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发光技术

化学发光技术

化学发光技术
化学发光技术

第一章化学发光技术

一、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我国免疫学的检测基本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如图1.1所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时间

图1.1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尽管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我国临床免疫诊断现状来看,无论是临床应用方面,还是产业化角度,都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亟待改进。下表1.1就此做一比较:

表1.1 中国免疫诊断现状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是大势所趋;而取代进口,发展我国的化学发光检测事业,

正是临床检验界着手发展的方向。由此,我公司自1998年立项至今,致利于化学发光检测方案设计,自行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学发光底物,与国外知名检测仪器生产商联合开发了化学发光全自动、半自动检测仪,并自行设计开发了化学发光管理软件,而今形成了仪器、试剂、软件全面配套,为我国的临床检验界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概述】

本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次报道用发光信号进行酶免疫分析,利用发光的化学反应分析超微量物质,特别是用于临床免疫分析中检验超微量活性物质。目前,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稀有技术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常规检测手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这处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并藉助其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进行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既具有放射免疫的高灵敏度,又具有酶联免疫的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易于标准化操作。且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试剂保持期长,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诊断工作,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原理】

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其基本原理同酶联免疫技术(ELISA),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间接法等反应模式,如图1.2,1.3,1.4所示。

如图1.2双抗体夹心法反应原理示意图

化学发光系统的原理在于免疫反应中的酶作用于发光底物。发光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可同时发射出光子。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即可测量光量子产额,该光量子产额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具体说来,我们采用的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鲁米诺(Luminol)底物发光系统,如图1.5所示。

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于自行研制开发的发光底物系统,该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表明,不仅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产品水平,并且由于自行生产,因此大大降低了发光底物的成本。在该底物系统中,我们采用特殊的复合型增强剂,发光快,强度高,发光平台期长,可达30~60分钟,因此完全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其发光平台期测定结果如图1.6所示

(1)与放免(RIA)产品比较

与放射免疫试剂(RIA)比较,化学发光避免了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以及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同时兼具高灵敏度的优势。

(2)与酶免(ELISA)产品比较

灵敏度与可测范围远远高于酶免产品,兼具ELISA法简便的操作方法与较短的反应时间。

(3)与进口全自动发光比较

试剂成本远远低于进口全自动发光试剂,为开放体系,也可适用其他发光检测仪器检测。

【应用】

发光免疫分析作为一种非放射性免疫标记技术,除了具有灵敏、特异、标记物稳定等特点外,其检测程序亦简便、快速,只需微量标本,近年来临床上已应用于检测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及其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亦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三、技术优势

【技术路线的确定】

为适应中国临床检验的实际需要,我公司确定了以下的技术路线,如下表1.7所示:

【技术鉴定】

(1)化学发光试剂的现状

▲已通过河北省科委鉴定:

▲国外进口发光剂对比结果:符合率为98%,部分技术指标超过进口发光剂。

▲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指标优异。▲癌抗原125(CA125)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指标优异。

▲催乳素(PRL)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指标优异。(2)化学发光仪及软件

▲化学发光分析管理软件已开发完成,可实现程序测量、快速测量、单板多项、两点定标、自动打印化验单、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四、产品介绍

【系列试剂盒】

现有试剂盒共有5个系列,20余种产品。

(1)肿瘤标志物系列: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9-9(CA19-9)

(2)甲状腺功能系列: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

(3)生殖内分泌激素系列: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激素(FSH)、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雌三醇(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rogesterone)

(4)糖尿病系列:胰岛素、血清C--肽、抗胰岛素抗体Anti-insulin)

(5)其他检测系列:皮质醇、总lgE、生长激素(GH)

【试剂盒评价标准】

从临床应用角度考核检验试剂的可靠性,是以其能否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能力作为依据的。目前还很难找到100%可靠的试验,任何试验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以下指标为评价一个试剂盒的常用指标,不同的试剂盒将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1)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测定所得值与真值的一致性。

(2)精密性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份样品重复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均值的接近程度。

(3)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某种试验检出极低免疫物质的能力。

(4)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以无病者试验,其阴性的百分率。

(5)稳定性

是指试剂盒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的程度。

【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

(1)发光反应最适温度在25~28℃,为保证试验测定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在18~25℃。(2)发光反应灵敏度很高,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控制每步反应时间,操作应紧凑。

(3)处理试剂和样品时需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应彻底洗手。

(4)所有标本应视为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废弃处理时,请按照当地政府和有关国家规定进行。

(5)操作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得混用。

(6)包被条打开后,应将剩余包被条用密封保存,以免受潮。

(7)加样头不可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8)为避免边缘效应,建议温育过程中将微孔板用封膜覆盖。

