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镜与铜镜

银镜与铜镜

银镜与铜镜
银镜与铜镜

银镜反应与铜镜反应

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是银(Ⅰ)化合物的溶液被还原为金属银的化学反应,由于生成的金属银附着在容器内壁上,光亮如镜,故称为银镜反应。常见的银镜反应是银氨络合物(银氨溶液)被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而醛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根离子的反应,不过除此之外,某些银(Ⅰ)化合物(如硝酸银)亦可被还原剂(如肼)还原,产生银镜。本实验中用银氨溶液与含醛基的有机物进行制取。反应方程式为:RCHO+2[Ag(NH3)2]OH=RCOONH4+Ag↓+3NH3+H2O

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斐林试剂,如果加入甲醛能将其还原,就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铜镜。

实验步骤:

清洗试管

先用洗涤剂将试管洗涤,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向洗净的试管内倒入硝酸,倾斜试管并慢慢旋转使硝酸全部润过试管内壁,用自来水冲洗试管三遍。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使得氢氧化钠将试管润过一边,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将试管冲洗三次。

生成。

甲酸钠制取银镜

步骤与葡萄糖制银镜方法类似。

现象:加氢氧化钠与不加最后的现象都一样,溶液变黑,无银镜附在试管壁上,并有黑色疏松的沉淀。在溶液的上端试管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银镜生成。

铜镜反应

(1)用肥皂洗净手,用去污粉将培养皿擦洗干净,在把洗涤剂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加热至80℃,将它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冷至室温,倾去后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全面淋洗,备用。

(2)将20mL氯化亚锡溶液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待干。

(3)在50mL烧杯加入2滴5%硝酸银和1滴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0.5M 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加入15mL蒸馏水,搅拌后再加入3mL3%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当溶液呈棕色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再用用煤气灯小心烤干。

(4) 50mL烧杯中充分混合等体积(约7mL)7%的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和37%甲醛溶液。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开始时培养皿底部有少量的气泡4min后培养皿底部有反光现象。

最终有铜镜现象生成,但是镜面没有铺满整个培养皿底部,生成的镜面有一点凹凸。

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不然生成的银镜不光滑,甚至无银镜生成。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实验问题:

1.为什么甲酸钠制取银镜时没有得到银镜?

答:因为甲酸钠溶液显碱性,而且碱性很强,使得反应过快,产生大量黑色的银粒沉淀,不易得到优质银镜。

2.为什么加入碱时制银镜效果比不加碱的效果好?是否加的碱越多越好?

答:银镜反应通常在pH=9~l0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在碱性溶液中醛的还原能力比在酸性溶液中强;但又不能呈过强碱性,因在过强碱性溶液中加热银氨溶液,由于氨的失去,就易形成雷爆银。同时,pH>11时,反应过快,产生大量黑色的银粒沉淀,不易得到优质银镜。所以不是加的碱越多越好。

3.水浴温度是否影响银镜反应?

答:因为银镜反应是醛基与银氨离子的反应,如果温度过高,银氨络离子会与氢氧根反应得到氨,而不与醛基反应。另外,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易爆物AgN3,容易发生爆炸危险。温度过低反应速度过慢。

工匠如何铸造铜镜

中国古代青铜器一般采用范铸技术制作,铜镜也不例外。1949年以后,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和山西侯马等地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片铸铜遗址和大量青铜器陶范,为我们揭开古代青铜器铸造之谜提供了依据。学术界始知有镜范出土,是清末以后的事,清末、民国的学者罗振玉、梁上椿都有相关记述。考古出土的镜范主要是出自山西侯马和山东临淄等地,河北易县也有出土。 一般认为,古代铜镜是采用范铸技术浇铸而成。要铸制一面青铜镜,必须先制模,就是用木或陶先雕刻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之外,用黏土和细砂包裹制成“范”,范为上下两块:一块是镜背有纹饰图案和镜钮;一块是平整的镜面。范上面还要有浇口和冒口,以便于浇铸铜液和释放范芯里面的气体,将镜背与镜面合范焙烧之后,再经过修模处理,就可以用来浇铸铜液铸镜了,待铜液冷却,就可以破范取出铜镜,铸造好的铜镜再经过热处理,表面机械加工,如刮削、研磨和表面抛光等,就成为光可鉴人的实用器了。 青铜镜因其镜面需经打磨抛光以照容,因此其合金成分中,锡的比例相对其他青铜器要高些。从战国至唐五代,均属于高锡青铜;宋至明清之后,铜的含锡量减少,铅增多。《考工记?六齐》说:“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金”即是铜,“齐”同“剂”,全文说铜与锡有六种配比,可用来制作六种不同性能的器物。《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关于铜镜及其他青铜器合金配比的最早记载。 雕制铜镜是一项专门技艺,铜镜雕刻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为:镂空(透雕):从传世和出土资料看此类镜采用方形的较多。金银错:所谓金银错工艺是将金银一类的物料以条状、块状形式填入到铜器背面预先做好的凹槽内,再将其错磨平整。镶嵌式:镜背镶嵌绿松石、玉、琉璃等的工艺。山东淄博出土镜有29.8厘米,在粗条的云纹上错以金丝,地上嵌绿松石,还嵌了9枚银质乳钉。彩绘:使用色漆在铜镜背面描绘花纹。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早期楚墓中出土了几面彩绘镜。有以红、黑、银等彩色绘出的对称云纹镜。鎏金:考古出土资料证明,汉代流行鎏金银技艺的铜镜。所谓鎏金银是用汞剂涂附法来外镀金银的工艺。螺钿:用螺蚌贝壳薄片造成所需要的图案,用漆贴在器物上的工艺。中国一般器物的螺钿工艺约始于商代,但唯铜镜的螺钿工艺盛于唐。

