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柳州三江侗族民族音乐

浅析柳州三江侗族民族音乐

浅析柳州三江侗族民族音乐
浅析柳州三江侗族民族音乐

中外民歌校选课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侗族大歌

学院(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tel:

e-mail:

2010年12月3日

浅谈侗族大歌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就要结束了。在这每周只有一次课的音乐欣赏课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也许是因为要学的内容太多,也许是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东西太少。中外民歌名曲及歌舞鉴赏,这确实是一门高雅的、富有情趣的课。据了解,我知道它比其他音乐课内容更加丰富,刘老师不仅自己讲授音乐知识和各方面的鉴赏方法,还请自己艺术学院的学生给我们演唱民族音乐、钢琴表演、笛子和其它等各种乐器的演奏。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看电视、网上视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非常感谢刘老师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感谢刘老师的辛苦指导!身临其境,自己也跟着投入,如果是看视频那么太容易走神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家乡的民族音乐——三江侗族大歌。三江侗族相对于壮族是小了一些,但是民族音乐文化是丰富的、源远流长的。目前,三江县侗族大歌、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已经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侗族民族音乐的介绍

(一)侗族民族音乐简介

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毗邻地区。对于以“饭养身,歌养心”是对侗族人最好的描述。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有业余的唱歌队。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其中最著名的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历史久远,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侗族大歌一般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做客的场合中演唱,是侗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传达了侗族文化的灵魂。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南侗(黎平、榕江、从江一带)方言区。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曲目众多,内容很广泛,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它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爱,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盛名。

(二)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风俗及其特色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村里面有歌队,歌队成员一般都由同一宗族或同一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组成,同一宗族的男歌队和女歌队不能对歌。大歌是在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集体做客的庄重场合中演唱。大歌歌词

的句型,一般很长,有几十字、上百字的长句子;也有几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长歌。按音色,三江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则可分为鼓楼大歌(“嘎得楼”)、声音大歌(“嘎所”)、童声大歌(“嘎腊温”)、叙事大歌(“嘎锦”和“嘎尽”)、礼俗大歌、戏曲大歌和混声大歌(“嘎世尼所”)等7种。主要歌腔有几百种,代表作品有《嘎高胜》(高山歌)、《能闷高京》(高山井水歌)、《嘎伦练》(蝉歌)、《嘎依哟》(知了歌)等。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一代传一代,世代相传下来。

大歌曲式结构独特,每首歌均由“歌头”、“歌身”和“歌尾”三部分组成。大歌的声部通常为二声部。在民间有“雄音”(高声部)、“雌音”(低声部)之称。三江侗族大歌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

(一)三江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及传承现状

侗族大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为了让侗族大歌这一侗族文化之花常开不谢,三江县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与民间发展传承并举的措施加以发掘、保护与传承。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梅林侗族大歌早已唱出了村村寨寨,不仅屡屡在全国大赛上夺魁,梅林乡也因侗族大歌而闻名于世。2002年,梅林乡荣获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侗族大歌的继承发展、内容的更新丰富都离不开侗族歌师。三江县不仅为侗族歌师们颁发了"职称",而且还为评为县级以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的侗族歌师发放政府津贴。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侗族歌师和大歌作品。其中,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传承人"荣誉称号的梅林乡新民村歌师吴光祖最为突出。多年来,他不仅走村窜寨,为大家传授侗族歌曲,而且还在村里组建了老人、中青年、少年三个侗族大歌文艺队,逢年过节经常到各个村寨去唱侗族大歌。这些文艺队多次代表县、市到外地演出,青年文艺队还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文艺队"。除了抓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三江县还通过编辑侗族大歌教材,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行动。在梅林乡中学及各小学校专门开设了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课程,使这些民间文化精品真正走上了课堂。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侗族大歌的音乐魅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声,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了"土壤"和"养分"。

(二)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危机及原因

在这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下和以强大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冲击下,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大歌正在产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和不同程度的价值解体,面临传承断裂,后继无人的窘境。从现状上看,会唱、能唱侗族大歌的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歌师年龄普遍偏大,而后继传承人较少,侗族大歌开始较大层面上出现断层现象。目前侗族大歌存在的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具体主要表现如下:

