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

物本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

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

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

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

二、教法设计:

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我通过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提出问题,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的运动各有何特点?让学生回答。

设计目的: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相关知识,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前奏。

2、探索研究:

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把探究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我通过演示机构-提出问题(摇杆在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哪个行程运动速度较快?)-学生观察并回答。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即曲柄摇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我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问题(即摇杆在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和连杆处于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并回答-得出极位夹角的概念。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殊位置和极位夹角的概念,为后面的推导做好辅垫。

第三步:我采用分解演示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根据演示过程-师生共填表,目的是采集相关数据,为后面的推导做好准备。

第四步:根据演示过程及表格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师

生共同推导出结果:即:V

2>V

1

,从而得到产生急回特性的原因。

以上四步:将难点分解,通过直观演示,表格数据采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推导等手段,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变难点为趣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在前面推导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衡量机构急回特性的相对程度?进而我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之一:即极位夹角θ>0,又引导学生观察曲柄和摇杆的运动特点总结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另两个条件:即输入件做等速整周转动;

输出件往复运动。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极位夹角θ越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越大,机构急回特性越显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及让学生观察总结,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然后我通过演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及导杆机构的运动情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从而进一步巩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最后我通过演示牛头刨床的实际加工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从而得到急回特性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急回特性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采用分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素质。

3、演练反馈部分

扣住本节,我设置了四个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区分急回特性和死点产生条件的不同。

(1)当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特性的机构有( )。

a)曲柄摇杆机构b)偏置曲柄滑块机构c)摆动导杆机构d)双曲柄机构

(2)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

a)K=1 b)K>1 c)K≥1 d)K<1

(3)极位夹角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显著。

(4)如图所示,θ=30°,该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为多少?

空回行程

C

4、总结提炼:

在演练反馈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总结出本节重点内容:急回特性产生条件,加深学生印象。

5、作业布置: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部分来设计的。本节所讲的急回特性是平面四杆机构基本特性之一,平面四杆机构还有两个基本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死点。为此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冲压机构中,为何使冲头在接近下极限位置时开始冲压?我们坐折叠椅的时候,靠在椅背上,为何靠椅不会自动松开或合拢?踩缝纫机脚踏板时,为何有时脚踏板动而皮带轮不动?这一部分,留作学生课下观察、思考。同时这也是下一节课学生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压力角、传动角和机构的死点。

6 板书设计

2.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一)复习提问:(1)定义(三)巩固练习

(二)急回特性:(2)产生条件(四)课堂小结

1、极位夹角(3)实践应用(五)作业布置

2 急回特性:

这样设计的目的使版面直观,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

机械设计教案

第五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力、工作载荷及总载荷的计算方法,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的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及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了解连接螺纹及其主要的参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力,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的结构设计及受力分析。 三、授课方式 多媒体与板书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5.1螺纹 1.螺纹的分类 螺纹有外螺纹与内螺纹之分,它们共同组成螺旋副,螺纹按工作性质分为联接用螺纹和传动用螺纹。联接用螺纹的当量摩擦角较大,有利于实现可靠联接,传动用螺纹的当量摩擦角较小,有利于提高传动的效率。 2.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大径d-即螺纹的公称直径。 小径d1-常用于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杆的危险剖面)。 中径d2-常用于联接的几何计算(受力分析点)。 螺距P-螺纹相邻两个牙型在中径上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

线数n-螺纹的螺旋线数目。 导程S-螺纹上任一点沿同一条螺旋线转一周所移动的轴向距离,S=nP。 牙型角a-螺纹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型两侧边的夹角。 牙侧角β-螺纹牙型的侧边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平面的夹角,对称牙型β=a/2 升角y-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5.2螺纹联接的类型与标准联接件 1.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除上述联接的基本类型外,在机器中,还有一些特殊结构的螺纹联接。如:T型槽螺栓联接、吊环螺钉联接和地脚螺栓联接等。 2.标准螺纹联接件 螺纹联接的类型很多,在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螺纹联接件的结构型式和尺寸都已经标准化,设计时可以根据有关标准选用。

