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现状的调查研究

谢呈阳,夏冰晶,周 雷,陈慧丽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09-05-29

① 由于政府带动型合作社所占比例较小,且是政府行为,因此本文对该类型不作具体研究。

② 调研地区包括: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县、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如皋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安徽省滁州市南樵区、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浙江省绍兴市。

摘要:基于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载体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户带动型合作社、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及合作社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建设分别提出不同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带动型;规范发展中图分类号:F32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8-0063-03

随着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生效,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11万个,登记成员为140多万户。由于我国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方式差异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运行模式。按合作社牵头主体划分,可分为企业、大户和政府带动型。①

为考察各类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笔者先后在多省份进行调研,②

以期寻找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发

展对策

笔者考察14家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面向合作社成员发放问卷280份,其中,纳入统计的有效问卷为263份。

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均经营高附加值种养殖

业,提供产销综合服务。合作社运行方式大体如下:企业通过合作社向农民提供指定种养殖品种

的农资和技术,并在农产品成熟时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从调查问卷看,入社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高达87%。

总体看,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农户中具有较高满意度。尽管拥有如此高的农民满意度,企业带动型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却不容乐观。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设立理事会及监事会,理事会成员及合作社事务由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入社、退社自由。在调查中发现,除入、退社自由外,合作社的其它“规范化”特征几乎全部缺失。有65.7%的入社农民认为监事会、理事会没有发挥作用,还有16.7%的入会农民都不知道何为监事会、理事会。在调查过程中,

36—经济纵横?2009年第8期

仅有2%的农民表示,自己所在的合作社的大小事务由会员投票表决,有47.1%的农民表示,合作社的决策权在少数领导手中,这些合作社的领导也大多是龙头企业员工。另外,竟有27.5%的农民认为自己所在合作社没有需要决策的事务。“规范”特征的缺失使该类型合作社对企业依附性过强,自身抵抗风险能力差,在与企业的纵向利益分配中丢失话语权。在263份调查问卷中,有168位农户认为,当前的回收价格相对市场价较低,且他们表示价格大多由企业说了算。虽然合作社的运作并不规范,但农户为何对现状表示满意,主要原因是:第一,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内涵不了解。普遍认为“合作社的事务决策由领导层说了算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第二,各地农户普遍存在“小富则安”的心态。“不愿意因为一点小事得罪合作社领导”。绝大多数农户表示只是“有一点想”或“不想改变现状”。第三,农民群体中缺乏能代表自身利益的有能力的领导人。

根据上述现状,今后规范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应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企业集群带动合作社集群。当地政府可以利用已有企业的基础引进同类型企业。这些引进的同类型企业必然在当地又会带动另一批合作社的产生。由于合作社入退社自由,农民会趋于加入收益更高的合作社。而企业从事同一产品生产,且地理空间上接近,竞争压力增加,为赢得更好的原材料供应,必然会提升收购价格,使农民收益。政府也可引导不同合作社之间组成联合,从而形成合作社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大户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笔者考察了22家大户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面向合作社农民发放问卷220份,回收并纳入统计的有效问卷为212份,其中,65份由大户发起人填写,147份由加入合作社的普通农户填写。

大户带动型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当地的种养殖大户、农机服务大户等发起,而普通农户一般是跟随加入的。大户带动型合作社的成立能获得规模经营、弥补市场失灵和增强议价能力。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对该合作社表示相当高的认同度。入社会员大多认为该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能提供有效服务、帮助社员增加收入。在合作社治理方面,根据调查统计,82.6%的农户表示入社退社自由;77.9%的农户确认自己加入的合作社选举产生了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成员,这其中又有7116%的人认为虽有这类机构但没有什么作用;132位农户所在的合作社利润是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来进行分配,占调查总产品量的62.1%。与企业带动型合作社中的企业几乎全盘买断以及农户参与决策率极低的现象相比,大户带动型合作社已具有较高的规范化程度。