(1)经济的发展对侗族大歌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侗族人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变化,侗族大歌赖以生存

的传统文化空间迅速萎缩。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审美价值观的变化,现在我们很多侗乡人到城里打工,在侗乡人与现代文化的接触中,因经济落后而导致文化和各方面的自卑的产生还有流行音乐带来的审美心理的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侗族人民(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偏好外来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第二方面是娱乐方式的改变,受现代思想的影响,许多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方面的思维方式都开放了起来。过去以唱大歌交朋结友这种主要的传统交友方式已在逐渐被多媒体带来的娱乐方式所取代,侗族大歌传统功能的地位正在不断削弱,很多时候会认为用现代化的技术来交友、来交流、沟通才是现代人该做的事。还有就是原有文化生态环境和内部结构的变化。比如在旅游开发中,为了迁就旅游消费的人,有时会随意改变大歌的特征。同时,现在的好生活也带来侗族人民关于行歌坐月习俗、民族语言(有的人从小跟随在城里打工的父母生活在城市,根本就不会讲侗族话,那些侗族歌更加听不懂)等方面的变化,进而直接改变侗族大歌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内部结构。

(2)民族交往和互动中的文化变迁

多民族交往和互动,相互之间同化,相互吸收,现在侗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被汉化得很严重,而导致文化变迁,是侗族大歌面临失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会对侗族文化产生各种可能的影响,而在经济因素的推动下,主流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更为强大,主要体现在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大于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这种冲击无论从侗族的外在环境来看,还是从内在的民俗风情来看,都导致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侗族现代物质文明越来越优越了,而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却越来越淡化。主要表现有说侗语的人越来越少,唱侗歌的人越来越少。而现在侗语受到的冲击是侗族大歌处境艰难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国民教育与现在化接轨,侗族后代进入学校读书,接受的主要是汉文化的教育,侗族母体文化教育由过去的主导地位降为次要地位,侗语过去在侗族社区内作为第一交际工具逐渐被汉语取代。而侗语历史以来都是演唱侗族大歌的主要表达工具,可以说侗族大歌是依附于侗语之上的民间合唱音乐。侗语言作为侗族第一交流沟通工具弱化的现象日趋显露出来,久而久之,依附于侗语这个语言表达工具之上的侗族大歌也就会随之衰弱。

侗族大歌的发展与未来

基于对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的思考,我认为当前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应该同时把内在保护和外在保护相结合。根据侗族大歌特点,其保护与传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倡侗族人民“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拥有和继承着一种文化的民族或者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自觉的意识,能理智地看到自己文化的利弊,懂得自己的文化,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真正价值,并热爱它,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自觉,认为侗族大歌是落后于其他民族音乐或西方音乐,那么侗族大歌的传承发展就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境地。文化自觉也就是一种文化心态,它体现了自信,在广采博纳其他音乐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特别是现在,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下,各种文化间相互影响、渗入、融合,面对强大的“文化潜移”,侗族人民更需要用“文化自觉”的态度去传承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也只有这样,侗族大歌才能在世界这个大花园中开得灿烂。

(二)保持好侗族大歌的原生态环境

保护侗族大歌,首先应该要保护大歌的文化生态环境。所说的文化生态环境,包括自然山水风光、侗族语言、侗族风情、侗族风俗、侗族的节日等自然要素和社会生活的要素。每一种要素相互联系,都会对侗族大歌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提倡文化生态保护,对已经十分恶劣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建设和保护,使文化生态环境能恢复到良性状态。对于侗族大歌这样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应包括相关的物质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元素。而物质实体文化因素,比如民居、鼓楼、风雨桥、花桥、寨门、歌坪等;而非物质文化因素,比如侗语、侗戏、侗款、节日及婚丧习俗等。保持好侗族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就是要在民族音乐相关的物质实体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元素组成的像以前一样的自然环境中实现民族音乐的自然传承。

(三)对侗族人民建立以侗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的音乐教学

三江县已经编辑侗族大歌教材,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行动。用这种以音乐教学的方式进行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这是一个好的榜样,但在“侗族大歌进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它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制度保证、没有师资支持,使得其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认为政府要尽可能增加投入,建立学校民族音乐教学。同时,也可适当引进优秀民间歌师参与教学,这也有利于保护传承人和多渠道培养新的传承人。

