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中国人需要的是思想自立而不是思想投降

(整理)中国人需要的是思想自立而不是思想投降

(整理)中国人需要的是思想自立而不是思想投降
(整理)中国人需要的是思想自立而不是思想投降

中国人需要的是思想自立而不是思想投降

马乾宁

一些人如陈有西先生看来“中国需要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过程”。其实呢,看过其文章就知道陈先生的所谓思想解放不如说是思想投降更确切。中国人需要的是思想自立而不是思想投降。中国人需要给思想找个“家”。

又如网上看到许锡良先生的文章《中国需要摆脱的两个人》。现引述于此:中国如果要发展,需要从对两个人的迷信中摆脱出来才会有希望。从远古来说,中国第一个要从中摆脱出来的人就是孔子。如果中国人还要迷信孔子,这等于中国仍然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以前的世界里,是不可能走出困局的。从近现代来说,中国人要从对毛泽东的迷信中走出来。这一点,从表面上容易做到,但是从骨子里,特别是精神上做到不容易。对这两个人的迷信,说明中国人仍然是处于蒙昧之中,仍然是没有能够以独立的人格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孔子的迷信或者说对儒家创造的迷幻世界的迷信,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软肋,也是造成中国几千年来处于蒙昧之中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现在还仍然口口声声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回到孔子的智慧那里去,那就连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中国的进步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摆脱孔子,摆脱儒家文化影响的过程,摆脱多少就进步多少。这个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也非常不受人欢迎,但是却是一个铁律。曾经受过孔子儒家影响深远的韩国、日本的发展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韩国、日本只有接受普世价值,实现民主宪政之后,脱亚入欧,去中国化,让孔子及儒家成为思想文化古董,摆进博物馆,而不干扰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观的时候,他们才真正发达起来了。当然,在中国,摆脱会更为困难,因为,中国是孔儒的发源地,因此,我这里说摆脱,不是彻底断绝关系,从

客观事实来说,中国人无法完全做到与儒家及孔子无关,但是却可以在主观上做到去尽力摆脱它。

对毛泽东的迷信,其实是中国弊病的另一个极。中国恐怖文化——法家的现代版。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经在“文革”期间极力反对过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曾经掀起过如火如荼的“批林批孔”运动,但是其反对的目的显然是要使中国的专制极权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让他进一步走上神坛,使全国对他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从而达到全能极致地对社会每个人进行控制。而儒家的专制显然要温和一些,至少还给专制极权一点温情脉脉的面纱,不使专制极权过于暴露其丑陋的一面,于是这一点温和妨碍了进一步达到全能极致的控制的目的,因此,当然要极力反对。其实毛泽东代表的就是秦始皇中国法家的现代形象,他自己也不讳言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并且自比秦始皇,且要胜他一百倍。同时提出从对两个人的迷信中解脱出来,意味着中国人要开始新的视角的思考,意味着开始走出新路。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来,而且是高质量地生存下来。

如果中国人仍然陷入在这两个人的迷雾中,那么只能说,我们这个民族还没有从蒙昧中走出。而且我们的宿命注定了我们只能如此痛苦地生活着。

读罢此文忍不住要和许锡良先生说几句。就孔子和毛泽东两个人来说,都可称得上中国的思想家。许先生就目前来讲想造思想家的反,恐怕水平还没达到。以许先生的这种摆脱论说法,中国人真要如此的话真成了思想上的无家可归者。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更别说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人就成了思想上的流浪汉。所以说就中国今天的现实而言是急需要给中国人的思想找个家,找个归宿。中华需要思想文化的自立自强。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失败对于中国人来讲损失是惨重的。这个惨重的损失就在于中国人失去了原来的社会政治思想,而又彻底臣服于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上。即使到了今天,中国

所谓的社会精英们还是趴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脚下,缺少自立。而令人气愤的是如张维迎等不仅趴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脚下崇尚丛林法则的自由主义,还要胡说八道的篡改老子的思想。说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由主义者。

张维迎的这个说法源自西方人对老子的理解。魁奈将老子的无为翻译成“自由放任”张维迎就鹦鹉学舌的跟着说老子是自由主义。我估计张维迎连老子的道德经都没看过,或根本看不懂。实在是对老子的思想的无知。人无知则无耻,而无耻这就要胡说八道。如张维迎说:“市场制度最道德”。在此提醒张维迎,不要把无耻进行到底。什么叫道?什么叫德?你懂吗,就胡说八道。如张维迎说:“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冲这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不懂道,而横行霸道,才以自我为中心。因为道的规则叫——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横行霸道。过去欧洲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围着地球转。张维迎说:“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你以为太阳也围着你转么?老子尊道而崇德,然而到了张维迎嘴里老子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由主义者。你也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吧?想让老子也围着你的自由主义转!

精蝇就是精蝇,他们的聪明总是让他们利令智昏。张维迎你也就是个自由市场经济学的贩子。你的眼里就是一个“利”字。你的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利益驱动。而没有仁义的制动。什么是老子的无为?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全篇思想去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无为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无所作为。老子讲道,认为人们的活动要实现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是讲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主观的一相情愿行动,遵从自然规律才叫无为。老子交给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叫以身观身,以国观国,以天下之心观天下。而不是张维迎主张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老子认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持之不得名曰微。什么是老子说的道?现在的人们不好理解,有些人把道神秘化,虚无化。其实理解道思想可以参照理解矛盾思想,道和矛盾都是借物而喻理。矛盾论思想是借用矛与盾的说法来讲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叫矛盾。而不是说事物内部都存在矛与盾这两种东西。道思想也是如此。道本指路,路是什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视之不见名曰夷,老子说的天道也就是指宇宙的运动规律,如太阳的运动之路径,人类生活的地球上的地道也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事物状态的变化之道。老子说的人道在儒家那里就是立人之道曰仁义。在这里多说几句。旧儒家没搞明白什么叫仁和义。孔子讲了一辈子的仁义。仁和义是什么意思孔子没有讲清楚。

中国人的思想认为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辨证认识论。自然界没有私念,天地没有意识。所以人之天性既不是无私,也不是自私,人之天性叫自我。自我意识,自我的感知。可以把人的自我感知叫私,而人要自私就错了。很显然一个人成不了世界,人生活就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讲无私的话就是忘我了,但人不容易达到无私而亡我的境界。所以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仁与义的思想。

中国人讲仁义,仁即二人.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态度,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部分.与人相处抱有"仁"的态度.