当前,大户带动型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较小。主要体现为入社成员少和合作社产出规模小。导致合作社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大户壁垒”。一般而言,大户壁垒分为“规模壁垒”和“人员壁垒”两种。“规模壁垒”是指入社农户生产规模的大小,而“人员壁垒”主要指入社农户是否为大户所信任。“大户壁垒”的出现主要基于三种考虑:吸纳规模太小的新农户对原有规模贡献不大,却必须付出“接收”成本和后期管理成本;部分社员获得大户特色种养技术后脱离合作社,另立门户;市场不稳定时部分社员存在投机行为。

壮大大户带动型合作社的对策是:(一)加强合作社治理

首先,创新合作社的加入方式。小规模普通户可在自己的亲友之间寻找几户联合组成一个“单位”加入合作社,共享一份投票表决权。其次,加大合作社内部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予以重罚。再次,完善决策机制。完善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有助于从经济和心理层面挽留农户。

(二)强化订单管理,保护核心技术,重视生产经营

存在订单生产的合作社,为避免在市场价格波动下合作社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事前估计每个社员的供货范围,列明上下限,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也可加强措施保护核心技术,如,可采用种苗肥料统配统放等方式,尽量降低农户脱离合作社单干的可能性。针对大户带动型合作社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拓宽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增强合作社凝聚力

鼓励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合作社,这有助于提高合作社成员学到技术后退社的机

46—经济纵横?2009年第8期

会成本,从而对其留在合作社产生更大的凝聚力。

三、合作社发展落后地区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笔者选择四个合作社发展较为落后的镇级区域进行调研。①向农户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其中回收并纳入统计的有效问卷132份。

调查发现,这些合作社发展落后地区基本具备合作社的形成基础:农民普遍存在生产困难,希望得到帮助,而且农户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解决上述困难。在遇到资金、技术等方面问题时他们选择“找亲戚朋友帮忙”,而面对销售方面的困难,则“听天由命”。问及是否需要建立专门的经济合作组织解决这些困难时,被访者中有41%的人表示需要,有36%的人表示非常需要。当然,仅仅具备“需求”基础难以构成合作社发展的充分条件。根据调查,农户缺少“集体行动的动力”是制约上述地区合作社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农民一方面不了解“合作社”这种形式,另一方面当地缺乏龙头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大户,存在众多观望的“小规模专业户”,“小规模专业户”担心一旦自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会使其他农民“搭便车”,损害发起人的利益。

这些地区今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是:

(一)消除农民心理顾虑

以镇为单位,从各村挑选干部到临近合作社发展较好的村学习经验,然后依托各村(也可以几个村联合),先注册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委托学习过的村干部进行管理,同时召开村民大会,利用政府威望号召农民加入。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的注册不收取费用,只向农民收取一定培训费用。

(二)防止“搭便车”现象发生

合作社的初期运行费用记录在案。在农民切实得到收益后再平分成本,并规定无论何时加入合作社,必须摊销合作社的初始发起成本。

(三)培养大户,促进合作社发展的良性循环

由于合作能使生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必然会有农户为谋求更多利益而扩大生产,从而逐步发展成“大户”。此时,政府应做好引导工作,给予支持,鼓励其“另立门户”,发起新的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从而在该地区形成合作社———大户———合作社的良性循环。具体可以采用“典型示范、双向输出”的方式。一方面,政府可组织部分专业户到相关类型的合作社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从外部引进能人,对当地的合作社做一些引导。与此同时,原先由村干部发起的合作社也应在发展过程中挑选合适农民进行管理,顺利完成由“政府主导”向“农户主导”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Sext on,R.J.The For mati on of Cooperatives:A Ga me-The2 oretic App r oach with I m p licati ons for Cooperative Finance,Decisi on Making and Stabilit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2 ics,1986:68.

[3]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Cook,M.L.The Future of U.S.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Neo-I nstituti onal App r 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 ics,1995.

[5]杜吟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创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5,(3).

[6]何李花,曾福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村经济,2007,(4).

[7]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2005,(1).

[8]赵婉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及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2007,(6).