(9)洗涤要彻底,洗液应注满每孔,避免产生气泡。每次洗涤均应甩干孔内液体。但不可用水过猛,最后应将孔内液体拍干。

(10)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实际条件建立临界值范围。本试剂盒仅作其他诊断方法的辅助手段之一,供医生参考。

(11)试剂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章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肿瘤标志物简介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根据来源可分为瘤和癌,按照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肿瘤的发生直接影响机体的代谢,如改变糖的代谢途径,改变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改变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以及引起激素代谢异常等。以蛋白质为例,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比正常组织高。作为可用于肿瘤标志检测蛋白质来讲,属于肿瘤组织自身增值中合成的标志蛋白质或酶均见增高,而属于肿

瘤细胞分化标志的蛋白质或酶,其合成往往成减低趋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在哺乳类动物胚胎期所具有蛋白质,随着年龄增长其结构有所改变,当人体出生后或随着年龄变化,某些基因被关闭,不再表达或很少表达该基因的活性,当癌变时,某些细胞退化成为分化较差的、近似于胚胎细胞时,使得某些基因失活,某些基因被激活,重新合成一些胚胎蛋白,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这一现象称为返祖现象。这即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建立了科学基础。所谓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指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病情的发展、治疗后的评价、监测复发和转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生命。因而近年来,世界许多医学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对肿瘤细胞生长各环节、代谢与调控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二、瘤标志物的分类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该类蛋白质即前文所提到的因返祖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肿瘤标志物。虽然该类标志物与肿瘤组织不一定具有特定的相关性,但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糖类抗原标志物]

该类物质是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或肿瘤细胞所分泌的物质。这类标志物的出现为临床肿瘤的诊断带来方便,但其命名无规律可言。有些是肿瘤细胞株编号,有些是抗体物质的编号。该类标志物又可分为两类

1.糖类高分子粘蛋白抗原

例:癌抗原CA125癌抗原CA15-3

2.血型类抗原

例:癌抗原CA19-9癌抗原CA50

[酶类标志物]

酶及同工酶是最早出现和使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肿瘤状态时,机体的酶活力就会发生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①肿瘤细胞或组织本身诱导其他细胞和组织产生异常含量的酶;②肿瘤细胞的代谢旺盛,细胞通透性增加,使得肿瘤细胞内的酶进入血液,或因肿瘤使得某些器官功能不良,导致各种酶的灭活和排泄障碍。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

[激素类标志物]

当具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细胞癌变时,就会使分泌的激素量发生异常。这种现象被称为正位激素异常。而正常情况下不能生成激素的那些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后所产生的激素,或者是那些能产生出激素的细胞癌变后,分泌出的是其他激素细胞所产生的激素,这种现象被称为异位激素异常。衡量异位激素异常的条件是:①有非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激素;②某种内分泌细胞却分泌其他分泌腺细胞的激素;③肿瘤患者同时伴有分泌异常综合征;④这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也能产生激素;⑤肿瘤切除或经治疗肿瘤消退时,此种激素含量下降,内分泌综合征的症状改善。

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

人胎盘催乳素(PRL)

[其它蛋白质类标志物]

另外还有一些早期发现的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特异性稍差,但检测方法相对比较容易,因而常作为常规检测项目,用以肿瘤普查。

例: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三、肝癌及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癌变所形成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地区发病有较大差别,欧美国家发病率较低(1.9~3.4人/10万人),亚非国家发病率较高(4.6~98.2人/10万人)。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的普查,我国的发病率为14.5~53人/10万人,可见我国亦属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男性肝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则仅次于胃癌、宫颈癌和食管癌,为第四位。肝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地区分布,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部,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肝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5:1,年龄大多为40~49岁。越是肝癌高发区,这种性别差异就越明显,发病年龄也越早。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临床病状和体征,诊断多属晚期,难以治疗。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检查方法。

1956年Bergstrand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一种胚胎专一性甲种球蛋白,以后证实为甲胎蛋白(AFP);1963年苏联GlAbelev首先在移植肝癌细胞的小鼠血清中发现了甲胎蛋白,并发现甲胎蛋白主要由胎肝合成;1964年Tatarinov证明肝癌病人血清中也存在AFP;其后Uriel 等进一步证实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1970年后,通过广泛的临床应用,证实AFP是诊断肝癌的可靠指标之一,从而使肝癌的诊断获得重大突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者血清AFP含量90%以上超过500ng/ml,最高可达每毫升数毫克,一般正常人血清AFP含量都在20ng/ml以下。世界各国已先后将AFP检查作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用于临床。我国在十一届国际肝瘤会议上报告了49430人AFP普查工作,初步肯定了AFP普查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通过普查在临床上发现了许多无症状、无体征的“小肝癌”,对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AFP测定的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检测血清AFP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方法学的不断改进,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90%以上。正常成人血清AFP含量各家报告不一致。可能与测定方法、标准品等不同有关。中国肝癌研究协会报导正常人血清AFP<20ng/ml。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多数在500ng/ml左右。目前国内多采用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作会议拟定的单项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定量≥5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

