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讲评课_一题两讲_模式的探究_丁革兵

高中化学讲评课_一题两讲_模式的探究_丁革兵

高中化学讲评课_一题两讲_模式的探究_丁革兵
高中化学讲评课_一题两讲_模式的探究_丁革兵

一、课题的源起2005年,广东省开始启动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如何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怎样才能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解决传统的讲评课中“照卷讲题”、“就题讲题”、

“一讲到底”和“师讲生听”等教学

模式之不足?这些都是当时我们困惑的问题。

2006年8月,笔者参加广东省基础教育“百

千万人才”名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培训,接受了郭思乐教授等多位国家级、省级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方法培训,被要求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比较规范的教育课题研究。

通过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和成功案例,我们认为“生本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其理念在小学和中学英语、语文和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比较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并不多见,没有现成的可以操作的生本教学策略。

鉴于教学实际的困惑,2006年9月,笔者提

高中化学讲评课“一题两讲”模式的探究

□丁革兵

“教研尖兵”丁革兵

丁革兵,广东省广州市第86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第三期“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曾获“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个人”等荣誉。

她孜孜以求,从教25载。两次带领备课组荣获“广州市中学化学高考贡献集体奖”。辅导学生参与全国高中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广东省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化学伴我成长”活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自己也经常被授予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

次荣获广东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录像评选一等奖、全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录像评选一等奖。多次承担省级公开课教学和“国培计划”讲座。

丁老师主持或参与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高中化学‘讲评课’新学习模式的探索———‘一题两讲’学生讲评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发表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两篇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收录。获得过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2年第12期

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提高高中化学讲评课效率”是其中的子课题之一。

按生本教育的理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在需求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问题是我们应怎样去开发和利用他们。我们就希望通过研究,建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探索出一条优质高效的高中化学的教改之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先学后教的初步尝试(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

先从模仿成功的生本教育案例入手,在3个高二教学班中进行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尝试——

—以“小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一年。

第一阶段: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去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初步了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笔者当时任教高二化学X科的3个班,3个层次(重点班、次重点班、普通班),担任次重点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2/3的学生的理科思维素质处于中等以下、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将面临高中化学最难理解的《选修4》模块的学习困难。为此,决定尝试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去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希望找到可操作的生本教学策略。

第一,说明意义,明确要求。

在第一节课,笔者给学生分析了他们的认知状况、能力状况和模块要求,提出了“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互改互评、自改他评、互相促进”的要求,即:①上课前先预习看书、完成相关作业、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提出学习问题、大家讨论解决;②平时测验结束后,老师公布答案,由同组的同学互相改卷,自己记录有疑问的题,然后交给老师检查、登分;③测验试卷中疑难问题先由自己写改错分析,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为主讲评,两人或三人一题,要求讲思路、讲方法。

第二,实践感悟,产生困惑。

近两个月的实践后,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生本教学的感悟不一样,没有出现预想的生本教学效果,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重点班的学生能完成要求的三条,感觉生本教育的课堂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他们认为,还是愿意听老师讲评疑难问题,觉得同学讲得没有老师清楚,如果老师讲的话,讲的题目多,思路也清楚,听的效率高,听的积极性也高。

次重点班的学生基本上能完成要求的三条,感觉生本教育的课堂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课堂上提不出学习问题;课堂讨论发言不积极;不愿意上讲台讲评疑难问题,愿意听老师讲评疑难问题。

普通班约3/4的学生能上课前先预习看书,完成相关作业,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提不出学习问题;课堂讨论发言不积极;多数学生随便应付试卷改评、改错分析,不愿意上讲台讲评疑难问题,即使上讲台,思路和方法也讲得不清楚或声音很小,听讲评的同学开小差、做其他的事情,课堂效率不高。

第三,勇对困难,请教专家。

费了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教师累,学生累,增加了负担,怨言不少,这令人非常苦恼。为什么没有出现预想的生本教学效果?为什么不能减负增效?通过虚心请教郭思乐教授等多位专家,他们提出其不足在于:①在学科核心知识的处理上把握不够妥当;②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操之过急;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够宽容;④未能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专家们建议,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思维与性格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对核心知识处理的要求有所不同。

第四,了解原因,调整思路。

通过反思、找学生座谈、访谈等方式,我们基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①学生习惯了以“师讲生听”为主的师本课堂教学的模式,没有养成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②基础中等、性格属于内向思考型学生,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发言;不得不发言时,也是低着头,小声说话;③基础差的学生,虽然有预习,也不能仔细理解教材知识点的内涵,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上课时也不知道有哪些问题不清楚,有的课堂上害怕说错而不敢提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④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无心向学,混日子。

名师

第五,调整策略,初现成效。

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核心知识。其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近期目标,按各班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分层要求,正确处理好教材,设计好课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题会做,有题可做,既照顾差生,又解放了优生,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再次,召开各班四类学生会议。这些学生包括化学科代表,胆大敢于发言的,思路清晰的,对化学学习有极大兴趣的。

笔者提出鼓励和建议,提前一天布置小任务,如一道疑难试题讲评、上网查阅某个资料、实验探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斟酌、思考讲解要点,必要时先预讲一次给笔者听,笔者提出修改建议。他们再上讲台讲解题思路、互相质疑提问、介绍上网查阅的资料、互相讨论等。

上课时不管他们说对说错,都及时表扬、鼓励,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感,细心呵护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两个月后即期末结束时,情况大有改观。重点班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分享他人的经验、并互相质疑讨论的学生多了;次重点班敢于走上讲台分析疑难问题的思路、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多了,虽然仍然有同学在讲台上紧张得面红耳脸、冷汗直流或闭着眼睛哆嗦,性格内向的学生开始变得开朗;普通班敢于发言的同学最多,敢于提出自己的不明白的问题或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学生最多,上课的气氛也最热烈。后进的学生开始拥有了奋飞的翅膀。课堂逐渐转变成了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重要场所。

第二阶段:互相听课、评课、讨论,初步完善高中化学“生本教育”的教学策略。

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理解生本教育理论,不断熟悉相应的方法技巧,笔者组织全体成员互相听课,评课。2007年5月,全体成员听了笔者的选修2第二单元课题1“获取洁净的水”第一课时的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课:一是5月19日遵循教材安排的传统教学;二是5月21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题两讲”教学。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我们发现,相同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师备课时思考的起点和方向不同,学生“学”的自主性的发挥程度、“学”的有效性就不

一样。

“一题两讲”教学中,主讲人在答辩过程中

整理了思路,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的喜悦;提问、讨论的生本化展示了学生自主性和学习潜力的自我挖掘。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得教材中的三条内容线索,发现自身存在的认识局限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自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生成者与开发者;而且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全体学生面向生活世界,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有一系列的听课、平课、讨论作基础,我们坚定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对“一题两讲”的模式也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初步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

