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

说明地球的圈

层结构。

水平1:了解地震波的含义,地球

各圈层之间的联系。

水平2: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依据、范围,地震波的分类及特

征。

水平3:通过资料归纳地球内部圈

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水平4: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地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层

结构,树立关爱地球,保护地球

的理念。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地球各圈层

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人类活动对地球圈

层的影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研究方法:地震波在不同□01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概述:根据地震波在地下□02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03地幔和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

1.判断正误。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指的就是地壳。(×)

(2)地球内部只有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7千米B.17千米

C.35千米D.65千米

答案 B

解析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地球最外部圈层是地壳。我们看到很多岩石和土壤(土壤是岩石变化而来的)。岩石圈与地壳存在怎样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图形表示)

提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概述

(1)分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01生物圈。

(2)关系: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大气圈

(1)含义:是指环绕地球的□02气体层。

(2)位置:地球海陆表面以上,□032_000~3_000千米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

(3)特征: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04减小。

1.判断正误。

(1)地球外部圈层自内向外依次是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

极高。(×)

2.生物圈存在于()

A.水圈下层、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上层

B.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大气圈上层

C.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水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大气圈上层

3.水圈

(1)含义:由地球表层□05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水体:包括地表水(□06海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07大气水、生物水等。

(3)数量特征:地球上的水中有□0897%是海洋咸水,3%是□09淡水。约2/3的淡水储存在□10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4.生物圈

(1)含义: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2)位置:存在于□11大气圈下层、整个□12水圈和□13岩石圈上层。核心部分在地面以上□14100米至水面以下□15200米之间。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3.怎样理解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示大气可以溶进水体,如水中的溶解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水可以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水可以进入动植物内,成为生物水;生物更可以在水中生存、空气中生存。

任务探究地球的内部圈层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2月24日7时8分,在汤加群岛(20.26°S,175.11°W)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请说明判断依据。

(2)地震发生后,汤加的居民看到地面物体晃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3)地震发生后,正在汤加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动是怎样的?为什么?

[成果展示](1)地幔。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最厚约7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故震中位于地幔。

(2)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3)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故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不能感受到横波的影响。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以莫霍界面和□01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02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科学思维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分析思路

第(1)题,根据波速大小和波速变化可判断纵波和横波,地震波突变处为不连续界面,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均增大;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突然消失。第(2)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第(3)题,纵波影响下,上下颠簸;横波影响下,左右晃动。纵波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答案](1)C(2)C(3)C

提升运用能力

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突然消失

④横波速度减慢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减慢,横波消失。

2.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

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

答案 C

解析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位于地下80~400千米之间,图中d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地幔中,故C项正确。

3.下列组合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A.a+b+c B.a+c+e

C.b+c+d D.c+d+e

答案 A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

任务探究地球的外部圈层

下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直观地显示了哪个圈层?该圈层有何特殊性?

(2)植物生长会从哪些圈层吸收养分?

[成果展示](1)生物圈。生物圈的特殊性是:①生物圈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圈层是无机环境;②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明确的界线;③生物圈不仅包括全部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

读黄果树瀑布附近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中涉及的地球外部圈层共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2)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水B.岩石

C.大气D.生物

科学思维

地球外部圈层的分析思路

第(1)题,图中地理要素有水、生物和大气,故涉及的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第(2)题,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答案](1)B(2)D

提升运用能力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四绝”反映了地球圈层的数量是()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D

解析奇松主要反映生物圈,怪石主要反映岩石圈,云海主要反映大气圈,温泉主要反映水圈。

2.某地理圈层不独自占空间,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该圈层的地理要素是()

A.奇松B.怪石

C.云海D.温泉

答案 A

解析生物圈不独自占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14页“思考”]

点拨根据生活体验,可以通过声音大小、强弱等猜测盒子内的物体。所以我们看不到地球内部,也可以借助一些科学手段推测、推论地球内部结构。

答案不打开盒子,可以猜测盒子中的物质。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信息。

[教材第16页“思考”]

点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应当节约用水;随手关闭自来水等。

[教材第18页“作业题”]

点拨 1.(1)观察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层次与两个分界面,可知分界面是划分的依据。

(2)根据图示范围大小,找出包含或所属关系。

2.可以表示出外部的三大圈层,且表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3.通过地球上海洋深度、大气厚度与生物圈相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 1.(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变化。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地壳是岩石圈的上部。

2.