仁是什么?打个比喻,如果把人们生存的世界比做一个大屋子,仁的前提是个人不能私自占有这间大屋子。即公天下。而后才是仁,给别人留出屋子的一部分空间,不能独占,就叫仁。即怀“仁”的态度处世。

从字面上看仁即二人,指与他人相处的时候的态度即“仁”。仁不是自私,也不是无私。“仁”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态度,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部分.与人相处抱有"仁"的态度.不能自私自利。

义是什么?人生必架于物,而人在寻物之利时要利取中道是为义。不仁不义就是自私自利了。义是什么?义是利取中道。在这间大屋子中合理的分配每个人使用的空间。原始人类共同围猎,共同享用围猎成果,自然资源在一个部族中是公有的。人类的社会化生产也要求社会化生产的财富公有,合理的分配社会化生产的财富用于每个人的生活。什么叫公道正义?公道正义就如同两人共用一个课桌的小学生。小学生习惯在课桌上画一条线,这条线划在中间,就是公道正义。反之就是不义.如果上面的比喻不能让你理解“义”的含义,不妨再说两句。人生在世面临各种利益的取舍与分配。而这些我们都可抽象的说它是一个“蛋糕”。义就是取利之道。怎样分利益这个蛋糕呢?如果让你分的话,在中间划开就是利益平分,就是义。反之如果你给自己一大块,而给他人一小块,是不是对不起别人呢?就是不义。如果私吞了蛋糕就是不仁。而如果给自己一小块,而给别人留一大块,就是克己奉献。

中华文化由易而成诸子百家。读古代的书最先要破除的就是天子为君的观念。人人都是天之子,真命的天之子就是为民无私奉献,因为天地本无私。读书的人要破除的一个观念就是学为食禄。为官就要破除发财观,不能把食官禄当成谋生的手段。即社会主义公务员的非职业化,非终身制。反之则邪念必生。

西方哲学从物质和意识关系入手的哲学,实际上就是把人成为了独立出世界的观察者,而不是天人合一的这个世界的感知者。

在西方思想没传入中国前,中国哲学并非按唯物唯心论这样的分法。这就是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大易言变,世界的变化规律。有无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大易不言有无。唯心论唯物论之争亦不过是诸子之争。

1.应该跳出西方哲学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窠臼。如果仅强调世界是物质的,那空的世界算什么?留一小段我的感悟——天人合一乃人与自然的辨证之道即人与自然界的辨证认识论。佛并未悟得此道,所以才说万事皆空。(物)质必占居空而为实,即老子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空以有实(质)而不空(虚),即万物抱阳而负阴。如此则阴阳动,虚实分。人观得虚实而成像(人看见的虚实之两象)。如电影是人演的真的虚象。——马乾宁1969.

2.易以天地准所以弥纶天地。我非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我讲的是辨证之道。个人认为,马克思的理论缺陷源于天人合一的辨证法没有认识到位。所以马克思理论才从生产力角度推出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而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万物生之有时,故用之不可无度。根本不存在生产力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那么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了吗?不是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叫法是天下大同。同人思想即人与人同的社会就是中国人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说就是——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由此推论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私有占有制和私有财产继承包括世袭制正是产生社会中人与人不同,人与人分等级制的原因。中国人现在需要从中华文化的源头上复兴中华文化。不能设想我们中国人的明天建立在西方人的思想上。

我认为不能简单的从抽象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人类的发展规律。因为所说的生产关系就是人的劳动关系。人类是依靠主动的生产劳动而获得生存资源的。而现存的人的劳动关系不外以下三种:协作劳动关系.奴役劳动关系.和雇佣劳动关系。

人类最初是协作劳动关系如众人的合力围猎,后来由于人类学会驯养六畜为人类服务之后也就出现了以奴役同类而获利的奴役劳动关系。奴役制劳动把人等同于牛马,不仅占有他人劳动而且占有他人的身体和生命。而人类本来是天生平等的,所以这种奴役制劳动关系最终被追求平等,对奴役反抗而被历史的发展淘汰。而这一历史进步进程并不是一刀切,中国很早就没了奴隶制。而西方如号称自由民主的美国摆脱蓄奴制还不到两百年的历史。

占有物而寻物之利,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又可分成农业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又最终自我否定以对物占有而寻物之利的以资为本。因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货币信息符号化,虚拟化正是以实物的以资为本走向衰亡。

3.祖溯尧舜,中国人并非没有好制度。

不客气地说,现代中国自毛泽东主席去世后,中国的当家人丢了公天下之心。而由此往上推溯,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过是私天下而矣。把国家天下看成自己的一份家业。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的天下,即公天下。而历代帝王都是出于私心,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

一个国家谁是主人?就要看谁是这个国家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由谁来掌握。如果是公有制,即大家共同拥有共同继承,任何人不占为私有和个人私有继承,那么个国家就是真正意义上是大家的。不是任何个人的。反之如果是少数人占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多数人成了雇佣劳动者,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少数人的,是被少数人垄断的。

现在有些人总好把问题归结为制度问题。其实呢,有好人,好的思想,才有好的制度。都是自私自利者,好的制度也给破坏成坏的制度。没有公天下之心而谈制度的请给我闭嘴。因为你们没有天下公心,设计不出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

就中国而言原先并非没有好制度。这个制度就是禅让制。历史上尧舜时代就实行的禅让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既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人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而从夏启把公天下变成私天下就成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发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为什么禅让制被废除了,变成了世袭制.私有和私有继承制?中华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为