第三阶段:提炼成果,找到体现生本教学理念的切入口———

以小课题为中心。2007年7月,笔者提炼了体现生本教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即:

从教学流程看,有点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汇报课。如果教师处理不好,有可能变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的独角戏。怎样让大部分学生能全情投入以防止课堂变成只有几个学生的表演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七项准备工作:(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整合教材;(2)根据所要

介绍的核心知识,准备好学生需要课前研究的小课

题;

(3)找到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

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

(4)预设学生可能出现

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5)估计引

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

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6)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细目;

(7)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

教学特征,设计实施时可根据要求增减操作细节。

(二)先学后教与高三教学现实需要相结合的研究(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

当时,笔者担任高三(4)班、高三(7)班的化学X 科教学,以及高三(4)班班主任和高三年级化学备课组组长,第一次接触“3+X+理综(或文综)”高考模式,还不能完全理解新高考方案的要

2012年第12期

求。怎样调整高三化学备考教学流程、提高备考效率?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有效学习的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个人研究→组员观摩→取得成效→组员尝试实施→反思总结”五个阶段的研究,我们逐渐把教学落实到下面两点。

1.实施“一卷两改”,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高三(7)班为普通班,新接手,基础差、学习元认知监控能力不足等学生占了4/5。笔者首先实施“一卷两改”策略。两个月后,该班学生反馈:我们尝到了自己改作业、自己批改周练试卷的甜头,也知道做人诚实、对自己负责是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感谢老师经常不断地给我们鼓励,我们开始对化学学习有了信心。同备课组老师反馈:“一卷两改”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及对自身教学领域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高度相信学生,学生讲评习题与教师讲评习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能力。

讲评课,是高三复习阶段最为常见的一种课型,是复习的重要环节。讲评课的有效性主要决定于两方面:一是教师备考教学组织是否有效,二是学生是否主动有效地参与。

第一,讲评课的效率怎样衡量。

以讲题的数目计呢?还是以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点的多少计呢?对于错题,老师一般会给学生比较详细地说明正确的思路,学生理解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到底有多少偏差呢?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呢?听了教师的分析后,学生是否真正清楚了呢?学生是否还有另外的解题思路呢?笔者认为让学生讲出解题的思路是最好的办法。

第二,其他老师对学生讲题的认识。

备课组其他两位老师认为,学生讲解试题,有利有弊。这有利于讲题同学的发展,但其他同学怎么办?如果主讲的同学讲得不清楚,教师还得重新分析题意、分析解题思路,相当于把时间浪费了,一节课讲的题目就少了。为了赶进度,他们在尝试了几节课后,还是采用了已经习惯了的教师讲题的方法。

第三,分析学生讲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从高二开始就在尝试学生讲评作业或试题,已经积累了一年的经验。与高二相比,高三的学生知识更全面、能力水平更高一些,应该更有条件、也有能力做他们自己反思的工作。关键是怎样解决“主讲的同学讲得不清楚”的问题以及“主讲的同学与听课同学的互动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讲评课,发现主讲的同学讲得不清楚表现在:①思路清晰,但是性格内向,不敢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声音小而且不敢直面同学讲课;②胆子大,敢于发言,却思路不对,分析时牛头不对马嘴;③胆子大,敢于发言,不会抓重点或提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听课同学与主讲的同学不能互动的原因有:①听课同学思维好或者已经明白了要讲的题的思路,愿意听老师讲评疑难问题,觉得同学讲得没有老师清楚,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发现不了主讲的同学的问题;②听课同学思维能力一般,主讲的同学讲不清楚,他们也听不懂,发现不了主讲的同学的问题。

第四,培训主讲学生,提高学生讲题的能力与信心。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提高学生讲题的能力与信心非常重要,大胆交付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高三(7)班是笔者新接手的普通班,需要先培训。首先培训主讲同学。先培训化学科代表,先找他谈心,提出希望他带动全班同学提高化学成绩的希望,希望他起带头作用,提前一天给他布置需要讲解的一道选择题,告诉他讲解要点,必要时先预讲一次给老师听,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课堂上化学科代表讲完后,笔者及时鼓励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说老师愿意提供机会给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马上就给下列学生布置了任务,这些学生包括:①化学科代表;②胆大敢于发言的;③思路清晰的;④对化学学习有极大兴趣的。上课时不管他们说对说错,都及时表扬、鼓励。

刚开始,学生很不适应,主讲的同学不会抓重点或提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只是学生走上讲台去说自己在解题上的技巧等,下面的同学也不会提问。这时教师要开始培训听课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提问,教他们如何抓重点或提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并激励、激励再激励。学生的悟性很好,三次之后,他们已经可以自由进行了。

当主讲同学的数目超过了全班的半数以后,多数学生开始学会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分享他人的经验,并互相质疑讨论。

第五,提炼讲评课的生本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研究过程,笔者提炼了习题讲评课的生本教学策略:①生本教学流程:教师培训主讲学

名师

生→学生自改作业→找出知识弱点→课前分组讨论→同学课堂介绍解题思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归纳→教师引领继续思考;②主讲学生的培训顺序:化学课代表→化学成绩好且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多的学生。主讲人数从1人到2人到10人,至全班所有同学;③题目的选择原则: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小题后大题,先选择题后非选择题,先学生比较熟悉的题后比较陌生的题。

第六,继续完善讲评课生本教学策略。

经过作业讲评课的生本教学流程训练后,10月上旬笔者开始在高三(7)班进行周练讲评课训练。周练讲评课与作业讲评课大体相同,增加了几个归纳介绍要求:①考点及分值安排;②题型分布;③失分原因;④审题关键点;⑤答题注意点。

一个月后,学生胆子大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增强了,学生在讲台上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障碍时解决的方法和资料,提出复习内容中一些需要老师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听他们的发言,仔细做好记录,特别是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提供资料或专题训练巩固。

第七,同组教师尝试实施,成效显著。

备课组的颜老师一直关注着笔者的实施过程。12月开始,她也开始在高三(1)班尝试实施考试讲评课的生本教学策略。高三(1)班是重点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教师指导两次后,学生就纷纷要求上讲台进行试卷讲评,并且质疑争辩的学生也多,学生讨论问题也更有深度和广度。

一模以后,大量的模拟训练增加了,学生在考试讲评课中自我锻炼、自我巩固、自我反思的机会多了。颜老师说,有些问题她来不及思考怎样解答,马上就有其他学生将答案和解题思路都说出来了;有些问题如果大家都解答不了,下课后师生都去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一年的研究证明,“学生讲评习题与教师讲评习题相结合”的生本教学策略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无论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都可以实施习题讲评课的生本教学策略,只是担任普通班教学的教师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培训学生,才有可能接近重点班的上课效果。