3.水圈最薄。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制作地球内部圈层模型。

2.在校园中寻找相关地理要素,判断其所属的圈层结构。

3.调查最新重大地震资料,判断其与地球圈层结构的关系。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探究点题号

地球的内部圈层1、2、3、7、8、11、12、13

地球的外部圈层4、5、6、9、10、14

目要求)

2017年3月22日,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7千米。2017年4月5日,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地震、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A.地壳上地幔B.上地幔地壳

C.地壳地壳D.岩石圈上地幔

答案 B

解析根据震源深度和地壳平均厚度可知,这两次地震分别位于上地幔和地壳。

2.印度尼西亚地震后,地震波从震中传播至地面过程,波速的变化特点是()

A.增大B.减小

C.纵波消失D.横波消失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地震波从地幔传播到地壳,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故B项正确。

2017年6月19日上午,海拔3 283米的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高达15 000米的灰柱,场面极为壮观。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航空造成影响,但火山灰降落下来,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岩石圈B.地核

C.地壳D.软流层

答案 D

解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A项正确。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右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 D

解析生物圈联系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大圏层,A联系了B、C、D三大圈层,A是生物圈;C在最下层,是岩石圈;B在岩石圈以上,大气圈以下,是水圈。

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A是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及几乎整个水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①错误,②正确;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其厚度不是300米的独立空间,③错误;生物圈有生命活动,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④正确。故选D项。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为地表岩石圈B.②层只能纵波通过

C.③层属于地核D.④层属于地幔

答案 C

解析内部圈层由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故C项正确,D项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①属于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②为地幔,主要为固态物质组成,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故B项错误。

8.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太平洋

答案 D

解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C

解析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④进行蒸发,说明①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

说明②是岩石圈。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

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依次代表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读图完成11~12题。

11.莫霍界面位于()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D.大气圈和①之间

答案 A

解析莫霍界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即①和②之间。

12.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地壳厚度变化均一

B.洋壳较厚,陆壳较薄

C.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D.地壳厚度与海拨高低呈负相关

答案 C

解析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陆壳较厚,洋壳较薄;地壳厚度与海拨高低呈正相关。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其在G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F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其在整个地球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千米。(8分)

(2)图中B表示________,A、B间的分界面的名称是________。简述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状况。(8分)

(3)图中C表示________,由图可知C大于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图中D表示________层,一般认为这里是________的发源地。(4分)

答案(1)地壳39~415~1017

(2)地幔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3)岩石圈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4)软流岩浆

解析读图可知,A为地壳,B为地幔;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5~10千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加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岩石圈漂浮于软流层之上,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4.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6分)

(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6分)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8分)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6分)

答案(1)略。

(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氮氧联系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

解析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地球大气层构成大气圈,水体构成水圈。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渗透到其他圈层中。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5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为7千米。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单选题 1.软流层位于( )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C. C 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 分 B. B 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 响 D. D 圈层厚度均匀, 是岩 浆的发源地 2)在地震波传至 ① 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岩石圈是指( ) 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 壳 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 岩石 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4.如图为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右图完成下 题. A. 莫霍界面以上 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 D. 古登堡界面以 下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 慢 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成,其中G 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 B. 下地幔 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 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 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 岩 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 C 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 三部分组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C. 图中 D 层 D. 图中G 层 )

A. ①是地壳,② 是地幔,④是岩 石圈 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 层 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 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 系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2)图中M 和N 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 圈层 B. ② 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C. ③ 圈层最 可能为液态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 C. ③ 圈层 D. ④圈层) B. ②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④ 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 青藏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 () 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 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阆中中学校师廷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 阆中中学校师廷成邮编:637400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名校交流,其目的就是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状况,探索新的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我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主动学习等新的课程理念已逐步为我校的地理教师所接受。如何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采用“导学案”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内涵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而导学案能很好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目。 导学案教学是目前运用较普遍的自主学习形式。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策略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