实验--银镜反应

基本定义 银镜反应(英语:silver mirror reaction),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还原银离子,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用途 银镜反应主要用来检测醛基(即-CHO)的存在。 实验器材 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胶头滴管,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方法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 -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反应条件 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反应物的要求: 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 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 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

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 实验现象 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的现象 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水浴△)CH3COONH4+2Ag↓+3NH3+H2O 化合态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备注:原理是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本试验可以使用其他有还原性的物质代替乙醛,例如葡萄糖(与乙醛相似,也有醛基)等。甲醛(可看作有两个醛基)的话被氧化成碳酸铵(NH4)2CO3。C6H12O6+2Ag(NH3)2OH----→(水浴加热) C5H11O5COONH4+3NH3+2Ag↓+H2O 葡萄糖的反应方程式若要体现出葡萄糖内部的结构以及断键情况: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CHOH-CHOH-CHOH-COONH4+2Ag↓+3NH3+H2O 注意事项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加碱可使乙醛与银氨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但如果滴加氢氧化钠过量,反应速率太快,产生的银镜会发黑。 5.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

银镜反应实验

银镜反应实验 银镜反应实验 醛类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硝酸银的氨溶液(又称Tollens试剂)氧化成羧酸。同时,银氨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析出金属银,在洁净的玻璃容器内壁上形成一薄层光亮的银镜,故称为银镜反应。 1:实验药品 2%硝酸银,4%氢氧化钠,稀氨水 2:实验步骤 1.用NAOH洗试管(加热) 2.2毫升2%硝酸银,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1-2滴4%氢氧化钠,摇匀,加2-3滴40%乙醛,用才摇动1分钟,使之变黄,静置即可得银镜. 3:实验原理 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取决于碱性强弱,而与是否新制无关。强碱性条件下,铜离子的络合物适当温度下均可反应。生成银氨络合物,该络合物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常用此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用于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等。 银镜反应是醛基(-CHO)的特有反应。除醛类外,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二:如何使“银镜反应”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 除了将试管内壁刷洗干净外,再增加一道敏化工序。具体操作为:上课前先将试管做常规刷洗,即以少量去污粉加普通自来水用刷子刷洗试管内壁,再以自来水冲洗干净。关键的一步在课内进行,将敏化剂倒入试管使玻璃表层敏化,数秒后倒掉,再用少量蒸馏水清洗一次,以去除残留的敏化剂。紧接着,技课本所述把配制好的银氨溶液倒入经敏化处理的试管,滴加乙醛,在热水浴中反应。不久,银光闪闪,光可鉴人的金属银层就能致密牢固地附着在试管内壁上,“银镜反应”遂告完成。 敏化剂的配制极为简单,取氯化亚锡少许,配成0.2%。的氯化亚锡溶液即可。因每次实验用量极少,实际操作中,可用牙签蘸取一点氯化亚锡粉末,溶于数十毫升蒸馏水中摇匀后备用,需要注意的是敏化剂应现配现用,不能隔夜,否则会失效。 实验证明,用经过敏化处理后的试管做“银镜反应”成功率可达百分之百,镜面光亮程度不亚于工业制镜的水平。

关于镜子的散文:照镜子

关于镜子的散文:照镜子 镜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自我修饰的专用工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镜子就是服务于这个领域的专用工具。下面是有关于镜子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镜子的散文:照镜子古语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确,镜子确实是件好东西,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有其不可替代与估量的作用。如果没有了镜子,我们的化妆品市场、美容行业、整容机构……是不是会萧条、冷清许多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说镜子是件好东西?其实我们哪个人不希望自己长得美丽,长得动人呢?试问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貌似潘安?而哪位女人又何尝不希望自己长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呢?然而世上哪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却普普通通,而人类是最善美的动物,我们每一天都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目的不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吗?不然古人东施也不会有效颦的苦恼了。 然而苦恼的并不是只有东施一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因此镜子也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而照镜子也就成了我的嗜好之一。在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照镜子,每天睡醒之后必做的事是洗脸,洗脸之后必做的事就是照镜子,在别人的眼中这的确有点失了度,可我却一直乐此不疲,更疯狂的事还不止如此,有一次我居然在梦中大叫:我的镜子呢……我的镜子呢?惹得我的家人一个个捧腹

