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金昌吉 张小荫

时(也称时制,ten se)和体(aspect)是同语言的时间(ti m e)性密切相关的两个语法范畴。通常认为,时侧重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体侧重动作或事件的进程。现代汉语的时和体能否构成独立的语法范畴我们姑且不论,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汉语的时体问题确实有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一些特点:其一,汉语没有印欧语那样的屈折形态,因而更多地依靠广义形态和分析形式来表现时体意义;其二,时体意义对时体形式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其三,时意义、体意义往往共用一个语法形式,相互纠缠,难以区分。正是以上特点给现代汉语的时体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正因如此,它才引起了语法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现代汉语时体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借以理清头绪,交换意见,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20年代到70年代末为初探阶段。这一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开始以借鉴西方的语言理论为主要特点,其间经历了较长的缓慢发展过程。从80年代初至今为发展和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充分重视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不仅在语言事实的发掘上有所突破,同时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独到的建树。

一、初探阶段

早在20年代,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已对时体问题有所涉及。基于与英语语法的比照,黎氏认为“后附的助动词”(如“了”、“着”、“起来”等)可以看成“表动作完成或进行之动词词尾”,而“动词‘时制’(ten se)的变化,依靠‘时间副词’和‘助动词’的参伍活用”。这实际上是把时间副词和助动词看成与英语的词形变化相应的时体表现手段,即时体标记。

此后,王力、吕叔湘、高名凯从汉语的个性特点出发,对汉语的时体问题作了更为细致的论述。王力(1943)认为汉语“着重事情所经过时间的长短,及是否开始或完成,不甚追究其在何时发生”,因此汉语有“体”(王力称为“情貌”)而无“时”。王氏归纳的情貌类型和各类的语法表现形式与当时的其他归纳相比更具合理性和概括力,为后来的很多学者所接受。吕叔湘(1942)从表达论的角度对汉语“时间”和“动相”的表达方式作了详尽描写。吕氏认为汉语的时间观念依靠时间词来表示,而“动相”(即“一个动作的过程中的各种阶段”)主要依靠一些意义虚化的限制词(如“将”、“方”、“已”等)和专门起语法作用、近于词尾的词(如“着”、“了”等)来表示。他还逐一分析了汉语的“三时”、“十二相”,其中改造“三时”观(把“现在”、“过去”、“将来”改为“基点时”、“基点前时”、“基点后时”)和明确区分“绝对基点”与“相对基点”,为后来时意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高名凯(1948)的时体研究颇具建树,他不仅强调了时与体的区别,而且充分阐述了汉语有“体”无“时”的观点,明确指出“汉语没有表时间的语法形式”。

五十年代后期,汉语“有体无时”的观点受到了前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雅洪托夫和国内学者张秀

等人的挑战。龙果夫(1952)认为汉语的语尾兼具表体和表时功能,可以看成体?时标志。他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汉语时范畴的两大系统——过去时系统和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系统。雅洪托夫(1957)也肯定了汉语时范畴的存在,指出“汉语的时间范围……是由于附加的体意义以及部分地由于能愿的细微意思而复杂了的时间范畴。汉语动词的时,和许多其他语言动词的时一样,是混合的体—时范畴”。张秀(1957)认为汉语没有绝对时制,而有关系时制(即相对时制),因为汉语的关系时制有其相应的语法表现形式。尽管三位学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一致的,即汉语不但有体范畴,也有时范畴。这一观点在当时未能引起语法学界的足够重视,但对后来(特别是新时期)的研究者颇有启发。

以上述学者的研究为代表的早期现代汉语时体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理论探讨占优势。初探期的研究侧重对西方时体理论的引进、消化、改造和汉语时体框架的建构,包括对时、体内涵的界定,关于汉语有无时、体范畴的争论以及对汉语时体基本格局的初步构拟,表现出较强的理论色彩。其中关于汉语有无“时范畴”的理论探讨对后来的影响尤为深远。王力、高名凯等的“汉语有体无时”论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这一观点的主导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2.时体框架的建构缺乏客观标准。学者们对汉语时和体的初步认识不尽相同,而真正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开始,这使得早期汉语时体框架的建构带有较大的主观任意性,各家创立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归纳出的时体类别、时体数目和时体形式千差万别。比如,王力归纳的体类型有七个,分别为普通貌、进行貌(“着”)、完成貌(“了”)、近过去貌(“来着”)、开始貌(“起来”)、继续貌(“下去”)和短时貌(重叠);赵元任的归纳与王力大致相同,但多了一个“不定过去态”(“过”);吕叔湘把体归为十二类,略显庞杂,有的类可以合并;高名凯归纳的体类型中还有结果体(“着zháo、住、得、到、中”)和加强体(同义词连用)。

3.具体描写相对薄弱。早期的研究立足于汉语时体基本框架的构拟,因而具体描写显得比较薄弱。多数研究只是停留在对时体类别、时体形式的简单归纳和概括说明上,缺少专门针对某一时体类别、时体形式的深入描写。虽然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单篇文章也讨论了个别的时体形式①,但大多只是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用法的浅层分析,距离深入细致的描写还差得很远。

初探阶段的汉语时体研究以西方语言理论为基础,建构汉语自身的时体范畴体系,虽然还谈不上深入和系统,但汉语时体基本框架的建立为后来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某些体形式(如“了”、“着”、“过”、动词重叠)也逐渐得到了公认。

二、发展与深化阶段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到8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深化。这一阶段的成果较多,也较为集中和突出。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述。

(一)对个别时体形式的深入描写

对个别时体形式的深入描写是这一阶段时体研究的主要特色之一。学者们在前人构建的时体范畴体系雏形的基础上,对几个主要的也是人们公认的时体形式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描写。