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进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而优化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作用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而地理导学案易实现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2、教师可以关注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学生读书读图做题时,在学生中间浏览,看他们做的情况,给学困生以指导,对做得好的、有进步的进行及时表扬。 3、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最终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三、导学案的编写 在导学案编写前,要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导学案的编写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编写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好的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

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苏州联考)读图和表,回答1~2题。 1.有关表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密度低,主要原因是火星体积、质量小 B.火星表面温度低,唯一原因是距离太阳太遥远 C.火星公转周期太长,所以火星上昼夜温差大 D.火星上没有温室效应 2.在质量、体积等物理特征上,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是()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④⑤⑥D.⑥⑦⑧ 解析:第1题,从表中所提供信息可以看出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引力太小,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大气环绕其周围。第2题,在质量、体积等方面与地球相似的是水星、金星、火星,从图上可以看出水星、金星、火星分别是⑦、⑧、⑥。 答案:1.A 2.D 3.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

阳辐射差值)大小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B.大气污染程度 C.大气密度D.气温 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D (2011·杭州联考)辐射差额是指物体辐射能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差额为正时,物体有热量盈余,温度将升高;反之,则温度降低;若收支相等,则称为辐射平衡。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辐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读下图回答4~6题。 4.有关全球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沿海到内陆逐渐递减 B.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C.随海拔的递增而递减 D.全球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 5.沙漠地区年辐射差额往往呈负值的原因跟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其他地区 B.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 C.地面辐射强且地面反射率高 D.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 6. 江汉平原辐射差额为负值,而青藏高原为正值,其主要原因是() A.江汉平原海拔低于青藏高原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XX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XX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23时56分23°26′ 火星0.11 0.15 1.9年24时37分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1课时)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为。有两方面的要求,1.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2、要求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3、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教材分析:1.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的组成和空间分布及相互的联系。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 培养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四、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五、教学难点:“地幔”的有关知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 媒体、图片)。 八、教学过程: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 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地震波。你知道其机理吗?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 三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是通过 A.对地层的钻探 B.对地表岩石的分析 C.对山区断层面的研究 D.对地震波的研究 读图1-5,回答2~4题。 图1-5 2.地壳的平均厚度 A.约为120千米 B.为8~9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3.地壳的结构特点是 ①陆地部分,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海洋部分硅铝层缺失 ②地壳的平均厚度,陆地部分厚,海洋部分薄 ③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④地壳中所含的化学元素,排名前三位的是氧、硅、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L处界面的发现是根据 A.纵波和横波的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和横波的速度突然减少 C.纵波的速度减少,横波消失 D.横波的速度减少,纵波消失 5.下列有关地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物质组成和结构是均匀分布的 ②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③地壳主要是由固态的岩石组成的,所以也称岩石圈 ④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下列大气组成物质中,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7.有关大气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③大气层和星际空间是逐渐过渡的,所以没有上界 ④大气圈大量削弱各种有害的宇宙射线,对人类具有保护作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有关大气圈与人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平流层中大气稳定,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②两极上空的极光和天空中的流星现象是大气圈保护地球表面的体现 ③电离层破坏严重时会导致短波通信中断 ④“温室效应”指的是地球气温降低的现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有关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②水圈中的水有三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③水圈中的水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④陆地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下列有关水圈对人类及地球环境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水圈中的海洋环境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②水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③地球上海洋分布广泛,这是导致地球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之一 ④海洋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有关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生物的出现和地球的形成同步 B.大气圈和水圈中有生物的分布,岩石圈中没有生物的分布 C.生物圈只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并不包括其生存环境 D.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要素 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据此回答12~13题。 12.气候要素属哪个圈层的范畴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13.工业所需要的煤、石油等能源主要与哪些自然要素有关 A.岩石、生物 B.土壤、气候 C.气候、水文 D.水文、地貌 14.图1-6表示地球圈层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图1-6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 10 月 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11.12)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临、 南临,西侧通过黑海、与 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 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 、四周 。中部地形以 、 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 和 。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 气候,B 处 气候,E 处 气候,X 处 气候,Q 处 气候, W 处 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 、 、 、 、 、 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 、 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 、 、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 ,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服饰 舞蹈 礼仪 亚洲图 X W 众多的民族 不同的自然环境 经济技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 多样的 地域文 化 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阿 拉伯文化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预习案 【学习目标】 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经线、纬线的特点||,列举3种以上经纬网的判读方法||。 【使用说明】 1.通读拓展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原理、规律的总结、方法、技巧提升||。 2.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通过题型演练||,总结一般规律||。 构建梳理自我完善 【问题引导】 地球经纬网的起源:公元前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特点?赤道半径?极半径? 2.经线与纬线的定义和特征||。(勾画理解) 3.请你总结经度与纬度的特征||。 二、总结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请问盱眙(118°E||,32°N)的对称点是? 2.定向:劣弧法判读东西方向的原则||。 右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什么方向?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和范围||。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右图中AM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计算MN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 (3)定“范围”||。 请比较右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大小||。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请你总结该弧线的确定步骤||。 我的疑问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探究案 【学习目标】研读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能够利用经纬网解决区域定位、方向辨别、距离计算等问题||,至少说出2种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说明】 1.阅读地图册P1-3||,深入理解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思考】||。 探究学习智慧碰撞 探究点: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材料一: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右图是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示意图||。 1.读上面左图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A地飞往B地的飞行方向是? 2.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此圆弧的半径是多少||,请写出推理过程||。 3.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依次是? 【拓展思考】 1.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为晨昏 第1页/共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1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姓名:安静学校:新郑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 (2)、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难点 (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球内外部圈层结构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导入新课 大家在平时吃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鸡蛋是分几层? 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内容。 多媒体显示课题。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亲切自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阅读课文启发思考 【启发提问】 由于我们平时都吃过鸡蛋,所以同学们都能记得鸡蛋的分层。但是,我们的地球呢?有没有哪位同学曾经到地球每个圈层去旅游过?还是我们哪天也把地球剥开来看过到底有几层?那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呢? 【学生思考】 1、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传递出来呢? 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3、什么是地震波?它有怎样的特点? 4、什么是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你怎样划分地球内部结构? 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要求明确以下地理概念。 [地震波、横波、纵波、不连续面] 生1: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 师:两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呢?

