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

安魂魄:肝藏魂,肺藏魄,魂魄指部分神志活动。又因心主神明(泛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所以安魂魄即安定心神之义,亦称“定魂魄”,药如朱砂,琥珀等。

安神解郁:能安定心神,解除肝郁,舒畅情志药物作用,谓之安神解郁。适用于情志抑郁所致的忿怒忧郁,健忘,失眠等,药如合欢皮。

安神益智:安定神志,增弗智慧,谓之安神益智。安神益智药性味甘微味微温,用以治疗气血不足所致的神疲倦怠,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健忘等症,药如人参。

八纲:在辩证方面,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八纲。八纲是以阴阳作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拔毒:某些有毒药物,局部外用于已溃痈肿,能促使脓液排泄,解除疮毒,谓之“拔毒”或“提毒拔脓”,药如升药,雄黄。

本草:为中药学的古称,本草即本源于草之义。五代时期韩保晟谓:“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众也。”故本草是我国历史上记载中药的著作所通用的名称。

闭门留寇:“寇”指病邪。在表邪未解,以邪实为主,正气未衰时,若使用具有敛邪之性的补位置药或收敛固涩药,则如关闭大门,留住敌寇,使外邪留恋难去,且损伤正气。

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扶助脏腑阳气,补益命门之火,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尿频者;阴寒内胜,脾阳不足,而见腹冷痛,大便稀溏等症;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心阳衰虚的心悸气短,胸痹心痛之证。药如附子、肉桂。

补命门火;温肾阳作用的一个方面。药性辛热,能补命门之火,治疗命门火衰之证,如五更肾泄,阳痿、尿频,腰膝酸软,浮肿等,药如附子、肉桂。

补气安胎:安胎作用之一。通过补气而安胎。补气安胎药药性多甘温,治气虚胎动不安者,药如白术等。

补气升阳: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升举阳气。汪谓之补气升阳,补气升阳药性味甘温,有升发之性。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甚则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及其他脏腑下垂,崩漏,便血等症,药如黄芪。

补气生津:能补益肺脾之气以资生津液的药物作用,之补气生津,称益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虚,表现为汁出过多,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或细等症,药如人参、五味子、西洋参。

补气养阴:既可补气又可养阴的药物作用。补气养阴药多为甘平之品,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证,药如山药、黄精等。

补阳益阴:既能补益肾阳,又能补益肾阴的药物作用,谓之补阳益阴。适用于肾阳、肾阴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阳痿、滑精等证,药如菟丝子。

补中益气:即补益脾胃之气,补中益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苦温,适用于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甚则中气下陷,出现久泻脱肛,腑腑下垂等症,药如党参,白术。

乘沸点服:此为少数芳香切入汤剂的服法。如《本草通玄》谓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经一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乘热点服尤炒”。意为芳香之气的白豆蔻不宜久煎,即使入于汤剂,应当研末乘沸汤调服,其效果更好。

虫类熄风:虫药一般为昆虫、环节动物、蠕虫等,其中有善于熄肝风止痉,长于治肝风内动证者,中医称之为“虫类熄风”,如全蝎、昊松、地龙等。

除烦止渴:指解除烦燥口渴的药物作用。具有这种功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外感热病引起的发热汗出,烦躁口渴等症。如石膏、知母、芦根等。

刀圭: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其形状为一端尖而中部略凹陷,如刀柄之圭角。一刀圭约为1/10方寸匕。

发汗解表:通过发汗,使邪从外出以解除表邪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药如麻黄,香薷等。

发泡:能刺激皮肤局部发起小泡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泡,发泡疗法可用于疟疾、风湿痹证、芽痛等,药如

毛莨。

伐胃:克伐胃气之义。大苦大寒之品如黄连、龙胆草等因其苦寒之性,易伤胃气、胃阳、胃津,如查量大久服,脾胃功能受伐,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食少便溏等症,则称苦寒败胃。

扶正:中医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法则,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括针灸、气功及体育锻炼等,而精神的调摄和饮食营养的补充对于扶正具有重要意义。

肝风内动:肝凤内动的范围很广,如邪热炽盛,则热盛动风,肝阳升腾无制,则阳化为风,肝的阴血耗损太过,筋脉失养,虚风内动等。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的阳气升动太过者为多见。可见手足震颤、抽搐,或为筋惕,或为手足蠕动等“风胜则动”的病理表现,甚则可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抽搐痉厥等。攻毒蚀疮:毒辣性强烈,以毒攻毒,腐蚀疮肿的药物作用,谓之攻毒蚀疮。适用于痈疽肿硬不消、癌肿等,药如轻粉、班蝥。

固冲摄血:固摄冲脉,止涩崩漏之义。固冲摄血之药皆能补益奇经,止下部出血。适用于冲脉不固所致的月经过多,或崩漏等症,药如龟甲。

固精缩尿:固涩精气,缩约小便之义。固精缩尿药味多酸涩,适用于皮肾虚不固,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症,药如桑螵蛸、覆盆子。