对时体形式的描写,除了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982)以及几部虚词词典性专书外,更多地体现在单篇文章中。我们分两个方面来说明。

(1)对单个时体标记的研究。有的文章侧重对体标记的语法意义的重新审视:刘勋宁的《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1988)对当时的流行看法即词尾“了”表“完成”提出异议,认为“了”的基本语法意义是“实现”;而王还在《再谈现代汉语尾“了”的语法意义》(1990)中对刘文提出了商榷,指出不能把“完成”与“完”等同起来,“完成”不一定意味着结束;黎天睦的《论“着”的核心意义》(1989)运用标记性理论和核心意义分析法分析了“着”的核心意义——“惯性”,并指出其准确意义和功能是

由与之连用的动词的类别决定的。有的文章侧重对体标记的句法分布情况的考察:刘宁生的《论“着”及其相关的两个动态范畴》(1985)考察了“着”的分布与动词性质的关系;李兴亚的《试说动态助词“了”的自由隐现》(1989)则从全句着眼,探讨了谓语动词、副词、时间词、数量短语、结果补语等一系列句法因素对“了”的分布情况的制约。此外,刘公望(1988)、费春元(1992)、卢英顺(1995)等也从不同角度细致考察了单个时体标记。

(2)时体标记之间的比较研究。孔令达的《关于动态助词“过1”和“过2”》(1986)首先分析了“过”的两种语义——表完毕(“过1”)和表曾经(“过2”),然后比较了它们与“了1”、“了2”的结合能力以及它们对句式的选择;刘月华《动态助词“过2”“过1”“了1”用法比较》(1988)从语法意义、使用场合和句法结构特点等三个方面系统地比较了“过2”“过1”“了1”的异同;类似的文章还有房玉清的《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1992)等。而陈刚(1980)和赵世开、沈家煊(1984)通过与英语相应的体形式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汉语体标记的特点。

总体看来,对时体形式的研究越来越注重语法、语义、语用的结合,而这种多方位的考察促进了研究向纵深和精密化的发展,但仅有这样的描写还不够:“点”毕竟代替不了“面”,考察个别的时体形式永远也把握不了整个时体系统的全貌;同时,有些文章偏重于具体事实的描写,而在理论阐释方面似嫌不足。

(二)理论探索与事实描写相结合的系统性的研究

1.系统性 王松茂早在80年代初就对汉语的“时范畴”和“体范畴”作过比较系统的讨论。他归纳了十种体类型和五种时类型,并详细分析了各类的语法表现形式。尽管他的时体观难免有将问题简单化之嫌(认为体形式是动词之后的辅助词和重叠式,时形式是在动词之前的时间副词),但就研究的系统性而言,确为当时学者所不及。

随着系统观念、体系观念的深入人心,汉语时体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陈平的《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1988)从系统观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时间②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时相③结构、时制结构和时态结构,目的是“为全面阐释现代汉语中与时间性相关的语法现象建立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文章虽未对时制和时态作重点分析,但提出的某些理论见解颇具启发性:一是强调了时与体分开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是认为汉语时制的语法特征在表现方法上具有隐蔽性;三是在方法论上主张从大的系统出发,通过系统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联对比来把握考察对象的性质,具体到时体研究,就是把时和体置于整个时间系统框架中进行考察。尽管陈文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④,但他的系统观念和从整个句子的时间性特征着眼的研究角度都是对传统研究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引起了学界的普遍重视。此后,龚千炎为陈平的时间系统框架填充了丰实的内容。他的《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1995)是第一部全面论述现代汉语时间结构系统的专著,也是一部对时、体系统进行综合考察的专著。书中逐一分析了时间系统的三维结构,其中对汉语最为发达的严密的时态结构论述尤细。此外,该书注重考察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比如时制对时相的选择、对时态的限制以及时态同时相、时制的对应关系等)和子系统内部成分之间的配合情况,试图揭示汉语时间结构网络的全貌,这与陈平的主张是一致的,而龚千炎在这方面作了更多的具体工作。

陈平、龚千炎都是以整个时间结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而有的学者则单就某一个子系统(时系统或体系统)进行了考察。戴耀晶的专著《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1997)深入考察了汉语的体系统。书中采用语义分析法,详细讨论了完成体和非完成体两大类中的六种体,对每一种体形式所反映的体意义都提取了数项语义特征,从而以简明的语义概括驾驭了各类体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特别强调了时、体范畴与时、体意义的区分,指出前者总是与一定的形态形式相关,而后者则可通过词语形式、形态形式、语调形式、格式形式、言语环境及说话者心理等各种手段来表现,因而在

任何语言中都有所反映。明确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时体概念的模糊认识。相对而言,时的系统研究比较薄弱,原因在于“汉语有无时范畴”始终是研究中的敏感问题。在为数有限的研究成果中,李铁根的《“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1997)很值得注意。李文肯定了汉语“时”的语法表现形式的存在,并对三个主要时标记的表时功能及它们在各种句法位置上的使用情况作了全面考察,指出“了”、“着”、“过”作为绝对时标记时,都表已然,与未然相对;作为相对时标记时,“着”表同时,“了”、“过”表异时;它们都是既能表时又能表体的语法标记。此外,李临定(1990)、石毓智(1992)等学者也分别考察过汉语的时、体系统。