高一地理导学案

即墨区实验高中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编写人:金敏审核人:吕辉 Ⅰ提纲: Ⅱ.知识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判断依据: ①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②须是宇宙间的物质 ③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2、天体类型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分析左图,在右图中填写恰当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 (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10__________、d?__________、e木星、f?________、g天王星、h?________。 (2)运动特征:?________性、共面性、?________性。 (3)分类 依据:?________、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 字母) ?? ? ??类地行星:?、?、?、? 巨行星:○21、○22 远日行星:○23、○24 2.表现:地球的○25_______、○26_______、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地球位于太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自身条件: (1)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2)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3)地球上有液态水 随堂练习: 一、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2013年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彗星“艾森” ②2014年9月8日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坠落的陨石 ④装在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上的遥感卫星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高中地理必修一 全书导学案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宇宙间□ 01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02恒星、星云、□03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04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 总星系??? ? □05银河系? □06太阳系 □07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自我探究] 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什么?

[提示] 恒星和星云。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颗行星 八颗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划分为三类。 划分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名称 A 水星、 B 金星、 C □ 01地球、D 火星 E 木星、 F □02土星 G □03天王星、 H 海王星 2.地球普通性的表现 (1)运动 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04自西向东□05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06共面性: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结构特征:与其他□ 07太阳系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01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 太阳状态□02稳定宇宙环境□ 03安全

(2)自身条件???? ? 适宜的□04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05大气条件 液态水 [自我探究] 为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月球上哪些方面的问题? [提示] 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自我反馈』 1.下列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A .流星—轮廓模糊 B .行星—一闪即逝 C .星云—圆缺多变 D .彗星—拖着长尾 答案 D 解析 太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圆缺多变的月球、轮廓模糊的星云、拖着长尾的彗星。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 .总星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 答案 B 解析 河外星系不包括地球。 3.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火星 B .木星 C .天王星 D .土星 答案 A 解析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4.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原因不包括( ) A .距离太阳过远 B .昼夜温差过大 C .没有液态水 D .没有大气层 答案 A 解析 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为适中,故A 项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