度自信的实践策略以及价值定位,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用共享理念来指导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建立。胡锦涛早就指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制度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其优势。此后在十八大上他又再次强调在整个党内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此,笔者尝试从学理的角度,论述如何以共享理念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从而实现国家和平崛起。

一、共享理念的定位、内涵及其意义

(一)共享理念的定位与内涵

共享理念的定位,指的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共享目标、成果内涵以及达成方式的基本观点,其中包含对于改革发展中的程序和实体、内驱和方向的评判标准,也包含在这类评判标准上延伸而来的人生观与社会观。共享理念的定位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与社会制度之中,其具体作用是对改革过程中的成就共享进行引导,在引导方面包括行动引导以及价值取向引导,体现出在社会主义改革成就共享中实践与价值两方面的功能。在对行动的引导,依据的是改革成就共享的方式理念,体现的是改革成就共享的实际操作,涵盖着发展改革中的效率问题、平等问题等方面;在对价值的引导,依据的是改革成就的目的理念,指出成就共享是有预期的行为,同时改革发展成就的共享具有一定的伦理性与正当性,即共享理念中的方式理念指明怎样进行成就共享,目的理念指明进行成就共享出于何种目的,方式理念与目的理念组成了完整的成就共享的整体理念系统。

(二)坚定共享理念的意义

坚定共享理念有利于确定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思路及方向。共享理念指明了怎样达成改革成果的共享,能够为国家的稳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安定团结提供制度的建立提供有效保障。坚定共享理念也是对我党奉行“全民共享改革成就”的升华,为改革成就共享提供了依据,并进一步明确了共享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定位,厘定了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坚定共享理念有利于共享方式的优化。坚定共享理念,对于党内在改革历程中所推行的各种政策、实施的各类手段进行科学的审视,对于一些不当的改革措施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思考,能够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多维化需要,不断进行组织形式与实际操作的调整,使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有利于共享方式得到优化,国家早日步入现代化,能够优化社会主义制度,使其更好的适应改革的需要。

二、坚定制度自信面临的挑战

(一)实践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于把握我党执政规律、国家持续发展、民族繁荣兴盛、人民生活安定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从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策、路线与方针,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与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世界瞩目,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切实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距离,使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速度始终处于世界前列,使国家向着实现现代化稳步推进,同时对于世界化经济增长及全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党内产生了更为合理的发展理念、更为准确的发展论断,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以共享理念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核心要素。在实践过程中,决不能循规蹈矩,走封闭僵化的路线,更不能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尊重广大人民的利益需要,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中国的发展之路将会变得举步维艰,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成为空谈。

(二)理论挑战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性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呈现出勃勃生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根本理论原理放置在特定时代中,与时代相适应,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掌握特定发展阶段的关键所在,对特定发

展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在20世纪40年代初,毛主席同志就将实事求是纳入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由此可以看出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所持有的态度是科学的、符合发展规律的,指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需要与时俱进,立足于所处历史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立足于国家特定时期的基本国情2。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人秉持的发展态度,在两个层面上有所体现,一方面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另一方面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从实际的角度看待问题,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发展情况中去,保持实事求是的发展态度,科学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前,我国的共产党人也在用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姿态,不断对党内制度进行突破创新。从以上来看,能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思想、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理论挑战。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决不能固守传统思想,决不能将改革意识同历史发展规律相背离,否则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进步,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

三、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根本保障

第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政治前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取人大代表,当选的每位人大代表都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服务于人民,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同时国家各级政府机构与司法机构也是由人民代表大会推选成立。实行民主集中制度能够保障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时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使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得到切实体现。

第二,各级人大代表之间不存在党派利益争夺,彼此有着相同的阶级地位,共同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不会代表某些特殊阶层的意志,而是将人民的整体利益放于首位。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确保国内多数人群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也会充分重视并保护少数人的利益需要,从而为国内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最根本的经济制度,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经济基础。在根本经济制度规制下,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获得了同步发展的条件。在国内,公有制把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能够进行各种资源的合理调控,有利于推进乡村城镇化、国家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表现出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推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符合当前阶段我国的现实情况,能够为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引导市场经济有序发展,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作为实践命题存在,也作为理论命题存在,但整体看来是作为价值