2.理论性 80年代后期,学者们的理论意识大大增强,除了上面提到的论著外,一些侧重理论探讨的文章也开始陆续出现,如马庆株的《略谈汉语动词时体研究的思路——兼论语法分类研究中的对立原则》(1996)、张济卿的《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96)、左思民的《现代汉语的“体”概念》(1997)、《现代汉语体的再认识》(1997)等。也有的文章虽不是专门讨论时体问题的,但其中也提出了对时体或时体研究的个人见解⑤。这些理论探讨不仅涉及到“汉语有无时范畴”之类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涉及到时体研究的思路、方法等,对于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时体,拓宽研究思路,改进研究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 这里的“意义”,属于逻辑概念范畴。90年代的研究注重从汉语中时间性因素(时意义、体意义)的表达入手,探求时间观念的各种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开放型的研究思路,可以引导我们对某个语义范畴的各种表达手段及其相互关联进行多维的探讨,从而最终建立起这一语义范畴的表达方式体系。就“时意义”的表达来说,除了上面提到的少数文章外,更多的文章是探讨“时意义”的词汇表现手段(时间词、时间结构、特定句式等)的⑥,而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其他手段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时制观念的表达方式体系。这种研究思路是对传统的单纯从时体形式分析时体意义的研究思路的开拓,也是与系统观念相辅相成的。

(三)研究中的争议焦点

随着时体研究的深入发展,“汉语有无时范畴”这个长期以来的敏感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涵盖了对一系列相关理论问题的看法分歧。

1.对“时”、“体”本质属性的不同理解。多数学者认同传统说法,即“时”、“体”是属于动词的语法范畴,研究“时”、“体”,要从谓语动词的语法形式着眼;有的学者则把“体”理解为语义范畴概念,认为句法上的“体”具有民族性,而语义上的“体”具有普遍性,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⑦;还有的学者主张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理解“体”,即“体”是一个语义—语法—语用概念⑧。同样,如果从语义角度来理解“时”的话,自然得出汉语有“时”的结论。由此看来,当务之急是要明确“时”、“体”概念,同时注意表述上的严密性,避免将“时”(或“体”)与“时意义”(或“体意义”)混为一谈。

2.对时、体范畴的不同理解。多数学者认为时体属于形态范畴,应由动词的形态成分即围绕或附着于动词的虚化语法标记来体现;而有的学者理解的时体范畴较宽泛,它既可用形态成分表现,也可以用特定的语法格式表现。无论哪种理解,都要满足语法范畴形成的基本条件,即系统性和各个语法意义在语法形式上的对立性。从目前的研究看,形态成分在表时体方面显然更具系统性。

3.对“了”、“着”、“过”等体标记的表时功能的不同看法。作为公认的体标记,“了”、“着”、“过”是否兼有表时功能引起了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们表时兼表体,只是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侧重。而对此持否定意见者居多:有的认为它们是专用体标记,根本不表时;有的认为既然它们充任了体形式,就无法同时充任时形式;有的认为体标记所含的时意义是非常次要的附带意义;还有的认为体标记的表时功能缺乏一贯性、系统性,很多场合是可用可不用的,因此不能视为时标记。

4.对“曾经”、“已经”、“正在”、“将要”等所谓的“时间副词”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看法。在“时间

副词”问题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它们应看成词汇形式还是语法形式?一种意见认为,这些词都是实词,具有词汇属性;另一种意见是,所谓的“时间副词”已部分地虚化为语法形式了,只是虚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其二,它们究竟表“时”还是表“体”?将以上两方面的分歧综合考虑,只有肯定了它们作为语法手段的表时功能,才有可能得出汉语有“时”的结论。

“汉语有无时范畴”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在这些问题尚未弄清之前,我们不可能作出定论。

除了上面的争议焦点外,在对个别词语(如“起来”、“下去”、“了2”、“来着”、“的”等)的归类定性和时体类型的划分等问题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而时体术语上的分歧更为严重:有的叫法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把“体”叫做“时态 态 时体”;也有的叫“动态助词 形态词 词尾 动词后缀 动词语后缀”等,多少反映出个人对体标记性质的不同理解。但术语分歧毕竟不利于学术的交流,统一有关的时体术语是非常必要的。

三、结语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的系统性和解释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应该看到,时体问题毕竟是研究中的难点,很多相关的语法现象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描写和合理的解释,甚至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加强对各种相关语言事实的深入探讨。对于目前尚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从语言事实出发。比如对“时”的问题,很多具体的考察工作才刚刚开始,各种与“时”相关的语法现象还有待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这是解决“汉语有无时范畴”这个重要理论问题的基础环节。

2.放开眼界,拓宽思路,多向多维地研究。可以结合方言来研究时体,既能从中受到启发,又能验证或补充我们的某些想法;可以从语用的角度、动态的角度研究时体,对时体标记的使用情况和意义改变等作出合理的语用解释;还可以从句子自足的时间因素的表达入手来讨论时体标记的作用。在这些方面,有的学者已经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3.坚持系统的普遍联系的研究观点。不仅要考察时、体系统在整个时间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且要看到它们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联以及系统内部成员间的密切联系,比如联系句子的情状、动词的内在时间性等来研究“体”;对体系统(或时系统)内部各类体形式(或时形式)之间的共现、替换、连用、嵌套等情况作全面考察。

4.注意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的结合。归纳的时体类型应该是意义与形式结合的语法类,也就是说,每个时体小类都必须有相应的语法表现形式,这样才能体现出类与类之间的对立。没有语法形式的证明,仅根据意义分类就会多少带有主观色彩,难以令人信服。因此,建立完备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时体系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5.加强海内外的学术交流。海外一些学者⑨在汉语时体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新的理论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如从语用、认知功能角度来研究时体。今后还应加强与海外的学术联系,关注时体研究的新动向,充分吸收和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加快汉语时体研究的步伐。