(责任编辑:李 琪)

5

6

经济纵横?2009年第8期

①这四个镇分别是: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栏杆集镇、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县午极镇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DOC.doc

论文题目: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探讨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字 (1)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内容和优势 (2)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四大点优势 (2) 二、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4) (一)开拓新方法和新技术 (4) (二)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5) (三)克服地域性的不足 (6) (四)大量资金投入的高新科技发展和集约发展 (6) 三、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 (一)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6) (二)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不力 (7) (三)资金短缺 (8) (四)发展模式的限制 (8) (五)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9) (六)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幕.人才缺乏 (9) 四、发展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对策 (9) (一)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9)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要落实各级政府对农、出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 (10)

(三)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1) (四)要加强业务指导 (12) (五)提高产业化经营,增强竞争力 (12) (六)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3) 五、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及建议 (13) (一)提高认识和理念,推动合作社发展 (13) (二)依托支农惠农政策,细化扶持制度 (14) (三)加强项目管理,简化项目申报手续 (14) (四)园地制宜,创新扶持措施 (15) (五)整合财政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16) 参考文献: (17)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内容摘要:自184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郡附近一个名叫罗虚代尔的小镇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创办合作社代高潮。与此同时我国在1953年完成土地改革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政府;运行机制;应对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当前,我农场随着新农村建设己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下,迫切需要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产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我场实际,特制订我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因此,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创新农村合作机制,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有利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农村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扩大经营的矛盾,解决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

矛盾,能够推动农业体制创新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三)有利于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的形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专业性和合作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联系和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可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促进农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服务行业快速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规模效益。 (四)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建立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农业标准化推广管理模式。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推广标准化的主体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自律性组织,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按照农业标准体系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局面,以实现农业科学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创立农业发展新优势。 (五)有利于转变政府的农业管理职能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农业农村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落实各种指导、扶持政策,有效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落实农村政策、改进政府对农业的领导和管理模式。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模板标准版

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模板标准版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report template of the survey on the in 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模板标准版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我市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2001、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发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20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 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 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10大类100 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 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 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 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主要指在农村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经营的农民,为了克服孤立的个体劳动和分户经营方式的局限性,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原则,以约定共营的形式组建的民间自助服务性合作组织[1]。近年来,我国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是,一些合作社由于受资金、人才等制约,合作社距离规范化发展之路还很遥远。通过综述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旨在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参考。 1合作社的现状 1.1合作社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合作社分为不同的类型。依照所从事的产业不同划分,可分为技术服务型、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和综合型5种基本类型;依照组建方式不同划分,可分为各类“能人”牵头兴办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带动型、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型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型4类;依照合作方式不同划分,可为股份制型和会员制型2类。 1.2合作社的发展态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前,我国合作社发展迅猛,1990年全国各类合作社有123.1万个,1993年达143.0万个,1996年底,农村的合作社组织已达150.0万个。近年来,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3年来,我国合作社发展速度有所减慢。目前,全国各类合作社有27万多家,入社农户超过2 300万户。现阶段,合作社产业门类日益增多,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组织功能逐步完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1.3合作社的组织模式 我国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企业依托型。即由企业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合作社充当桥梁和纽带;二是种养殖大户创办型。即由种养殖大户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养殖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等优势进行联动;三是行业协会牵头引办型。采取“协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和改进措施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瓶颈和改进措施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建设、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融资困难,组织管理不规范, 利益联结机制薄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存在矛盾,阻碍了其更大规模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规模经济交易成本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加速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所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民顺应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行的制度创新,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身成长方面和服务功能上尚存在很多缺陷。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据工商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对农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切入点的重要抓手。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单家独户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种养面积小、产量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加上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经济实力弱,农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农