第八,高考前最后一节课,考试注意事项学生互讲。

6月5日,是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最后一节课,考试注意事项谁来讲?学生互讲!即:教师随便点学号,让每位同学讲高考化学可能有哪些题型?哪些考点?审题时要注意什么?答题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考前和考试时心理怎样调节?遇到难题怎么办?……每位学生说其中的一点,其他人补充,两名学生板书在黑板上。53个同学全部说完后,笔者已经不需要再补充什么。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必胜自信的笑容。

(三)“一题两讲”模式的总结与推广(2008年9月至今)

“一题两讲”是一个被众多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逼”出来的模式,一个在连续六年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模式,它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和市、区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也得到了我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帮助,通过大家的集体努力,我们逐渐理清了这个模式的内涵,并在各地推广实施。

1.模式的内涵。

“一题两讲”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讲评课的前一天,选择典型的、错误率较多的、难度适中的化学习题,指定学生小组或学生自由组成的小组分组研究,课中学生小组先“讲”习题解答的思维过程,其他学生自主提问,主讲学生解答,学生互评,教师再“讲”、“评”的方法。即是一道化学习题,学生先“讲解”、教师后“讲评”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操作流程。简要地说,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具体说来,这个流程还要涉及课堂教学之外的诸多准备工作,操作上需把握下列环节的推进:学生自改作业→自己找出知识弱点→课前分组讨论→教师培训主讲学生→主讲学生课堂讲解解题思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归纳→教师引领继续思考。

(2)预期目标。在该模式中,学生的“讲”和“评”建立在学生小组课前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和研究的基础上,学生以课中出声思维的方式,结合其他学生的“评”和教师的“讲”、“评”来联系、

2012年第12期

体会、发展化学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的“讲”

“评”以学生的“讲”

“评”的表征为依据,

引导点拨、总结要点,教师是激励者和指导者。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一题两讲”的实践,逐渐学会自己充当监控自己解题思路的老师,提高学习的能力。

2.实施的原则。(1)操作原则。第一,题目的选择。

要求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小题后大题,先选择题后非选择题,先学生比较熟悉的题后比较陌生的题。开始实施时,教师应该选择较简单的题让学生评讲,逐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其信心和胆识。随着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增强,选择的题目逐渐由中等偏下变为中等,最后变为陌生的中等难度题。

在传统“师讲生听”讲评课模式中,一堂课教师可以讲数量较多的题,例如10道选择题或3道大题。在“一题两讲”讲评课模式中,一堂课的讲题数量可能只是4道选择题或1~2道非选择的大题,教师觉得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课前分组研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讲题的数目少了,学生突破的思维障碍点多了,教少学多,以一当十。

第二,主讲学生的安排。

实施前期培训主讲学生,宜采用下列顺序:化学科代表→化学成绩好且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多的学生。主讲人数从1人到2人到10人,最后至全班所有同学。

主讲学生的数量,据我们的意见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在普通班,一般2个同学负责一道选择题,4个学生负责一道大题。重点班相应人数可以减半。

第三,评价。

以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生生互相评价和师生互相评价相结合。

“一题两讲”模式重在学生

思维的突破,自主的活动,因此评价重点不是教师讲评得有多精彩,而是评价主讲与聆听的学生在课中的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在此,评价主体是学生,结果是学生可以自己反思与研究的,功能是激励学生更多的创造。学生可从下列方面进行自我评价:①对学习材料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加工的认知的自主性与能力发展;②获得问题解决能力;

③对该过程进行积极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元认知;④团队间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⑤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分享的胆量;⑥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尝试多角度评价。

(2)同一类型习题“一题两讲”模式发展五阶段。

三、课题实施的思考六年来的实践表明,

“一题两讲”模式是师生

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模式,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自发反馈和调整补救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复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元认知监控体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长期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对教育教学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要开掘学生的潜能,转变教师的角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学生学习的好坏与自己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一题两讲”让学生自己动

起来,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把师生的角色都进行了调整。教师要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要甘于做幕后工作。

1.培训主讲学生骨干,抓典型树榜样是前提。实施“一题两讲”学生讲评模式之初,培训学生是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普通班尤其学困生占了80%以上的班级。一般而言,重点班全部培训完只要两三个月,普通班尤其学困生占80%以上的班级,培训的时间要长一些。

一般先培训化学科代表。教师先与他谈心,说明目的,鼓励他起带头作用。提前一天给他布置需要讲解的一道选择题,让他研究之后先预讲一次给教师听,教师再提出修改建议。由此,再给胆大敢于发言的、思路清晰的、对化学学习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发出号召。

刚开始,学生很不适应,主讲的同学不会抓重点或提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只是走上讲台去说自己在解题上的技巧等。上课时不管他们说对说错,教师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一般经过五六次培

名师

训后,学生的讲题思路越来越清晰、富有逻辑,教师的培训力度将逐渐减轻直至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这些学生成为了教师的培训骨干和班级的化学智囊团成员,由他们再去“兵教兵”,带动、培训其他学生。

2.建立学习小组,课前研究、互帮互助是关键。

许多研究表明,发挥团队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建立学习小组。课前让学生小组成员自己分配讲解内容,在小组的共同研究中,互帮互助,互相提醒,模仿教师的化学问题解决的思路进行分析讨论,在小组内就自己负责的内容说出思路,其他同学矫正或提出完善建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互助、合作与交流。在没有建组之前,许多化学困难学生由于自卑心理,总是

依赖教师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不愿意向身边的同学求助;有些化学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解答同学的问题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或者教会同学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说明建立学习小组的好处,提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互帮互学解决一般疑难问题,逐渐破除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对教师的依赖性。

在小组自主讨论后,教师可要求部分学习特别有困难的、或者是初次上台主讲的学生将解题的思路写在纸上,自我整理、调节思路顺序,再面向教师,说出自己负责的内容的解题思路。教师的任务是倾听、鼓励和提出完善建议,学生自己整理思路并与小组成员再次补充讲解思路。

同时,宜根据实施的不同阶段灵活建立学生小组。建立小组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教师点将式”和“学生自由组合式”。“教师点将式”通常根据实施三阶段而螺旋发展。

初始阶段:化学尖子生的交互组合;中期阶段:尖子生与中等生的交互组合;后期阶段:三类学生的交互组合。“学生自由组合式”建立在教师点将式后期阶段的基础之上,化学尖子生成为各小组的幕后智囊团成员。

相对于面向全班同学,学习小组成员在组内“讲”的心理障碍小多了,即使讲错了,其他成员也会积极地鼓励,增强其信心,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成员的“讲”的能力和信心将会不断提高。

3.通力合作,师生的幕后准备是保障。

第一,课前一天师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此,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信心的鼓励者、学习策略的支持者和主动学习的策划者。据我们的经验,随着“一题两讲”模式的实施,学生的讲题思路越来越清晰、富有逻辑,质疑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引导性语句将越来越简略。一般八个月后,讲评课成为了学生唱主角的、情绪激扬的、自主高效的快乐课堂,教师是轻松的聆听者和指导者。