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尧舜就是那个时代的圣人。品德的高尚,为民兴利除害。他们都不是专业的管理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于半脱产状态。因公共事务的管理消耗时间,就减少了自己的收入。而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帮助,形成最原始的赋税。尧舜的禅让制就是选贤与能,尧舜显然没有把天下管理的这个公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但是由于赋税的产生,就产生了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脱产干部挣工资的现象。专职的管理者出现,就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思想。到了夏禹后,王位就传给了儿子启,夏启当领导者,可不是象尧舜那样,出于为大家服务的心态。由此中国就开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权成了历代帝王谋私的工具。赋税也不再是用来保证公权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种权力利润。供管理者享受。这就是禅让制被废除的原因。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的说法出自何人已无从考究。但是这个说法却成了历代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理由。尤其儒家的主张,就是承认帝王私有天下的合理性前提下,才要求帝王再行仁义的。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君为主的政治体制。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恰为这种统治权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君主时代,人民能够期盼的就是出明君.贤相.能臣为民做主。而明君.贤相.能臣的时代并不多见。许多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不顾百姓死活。儒家的仁义并没有束缚住君王的贪欲。原因就是以一己之私形成的天下大公本身就是个悖论。私天下后的仁义最终成就的是假仁假义。百姓不堪忍受而反抗,打倒一个旧皇帝,产生一个新皇帝。所有农民起义者最后都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最后背叛了起义的初衷。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把天下就看成了自己的一份家业,世袭的传给后代。这个时代两千多年,实质就是社会管理权相对私有的年代。这个本应公有的社会管理权仅在不同姓氏间转换。而这个转换又是以流血为代价的。皇帝毕竟一个人,要管理国家就的依靠官吏。从秦始皇后中国形成的就是以君为主的的官国体制的。官僚和皇帝共同垄断了社会管理权。

以孔子为代表的旧儒家思想形成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所以说也就深深打着时代的烙印。现在后人的尊孔与批孔也都反映着时代的诉求。都想在前人思想中找到时代的合理成分或剔除其不和时代的成分。怎样形成我们这个时代自己的思想呢?就是要超越孔子,从中国人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根源出发提出: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人生活与自然界如同鱼生活于水中,人人平等就是人人都是天之子的结果。自然界的动物有领地意识。一个种群的领地是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的。人人都是天之子就是要坚持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的原则。对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对人类社会创造的社会财富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对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社会管理权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理想的社会是圣人治世。圣人无私。而现实社会中以帝王私有天下而形成天下大公,希望帝王私有天下的同时而行仁义之道就成了缘木求鱼。帝王的私有与私有继承和个人的私有与私有继承方式的社会逻辑使得人们在反对帝王私有而不行仁义的反抗中团结起来,但是又形成了一个历史的怪圈:打倒了一个旧皇帝,产生了一个新皇帝。也可以说在斗了帝王之私的时候人们却没有斗自己的私。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文化的引进,中国人自己的自我否定,现在中国人已经不会用自己的概念理出这个社会发展的逻辑了。

中国人原先的社会逻辑就是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由此社会就是帝王的私有与帝王后代的私有继承而平民百姓也是私有与私有继承知识范围的大小之别。所以中国社会出现历史的周期规律,一代代,打倒一个就皇帝,出现一个新皇帝。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社会管理权的私有或相对私有制社会,每次社会动荡都是社会管理权的更迭。

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之一就是实现社会管理权公有制或叫相对公有制。因为管理权的行使必须要具体的个人来完成,由此就出现了一个公权力悖论问题。中国人的理想是圣人治世,但相对私有的公权力总被无道的小人窃取。圣人治世的社会不常出现。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实现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现一个圣人身上。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对职业化来实现。实现干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需要一套制度。人生必架于物,不再是旧的食禄者职业化的管理社会的制度。现今就是公务员的相对职业化.非终身制,公务员的轮换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需要自然资源公有制和通过社会协作共同创造的财富公有制来实现。旧儒家承认帝王的私有天下既是老子说的大道废即天下无道,旧儒家承认帝王私有天下合理的同时又寄希望帝王行仁义而不自私而肥就成了缘木求鱼。其结果必是假仁假义。

如历史上都说王莽篡汉,为什么?因为人们承认帝王权力的私有与私有继承。王莽违背了这种帝王权力的私有与私有继承制,当然是大逆不道了。而真正的王者,是有王者风范的,即王天下而不私天下。不把天下公权看为私有和私有继承的。所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以及西方的精英法治社会都是私道治人的社会,而非公道治人的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有人要据为私有利己就成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然而是事实——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而法治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连礼也讲不了的时候的一种强制约束。所以在老子

的话后面还要加上一句——失礼而后法。正如有句古语说的道行逆施。公天下的大道不存,而要行私天下的小道。想依靠法制.礼制的约束实现人类社会的秩序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应该实现的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而以维护私有占有和私有继承的法制.礼制来维护利私社会秩序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说——少了公天下,哪有真仁义?少了公天下,哪有真民主?

在一个人分高低贵贱等级的社会让人去遵守礼制是不可能的。而在一个私有找由于私有继承的社会让人去遵守不合道义的法制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人们天生就有追求平等的向往。所以只有人与人同才有人与人合。在人与人同的基础上讲人异——人之不同。

就制度和人的关系而言,他们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人分好坏,制度也分好坏。制度对人的作用:好制度——好人——好制度不断完善。好制度——坏人——好制度被破坏。坏制度——好人——坏制度被革除。坏制度——坏人——坏制度更坏。

人对制度的作用:好人——好制度——好制度得以延续完善。好人——坏制度——人把坏制度改好。坏人——好制度——坏人把好制度破坏。坏人——坏制度——制度只能更坏。

总而言之,人是有思想,有能动性的。有好的思想才有好的制度,而自私自利的坏思想破坏好制度。

现今世界如果做个比喻的话好比中国历史上的商周兴替的时代。人分地域而居,国家职责就要各守其土,个安其民。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公平合理的道义原则。西方思想的利己

主义就如同崇尚“得”的末代商朝人。讲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

古人以易道阴阳,现代人讲矛盾。都是在研究两种不同性质之间的变化规律。公和私是一个矛盾,也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正如古人说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在共同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公私矛盾的统一,和谐。古人研究阴阳矛盾的变化规律得出天道三十年一变,人心亦如此。所以还是借用古人的话说———从今天的中国,公道不兴私道横行。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君子之道昌,小人之道亡的伟大时代。这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7公管1班崔惜舜 20173216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于《老子》,应在中国或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口口中流传。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蒂全在道教。 在诸多影视作品、志怪小说、远古传奇中都有着关于道家的各种描述,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封神榜》、黄巾军张角的传于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道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蓬勃发展,潜移默化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滋润着我们。 要说道,又不得不说老庄。老子被誉为道家祖师,写出《道德经》的皇皇巨著,其思想主要存于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叫道生万物。这个思想,是为我们中国人,当然也是为世界人,提供了一个解释宇宙的框架。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顺服自然。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治理国家,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根本的准则,根本的原则。第三,就是相反相成。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总结,相反相成。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的基本法则。第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持盈,盈是盈满,把这杯慢慢的水端在手上这

