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哮喘患者外_省略_胞亚群及IL_2_IL_4的影响_刘芳英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哮喘患者外_省略_胞亚群及IL_2_IL_4的影响_刘芳英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哮喘患者外_省略_胞亚群及IL_2_IL_4的影响_刘芳英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哮喘患者外_省略_胞亚群及IL_2_IL_4的影响_刘芳英

172

第18卷 第7期 2016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7 Jul .,

2016

微信公众号:lnzyydxxb(或扫左侧二维码关注)

投稿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16658280.html,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属中医学“哮病”范畴。西药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多的病人疗效欠佳、病情反复发作。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疗法均为支气管哮喘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对两者的临床研究颇多,且疗效确切,但两者联合对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的探讨却不多见。传统理论认为,支气管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是Th1/Th2细胞因子比例与功能的失衡[2]。CD4+T 淋巴细胞在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分为Th1与Th2两大类。Th1通过释放IFN-γ、IL-2、TNF-β等细胞因子来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具

有保护作用;Th2通过分泌IL-4、IL-6、IL-13等细

胞因子来参与B 细胞增殖、抗体的产生以及速发型超敏反应,影响T 细胞的分化,此为哮喘发病与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机制。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却

也不尽相同,张毅敏等[3]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水平而发挥效应。故细胞因子尤其是IL-2、IL-4等在哮喘发病发展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以下是我科近期对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哮喘患者免疫学影响所作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4的影响

刘芳英,王众福,李莉,钱叶长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1999)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及IL-2、

IL-4的影响。方法:将60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4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

CD4+、CD4+/CD8+较治疗前略有下降,CD8+

略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上述三项指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IL-2、IL-4与治疗前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IL-2、IL-4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治疗后,治疗组IL-2、IL-4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能调节肺脾气虚证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哮喘;T 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07-?0000- 00

收稿日期:2015-12-08

基金项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重点病种建设资助项目(zxbz2012-06)作者简介:刘芳英(1979-),女,上海宝山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呼吸内科疾病。通讯作者:钱叶长(1962-),男,安徽桐城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呼吸内科疾病。E-mail:qianyec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16658280.htm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 Lymphocyte Subsets,IL-2 and IL-4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in Asthma with Point-Application and Point-Injection

LIU?Fangying,WANG?Zhongfu,LI?Li,QIAN?Yechang

(Th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ospital?of?Baoshan,Shanghai?20199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impact?of?T?lymphocyte?subsets,IL-2?and?IL-4?levels?in?peripheral?blood?in?asthma?sufferers?at?chronic?duration?stage?with?point-application?and?point-injection?Methods :The?total?of?60?patients?with?asthma?at?chronic?duration?stage?were?collected.?All?cases?with?lung?

spleen?Qi-deficiency?were?divided?randomly?into?two?groups:therapy?group (n =30)

and?control?group (n =30).Both?groups?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according?to?their?levels?of?asthma?control.?In?addition,point-application?combined?with?point-injection?was?provided?for?the?patients?in?the?therapy?group.Detected?and?compared?the?changes?of?T?lymphocyte?subsets,IL-2?and?IL-4?levels?in?peripheral?blood?in?

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 :

After?6?months,there?was?no?difference?in?CD4+,CD8+?and?CD4+/CD8+?in?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P >0.05)

.The?levels?of?IL-2?and?IL-4?in?the?therapy?group?decreased?compared?with?before?and?after?treatment(P <0.01)

.?And?difference?in?the?levels?of?IL-2?and?IL-4?after?treatment?was?found?between?two?groups(P <0.01)

.?Conclusions :Point-application?combined?with?point-injection?in?dog?days?can?adjust?the?immune?function?of?asthma?patients?at?chronic?duration?stage?with?lung?spleen?Qi-deficiency.