5.3螺纹联接的预紧 大多数螺纹联接在装配时都需要拧紧,使之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预加作用力称为预紧力。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载后被联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移动。 拧紧后螺纹联接件的预紧应力不得超过其材料的屈服极限ss的80%,利用控制拧紧力矩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的大小。通常可采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对于重要的螺栓联接,也可以采用测定螺栓伸长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 5.4螺纹联接的防松 螺纹联接一般都能满足自锁条件不会自动松脱。但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或在高温或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螺纹联接中的预紧力和摩擦力会逐渐减小或可能瞬时消失,导致联接失效。 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相对转动。按工作原理的不同,防松方法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防松方法,例如铆冲防松、在旋合螺纹间涂胶防松等。

机械设计(一)

考试科目:833机械设计(一)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二、主要复习内容 1.绪论 (1)了解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2)掌握有关的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2.机械零件的强度 (1)掌握疲劳曲线及极限应力曲线的意义及用途;能根据材料的几个基本力学性能(σB、σs、σ-1、σ0)及零件的几何特性,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2)掌握单向稳定变应力的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计算方法:① r=常数;②σm=常数;③σmin=常数。了解应力等效转化的概念。 (3)熟悉疲劳损伤累积假说(Miner法则)的意义及其应用方法。 (4)掌握教材中有关线图及数表的查询方法。 3.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1)掌握螺纹及螺纹连接件的类型、特性、标准、结构、应用场合及有关的防松方法。 (2)能正确进行螺栓组的受力分析并进行螺栓尺寸的计算及类型、规格的选用。 (3)在受拉伸载荷或受倾覆力矩的紧螺栓连接中,能用螺栓连接的受力变形线图分析说明降低螺栓刚度、增大被连接件刚度及增大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抗疲劳能力。 (4)掌握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4.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1)了解键连接的类型及应用特点;掌握键的主要类型及尺寸的选择方法。 (2)了解花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5.带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2)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弹性滑动及打滑等基本理论。 (3)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4)熟悉带的应力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5)掌握带传动的参数选择。 (6)熟悉带传动的张紧方法及措施。 6.链传动 (1)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即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及动载荷是如何产生的,可采取什么措施(如改变链轮齿数、转速、链条节距等)以改善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及动载荷。 (2)掌握分析滚子链传动发生跳齿、脱链的主要原因的方法。 (3)掌握链传动的安装布置和张紧。 (4)了解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7.齿轮传动 (1)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掌握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机械设计习题说课材料

机械设计习题

第十二章 例1':设某蜗杆减速器的蜗轮轴两端采用混合摩擦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支撑。已知:蜗杆转速n=60r/min,轴材料为45钢,轴径直径d=80mm,轴承宽度B=80mm,轴承载荷F=80000N,轴瓦材料为锡青铜ZCuSnP1 ([p]=15MPa,[v]=10m/s,[p.v]=15Mpa·m/s),试校核此向心滑动轴承。 作业:1 补1'有一采用混合摩擦润滑径向滑动轴承。已知:轴径直径d=60mm,轴承宽度B=60mm,轴瓦材料为铝青铜ZCuAl10Fe3 ([p]=15MPa, [v]=4m/s, [p.v]=12Mpa·m/s),试求: (1)当载荷F=36000N,转速n=150r/min时,此轴承是否满足液体润滑轴承使用条件? (2)轴允许的最大转速n? (3)当轴的转速n=900r/min时,允许的载荷F max为多少? (4)当载荷F=36000N,轴的允许转速n max为多少?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的目的是。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1 A 2 BE 3.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A. 单层金属轴瓦 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在滑动轴承材料中,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随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的增加或载荷F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的增加或载荷F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的减少或载荷F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的减少或载荷F的增大 6.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是为了防止轴承。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最新机械专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年×月我从××××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为×××。毕业后至今,我在××××××任教,任教学科为《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接下来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专业课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系统讲解了机械设备从接受检修开始到检修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及一系列详细的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轴类零件、轴承等的修理与装配知识。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结合本课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所需做的详细作业;难点: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集体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运用讲授法对机械检修工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抓住关键点用点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机械基础说课稿