通过观察血清AFP的动态变化可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状态,因为血清AFP升高常在患者症状和体征出现数月之久之前,故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价值。Kwata等检测一例肝癌患者血清AFP仅31ng/ml,一年后即达10000ng/ml。Purres报导一例血清AFP为300ng/ml的患者,经尸检证实其肝癌结节的直径仅0.5 cm。上海1971~1976年普查196万人,发现300例肝癌,其中134例为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的早期病人。普查发现的临床前期病人,经手术证实81.6%为≤5cm的小肝癌。以上的结果提示:AFP检测用于普查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此外检测AFP还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2.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检出AFP一般仅为50~200ng/ml,少数病人可暂时升高到400ng/ml 以上。但急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好转,常在短时间内下降至正常水平,此即AFP“一过性升高”。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肝硬性患者有转化为肝癌的可能,故在AFP 原来正常的肝硬化病人中,出现AFP持续升高应考虑癌变的可能。据文献报告,我国某些地区肝硬化病例中肝癌发生率可高达到32.1%。在临床工作中,应进行多项动态测定才能与肝癌进行鉴别。

3.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

胎儿AFP可有少量通过胎盘屏障进行母体,因此孕妇血清AFP可升高,一般在500ng/ml以下,产后20天内降至正常人水平。在无脑儿脊柱裂畸形妊娠时,孕妇血清AFP异常升高,高者可达800ng/ml以上。近年来,羊水中AFP检测的意义又引起人们的注意,如胎儿为无脑儿、开放性脊柱裂时,羊水中甲胎蛋白含量可显著增加。因此,羊水中甲胎蛋白的测定已成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特异诊断方法。

4.恶性畸胎瘤的诊断

一些胚胎性肿瘤如睾丸和卵巢的恶性畸胎瘤细胞也可合成AFP,所以恶性畸胎瘤患者血清中可出现较高含量的AFP,所以恶性畸胎瘤患者血清中可出现较高含量的AFP,临床上应注意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鉴别。

四、前列腺癌及其肿瘤标志物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美国统计约占男性癌肿的36%,以及男性癌肿相关死亡率的13%。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于男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膳食结构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迅速增长。1992年,美国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 404.5/10万男性人口,黑人可达477.2/10万男性人口。我国前列腺发病率约为3.4/10万男性人口,远低于西方国家,但国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发现的偶发癌和尸检前列腺标本的潜伏癌约为欧美一半左右。由此推断中国人前列腺癌从组织学发展到临床要比欧美人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决定能否进行根治性治疗的关键。

根据Stamey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标准,可将前列腺癌分为4期。A期:直肠指检不能触及前列腺癌结节;

B 期:可触及节结但局限在前列腺内;C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D期:前列腺癌有远处转移。其中,A、B期为临床早期,而前列腺癌根治术也只限于A、B期的肿瘤。

前列腺癌为老年性疾病,50岁以前很少发生。前列腺癌患者的表现变化多端。其自然发展规律无法预测。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腺体周边,远离尿道,故早期患者很少出现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直肠指检(DRE)、血清PSA检测或直肠B超(TRUS)针刺活检确定诊断。自1979年Wang等首先从前列腺组织内分离和提纯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以来,PS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33000~34000道尔顿。许多体外试验表明,PSA具有糜蛋白酶样活性,其本质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使精液的凝块水解,功能与男性性生育力有关。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当发生前列腺癌时,PSA会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当血清PSA>10ng/ml时,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而PSA4~10ng/ml时,则为灰色区。

PSA测定可使前列腺癌的诊断提前4年,在用PSA进行筛选的人群中,通过活检发现癌的机会,PSA 4ng/ml者为1/50;4~10ng/ml者为1/5;>10ng/ml者为1/3。近年来采用以检测血清PSA为基础,结合DRE、直肠B超(TRUS)、针刺活检来诊断前列腺癌,其检出率比未用PSA前提高了70%,对局限在前列腺内的早期前列腺癌提高了一倍。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有条件时应每年作一次直肠指检(DRE)及血清PSA检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血清PSA浓度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PSA的升高和前列腺的创伤有关。常规的直肠指检、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活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都可以使PSA明显升高,故血清PSA测定应在前列腺操作前或操作后至少一周才抽血,前列腺活检后则需等待更长的时间。

PSA对前列腺癌组织有特异性,但对前列腺癌并无特异性,各种良性前列腺病变如BPH也可表现为PSA增高。为了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区别开来,近年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下指标,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10ng/ml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血清游离PSA(f-PSA)与总PSA的比值(fPSA/tPSA)]