Keywords:point-application;point-injection;asthma;T?lymphocyte?subsets;interleukin 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9 10:58:4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16658280.html,/kcms/detail/21.1543.R.20160519.1058.014.html

1.1一般资料

所选60例病例均为2014年1月至6月期间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年版)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慢性持续期分期标准[1]: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即可归为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4]及《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属肺脾气虚证的患者: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排除标准:(1)不符合西医诊断与分期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2)由明确致病因素如粉尘、结核、真菌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慢性咳嗽或喘息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原发性心、肝、肾、血液或内分泌(如糖尿病)等系统严重疾病,以及包括肿瘤、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5)法律所规定的残障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包括盲、聋、哑、智力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6)既往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者,或由研究者判断其入组可能性较低或入组后干扰外因较多容易造成失访的患者(如存在工作或居住环境经常变动可能);(7)近3个月接受其它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分布在30~76岁,病程分布在2~35年;治疗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分布在44~75岁,病程分布在1~4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60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及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

1.2.1 西医常规治疗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版)[1]采用常规治疗: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类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行降阶梯治疗。对以往未经过规范用药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从第2级治疗方案起用,如哮喘患者症状体征比较明显,应直接选用第3级治疗方案。若该分级治疗方案下的药物不能使患者的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则治疗方案应升级以达到哮喘控制为止。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

1.2.2 穴位贴敷

在夏季三伏(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2014年在阳历的7月18日至8月17日,共计30?d)的初伏开始进行穴位贴敷,每周3次,共计12次为1个疗程。贴敷药物组成主要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混合研磨成粉,姜汁调敷,做成药饼,每个药饼重约2?g。贴敷穴位选择: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嘱患者取坐位,暴露背部所选穴

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饼贴于穴位上,外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贴敷时间4?h。贴敷所用药物由我院中药房提供。

1.2.3 穴位注射

与穴位贴敷同时开始,每周3次,共计12次为1个疗程。注射药物选用黄芪注射液(每盒10?mL/支×6?支,由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Z33020179)。注射穴位选择双侧足三里。嘱患者取坐位,暴露选取穴位的皮肤,定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将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深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准,刺入适宜深度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注射器见无回血再缓慢将药液注入,每侧穴位注射药量2?mL,操作过程中执行严格无菌操作。

1.3评估指标

治疗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等。

包括CD4+、CD8+、CD4+/CD8+、IL-2、IL-4等,以上项目均外送上海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使用美国BD?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CD4+、CD8+检测试剂盒为美国BD 公司生产,批号为340503;细胞因子应用西门子IMMULITE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其检测试剂盒由R&D公司生产,IL-2与IL-4试剂盒批号均为LOT201501。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CD4+、CD4+/CD8+较治疗前略有下降,CD8+略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三项指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比较见表1及图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组别例数时间

CD4+(%)

(x—±s)

CD8+(%)

(x—±s)

CD4+/CD8+比值

Q1 M Q3

对照组30治疗前37.36±6.4125.76±8.66 1.21 1.49 1.93治疗后6个月35.09±12.8025.77±11.500.97 1.38 1.96

治疗组30治疗前38.60±9.9024.67±7.28 1.11 1.52 2.21治疗后6个月39.37±8.7925.33±7.06 1.21 1.55 2.13

174

图1?两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IL-2、IL-4与治疗前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IL-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IL-4较治疗前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治疗后,治疗组IL-2、IL-4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用药后治疗组IL-2、IL-4水平变化更明显。其比较见表2与图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比较(pg/mL,x —

±s )

组别例数时间

IL-2IL-4

治疗前136.90±4.9170.35±5.23此乃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体现。

近年来源于白芥子涂法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尤德明[6]、李黄彤[7]、李丽萍[8]、宣丽华[9]等应用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均取得了肯定的疗效。郑德松等[10]应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药物吸入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能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疗效确切。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中,朱英等[11]在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其可能是

通过调整CD4+、CD8+

T 细胞数量,纠正CD4+/CD8+细胞之间的失衡,从而一定程度上调整Th1/Th2细胞失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在联合治疗方面,侯春英[12]

运用综合外治法(包括针刺、TDP 照射、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238例支气管哮喘,显效178例,

好转60例,总有效率100%。张瑾等[13]

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研究中,对照

组口服茶碱缓释片,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在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上疗效显著。纵观上述运用穴位贴敷或穴位注射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的研究,以缓解期多见或者不加分期,观察指标集中在临床症状、肺功能、急性发作次数等方面,在免疫功能等方面进一步探究的不多,此外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的研究在近年中少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6个月,西医常规治疗与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未观察到对外周血CD4+与CD8+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此结果我们分析如下:因我们选

择的是非急性发作期病人,CD4+与CD8+

本身可变化的空间比较小;同时在细胞水平,参与哮喘发病、

中重度哮喘除T 细胞(Treg)的本研究T 细胞尤其是Th2[18]。杨向其机制可能与

发现长期吸入糖IL-2水平持续下关性(P <0.05)。发展中的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动物模型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综上,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有效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这为我们临床上增加了可选择的手段,也为广大哮喘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

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 3 ):177-185.[?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730.[?3?]?张毅敏,赖新生,唐纯志,等.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豚鼠肿瘤

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J?]?.中医康复研究,2005,9?( 27 ):104-10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83.[?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6.