“轴系零部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轴的结构分析”,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也有着指导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好了这节内容,将对利于他们的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创新。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准备了相关教具、挂图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把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形式活泼、互动性好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节课分别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钟丽萍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一书。第九章讲的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零部件——轴系零部件,该章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零部件的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各类机械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轴的结构分析””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轴上零件的固定、轴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工艺性。 2、教材内容的处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但系统及重点内容深度相对较浅。不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节教材中,虽然把各种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都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对轴的实际应用结构介绍的过少。因此,在授课中增加了介绍减速器的结构和轴的装配结构练习。 ◆教学对象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该课授课对象是机械专业高级工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齿轮传动、联接等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结构;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 掌握:轴的结构安排和轴上零件的轴向与周向固定。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我们组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精细数字的付出!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很迷茫。不过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和同学们之间的认真仔细的讨论之中,我们总算克服了种种难关,让每个数字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期间我们过得还蛮充实的,特别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专研的时候,那让我感觉到了集体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力量的伟大。所有的成果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集体,因为它凝聚了集体所有的精华。 在设计过程中,整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些辛酸,那些执着,那些付出。一路走来,我们伴着风雨,携手欢笑,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虽然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的团队一定很完美。 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对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而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总之,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的总结与应用,还算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吧。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作用 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1)教材特点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修订而成的。教材突出使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主要参考书: 1.《机械设计基础》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机械设计基础》丘季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本课程与实践的关系(放在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实际工作,参与设备的论证、预研制、改造或维修的工作,也难免做设计一类的工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运动机构或各种通用零、部件,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机械设计1徐锦康

机械设计习题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 思考题 1.1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1.2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1.3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1.4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与失效形式有什么关系?常用的计算准则有哪些?它们各针对什么失效形式? 1.5什么叫机械零件的可靠度?它与零件的可靠性有什么关系?机械零件的可靠度与失效率有什么关系? 1.6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有哪两种方法?它们各包括哪些内容?各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1.7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其中哪个步骤对零件尺寸的确定起决定性的作 用?为什么? 1.8选择零件材料时要了解材料的哪些主要性能?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1.9机械设计时为什么要考虑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问题?主要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零件 的结构工艺性? 1.10什么是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11机械设计方法通常分哪两大类?简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1.12什么是传统设计方法?传统设计方法又分哪3种?各在什么条件下被采用? 1.13什么是现代设计方法?简述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 第四章带传动 思考题 4.1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带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自适用于什么场合? 4.2V带传动为什么比平带传动的承载能力大? 4.3影响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4.4什么是弹性滑动?什么是打滑?它们对带传动有何影响?是否可以避免? 4.5一般情况下,带传动的打滑首先发生在大带轮上还是小带轮上?为什么? 4.6简述V带传动的极限有效拉力F elim与摩擦系数f,小带轮包角a 1及初拉力F o之

间的关系。 4.7分析带传动工作时带截面上产生的应力及其分布,并指出最大应力发生处。 4.8简述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4.9机械传动系统中,为什么一般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 4.10如何确定小带轮的直径? 4.11为什么V带剖面的楔角为40 °,而带轮的槽角则为32 °、34 °、36 ° 或38 °? I 4.12试说明公式P0 (P0 P0)K K L中各符号的含义。 4.13试分别说明K a与小带轮包角a 1、K L与带长Ld间的关系。 4.14带传动张紧的目的是什么?张紧轮应如何安放? 4.15多根V带传动时,若发现一根已损坏,应如何处置? 习题 4.1已知一普通V带传动传递的功率P = 8 kW,带速v = 15 m / s,紧边与松边拉力 之比为3 : 1 ,求该带传动的有效拉力Fe和紧边拉力F1。 4.2有一电动机驱动的普通V带传动,单班制工作,主动轮转速n1 =1460 r /min , 中心距a =370mm , d d1 = 140mm , d d2 = 400mm ,中等冲击,轻微振动,用3根B型普通V带传动,初拉力按规定给定,试求该装置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4.3设计一普通V带传动。已知所需传递的功率P = 5 kW,电动机驱动,转速n1 =1440r /min ,从动轮转速n2 = 340r /min,载荷平稳,两班制工作。 4.4设计某机床上的普通V带传动。已知所需传递的功率P = 11 kW,电动机驱动, 转速n1 =1460r / min ,传动比i =2.5,载荷平稳,单班制工作,中心距 a =1000 mm , 从动轮轴孔直径d a = 70mm 。要求给出从动轮工作图。 第五章链传动 思考题 5.1在传动原理、应用特点、运动特性、初拉力、张紧以及松边位置等方面将链传动 与带 传动相比较。 5.2滚子链的标记“ 10A —2 —100 GB 1243 —1997 ”的含义是什么? 5.3为什么链节数常选偶数,而链轮齿数选奇数? 5.4为什么链传动通常将主动边放在上边,而与带传动相反? 5.5链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设计准则是什么? 5.6滚子链的额定功率曲线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的?实际使用时如何修正?