个叫持盈,持就是把持,持盈守缺以柔克刚。第四个方面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总结,后面四个字也行,就是以柔克刚。而庄子则是继老子后道家中集大成者“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庄子》其书,以落天外的构思,意深旨远的寓言,曼妙朦胧的情致,与天地万物共舞的神采,渊深海涵的襟抱,使其受到了后世文人毫不吝啬的称誉:“其言汪洋自恣”,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在我的体会中他的文章主要体现了他的生死观,名利观和道德观。 对于我而言,听了关于于丹对庄子的解读,了解了庄子的世界观和生死观,发现他的思想,是我们这些羡慕田园生活、渴望内心宁静的现代人无比向往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他对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可火炬没有熄灭,对于光亮而言,不是太难堪了吗?应时的雨已经降临,可浇灌还在进行,对于润泽而言,浇水不是多余的吗?如果立先生为天下之主,那么天下定然太平;而今我还身居其位,这不是多余的吗?请让我将天下交给你。”肯将天子之位出让,尧乃是一片公心;也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日月可鉴。但许由不这么认为,他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还要叫我来接替你,难道我是为了虚名吗?回去吧,君王,天下对我来说没有好处。”

高中自强不息议论文三篇

高中自强不息议论文三篇 导读:本文高中自强不息议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自强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去完善。所谓不息就是说自强应该是始终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的智者。独立自主就叫自强,自力更生就叫自强,代代传承就是不息,永不懈怠就是不息。自强不息,伟大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人民践行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国家讲自强,讲独立,讲自主。企业讲自强,讲自主知识产权。个人讲自强,讲自力更生。原因很简单,缺少了自立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处处受制于人,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企业就会丧失主动的先机,而无法生存于商海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展显出独特的人生之美。不但要自强,还要持之以恒。 像古时的皇帝,刚刚得到江山的时候,都知道自强,但是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忘乎所以了,不图自强,而只管享受,结果断送了大好江山。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够做到时时自强,时时创新,也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而最终破产倒闭。中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就是如此,他们心里一想反正都是国家的,怎么样都行,就不思进取,轻慢懈怠,最终导致国企受损,破产兼并者不在少数。一个

人如果不时时自强,只因一时兴致所致,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假如在古代,也许可以,还能混上一段时间,衣食无忧。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是何等的迅速,如果只靠一时的兴致,没有足够的毅志力去不断的探索,学习新知识,注定是连一时的彩虹也做不成的。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单独的某一个人,都应该讲究自强,讲究不息。因为只有如此,一个国家才能强大,一个企业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一个人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是身处当今社会,我却发现做到自强的大有人在,而做到不息的实在少之有少。究其原因,自强了,奋斗了,就偏安一隅了。 还有一些是自强了,奋斗了,但是最终得到的仍然是失败,因此便不愿再奋斗了,因为感觉太累了。在此我希望遇到困难的不要怕,继续奋斗,继续努力,只要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是可行的,是切合实际的就不要害怕,继续努力就一定会得到自已想要得到的。另外我也希望哪些有所成就的也不要偏安一隅,继续加油,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自强不息不是某一个时代的精神,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也不是特定阶段的必然,而是整个生存的必然。国家做到自强,必定长盛不衰。企业做到自强不息,一定永远兴旺。智者做到自强不息,一定会如虎添翼。 【篇二】 自强是人世间美好的品德,自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面对。而所要面对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挫折,另一个便是成功。因此,我要战胜挫折,正确面对成功,做一个真真正正自强的人。

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它以道和德为教义的核心,吸收了道家哲学的部分内容,以神仙思想为其中心思想,精、气、神的理论是其思想的最高理论。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塑造,对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潮都有深远影响,更有甚者,道教的很多题材直接进入文学作品,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道家与道教的精神做基础,道家与道教的戒条,也就是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它以天道好还,福善祸淫的因果律做根据,列举许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条规,由做人做事而直达上天成仙的成果,都以此为标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道德观念,于是也相信有一种超越自然力量的“道”存在于世间,而这个“道”在一般人那里就是“良心”,就是一种敬畏观念,而在知识分子那里,便成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些文人进行文学创作也多半遵循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人在世应多行善事,行善事会有好的报应。 在道教观念的影响和塑造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也有较强的适应性,他们不仅能入世,也能出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他们都能安然处之,道教主张轻功名,重生命,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这种不与世争的观念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在失意之时能够得到一种自我解脱,儒教使中国人处于工作状态,道教使中国人处于游戏状态,道教的自然主义,正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的心灵的止痛药膏。在这种处世哲学下,中国文人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不同的心境下写出不同的作品,李白是这样,苏轼是这样,还有很多的文人都是这样,在一种淡泊的心态下也让他们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风采。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的影响 道教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庄子》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寓言哲理著作,寓言故事并非人世间所真正有的事情,一般都是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所残留的现象来想象而构成的虚拟世界,庄周在其幻想的国度里构建了自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理想世界,其丰富瑰丽的想象开启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大门。屈原的《离骚》现实叙述与幻想驰骋相交织,同时蕴含着哲学、宗教、文学等多重因素,是远古神话传说的直接的和完全的继承者,这种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郭璞、鲍照、陶渊明、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以及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汤显祖的“意趣神色说”等浪漫主义的美学理论,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甚至清代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开端部分也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游幻境”的片断实际上是对人物形象的一次总结,具有强烈的神奇魔幻的色彩。 总而言之,道教的思想观念中崇尚自然“无为”,反对“有为”妄动,反对人为物役,欣赏率性“逍遥”,老庄重视自然,反对人之妄为对自然本性的束缚;孔孟则强调礼教,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老庄的思想影响文艺,使之以追求自然美为最高境界;而受儒家影响的文艺则推崇雕琢美,在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这样两种观念也明显并存,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各有侧重罢了。 道教题材直接进入古典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受到了道教的影响,甚至还有很多作品直接以道教神话故事为题材,使得中国古典文学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其中魏晋游仙诗、玄言诗、山水诗,唐代山水诗、田园诗、吟咏道教的诗、宋元的话本、元明的戏曲以及明清的小说很多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