大笑,父亲还用手指轻轻地戳醒我说:“你这小妖精,怎么这么喜欢臭美,连做梦都想着你的那块破玻璃。” 日子一天一天地走过,我也一天一天地长大,我的这种爱好也未曾改变过,记得那是刚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节化学课,化学老师叫我们把化学课本拿出来时,我夹在化学书本里面的镜子不小心掉在三合土上,在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爆笑声中碎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镜子,一向把严肃挂在脸上的化学老师直径向我走来,对着我说:“告诉我这大镜子碎成小镜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目光的注视下,我第一次绯红了我的脸、第一次哑了我的口、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丢人现眼。 “好自恋!” 沉默中,不知是从哪个角落里传出了哪位幸灾乐祸的同学的声音,班上又是一阵哄然大笑。 “长得够帅的了,不用再照了,一个人他天生就是英俊,那么他不照镜子还是英俊,而一头猪让他整天照镜子,到头来还不是一头猪,镜子照人不照心……”老师唏哩哗啦一口不停地说了好多批评我的话,而那一节化学课也变成了一次声势浩荡的老师用来“讨伐”我的课,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脑海里除了不苟言笑的老师那双犀利的眼睛和一个个笑得前仰后俯的同学以外,只剩下了模糊。 无独有偶,在第二天的化学课上,我们班上又发生了一件“摔镜子”事件,那是星期五,放学的铃声响得那么清脆,回家的欲望又显得那么强烈,不知道是哪位同学装在桌内的镜子在她拿书包是不小心又碎成了一个个小镜子。

银镜反应最佳条件的探索

银镜反应最佳条件的探索 银镜反应主要用于鉴定醛,特别是用以区别醛和酮;当醛比酸容易获得时,这个反应也有合 成上的价值,所以银镜反应是醛酮性质实验中的一个典型实验。然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所形成的银镜不均匀,发乌,发黑,有时甚至看不到 银镜。实验中有诸多因素对反应有影响,如托伦试剂的配制,反应时水浴的温度,醛的用量,容器的光洁度等。掌握这些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找到一个最佳反应条件,就会得到理想的实 验效果。 一、以下实验均固定AgNO3 用量,来分别讨论加入NaOH、NH3·H2O、CH3CHO 用量对反应 的影响 1.托伦试剂配置过程中NaOH 滴加量的影响 实验条件:2%的AgNO3 8ml,5%的NaOH(2 滴、3 滴、6滴、8 滴、10 滴),滴加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反应温度50℃~60℃;乙醛5 滴~6 滴。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NaOH 用量的影响 . 在托伦试剂的配制过程中,加入NaOH 有利于Ag2O 的生成,同时也可促进反应的进行。但 从实验结果来看,NaOH 用量太少,反应时间长并且实验结果也不理想。NaOH用量过多,氨 水用量增大,形成的银镜发黑。所以加入NaOH虽可加快反应速度,但不可多加。从表1 看,2%的AgNO38ml溶液加入6 滴左右的NaOH 实验效果最佳。 2.托伦试剂配制过程中氨水用量的影响 实验条件:2%的AgNO3 2ml 加一滴5%的NaOH,水浴温度为50℃~60℃,乙醛用量为5~6 滴。实验中氨水用量分为三种情况: (1)滴加氨水至溶液澄清,但有微量沉淀。(A) (2)滴加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B) (3)氨水过量。(轻微过量,过量较多)(C1)(C2)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氨水用量的影响: . 从上述结果看出,A、B 两组的氨水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不大,所以配制托伦试剂的时侯,滴加氨水使沉淀刚好溶解最好。若溶液已澄清,虽有微量沉淀也仍然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若 氨水过量,将会与溶液中的Ag2O结合,生成易爆炸的物质(雷爆银Ag3N)),不仅影响试 剂本身的灵敏度,而且受热时可能引起爆炸,有关反应为: 3Ag2O+2NH3=3H2O+2Ag3N,2Ag3N=6Ag+N2↑ 实验证明,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指过量),析出银镜的时间延长,生成的银镜不光亮, 甚至只能在试管壁上看到少许银斑,以致实验失败。因为银氨溶液中起氧化作用的 [Ag(NH3)2]+,它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Ag+ 和NH3,在发生银镜反应时,溶液中Ag+逐渐被 消耗,浓度逐渐变小,使得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样使得银镜反应得以进行下去。 但是,如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相当于增加了产物NH3的浓度,会使该电离平衡向逆反应