命题而存在。价值属于哲学的范畴,表现的是在实践的前提下,实践主体与客体两者间构成的意义关联。价值认同说的是作为主体内在尺度的价值意识对价值关系进行的选择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认同,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它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所持有的的根本价值观,体现的是改革目的和改革方式两者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的利益需求,因此能够获得人民大众的一致认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分鲜明的阐述了党在国家发展中高举何种旗帜,沿承何种路线,秉持何种精神,制定何种改革目标。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党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旗帜,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为全面、快速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改革道路,为全面快速构建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在改革中要转变传统思想、推行改革开放、全民协力,攻克困难,为全面快速构建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号召要为了全面、快速构建小康社会而努力,为不同时期的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

四、以共享理念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的有效策略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要做到以共享理念为指导来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然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马克思理论信仰,改革发展实践表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各项建设成果取得的根本,在当今以及将来都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应用。其次,要保持科学的发展态度,勇于面对时代的发展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困难和新挑战,能够按照时代发展规律,掌握时代特征,摒弃与马克思对于时代发展观有违的错误论断,使马克思主义更适应中国具体国情。最后,应当对以往的改革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符合发展规律,能够推动国家进步,能够保障人民利益的各种措施与经验进行系统归纳,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从根本上表现出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价值参考。要做到以共享理念指导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上的各类思想进行引导。首先,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思想的本质及发展趋势,对存在的各类社会矛盾与冲突作出总结分析,具有对社会思想形成的先期预测。其次,要存大同、求小异,建

立多样共生的意识形态,将社会主义思想形态的作用力与包容力发挥出来。最后,应当做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划分的工作,对于不利于人民利益的思想意识坚决抵制,做好思想认识问题的合理区分,厘清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边界。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共享理念指导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持续进行文化强国建设。对于国家内部而言,文化强国能够提升整个民族的向心力,推动全民素质的稳步提高;对于国家外部而言,加强文化强国建设能够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3。因此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坚持文化强国路线4。一方面要提升文化发展的活力,用制度的形式提倡全民投入到文化建设,发挥广大人民在文化强国路线中的创造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内部条件,在国内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系,构建具有现代化性质的文化市场,为文化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开展氛围。此外,还要注重中外文化的衔接与共融,与其他国家进行充分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引入外国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内容,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以共享理念指导为指导,坚定社会制度自信,还需要用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来对党进行武装全党,教育全民。首先,要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精髓,掌握正确的理论主体,明确怎样树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中国改革的顺利推行保驾护航。其次,要强调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始终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学习、探讨马克思理论,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有着严谨的攻关态度,深入提高党的理论思维水平;此外,党内所有党员都应当率先垂范,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身,提高政治水平、思想觉悟,为人民群众树立理论学习的榜样。

(五)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制度体系的创新

国家在推行改革开放的初期,大量参考了一些先进国家较为成功的制度,在推动国家制度方面快速与世界接轨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并非所有国外成功的制度都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因此,当我们要对一些国外的先进制度进行参考和借鉴时,必须立足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分析,科学决策,去伪存真,此外还需要结合各个发展阶段国内政经、人文发展现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以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为原则,以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为标准,以易于操作为要求,对需要引入借鉴的国外制度进行大胆创新,科学推行,在维持国内制度体制稳定与进步的前提下实现创新突破。事实上改革成就共享的达成也需要从国内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进行探索研究,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逐层稳步推行,应当避免违背国情现状,违背历史发展阶段客观实际情况的

发生。因此我们要根据特定中国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的客观条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时机、提升动力,不断取得新的的改革成就,并将取得成就转化为全民共享。

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下,大刀阔斧、旗帜鲜明地进行改革,并积累下了宝贵的改革经验,获得了巨大的改革成就,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制度。事实证明,共产党人在坚持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在中国历史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水平稳步增长,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以共享理念为指导来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要性,提高我们坚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历史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改革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只要坚定不移地以共享理念为指导来坚定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就会获得持续、稳步发展5。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引导下,以共享理念作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制定的发展目标,为第三世界国家树立榜样,逐步实现和谐、民主、富强,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和平崛起。

注释:

①参见杨雪梅、周舒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已形成》,载于2012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②马桂萍《马克思思格斯制度观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

③《谈中国的制度自信与话语自信—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载于《思想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

④吴敬琏《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载于《学术界》2012年第5期。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而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光明日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随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顽强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来引领方向,按五位一体布局展开建设,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这是条新路、正路,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一是不同于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在探索中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不同于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是一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必穷,是死路一条;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必乱,大好局面就会毁于