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地位更加突出。 2、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 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也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联产成包责任经营与扩大规模经营的矛盾、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建设新农村,应当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技能,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服务的主要职能之一。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了平台,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往往结合合作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业、农村、农民咨询题是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大事,而农民的增收咨询题是三农咨询题中至关重要的一具核心咨询题。为能切实了解掌握我区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农民增收建言献策,区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紧紧环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课题,深入到 3 个涉农街道的村、组和农户进行了调查走访。调研组听取了街道的汇报,调查了 6 个村和 100 多个农户,召开了部分村书记、主任和种植、养殖、运销大户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主参加的别同类型的座谈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及分析调查统计的数据反映出全区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增幅最大,这说明我区的农民开始走出去创业,是一具很好的增收途径,将来应予以重视。 二是期内现金收入要紧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去年 1-9 月,我区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区域经济进展加快,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使广阔农民经过务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 3177 元,占总收入的 56.4%,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家庭的要紧收入来源。 二、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的咨询题和症结所在尽管我区农民收入构成呈全面增长态势,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绝对值相比还有差距,与两个领先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着平均数别代表大多数的咨询题,存在着地区间很大的别平衡性,农村还有许多增收困难户和日子困难户。从表面上看,农民增收困难要紧是农产品价格走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造成,但从实质上分析,农民增收难是国民经济进展长期积存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妨碍农民增收的制约性障碍要紧有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偏弱。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别断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衔生了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但从总体上来看,产业化程度还别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仍然较弱,带动力别强,农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别高的现象尚未得到全然改变。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整体效益没有最大化 ;另一方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农民收入难提高。 (二)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偏多且素养偏低。惟独减少农民,才干富裕农民,而当前农民增收的最大困难,在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困难。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许多限制性因素,增加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相应减少了农民转移数量。尽管我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已有一定比例,但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及个体私营企业以技术、资本替代了劳动,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变弱,加上外来劳力的就业冲击,我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别充分,由于文化水平低,使得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竞争力较弱,滞留于农业的 劳动力数量偏多。另外,据我们调查,低收入农户中普遍知识水平较低,观念陈旧,自身素养别高,存在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思想。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这些农民习惯新形势的能力偏弱,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销路的咨询题,更缺敢想敢干的闯劲,农业结构调整无门,收入难以增加。 (三)农民收入面临着市场变化和蔼候变化的双重风险。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时期后,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加剧,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分散农户,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千变万化的信息,市场应对能力偏弱,都是是市场价格的被动同意者和市场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农产品难卖出,商品率难提高,农民收入难增加。另外,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多端,各种恶劣和异常的天气越来越频繁。虽然我区的各种爱护设施还比较健全,但也别能防止突发的、强大的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妨碍。去年夏天,靖安等街道发生龙卷风造成很大损失算是一具例子。近年来国内频频浮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及口蹄疫等疫情对畜牧家禽及相关的加工、运销行业进展都带来了重大妨碍,严峻阻碍了我区菜、奶、花三大特色中奶业的进展,制约农民在畜牧业中获得的收益。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xx年7月20日—30日 xx年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

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将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金融服务情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存在盲目发展、运行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稳定性差、作用不突出、金融服务满足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1、起点较晚,发展较快。**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自XX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XX年成立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较207年增加9个,增长450%;XX年公前65天就注册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6个,较上年增加7个增长77.8%,截止XX年3月5日全县共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341人,注册资金总额达1,783.5万元。 2、结构多元化。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

合作社29个,其中,种植业4个,占13.8 %,养殖业16个,占55 %;农机类1个,占3.4%;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类5个,占17.4 %;经营农产品类3个,占10.4 %。 3、经营分散型。据对种养业专业合作社调查情况表明,采购生生资料环节是统一的。其它经营管理,产品出售等环节为社员各自经营,分散管理,如:明实蓖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5人,只是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化肥、种籽,其余的播种,管理,收割,出售等环节,全部为分散经营。还比如海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社员,各自分别经营,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4、能人搭台,农民唱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经营性组织,并且是由其有多种专业特长的能人领办,这样就分成了能人搭台,农民唱戏的专业合作模式。如黑渔泡镇大河村农民杜宝忠,其有多年养殖黄牛和羊专业技能,而且牛和羊分别发展71头和68只的规模,因此,在他的引领下,成立了**县大河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5人,发展养牛234头,羊265只,注册资金达55万元。 5、多种形式并存。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形式为以下几种:一是公司+农户。如**县蓖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经营化肥、良种。农民种地;二是能人引领型。由具有专业技能的人为法人代表;三是高人搭台型,如凯宇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为郝志刚,主要