唐代铜镜

浅谈唐代铜镜 【摘要】李唐王朝是继汉代之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繁盛时期,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各族人民用辛劳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瑰丽的民族文化。作为体现当时工艺发展水平的铜镜,就是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 【关键词】铜镜唐代价值 镜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用来照见事物的工具。南北朝时的著名长诗《木兰诗》写花木兰征战十年回到家中,重整儿女嫁妆的情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足以说明了铜镜的最基本的功能。而古代志向高远、胸怀大志的男儿,常从镜中看到时光匆匆、青春易逝,有的感怀于事业未成,禁不住嗟叹不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一、铜镜的起源 铜镜作为中国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发展和演变史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中国古人将镜子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古有云:“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这一传说包含着古人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并将其神化的体现。关于铜镜的起源,著名近代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以水为鉴,即以盆盛水而照容,此种水盆亦称为监,以铜为之则为鉴。《尚书》:‘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1】 我国至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铜镜是齐家文化的铜镜。齐家文化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上游的地方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生产力得到较大进步,零星出土一些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迄今为止仅见的两面铜镜就发现在该文化的墓葬中。其一为素镜。1975年甘肃广和齐家坪墓葬出土,此镜圆形,直径六厘米,镜面平坦,背面无纹饰,中心铸有半环状钮。【2】其二为七角星纹镜。1976年出土于青海贵南县25号墓。镜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镜面光滑,镜背拱钮已残,镜背周沿和钮旁各饰一道凸弦纹,两周同心弦纹间,以填平行线三角和空白三角相间的方式,呈现出七角图案,这面铜镜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纹饰铜镜。【3】早期铜镜镜面较小,多光素或简单几何纹饰。战国之时,始见精美铜镜。因铜镜使用远比鉴方便,秦汉时期,鉴逐渐消失,铜镜的使用日趋广泛。汉朝官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铜镜制造。从制镜原料的使用来看,有金、银、铜、铁,其中尤以铜为多。汉镜多有铭文,均为吉祥语,如“家室富昌”、“富子孙”、“大吉祥”等。常见式样有十二辰镜(规矩镜)、辟邪镜、仙人镜等,还曾出现过奇妙的透光镜。汉代镜以尚方所制镜最为精良。清代湖州知府赵学辙有临汉镜铭:“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书如金石国之宝。”隋唐之后开始出现带柄铜镜、放行铜镜,纹饰亦趋多样,唐代最为有名的是海兽葡萄镜。宋代以后一改以前青铜作镜,作镜的合金铜含银、铅、锡量均少,质量不及前期。明朝后期玻璃水银镜从欧洲传入,时称西洋镜。清朝乾隆以后,玻璃水银镜大行于市,铜镜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二、唐代铜镜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正直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当时的铜镜铸造业迎来了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显示出一派富丽堂皇、千姿百态的面孔。总体来说,这时的铜镜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纹饰绚丽,达到铜镜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1992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庆城县三十铺阜城村的唐代虫鸟纹葵花形铜镜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此镜直径10.5厘米,厚0.45厘米,镜面光滑,虽经岁月侵蚀,表面花鸟仍清晰可辨。这一时期的铜镜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制作精良、质地优良。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

实验银镜反应

袃基本定义 薄银镜反应(英语:silvermirrorreaction),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还原银离子,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薀用途 蚈银镜反应主要用来检测醛基(即-CHO)的存在。 芄实验器材 肂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胶头滴管,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艿实验方法 螈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蚅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螄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莂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螈反应条件

肆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膂反应物的要求: 肁 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 袇 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 蒇 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 袄 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 袀实验现象 羇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薄实验原理 莂银镜反应的现象 虿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水浴△)CH3COONH4+2Ag↓+3NH3+H2O化合态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备注:原理是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本试验可以使用其他有还原性的物质代替乙醛,例如葡萄糖(与乙醛相似,也有醛基)等。甲醛(可看作有两个醛基)的话被氧化成碳酸铵(NH4)2CO3。C6H12O6+2Ag(NH3)2OH----→(水浴加热) C5H11O5COONH4+3NH3+2Ag↓+H2O葡萄糖的反应方程式若要体现出葡萄糖内部的结构以及断键情况: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CHOH-CHOH-CHOH-COONH4+2Ag↓+3NH3+H2O 肇注意事项 羅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化学教学论实验 银镜反应与铜镜反应 华师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得 研究生成金属镜(银镜、铜镜)得条件,掌握相关得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1)银氨溶液得配制: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 2NH3?H2O= [Ag(NH3)2]OH+2H2O (2)银镜反应: 甲醛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HCHO + 4[Ag(NH3)2]++4OH- ---> 4Ag↓ + 6NH3↑ + (NH4)2CO3 + 2H2O 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2OH-→H2O+2Ag↓+3NH3↑+CH2OH(CHOH)4COO NH4 甲酸钠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HCOO-+2[Ag(NH3)2]++2OH-→CO32-+2Ag↓+NH4++3NH3↑+H2O、 (3)铜镜反应: CH2OH(CHOH)4CHO +Cu(OH)2→CH2OH(CHOH)4COOH+ Cu↓+H2O 其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可与铜离子络合,起到了稳定铜离子得作用。 ①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烧杯、铁架台 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0、5M氨水、浓氨水、7%硫酸铜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