一旦,同样也是死路一条。正是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使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这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然,让十几亿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构想和实践,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也必然会逐步得到解决。事实胜于雄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成功,必将给中国带来更大成功。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有这种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有正确理论的指引。这个正确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不丢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新思想、新认识在今天已成为常识或共识,但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几乎都会遇到干扰和阻力。干扰理论创新的错误思想倾向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西化和僵化。前者迷信西方,鼓吹全盘西化,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后者对马克思主义抱教条主义态度,用老祖宗说过的话来质疑新话,否定改革开放。前一种声音主要来自我们的对立面,相对容易识别和防范;后一种声音主要来自党内,造成的干扰更大,这也正是中央一再强调解放思想的原因。

精品-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优秀作文5篇

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优秀作文5篇 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优秀作文篇1 1919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起点。 五四运动通过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欺侮和封建军阀卖 国行径的斗争,掀起了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是一场民族自新与自救的爱国运动和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以往前赴后继斗争的继续和新的发展。五四运动鲜明地贯穿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题,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个五四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变革时代异域新潮的有机结合。爱国和进步是物质层面的展示,民主和科学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两个方面构成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浑然一体,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时代新思潮鼓荡的结果。这个五四精神既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精华和时代新潮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所有这一切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无论在太平盛世,还是危亡关头,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始终传承于中华民族中。从《礼记·儒行》“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韩愈“奔向东南,惊涛澎湃,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 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陶行知“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都是中华民族爱国意识的生动写照,并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中华民族也十分重视和强调爱国主义的传统,把它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和人格是否高尚的重要试金石和对个人道德品质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这种爱国的优良传统已经凝聚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爱国意识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鼓舞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前仆后继,成为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变革和进取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汤《盘铭》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

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人就不断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我们获得今天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我们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政策,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我们对自己所走的路足够自信,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为此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实际上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自信,主要主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一是要怎样发展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更加完善。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历经风雨,艰难探索开辟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体现出了我国在长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完全适合我国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人民对其充分肯定,这也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足够的自信迎接未来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先进的,道路是正确务实的,制度是合理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未来有足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然而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完善中不断前进。然而怎样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哪。首先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有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必须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理论、道路、制度方面的创新,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进到新的高度。在当代时代大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自信、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即党的最高纲领与党的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基本原理,都始终根植于、立足于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都遵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这也是三个自信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整体的根本依据所在。第二,共同的实践基础。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三个自信共同的实践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践的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基于道路的具体实践,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又是切合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的。第三,共同的目标指向。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理论体系或制度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即两个百年阶段性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自信就是植根于对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各种压力、挑战和困难的充分精神准备。第四,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品质,这一品质也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理论体系的发展、制度的完善过程中。三个自信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优秀作文5篇.

绽放臧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优秀作方篇 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优秀作文篇1 1919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起点。 五四运动通过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欺侮和封建军阀卖国行径的斗争,掀起了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是一场民族自新与自救的爱国运动和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以往前赴后继斗争的继续和新的发展。五四运动鲜明地贯穿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题,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个五四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变革时代异域新潮的有机结合。爱国和进步是物质层面的展示,民主和科学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两个方面构成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浑然一体,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时代新思潮鼓荡的结果。这个五四精神既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精华和时代新潮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所有这一切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

神财富。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无论在太平盛世,还是危亡关头,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始终传承于中华民族中。从《礼记?儒行》“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韩愈“奔向东南,惊涛澎湃,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陶行知“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都是中华民族爱国意识的生动写照,并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中华民族也十分重视和强调爱国主义的传统,把它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和人格是否高尚的重要试金石和对个人道德品质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这种爱国的优良传统已经凝聚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爱国意识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鼓舞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前仆后继,成为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极为艰巨复杂的。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我们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同样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中国道路对世界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光辉。我们要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是一部鸿篇巨著,500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其写下了精彩篇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把这部鸿篇巨著写下去,而且要写好写精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事业,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驰骋、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只要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畏艰苦、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