1995年McCrmack发现正常fPSA仅占tPSA的10%~20%,若fPSA/tPSA>25%,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极小(<10%=当fPSA/tPSA<10%时,则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极大(>80%),必须作前列腺活检以确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率(PSA velocity,PSA V)]

回顾性研究表明,连续观察血清PSA浓度的变化,前列腺癌组织PSA速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人组,正常值上限为每年0.75ng/ml。这样,即使在两次检测中PSA的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但根据PSA的速率变化,可进一步检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大量的筛选资料证明,如果PSA速率超过每年0.75ng/ml,则可发现47%的患者患前列腺癌。

五、卵巢癌及癌抗原CA125

据统计,每年都约有20,000名妇女被诊断为新的卵巢癌病人。每年死于卵巢癌的妇女超过12,000人。卵巢癌是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的第三位妇科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但其死亡率却明显高于宫颈癌和宫体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妇科癌症,且由于大多数卵巢癌均发现于晚期,故其五年生存率仅为20%~30%。世界上卵巢癌发病率最高的是瑞典(21/10万)。上海1988年统计,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为5.37/10万。卵巢癌的高发年龄在40~70岁。卵巢癌的组织病理类型复杂,一般而言,卵巢实性肿瘤多属恶性,而囊性肿瘤多属良性。

1981年,Bast等从人卵巢浆液囊胞腺癌抗原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识别,因而被称为CA125,是一种卵巢癌相关抗原。为一种糖蛋白,MW大于200000。CA125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报道。在早期筛查方面,虽然血清CA125在Ⅰ、Ⅱ期卵巢癌的敏感性只有60%左右,仍被认为是一项经济、方便的早期检查手段。有研究表明,还未被诊断为卵巢癌者血清中即可检测到CA125升高,比临床诊断提前至少1年的时间。在一项用挪威的血清库进行的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发现CA125升高早在临床检查前18个月即可出现。更早的CA125变化可出现在临床确诊前5年,那时即有25%的病人高于30U/ml,同年龄段的对照组只有7%的升高。这表明通过检测血清CA125,上皮性卵巢癌能被提前相当一段时间发现。

CA125在早期筛查方面的敏感性低于阴道超声检查(TVU),连续检测CA125或与阴道超声(TVU)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一个5500人的健康女性人群中,175人被查到CA125升高,连同另外175个健康对照随访者,每三个月做一次CA125,每半年做一次阴道超声和盆腔检查。用这种方式查到6个病人,其中4人是早期。

在连续检测中,CA125的初始浓度和上升斜率应考虑在内,以鉴别肿瘤是良性生长还是恶性生长。在一次8688份血清样品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用这种方式来计算卵巢癌的危险性,其敏感性83%,特异性99.1%,阳性预见率16%,认为这种方式是筛查早期卵巢癌的较好技术。

CA125用于卵巢癌筛查假阳性主要出现在妊娠、月经期及妇科炎症等情况。在妊娠头3个月和月经期CA125假阳性分别可达57%和16%。也有认为CA125与月经周期无关,但子宫内膜炎患者CA125升高。

CA125的升高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浆液性卵巢上皮癌CA125阳性率89%,粘液性癌16%,卵巢内胚窦瘤CA125不升高。Ⅰ、Ⅱ期卵巢癌CA125的阳性率在60%左右,Ⅲ、Ⅳ期患者阳性率在85%以上,甚至接近100%。

卵巢癌经过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后,因肿瘤负荷的减少,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亦有明显变化。通过连续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CA125在评价疗效方面很有价值。Crombach等报道CA125水平的变化与治疗后病情变化的符合率达89%。Hilila报道治疗后病情进展者中88%升高,在病情好转者中87%降低,总符合率88%。CA125治疗后的下降幅度和下降后的稳定期长短是评价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对治疗后随访的患者,CA125是较佳的复查指标,其变化比客观证据早1~6个月,但二次手术探查中CA125的阳性率仅有35%~40%,复发灶直径大于2cm者阳性率较高。但有临床表现的复发患者CA125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连续动态测定可以提高在复发诊断方面的阳性率,发现CA125升高应考虑复发转移,CA125升高的斜度和幅度可预示局部复发或是远处转移。

在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中CA125水平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Jeyarajah等随访了从22000名绝经后妇女中筛选出的血清CA125高于30U/ml的女性771人,另外随机选择了同等数量的血清CA125低于30U/ml女性一起随访1614+897天,结果共有84人死亡,其中CA125升高组占62人,而CA125正常者仅22人,血清CA125升高者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者。