附注

①如俞敏(1952、1954);黄盛璋(1952);林裕文(1959);王还(1963);李人鉴(1964);范方莲(1964)等。

②这里的“时间”指一种广义的时间性因素,不同于所谓的“时意义”。

③“时相”是动词的词义所包含的时间性特征,不属语法范畴。

④如陈文认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是一个语法范畴”,龚千炎(1995)、左思民(1997)等对此持不同意见:竞成(1996)、李铁根(1996)等则认为三元结构并非处于同一平面,“时相”是上位概念,不宜与“时”、“体”并列提出。

⑤如邓守信(1985);竞成(1996);郭锐(1997)等。

⑥如李向农(1994);金昌吉(1996);刘叔新(1997)等。

⑦参见张黎(1996)。

⑧参见左思民(1997)。

⑨如屈承熹、李讷、戴浩一、谢信一等。

参考文献

陈凤霞(1997):现代汉语有“时”的语法范畴吗?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打印稿。

陈 刚(1980):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第1期。

陈 平(1988):论现代汉语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中国语文》第6期。

戴浩一薛凤生主编(1994):《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戴耀晶(1997):《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邓守信(1985):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范方莲(1964):试论所谓“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4期。

房玉清(199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汉语学习》第1期。

费春元(1992):说“着”,《语文研究》第2期。

高名凯(1948):《汉语语法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龚千炎(1995):《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郭 锐(1997):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中国语文》第3期。

黄盛璋(1952):“起来”、“下去”、“下来”,《语文学习》第5期。

金昌吉(1996):现代汉语时间观念的表达初探,《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南开大学出版社。

竞 成(1993):关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问题,《语文研究》第1期。

竞 成(1996):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达,《语文研究》第1期。

孔令达(1986):关于动态助词“过1”和“过2”,《中国语文》第4期。

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黎天睦(1989):论“着”的核心意义(王宗炎译),《国外语言学》1991年第1期。

李临定(1990):《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讷石毓智(1997):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中国语文》第2期。

李人鉴(1964):关于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4期。

李铁根(1997):“了”、“着”、“过”与汉语中时制的表达,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打印稿。

李向农(1994):现代汉语中时间系统点段范畴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打印稿。

李兴亚(1989):试说动态助词“了”的自由隐现,《中国语文》第5期。

林裕文(1959):谈时态助词“了”,《语文知识》第11期。

刘公望(1988):现代汉语的时体助词“的”,《汉语学习》第4期。

刘宁生(1985):论“着”及其相关的两个动态范畴,《语言研究》第2期。

刘叔新(1996):谈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语法学探微》,南开大学出版社。

刘叔新(1997):汉语时间语义范畴的表现方式体系,中国语言学会第9届学术年会论文。

刘勋宁(1988):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期。

刘月华(1988):动态助词“过2”“过1”“了1”用法比较,《语文研究》第1期。

龙果夫(195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华书局,1958年版。

卢英顺(1995):动词语后缀“了1”,《动词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马庆株(1996):略谈汉语动词时体研究的思路——兼论语法分类研究中的对立原则,第9届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

马希文(1987):北京方言里的“着”,《方言》第1期。

木村英树(1983):关于补语性词尾“着 zhe ”和“了 le ”

,《语文研究》第2期。石毓智(1992):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宋玉柱(1981):关于时间助词“的”和“来着”,《中国语文》第4期。

王 还(1963):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1期。

王 还(1990):再谈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3期。

王惠丽(1957):汉语“时态”的表达形式,《语文学习》第9期。

王 力(1943):《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王士元(1990):现代汉语中的两个体标记,《国外语言学》第1期。

王松茂(1981):汉语时体范畴论,《齐齐哈尔师院学报》第3期。

雅洪托夫(1957):《汉语的动词范畴》,中华书局。

于根元(1983):关于动词后附“着”的使用,《语法研究和探索》

(一),北京大学出版社。俞 敏(1952):“了”跟“着”的用法,《语文学习》第5期。

俞 敏(1954):汉语动词的形态,《语文学习》第4期。

张济卿(1996):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文研究》第4期。张 黎(1996):“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语言研究》第1期。

张 秀(1957):汉语动词的“体”和“时制”系统,《语法论集》

(第一集),中华书局。赵世开沈家煊(1984):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语言研究》第1期。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左思民(1997):现代汉语的“体”概念,《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左思民(1997):现代汉语体的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打印稿。

(金昌吉:南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张小萌: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300071)

“出生”与“出身”

刘萃秋

“出生”与“出身”,读音相近,意义上又都可以指人的来历,且均是助词,所以常常会混用,下面是“出生”误用为“出身”的例子:

3我于1960年?出?身在上海。 3我的?出?身地在上海。又如“出身”误用为“出生”的用例:

3小敏?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3小龙是工人?出?生的大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出生”和“出身”呢?其实,两者虽然意义上都指人的来历,但“出生”指人生育出

来,即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出?生率、?出?生入死”;“出身”是指人早期的经历,即曾对世界观的形成和事业的成功起重要作用或指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例如:

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

”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

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的事么?”(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有个贫农?出?身的合作社干部,病得浑身无力,还起早贪黑,坚持带领群众搞生产。(《毛主席关心警卫战士学文化》

)由此可见,“出身”运用的范围较广,还能兼作名词用,如“他是京剧科班?出?身”;而“出生”运用的范围较窄,一般只作动词用。

(刘萃秋: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213166)

