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年高考理综安徽卷生物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高考理综安徽卷生物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生物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答案:D

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

2

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所以D正确。

行的,CO

2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答案:B

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故B正确。

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正确。

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 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带有绿色荧光,从而可以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故C正确。

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

性)。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

4

(不携带d基因)

和Ⅱ

3

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 0 、1

2

、0 B. 0、

1

4

1

4

C.0、

1

8

、0 D.

1

2

1

4

1

8

答案:A

解析:设色盲基因为b,依题意,Ⅱ

5

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则他的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

亲,母亲基因型为X B X b,又因为Ⅱ

4

不携带d基因,则她的基因型为1/2DD X B X B和1/2 DD X B X b,

3的基因型为DdX B Y, Ⅱ

4

和Ⅱ

3

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患耳聋的可能性为0,色盲

的可能性为1/2×1/2=1/4,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0。故A正确。

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

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

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所以D不对。

30.(18分)

Ⅰ.(1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

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

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

,此时Na+(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Ⅱ.(8分)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答案Ⅰ.(1)静息 0mv 内

(2)轴突末梢

(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Ⅱ.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管舒张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Ⅰ。⑴从图可以看出a线段表示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静息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⑵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是单向的。⑶如果某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Ⅱ。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

31.(21分)

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

7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或;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

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基因

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胞

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

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右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

片段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

结构的名称:

①②③

答案(1)两

(2)AaBb aaBB、Aabb、aabb

(3)Aabb×aaBB AAbb×aaBb

遗传图解(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红花:白花=9:3:4

(5)①T-DNA ②标记基因③复制原点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⑴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2对基因控制。⑵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其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B-,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⑶依题意,可以推测F1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遗传图解表示如

⑷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A-B-):红花(A-b b):白花(3aaB-、1aabb)=9:3:4。⑸依题意,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①是T-DNA,②是标记基因,③是复制原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