固精止带:既可制止遗精、滑精,又可制止带来的药物作用,称之为固精止带。固精止带的药物多能治疗肾虚遗精、滑精及带下不止等症,药如芡实、金樱子、乌赋骨。

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和百药:调和多种药物的偏性、烈性、副作用,并能协调复方内药物之间关系之义。这里“百药”是约数,指多种或很多种的意思。具有和百药作用的药物,大多甘润,能中益气,润肺和胃,药如大枣、甘草等。和解退热:用调和的方法,解除少阳经邪(邪在半表半里),使发热消退,谓之和解退热。退热药适用于寒热往来的少阳证,药如柴胡。

和心志:即安和心神,平和情志之义,用于情志所伤的忿怒忧郁,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症,药如合欢花、合欢皮。

化斑化除斑疹之义。化斑药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化斑。适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皮肤出现斑疹者。药如生地黄、玄参、大青叶等。

化腐排脓:消除机体腐烂组织,促进疮肠脓液排出,谓之化腐排脓。适用于疮疡溃烂,脓液排出不畅等,药如砒石、升药。

化气利水:也称“化气行水”、“温阳利湿”,即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水肿以及水湿内停的药物疗效,药如桂枝。

化湿:化中焦湿浊之义。化湿药辛温芳香,能辛散行气,化中焦湿浊,醒脾和胃,适用于湿阴中焦,见脘腹胀满,恶心食减,肢体困倦,舌苔厚腻者,以及湿温,暑湿等证,药如藿香,苍术,白豆蔻。

化痰除痞:即化除痰浊,消除痞满之义。化痰除痞药物多辛温或苦寒,适用于因痰浊停滞所致的气机不畅,胸满痞闷等症,药如半夏、枳实等。

回阳救逆:救治阳气将脱的一种方法,指药物具有恢复阳气,解除厥逆证候的作用,用于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胜或大汗、大吐、大泻所造成的亡阳证。如附子、干姜等。

豁痰:开豁壅塞之痰浊之义。豁痰药多具有较强的袪痰作用,适用于痰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不清,痰壅咽喉等症,药如竹沥、猴枣。

活血调经:是指活血化瘀作用,侧重于调理月经之义。适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药如川芎、红花、桃仁、益母草。

活血伸筋:流通血脉,使筋脉伸展之义。适用于风湿痹证日久致血行不畅,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等筋脉屈伸不利的病证,药如鸡血藤、伸筋草。

活血行气: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作用,谓之活血行气。活血行气药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药如川芎、乳香、没药、郁金、姜黄。

煎汤代水:个别药物属泥土性的,久煎混不堪,宜先煎好后过滤去渣,取上清液再入他药同煎,这就是煎

汤代水。药如灶心土(又名伏龙肝)。

降肺气止咳:泄降肺脏上逆之气,亦称“下气”,适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

降逆调中:平定胃气上逆从而协调脾胃功能的药物作用,称之为降逆调中,具有降逆中功效的药物常可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哎吐等症,药如沉香、丁香、杮蒂。

解毒散结:能解除热毒疮毒等邪毒,并能消散毒邪凝结的药物作用,谓之解毒散结,适用于疮痈肿毒,瘰疬痰核之证,药如连翘、贝母等。

解肌:为解表功效中的一种,指解除肌表之邪义。用于外邪由皮毛侵入肌腠,症见恶风、有汗等。或温煦肌腠,使卫阳得通,外邪得解;或疏解肌表,透达外邪,前者如杜枝,后者如柴胡、葛根。

介类潜阳:所谓介类是指以软体水下之动物,取其甲壳入药,长于潜降上亢之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证,中医称“介类潜阳”,如石决明、牡蛎等。

开窍:开窍闭,苏神志之。开窍药辛香走窜,能使窍闭神昏者恢复常态,适用于热病、中风等出现错迷、口噤不语的窍闭证,药如刻麝香、冰片、石菖蒲。

开窍辟秽:开通心窍,化浊辟秽之义。具有芳香开窍,化浊辟作用的药物,适用于痰浊蒙蔽心窍,审志昏迷的闭证,药如苏合香。

开郁醒脾:脂开导郁结,苏醒脾运的药物作用,用治思虚伤脾,气机郁结所致的胸脘痞闷不舒等症,药如佛手、甘松。

宽中快膈:疏利气机,使胸膈及中脘有宽广畅快之感称宽中快膈。适用于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脘胀闷等症,切如香橼、佛手。

理气宽中:又称行气宽中。是指调理脾胃气机,宽畅中焦的药物作用,用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闷疼痛,喛气恶心,呕吐食少等症者,药如橘皮、枳实、木香。

利关节:使肢体关节活动利落之义。能利关节的药,大多具有袪风湿、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等,药如牛膝、独活、威灵仙。

利尿通淋:通利水道,解除小便淋沥涩痛之义。通淋药多性味夺寒或甘寒,既能利小便,又能清下焦湿热,部分药物还能排除尿路结石,使湿热蕴结膀胱或尿路结石所致的小溲淋沥涩痛症状缓解。适用于热淋、血淋、石淋等,药如木通、金钱草、海金沙。

利湿退黄:利湿热,退黄疸之义,亦称“利水退肿”,利水消肿药多甘、淡,有利小便,消水肿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药如茯苓、猪苓、泽泻。

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之义,亦称“利水退肿”,利水消肿药多甘、淡,有利便,消水肿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药如茯苓、猪苓、泽泻。