三、实验步骤

四、分析与讨论 1、银镜反应: ①在上述表格中分别用(1)酒石酸钾钠溶液,(2)甲醛溶液,(3) 葡萄糖 溶液,(4)甲酸钠溶液进行得银镜反应中,以葡萄糖溶液得效果最佳,甲酸钠次之,均生成了十分光亮得银镜,镀层均匀,紧贴试管壁,现象明显 ②实验(2):实验中由于我们小组就是将甲醛沿着试管壁加入,因此壁上出 现了小款银镜,溶液中立即出现灰黑色,因为甲醛分子中含有两个醛基,与该银氨溶液得反应太敏感,使银析出过快而变黑,不能生成均匀光亮得银镜镀层。 ③对比实验(3)与其探究:实验(3)中多加了氢氧化钠溶液,而生成得银 镜效果更加好。因为在碱性溶液中醛类得还原能力比在酸性溶液中强,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PH有利于银镜得生成。所以在银氨溶液得配制或实验中首先加入10%NaOH 溶液使硝酸银先生成沉淀后在加入0、5M氨水使沉淀溶解, 这种方法配制得银氨溶液往往可以使银镜很快生成。 2、铜镜反应: ①当混合液倒入培养皿静置时,溶液逐渐变为棕色,因为反应慢慢进行,铜逐渐析出。 ②充分混合等体积得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与37%甲醛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由于我组未静置5分钟,仅3分钟,便倒去了溶液,因此生成得铜镜光亮但就是非常得稀薄,然后老师教我们重做,我组便按上述步骤一一做完,最后静置约6分钟后倒去溶液,得到较为光亮、厚实得铜镜 ③由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再混入甲醛使其被还原,即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形成铜镜 ④我发现有得铜镜表面平整光亮,另外有些地方并不完整,可能就是培养皿

关于镜子的经典谜语答案

关于镜子的经典谜语答案 谜面:我向东,他向西,我一笑,他一嘻。(打一物) 谜底:镜子 谜面:我非绘画家,来者被我画,绘画不用笔,胜过绘画家。(打一常用物) 谜底:镜子 谜面:你哭他也哭,你笑他笑,正面看得见,背面找不到。(打一物) 谜底:镜子 谜面:形状不一脸光亮,穿好衣服照模样。(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镜子 谜面:有圆也有方,有大也有小,平面光又亮。(打一物) 谜底:镜子 谜面:说你像我,说我像你,我哭你哭,我笑你嘻。(打一常用物) 谜底:镜子 谜面:有圆也有方,满面亮光光,娃娃对面坐,请它照个相。(打一常用物) 谜底:镜子 谜面:明明亮亮一块天,二人结拜是同年,一人能说会道,一个哑口无言。(打一生活物) 谜底:镜子 谜面:脸儿亮光光,坐在桌子上,妹妹跑过来,请它照个相。(打一物) 谜底:镜子 谜面: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脸上脏不脏,看它就知道。(打一物) 谜底:镜子 谜面:形状不一有圆方,背穿红衣脸光亮,人们要想常整洁,随时请它来帮忙。(打一常用物) 谜底:镜子 谜面:你瞧我,我瞧你,你是我,我是你。(打一常见物) 谜底:镜子 谜面:皎皎青天,一轮明月,两个对谈,一个不语。(打一物) 谜底:镜子 谜面:以为在前面,其实在后面,以为在里面,其实在外面。(打一常用物) 谜底:镜子 谜面:对我哭,对我笑,脸上表情它知道。(打一生活物) 谜底:镜子 谜面: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打一常用物)

谜底:镜子 谜面:脸上亮光光,坐在桌子上,有人跑过来,替他照个相。(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镜子 谜面:兄弟二人面对面,一样衣裳一样脸,一个会说话,一个是哑巴。(打一生活物) 谜底:镜子 谜面:光光亮,亮光光,干干净净放桌上,每天都要看看它,瞧你脸上脏不脏。(打一生活物) 谜底:镜子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513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篇一:银镜反应最佳反应条件探究 实验时间:双周四下午 实验目的: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实验要求: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实验报告与分析。 (选择某一中学化学实验问题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而加以解决)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醛的还原性是醛类化合物一项很重要的化学性质, 其中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的重要鉴别反应。除此之外,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如果银镜反应条件掌握不好,很难出现明亮的银镜, 往往形成灰色沉淀。实验效果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工业生产。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通过查阅不同资料,总结出乙醛银镜反应的适宜条件有如下几种: 条件一:乙醛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一文[1] , 归纳出乙醛银镜反应较适宜条件为:50~60 ℃, 5 %AgNO3 溶液1ml 、1 %的NaOH 溶液1 滴, 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加5 %乙醛3~4 滴。 条件二: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乙醛银镜反应条件为:2%AgNO3 溶液1ml 、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加3滴乙醛,震荡后置于热水浴中温热。 条件三:文献【2】中的条件为:3%AgNO3 溶液1ml,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pH值约为9—10,乙醛浓度为20%—40%,水浴温度为60℃。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小组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硝酸银的浓度、温度以及乙醛的浓度对银镜反应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乙醛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四、实验设计方案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孔祥星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提纲) 孔祥星 一、关于铜镜的一般知识 1、铜镜的合金成份 总的来看,我国古代铜镜的基本成份是铜、锡、铅三元素,有少部分含锌。但在不同时期其比例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了古人对含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中 3 4 美好愿望的追求——清正廉洁。 中国铜镜的主要功能与日本国古时对铜镜的看法是有不同的。日本国将它们看成是从中国运输来的宝器,具有咒术威力的神器,首长权力的象征,即显示权力和 富有。 5、铜镜各部分的称谓 镜形:又称形式、形制,即镜子的外观形态,如圆形、方形、花式形、有柄形 等。