机械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1.教材基本信息 教材名称:机械设计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濮良贵 出版时间:2013年5月第9版 2.章节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 第五章螺纹连接机螺旋传动 第六章键、花键、物件连接和销联结 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第八章带传动 第九章链传动 第十章齿轮传动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第十五章轴 第十六章弹簧 第十七章机座和箱体

第十八章减速器和变速器 3.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别回答、师生互动启发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视频课件 4.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一:连接件认知(螺栓、键、销) 实训二:传动部件认知(带、齿轮、蜗杆、链传动) 实训三:轴系部件认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5.教材优缺点分析 优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设计(第9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 械零件教研室编著,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的基础上,根据 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编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考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结合拓宽专业面后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机 械工业发展的需要修订而成的。内容上能够反映现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技术,具有较 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后附录有常用量的名称、单位、符号及换算关系。教材覆 盖面广,较为权威。 缺点:配套习题略少,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类教材 6.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指导手册(图书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习题集

机械基础带传动说课稿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初赛 说课稿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参赛章节:项目八课题一 参赛课题:《带传动》 授课班级:2015春汽车美容班 参赛教师:郝维 送选单位:机电专业部 教研组:机械教研组 我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带传动”。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的设计。 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了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遵循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在讲带传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会把理论知识和生活中带传动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带传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了职业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提供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全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应用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密联系生产、教学实际适应汽车运输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而在前面一堂课中,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让学生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带传动的内容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填补了学生在远距离传动机构知识方面的空白,也为后面学习链传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讲好一堂课,除了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而结合我们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可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强,好奇心也强,喜欢尝试和探索。其次,学生最关注的应该是以后的就业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倾向于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最右,在学习本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个基础性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带传动的能力。基于上述所说的学生的特点,我会在本堂课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多给出几组实例,多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机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学生姓名: 组员: 学号:2009219754106 指导教师:邓小林 2013年12月28日

目录 作品内容简介 (2)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3) 2 结构特点 (3) 2.1 绞碎机的结构 (5) 2.2 压榨机的结构 (5) 3 工作原理 (6) 4 性能参数 (7) 5 创新点 (8) 6 作品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8) 7 参考文献 (9) 附图: (10)

作品内容简介 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用辅助机器的绞碎机和压榨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绞碎机和压榨器往往只具有绞碎或者压榨的功能,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分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一款同时具备绞碎和压榨功能的绞碎压榨机。 该机主要由螺杆、四叶刀和绞碎筒体组成绞碎系统实现绞碎功能。由双旋向螺杆、压榨活塞和压榨筒体组成的差动螺旋机构实现压榨功能。该机可同时实现绞碎和压榨功能,在具备上述功能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随时拆开,单独作为绞碎机和压榨机使用。 该机具有结构巧妙、拆装方便、使用方便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注重生活的质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不法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更无法谈及高品质生活。例如:阴霾笼罩的食品市场中的劣质肉馅、含化学色素的合成果汁和化学物质合成的速冲豆浆等。这无疑是阻挡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绊脚石。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大赛“绿色、环保、创新”的主题,通过走进社会,深入到群众中,我们研究小组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设计一台家用绞碎压榨机器。 目前,市场上手动的绞碎和压榨机都是分离的。其中,大部分的绞碎机是针对中小企业或者作坊设计的,结构多为变螺距锥形螺杆与相应的锥筒配合,使用电动机带动实现绞碎功能,但是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体积大、功耗大不适合家庭使用。压榨机则多为在密闭的空间里通入压缩空气能实现高效率、大规模压榨,但是需要辅助的空气压缩机增大机器设备的体积、功耗大,噪声大不适宜小规模的家用压榨。我们的作品是针对家庭绞碎和压榨,实现全手动驱动而设计的两用家庭绞碎压榨机,具有体积小、噪声小、绿色环保等特点。 该机器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的肉馅,而且能够提供各种新鲜的果汁等。该机器不仅能够对水果、豆类、瓜类和肉类等进行单独压榨或者绞碎,而且能够对其进行先绞碎后压榨。它是把绞碎和压榨功能集为一体的机械产品,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等的特点。它适用于广大的普通家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因此该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 结构特点 如图2-1所示是按1:1所绘制的绞碎压榨机三维模型,设计尺寸规格为304mm*476mm*245mm。图2-2为绞碎压榨机的分解图。绞碎压榨机由绞碎机构、压榨机构和机架三部分部分组成。绞碎机构与压榨机构间通过绞碎筒体右端盖14和连接螺母套筒15实现连接,机架11、17与机身8、20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械设计(1.1)--机械设计概述