现代汉语常用字_3500字_2500个常用汉字1000个次常用汉字

1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之一 常用字(2500字) 笔画顺序表 一画 一乙 二画 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又 三画 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马乡 四画 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 五画 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六画 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刚则肉网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闭问闯羊并关米灯州汗污江池汤忙兴宇守宅字安讲军许论农讽设访寻那迅尽导异孙阵阳收阶阴防奸如妇好她妈戏羽观欢买红纤级约纪驰巡 七画 寿弄麦形进戒吞远违运扶抚坛技坏扰拒找批扯址走抄坝贡攻赤折抓扮抢孝均抛投坟抗坑坊抖护壳志扭块声把报却劫芽花芹芬苍芳严芦劳克苏杆杠杜材村杏极李杨求更束豆两丽医辰励否还歼来连步坚旱盯呈时吴助县里呆园旷围呀吨足邮男困吵串员听吩吹呜吧吼别岗帐财针钉告我乱利秃秀私每兵估体何但伸作伯伶佣低你住位伴身皂佛近彻役返余希坐谷妥含邻岔肝肚肠龟免狂犹角删条卵岛迎饭饮系言冻状亩况床库疗应冷这序辛弃冶忘闲间闷判灶灿弟汪沙汽沃泛沟没沈沉怀忧快完宋宏牢究穷灾良证启评补初社识诉诊词译君灵即层尿尾迟局改张忌际陆阿陈阻附妙妖妨努忍劲鸡驱纯纱纳纲驳纵纷纸纹纺驴纽 八画 奉玩环武青责现表规抹拢拔拣担坦押抽拐拖拍者顶拆拥抵拘势抱垃拉拦拌幸招坡披拨择抬其取苦若茂苹苗英范直茄茎茅林枝杯柜析板松枪构杰述枕丧或画卧事刺枣雨卖矿码厕奔奇奋态欧垄妻轰顷转斩轮软到非叔肯齿些虎虏肾贤尚旺具果味昆国昌畅明易昂典固忠咐呼鸣咏呢岸岩帖罗帜岭凯败贩购图钓制知垂牧物乖刮秆和季委佳侍供使例版侄侦侧凭侨佩货依的迫质欣征往爬彼径所舍金命斧爸采受乳贪念贫肤肺肢肿胀朋股肥服胁周昏鱼兔狐忽狗备饰饱饲变京享店夜庙府底剂郊废净盲放刻育闸闹郑券卷单炒炊炕炎炉沫浅法泄河沾泪油泊沿泡注泻泳泥沸波泼泽治怖性怕怜怪学宝宗定宜审宙官空帘实试郎诗肩房诚衬衫视话诞询该详建肃录隶居届刷屈弦承孟孤陕降限妹姑姐姓始驾参艰线练组细驶织终驻驼绍经贯 九画

(完整版)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现代汉语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条件关系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一、引言 不同国、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交往接触,必然有语言的接触,而言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必然导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变化。自17纪始,尤其是“五”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东渐,印欧语言特别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其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汇上,而且在词法和句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冲传统汉语语法规范的言变异现象。所谓欧现象,就是以印欧语言文化为照系,并吸纳其某些特的语言演变倾向。力(2000:335)为,“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德意西等语言的人多得,拿英语研究是更趣的事。”贺阳(2004:83)指出“这一概念既指汉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限制的……我们不敢现在欧化已经到了境”(王力,1955:348)。汉语的发确实如此,欧化已经渗透到现代汉的各个层面,但汉语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面语上。 二、汉语与印欧语在语构文化的差异 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模式和思维方式。汉是孤立语,它的最大特点就缺乏词形变化。它主由语义和次序来表达意。汉语遵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在下文中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以合在一起组成句子。汉语分句结合