对于民族音乐我们应该怎样做

总之,侗族大歌所反映出来的民族音乐面临的发展困境是深刻的,也折射出我国其它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全球化语境下对民族音乐的保护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比如还可以从立法和提倡相对主义文化价值论等角度思考。目前,有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情持怀疑态度的,对于民族音乐课程的态度比较冷淡。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西方音乐在我国收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同时国内的流行音乐也是年轻人追捧的热潮。

我觉得无论西方的音乐有多么吸引人,无论流行音乐有多么美妙,民族音乐始终是我们的祖先流传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西方的音乐终究是别人的文化,流行音乐最终也会过时。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祖先在生活过程中的生活印记之一。我们身上有着自己民族的烙印,所以应该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对于民族音乐,以欣赏的心态去学习,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我们会发现祖先惊人的思维与智慧。与原生态音乐接触,发现其中的自然美,从而也陶冶我们个人气质修养与情操。

今天“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们音乐教育体制上的影响很明显,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文化传承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更要担负起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学校应该开设民族音乐课程,普及民族音乐基础知识,给民族音乐业余爱好者提供较深层次培养机会。我觉得我们学校开有这样的课很好,很值得我们选修。在校园中多举行有关民族音乐的活动,提升民族音乐的宣传和感染力。

三江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三江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1989-9-16 执行日期:1989-9-16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三江侗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的特点制定。 第二条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侗族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境内还聚居着汉族、苗族、壮族、瑶族等民族。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设在古宜镇。 第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治县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行使县级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第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下,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团结、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自治县内的遵守和执行。自治机关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根据本县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时,如遇有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相抵触的,按《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报上级国家机关备案;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自治县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林业,加强工业建设,扩大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七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全县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民族政策的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努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 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吕成焱 6月22日下午,参加了司法局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的诗 句:“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自上世纪60年代起,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走进大三线基地,扎根大山深处,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重温艰苦岁月感知三线精神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三线时期展品,让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温三线历史,感知三线精神。 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投资建设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40余亩,现已建成主楼博物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主要包括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育才壁,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中,三层主楼展区又分为七个展厅。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9502件,已展出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音像资料时长1080分钟;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包括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18件。 ★“淘”来的宝贝饱含深挚情结 小到一双雨鞋,大到一架车床,博物馆内的上千件实物大都是工作人员们从三线企业和老三线建设者家中“淘”来的,而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一些老三线人在得知博物馆收藏三线时期实物后,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把家中的脸盆、藤条箱等物件无偿送到博物馆来。 六盘水市收藏协会的协会成员大都是三线工人或三线子弟,对三线历史有着特殊的情节。协会的数十名藏家就曾携带三线建设时期藏品展开集中捐献,将收藏的“水城矿务局机关食堂粮票”、

侗族过年习俗作文

侗族过年习俗作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吧,你们知道侗族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节日,古朴风味极浓。一送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忙碌,各家宰年猪、挂腊肉、腌鲜鱼、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过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内都打扫得干干静静,屋子的四周还洒上了一层石灰,以消毒驱邪。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摆满了贡品,小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响。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边吃年夜饭。香喷喷的鸡、扣肉和糯米酒这些是少不了的。饭后,人们都要“守岁”一直到送走了旧岁才就寝。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邻右舍相互请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东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寻欢作乐,谈笑风生。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锣鼓“闹新年”中,老人则聚集在鼓楼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年初二,寨子里开始演唱侗戏和桂剧,吸引了一大群的观众前来观看。婉转的曲调、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声。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元宵,文娱活动便进入了高潮。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条滚龙和一条蛟龙,在“串坪”表演。三种龙的姿态各有千秋。舞滚龙,以龙头去追寻龙宝不断翻滚,龙身龙尾十数节依次翻动,形似台风翻海浪,颇为壮观。舞龙还以耍狮来助兴,实际上是演练拳术功夫,每当舞狮完毕,便会进行拳术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运用的气功使人惊叹不已。