(发展战略)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民向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由于量小而且分散,产品售价低,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相对较高,享受技术服务难,使农民进一步发展生产受到限制,增收十分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种新型的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及农产品的谈判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促使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农民可以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也便于农民更直接、更有效地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已于去年7月1日起施行。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合作社)从无到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总的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来势好、发展快,但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还是各种协会,而合作社太少。 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其资金和公积金份额来承担合作社的责任,这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农民加入后,可以享受到合作社提供的专业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给人以“生产在家,服务在社”之感。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人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发展合作社认识滞后,对其发展形势和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政策扶持、部门指导也不够,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2、合作社管理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社还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虽有章程但很不规范,制度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3、合作社的社员素质不高。从合作社的人员构成来看,社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能力弱,导致管理粗放。 4、合作社资金运转困难。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由于合作社处于初创阶段,资金运转很困难,中央、省虽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地方落实起来有困难。

关于xx村村民经济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XX村村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了六十周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为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在2010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省市XX村,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对当地村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说明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2010年7月14日开始,到2010年8月1日结束,历时19天 (二)调查地点 省市XX村

(三)调查对象 XX村18岁以上村民及XX村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查容 XX村村村民收入现状,XX村概况 (五)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XX村村的概况和村民的收入现状,并对村民收入增长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提出建议。 (六)调查方法 基于调查对象的人数多,分布较广,年龄分布和跨度较大,村民文化程度有限的特点,我首先对XX村进行资料调查,即通过走访XX镇人民政府和XX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并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XX村的大致概况。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实地走访了XX村100户人家,涵盖了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村民。并采用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XX村村村民的收入现状。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全部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三、调查状况分析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市西面,属城市近郊镇,距市城区20公里,公路贯穿整个村落,并有河流穿过。下辖14个村民组,农户数1412户,总人口5857人,承包耕地面积3996.38亩(其中田2975.5亩,土1020.88亩),人均耕地0.6772亩;有劳动力4100人,劳均耕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3篇 本文是关于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xx年春晚农民工代表旭日阳刚以汪峰一首《春天里》感动了全国,《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奋人心,因此农民工这个眼不得不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为了更多的了解当下农民工问题,寒假期间我专门走访了村子里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与艰辛!在文中我将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二)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有些民工怕上当受骗不敢外出务工,有些为了讨要工钱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用绑架,暴力,跳楼,自杀等非正常手段解决,有些看别人靠非法手段聚敛财富相安无事,就放纵自己偷盗,抢劫,绑架,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寻求生存生活,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我对着方面的查询与调查,总结出以下四点主要原因。 一,现有法律对侵权者处罚太轻调查中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企业用人单位老板有意和民工不签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权益在发生伤残赔偿是推脱责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单位即便签了合同,大都是一企业老板自身利益为重,不考虑民工权益的霸权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签订合同按法律享受权益时,往往遭到解雇开除。在我国人多岗少就业严峻的情况下,民工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负重,任人宰割。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推进加快了建设用地,如街道、交通等建设用地。二是房地产开发用地。三是公益性基础建设用地,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四是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高速公路征地。五是市区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六是工业园区用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⒈失地后总体收入水平下降。据对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元左右,失地后为元左右,比失地前减少元左右,下降。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失地后为左右,比失地前增加元,增长。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产自食,水消费不要钱,成本较低。现在基本上靠从市场购入,食品、水暖消费增加,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而那些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农民,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好、收入预期不乐观抑制了生活消费的增长。 ⒈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农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补偿费,有的农民只拿到了部分补偿费。在就业安置上,农民全部以自谋职业为生。在调查的家庭中,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年龄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响,在劳动年限内谋到职业仅占失地农民的左右。在有收入的就业人口中,在建筑工地打工,做生意,从事养殖业,从事其他职业。 ⒈政府高度重视房屋建设,使失地后的农民能及时搬迁到新建的房屋内,现失地农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⒈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约有的人参加了商业保险。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在等待政府出台政策、希望政府从政策、财力上支持他们参加社会保障即养老、医疗保险。另外,纳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靠土里刨食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进城后失去土地,可以这样说,这些人首先变为低保对象。因受政府财力有限的制约,约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⒈失地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比过去方便多了,失地农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四、失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及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启动等势必需要占用农民土地,部分地区农民耕地逐年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从总体上看失地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占用后,有些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经济补偿费不合理,而且兑现也不及时,乡村截留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担心将来生活遇到困难没法解决。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他们担心将来生病住院没有钱,子孙后代没有生活来源。如:一些年龄稍大的失地农民说,农村五六十岁的人还能干点农活,而没了土地他们还能干些什么呢?上班没人要,打工没力气。现在生活勉强维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艰难了。今明两年村民靠吃补偿费过日子,过两年这些费吃完后,“坐吃山空”生活就麻烦了。四是那些失去土地后只能靠打工、开小卖部、从事饮食业等方式就业的农民担心就业不稳定,怕再一次“失业”,将来的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六、只给失地农民发一点补偿费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于国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