六、乳腺癌及癌抗原CA15-3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常见癌症的第三位,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位于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判别很大,北美、北欧最高,亚洲、非洲最低,南欧及拉丁美洲居中。我国的津、京、沪及沿海城市为高发地区,上海最高。乳腺癌好发于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00倍。30岁后,发病逐年增多,70~75岁达高峰。乳腺癌常在确诊时已经有转移或在治疗后发生转移,而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乳腺癌从发病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体内可能隐藏着一些微小转移灶。手术、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控制乳腺癌的发展。早期检测乳腺癌转移和治疗后的复发对控制乳腺癌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养活转移复发和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1984年,Hikens等人及Kufe等人分别用人乳脂球膜上分离的糖蛋白MAM-16和肝转移的乳腺癌细胞免疫小鼠,制成针对相应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15-D8和DF-3。这两株抗体所识别的抗原是上皮细胞上的一种粘蛋白MUC-1的唾液酸糖抗原,该抗原被命名为CA15-3。这两株抗体分别与CA15-3抗原上的两个主要决定簇相结合。CA15-3分子结构还不清楚。该种糖蛋白含有脱辅基蛋白一个跨膜区,一个胞内区和由20个氨基酸纵向排列的胞外区。CA15-3分子量约为400KD这种粘液性糖蛋白(MUC-1)位于乳腺细胞和肺上皮细胞上,也大量表达于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上,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CA15-3的血清半衰期不到两周。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CA15-3水平均正常;乳腺癌患者术前CA15-3水平Ⅰ期处于正常水平,Ⅱ、Ⅲ期升高,并以Ⅲ期升高最为明显。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CA15-3水平降至正常,而姑息性切除术后仍高于正常。术前乳腺癌患者CA15-3水平较低与较好的预后呈正相关。血清CA15-3在治疗后持续较高或又出现持续性升高,提示体内残留有肿瘤或乳腺肿瘤发生转移或复发。血清CA15-3水平持续性升高较临床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灶要早几个月。因此一些临床肿瘤专家认为,在乳腺癌术后最初四年中应该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血清CA15-3水平,而五年以上的患者应每六个月复查一次。在正常人群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CA15-3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少数良性疾患中,如慢性肝炎,结核,自身免疫疾病中也会有所升高。

七、消化道肿瘤及癌抗原CA19-9

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在中国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一位,且未见明显下降趋势。据调查,虽然城市人口胃癌死亡率稍有下降,但在农村中则有所升高。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胃癌的死亡率由1973-1974年的19.8万增至1990-1992年的21.8/10万。男性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59岁,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结肠癌,胰腺癌发病率也有所升高。结肠癌的发病率,以上海市为例,在这期间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在20年间增加2.25倍。

1979年Koprowski用结肠癌细胞系SW1116免疫小鼠,与骨髓瘤杂交制备出被命名为116NS19-9的单克隆抗体。该株抗体能识别肿瘤细胞膜上如糖脂和粘蛋白成分中所表达的唾液酸化的Lewis血型抗原(Sialosy-fucosyl-lactotetraose)的表位。这种血型抗原是一种异质性的高分子量粘糖蛋白,分子量范围从200-1000Kd。在胚胎上皮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但在正常人中表达量很低,该株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被命名为CA19-9。CA19-9在消化道腺癌病人血清中浓度可明显升高,因而又称作胃肠癌抗原。

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有关的肿瘤相关抗原。在胰腺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胃癌,结肠癌以及食管癌,甚至在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9-9循环抗原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着治疗和病情的不同转归,血清中CA19-9含量会有所变化,因而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病变状态。血清CA19-9的测定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预见性和无害的测定方法,可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时监测病情的进展、复发和转移,有助于临床肿瘤医师研究和确定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

八、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及癌症诊断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100个氨基酸和一些单糖组成,分子量约为30000,有α和β两个亚单位,主要具有刺激黄体发育的功能,从而维持妊娠的继续。HCG的检测除了可诊断正常妊娠外,还可对异位妊娠、绒毛膜癌、滋养层肿瘤等进行诊断,并可用于正确指导人工流产。

1.正常妊娠检测

一般孕妇在停经后30-60天才知道受孕,而且妊娠症状在头一月往往不是很明显。胚胎极易受到X线、放疗、手术麻醉以及药物的损伤,另外烟酒及不良饮食也会影响的发育,为减少由于胚治的损伤,而导致

婴儿先天缺陷和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尽早使医生和孕妇掌握受孕与否就显得非常必要,对落实优生优育尤为重要。

2.测异位妊娠和正常指导人工流产

HCG在受精卵植入子宫后24至48小时就可以出现在血、尿及体液中,可以被检测出来。不同个体及时期HCG含量有极大变化。但总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一般都在第8-10周达到最高峰,平均上升速度为2.1±0.4增加一倍,然后逐渐降低,到18周时降至同第4周水平相近时即维持无较大的波动。但是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的HCG水平或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妊娠时的情况。当受精卵在子宫外植入后,胚胎的发育可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HCG的水平与同期正常妊娠相比就显得很低。往往人工流产数天,HCG就会消失。如果HCG继续存在,就说明仍有绒毛组织残存,需进一步清宫。