利水止泻:利小便而止泄泻之义,又称“利小便”,实大便“,利水止泻药味多甘、淡,用于小便短少,大便稀溏或水泄等,药如茯苓、泽泻、车前子、滑石。

敛疮生肌:收敛疮口,生长肌肉之义。敛疮生肌药外用于痈疽溃久不敛者,药如炉甘石、乌贼骨。

敛肺止咳:指收敛肺气,制止咳喘。敛肺药大多酸涩,适用于肺虚久喘,肺气耗散,或肺肾两虚久喘不愈者,药如五味子、白果。

凉血退热:药性寒凉,能清血分之热邪而退热的药物功效。用于治疗邪入营血,身热不退,或阴虚血热证。药如牡丹皮、白薇等。

凉血消痈:药性寒凉,既能凉血又能散瘀,能促使疮痈消散的药物作用,谓之凉血消痈。适用于阳证疮痈初起者。药如败酱草、大蓟等。

平胃气:谓和胃气之义。《本经》曰大枣能“平胃气“。大枣有调和,补益,护卫脾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证,并可保护脾胃免受其他药物或食物的损害。

破坚癖:破除坚硬癖块之义。破坚癖之药,多具破气破血之功,适用于瘕积聚等证,药如三棱、莪术。

清肺止咳:用性味苦寒或甘寒药物,泄降肺火来治疗肺热咳嗽之证,称之为清肺止咳,药如楷杷叶、马兜铃等。

清疳热:指清除疳积发热之义。清疳热药药性寒凉,适用于小儿疳积所致发热,症见形体赢弱,毛发焦枯,

肚大青筋,面黄肌瘦,身热缠绵等,药如胡黄连、银柴胡等。

清利头目:清解风热,以利头目之义。清利头目的药物,大多辛凉,轻扬上浮,适用于风热之邪上扰头目所致的发热、头昏、头痛、目赤肿痛、多泪等症,药如蔓荆子、薄荷、桑叶、菊花。

清热安抬:指清解热邪以治胎动不安之义。清热安胎药,一般味苦性寒,适用于胎热而致盈动下坠,腰腹痛,或见咽干心烦者。药如黄芒等。

清热解暑:指清热解暑热之义,或称“清暑”。清热解暑药性味多大甘寒,适用于夏季感受所致的身热烦渴、汗出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药如银花、青蒿等。

清热熄风:既能清解热邪,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作用。适用于壮热惊痫,抽搐等,药如羚羊角、地龙。

清心定惊:既能清心热,又能制止惊风,抽搐的药物作用。适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痉厥抽搐之症,药如牛黄、天竹黄。

清心火:此类药性味苦寒,适用于心经热盛,见高热神昏谵语、心烦失眠、口舌生疮以及吐血症。药如黄连、栀子等。

祛风明目:既能疏散风邪,又能解除目疾的药物作用,称为祛风明目。祛风明目药适用于风邪引起的目赤肿痛、见风流泪、羞明等症,如桑叶、菊花、蔓荆子。

去性存用:指通过配伍或炮制,去掉药物对病症不利的寒热之性或某些其他药性,而保存其适应治疗需要的功用。

润肺止咳:润肺燥,止咳嗽之意。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干咳或痰少等,药如紫菀、百部、川贝母。

润燥化痰:指润肺燥,化燥痰之义。性味甘平或微寒之品,可治疗肺燥咳嗽,干咳,痰少难咯等症,药如瓜萎皮,南沙参等。

散结消滞:既能消散结块,又能除积滞的药物作用,谓之散结消滞。适用于气机郁滞不畅所致的气、血、痰、食、湿邪积结体内之证,药如青皮。

涩肠止泻:固涩大肠而止泄泻之义,简称“涩肠”。涩肠止泻药味多酸涩,用于久泻久痢,甚至滑脱不禁首,药如赤石脂、石榴皮。

涩精止遗:药性收涩,能制止肾虚遗精,遗尿,小便失禁药物作用谓之涩精止遗。涩精止遗药味大多酸涩,药如金樱子、芡实、覆盆子、龙骨、牡蛎。

杀虫:其义有三:一是驱除、杀灭肠道寄生虫,主要适用于蛔虫、蛲虫、绦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病,药如使君子、苦楝皮、雷丸等。二是杀疥虫、癣虫,去湿止痒,治疗疥癣、恶疮、湿疹等皮肤病,药如硫黄、雄黄、蛇床子等。三是杀灭虫,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阴痒、白滞增多,药如蛇床子、苦参、鹤草芽等。

杀虫消疳:通过驱肠道寄生虫而消除因虫积而引起的小儿疳积,谓之杀虫消疳。适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形瘦腹大,而色萎黄等,药如使君子、芜荑。

[升清生津]长清气以生津之义。适用于清气不升,津不上承的津伤口渴之症。

升提中气:药性上升,能使下陷的中气以上升谓之升提中气。亦称“升举中气”或“升阳”。升提中气药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等症证,药如柴胡,升麻,黄芪。