[?6?]?尤德明,王海瑞,张颖.冬病夏治背部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 9 ):1380-1381. [?7?]?李黄彤,黄冬娥,刘建华,等.?从生活质量角度探讨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效应[?J?]?.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1,26?( 9 ):2174-2177.

[?8?]?李丽萍,包烨华,楚佳梅,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13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 4 ):307-310. [?9?]?宣丽华,虞彬艳,徐福,等.不同刺激强度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 7 ):1807-1810.

[?10?]?郑德松,李旗,田福玲,等.?黄芪穴位注射配合药物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16?( 11 ):65-67.

[?11?]?朱英,邓朋翼,苗芙蕊,等.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3,31?( 2 ):114-116. [?12?]?侯春英.综合疗法外治支气管哮喘2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 2 ):10-11.

[?13?]?张瑾,顾怡中,于素霞.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

( 3 ):36-38.

[?14?]?上官文姬,汤璐敏,李鹤,等.?循经敷贴法对哮喘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3,37?( 2 ):125-126.

[?15?]?吴晓燕,沈丽华,金红玉.何氏敷贴验方对哮喘稳定期患者预防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

药指南,2011,9?( 28 ):333-335.

[?16?]?SHI?YH,SHI?GC,WAN?HY,et?al.?Coexistence?of?Th1/Th2?and?Th17/Treg?imbalances?in?patients?with?allergic?asthma[?J?]?.Chin?

Med?J(Engl),2011,124?( 13 ):1951-1956.

[?17?]?高霏,卞涛.白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与T细胞及相关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0,

4?( 4 ):242-246.

[?18?]?KATO?H,PERL?A.Mechanistic?target?of?rapamycin?complex?1?expands?th17?and?IL-4+?CD4-CD8-?double-negative?t?cells?and?

contracts?regulatory?t?cells?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J?

Immunol,2014,15?( 2 ):86-93.

[?19?]?杨向竹,赵俊云,薛慧清,等.黄芪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 23 ):1811-1813. [?20?]?潘炯伟.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leptin、IL-13和IL-2水平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

( 4 ):369-372.

[?21?]?师国强,丁晨光.支气管哮喘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气道重构关系探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 8 ):86-88.

175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呃逆 处方:皂角末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0.9%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④根据医嘱辨证辨病组方取穴: ⑤贴敷方法:将已制好的散剂、糊剂、泥剂或浸膏剂药物事先置于胶布粘面正中,然后对准腧穴进行粘贴。或直接将药物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覆胶布粘贴亦可。巴布剂、膏药、硬膏剂、丸剂、饼剂、磁片可直接将巴布剂或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注意贴敷时间,4-8小时取下即可,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⑥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⑦清理物品,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书中还有创口外敷即有"傅"、"涂"、"封安"之法,所载的酒剂外涂止痛和消毒的资料,当为酒剂外用的最早记载,为后世所广泛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并提出了"无病之时"用青摩卤上及足。动以避"寒心"等求病先防的思想。 宋明时期,中药外治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内容。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圣济总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颜面部; 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 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6、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7、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同时,我科也开展“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8、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治未病”的外治方法,它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原理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阳气也相对充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补阳的中药,通过辨证分析,在人体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在三伏天进行? 根据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头伏、中伏、末伏的对应日均为庚日,根据天干与五行相应的理论,庚对应的是金,而肺在五行属金,所以,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系疾病效果最显著。夏季影响肺系疾病的诱因很少,病情平稳,症状相对较轻,人体的阳气充盛,给予三伏贴贴敷,可以调养阳气,提高免疫力。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等。 ◎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 ◎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平时怕冷、怕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禁忌症 对于肺炎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不宜进行药物贴敷。对贴敷药物极度过敏的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宜贴敷。活动性肺结核、咳血的患者禁用。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禁用。