3.检测亚临床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多为孕卵和发育异常,机体孕激素分泌不足,与着床不同步或脱膜发育不良。HCG水平也大大低于正常妊娠,一般在流产前HCG的水平在20mlU/ml左右,所以自然流产的诊断就需采用高灵敏度的试剂。

4.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

滋养层细胞肿瘤系由绒毛膜的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过度增生而来,根据滋养层细胞增生的程度,有无绒毛,侵蚀能力及其它生物学特性,分为良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HCG水平持续升高,可提示这类疾病的存在。

5.HCG与肿瘤

近年来的研究调查提示,HCG不仅是滋养层细胞肿瘤标志,而且还可为许多其它肿瘤的重要标志。如胃癌、胰腺癌、肝癌、多发性骨髓癌、卵巢癌、乳癌等。

九、肿瘤普查

肿瘤发生常常无明显症状,因而无法早期治疗,常常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一些地区已将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铁蛋白(SF)作为体检的检查项目,用以肿瘤普查,从而提高了癌症的早期诊断率。以上肿瘤标志物多属于非组织特异性肿瘤相关标志物,但是联合检测可弥补非特异性的不足,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以下就这几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分别介绍。

甲胎蛋白(AFP):见前文所述。

癌胚抗原(CEA)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是一种分子量为22000道尔顿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的细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含量降至很低。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而肿瘤状态时的CEA则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异常增高,使上述各种肿瘤患者的血清CEA均增高。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有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增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由Berggard和Besrn于1996年从肾脏患者尿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它的分子量仅为1.2KU,电泳是显于β2-MG区带,故被命名为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是人体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的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β2-微球蛋白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轻链部分,链内含有一对二硫键,β2-MG与HLA-A、B、C抗原的重链非共价的相结合而存在于细胞膜上。一般认为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其它细胞均含有β2-MG。它可从有核细胞中脱落进入血循环,使血液中的β2-MG 升高。血清β2-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肿瘤患者β2-MG含量异常增高,在淋巴系统中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为明显,在肺癌、乳

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脑脊液中的β2-MG的检测对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铁蛋白(ferritin)是Laufberger于1937年从马脾中发现的一种储铁蛋白质,分子量约450KD,每个铁蛋白分子由24个亚基组成,亚基分L(light, liver, basic)和H(heavy, heart, acidic)2种,储铁组织(如肝、脾)中的铁蛋白主要由L亚基组成,等电点较高;而心脏、胎盘中的铁蛋白含H亚基较多,等电点较低。1965年Richter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肿瘤细胞铁蛋白的极大兴趣,与肝、脾铁蛋白不同,肿瘤细胞的铁蛋白含H亚基较多,习惯上称之为酸性铁蛋白(acidic isoferrtins)。免疫学研究确立了铁蛋白为一种肿瘤相关蛋白质,多数肿瘤病人血清中铁蛋白浓度升高,而组织铁储量并未发生相应的增加,血清铁蛋白浓度升高通常说明病人预后不良。在荷有移植性人肿瘤的裸鼠血清中可检测到人铁蛋白的存在,而肿瘤摘除后人铁蛋白从血清中迅速消失,这说明肿瘤细胞可分泌胞外铁蛋白,肿瘤病人血清中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肿瘤组织泄漏所致。

十、肿瘤标志物检测图谱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依照表2.1进行选择

表2.1肿瘤标志物的选择

★注:以上表格摘自中国检验医学用品2001年第一期,仅供参考。

第三章甲状腺激素检测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传导信息实现调节功

能,内分泌通过血液和组织液运输激素,作用于某些靶细胞而达到调节功能,二者关系密切。所有的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影响,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功能,如甲状激素能明显影响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

甲状腺是一个内分泌腺体,它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等具有重要作用;甲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或减少均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内分泌代谢紊乱。因此,正确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对于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甲状腺基本知识

甲状腺分泌有生理活性的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无生理活性的反T3等。血浆中T4来自甲状腺,而80-90%的T3和反T3是T4在外周组织经脱碘作用,脱去一个碘原子而生成的。血液中的T3和T4,以结合和游离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甲状腺激素(T4 99.97%,T3 99.7%)可逆性的结合于血浆蛋白上;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在血中含量甚微,与蛋白结合的激素和微量游离激素处于动态平衡中,然而正是这些微量的游离激素才能进入靶组织细胞,与细胞中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它还在垂体部分反馈地调节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结合型的甲状腺激素是没有生物学作用的,它对稳定血中游离激素含量起着贮存与缓冲作用。