道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老子主张无为,庄子崇尚自然,他们的思想不但造就了道家流派,在百家争鸣时代大放异彩,甚至成为汉代初期的统治思想。由道家思想衍生的道教,作为中国古代三大教派,从古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1、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命题,“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政治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事情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往往实际上意味着给被统治者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先秦道家为人们勾画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社会,与世隔绝、没有压迫、路不拾遗,这对于人们的思想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带给百姓希望。 3、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比较赞赏隐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质。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 1、道家强调顺其自然,尊崇自然规律,提倡自然无为,这也就是要求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 三、道家思想对个人立身处世修身养性的影响

1、庄子主张逍遥的人生观,提出“无待”、“无己”“坐忘”“心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清心寡欲,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以及求得生存。 2、道家强调顺乎“自然”之性的养生之道,其立身处世讲究与世无争,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 四、道家思想对审美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老庄认为素朴最美,因此不论是在文学上还是美术上都提倡归于自然,用一种对自然的大气来创作。同时,越是朴素自然的越是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五、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道家思想家主张“以柔克刚”,提出矛盾的对立,相反相成,相互转化。认为事物的转化有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量变的不是发展观,而是循环往复的。这不仅仅对于统治者还是知识分子,甚至是百姓都学会用辩证法来看待一件事。

演讲稿[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翻阅历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走过夏商周秦汉,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悠悠的丝绸之路,走过蜿蜒的万里长城,有青花瓷的雅致,有绸缎的柔美,有琴瑟的奇韵,有羌笛的悠扬…… 而这所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背后,却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是它支撑起民族的繁盛,是它推动着文明前进的脚步,是它让华夏祖先一代代精神的巨人在苦难与挫折面前坚守着不屈的信仰,是它让华夏儿女在灾难与侵略面前众志成城守护着国家与民族的根基,是它让中华民族的根基深深地扎在了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几千年前,古人就挥笔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悠悠古韵,传承千年文明,激荡起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情怀,商旅驼队,披荆斩棘,穿越茫茫荒漠,开创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漂洋过海,传华夏文明之光。怀着自强不息的情怀,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信仰和梦想,勇往直前!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怀着自强不息的情怀,他们在苦难与挫折中玉汝于成,在历史的羊皮卷上书写了优秀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历史文化的繁荣,社会经济的昌盛,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然而,就在那一天,随着火炮的一声巨响,华夏儿女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方列强侵略的硝烟弥漫在疮痍的土地上,久久不逝,茫茫的夜色仿佛是绘就人民生活的墨色,愈久愈深。那深刻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大写的中国,此刻,却让人读的昏暗、读的疲惫,更让人读的心痛、读的悲愤。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消瘦的中国呵,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软弱的中国呵! 强大的中国真的向历史萎缩了吗?跪倒了吗? 不!没有!那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没有跪倒,那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在灾难与侵略面前挺立起来了!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走上了街头,面对淋漓的鲜血,面对惨淡的人生,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他们走过漫道,他们越过雄关,他们驰骋疆场,他们英勇杀敌,他们要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要以热血为色,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一个腾飞的中国,一个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希望的中国,让人读的光明、读的酣畅,更让人读的生动、读的自豪。 今天,中华民族以勤奋与智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走在了世界前列,从进入WTO到申奥成功,从北京的奥运会到上海的世博会,从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到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世界的东方挺立起来了! 然而,今天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几经磨难。08年初的雪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冰雪断电封路,几十万人滞留车站,人民财产受到严重损失;5月的汶川地震,夺取了几万同胞们的生命,一片片的废墟,一阵阵的呼唤,大地母亲在哭泣,13亿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在泣血。当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徐徐降落一半,当汽笛声在大地上回荡,我们沉重的心在哭泣,那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旗帜在灾难面前降了下来,一切都在沉寂,一切都在瞬间凝住,一切都在为亡灵默哀。但灾难压不倒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国殇日,重生时”,喊出了所有国人的爱国心声,我们心连心,我们众志成城!8月,中国圆百

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同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及国民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文化了解有限,误解较多。譬如历史上便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道家重天道、轻人道,重自然、轻人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实际上,道家既重天道,也重人道,既重自然,也重人事;只是他们没有像儒家那样就人道论人道、就人事论人事,而是将人道、人事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将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事、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社会人事和人生之道,提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治国方略、管理理念、人生智慧和修养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一、道家的管理之道 (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 提倡“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少人将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不为”,这是一大误解。道家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勉强作为,强调要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针、谋划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领导者应具的领导艺术。 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抓好大事则会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可能事倍功半。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给我们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其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 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管理者、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在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今天,尊重人性更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而在这一方面,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对我们是有启发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管理工作不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不能无限制地榨取民力。这一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把握宏观原则的前提下,放权给部下,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的管理之道。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从老子的“天人合一”到“庄周梦蝶”的变化不断推到道家思想的成熟,也逐渐扩大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春秋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自身的传奇,在后世社会的发展中影响深远。 【关键词】:辩证法、无为、寡欲 一、道家思想的特点 (一)以“道”为核心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成为道家论述的基础,而作为基础的“道”让人觉得很是模糊不清,老子对“道”的解释就是道是万物的起源,是宇宙中最美好的境界,而无论怎么追求,“道”的境界总是与人的品行相差甚远。所以后世感觉到道家学说总是带有一定的虚幻性。 (二)主张“无为”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过分的的干预事物的发展,让事物的发展顺应天性,达到和谐统一。 (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充满智慧的辩证法思想和无为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著名的辩证词汇,不仅反映早期哲学思想所闪烁的光辉,更看到道家哲学的深邃。 其中“揠苗助长”的故事广为人知,这也反映了道家哲学的现实意义,在道