元宵节到了,寨子要举行“送龙下海”的盛大活动。众人敲锣打鼓,舞着龙来到河边,然后收起龙布,将龙纸烧掉,这叫“烧龙”。送走了龙神,人们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过了元宵,侗族的春节就宣告结束了,她在爆竹声中向我们走来,又在爆竹声中渐渐远去。听!她在和你说再见呢!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 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 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 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 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受汉族影响,各地侗族也过春节,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底,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 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春节”和汉族一样也俗称“过年”,有大小年之分,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汉族过小年是农历十 二月二十三日,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 又叫“姑婆年”,是纪念姑婆的节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除过年的食品外,侗家还 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作为“飨年”,并用甜酒祭奠,说 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就饮甜酒,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 重妇女的传统美德。 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又有地方性的特点。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又用酸汤煮鱼 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地区的杨姓侗族 初一除用酸肉外,还以甜酒祭祖,到达摩娘娘庙(萨堂、圣母祠)去 祭祀,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野鬼”。马胖一带的吴姓 侗族不设祖宗神龛,除夕这天,杀猪宰鹅,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然后祭祀土地庙和“萨坛”,最后在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

生态博物馆

探寻生态博物馆之根——论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在中国的实践 生态博物馆来自于法语“écomùsée”,是20 世纪70 年代在法国产生的一个博物馆概念,也是一种新的博物馆形式。前缀“eco”来源于“ecology”,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指现在的生态学学科概念,而具有更为宏观的意思,即把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自法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克勒索—蒙西(Le Creusot-Montceau)由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在1971 ~1974 年建立以来,全球已经有400 多座生态博物馆,分布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东欧、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国等地。我国生态博物馆概念的引入来自于挪威,第一批生态博物馆是1995 ~2004 年由挪威和中国签署的文化合作项目资助,在贵州四个风格迥异的民族村落建立的生态博物馆群。随后,在我国的广西、内蒙古、云南等地纷纷建立起一批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也在21 世纪的最初十年达到顶峰。 1 从传统博物馆到新博物馆 新博物馆学的到来标志着传统公共博物馆实践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多,出现了很多新的博物馆形式,比如生态博物馆(ecomuseums)和露天博物馆(open air museums)等。这些新博物馆形式侧重于区域性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和社区参与。一方面,民俗博物馆、社会历史博物馆、遗产中心等挑战了国家博物馆和其他国家批准的公共博物馆的传统博物馆形式。同一时期出现的遗产旅游和博物馆形式多样的增加都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也表露出博物馆的功能从教育性向娱乐性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博物馆加强了对社区参与和本土文化的重视。比如很多人参与遗产旅游并不是为了简单的休闲娱乐,而是把这些博物馆和遗产地当做本社区遗产的一部分,这样参观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使新博物馆形式更具娱乐性,但教育功能仍然继续发挥其作用。例如,在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出现一种新的身份“演绎者”,即穿着传统服饰的真人表演,用以展现特定历史场景。演绎者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博物馆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 新博物馆运动的背景和主要类型 新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对,它是基于传统博物馆之上的扩展和延伸,而不是对传统博物馆的全盘否定。新博物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遗产运动,但是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运动。 环境保护运动对博物馆的影响主要是博物馆开始关注展品原居地的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同时环境保护运动也是产生于同一时期的遗产运动的来源。遗产运动不仅对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还推动了新博物馆形式的演进。遗产运动开始,人们对遗产的关注不仅在遗产本身,还同时关注遗产的原生地。博物馆对遗产和遗产原居地同时保护的需求,也就是对遗产和遗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的保护。这就要求博物馆首先要打破传统博物馆围墙的空间概念,博物馆的保护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器物,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社区的保护,表达了博物馆更深层次的空间观念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s)。生态博物馆是新博物馆中使用程度最高、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受到误用最严重的概念。生态博物馆概念最初提出是在1971 年博物馆理事会第九次常规会议上,由当时的主席雨果·戴瓦兰提出,并总结了区分传统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博物馆= 建筑+ 收藏品+ 公众+ 专家生态博物馆= 地域+ 遗产+居民+记忆。随后由里维尔(George Henri Rivière)发展成系统的理念。根据里维尔的总结,生态博物馆主要扮演三个角色:首先,它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社区以及社区环境过去和