第 0 章 机械设计概述

0-1 机械设计概述 一、机械定义一、机械定义(机构+ 机器) 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能实现能量转换或作有用功 机械的作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0-1机械设计概述 二、机械的组成 二、机械的组成原动机工作机 传动装置控制系统抽象:制造角度(机械设 计)零件:制造单元具体 :运动角度(机械原理)构件:运动单元零件—构件—机械(机构、机器)

三 、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4. 操作、维护方便; 5. 造型美观; 6. 运输方便 等。 3. 制造、运行费用低; 1. 使用要求--完成预定功能,生产率高 ;2. 安全可靠、寿命足够; 0-1机械设计概述 三、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四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明确设计目的、要求拟定系统组成、方案选择确定原动机功率、零件运动动力参数、零件参数设计、系统总装图设计考虑结构、公差工艺要求, 绘装配图、零件工作图 调试测试控制功能 0-1机械设计概述 四、机械设计一般程序 设计任务分析 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调试仿真分析、修改设计、工程试 验 定型产品设计

0-1机械设计概述 五、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五、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 阐述机械设计的共性问题 研究通用机械设计的理论、方法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标准规范等。内容:工作特点、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参数选择、结构设计、整机应用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共性基础理论 联接件:螺纹联接、键联接、轴毂联接…… 传动件:齿轮、蜗杆、带、链…… 支撑件:轴、轴承(滚动、滑动)…… 其 他:联轴器、离合器、弹簧……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作用 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物本 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 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 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 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 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 易懂。 二、教法设计: 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教学过程:

机械基础说课稿

《机械基础》说课稿 安徽省黄山茶业学校鲍智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属于劳动部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机械基础》中第五章的第1节。第1节铰链四杆机构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和性质。下面我来着重说一说《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部分内容是第5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2)利用掌握的条件对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判断和实践应用,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 2、难点: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 四、学情分析 一涉及到机械,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难”、“厌”。难就难在于理解,厌就厌在于枯燥。再加上现阶段的中专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继而便是害怕、担心、烦恼。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情分析,我把主要教学重点放在消除学生这种害怕、担心上,从培养兴趣着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用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善于提问;再配合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面连杆机构? (2)什么叫铰链四杆机构?它有哪些基本形式? (3)试联系实际举出一些关于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的实例。 2、引出新课 通过复习巩固了前面的内容,那么(1)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区别在哪里? (2)铰链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与机构中各杆相对长度和以哪个杆为机架有关吗?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新课学习。 3、讲授新课 (1)曲柄存在的条件【难点】 ①下面就以一个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为例,分析曲柄存在的条件。已知AB为曲柄,其长度是l1,BC为连杆,其长度是l2,CD为摇杆,其长度是l3,AD为机架,其长度是l4,曲柄能作整周转动,能顺利通过与机架AD共线的两个位置AB1和AB2。 ②利用模型演示,来进行详细分析。 ③利用电教演示并验证:自制课件(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与四杆长度的关系。分析思考哪些情况有曲柄存在?在曲柄存在的情况下,哪一杆可能为曲柄? (2)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重点】 ①利用模型演示和电教演示并验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