第二,课堂教学之中和之后,除了主讲人,其他人都要成为参与者。

六年来,“一题两讲”学生讲评模式在本校、全市或在省内外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经常有教师反映,不好操作,容易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学生的满堂灌。在与这些实验教师交流中,课题组发现,有不少实验教师虽然加强了对学生课前组成备“讲”研究团队与培训的工作,但是对教师与学生在课中、课后要做好的工作未能了解清楚,以为在“学生主讲主评”的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旁观者。

实际上,教师的“讲”、“评”,以学生的“讲”、“评”的表征为依据,引导点拨、总结要点,教师是激励者和指导者。教师的工作由前台转向了幕后,但是,必要的时候即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时候,教师依然得走向前台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一题两讲”的实践,将逐渐学会自己充当监控自己解题思路的老师,提高学习的能力。

教师学生

①以课标、考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学习

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试题;

②根据学生的自评试卷,找到学生需要

课前研究的错误率较多的题;

③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

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

④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

到相应解决方案;

⑤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

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

变;

⑥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

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

力发展评价细目。

①根据评分细则

自评试题并更

正,找出自己的

知识薄弱点;

②自由组成研究

小组,由教师指

定或小组选择错

误率高的一道题

进行研究;

③分工协作,将

研究的讲题思路

写在作业本上,

互相进行预讲、

共同矫正。

2012年第12期

教师在课中、课后要做好的工作

总之,教师是聆听者、指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教师的角色由“演”变成了“导”,教师成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研究者。教师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在课堂上每个环节给学生适当的指引;教师需要付出思考和机智,保护好课堂上每一颗积极思考的心。反思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一种常态。

学生在课中、课后要做好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做许多应该自己做而且可以做的学习工作,在同伴间或团队的帮助下互助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正确认识“以学生为主讲主评”模式实施面临的困难

虽然传统的讲评课中“照卷讲题”、“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和“师讲生听”等教学模式有不足,但是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讲主评”的模式实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高三化学教师在讲评课中不敢放手,二是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习惯欠佳。

高三化学教师在讲评课中不敢放手,原因大致有:学生不会讲或不敢讲;学生讲不清楚,没有教师讲得好;怕增加学生负担;学生讲课,课堂目标较散,没有系统性;难以把握超过预设的生成性问题,教师控制不了课堂的思路发展;如果主讲同学讲得不清楚,教师得重新分析题意、分析解题思路,把时间浪费了,一节课讲的题目就少了,完成不了预定的任务,课时不够;学生讲解试题,有利于讲题同学的发展,但其他同学不愿意听或提不出问题,听课同学与主讲同学之间不能互动,不利于其他同学的发展;“以学生为主讲主评”的模式教师不好操作,容易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学生的满堂灌。其中,“学生讲不清楚”、“主讲同学与听课同学不能互动”、“课时有限、课堂讲题少、效率不高”等,是高三化学教师担心的主要原因。

主讲学生讲不清楚的原因大致有:成绩好的学生已养成了“听老师讲”的习惯和能力,而缺乏“自己讲”的习惯和能力;学困生由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薄弱,导致了问题不能正确表征而使问题解决失败,更缺乏“讲”的能力和信心。

由此说来,提高学生“讲”的能力和信心是实施“一题两讲”模式的起点。教师讲评习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给学生展示化学问题解决思路的过程,元认知监控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比较敏锐地理解并把握其方法,而高三学困生由于元认知监控能力低于高三化学复习所需要的学习活动要求,通常存在着多种认知上的偏差与障碍,不知道提取自己贮存的知识去选择何种信息的表征方式与何种解题策略。学生只有通过“讲”,才能使其内隐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外显化,暴露其思维障碍点,才能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有效辅导提供依据。而经过了多次“讲”,学生在“讲”的准备、展示的过程中,模仿并逐渐感悟教师的化学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反思整理的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巩固内化,学生“讲”的能力和信心才能逐渐提高。

(三)不断深化,继续完善

“一题两讲”学生讲评模式,不仅仅是学习方式上的一种改变,更是学生认知“本质”上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天性,学会了更多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问题解决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在感悟中进一步得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炼和升华。但是,该模式只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传统的“师讲生听”讲评课模式的优秀

课中课后

①仔细聆听研究小组的讲题思路,观察与提问同学的互动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

②点评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③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④及时组织学生对讲题同学进行自评、生评与师评,鼓励为主。①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

②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③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

④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讲题同学。

课中课后①上课前5分钟,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提

前板书在黑板上,例如有关流程图及流程图中隐含信息、计算过程、化学方程式、曲线图等;

②研究小组分别介绍讲题思路,同时互相补充找出关键词或关键数据的方法、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

③听课同学随时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疑惑;研究小组解答;

④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归纳整理思路。①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

②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③完成有关前置性作业或学案等。

名师

刚才,丁革兵老师为我们广东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作了3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翔实。丁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她在六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坚持与毅力,以及讲评课“一题两讲”新模式的比较系统、全面的实施策略与理念。课题虽然小,却取得了较大成效,发表了多篇论文,学生的成绩和素质都提高显著。

她对学生非常了解,真正贯彻素质教育,贯彻

新课标理念,立足于全体学生与全面发展。我们看到,她每走一步,好中差学生一起拎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到了所有学生,成绩飙上去了。第

86中学整个学校近几年的提升是非常的快,学生从入学到高考,成绩提高了明显的台阶,与丁老师这样的骨干教师的努力分不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作为她的智囊团,学生有好中差,都给她

挖掘学生潜能深化教师科研

——

—由丁革兵老师讲座引发的思考□张秀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学系教授)

功能,而且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尤其在以下几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1)如何使学生“讲”得更清楚,学生“评”得更有针对性,教师的“讲”与“评”更有激励性和指导性?

(2)对高中化学不同类型的习题,例如图像题、化工流程图题、计算题等等,学生“讲”的方法有何异同?学生“评”的方法有何异同?

(3)如何评价学生在“讲”和“评”的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发展?

(4)如何使学生“讲”和学生“评”的能力落实到学生“写”中?

(5)怎样在高一、高二化学教学中实施该模式?与高三相比,实施要求有何异同?如何评价?

不管如何,我们相信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只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素质差异,以学定教,学生的学的天性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出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将收获更多的欣喜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吴国英.化学讲评课时间安排的调查研究[J ].化学教育,

2009(5):39-40.

[2]姚斌.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 ].

化学教育,2003(1):35-38.

[3]严业安.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

[J ].化学教育,2008(11).

[4]李广洲,等.自我监控影响学生实验问题解决的初步研

究[J ].化学教育,2005(1).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张凤桂.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 ].化学教育,2008(4).