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春节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一、区域位置 (一)地理位置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介于东经108°53′—109o47′,北纬25o21′—26°03′之间。总面积2454km2。东连龙胜、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县融安县、融水县。县城距离柳州市203km,距桂林市167km。 (二)旅游经济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位于县城的北部和中部,地跨古宜、林溪、八江、独峒、良口和老堡等六个乡镇。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西桂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部有龙胜花坪国家森林公园、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龙胜温泉和龙脊梯田、中南最高峰兴安猫儿山和主题乐园——乐满地;东南部有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南部有融安红茶沟森林公园和融江旅游度假区、融水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元宝山——贝江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西部有贵州从江增冲和花桥鼓楼;西北部有贵州省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北部有湖南通道县的白衣观、回龙桥、马田鼓楼等名胜古迹。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投资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并被纳入桂林——龙胜——三江——融水——柳州民族旅游黄金圈;该旅游区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程阳风雨桥、岜团风雨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马胖鼓楼,还有高定侗寨、独峒斗牛、良口三王宫、产口千年古榕、老堡大江风情及曲冷瀑布等景点;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侗族精妙绝伦的木结构建筑艺术、多姿多彩的歌舞、古朴的民居生活以及纯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的山水风光。 (三)交通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以三江县城为依托,道路交通网络呈放射状布局,直线距离基本上在以县城为中心半径20km的范围内。在外围交通方面,三江县城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北到湖南省通道、怀化、张家界,南至柳州、南宁、北海;公路有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南至柳州市、北通湖南通道县、东达桂林市、西往贵州从江县;水运可沿融江直达柳州市。 二、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质地貌

2020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设银行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园林建筑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承德避暑山庄 B、颐和园 C、圆明园 D、拙政园 【答案】D 【解析】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均为皇家园林,只有拙政园不是,它是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兴建的住处。所以答案为D项。 2、没有理性的指导,眼睛是最坏的证人,意在强调()。 A、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B、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重要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重要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不同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理性的指导”是指理性认识,“眼睛”所见到的是感性认识。这句话意在强调理性认识的 重要性,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但并不是说理性认识地位高于感性认识。故选B。 3、文件的连续性是指()。 A、对同一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的文件之间有必要的继承关系 B、文件结构与语言必须周严有效 C、文件内容与形式同其他文件、同作者权利的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D、整个文件的所有部分具有的高度的一体性关联 【答案】A 【解析】文件的连续性是指对同一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各个文件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继承关系,不能各自孤立,互相矛盾。 4、近些年,粉尘爆炸的事件屡见不鲜。以下不属于粉尘爆炸的必要条件的是()。 A、干燥的微粒粉尘达到一定浓度

B、空气含氧量达到21% C、40毫焦的火源 D、一定的油蒸发变成蒸汽后和空气充分混合 【答案】D 【解析】D项是汽油爆炸的最关键因素,当选。 5、“一票否决制”体现的决策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少数决策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答案】A 【解析】一票否决指的是只要有一人投了反对票,无论赞成票有多少,这项决策也不能通过,体现的是全体一致规则。故选A。 6、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的是()。 A、卡夫卡的《变形记》 B、梅特林克的《青鸟》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其主张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述,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是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因此C项正确。A项卡夫卡的《变形记》属于表现主义流派的代表作。B项梅特林克的《青鸟》属于象征主义流派的代表作。D 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流派的代表作。 7、下列填入①处的内容,错误的有()。 A、川府函【20XX】第59号 B、川府函(20XX)59号 C、川府函〔20XX〕第59号 D、川府函〔20XX〕59号 【答案】ABC 【解析】填入①处的应为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组成,其中年份外标六角括号,顺序号不加“第”字,故本题答案为ABC。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吕成焱 6月22日下午,参加了司法局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自上世纪60年代起,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走进大三线基地,扎根大山深处,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重温艰苦岁月感知三线精神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三线时期展品,让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温三线历史,感知三线精神。 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投资建设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40余亩,现已建成主楼博物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主要包括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育才壁,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中,三层主楼展区又分为七个展厅。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9502件,已展出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音像资料时长1080分钟;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包括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18件。 ★“淘”来的宝贝饱含深挚情结 小到一双雨鞋,大到一架车床,博物馆内的上千件实物大都是工作人员们从三线企业和老三线建设者家中“淘”来的,而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一些老三线人在得知博物馆收藏三线时期实物后,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把家中的脸盆、藤条箱等物件无偿送到博物馆来。