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的另一激素为垂体所分泌的TSH。TSH是由垂体前叶嗜碱细胞所分泌,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5000-28000,糖类分子占总分子量的15%,包括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等。

TSH的分子是由两条肽链组成,一条是α链,由89个氨基酸组成;另一条是β链,由112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肽链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激素的生物学活性由肽链决定。两个亚基必须结合才具生物活性,分开则无活性。

TSH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包括:①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的促进与靶腺激素(T3、T4)反馈抑制的影响,二者互相拮抗,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②神经系统对TSH分泌控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生长介素可降低TSH分泌,多巴胺可抑TSH释放,雌激素可升高TSH基础分泌,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TSH的释放,使垂体分泌TSH减少;③TSH分泌受机体反应调节;④TSH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变化,高峰于午夜23:00-24:00,上午11:00时最低;⑤冷刺激TSH分泌增加,再促进T3、T4分泌以适应冷环境。

(一)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功能有两种调节方式。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反馈性调节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第一种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见图3.1)

图3.1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1.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到达垂体前叶,促进合成和释放TSH。TSH在血液中浓度小于10IU/ml。TSH有兴奋甲状腺的功能:①能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增加;②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③使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肥大。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对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也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尤其是T4浓度升高,可反馈性抑制TSH分泌,反之,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则TSH分泌增强,从而兴奋甲状腺,使之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

3.血中TS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馈性的影响TRH的释放。TSH增加,可以使TRH分泌减少。当血液中游离甲状腺激素,主要是游离T3(fT3)的浓度升高,可刺激TRH合成增加,并贮存于下丘脑,待FT3、FT4降低时,可兴奋TRH的释放,从而增加TSH的分泌,以提高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因此,机体通过这一调节系统,以满足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并使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使人体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恒定。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是减少脂肪储存,降低血脂浓度。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

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T3或T4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T3或T4分泌过多时,蛋白质分解大大增强,基础代谢率增加。

2.对发育与生长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人类生长发育必须的物质,可促进生长发育及成熟。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婴幼儿甲低可导致“呆小症”。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发育成熟,也表现在维持其正常功能。即神经系统机能的发生与发展,均有赖于适量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在胎儿和出生后早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脑部的生长成熟受影响,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障碍。对成人,甲状腺激素主要表现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成人的甲亢所致兴奋性症状和甲低所致的低机能性症状都是可逆的,经治疗后大都可消失。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为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所必需。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能使胃肠排空增快、小肠转化时间缩短、蠕动增加。故甲亢患者食量明显超过常人,但仍感饥饿,且明显消瘦。

6.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促进电解质的排泄。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引起钙磷紊乱。甲状腺激素不足时,水、钠及粘蛋白潴留于皮下组织,则可形成黏液性水肿。

7.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多种维生素代谢和多种酶合成所必需的激素,故其过多或过少均能影响维生素的代谢。8.对其他内分泌腺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状态下一个腺体的功能活动常受到多个腺体影响。同时它也影响多个腺体的

功能活动。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的性腺功能及生殖机能是必需的,甲亢时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致性腺发育及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刺激作用。

(三)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所占比例约为80%左右。该类疾病的发生没有固定的年龄段,在欧美国家约有五千万患者,在我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1.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毒症: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组疾病征候群。甲状腺毒症是由血循环中过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其病因却各异。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突,食欲亢进而体重下降,体力减退,心悸,怕热,神经质等。

2.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幼年发病者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病。是由于体内甲状腺分泌激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引起甲低的病因及疾病也很多。缺碘引起的严重地方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先天性甲状腺激素生成障碍性克汀病是甲低最常见的病因(表2)。

3.甲状腺激素抵抗症:1967年Refeloff首次报道了甲状腺激素抵抗症,即血清中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患者非但没有相应的代谢加快及TSH受抑制的现象,反而具有典型的甲减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抵抗症一般可分为全身型(GRTH)、垂体型(PRTH)和外周型三种。

表3.2 临床常见甲低疾病

二、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

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检查包括T3,T4,fT3,fT4,TSH,另外还有TG,TM等。

(一)甲状腺血清学检查的意义:

如前所述,无论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还是从甲状腺疾病的危害程度都可以看出,甲状腺血清学检查在临床上是十分有意义的。它的临床意义如下:

(1)辅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通过血清学并配合其他检查方法,可以判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的病因和部位,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

(2)指导治疗和疗效观察

通过检测,可便于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的掌握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用药量的掌握、减小药物的副作用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诊断非甲状腺疾病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所表现的甲状腺功能改变,通常为T3和T4水平降低f T3水平升高;TSH水平正常,但是在临床上无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又被称为正常甲状腺疾态综合症。如肝脏疾病、糖尿病、颅脑损伤、精神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改变,因此测定甲状腺相关激素可作为病情评估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辅助指标。