生津:资生津液之义。生津药性味大多甘寒,适用于津液不足之口喝、咽燥有渴病。根据药性的不同有“清热生津”与“养阴生津”之分。

生津止渴:滋狂津液以消除口渴,渭之生津止渴。生津止渴药多为甘寒之品,适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多饮等症。药如天花粉、芦根等。

十剂:即按照功效把药物分成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10类,认为宣可祛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泻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首创于北齐徐之才,也有人认为是唐代的陈藏器提出的。后世作为方剂的一种分类方法。

收敛(涩)止带:通过收敛固涩以止带下,谓之收敛止带,也称收涩止带。收敛止带的药物味酸涩性温或性平,适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下焦不固,腰膝酸软,带下清衡而量多者,药如乌贼骨。

收涩:收敛固涩之义。收敛药味多酸涩,能收敛津气,固涩滑泄,治疗自汗,盗汗,久咳,久泻,遗精,

遗尿等津气耗散及滑脱之证。具体功效有敛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遗,止带,敛疮等,各详本条。

疏肝解郁:指疏泄肝气,解除郁结之义。疏肝解郁药,偏于辛散,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月经不调等症,药如柴胡、香附、青皮等。

疏肝破气:既能疏肝解郁,又能破除气结的药物作用,谓之疏肝破气。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症,药如青皮。

通阳:温通阳气之义,寒邪水饮可阻遏阳气,影响气机,通阳药味辛性温,能祛除寒邪,温化水饮,通利气机。适用于寒饮、胸痹、小便不利等,药如杜枝、薤白。

通阳化气:运用具有通阳作用的药物,使膀胱气化恢复,小便通利,谓之通阳之化气,药如桂枝,肉桂。通阳散结:是指畅通阳气,消除壅结的药物作用,用治阳气壅结之胸痹者,药如薤白、杜枝。

通风搜风:运用祛风通络之力强的药物,驱除深入人体筋骨经络之风邪谓之透骨搜风。透骨搜风药多属虫类,这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药如白花蛇、乌蛸蛇。

透疹:指透发皮,台疗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或风疹瘙痒等。药如知麻、葛根、荆芥、薄荷。

退目:炎症性或外伤性角膜损害遗留的斑痕性膜,称“目”或“障”,能消退目的药物功效谓之退目。药如谷精草、蝉蜕、蛇蜕等。

托毒生肌:促使疮疡脓毒向外托出,生长新肉之义,亦称拖疮生肌。托毒生肌药性味多为甘温,有温补气血之功。适用于疮疡患者,气血不足,闪形平塌,难以溃破,或不足后脓液清衡,久滞不敛者,药如黄芪、鹿茸等。

托里护心:指能托疮毒外出,以保护心管,防止疮毒内陷的药物作用,药如乳香。

温肺化饮:温肺散寒而化痰饮之义,适用于寒饮伏肺而致的喘咳,痰多清稀之症,具有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辛热辛温以温散肺脏寒邪、化除肺中痰饮而治疗饮伏肺所致的咳喘,药如干姜、细辛。

温肺祛痰:指通过温肺散寒而有利于痰饮排出的药物作用,适用于寒痰壅滞之咯痰清稀、阴疽流注等,药如白芥子。

下瘀血:即通行血脉,使瘀血从下排出之义。适用于下部之瘀血证,如瘀血腹痛,瘕痞块,痛经,经闭,月经不调等,药如桃仁、牛膝。

消积导滞:即消化食积,通导积滞之义。适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以及泻利后重等症,药如槟榔。

消肿止痛:能消散肿块以制止疼痛的药物作用,谓之消肿止痛。适用于疮痈解毒及毒蛇咬伤等症。药如蚤休等。

泻肺平喘:指泄降肺火或肺中之水气或痰饮,以平定气之意。适用于肺热蔌肺中之水气或痰饮所致的咳喘,药如葶苈子、桑白皮。

泻相火系指清泄肝肾偏亢之火,一般多指淀肾火。泻相火药性味苦寒或苦甘寒,适用于相火妄动,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检酸软,性功能亢奋,遗精早泄等阴虚之旺气候。药如知母、黄柏等。

行气健脾:行脾敢滞,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之药物作用谓之行气健脾。行气健脾药多辛温芳香,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等症,药如橘皮、紫苏、木香、枳壳。

行气利水:舒畅气机,通利水道的药物作用,称为行气利水。行气利水药一般味辛、苦性温,辛以通行,苦而降泄,多用于气滞脘腹胀痛及水肿,脚气浮肿等症,药如槟榔,大腹皮。

虚不受补:所谓“虚不受补”,是指虚弱病人服用寂益药, 现消化不良,喘闷,腹胀等症状。其原因是虚弱病人本来脾胃的运化功能就差,服用补益药,药性比较腻滞,有碍中焦气机的运行,这样就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使之出现脾运不健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遇到脾胃虚弱的病人,首先予以调理脾胃,脾胃健运后,才可再进其他滋补药物,切不事滥投滋腻,以造成“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

宣时百药:这是《别录》论述肉桂的功用时所言。意为肉桂与诸药配合应用,引导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如肉桂配合寂血药能鼓舞气血生长,提高补气效果;入活血药加强活血通脉作用;入淡渗药加强膀胱的气化功能等。