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心得体会4篇

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心得体会4篇 2020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心得体会1 在万众期待中,2020正迈步向我们,本以为新的一年会有一个新的开端,能将2019 年的遗憾都忘却,却不曾想命运向我们开了一一个致命的“玩笑” 在猪年末端,鼠年前夕,网上曝出了武汉出现了-种新型冠状病毒。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感染的人数日渐增加,全国各地都有被感染的患者,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只能通过网.上的消息来关注武汉,关心疫情。我们只是人海中渺小的一一个,但众多渺小的个体团结起来也是有巨大的力量,我们都在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期待着时局的转变。 在这场疫情中,最受关注的是那些白衣天使们,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走上了抗疫情的-线战场,为了祖国,为了武汉,他们将自己置身危险之中,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地守护着这个大家庭。为了抗战疫情,他们时常穿着防护服,而一穿便是好多天,最后脱下时,整个人都要虚脱了。在这时,他们便是这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值得所有人称赞钦佩。而在这其中有位叫钟南山的院士,已经是第二次陪伴我们祖国渡过危机了。在2003年爆发的非典中,这位钟南山院土就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中,他又一-次站在了疫情的前线,他为医学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光景。还有许多因为抗战疫情而患病牺牲的医生护士,都受得起我们的尊重。 天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坚持努力下,抗肺炎的药品已经研制出来,并且治愈了不少患病人士。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相信医生,相信祖国,相信我们可以打赢这一-场战役。同时也希望武汉的朋友们放平心态,我们都在关心着你们,关心着武汉这个小笨蛋,我们会风雨同舟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17年前,我没能与祖国一-起面对非典,17年后的今天,我与祖国同生死,共进退!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对“三个自信”的理解学生:饶瑞琪班级:10城建建筑学1班 学号:102029001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是要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三个自信”是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前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报告强调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个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为何敢如此自信,我们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近代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

浅析制度自信的内涵

浅析制度自信的内涵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接力探 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文主要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谈一谈对制度自信的理解。 关键词: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主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涵义及特色 基本制度乃是社会采取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运作的基础,根据唯物史观的理论,一个社会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制度设计,因此基本制度包括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这些制度采用何种方式展开和构成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说,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在基本制度的规约下,一个国家对本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制度性安排,就是具体体制。1 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能够保持政局长期稳定和社会和谐,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能够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关键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的制度保障,道路、理论和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反映,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走自己的路。他说:“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这条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革命道路的延伸,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重要组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个是社会主义制度,另外一个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前者强调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属性为基础,并且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中保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后者则强调我国的制度必须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切合中国实际,既不照本宣科也不照抄其他国家模式,表明我国 1聂运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380页。

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十八大上,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提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么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呢? 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举起这面旗帜就向全社会昭示了:我们党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的道路。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之中发展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经济建设问题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政治建设问题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化建设问题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建设问题上,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可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五,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个人层面来看,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6.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166627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在守正创新中坚定制度自信(公务员学习考试答案100分)

在守正创新中坚定制度自信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 单选题:3 分]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马克思主义 D 列宁主义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是司法的生命线。 [ 单选题:3 分] A 创新 B 法治 C 执行 D 修订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单选题:3 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到(),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 单选题:3 分] A 2020年时 B 2035年时 C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D 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哪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 单选题:3 分] A 十九届一中全会 B 十九届二中全会 C 十九届三中全会 D 十九届四中全会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商君书》曰:凡将立国,()不可不察也。 [ 单选题:3 分] A 言行 B 风气 C 礼仪 D 制度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 单选题:3 分] A 2020年时 B 2035年时 C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D 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 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单选题:3 分] A 实事求是 B 中国共产党领导 C 依法治国

坚持制度自信,强化治理效能

坚持制度自信,强化治理效能 2020年专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有幸在2020年底参加石河子大学机关干部专题网络培训课程,短短一个月时间,在紧张的工作闲暇之余学习完成了全部课程,心里由衷感到欣慰。同时通过各种精品课程的深入学习,使我在政治思想、全局观念、管理艺术、怎样构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产物,是符合社会政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之治作为一个成功样板已经在全球完美树立,在根本上,我们的制度优势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统一性。首先,这种统一性要求在总体发展思路、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政治建设、法治建设和具体各层面的改革和发展上,坚持协调推进、统筹发展和辩

证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式又相互依赖、协调统一的内生性治理结构。其制度理性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上的有机统一,并在持续改革进程中逐步实现制度的稳定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第三,就是居于长期领导和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及其自身属性、特点和政治功能的特殊性。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结构上的不断优化和功能上的不断增强。 二、不断学习,修身立德,提升自身素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我们机关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接受新思维、新举措,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的需要,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作为党政机关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提升自己的素养。在提升自身素质方面,我觉得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今后,我要立足本职,边干边学,学习老干部、老党员的经验,学习机关作风建设的新思路新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3篇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3篇 1、理论基础:4个意识和4个自信是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实践进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用来指点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 2、思想实践:牢记4个意识是党员的信仰理论的基石坚定理想信心是党和干部心中永久的灯塔。坚持4意识才能虔诚的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3、积极行动:4个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本身工作,深入学习和发扬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理论积极付诸到行动中去。 4、勇于创新:在工作中要勇于尝试1些新的理念,做到坚持,敢为人先。能够闯出1条勇于进取的心路。 5、模范作用:党员和干部应当在4个意识和4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使我党和我国保持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2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心基础和气力源泉。制度自信建立在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本质和优越性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大学生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自觉为完善中国之治贡献自己的气力。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时间性问题。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深入认识和坚定信心。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心基础和气力源泉。