家学派的另一位大师庄子那里,他更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灵魂的超脱,《庄子》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其中有一篇说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起舞,睡醒之后却在思考是庄子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庄子,其思想的深邃与旷达无人能及,《庄子》中有鲲、鹏那样的庞然大物,也有朝菌、蟪枯等微小之物。但在庄子眼里,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自己追求的目标。 其中辩证法作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庄子在自己的妻子去世后,竟然鼓盆而歌,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合情理的举动,但在庄子看来这也许是一种解脱为什么他不能为这种解脱而高兴呢?老子作为辩证大师更是出类拔萃,其辩证法的思想令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四)寡欲的思想 道家主张寡欲,寡欲不是节制欲望,而是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欲望,人的欲望越多就会一步步的踏入欲望的沼泽而难以自拔,消减欲望、知足者常乐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庄子》中记载了楚王想请庄子担当宰相的故事,但是庄子却在名与利的诱惑下选择了自己要过的生活,那种闲适自由的田园生活,那种无所羁绊的生活为后世众多学者所向往。 二、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军事 道家主张无为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避免、逃避战争,但是事实并不是那样的,老子就很支持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关于战争老子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将辩证法运用到军事当中更是惊人之举。《老子》中说“以正治邦,以奇用兵”,而《孙子兵法》更是讲求作战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可见用奇兵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很多战略军事家共同认可的,而古今中外用奇兵克敌制胜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奇兵取得战争的胜利,用正道来治理国家○2可见道家思想是多么的灵活、深邃。 (二)艺术

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讲稿 片一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这句话也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把这句话定为我校的培养目标,我在这里做两点解释: 第一点: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是我们的资源被破坏了,环境也被污染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文明丧失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扭曲了,我们的腰包鼓了,但信仰丢了、脑袋空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大街上真诚的笑脸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见了。我们可以出国旅游了,但出国旅游变成了转圈丢人。我们有能力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但我们的慷慨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在国外很多饭店用英文写着提示语:如果你想安静的用餐,请等中国人离开。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用中文写着提示语: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不要乱扔垃圾等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甚至是文物上都留下了中国人写的“到此一游”。 第二点:为什么要自强不息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从这部屈辱史中,得出的血的教训。70年前,我们以牺牲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国防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甚至与70年前被我们打败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本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如人家的地方。近几年,在日本国内,一些军国主义势力又有死灰复燃的苗头,他们歪曲事实,不承认70年前的侵略史,和西方一些国家联合制约中国的发展,不断地在东海、南海挑起事端。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壮大了,国力增强了,我们在扬眉吐气的同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历史不可重演,国人当自强。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学校早在四年前,奚衍彬校长就把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为: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它充分体现出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幸福奠基,对教师的发展负责。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苏轼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既屡受打击又名满天下。进退出处、贵贱穷皆无滞于心,成就的辉煌业绩,与他自身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本文就苏轼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构成苏轼思想的主要有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他坎坷的一生和创作中,都对其起到了指导作用。 苏轼自幼就研读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他以修身为出发点,进而实现齐家平天下的伟业。少时的苏轼就“奋厉有当世志”,二十六岁登上政治舞台,面对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苏轼大胆提出一系列的措施,用来匡时救弊。他做事从不“随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来决定自己的言语行动。在苏轼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济世精神,这一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汉代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到边疆抗敌、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苏轼出任地方官时,处处为百姓着想,他猛力抨击北宋“苛政猛于虎”,说北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他质问“百姓何由安生?”(均见《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他主张对内行宽仁之政,通上下之情,使“百官之众,四海之广”,“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决壅蔽》)。除了诗词以外,苏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风,苏轼主张诗文要有为而作,文章要有内在的思想,反对没有现实内容的只讲究形式的空洞诗文。 儒家积极用世精神成为苏轼思想的一部分,并一度影响着苏词的创作。苏轼在不断流放过程中,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1101年苏轼从岭南北返回朝,苏轼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写道:“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桴意,初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政治上自我平反的宣言书:政敌们想尽一切办法致我于死地,但终没有实现,他们的种种诬灭像久下不停的雨,像终日不止的风,像阴霾的浮云,统统离我而去,我是清白的。我依然有远大的政治前途。 由此看来,苏轼思想中儒家思想的一部分确实是对他的创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处处为国家人民考虑是苏轼不断创作的源泉,并以此为创作主要内容,引起有志之士的注意,从而达到救世济国的目的。 另外,苏轼还吸收了佛家思想有益的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苏轼文学作品的豪放风格。佛家思想主张在现世求得一种自由解脱,而要在现世求得解脱,关键在于“自性真空”,使心灵处于一种空虚的境地。也就是说,要摆脱人世间的有无、生死、得失等功利欲望的束缚,根本解决人本性中绝对自由之追求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佛家所崇尚的这样一种超然玄悟的心性正好被苏轼应用于文学创作中来。如其《薄薄酒》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珠擂玉种万人祖送归北邝,不如悬鹑百结独坐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色万世忙,夷齐、盗路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柞忧乐两都忘。这里把上层社会所向往和夸耀的富贵功名贬得一文不值,显示出绝然不同于世俗的人生价值观念。苏轼认为人生贵适意,他的“薄富贵”、“轻生死”都是为此他希望摆脱尘世的一切束缚,实现人生的最大自由。诗的结尾一句是要求在醉中达到这一境界,紧接着第二首又对这一点做了否定“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终于以一切皆空的领悟获得更为彻底的超脱。这些思想无疑烙有佛禅及老庄的印记。当然,这里的消极成分是应该批评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思想也表现了一种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仕途上重重忧患的信条。因此,即使在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能泰然自若,自得其乐,并创造出最乐观、最淡泊的诗文。苏轼作品中追求一种自然、朴实、幽远的艺术意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禅诗的影响,并且这种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钱新 摘要:道家思想中国传统艺术 前言:学习了宗教与艺术之后,我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明白了任何的宗教都有其相应的文化艺术来展现,越是灿烂的艺术越是有其高深的宗教思想涵盖在其中,在西方,基督教,其相应的西方绘画中,最典型的画像就是其耶稣的生平事迹,当然我们东方也有,离我们最近,影响较大的就属我们的佛教,道家思想。接下来我要讲的正是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主题: 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自然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不勉强妄为。老子思想认为“自然”是事物的理想状态,而“无为”则是保持这一状态的基本方法。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本人就是一个"隐君子",相传他在周朝做过藏书管理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来他退隐了,写下《老子》一书。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的管理员,辞职后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宁肯隐居陋巷,借米充饥,自编草鞋,过着清苦的生活,也不愿应楚威王高薪聘请而赴楚相之位。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贵柔守雌的思想,到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无不说明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都表明美在于超功利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法则,老子的“无名”、“致虚极,守静笃”、“静观玄览”的审美认识观和他所创造的关于艺术创造和鉴赏的“虚”、“静”、“妙”、“味”等一系列审美范畴,为中国传统美学重视整体意象、重视直觉感悟的诗学理论和无言独化、求解言外的审美趣味开启了先河,从老子的这些思想出发,庄子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刘勰提出“标自然为宗”,司空图提倡“妙造自然”,苏轼认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等,中国古典美学由此一脉相承,引申出了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的审美价值。 中国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价值观的突出体现,深受儒、道、佛审美思想的影响,成为举世睹目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国画从题材上分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主要有工笔画、写意画两种,但不管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中国绘画艺术受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其描绘物象多取材于自然,在物象的描绘手法上,多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讲究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并讲究整体的统一,这些都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统一,特别是中国美学中的“意境”说,其根基的就是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体现。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绝似又绝非像物者的真通”(徐悲鸿语)。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摘要: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内容涵盖法律、政治、哲学、养生等等诸多方面,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天下。本文从世界观生命观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分析了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道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 “道”是自然万物产生发展的总根源,也是自然万物最根本的“存在”;“道”的整体性与普遍性使自然万物成了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道”是无形无为的,以“德”为载体得以表现。总之,“道”一方面具有客观实在性,即是自然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法则,一种天然的自在状态;另一方面它还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至高的生存境界,即摆脱浮华世俗、追求平等朴素的价值取向。 一、“道”的世界观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它以老庄思想为基本内核。老庄思想博大精深,意在探究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人生的真谛。老庄思想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理念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使人类的精神从社会的重压下得到解脱,归于恬静与充实。老庄思想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诠释、被发展,很多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而言仍然历久弥新,