[7]方红,毕华林.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训练的研究[J ].

化学教学,2002(9).

[8]奉青,吴鑫德,肖小明.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

能力的实验研究[J ].化学教育,2007(10).[9]丁革兵.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的

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1).

[10]丁革兵.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三化学复习讲评课的研究与

应用[J ].现代教育论丛,2009(8).

[11]林少杰.数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建构和实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化学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化学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在我省的全面实施,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下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习题讲评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扫除盲点、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新结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因此,探索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必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考情分析能否对检测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并从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是决定讲评效果好与坏的重要前提。讲评之前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工作(例如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段人数、各题得分率等等)既可以充分地反映教学效果,及时地发现教学漏洞,也可以借助这些数据来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稳固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高分学生、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以及思路新颖、见解独到的学生要进行点名道姓的大力推荐和表扬;而对于表现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从他们的闪光处入手认真点评、积极鼓励,以达到唤醒其参与意识,激发其探索热情的效果。 2、知识展示习题讲评不能平铺直叙就题论题,而要以习题的内在规律和知识的纵横联系作为突破口,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树立自觉的探究意识。所以,在习题讲评之前有必要采用各种方法和形式组织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回顾和整合。例如,在讲解元素化合物习题时,可以把相关元素的反应网络图展现给学生,通过提问性质或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重点讲评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眉目胡子一把抓、平铺直叙、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现象是导致习题讲评课效率不高的常见因素。因此习题讲评课应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注重方法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作为课堂的主题。 (1)、分析错因, 对症下药讲评课要有主题,不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而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效率。通过讲评前的认真批阅,对各题的出错比率和学生的错误症结做出细致的分析和诊断,从而及时改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开展,以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例如可以把各种错误原因归结为审题不清楚、知识不熟练、简述不准确、书写不规范、基础不扎实等几方面,再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目的。 (2)、集中讲解,辨明差异同型题型在知识点考查、呈现形式上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偏差,从而造成知识点混淆、方法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分析报告 一、 二、试卷综述 1.试卷结构 (1)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形式上采取文字、图像、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平衡移动、实验装备、电解-的相关反应等知识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AlO2点。分,1526题各58填空题部分:共四大题,分。25、2()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等与分。其中,25、28题各1427题为无机推断,27之相关知识,26题为有机推断题,题为实验题。 28 2.试题特点 试题以高考大纲为准,题目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题 目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基础题为主,从而能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三、 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1.总体情况 答题得分情况(抽样20人)

最低题号最高平均分分分10.5 7 25题13 11 7 4 26题 8 6 27题5 10 7.5 题28 4 优势1.由试卷的得分来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离子检验、常

见的实验操作、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简单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然较为熟悉并能掌握其要点,例如425题正确率均较高,填空题11题,第题的第2、1、9第题的实验操作正确率27小题,第题的32、1、28小题,第精品 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也较高。 2.不足 选择题部分的第8、10、12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8题很多学生将此题误认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认为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第10题很多学生误选D,没有考虑到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要大。12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问题以及溶液中微粒之间的浓度三大守恒问题,学生对其中的有些概念模糊甚至弄混淆。填空题第26题为有机推断题,因为有机化学才开始复习,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有机反应,致使此题得分率很低,27题(4)(6)以及28题的(1)为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3.原因分析 针对此次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也是平常复习中反复提醒的知识点,也是用PPT复习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我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反复复习抑或运用新的手段复习,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得分率较低的也正是学生难以明白甚至不去了解的知识点,学生懒得问。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黄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自主命题,从高二的范围来说应该是第三章第二节结束,但总的来说,更侧重于第一二章的内容。 知识点涵盖:反应热概念与计算;反应速率大小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与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卷的阅读量大,但落脚点底。本卷有三面,共3173字,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校有部分学生看到化学题就怕,看到文字多的题目更怕,不愿意阅读和分析。本卷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阅读量大,不代表题目难,要想得分,必须思考。高考时时间有限,思维量大,很多学生因做不完题目而失分,所以平常考试要在阅读、思维量、速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能加大试卷的难度。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总分100分,选择题1-16题共48分,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2、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1、 2、5、6、7、9、10、11、16做的较好,集中失分在 3、 4、13三题。非选择题总体做的不好,17题总分12分平均分只有3.2分;18题总

分18分平均分只有3.15分;19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3.24分;20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2.92分. 3、各班成绩汇总分析 三、考试总结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及格人数和高分段都较上次月考有所减少,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不能深入思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平时作业抄袭比较严重,所以一些讲过的知识也做错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比较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另外因为赶进度,第三章只上完了新课,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第三章的内容出错率更高。 2、改进措施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最新整理高三化学试卷讲评电子教案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试卷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一次周日化学试卷的讲评,着重针对学生思路不得法、基本实验技能错误较多等题目进行讲评。环节上,教师通过展示,引导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因做本质剖析,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分类辨析与拓展变式训练,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讲解和进一步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等思维方式和解题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两性物质、水解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并能指导做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严谨能力,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 (三)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的主导剖析错因,探究问题的全过程,提供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增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并构建解题过程中常见性错误的“错题库“;体会推断题和实验题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学生通过自改,小组交流讨论,对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提出后,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错因,引导学生共同的分析,总结归纳此类问题的解题要领。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引申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通过纠错和拓展练习真正的理解错因,在应用中防止类似的错因在以后训练中再次出现。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学生自主改错—合作探究—错因展示

剖析—拓展变式训练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析,找出学生具有普遍性的错解特点,就有关问题研讨处理之后,教师针对该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同时通过精心编制一些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展示交流,归纳总结,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为一个小组 2、准备相应试题的拓展练习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试卷分析]①基本题型掌握不到位,知识与应用相脱节; ②缺乏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③思维规范性和书写规范性较差,此处失分率较高。[展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及出错点 (说明:不超过6分钟) [合作研讨](15分钟)学生就自己的错题自主改错后,未能解决的题目再进行小组内研讨。 (说明:此时教师要对这15分钟想达到的目标提出指导性要求)[提出问题]学生将研讨后仍未能解决的题目或问题提出。重点讲评 甲、乙、丙、X、Y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X、Y分别是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生成物和水略去)

高中化学习题课尝试模式

“尝试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习题课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根据所教部分内容,夯实基础,确定学生易错的习题和有难度的习题,并进行各个击破,使学生通过习题课掌握解题方法,巩固基础知识。 2、通过学生在课堂交流、整理、评析做过的习题,总结考点,形成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反思归纳能力。 3、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深化对该考点认识、形成该题型的解题思路,并提升为一种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所教内容拟定。从知识和学生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确定习题课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针对需要识记的且需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能力:针对重要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思维方法、迁移应用进行拓展训练。 三、教学理念 1.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2.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四、教学特点与策略 1.自主尝试评价,自主尝试总结 2.先练后讲,先练后议,举一反三,总结提高