三江文化

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综合知识问答题 1.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52年12月3日。 2.三江县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答:占总人口的57%。 3.三江县面积是多少平方公里?多少个乡镇? 答:2454平方公里;15个乡镇 4.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项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哪一项? 答:侗族大歌 5.三江县境内共有风雨桥120多座,鼓楼约200多座,请问三江县因此而被誉称什么之乡? 答:世界楼桥之乡。 6.侗族三宝是指哪三宝? 答:风雨桥、鼓楼、侗族大歌 7.岜团桥位于三江县独峒乡,该桥与其他风雨桥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人畜分道立交桥 8.美国评选出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中国四座上榜,其中三江县有一座榜上有名,请问是哪一座? 答: 程阳永济桥

9.齐名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是哪四座? 答: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程阳永济桥和罗马的钢梁诺娃沃桥 10.历时一年多的建设,“侗乡鸟巢”于国庆节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正式命名为“中国侗城”。同时申报最大单体木构建筑 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请问荣获了什么荣誉称号? 答: 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1.具有三江侗乡第一楼之称的鼓楼是哪座? 答:三江鼓楼 12.曾是三江县明、清、民国时期360多年的古县城所在地市什么地方? 答:丹州 13. 明、清、民国时期,三江县原名叫什么县? 答:怀远县 14.三江县境内住居有几个民族? 答:侗、瑶、苗、壮、汉 15.哪两条国道线贯穿三江县境内? 答: 209国道和321国道 16.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广西馆将展馆内珍贵的两件宝贝赠送给上海世博局,将成为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永久性展出的珍贵展品呢。其中一件来自三江县民间艺人吴送军制作,请问是什么展品?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 织金县的交界处的梭戛乡,海拔1400—2200米,面积120 平方公里。所辖12个社区(自然村寨),总人口5000余人,距六枝特区政府所在地40公里。梭戛生态博物馆是中(国)挪(威)两国元首——江泽民总书记和哈拉尔五世共同签署的文化项目,于1998年10月31日建成开馆。梭戛生态博物馆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地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境内,是乌蒙山腹地的一个苗族村寨。社区内生活着一个苗族的分支,共有4,000多人,至今仍过着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延续着一种古老的、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独特的苗族文化。这种文化非常古朴,有原始的平等、民主风尚,有丰富的婚恋、丧葬和祭祀礼仪,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绣艺术。为保护和延续这支独特的苗族文化,中国和挪威政府在此共建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 梭嘎苗寨作为我国生态博物馆的第一块试验田,是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文化合作项目,是贵州省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一个扶贫点,也是专家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题目。 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西北的六枝特区以北 42公里的梭嘎乡陇戛寨内,平均海拔2000米,自然条件极为贫瘠,地处高山,水源匮乏。在邻近12个村寨中,居住着一支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支系——“箐苗”支系,也称作“长

角苗”支系。箐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房,原始古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妇女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建立生态博物馆以前,他们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堪称人类工业化前生活的活化石。 从1998年10月31日正式落成开馆以来,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有大力支持说好的,也有激烈反对说坏的。争论的关健在于是否应该让躲藏在大山中的梭嘎苗族(箐苗)原始、古朴、独特的文化习俗对外打开大门,吸引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吸引普通参观旅游者前来探访翻越高山峡谷,跋涉崎岖山路,你会看到,绵延的群山中,散落着一座座低矮的土墙茅草房。苗女们头上缠着2尺多长的木角,坐在房前用陈旧的织布机纺麻织布。穿着蓝色粗布褂子的男子们则挥舞锄头、吆喝着耕牛在田地里劳作。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来访的游客可以进入他们的生活空间,充分体验当地习俗,感受神秘的民族文化。而生态博物馆所展示的,是身穿民族服装和传统头饰的箐苗人劳动和生活过程,也就是说,无形遗产——他们的日常活动的展示。也正因为是人的活动占了生态博物馆展示的主要比重,就出现了箐苗妇女和小孩向旅游者伸手要钱的尴尬局面。 现实情况是,除了这12个村寨,周边方圆50公里,其它村寨民居建筑格局变化超过了50%,而陇戛村寨保护区内的民居建筑格局变化小于15%。在周边村寨,很难看到身穿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现有人口2514014,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后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