宣发湿邪:一般指用辛苦温澡之品通过发汗燥湿祛除肌肤湿邪。如苍术辛温燥而兼发散,能发散肌肤风寒

湿邪,故云其宣发湿邪。

宣肺:指宣开肺气,治疗邪壅于肺(或风寒束肺,或邪热、痰浊壅肿)而致肺气失宣之咳喘,药如麻黄、桔梗。

宣肺止咳:宣通肺气之意,宣肺药具有辛散之性,能宣通肺气而止咳平喘,药如麻黄、桔梗。

宣通鼻窍:通过辛散之作用,解除鼻塞之证,称之为宣通鼻窍。宣通鼻窍之药适用于头痛鼻塞、鼻渊鼻塞、不闻香臭等,如苍耳子、辛夷、细辛等。

养肝明目:能补肝阴,养肝血以增强视力,职目疾的药物作用称养肝明目。适用于肝阴或肝血亏虚的内外障目视模糊等,药如枸杞子、菟丝子。

养血敛阴:既能补血,又能敛阴液的药物作用谓之养血敛阴。养血敛阴的药物性味多属酸甘寒之品,适用于阴血不足的失血证及多汗等症,药如白芍药。

养血平肝:肝主藏血,体阴用阳,限血不足则肝阳上亢。通过养血而起到益阴制阳的作用,称为养血平肝。具有养血平肝的药可适应肝血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等症,药如白芍药、龟甲。

养阴润肺:既能养肺阴,又能润肺燥的药物作用,谓之养阴润肺。适用于肺阴不足而有燥热之证,药如麦门冬。

药对:又称对药、药对子。是传统中药中的特有组合,主要为两味药成对的相配应用,为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

以毒攻毒:以有毒的药物治疗痈肿疮毒等邪毒证之义。以外用为主,适用于麻风、疥癣、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及恶疮癌肿等,药如斑蝥、露蜂房、大风子、砒石、升药。

益精气:补益精气之义。精气包括先、后天之精气。肾为藏精之脏,既藏五脏六腑水谷之精气,也藏肾本脏生殖之精。脏腑精旺,肾精自充,整个机体亦表现正气旺盛,精力充沛。故凡能补益脾肾的药物,都能够益精气。药如人参;黄芪、鹿茸、地黄、何首乌、枸杞子。

益肾固精:指既能补肾助阳,又能收敛涩精的药物作用。适用于肾虚不固,滑精遗精症,药如覆盆子、益智仁。

益肾健骨:能通过补肾,促进骨骼健壮、坚固的药物作用,谓之益肾健骨。适用于肾虚腰痛,牙痛以及跌仆损伤,骨折等症,药如骨碎补、狗脊。

益卫固表:补益卫气,固护肌表以上虚汗,谓之益卫固表。益卫固表药多甘温,适用于卫阳虚,腠理疏松,易于感冒或表虚不固之自汗等,如黄芪。

引火归原:治疗虚阳上浮的方法,使因肾阳亏虚而上浮的虚阳(虚火)下归于肾,称引火归原,具有引火归原作用的药物,性味辛热,能温补肾火,适用于面热,头晕,咽痛,腰膝酸冷的“火不归原”证,药如肉桂、附子。

引火下行:引上炎之火下行,而消退火这证谓之引火下行,这一功效,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血热妄行之吐衄。由于火降而命名血不上溢,故亦称“引血下行”,切如牛膝。

引经报使: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的作用,好象向导一样,所以叫引经报使。其中一是引向经脉,二是引向该疾病所在。

涌吐风痰:即促使呕吐,祛除风痰之义。适用于风痰壅盛者,症见突然跌倒、昏迷、口吐白沫、抽搐等,药如胆矾。

涌吐宿食:涌吐, 是指用催吐药引起呕吐;宿食,指陈旧隔夜未消之食,于肠胃。能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呕吐而出的药物作用,称为涌吐宿食。药如瓜蒂。

运脾消食:即促进脾胃运化,消除食积之义。运脾消食药性味多为甘温或甘平,有增强消化,促进食欲,恢复脾胃运化之功。适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或腹泻,臭秽不化,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药如鸡内金、麦芽。

澡湿:是指通过中药苦燥之性,调节脏腑功能,祛除水湿之邪而言。其中分为苦温燥湿和苦寒燥湿两类,前者是通过苦燥与温化两种作用祛除寒湿,如半夏,厚朴、苍术之属;后者是通过苦燥与清热两种作用祛

除湿热的,如黄莲、黄芩、黄柏之属。

燥湿化痰:运用于偏于温燥的化痰药,治疗湿痰证谓之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咳嗽,痰多色白,胸闷苔腻者,药如半夏、天南星。[燥湿杀虫]既能燥湿,又能杀虫的药物作用,谓之燥湿杀虫。适用于阴部瘙痒、湿疹、湿疮、疥癣等病证。药如蛇床子、苦参等。