成复句也很灵活,间常常不加连词。比如“明天有雨,出不去了。”强调意合的句子中,联词语大量省略,很多成分如语、修饰语、中心词甚动词也都可省略。而印欧语系语如英语等屈折语,有着丰富形态变化。其结构特征以外形式标志来表明语句中的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它是形合的言,句中的词语和分句通过介、连词等形式标志来接。这种“结构型”言,通常一个完整的法结构就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力就说过,“西洋人做文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王力,1995:290)。朱光潜为“中文以简练直接见长西文以繁复绵密见长。”因而先生说,“西文长句所包含的思用中文来表达,往往要几个单句才行。” 三、欧化长句 汉语和印语生成词句的方式不同。随着民关系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的进一发展,语言系统内部发生在位、音节构造、构词规乃至句法规则各个层面的借用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应多层地考虑汉语欧化的程度及用的方式。 一方面,重意合汉语在表达逻辑严密的思想方面,之重形合的英语,欧化确实能使语显得更加精密、准确、辑性更强。“五四”动以来,汉语欧化成了对话文革新的有效途径。接词在汉语的使用由自然到必然是一种明显的、普遍欧化现象,“所谓连词的欧化,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须,此而已”(王力,1955)从下面的这些译文实例可以看出语结构连词对汉语的影响 (1Despitescientificassurancesthat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并标拼音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并标拼音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一、常用字(2500字)按汉字读音笔顺,并标拼音 a ā阿啊āi哀唉挨ǎi矮ài爱碍ān安àn岸按案暗áng昂ǎo袄ào傲奥 b bā八巴扒吧疤bá拔bǎ把bà坝爸罢霸bái白bǎi百柏摆bài败拜bān班般斑搬bǎn板版bàn办半伴扮拌瓣bāng帮bǎng绑榜膀bàng傍棒bāo包胞báo雹bǎo宝饱保堡bào报抱暴爆bēi杯悲碑běi 北bèi贝备背倍被辈bēn奔běn本bèn笨bèng蹦bī逼bí鼻bǐ比彼笔鄙bì币必毕闭毙辟弊碧蔽壁避臂biān边编鞭biǎn扁biàn便变遍辨辩辫biāo标biǎo表bié别bīn宾滨bīng冰兵bǐng丙柄饼bìng并病bō拨波玻bāo剥bō菠播bó脖伯驳泊博搏膊薄bo卜bǔ补捕bù不布步怖部 c cā擦cāi猜cái才材财裁cǎi采彩睬踩cài菜cān参餐cán残蚕惭cǎn惨càn灿cāng仓苍舱cáng 藏cāo操cáo槽cǎo草cè册侧厕测策céng层曾chā叉插chá查茶察chà岔差chāi拆chái柴chán 馋缠chǎn产铲chàn颤chāng昌cháng长肠尝偿常chǎng厂场敞chàng畅倡唱chāo抄钞超cháo 朝潮chǎo吵炒chē车chě扯chè彻撤chén尘臣沉辰陈晨chuǎng闯chèn衬趁chēng称撑chéng 成呈承诚城乘惩程chèng秤chī吃chí池驰迟持匙chǐ尺齿耻chì斥赤翅chōng充冲chóng虫崇chōu抽chóu仇绸愁稠筹酬chǒu丑chòu臭chū出初chú除厨锄chǔ础储楚处chù触畜chuān川穿chuán传船chuǎn喘chuàn串chuāng疮窗chuáng床chuàng创chuī吹炊chuí垂锤chūn春chún 纯唇chǔn蠢cí词慈辞磁cǐ此cì次刺cōng从匆葱聪cóng丛còu凑cū粗cù促醋cuàn窜cuī催摧cuì脆翠cūn村cún存cùn寸cuò错 d dā搭dá达答dǎ打dà大dāi呆dài代带待怠贷袋逮戴dān丹单担耽dǎn胆dàn旦但诞弹淡蛋dāng 当dǎng挡党dàng荡档dāo刀叨dǎo导岛倒蹈dào到悼盗道稻dé得德de的dēng灯登děng等dèng 凳dī低堤滴dí敌笛dǐ底抵dì地弟帝递第diān颠diǎn典点diàn电店垫殿diāo叼雕diào吊钓调掉diē爹跌dié叠蝶dīng丁叮盯dǐng顶dìng钉订定diū丢dōng东冬dǒng董懂dòng动冻栋洞dōu 都dǒu抖陡dòu斗豆逗dū督dú毒读独dǔ堵赌dù杜肚度渡duān端duǎn短duàn段断缎锻duī堆duì队对dūn吨蹲dùn盾顿duō多duó夺duǒ朵躲duò惰 e é鹅蛾额è恶饿ēn恩ér儿而ěr耳èr二 f fā发fá乏伐罚阀fǎ法fān帆番翻fán凡烦繁fǎn反返fàn犯泛饭范贩fāng方坊芳fáng防妨房fǎng 仿访纺fàng放fēi飞非féi肥fěi匪fèi废沸肺费fēn分吩纷芬fén坟fěn粉fèn份奋愤粪fēng丰风封疯峰锋蜂féng逢缝fěng讽fèng凤奉fó佛fǒu否fū夫肤fú伏扶服俘浮符幅福fǔ抚府斧俯辅腐fù父付妇负附咐复赴副傅富腹覆 g gāi该gǎi改gài盖溉概gān干甘杆肝竿gǎn秆赶敢感gāng冈刚纲缸钢gǎng岗港gàng杠gāo高膏糕gǎo搞稿gào告gē哥胳鸽割搁歌gé阁革格葛隔gè个各gěi给gēn根跟gēng更耕gōng工弓公功攻供宫恭躬gǒng巩gòng共贡gōu勾沟钩gǒu狗gòu构购够gū估姑孤辜gǔ古谷股骨鼓gù固故顾guā瓜刮guà挂guāi乖guǎi拐guài怪guān关观官guǎn馆管guàn冠贯惯灌罐guāng 光广guī归龟规guǐ轨鬼guì柜贵桂跪gǔn滚gùn棍guō锅guó国guǒ果裹guò过 h hā哈hái孩hǎi海hài害hán含寒hǎn喊hàn汉汗旱háng航háo毫豪hǎo好hào号浩耗hē喝hé禾合何和河核荷盒hè贺hēi黑hén痕hěn很狠hèn恨héng恒横衡hōng轰哄烘hóng红宏洪虹hóu 喉猴hǒu吼hòu后厚候hū乎呼忽hú狐胡壶湖糊蝴hǔ虎hù互户护huā花huá华哗滑猾huà化划画话huái怀槐huài坏huān欢hái还huán环huǎn缓huàn幻唤换患huāng荒慌huáng皇黄煌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 =跟、=与、=及、=同<方>。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同你一起去。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以及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还。。。 继而=既而 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 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过、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三十而立。 而且 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性情温和而且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而且会修汽车。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丰收。 因而=因此 表示结果。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因为 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去成。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何况他又是新手。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even)