筑艺术具有代表性。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侗寨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处,风光绮丽,寨前有“多金”(寨门),一来装点宅寨,二来抵御外患。寨内有禾堂,是议串、娱乐和晒物的地方。寨前寨后,古木参天,名叫风水树。周围棕榈成排,竹林掩映,花木点缀。寨内的房屋,保留着木楼式的民族建筑特色。吊脚楼,开口屋,或三柱两瓜,或五柱五瓜,四扇六扇不等。屋的高度,按照侗族的规矩,“要想发,不离八’’,或1.88丈,或l.68丈……杉、松为柱,杂木为枋,不用一铁一钉,全由卯榫嵌合。附属建筑的配置,有“屋后有仓不吉利,屋前有圈不安宁”的忌讳,畜圈设在吊脚楼下或厢房一侧,仓屋建于屋前或楼上。正屋前有槽门,进门为堂屋,是迎宾摆席的地方。后间置火炉,四季不断烟火。火炉三方摆木团,保留着“坐皆蹲踞”的古习。两旁是住房。村寨布局和谐统一,房屋样式美观适用,体现了侗民族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侗家的饮食,主食以大米为主,以麦类、薯类、玉米、小米为辅。炊具简单而适用,一般是在火炉上放个三角撑架,用鼎罐烧饭,用铁锅炒菜、炖菜。上山做工,用瓜葫芦 装甜酒,竹筒注泉水,篾饭盒带饭或

三江侗族

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善良、勤劳、节俭、谦和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节庆,被喻为百节之乡。三江人民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繁衍生息,社会和睦,安居乐业。三江经济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涌动,经济发展快马加鞭。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文化名县”的经济方略。农业方面重点抓“五个一”,即一片茶、一壶油、一头牛、一根竹、一个果;工业方面抓“四个一”,即矿产业、铝业、农产品精加工业、水利电力业;旅游方面主打三大产品、建设十大景区,提升程阳桥景区的旅游品味,新建石门冲、岜团桥等景区;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风情三江”、“廊桥之都”、“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品牌。目前,全县人民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足干劲,奋力向前。

侗族婚庆 ---------------------------------------------------------------------------------------------------------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 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 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 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侗族婚礼最奇特、 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 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 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 彩礼有猪、米以及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 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 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或者穿前角上翘的红鞋, 以让外人辨认。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炮竹,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 炮手还会向人群中抛掷糖果,也即喜糖。新娘被送到娘家后, 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 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 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 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考 察报告 可以看出,中国博物馆学会按照战略意图行事,考虑了(世界)几代生态博物馆,回顾和评价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经历,按照博物馆的成长趋势,扩大了国际合作。这是中国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表现出了根据几个生态博物馆的经验,具有扩展建立国家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潜力。这一现象和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过程相似(例如法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瑞典、巴西和墨西哥)。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给予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和当地领导层以权利,允许他们在形成生态博物馆的相互联络中发挥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紧迫的是伴随着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建设(这通常是学者和政府权力机构的任务),紧紧依靠各地生态博物馆的合作。建立一个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没有强有力和胜任的地方生态博物馆领导,将会影响生态博物馆的有效发展。 现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临近又遥远。临近是指生态博物馆有一个展示中心,介绍有关项目、地区和当地居民的信息。遥远,是指七个生态博物馆指南(中英文)介绍了地区和居民情况,但不幸的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要想了解当地政府(关于交通、住房、教育、农业和手工艺)和当地居民的联系很难。可能的情况是,将整个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项目的信息资料上网,这将使中外学者和七个生态博物馆获益,这将可能成为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去参观中国生态博物馆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旅游路线问题可能还没有给予优先地位(缺少旅游设施,当地居民的收益潜力很低)。但是,尽管这几个生态博物馆位置遥远,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可以作为附近区域本民族的参照点。这些生态博物馆的潜能已经超越了保护自身的遗产,而是为周边类似村寨保护遗产树立了榜样。除了生态博物馆自身,成百万少数民族通过参观这些生态博物馆,会认识到自己遗产的重要性。 梭戛生态博物馆 强势: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例如有了供水设施),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大量居民参与保持当地遗产,依然保持此区域的生活特点;具有区域和当地居民的雄厚的独特性。 弱点:大多数古老的记忆和传统得到了保存,最难的问题是保存过去和连接现在(更进一步说,是原真性和展示);自治的生态博物馆领导在当地政治因素面前软弱无力(这是由于以前形成的后果)。 问题:谁从老房子中搬到了新房子中,是否现在居住于村寨的居民会在将来迁出?苗族居民是否需要金钱经济?比如,他们是否能够发展商业活动(例如纺织和刺绣)?苗族居民是否从生态博物馆中有收益?生态博物馆是否依赖居民自己可以发展?生态博物馆是否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举例来说,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对于整个苗族来说,此生态博物馆是否能作为参照点,其他苗族人是否参观此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怎样和地区发展计划相联系(例如,对景观和环境较小影响的条件下,是否可以作为非苗族人修复历史房屋的榜样)?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示范文本_1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可以看出,中国博物馆学会按照战略意图行事,考虑 了(世界)几代生态博物馆,回顾和评价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经 历,按照博物馆的成长趋势,扩大了国际合作。这是中国 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表现出了根据几个生态博物馆的 经验,具有扩展建立国家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潜力。这 一现象和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过 程相似(例如法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瑞典、巴西和墨 西哥)。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给予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和 当地领导层以权利,允许他们在形成生态博物馆的相互联 络中发挥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紧迫的是伴随