燥湿杀虫:既能燥湿,又能杀虫的药物作用,谓之燥湿杀虫。适用于阴部瘙痒、湿疹、湿疮、疥癣等病证。药如蛇床子、苦参等。

燥湿止痒:药性苦燥,能除湿并能制止皮肤瘙痒的药物作用,谓之燥湿止痒。适用于疮疡疥癣、湿疹瘙痒及阴部湿痒等症。药如苦参、白鲜皮等。

止痹痛:能制止因风湿之邪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酸麻痹痛的药物作用,谓之止痹痛。药如威灵仙、独活。止血安胎:安胎作用之一,即通过止血而安胎,适用于胎漏下血者,药如苎麻根、阿胶等。

止血散瘀:止血兼有散瘀之药物作用,谓之止血散瘀。适用于瘀血阻滞经脉,血不循经的出血证喉,药如三七、茜草等。

主喉痹:职因痰火风热,或气郁等所致的咽喉闭塞肿痛,吞咽困难等症。药如射干等。《未经》谓射干:“主咳逆上气,侯痹咽痛,不得消息。”

主久败疮:治部因气血亏虚所致的、日久不能收敛的疮疡,称主久败疮,药如黄芪。

主目淫:主治目淫之义。“目淫”又称“目淫肤赤”、“目中淫肤”等,指由风热或肝火而致眼中分泌物过多,眼睑红赤,或眼睑溃烂之症。药如决肯子。如《本经》曰:决明子“主青盲,目淫肤色赤,白膜。”

壮阳:强壮阳事之义,壮阳药能温补肾阳,兴奋性功能,适用于男子肾阳不足,阳痿不举者,药如鹿茸、肉苁蓉、淫羊藿等。

坠痰:坠,下坠之义。如礞石功能化痰,其质重而性下坠,谓之坠痰。适用于癫狂,狂躁,咳喘等痰浊实证。

走气动火:耗散正气,助热生火之义。是指多服、久服大辛大热之药如吴茱萸、胡椒等的副作用。如《本草纲目》所说:“吴萸,走气动火,昏目,发疮”,又说“胡椒,热病人食之,动火气,阴受其害。”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用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写,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GMP: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中医学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2.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3.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4.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5.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6.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7.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8.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9.阳虚外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10.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11.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12.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1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14.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15.平肝和胃法: 又称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病毒学复习题

填空题 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 和 E 蛋白。N 4. 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 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 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 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 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 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 13. 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1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 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 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20. HIV的__env __ 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gag,核心蛋白;pol,酶 21. HIV感染靶细胞的第一步就是位于表面的__gp120__与靶细胞受体相结合。 22.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_核衣壳__以及核心三部分。 23. 流感病毒的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___基质蛋白___和___糖蛋白突起___。 24. “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H”指的是__血凝素___、而“N”指的是__神经氨酸酶___。 25._机体细胞免疫应答__是HBV肝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HBV免疫介导肝损伤机制主要有固有免疫、T细胞免疫、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26. IFN通过两种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和__抑制病毒的复制__。 22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归经: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中药学: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地道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炒炭: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 药物偏性:中药中广义的“毒”即为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之所以可以治病,又有毒性,对人体产生危害,关键在如何应用。 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十八反: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 解表: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坚阴:是固肾精,平相火的方法。 清热燥湿药:以清热除湿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 清虚热:治疗阴虚内热,清除因为阴虚而出现的热证。 峻下逐水:运用具有峻烈泻水作用的药物组方,以攻逐水饮的治法。 回阳救逆: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 温阳:温通阳气的治法。 引火归元: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 温肺化饮:即温肺散寒化痰饮之义。 焦三仙: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炒二芽:即麦芽、谷芽。 破血:指的就是这类药物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够破血逐瘀,消徵散积,主治淤血时间长、程度重的徵瘕积聚。 瘀血: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经脉腔内,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继发性致病因素。 潜阳:收敛虚阳,为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 扶正祛邪: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截疟:止或治疟疾的意思。 利水通淋:指一种治法。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淋证的方法。 破气:即用较峻烈的理气药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 血中气药:指能活血兼行气,常用于治气滞血淤证的中药。 1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医诊断教研室编写 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病毒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 1,病毒核衣壳主要由核酸芯髓及蛋白质外壳两部份构成。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核酸__和_蛋白质_。 3,可将自身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的病毒主要有_逆转录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4,鉴别病毒是否具有包膜,通常可采用_脂溶剂。 5,病毒的繁殖方式为__复制_,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导致细胞的病理变化称为_致细胞病变效应(CPE)_。 6,病毒的穿入方式主要有_包膜和细胞膜融和病毒胞饮两种。 7,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细胞裂解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出芽_方式 释放。 8,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_两类 9,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_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10,正链RNA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_ mRNA _,在细胞的_核糖体上转译病毒 蛋白质。 二、正误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多联苗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同种病原微生物混合制成的。(错) 2,λ噬菌体和PI噬菌体都是温和噬菌体。(对) 3,DNA病毒以双联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对) 4,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对) 5,腺病毒是典型的20面体对称的病毒,其病毒粒子具有12个五邻体和240个六邻体。(对) 6,负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中所携带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一致的病毒。 (否) 7,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始终不裂解寄主细胞。(否) 8,病毒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是) 9,所有病毒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在进行转录、复制前,其病毒核酸都以游离状 态存在于细胞中。(否) 10,逆转录病毒的+RNA分子具有侵染性。(否) 三、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与 A具有抗原交叉反应性。 A猪瘟病毒、B犬细小病毒、C麻疹病毒、D马立克氏病病毒 2,目前已知病毒5种核酸类型是A A. DNA、+DNA、 RNA、+RNA、-RNA; B. DNA、+DNA、-DNA、 RNA、+RNA; C. DNA、+DNA、-DNA、 RNA、-RNA;