冬病夏治

关于在黄梅县人民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项目的可行 性报告 报告人:沈慧琴 一、背景 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呼声中,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社会各方面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焦点,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不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中医“既病防变”、“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之预防医学不谋而合。因此,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结合我院我科情况,特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冬病夏治项目,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二、项目名称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项目承担科室 主要负责科室:中医科 相关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及骨科等。 四、项目提出依据及过程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的穴位,以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及体虚感冒、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在开展冬病夏治项目,在北京、上海、广东、贵阳等地区尤为突出,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该法是结中医学之外治法、子午流注、时间医学、免疫医学一体的综合疗法。 五、项目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 1 硬件基础: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拥有一批高中级医疗 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医疗救治实力在全县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单独设置的临床科室——中医科及门诊、中药房。 2 软件支撑条件:①医师团队:中医科拥有高级职称医师2人,中级职称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是治疗手段。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还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由于此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历经几千年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穴位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就是中医治疗疾病得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得经络学说。选取一定得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与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得吸收,发挥明显得药理作用。它属灸法得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得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得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 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 (2)选择阿就是穴贴药阿就是穴就是指病变得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 体表得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3)选择针灸学中得传统有效经穴这些传统得有效经穴,就是前人在实 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得穴位。如肺 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 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 腹痛等。 (4)取穴施治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

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就是 一个片而不就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 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5)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得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 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得选药特点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就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得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

得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得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得处方约占97%以上。 (2)多效联合得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

最新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7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年后评定疗效。72例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18~70岁;病程2~25年。其中支气管哮喘32例,哮喘性支气管炎26例,其它类型哮喘14例。 治疗方法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均为双侧)。