着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建设(这通常是学者和政府权力机构的任务),紧紧依靠各地生态博物馆的合作。建立一个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没有强有力和胜任的地方生态博物馆领导,将会影响生态博物馆的有效发展。 现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临近”又“遥远”。“临近”是指生态博物馆有一个展示中心,介绍有关项目、地区和当地居民的信息。“遥远”,是指七个生态博物馆指南(中英文)介绍了地区和居民情况,但不幸的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要想了解当地政府(关于交通、住房、教育、农业和手工艺)和当地居民的联系很难。可能的情况是,将整个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项目的信息资料上网,这将使中外学者和七个生态博物馆获益,这将可能成为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去参观中国生态博物馆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旅游路线问题可能还没有给予优先地位(缺少旅游设施,当地居民

三江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员,据历史考证,形成于唐宋时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侗族在这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通过民族自身的实践、创造和提高和来自汉等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感染、融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此外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

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历史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分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分移至广西定居下来。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战乱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分融合到侗族中。 侗族----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8920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 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 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可以看出,中国博物馆学会按照战略意图行事,考虑了(世界)几代生态博物馆,回顾和评价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经历,按照博物馆的成长趋势,扩大了国际合作。这是中国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表现出了根据几个生态博物馆的经验,具有扩展建立国家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潜力。这一现象和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过程相似(例如法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瑞典、巴西和墨西哥)。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给予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和当地领导层以权利,允许

他们在形成生态博物馆的相互联络中发挥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紧迫的是伴随着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建设(这通常是学者和政府权力机构的任务),紧紧依靠各地生态博物馆的合作。建立一个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没有强有力和胜任的地方生态博物馆领导,将会影响生态博物馆的有效发展。 现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临近”又“遥远”。“临近”是指生态博物馆有一个展示中心,介绍有关项目、地区和当地居民的信息。“遥远”,是指七个生态博物馆指南(中英文)介绍了地区和居民情况,但不幸的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要想了解当地政府(关于交通、住房、教育、农业和手工艺)和当地居民的联系很难。可能的情况是,将整个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项目的信息资料上网,这将使中外学者和七个生态博物馆获益,这将可

侗族民俗文化

我喜欢侗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大家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侗族的民俗文化,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精美绝伦的织绣工艺,古老的侗族大歌,以及其精美的服饰和不同于我们的日常食俗,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民族丰富、精致、细腻的民俗文化。 【关键字】侗族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日常食俗 【正文】由于条件限制和时间的关系,我很遗憾不能亲自去一些有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体验一下侗族的民俗文化,当然也很遗憾不能游历其俊美的自然风光。可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侗族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的服饰、民居、习俗、饮食习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深入了解了侗族的民俗文化之后,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正宗的侗族生活。我想,等你看完了这篇对侗族民俗特色的介绍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下面我将对其建筑、服饰、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日常食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建筑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二、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