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2007年3月第15卷 第1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 ourna l of X i’an In terna tiona l S tud ies U n iversity M ar.2007 V o l.15N o.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郭鸿杰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7)0120021204 Abstract:T he p resent study offers a comparatively tho rough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Europeanizati on in modern standard Ch inese.In additi on,li m itati 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 ons fo r future research are investigated. Key words:M odern Ch inese;Europeanizati on;tho rough review 随着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语言演变中,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受到他族语言的影响,使语言本身的特点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 ,也就不可能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英汉语言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科技及其思想文化大举进入中国,白话文运动一日千里之际,翻译作品如潮涌来。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贺阳(2004:83)认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出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欧化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近百年来,该研究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 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1919年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说,“我们造词的方法,不得不随西洋语言的习惯,用西洋人表示的意味。而最终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这是最早提倡汉语欧化的文章。1921年陈望道一面提倡欧化,一面提出要加以限制。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后来,鲁迅也表示“支持欧化式的文章”,他认为使用带有印欧印记的句子,不仅可以介绍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可以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现代文更加丰富、清晰和精密。当然,也有学者反对白话文欧化。Ke(1928,转引自H su, 1994)从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也注意到了白话文的欧化现象,文章用的是汉语词汇,却套用了西方的文法模式、性、标点符号、长句子、同义词或短语的连用、以及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偏句后置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污染了汉语,因而提倡汉语纯净化。梁实秋旗帜鲜明地反对欧化,他认为汉语欧化跟硬译 有直接的关系。 汉语欧化的主张提出以后,引起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很多研究多是从文学翻译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使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论只能依赖个人的经验或直觉,而不是细致的观察,所以得出的结论较为片面。王力是中国第一位最为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王力(1954:258)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大量欧化语法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面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关于欧化的讨论在翻译界重新展开。赞成一方主张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汉语更加丰富,因而他们提倡借用外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可以丰富汉语。而排斥汉语欧化的一方则呼吁汉语的纯洁性,特别指出了一些误译和欧化很浓的译文。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亦不断提高。汉语语法的欧化发展印证了王力先生当年的预言“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敢说现在欧化已经到了止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这对于认识非双语环境下的间接语言接触的特点、以及语言接触理论的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汉语欧化研究的主要状况 2.1外来词研究 在词汇平面上,中国学者对借词进行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个对外语借词进行分析并划定借词范围的是罗常培(1950)。不同的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称呼也不尽一致。吕叔湘(1942)叫“外来语”,罗常培(1950)称“借字”,孙常叙(1956)叫“外来语词”,周祖谟(1959)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1958,1984)叫“外来词”,其他如史有为、符淮青、葛本仪、刘叔新等也采用“外来词”一说。“借词”术语的使用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是随着“词”的确立才开始将它作为“外来词”的等义形式。除了广义的借词定义达成共识外,其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这主要是围绕着意译词是不是借词展开的。 有些学者主张把借词局限于音译词,如吕叔湘(1942)、高名凯、刘正 (1958)、王力(1958)。他们坚持“语素原则”,认为将其他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辯》 一、常用字(2500字)按汉字读音笔顺,并辬拼音 a ā阿啊āi哀唉挨ǎi矮ài爱碍ān安àn岸按案暗áng昂ǎo 袄ào傲奥 b bā八巴扒吧疤bá拔bǎ把bà坝爸罢霸bái白bǎi百柏摆b ài败拜bān班般斑搬bǎn板版bàn办半伴扮拌瓣bāng帮b ǎng绑榜膀bàng傍棒bāo包胞báo雹bǎo宝饱保堡bào 报抱暴爆bēi杯悲碑běi北bèi贝备背倍被辈bēn奔běn 本bèn笨bèng蹦bī逼bí鼻bǐ比彼笔鄙bì币必毕闭毙辟弊碧蔽壁避臂biān边编鞭biǎn扁biàn便变辫辨辩辪biāo 辬biǎo辯bié農bīn宾滨bīng冰兵bǐng丙柄饼bìng并病bō拨波玻bāo剥bō菠播bó脖伯驳泊博搏膊薄bo卜bǔ补捕bù不布步怖部 c cā擦cāi猜cái才材财裁cǎi采彩睬踩cài菜cān参餐c án残蚕惭cǎn惨càn灿cāng仓苍舱cáng藏cāo操cáo 槽cǎo草cè册侧厕测策céng层曾chā叉插chá查茶察ch à岔差chāi拆chái柴chán馋缠chǎn产铲chàn颤chāng昌cháng长肠尝偿常chǎng厂场敞chàng畅倡唱chāo抄

钞超cháo朝潮chǎo吵炒chē车chě扯chè彻撤chén尘臣沉辰陈晨chuǎng闯chèn衬趁chēng称撑chéng成呈承诚城乘惩程chèng秤chī吃chí池驰迟持匙chǐ尺齿耻chì斥赤翅chōng充冲chóng虫崇chōu抽chóu仇绸愁稠筹酬chǒu 丑chòu臭chū出初chú除厨锄chǔ础储楚处chù触畜chuān川穿chuán传船chuǎn喘chuàn串chuāng疮窗chuáng 床chuàng创chuī吹炊chuí垂锤chūn春chún纯唇chǔn 蠢cí词慈辞磁cǐ此cì次刺cōng从匆葱聪cóng丛còu凑cū粗cù促醋cuàn窜cuī催摧cuì脆翠cūn村cún存cùn 寸cuò错 d dā搭dá达答dǎ打dà大dāi呆dài代带待怠贷袋逮戴dān 丹单担耽dǎn胆dàn旦但诞弹淡蛋dāng当dǎng挡党dàng 荡档dāo刀叨dǎo导岛倒蹈dào到悼盗道稻dé得德de的d ēng灯登děng等dèng凳dī低堤滴dí敌笛dǐ底抵dì地弟帝递第diān颠diǎn典点diàn电店垫殿diāo叼雕diào 吊钓调掉diē爹跌dié叠蝶dīng丁叮盯dǐng顶dìng钉订定diū丢dōng东冬dǒng董懂dòng动冻栋洞dōu都dǒu 抖陡dòu斗豆逗dū督dú毒读独dǔ堵赌dù杜肚度渡duān 端duǎn短duàn段断缎锻duī堆duì队对dūn吨蹲dùn盾顿duō多duó夺duǒ朵躲duò惰 e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2)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 .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56 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一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

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 “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 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 “残秋”“残夏”。 库、 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 及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 “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 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 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万字的语料。总共2.5亿字。 4.3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 表内 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 序排列, 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 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春” 4.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 厦门 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如果是在不同的层次上,非同类连词共现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因为宁可空缺,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后来真正入围的名额比原定的少了许多。 虽然总经理已经口头答应了,但是如果到时候他又改变主意的话,还是办不成。 d连词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比如: 情况如果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虽然我当时不在场,但是案情基本了解。→我虽然当时不在场,但是案