药物配制及操作: 玄胡、白芥子各20g,细辛、甘遂、南星各 10g,共研细末,另备麝香1g 。 以上为每人1年之用量,1年共贴敷治疗3次,即在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各敷贴1次。每次取上述药粉的1/3,以生姜汁调成糊状,置于直径5cm 大小的胶布上,分别贴双侧肺俞、心俞及膈俞,3 ~4小时后揭下。 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明显者可提前揭下;若局部发痒,发热有舒适感, 可多贴几小时,但一般不超过6小时;若局部出现水泡,可用艾条灸之,防止感染。连贴3年为1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 哮喘症状完全控制,体征消失,并经1年以上观察无复发。 有效:哮喘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哮喘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所有病例均经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年后评定疗效。 72例患者中痊愈28例,占39%,有效33例,占46%,无效11例,占15%,总有效率为85%。 典型病例 吴某,女,57岁,1994年6月28日初诊。患者诉咳痰、咳喘5年余,每遇感冒、受凉或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哮喘发作,冬季寒冷时尤甚,曾多方求治效不佳。诊见神清面白,咳喘气短,神疲乏力,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诊为哮喘(肺肾阳虚型),予上法治疗,3周后自觉咳喘症状明显好转, 后连贴2年,诸症皆除,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体会 穴位敷贴法属针灸疗法中“天灸”类,即利用药物对穴位的较强刺激作用,来调整人体之经气 ,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 1穴位选择 1·1神阙穴 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1),并认为穴贴作用于患者机体有药物外敷治疗和针灸感传效应双重机制。艾双春等[14]通过神阙穴贴治疗骨质疏松,发现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骨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与药物一致(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7月17,星期日,对很多喜欢中医养生的人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头伏的第一天。入伏,意味着又到“冬病夏治”的时间了。这几年,“冬病夏治”一年比一年火爆,在许多人认可“冬病夏治”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满腹狐疑:“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它又有哪些方面的讲究呢?本期名医谈病,为大家介绍―― 随着气温的上升,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特别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所谓“冬病”,就是那些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即阳虚体质。普遍症状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在中医里,这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简而言之,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皆可谓之为“冬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肌肉关节阴酸疼痛、体虚反复感冒、亚健康状态等。 这些虚寒性“冬病”多半是由于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差,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据《内经》“天人合一”、“夏日养阳”理论,冬为阴,夏为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就可以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使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冬天少发病或病情减轻,甚至不发病。此之谓“夏治”。 7类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目前,“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敷贴、温针灸、火罐、艾灸、穴位注射、熏洗和中药内服等,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骨伤类疾病等。此外,儿科、冻疮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治疗。都市人群当下常有的亚健康状态,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来缓解。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治病机理――肺主皮毛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老人、小儿最易受邪,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若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又,“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夏天,过度吃冰冷的东西或吹空调,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 对症疗法――穴位敷贴温性药汤 从肺辨治,根据病情,每个人敷贴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如,老人哮喘重在治肾。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疱为度。 小儿支气管哮喘则重在治脾,除了普通的穴位敷贴方,还可选择一些专治哮喘的膏药,主要成分包括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中药。此外,如果是要对证治疗肺部结核病,也推荐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疗法。 【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对症疗法――伏灸膏、黄芪建中汤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中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39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方法研究,护理方法主要有贴敷前的心理护理、贴敷中的观察护理以及贴敷后的局部护理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结果:在本次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39例患者中,对护理方式满意的患者为33例,对护理方式感觉一般的患者为6例,对护理方式感觉不满意的患者为0例,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中的有效临床护理,能够提升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满意率,对于患者临床针状的改善和身体的康复也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标签: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一直以来,都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有些病症仍然无法痊愈,反复发作,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中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39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方法研究,护理方法主要有贴敷前的心理护理、贴敷中的观察护理以及贴敷后的局部护理等,希望能够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以下为本次护理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中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39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方法研究。39例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31~74岁,平均(53.1±4.2)岁。 1.2 护理方法 1.2.1 穴位贴敷前的心理护理一些患者可能会由于不了解具体的穴位贴敷流程而出现紧张的情绪,不利于贴敷的有效开展。在穴位贴敷前,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一些有关贴敷的常识以及贴敷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大致时间,从而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感[1]。 1.2.2 穴位贴敷中的密切观察患者穴位贴敷中,要注意密切观察药物是否牢固,避免发生移位或者脱落的事件。在患者贴敷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进行密切观察。如若患者出现疼痛等任何不良反应,则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 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第24卷第4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VOL.24NO.4 2012年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2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气道不完全可递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阻通常呈渐进性,并且伴有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的炎症反应[1]。防止患者肺功能恶化,提高其生活质量,是COPD防治的关键[2]。 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某些宿疾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夏季伏天外界阳光最盛,人体腠理开泄,“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为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3]。这时对COPD患者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因此,选一年中阳气最盛“三伏天”为本病最佳治疗时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典型“冬病”的特点,每发作和加重于冬季。穴位敷贴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方法简便且疗效显著。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穴位敷贴副作用及提高疗效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60例采用冬病夏治并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均为我院2012年夏季门诊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均处于稳定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97岁;观察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59.54岁。两组病程、病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常规治疗每次贴药前进行拔罐治疗,贴药后进行耳针辅助治疗,拔罐留罐10min,耳针留置到下次治疗。拔罐取双测定喘、双侧风门、双侧肺俞、双侧肾俞。耳针贴在气管、肾上腺、肺、肾、内分泌等对应部位。贴敷分别予每伏的第1天、第4天、第7天贴于背部的天突、膻中、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测定喘等穴。贴敷时间为10:00~14:00,9次为一疗程,延续2~3年。中药贴敷辅料为5cm×15cm透气敷片,内置直径为2cm的膏状药,主要成分为细辛、半夏、黄芩、洋金花、杏仁等,为患者贴敷前先擦干汗液,找准穴位,以鲜姜汁涂擦穴位,并贴上敷贴。 1.2.2护理干预 1.2.2.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医学教育在贴敷前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贴药的基本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耳针的自我按压,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向患者家属讲解敷帖所需时间及撤除药片时间,敷贴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微热而无大泡生成或有细小水泡。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可视其程度,提前1~2h 揭去膏药;若贴后局部温热微痒、皮色微红,自觉舒适者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 1.2.2.2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出现焦虑,对治疗失去信心,尤其是第一次进行冬病夏治的患者,多抱怀疑态度,护士应根据不同心理,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介绍外敷法的疗效和优点,使患者配合治疗。 1.2.2.3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警惕皮肤过敏。敷贴中要密切观察,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而酌情护理。在敷贴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过咸、过甜,避免鱼腥类助湿生痰、易过敏等食物。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4.35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岳淑珍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与护理。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其中60例采用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中医四诊资料。结果护理干预组:显效4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56.67%。常规治疗组: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20.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是提高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穴位敷贴/投药与剂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4-0063-02 63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的功效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全新磁药叠加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