中药名词解释

1.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之一,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 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 2.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为主,也旁及其来源、采制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3.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地区特色、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 4.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生药材进行一般修 治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5. 修制:包括纯净、粉碎、切制和水飞。 6. 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药物与水共研,再加水搅拌得混悬液,沉除粗粒,倾除细粉混悬液,再 静置后倾出水液,得取微细粉末。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在五官科、眼科中外用时需极 细粉末者,使之药物易于吸收和减少刺激性。 7. 水制: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等。 8. 煨:是将药物用湿物料(纸或面)包裹放入火上或火灰中加热的方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 挥发油及刺激性物质,以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9. 煅: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用高温加热,使其松脆、纯净,易于煎出或改变药物性能,增强疗 效。多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如煅牡蛎,加强收涩作用;煅代赭石,是使其有效成分易 于煎出;煅血余炭,使其炭化,加强止血作用。 10. 蒸:是将药物隔水蒸至需要的程度,可清蒸或加辅料蒸。 清蒸是为便于保存并缓和药性,如桑螵蛸,蒸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保证 药性;木瓜蒸后便于切片。 辅料蒸,可改变药性,如制大黄,减弱泻下作用;制首乌,加强补益作用。 11. 煮:是将药物用水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煮至所需程度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降低毒性。如醋煮芫花,黑豆、甘草煮川乌,能减低毒性;醋煮延胡索可加强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12. 药性(药物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 面。 13.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14. 平性: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 15.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16.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 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于下。 17. 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奏效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作用弱或无作用的趋向。 18. 毒:古代:系指具有治病防病功能的药物总称,即“偏性”。 现代:是指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19. 配伍:是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20. 中药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想杀、相恶、相反。其中单行是单味药的应用,其 他是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21. 相须: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其协同作用,增强原有药物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用后能显著 增强清热泻火作用;银花与连翘配伍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22. 相使:性能与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提高主药疗效。如黄芪 与茯苓配伍同用,茯苓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23. 相畏与想杀: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制它者称相杀;被制者称相 畏。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半夏、南星; 半夏、南星畏生姜。 24. 相恶:两药合用,可是药效降低或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 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12、目暗睛迷:眼睛混浊晦暗,没有光彩,活动迟钝,反应缓慢或视物模糊。 13、回光返照:太阳将落时反射的光,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但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至虚阳外越而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 14、强迫体位:病人往往因病痛而被迫采取的体位,以求缓解痛苦。 15、神志异常:指精神失常的表现,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 16、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症见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 17、气色:主要是指病人面部色泽,气指生机,隐含于皮肤之内;色为血色,彰然于皮肤之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18、色随气华:色、色泽,气,五脏之精气,华,外荣的意思。正常的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这是五脏精气充足的征象。如果病重或久病,脏气已衰,则表现出枯槁而败露的各种病色。说明色泽是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的. 19、气由脏发:气是机能活动的总称。五脏主藏精气,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故表露出来的各种机能活动——气,都是从五脏发生的。 20、常色:正常生理状况时人的面部色泽,应当是光明润泽,隐约微黄而含蓄不露。 2l、主色:人群中,每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 22、客色:指人的皮肤颜色,面色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交化,属于生理正常现象。 23,瘸色:指人体疾病时的面部色泽。无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但不应时应位或某色独见,皆为病色。 24、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为预后良好。 25、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己竭,不能荣润,又称为“气不至”,多预后不佳。 26、真脏色:五色枯槁而显露的色泽,反映脏腑精气已竭,精气外露。如面目全身枯槁如黄土或如千桔的枳实,为脾的真脏色,表示脾胃之气衰败。 27、病色相应:如肝病见青色,是正病正色,为病色相应,属病情发展的正常现象。 28、病色楣克:凡有病的脏腑与面部显现的色泽相克者,均称为病色相克。如肺病见赤色,一般多属逆证。 29、色克病:一般如肝病当见青色,而患者却表现为白色,根据五行相克规律,金克木,为色克病属难治,为凶中之逆。 30、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 3l、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

病毒学复习题(附答案)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 2. 顿挫感染 3. 缺陷病毒 4. 干扰现象 5. ts突变株 6. CPE 7. 包涵体 8. 干扰素 9.抗原性漂移 10.抗原性转变 二、简答题 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2. 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3. 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 4.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5.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 6.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 7. 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8.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2.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什么?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复制周期:病毒增殖是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内,细胞不提供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3.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4.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5.ts突变株:就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这是因为ts 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 6.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7.包涵体:是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园形或椭园形,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成分组成,也可是增殖痕迹。 8.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9.抗原性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是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10.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钟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 二、简答题 1.(1)体积微小;(2)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3)严格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中增殖;(4)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2.基本结构为核心和衣壳;辅助结构主要是包膜,有的病毒有其他辅助结构如触须样纤维。核心成分为核酸其功能:(1)决定病毒特性;(2)病毒复制;(3)具有感染性。总之核酸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衣壳的成分是蛋白其功能:(1)保护病毒核酸;(2)参与感染过程;(3)具有抗原性。包膜成分含蛋我糖和脂类,其功能:(1) 精品文档