五、教学流程 结合尝试教学理论与化学学科的特点,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习题课课堂效率,制定如下的教学流程。 ①组内互评,解决基本问题 ②组间互评,交流疑难问题方法尝试自我评价 ③教师点拨,难点突破 ④尝试变式练习 ⑤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尝试自我总结 ⑥自我展示,总结提高

《乙醇》习题课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2、提高学生个人的归纳反思能力 二、习题样本 乙醇练习题 乙醇的物理性质 1.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 )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3.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A.CuSO4·5 H2O B.无水硫酸铜 C.碱石灰D.浓硫酸B.无水C.浓硫酸 D.金属钠 4.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 A.HOCH2CHOHCH2OH B.CH3OH C.CH3COCH2CH3D.CH3CH3 燃烧法测定物质成分 5.某有机物4.6 g,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与NaOH溶液,分别增重5.4 g与8.8 g,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4 B.C2H4 C.C2H6D.C2H6O 6.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CO、CO2和H2O。全部收集后测得其总质量为27.6 g,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为( ) A.1.4 g B.2.2 g C.4.4 g D.2.2 g~4.4 g 7.某有机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46,2.3g该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0.1mol二氧化碳和27g水,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根据C、H、O三种元 素在有机物中的价键特征,请你推测乙醇具有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乙醇结构的测定 8.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B.0.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molH2 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D.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1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榆林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次模拟测试 绥德中学化学备课组(执笔人:马建雄) 一、试题特点 本次试题是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化学选修教材为依据,参照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以化学平衡以前知识为背景。全面检测我市高三学生现有化学水平,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为高三一轮复习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复习策略、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 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 四、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五、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Ⅰ卷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I卷的14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常用计量及用语、电解池的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 第Ⅱ卷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II卷主要涉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问题。现逐题分析如下: 15、考查要点: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选修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全市均分相对较低,但却不失为一份质量较高的化学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㈠、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本试卷涵盖了这两个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㈡、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本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主要是16、18、21这三题,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较难的题目,才使整个试卷有了良好的区分度,拉开了不同学习层次同学之间的差距。 ㈢、题量适中,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21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量不大,时间也较为充裕。虽然题量不大,但题目的思维容量却不容小视。选择题的选支考点不交叉,每一个选支均不相同,这无疑增大了思维的容量。大题所给信息较隐蔽,难以挖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一特点在18和21两题中体现特别明显。 ㈣、原创题多,题目新颖。纵观此份试卷,陈题几乎没有,大部分为原创题或改编题,命题者在试卷的命制上确实是下了一翻苦功,这也是本次试卷较难的原因之一。 ㈤、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江苏是经济强省,工农业发达,在试题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也在情理之中。19、21两题联系了电解工业,20联系了合成氨工业。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㈥、与高考较好地接轨。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3、5、8。均分约为16分。 第二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9、13、14。均分约为18分。 第三大项、15.①错选A、C、D的同学较多。②错选成B、C的同学较多。15题总分为6分,均分约为3.5分,及格率60%,优秀率10%。 16.主要错误有:①原电池画成电解池装置,很多同学漏标注正、负极或选错电极材料。②不少同学正、负极得失电子写反了,错写成Fe3+-e-=Fe2+ Cu+2e-=Cu2+,也有同学正极写成Fe3++3e-=Fe。③很多同学选用NaOH溶液或氨水调pH。④大多数同学“洗涤”写成了“干燥”或“蒸发”。⑤许多同学加HCl的目的写成使Cu(OH)2转化为CuCl2,而未答到关键词防止Cu2+水解。⑥由于加NaClO的目的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确,NaClO改加成氨水、CuO、Cu(OH)2、HNO3等。16题均分约为8-9分,及格率67%,优秀率10%。 第四大项、17.①分子构型不清楚,电子排布式掌握不牢。②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不清楚,配位数认识不明确。 18.①影响电离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②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搞不清楚。 平均分约为17分,正确率约为70%,优秀率28%。

(完整)高一化学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试卷分析 徐双泉 一、试卷总体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试卷中第二大题得分率0.37,第五大题得分率0.42,得分率相对较低。另外第一大题中4、5、8,第二大题中14、15、16、20,第三大题中21(Ⅱ),22题(3)、(4),第四大题25小题,第五大题26题都是得分较低的题目。 学生答题主要错误: 1、概念理解不透,学习方法停留在接收知识的层次上。如4小题,大多学生选的是B、溶液,对分散系中胶体实质掌握不牢。14小题,四种基本反应相互关系理解不清。 2、审题不细心,答题不严密。如第8小题,对“浓度”没有能注意,24小题Ⅱ(1)忽略电子转移和方向的表示,22题(4)忽视“灼烧”两字,出现了 A、试管的错误答案。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如20题,不能判断酸和金属的过量,21题Ⅱ,离子方程的书写,22题(3)溴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23题,物质的量的有关换算。26题,对反应的过程不能完全理解,造成无法计算。 三、教学反思与建议、 1、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由知识传授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概念的分析产生要分析到位,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分析,少包办对概念的讲授;对重点知识如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相互换算,课堂上要以练代讲。本次考查中反馈出很多学生的“双基”功夫较差,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语言是否就一定是很规范的?规范性的表达只有依靠规范性的训练才能达到目的。 2、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教师要克服本校实验条件差,课时紧等困难,多让学生实验。重视研究学生,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但事实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根据教师自己来决定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教学的标高是高考考纲,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内容等一切都要由学生的现状决定。 3、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大对教材中基础知识强化和落实力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的培养。对待双基,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过手训练,只有双基抓好了,才能谈得上能力提升,两者顺序不能颠倒。 4、平时教学中要多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善于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重视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教材,课本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料,但从阅卷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每位教师都有必要再一次对新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有些问题反映出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对教材、对大纲的研究不够深入。

分析化学课试卷(带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课试卷(B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 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2.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 (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3.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 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C ) (A)10%(B)10.1%(C)10.08%(D)10.077% 4.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C)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5.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耗用体积(B)mL (A)10(B)20(C)30(D)40 6.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

b的关系是(B) (A)K aK b= 1(B)K aK b=K w(C)K a/K b=K w(D)K b/K a=K w 7.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C) (A)指示剂变色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围之(D)指示剂变色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围之 8.测定(NH 4) 2SO

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D)(A)NH 3的K b太小(B)(NH 4) 2SO 4不是酸 (C)(NH 4) 2SO 4中含游离H 2SO 4(D)NH 4+的K a太小 9.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是(A) (A)1:1(B)2:1(C)1:3(D)1:2 10.铝盐药物的测定常用配位滴定法。加入过量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滴定方式是(C)。 (A)直接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C)返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11.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B)。(A)滴定开始前(B)滴定至近终点时