大学生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他们进1步坚定制度自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认识制度体系坚定制度自信 充分的制度认知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础和本源。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认识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太长期实践,来之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高度自信。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点,植根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1个国家选择甚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分营养的制度,才最可靠、最管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时间实践中构成的科学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指点,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动身进行制度设计,保障了广大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大众的支持和拥戴。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根 基和文化底蕴。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契合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但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构成发展的,在x成立70多年的延续探索中构成发展的,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入总结中构成发展的,更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构成发展的。

引导大学生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作者:叶燊《光明日报》(2015年08月23日07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制度自信具有更加独特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制度是道路的重要保证,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制度是理论的具体化,更加直接和现实,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易于被感知和评价。因此,如果没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就缺乏现实抓手,道路自信也就缺少了坚实保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经历了从反思到理性、从认同到逐步自信的历程。当代大学生体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但有的学生依然质疑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他们期待着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释放,但有的学生却很少看到这种红利背后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他们期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但有的学生却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作为比照的样本。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既有过去的经验需要归纳和提炼,也有当下的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关键在于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获得感。制度优势的科学性如果不能被证实,制度自信就会变成一种口号,难以根植于大学生内心。 在推动学生理论学习中坚定制度自信。要重点抓好唯物史观教育。唯物史观中蕴含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只有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形态及其原因,才能把制度自信建立于科学性之上。要及时、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论断,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其深刻内涵: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怎样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从而深刻认识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充分认识体制机制层面具体制度改革的紧迫性、艰巨性,克服个别学生以具体制度的不完善来指责甚至否定根本制度的不良倾向,形成对待改革、适应改革的理性心态。 在感受建设成就中坚定制度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理论以创新的源泉,给制度以自信的保证,给人们以信心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树立制度自信提供了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明。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要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探索的事业,“摸着石头过河”必然是渐进的,不可能是完美的、最优的。前进道路上的不足、困难和问题易于被人们关注、聚焦甚至放大,易于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否定道路、歪曲理论、抨击制度的理由和例证。要引导学生看到问题的存在与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坚定克服不足的信心与勇气,不因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而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理性比较中外制度中坚定制度自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是经过中西制度比较后形成的理性与成熟。今天,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深刻理解:“五个有利于”如何揭示制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为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概括,从而把自信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展现的关系是坚定制度自信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理论层面论证是有着比较充分的论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作出的“两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_理论自信_制度自信

光明日报/2013年/1月/1日/第003版 理论?实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人夏春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随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顽强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来引领方向,按五位一体布局展开建设,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这是条新路、正路,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一是不同于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在探索中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不同于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是一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必穷,是死路一条;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必乱,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同样也是死路一条。正是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使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这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然,让十几亿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构想和实践,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也必然会逐步得到解决。事实胜于雄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成功,必将给中国带来更大成功。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有这种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有正确理论的指引。这个正确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不丢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新思想、新认识在今天已成为常识或共识,但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几乎都会遇到干扰和阻力。干扰理论创新的错误思想倾向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西化和僵化。前者迷信西方,鼓吹全盘西化,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后者对马克思主义抱教条主义态度,用老祖宗说过的话来质疑新话,否定改革开放。前一种声音主要来自我们的对立面,相对容易识别和防范;后一种声音主要来自党内,造成的干扰更大,这也正是中央一再强调解放思想的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期创造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为全党全国各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王金华 (2014年3月26日)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和信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入党的时候,曾经面对鲜红的党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时至今日,仍然需要经常地审视和自省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矫正人生的坐标。 无论共产主义目标离我们有多远,征途中遇到多少艰难,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用一生坚守去努力实践,高扬理想旗帜,磐石信念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第一,要带头学习。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要坚持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讲党性、讲修养、讲奉献,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先进性,以自己的良好思想品格、政治素质和模范行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团结人,爱党爱国爱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立场坚定,一心一意跟党走,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参加实践是根本。当前的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踏实地、从我作起、从现实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才能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作为具体的实践和当前时代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员的远大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