极具生命力。虽然道家思想曾被认为是消极避世的,缺乏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观点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偏见。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而老庄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派。老庄思想的合理内核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需求: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 二、“道”的生命观 道家在哲学本质上还是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的理论核心是其生命观。道家生命观是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观念体系,是道家诸子对生命产生的本源、生命形成的机制、生命构成的要素、生命发展的过程、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价值表现、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命的修养原则以及生命的终极境界进行长期探所形成的理论结晶。从动态视角来看,道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现出三种形态,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老庄道家、战国中后期到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及魏晋时期的玄学新道家。与此相应, 道家生命观也经历了三次主题嬗变: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题是揭示生命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黄老道家生命观的主题是探讨生命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而玄学新道家的生命观的主题则是解决生命与自由之间的关系问题。 而这种生命观,对于当今世界的各种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目前,全球生态危机已使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反省,思考对策和出路,寻求解救的精神资源。人们纷纷将眼光投向了古老的东方智慧,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生态伦理的道家思想被世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年2班杨颖 5.12那场山川动摇,撼人心皤的灾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汶川、北川、青川、绵阳、绵竹、映秀、德阳……,这些昨天还是一副繁华盛荣的气派,而今天,却变成了一堆堆废墟。但这些名字依然牵动了世人那关切的目光。是的,灾难磨砺了民族意志,国殇教会了人们坚强,苦难练就中国人那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2008年5月12日,就在这大地颤动的那一瞬间,多少生命埋葬在废墟之下,多少的亲人就在这短短的黑色几分钟里永远的散失,多少美丽的生命就此逝去……,面对着瞬间被夷为平地的废墟,面对着惊慌无措的双眼,面对着废墟下一具具已变得僵冷的身躯,面对着年过半百老人默默流下的苦涩的泪水……,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无从选择,人们惊惶失恐,人们措手不及……。在废墟下,多少同胞为了一线生机,还在与“生不如死的折磨”做挣扎,多少父母守望在废墟前等待传来他们子女的消息,多少孩子瞬间变成孤儿,哭得痛不欲生……。 此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心系灾情。16日到四川后,就驱车赶赴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急赴四川灾区,在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于12日晚上11点40分在地震灾区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总理抵达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察看灾情。总理在15日晚上在列车上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时说,抗震救灾工作是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大事,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我们敬爱的好总理面对着四川人民的受灾几度哽咽甚至泪流满面,为了让受灾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他向部队下达指示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当他听说彭州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时说:“我只这10万名群众脱险,这是命令!”;当他得知通往灾区的路严重陨坏无法使车辆通过时,他要求部队步行也要走重灾区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可能就救活一个人”。他在视察路上不断鼓舞救援人员的信心,说:“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看到被救出来的孩子,他哽咽着说:“你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的生活,管你们的学习。” 这就是我们那英明的领袖,他们一直和灾区的人民在一起面对灾情。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的精神。 当然,战场还有着一个个辛勤奋斗的身影…… 我们的武警战士们与人民子弟兵,不分昼夜的抢救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手擦破了,他们毫不在乎,脚起泡了,他们一声不吭。灾民们,见了你们的身影,听到你们的声音,就犹如生命之灯重新点亮。 你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当你们在第一时间在一所幼儿园里,推开了沉重的石板,你们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忽的一亮,发现了9个绝处求生的儿童,正当孩子的生命又重新点亮时,“不速之客”―――5.4级的余震,它是最可恶的,它毁灭了你们急切救孩子的努力,也使孩子们的生命之光再次熄灭了。你们痛哭,其中一位说:“让我再救最后一个吧。”当你们救出一个女孩时,其他8个孩子可能想要生活下去,是一种奢望。你们眼睁睁有看着8个跳跃、天真可爱的生命淹没在了黑暗的废墟之下…… 可你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在第一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人……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从老子的“天人合一”到“庄周梦蝶”的变化不断推到道家思想的成熟,也逐渐扩大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春秋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自身的传奇,在后世社会的发展中影响深远。在现在的社会中道家思想更能为我们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辩证法、虚实相生、无为、寡欲 哲学 道家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老子充满智慧的辩证法思想和无为都为后世留下了毛贵的财富,其中“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著名的辩证词汇,不仅反映早期哲学思想所闪烁的光辉,更看到道家哲学的深邃。 道家倡导无为,但无为并不是简单的不做什么,而是不要过分的干预事物的发展,不要盲目的插手自己不该干的事情,违背了人的天性和自然规律最终会受到惩罚的。 其中“揠苗助长”的故事广为人知,这也反映了道家哲学的现实意义,在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大师庄子那里,他更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灵魂的超脱,《庄子》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其中有一篇说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起舞,睡醒之后却在思考是庄子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庄子,其思想的深邃与旷达无人能及,《庄子》中有鲲、鹏那样的庞然大物,也有朝菌、蟪枯等微小之物。但在庄子眼里,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自己追求的目标。 其中辩证法作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庄子在自己的妻子去世后,竟然鼓盆而歌,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合情理的举动,但在庄子看来这也许是一种解脱为什么他不能为这种解脱而高兴呢?老子作为辩证大师更是出类拔萃,其辩证法的思想令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道家主张寡欲,寡欲不是节制欲望,而是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欲望,人的欲望越多就会一步步的踏入欲望的沼泽而难以自拔,消减欲望、知足者常乐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庄子》中记载了楚王想请庄子担当宰相的故事,但是庄子却在名与利的诱惑下选择了自己要过的生活,那种闲适自由的田园生活,那种无所羁绊的生活为后世众多学者所向往。 水在道家思想中无处不在,老子说“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水对道家来说是不可