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技术( 融资、税收、监管、运营) 、制度( 外部、部) 、文化( 定位、评价、宣传) 三个层面的问题,呈现出从户间合作向社际联合迈进、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从传统合作向新型合作演变、从百花齐放向产业分化过渡、从弱外部性向强外部性延伸的趋势。基于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分类指导,生成长驱动,利用社会资本,上下系统支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 问题; 趋势; 政策建议 《中华人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以下简称《合作社法》) 颁布实施后,宽松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迅猛发展。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上半年,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 6万个,比上年增长17. 66%,是各类市场主体中增长最快的( 资企业增长5%,外资企业增长0. 15%,个体工商户增长4.29%) ; 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达0. 57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 12%。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44 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0.36%,出资总额为0.1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5%。我国目前实有入社农户数量为3750 万左右,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 3%。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农村各个产业领域,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基本权利、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过

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拟以近期调研数据为基础,力图归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有来自外部的,也有合作社生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透视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依次是技术层面( 现实问题) 、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 ( 一) 技术层面 1. 融资问题。当前,合作社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束缚着合作社进一步成长壮大。其实,在银根紧缩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所有的市场主体几乎都面临着融资难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具有其特殊性。按融资渠道来分,合作社融资问题又可以细分为外部融资问题和部融资问题。外部融资问题主要是因为银行、信用社等信贷机构还不太认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市场主体,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为宽松的成立条件和运行机制有关,所以很多合作社理事长一般都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去贷款。另外,由于《合作社法》对持股比例的限制,合作社的部股权融资渠道也受限; 如果无视股权设置,则往往出现一股独大现象,有违合作社的“人合”本质。

市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市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XX、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发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7个具有较好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88处,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之一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之 一 20__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了及时了解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近日,市统计局采取全面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及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到稳定发展期,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全市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6万人,占全市农村乡村从业人员比重XX.X%。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凤台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XX.X%),潘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8.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XX.X%),毛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XX.X%),

大通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及所占比重分别为:2.1万人、XX.X%;1.9万人、XX.X%;1.7万人、XX.X%;0.4万人、1.3%。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当前农村劳务经济的影响 据调查,截止到20__年12月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人数2.1万人,仅占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XX.X%,目前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还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乡潮,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真正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将在春节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因所在单位裁员或停产、收入明显减少成为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 据对全市5XXX名非正常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2.1万非正常返乡人员中因为收入明显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减少而返乡的占XX.X%,所在的公司(单位)因订单减少而裁员或停产返乡的占XX.X%,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继续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的占XX.X%,所在公司(单位)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返乡的占XX.X%,认为所处的打工环境明显不适应(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当地人岐视民工、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兑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不配套、在当地受老板欺负等)返乡的占XX.X%,认为其它原因返乡的占XX.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