高中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八月阶段测试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每一组错误答案中都有一种非常容易判断出来的物质。A项中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项中的氯气是单质,C项中的纯碱是盐不是碱。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对。 2.考查的是除杂问题。学生对A项中的碘单质的溶解性的掌握容易出错,误以为不溶就直接选了。而B项的知识学生已经忘了,所以很多学生在B和C中随机选了一项,即使选对也是蒙的。所以这样的知识应加强练习。 3.考查的是氧化性顺序问题,如果是填空题则有一定难度,但本题是选择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选错。建议老师讲解的时候按填空题讲,在实验班最好用图像分析。 4.考查的是实验能力,相对比较还算很简单,大多是平时讲课时重点强调的内容,而且每个选项中的错误都很明显,A项不应该用水润湿PH试纸,这样做会对所测溶液浓度稀释。B项给试管加热应倾斜450∠。C项中摇匀就已经完成实验了,再加水会造成浓度偏低。所以只要是平时学习的学生都会选对。 5.主要考查漂白粉,氯气跟碱反应,次氯酸弱酸性三个知识点。 主要问题有:①不能正确书写记忆相关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错误书写次氯酸钙{CaClO、CaClO3}。③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与有效成分混淆。 6.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NaHCO3分解、Na202跟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CO2跟石灰水反应,钠的焰色反应,过氧化钠的颜色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错误是表述规范性不好。例如“Na2HCO3、NaH2CO3”等,化学方程式不配平、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却写成化学方程式等。 7.主要考查托盘天平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 本题主要错误有: ①计算错误,将正确答案“11.43”计算成“1430”、“11.7”、“5”等。 ②大多数数学生错选、漏选,很多学生将BA顺序颠倒。 ③将已知选项“D”错选为“C”等。 分析:天平使用知识最选在初二物理中学习使用,到初三,高一化学中学习使用,再高三至少是第四次使用,但学生的回答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之一,但很多学生回答误差分析的问题却有较大困难。这些问题值得各位深思。 8.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钾跟水反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等。 8,9考察离子共存,学生对离子共存的条件和规律掌握不是很好,如:氧化还原,复分解反应型不共存。以后教学过程中要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减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失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中书写的要素。且要规范解题格式,强调书写工整,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高考网上阅卷模式。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分析报告 一、试卷综述 1.试卷结构 (1)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形式上采取文字、图像、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平衡移动、实验装备、电解 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AlO2-的相关反应等知识 点。 (2)填空题部分:共四大题,58分。25、26题各15分, 27、28题各14分。其中,25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等与 之相关知识,26题为有机推断题,27题为无机推断, 28题为实验题。 2.试题特点 试题以高考大纲为准,题目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题目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基础题为主,从而能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表现 1.总体情况 答题得分情况(抽样20人)

1.优势 由试卷的得分来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离子检验、常见的实验操作、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简单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然较为熟悉并能掌握其要点,例如第9题,第11题正确率均较高,填空题25题的第1、2、4小题,第27题的1、2、3小题,第28题的实验操作正确率也较高。 2.不足 选择题部分的第8、10、12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8题很多学生将此题误认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认为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第10题很多学生误选D,没有考虑到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要大。12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问题以及溶液中微粒之间的浓度三大守恒问题,学生对其中的有些概念模糊

甚至弄混淆。填空题第26题为有机推断题,因为有机化学才开始复习,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有机反应,致使此题得分率很低,27题(4)(6)以及28题的(1)为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3.原因分析 针对此次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也是平常复习中反复提醒的知识点,也是用PPT复习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我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反复复习抑或运用新的手段复习,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得分率较低的也正是学生难以明白甚至不去了解的知识点,学生懒得问。 三、拟采取措施 1.重视“双基”,培养能力,能力的考查以基础为前提,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应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重要知识的全面掌握。 2.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能力的提高,在复习中,在重视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用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及问题,逐步做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 3.注重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复习中时刻培养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以及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实验操作,现象的能力。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2013—2014学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分析报告 报告人:李冬青 本人本学期授高一(4)班的化学课教学工作,现就我所授班级的化学成绩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由金太阳命题,考查的是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1的内容,包括16个单项选择(占48分)和52分的填空题。普通班级年级平均分为分,最高分63分,最低分2分。个别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分值合理,难易适中,区分度明显,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探究性学习的考查,绝大多数老师反映本试题质量较高。 二、试题特点 1、重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知识涵盖面较大,题量、难度都比较合适学生。 2、注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不仅仅是停留在考察知识的记忆层次。 3、注意学生对文字的表达,以及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已知条件的能力 三、成绩数据分析 各分段人数比例 1.得分情况 经抽样分析,得分率较高的题是1~9题、17题。因这些是最基础、学生最熟悉的题目,考生在中考前复习或平时的训练中经常遇到,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的回答。这也表明各班在化学教学中,注重了夯实基础知识。 2.失分情况 第19、20、21题失分较为严重,多数学生只能得部分分,少部分学生得分

几乎为零,细纠其原因,一是相关知识、概念理解不透彻;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够,从题目总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三是对实验题及计算题的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欠缺,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现象的描述不准确。这也给教 师在后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卷面的结果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谨、表达能力差、知识网络性不够、动手能力差、缺乏规范意识等问题。 如选择题考察阿伏伽德罗的相关概念,学生没有记清楚其特征及单位而失分严重。 五、反映问题 答题情况所反映的问题是: 1、基本概念不重视。如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其关键是几个物理量的换算关系,许多学生没有花时间去记忆而导致解题失误。 2、计算过程不规范。如“上下一致,左右相当”的问题,计算式,单位等。 3、实验题一向是学生解答化学试题的“瓶颈”,学生实际操作少,对实验流程不熟悉,使用方法就更陌生了。 4、重点知识没有掌握,如物质的量计算,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等。 综上所述,通过集体评卷以后,老师已经感悟到如果把握好一份试卷,在方法、方向上如果取舍,并总结了如何去指导以后的教学的有效的方法。同时,希望全体高一化学老师一起共同探讨,使得新课改教研氛围进一步升温。 六、今后做法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特别是初中化学知识的补缺补漏工作。 2、基本概念、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及滚动练习,加强实验题的练习及计算题的解题指导,对反复出错的问题及学生个别辅导。 3、开始着手落实优生的辅导工作。 4、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钻研新教材,增强个人备课能力,做到教、学、案一体化,逐渐形成学案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认真挑选各类典型试题进行练习,避免题海战术。 5、做好新旧学问跟尾教学,填补自己原有学问的缺陷。