中药名词解释

1.中药:就是中医防治疾病得物质基础之一,它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得,具有完整得理论 体系与独特应用形式得药物。 2.中药学:就是以研究中药得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也旁及其来源、采制等基本知识得一门 学科。 3.道地药材:就是指具有地区特色、质量优良、疗效显著得药材。 4.炮制:就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得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生药材进行 一般修治与部分药材得特殊处理。 5.修制:包括纯净、粉碎、切制与水飞。 6.水飞:就是将不溶于水得药物与水共研,再加水搅拌得混悬液,沉除粗粒,倾除细粉混悬 液,再静置后倾出水液,得取微细粉末。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在五官科、眼 科中外用时需极细粉末者,使之药物易于吸收与减少刺激性。 7.水制: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等。 8.煨:就是将药物用湿物料(纸或面)包裹放入火上或火灰中加热得方法。 其目得就是除去药物中得挥发油及刺激性物质,以缓与药性,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9.煅:就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用高温加热,使其松脆、纯净,易于煎出或改变药物性能,增 强疗效。多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如煅牡蛎,加强收涩作用;煅代赭石,就是使其有效 成分易于煎出;煅血余炭,使其炭化,加强止血作用。 10.蒸:就是将药物隔水蒸至需要得程度,可清蒸或加辅料蒸。 清蒸就是为便于保存并缓与药性,如桑螵蛸,蒸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保证药性;木瓜蒸后便于切片。 辅料蒸,可改变药性,如制大黄,减弱泻下作用;制首乌,加强补益作用。 11.煮:就是将药物用水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煮至所需程度得一种方法。目得就是改变药性、增 强 疗效,降低毒性。如醋煮芫花,黑豆、甘草煮川乌,能减低毒性;醋煮延胡索可加 强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12.药性(药物得性能):就是指药物得性质与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 性等方面。 13.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14.平性:药物得寒热温凉得偏性不明显。 15.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得药味。 16.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在体内得作用趋向。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 向于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于下。 17.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奏效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作用弱或无作用得趋向。 18.毒:古代:系指具有治病防病功能得药物总称,即“偏性”。 现代:就是指药物得毒性或副作用,就是药物对机体得损害性。 19.配伍:就是按照一定得组合原则,有目得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得药物配合应用。 20.中药七情:就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想杀、相恶、相反。其中单行就是单味药 得应 用,其她就是药与药之间得配伍关系。 21.相须:性能相似得药物合用,其协同作用,增强原有药物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用后 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作用;银花与连翘配伍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22.相使:性能与功效有某些共性得药物,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提高主药疗效。 如黄芪与茯苓配伍同用,茯苓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23.相畏与想杀: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得毒副作用。制它者称相杀;被制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绪论(27个) 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15)反证:是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 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19)病:即疾病。病是指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 20)症:包括病症与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的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21)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22)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病毒学名词汇总

毒粒(virion)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所以说一般具有侵染性是因为有些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是分节段的,如雀麦花叶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四种。而且RNA1、RNA2和RNA3、RNA4分装在大小形状相同的三种球形颗粒中,只有三种颗粒混合,才具有侵染性。 外壳(capsid)是由多个病毒蛋白亚基组成的包裹在病毒基因组核酸外面的结构。 壳粒(capsomer)组成外壳的结构亚基,并非总是均匀分布的,往往聚集成群体,二个、三个、五个甚至六个亚基聚在一起,用负染法在电镜下所分辨开的一个个亚基,可能并非单个结构亚基,而是它们的群体,实际上是形态亚基称之为壳粒。 包膜(envelop)大多数动物病毒,在毒粒外被有由糖蛋白,脂肪所形成的外膜,称之为包膜。糖蛋白在膜上往往形成各种形状的突起,包膜在识别寄主、侵入寄主细胞,病毒的抗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十面体(icosahedron)一种有12个角顶及20个面的对成的多面体,其每一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经常用来描述病毒的结构。 亚病毒(subviruses)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的一类病毒称之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卫星RNA、朊病毒。 株系(strain)病毒经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作用后,是病毒致病力、寄主范围、抗原特异性、传播特性甚至粒体形状发生了改变,这些性状变异了的病毒粒体称为株系。 准种(quasi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决定了RNA病毒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为准种。 感染周期(infection cycle)病毒完成整个感染的过程,包括识别、吸附、入侵、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流产性感染(abortive infection)是Productive infection(产毒感染)的反义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病毒感染导致毒粒的无效复制,常不生产感染性毒粒。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在此情况下,不产生病毒。一般来说,大部分转录和翻译过程被阻断。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一种病毒能在宿主或细胞培养上继续复制而不杀死宿主或整个细胞培养。 包含体(inclusion body)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的病毒合成和积贮的部位,常是细胞内的病毒晶体。 交叉保护作用(cross protection)两种病毒感染一种寄主时先入侵的病毒能够保护寄主不再受第二种病毒的侵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