镜面:镜子正面,用来梳妆整容。可以观察出有平面、凸面、凹面的差别。 镜背:镜子反面,有的光素无纹,一般称为素镜或素面镜,有的铸有纹饰或铭 文,有的还进行特种加工,如贴金银、镶螺锢,被称为特种工艺镜。 钮:一般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带,亦在有镜背其它地方或置于边缘的。不同时期的镜钮,显示了不同特征,其异同是鉴定铜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弦纹钮、 圆钮、兽钮等。 钮座:钮的周围部分,以紧连钮的装饰为准。学者之间着眼点不同,看法亦有 古”,绿黑、青黑、青绿色俗称“绿漆古”,灰白、白亮俗称“水银青”“水银沁”、,铅黑、灰黑古称铅背。镜子研磨面所呈现的颜色,如白色、银白色、深灰、淡黄、黄中闪白等。这些色泽的不同与铜镜合金成分及受腐蚀的情况是有关系的。 二、中国历史铜镜的特点 目前仍按历史朝代分为六个阶段: 早期出现时期——商周铜镜发展

流行时期——春秋战国 铜镜繁荣鼎盛时期——两汉铜镜 南北差异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铜镜高度发展时期——隋唐铜镜 日趋衰落时期——五代~明清铜镜 1、齐家文化和商周铜镜——古拙简朴 面,此 以三弦最多。钮座:方形,圆形,多为凹面带形式。 纹饰结构:地纹与主纹相结合,初期只有单纯的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地纹即作为图案衬低的花纹,从青铜器看,商代后期,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有地纹。 主纹即主题纹饰、主要纹饰。 纹饰表现手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金银错、嵌石、彩绘。 透雕:又称夹层透纹镜,镜面是一层较薄的铜片,镜背透雕镂空铜片,二者合 贯而成。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化学教学论实验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华师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研究生成金属镜(银镜、铜镜)的条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1)银氨溶液的配制: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 2NH3H2O= [Ag(NH3)2]OH+2H2O (2)银镜反应: 甲醛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HCHO + 4[Ag(NH3)2]++4OH- ---> 4Ag↓ + 6NH3↑ + (NH4)2CO3 + 2H2O 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2OH-→H2O+2Ag↓+3NH3↑+CH2OH(CHOH)4COO NH4 甲酸钠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HCOO-+2[Ag(NH3)2]++2OH-→CO32-+2Ag↓+NH4++3NH3↑+H2O. (3)铜镜反应: CH2OH(CHOH)4CHO +Cu(OH)2→CH2OH(CHOH)4COOH+ Cu↓+H2O 其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可与铜离子络合,起到了稳定铜离子的作用。

①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烧杯、铁架台 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氨水、浓氨水、7%硫酸铜溶液、6M 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 三、实验步骤

四、分析与讨论 1、银镜反应: ①在上述表格中分别用(1)酒石酸钾钠溶液,(2)甲醛溶液,(3) 葡萄糖溶 液,(4)甲酸钠溶液进行的银镜反应中,以葡萄糖溶液的效果最佳,甲酸钠次之,均生成了十分光亮的银镜,镀层均匀,紧贴试管壁,现象明显 ②实验(2):实验中由于我们小组是将甲醛沿着试管壁加入,因此壁上出现 了小款银镜,溶液中立即出现灰黑色,因为甲醛分子中含有两个醛基,与该银氨溶液的反应太敏感,使银析出过快而变黑,不能生成均匀光亮的银镜镀层。 ③对比实验(3)与其探究:实验(3)中多加了氢氧化钠溶液,而生成的银 镜效果更加好。因为在碱性溶液中醛类的还原能力比在酸性溶液中强,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PH有利于银镜的生成。所以在银氨溶液的配制或实验中首先加入10%NaOH 溶液使硝酸银先生成沉淀后在加入氨水使沉淀溶解, 这种方法配制的银氨溶液往往可以使银镜很快生成。