做一个中国人(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做一个中国人(800字)作文小的时候,被那些幼儿书上的各种牙牙学语的爱国简单诗篇迷住了,逢人就得意的夸赞:我的祖国,最棒!现在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似乎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叛逆,常常会盯着韩剧里那些优雅漂亮的外国建筑而久久的出神,或者托腮看着电视里各种世界闻名的外国教堂,满满的心里都是羡慕。然后盯着窗外,不满的撅着嘴,低低的恼恨一句,自己怎么生在了这个地方呢?寒假里,跟着父母出游。漫长的高速公路上,是我惆怅而不甘的表情。都说过不要去双龙洞了,听这个名字,一定是一个古朴而又不好玩的地方!而书里说的美国耶稣教堂,一定神圣无比吧!我打心眼里羡慕着,一边在心里责怪着父母固执的决定,心窝里莫名的生气别扭。经过好几天的漫长路途,我觉得我都要崩溃了。一路上的单调景色,刺激着我的大脑,使我心里烦躁无比。默默地,更是对中国多了几分不喜,瞧瞧人家国外,路上的良辰美景都看不完,多好,多棒!好不容易,到达了目的地。我无精打采地和父母买了票,进入景区。洞里面幽暗潮湿,像是巫婆生活的可怕鬼屋。我不禁战栗了一下。突然,一束七彩剔透的光芒,暗暗的,弱弱的,有意无意的在我旁边闪烁。我仔细的看了看那光芒的源头,是几块晶莹剔透的钟乳石。乳白色的光晕掺杂着五彩的反射水光,飘渺梦幻,美不胜收。这奇异的景色,震惊了我。美的鬼斧神工,惊心动魄,柔弱而又绚丽美艳,精致艳丽不可方物。我回头望了望,父母都不见了。在这偌大的洞穴中,我们走散了。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还在,大不了待会儿打个电话。我默默地蹲下来,捧起一汪清澈见底的溪水,冰凉彻骨的感受遍布四肢。手上的每个毛孔似乎都在吸吮着甘泉,都得到了释放,得到了舒缓,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整人都放松下来。突然,口袋里的手机嗡嗡的震动起来,是父母打来电话了。我不舍的放开泉水,抖了抖凉凉的手指站起,突然,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也挺好。六年级:璎珞儿 篇一: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 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 当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便开始享受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妈妈的教育下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呀呀学语,开始学写字,开始明白很多道理......大家知道,我们都有一位好母亲。值得我们一生去感恩、去报答。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还有一位母亲,更值得我们永远热爱和报答,那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祖国像一只雄鸡,我们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祖国有秀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人们。同学们,你们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吗?你们热爱祖国吗?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 有些同学,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样的孩子,能成为热爱祖国的好孩子吗?有些同学,不好好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这是热爱祖国吗?还有些同学不懂得爱惜粮食,白花花的米饭不想吃就倒,这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同学们,热爱祖国不能光喊几句好听的口号就行了,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在学习中,专心刻苦,在生活中,尊敬师长,爱劳动,爱班级。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会学习,会生活,会创新的新一代小公民。同学们,我们感恩自己的母亲,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努力学好本领;明天,我们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今天,我们为祖国而骄傲,明天,我们要让祖国因我们而自豪! 篇二:做一个骄傲的

自强不息话题三年级高分作文

自强不息话题三年级高分作文 自强不息话题作文一 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远洋货轮在索马里大海维和,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飘扬,城乡居民幸福安康……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是否感受到祖国日趋强大;由“东亚病夫”到“东方雄狮”,由洋油洋货到自主产权,有着5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卓越出众! 回顾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扞卫自己不屈的民族。从以死拒降,扬名百世的苏武、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为建设民主主义中国而抗争的孙中山,到为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人毛泽东爷爷……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自强不息的民族,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华儿女。 最近几年,各种恶劣灾害横行:08年5.12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青海玉树再次毁灭性的地震,似乎是要考验一下中国人民的信心与能力。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受灾人民,不为困难所折服。他们用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迅速在废墟中站起! 同学们,唤醒我们血液融入的民族精神吧: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残疾作家云成哥哥、海迪姐姐身残志坚;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京张铁路设计师詹天佑爷爷不怕嘲笑迎难而上;我们更没有理由萎靡不振,硝烟弥漫战场上嘹亮的进军号,“为了新中国”的呐喊,无不叫人为之振

奋!同学们,是雄鹰,我们就会博击长空,让啸声响彻云霄;是蛟龙,我们就能畅游四海,惊涛骇浪任我劈;是热血好男儿,我们就朝着目标咬紧牙关奋力冲刺。放飞理想的翅膀吧,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自强不息,学好知识,练好技术,不辜负老师、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自强不息话题作文二 时间的齿轮,永远在不停地转动,转走了夏天,转走了秋天,转走了冬天,然后就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个春天。在孕育希望的春天里,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悄然崛起,凭借着自强不息,不断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将中国——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以崭新的面貌在国际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当2009年的钟声敲响之时,中国正式踏入建国华诞60年。60年,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里,只是渺小微茫的一个部分,但,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我们知道,这60年里的风风雨雨,这60年里所走过的路,是如何的崎岖,如何的艰辛。每走看似平凡的一步,其实都在孕育着不平凡的成就。 1949年10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宣言,让中国人明白到,他们脱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脱离了战争的硝烟,他们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政府的错误领导,不切合实际的“大跃进”,致使中国的经济倒退近半个世纪,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计,仿佛一个快要出生的孩子瞬间死于腹中,充满光明的前程一刹那暗淡下来。但,我们的先辈并没有就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