高中化学讲评课基本教学要求

高中化学讲评课基本教学要求 [论文摘要]教学模式的操作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能够起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技能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还要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教学模式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操作问题,简要地说,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完整地说,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所设计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核心问题是教学结构,因此教学模式的操作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能够起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技能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还要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学模式的设计,关键在于逐步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的指标体系,使学生能客观地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下面谈谈我在化学科试卷讲评课中建立教学模式的尝试和体会。 化学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教一个单元、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后,总是要测试一下,测试后必然要评讲一番,为的是总结分析教与学的情况,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所以试卷讲评课(下称讲评课)是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以往采用的讲评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教师为主,逐题讲解,整节课由教师包下来;其二是将正确答案贴在墙壁上,让学生自行对照订正,不懂的问老师。实践证明,第一种方法,固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影响。所以即使考过、讲评过,再考类似这样的基础题,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其症结不能不与满堂灌讲评法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想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结果发现只有中上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问老师,中下学生大多数提不出问题,有的只是抄一下答案就算了事。这种讲评法似乎把主动权给学生,但由于课堂组织没有跟上,加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差异,因此学生为主体的发挥受到制约,其效果也显然受到影响。 鉴于以上分析,说明教师全包下来的满堂灌讲评法和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的讲评法均是有片面性的。在此分析基础上本人对讲评作如下尝试:即采取在课堂内分组讨论方式进行讲评。旨在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试图将讲评课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迈进,具体教学结构及评价如下: 一、教学结构 (一)分组讨论 以教学班为单位,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7至8人,依据性别,成绩好坏或班干部等因素分组,好生差生间隔生,使得差生旁边均有一个好生来辅导,使每组均有学习较好的带头人和班干部。每组指定一个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并做好讨论记录。每个组在课堂内适当搬动桌椅即可。每组位置应有适当的距离,免得互相干扰。 实施分组讨论具体操作如下: 1、给每组发一张讨论反馈表,具体表格如下: 项目姓名考试成绩讨论后达到的成绩试卷中失分最多的题未弄懂的题目有何建议。 2、教师将试卷分发下去,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认真看,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计论,通过互帮互学的途径加以解决。并要求每位同学将解题思路一起写在考卷空白处。每个人的目标是通过讨论达到满分。这样大家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干劲就来了,在课堂内带着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力争将试卷中不懂的地方弄懂。考时不会的,经过讨论会了,此题多少分即加上去了,这样通过一节课的活动,大部分学生均达标了。 (二)集中反馈 各组在讨论中有共同性的疑难问题,可由组长来问教师,组长听懂后,再回组向组员解答。 教师在引导学生实现达标的同时,更需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讨论,提高讨论质量,有步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命题依据及指导思想 1.命题的依据 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依据,及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作为参考,同时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命题的指导思想 考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教与学,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重视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为全曲靖市高一化学教师提供一个较为客观、有一定可比性的教学现状,以利于各校在新学期中,及时调整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及高考能考个好成绩。 二.试题的情况介绍 本次考试试题由: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推断题、四.实验题、五.计算题,五部分所组成。其中选择题48分,共16小题;填空题分20,共2小题;推断题12分共1小题;实验题10分,共1小题。计算题10分,共1小题。全卷共21题,满分100分,答卷时间为90分钟。考试范围以前二章为主。 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注意知识点覆盖面;同时重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学科的特点,贴近生活。 三.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得分情况统计 我带的是高一十三班,本班平均成绩43.08,50分以上的9人,30分-50分有25人,30分以下3人。从以上的得分情况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对所学的知识还不会灵活的应用,对一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题得分率较低,说明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2,3,6,14,15题:是考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及其得失电子的应用。6,14,15题丢分较严重。 第4,10小题,是第一章的知识点,考察的是物质的量的知识点,10 题失分严重。 第5小题,考察的为物质分类,较简单。 第7小题,考察的是实验室安全知识,难度不是很大。 第8小题,考察的是非金属单质硅,对记忆类知识的考察比较多。 第9,12,16小题主要考察离子反应,9,16小题涉及过量与互滴问题,难度较大,失分严重。 第17,18小题是对实验知识的考察,中等难度。 第19小题为推断题,考察的是金属钠,金属过氧化物过氧化钠,强氧化酸硝酸,以及氯气的制备,具有一定的难度,失分较严重。 第20小题,中等难度,但学生失分较严重,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第21小题,考察的是锌与浓硫酸的反应,学生容易忽略掉锌与稀硫酸

高中化学_济南市高考模拟试卷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试卷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2015年3月底济南市进行的高考模拟试卷的讲评,着重针对学生思路不得法、答题不规范、基本实验技能错误较多等题目进行讲评。环节上,教师通过展示,引导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因做本质剖析,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分类辨析与拓展变式训练,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讲解和进一步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等思维方式和解题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基础实验装置的要点、几种重要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综合实验题的分析思路,并能指导做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严谨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三)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的主导剖析错因,探究问题的全过程,提供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增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并构建解题过程中常见性错误的“错题库“;体会推断题和实验题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课前公布参考答案,学生通过自改,小组交流讨论,对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提出后,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错因,引导学生共同的分析,总结归纳此类问题的解题要领。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引申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通过纠错和拓展练习真正的理解错因,在应用中防止类似的错因在以后训练中再次出现。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学生自主改错—合作探究—错因展示剖析—拓展变式训练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析,找出学生具有普遍性的错解特点,就有关问题研讨处理之后,教师针对该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同时通过精心选择、编制一些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错误展示,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人为一个小组,本班36人,共分9组。 2、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 3、准备相应试题的拓展练习 4、场地: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考情分析]分析本班学生的成绩分布,督促、鼓励学生为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 [试卷分析]①实验题型掌握不到位,知识与应用相脱节;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湖北省八市2011年高三年级三月调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 邯郸一中冯志伟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复习建议:对题干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对物质的特殊性质,物质的特殊颜色,重要的工业生产,实验室制备等,要多归纳多总结。

21、考查要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电解质溶液(4)离子方程式,(5)元素周期表(6)电化学知识,(7)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8)化学实验 三、复习建议 1、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 研读考试说明,关注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重点、难点,要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如我们要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物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在前期弱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必须在复习阶段务必补牢、夯实化学学科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如《考试说明》中明确限制的内容要果断删去,不做无用功。 研究高考试题,明晰高考试题中对各知识块的考查特点和出题形式,以及各知识块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的题型特点,并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复习方法 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教学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复习效果,既要更新教学观念,也要改进复习方法。复习中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学会应用、学会迁移、学会解决问题,也还要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要让学生明确虽然试题的情境在书外,但其解题的原理一定在书内的道理。复习教学中,要回归教材、回归课堂,不能把课堂当作考场、讲堂、练堂。一定要以教材为本,以《考试说明》为据,不能脱离教材以一本复习资料讲半年,也不能用题海战术代替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复习教学。复习教学也要安排合理的训练,但必须注意深广度、内容、形式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