page.1.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的论文

page.1.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的论文 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 镜与生命及其永恒 生命的繁衍及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是宗法社会,社会关系多靠血缘纽带来维系。子嗣问题关系宗族命运,所以,历来受到人们及大的关注。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父母及家族的命脉,这是人生的重大罪恶。而子孙的繁衍昌盛,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有了生命的诞生,人们随之又希望能健康成长,获得长寿。围绕着人的出生,成长与长寿,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由此产生出了太多的思想信仰与巫术。用镜祈求子孙繁衍,祈求寿命长久,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此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人们以祈求子孙繁衍,这在镜的早期纹饰铭文中就有相关的表露。从铭文的产生来看,有专家认为:“铜镜上有文字,目前最早的例子是1979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46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上有一字似为‘车’字简化,时代是西周中期。在传世品中,还看到过有秦国文字的东周铜镜。但是,镜铭的流行还是始于西汉,正式镜铭的这一起点,当不早于文帝后期。编辑:。 ”而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铭文出现于战国末,西汉初期镜铭也只是作为点缀,武帝后才渐成为镜背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汉代——我国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产生了一类极为流行的,被后人冠以“长宜子孙”之称的铜镜,其铭文反映的正是祈求子孙蕃昌的内容。《广西出土古代铜镜选介》中就有一面长宜子孙镜:“主题纹饰为四个成熟的石榴,自纽座向外伸出。石榴之间夹以篆体铭文‘长宜子孙’。”而石榴自古以来就是多子的象征。 此后的铜镜中,与子嗣相关的内容显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可以说,在镜铭中对求子心愿的表露已成为历代铜镜的惯例,这种做法直至明清仍很盛行。如清代有喜生贵子镜,“主区饰儿童,宝瓶,金钱和花朵等。镜钮处饰吉祥语‘喜生贵子’四字”。其中,强调的主题就是子孙的繁衍。 总的来看,镜中对祈求子嗣愿望的表露呈现出发展的趋势。至清代甚至产生了一面镜中有三十二个童子的样式,人们称之为“清代百子图镜,”镜背饰三十二个形态不同的天真稚童,其中,有五子夺盔,意为“五子夺魁”,有三重三元,莲生贵子,榴形百子等,寓意都与子孙昌盛有关。在清代还有明显体现祈求意义的送子图形镜:“纽上方和两侧饰有人物,两人作送子交接状,一人手指送子者:下方饰宝瓶。”这些镜中对童子的强调,夸张,渲染,无疑是人们祈求子嗣繁衍思想的集中体现。 镜与婚嫁 婚礼中对镜的运用,已成为古人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们似乎多对之视而不见,文献中的记载也极为有限,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为数不多的记载中看出中国传统婚礼中对镜的重视。唐代杜佑《通典》之“后汉纳采礼物”中有阳燧,宋代郑樵《通志》“纳徵聘礼三十物”中也说后汉聘礼三十物中有阳燧,而在古人的认识中,鉴,燧完全是同属的。人们并未注意到二者在形制上的区别,认为阳燧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炼于午日午时火盛之时。 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对镜的运用,表现在婚礼的各个方面。首先是以镜为聘礼。其次是夫妇其结镜钮,以表同心。第三是共拜宝镜,尊其为神圣。第四是新娘佩带或手捧宝镜。第五是以镜照新娘。第六是以镜遍照喜轿或挂于喜轿之上。 人们不仅在婚礼过程中强调用镜,即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示婚恋关系时也常用到镜。从古至今,人们都广泛的以镜为恋爱婚姻的信物,以此表达双方真挚的情感。以镜为情感信物的最早最确切的记载,当见于汉代镜铭中。汉镜中有一种小型平边镜,镜体厚实,铜质泛黑,铭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此铭表明西汉初年社会中已起始用镜子作男女间爱情的表

甲酸银镜反应实验条件研究-化工

甲酸银镜反应实验条件研究-化工

————————————————————————————————作者:————————————————————————————————日期:

甲酸银镜反应实验条件研究-化工 甲酸银镜反应实验条件研究 刘婷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现在的化学教材和化学参考书都认为“甲酸分子既有羧基,又有醛基,既具有羧酸的通性,又具有醛的还原性,可发生银镜反应[1]”。但是学生实验往往难以成功,影响了学生对甲酸还原性的认识。笔者也多次试验,由于教材中对甲酸银镜实验的表述过于简单,据此进行试验,偶尔能生成光亮的银镜,成功率比较低,多得到黑色浑浊液。又有很多研究认为由于甲酸分子的p-π共轭效应,在甲酸分子或甲酸根离子中均不存在典型的醛基,所以不发生银镜反应[2]。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了提高甲酸银镜反应的成功率,帮助学生对于甲酸的结构和特性,尤其是甲酸的还原性的理解,本文就影响甲酸银镜反应的几个条件进行了研究,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氨水溶液的浓度,甲酸溶液的浓度,水浴温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如下。 1 仪器和主要试剂 电热恒温水浴锅,硝酸银、氨水、甲醛、甲酸均为分析纯。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条件和银镜外观标准 所有试管用氢氧化钠煮沸,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润洗备用。 银镜外观标准: 一级:银白色银镜,均匀致密,效果最佳; 二级:灰白色或灰黑色银镜,比较均匀致密,效果较好;

三级:局部或斑点状银镜,效果较差; 四级:无银镜或黑色浑浊。 2.2 溶液配制方法 银氨溶液配制,取所需浓度硝酸银溶液10滴,逐滴加入所需浓度氨水溶液,边加边振摇直至沉淀恰好溶解,然后加入甲酸或甲醛5滴,振摇,放入水浴中加热。 2.3 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 2.3.1 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和氨水溶液的浓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选择0.25mol/L、0.5mol/L、0.75mol/L、1mol/L 4种浓度的硝酸银溶液,1mol/L、2mol/L、3mol/L、6mol/L 4种浓度的氨水溶液,5%甲醛溶液,观察并记录银镜的产生,选出最合适的硝酸银和氨水浓度,结果见表1。 现象:从表1可见,3mol/L和6mol/L氨水浓度大,容易过量,影响银镜效果;0.25mol/L硝酸银溶度太稀,银镜效果不理想。0.75mol/L和1mol/L硝酸银效果较好,而1mol/L和2mol/L氨水效果较好,从表上可见,选择1mol/L 的硝酸银溶液和1mol/L的氨水溶液做甲酸的银镜反应最为理想。 2.3.2 不同浓度的甲酸溶液和不同温度水浴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选择1mol/L的硝酸银浓度,1mol/L的氨水溶液,1%、5%、10%、30% 4