完整word版,3500个常用汉字表

3500个常用汉字表 温馨提示:3500个常用汉字表:本文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常用汉字2500字和次常用汉字1000字,按按笔画顺序列出,供大家参阅。 按笔画顺序表 一画:一乙 二画: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又 三画: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马乡 四画: 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 五画: 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六画: 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刚则肉网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

妄闭问闯羊并关米灯州汗污江池汤忙兴宇守宅字安讲军许论农讽设访寻那迅尽导异孙阵阳收阶阴防奸如妇好她妈戏羽观欢买红纤级约纪驰巡 七画: 寿弄麦形进戒吞远违运扶抚坛技坏扰拒找批扯址走抄坝贡攻赤折抓扮抢孝均抛投坟抗坑坊抖护壳志扭块声把报却劫芽花芹芬苍芳严芦劳克苏杆杠杜材村杏极李杨求更束豆两丽医辰励否还歼来连步坚旱盯呈时吴助县里呆园旷围呀吨足邮男困吵串员听吩吹呜吧吼别岗帐财针钉告我乱利秃秀私每兵估体何但伸作伯伶佣低你住位伴身皂佛近彻役返余希坐谷妥含邻岔肝肚肠龟免狂犹角删条卵岛迎饭饮系言冻状亩况床库疗应冷这序辛弃冶忘闲间闷判灶灿弟汪沙汽沃泛沟没沈沉怀忧快完宋宏牢究穷灾良证启评补初社识诉诊词译君灵即层尿尾迟局改张忌际陆阿陈阻附妙妖妨努忍劲鸡驱纯纱纳纲驳纵纷纸纹纺驴纽 八画: 奉玩环武青责现表规抹拢拔拣担坦押抽拐拖拍者顶拆拥抵拘势抱垃拉拦拌幸招坡披拨择抬其取苦若茂苹苗英范直茄茎茅林枝杯柜析板松枪构杰述枕丧或画卧事刺枣雨卖矿码厕奔奇奋态欧垄妻轰顷转斩轮软到非叔肯齿些虎虏肾贤尚旺具果味昆国昌畅明易昂典固忠咐呼鸣咏呢岸岩帖罗帜岭凯败贩购图钓制知垂牧物乖刮秆和季委佳侍供使例版侄侦侧凭侨佩货依的迫质欣征往爬彼径所舍金命斧爸采受乳贪念贫肤肺肢肿胀朋股肥服胁周昏鱼兔狐忽狗备饰饱饲变京享店夜庙府底剂郊废净盲放刻育闸闹郑券卷单炒炊炕炎炉沫浅法泄河沾泪油泊沿泡注泻泳泥沸波泼泽治怖性怕怜怪学宝宗定宜审宙官空帘实试郎诗肩房诚衬衫视话诞询该详建肃录隶居届刷屈弦承孟孤陕降限妹姑姐姓始驾参艰线练组细驶织终驻驼绍经贯九画: 奏春帮珍玻毒型挂封持项垮挎城挠政赴赵挡挺括拴拾挑指垫挣挤拼挖按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②谁?③刮风了。④他身体很壮。⑤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才能取得好 成绩。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类型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上面的举例①一④都是单句。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女口: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这个句子如作分析,是这样的:(北京)的工人们,11 [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主语:北京的工人们;谓语:立刻修好了一座桥;动词“修”的宾语:一座桥。 那么如上分析,把句子主语、谓语中包含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下去,因宾语是短语, 压缩掉其定语,那么句子的主干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工人们修桥。 关于主干,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中心语。 再看几个例子: (我)的弟弟II [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主干:弟弟准备用品。 (我)的朋友I [最近]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主干:朋友写小说。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女口:马克思II [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抽主干:表叔是弟弟。这就错了。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做深究,只是掌握找句子主干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即时应用】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I [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4)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我H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5)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6)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7)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他I [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8)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2. 抽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探究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

探究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 汉语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汉语语法也呈现出欧化的特点。但从现代汉语语法形式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欧化更多是停留在书面上,对口语并无直接影响。本文重点以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作为讨论基础,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是由于社会时代变迁;二是受其他文化影响,吸收其他语言文化的优点,进而方便人们日常交流。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来说,汉语欧化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封建大门被迫打开,由于列强的压迫,使得我们被迫吸收外来文化,大量的外来词的引入逐渐使得我国汉语语法出现了一些变化,由此出现了汉语语法欧化现象。而真正的汉语语法的欧化则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白话文更容易直接接受西方语法的影响。 一、欧化论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一)汉语词类功能与布局 五四运动带动了白话文推广工作,也逐渐将欧洲语言的词汇和完全不同的语法表达方式引入中国,使得欧洲语言文化对我国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随着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汉语产生了新的词类---区别词;我国传统的形容词分为基本式和复杂式,基本式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例如“高”、“矮”、“胖”、“瘦”等,而复杂式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天苍苍野茫茫”等带有叠词的形容词,在传统的复杂式中,汉语语法中没有将复杂式作为状语,但在欧洲语言影响下,复杂式形容词有了状语功能。 (二)语体分化扩大 五四运动倡导的国语运动使我国的书面语从文言文逐渐过渡为白话文,但这一过程也是步履艰辛,人们使用白话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确立白话书面语的过程,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很多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印歐系语言的语法和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形成过程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使现代汉语语法也呈现出模仿欧洲语法的现象,但在欧化之处主要体现在书面语上,现代汉语口语语法变化不大,汉语语体上也出现了很大差别,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造成汉语语体分化。 二、现代汉语语法欧化方式解析 (一)引用欧洲语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