高中化学中的“银镜反应”实验探析

高中化学中的“银镜反应”实验探析 摘要:银镜反应是否成功主要与试管是否干净、银氨溶液的配制、浓度、溶液的PH值、醛基化合物的浓度、以及加热方式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银镜反应浓度控制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一章中,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即银镜反应是验证乙醛具有还原性的重要实验,还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的实验方法。同时该实验原理与工业上的制镜原理类似,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结合起来的典型实例。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教材上对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介绍简约,给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留下了足够的探索空间。要做好银镜反应关键在于条件的控制。 1、实验目的:说明乙醛的还原性及银镜反应 2、实验用品:试管、烧杯、AgNO3溶液(2%)、稀氨水(2%)、乙醛 3、实验步骤: ①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6mL2%AgNO3溶液,随后逐滴滴人2%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就得无色银氨溶液。 ②银镜的生成:向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乙醛溶掖,轻轻振荡后,把试管放人盛有热水的烧杯里温热(或水浴加热),此时不要摇动。如果试管洗得很洁净.可以看到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如试管不干净。看不到光亮的银,只能看到生成黑色疏松的银沉淀。 ③实验后用少量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后及时处理,不可久置。 反应方程式: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通式: RCHO+2[Ag(NH3)2]++2OH- RCOO-+NH4++2Ag↓+3NH3+H2O 4、“银镜反应”实验成败的关键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范文

2020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范文Contract Template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篇一:银镜反应最佳反应条件探究 实验时间:双周四下午 实验目的: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实验要求: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实验报告与分析。 (选择某一中学化学实验问题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而加以解决)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醛的还原性是醛类化合物一项很重要的化学性质,其中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的重要鉴别反应。除此之外,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如果银镜反应条件掌握不好,很难出现明亮的银镜,往往形成灰色沉淀。实验效果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工业生产。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通过查阅不同资料,总结出乙醛银镜反应的适宜条件有如下几种: 条件一:乙醛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一文[1],归纳出乙醛银镜反应较适宜条件为:50~60℃,5%AgNO3溶液1ml、1%的NaOH溶液1滴,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加5%乙醛3~4滴。 条件二: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乙醛银镜反应条件为:2%AgNO3溶液1ml、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加3滴乙醛,震荡后置于热水浴中温热。 条件三:文献【2】中的条件为:3%AgNO3溶液1ml,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pH值约为9―10,乙醛浓度为20%―40%,水浴温度为60℃。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小组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硝酸银的浓度、温度以及乙醛的浓度对银镜反应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乙醛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四、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正一价的银离子在碱性和含氨的溶液中,可被葡萄糖还原成银原子.析出的银原子吸附在玻璃表面即生成银色的镜面.银离子在氨的碱性溶液中与醛类作用,可得羧酸及金属银之沈淀,而此沈淀以银镜方式出现,故称银镜反应,又称多伦试验,而银氨离子之碱性溶液,称为多伦试剂.化学式 RCHO(l)+2Ag(NH3)2+(aq)+3OH-(aq)→RCOO-

铜镜银镜反应实验报告精华版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一、实验目的 1.生成光亮银(铜)镜的实验条件。 2.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10%氢氧化钠溶液、0.5M氨水、浓氨水、5%硝酸银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现配)、10%氯化亚锡溶液 三、反应原理 银镜: 银氨溶液具有弱氧化性,含有醛基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可以发生反应: RCHO+2Ag(NH3)2OH→RCOONH4+2Ag↓+3NH3+H2O. 还原生成的铜附在试管壁上,生成银镜。 铜镜: 由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 “斐林试剂”。 这时,再加入甲醛,即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甲醛具有还原性)就会在培养皿上形成光亮的铜镜。

四、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分析 振荡后溶液变成无色,在50~70℃水浴中加热35分钟,有银镜生成,但银镜生成数量较少。氧化银沉淀溶于氨水。甲酸钠具有还原性,将银还原出来。 银镜反应 (1)、取一支试管,加4~6滴酒石酸钾钠溶液和1mL蒸馏水,再加10滴甲酸钠溶液,振荡后加8~10滴银氨溶液,溶液呈淡棕色,再滴入1~2滴浓氨水。 (2)在试管中加2ml2%AgNO3溶液,加10%NaOH溶液2滴,逐滴加氨水至刚好溶解、加37%甲醛溶液1滴。水浴加热4分钟即有银镜生成,色泽光鲜,亮丽。 (3)在试管中加入3滴甲酸钠溶液和2mL蒸馏水,充分振荡,边滴加银氨溶液边振荡至沉淀刚好溶解。将试管置于70℃ 水中加热至近沸 点,几分钟后,出 来银镜,但质量很 差,色泽暗淡,呈 棕黑色。 甲醛具有还原 性,将银还原出 来,效果很明 显。 酒石酸钾钠和甲 酸钠在一起进行 反应,反应进行 的快速,现象明 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