(4)用于鉴别排除非甲状腺疾病

(二)推荐检测方案

人血清中多种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激素或抗体,如何经济有效的设计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是甲状腺功能检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临床怀疑甲亢者,可按下图检查。

临床怀疑甲低者可按下图检查

若可测定高灵敏TSH(sTSH),可将TSH作为一线检测项目,根据TSH的测试结果,确定后面的测试,fT4作为主要的后续项目(如下图)。

(三)一些常见疾病的甲状腺激素变化

1.常见甲状腺疾病及相应激素变化

2.一些非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变化

第四章生殖激素检测

一、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它是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和组织细胞所组成。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是机体细胞自己产生和分泌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局部弥散或细胞间的传递作用于受体,来调节自身、周围或远隔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其中,肽及蛋白类激素是机体内最大的一类激素,甾体(类固醇)激素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胺类及氨基酸类衍生物激素、固醇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

随着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可列入内分泌系统的腺体和组织很多,它们分泌的激素多种多样,在人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的生殖活动密切相关,受到生殖医学界重视的,临床上常用于诊断与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激素主要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的三种为蛋白类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另三种为类固醇激素(也称为甾体激素),由性腺分泌。它们的来源及化学本质见下表:

以上六种激素习惯上将之归类为生殖激素,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激素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相互调控,并且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整合作用。其中主要与下丘脑-腺垂体、下丘脑-神经垂体两个系统的活动有关。

生殖内分泌包括与人类性征发育、生殖过程有关的内分泌腺和相关激素。机体的生殖内分泌系统在下丘脑、腺垂体和性腺之间构成了在功能上互相调节(通过正、负反馈作用)、极为有效、灵活的机能轴,即: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机体的性征发育、生殖过程就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统一支配下,通过此机能轴,不断地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以适应环境刺激,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并实现对生殖功能的调节,从而使个体得以生存,种系得以绵延。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的正负反馈性调节机制如下(见图1):

1、高级神经中枢(皮层高级中枢和边缘脑)通过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内分泌起调节作用;

2、在上述神经递质的调控下,下丘脑分泌各种调节性多肽,调节腺垂体的分泌功能;

3、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激素),以及PRL(催乳素);

4、促性腺激素(LH和FSH)使性腺得以发育,并实现其相应的内分泌功能,分泌雄性激素(T)、雌激素(E2)、孕酮(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催乳素(PRL)则作用于乳腺促进乳腺发育及发动泌乳。

5、性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性征发育及生理功能。同时也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激素的释放反应,此即为激素的反馈效应。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图4.1 下丘脑腺垂体腺轴作用示意图

二、各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一)女性生理周期相关激素(LH、FSH、E2及P)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LH、FSH均系垂体前叶分泌的性腺激素,都为糖蛋白,前者分子约为26000,后者约为30000,受下丘脑分泌的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控。LH的生理在女性主要是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以促进黄体分泌雌激素(E2)和孕激素(P)。FSH的主要生理作用在女性是促进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性激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雌二醇(E2)等雌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功能形成,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并与孕激素(P)协同配合,形成月经周期。②对代谢的影响:包括促进肝脏合成多种血浆中的转运蛋白,如运铁蛋白、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等;可促进钙盐在骨上的沉积,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等。孕激素(P)的作用则主要为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月经周期;还可松驰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促进水钠排泄,并在排卵后使基础体温升高约1℃。

青春期前,女性体内上述四种激素的含量均较低。但女性进入青春期(13-18岁)后,下丘脑出现约60-90min一次的强脉冲式GnRH分泌,促进腺垂体大量释入LH和FSH。女性内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周期性地每次出现一个成熟卵泡,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也出现与卵泡周期性变化有关的波动,形成月经及周期性排卵,标志着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中,排卵前分别由卵泡的内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合成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酮,排卵后则由黄体颗粒细胞及黄体卵泡内膜细胞大量合成释放孕酮和雌激素。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分泌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也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内分泌细胞调节轴的控制,但不同于其他内分泌,其反馈调节方式较复杂,简述如下:①当前次月经中的黄体萎缩后,血中雌、孕激素急剧下降,负反馈地促进下丘脑GnRH及垂体LH、FSH释放逐渐增多,刺激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分泌逐渐加,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②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高浓度雌激素反而对下丘脑GnRH 释放产生脉冲式强正反馈调节,并进而引起腺垂体LH、FSH分泌高峰,诱发排卵;③LH、FSH在排卵后迅速下降,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的黄体在LH作用下,继续分泌雌激素及大量分泌孕激素,约于排卵后一周出现雌激素的第二次高峰及孕激素高峰,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④若未受孕,则高雌激素水平在同时存在的孕激素水平协同下,对下丘脑及垂体产生负反馈调节,GnRH、LH和FSH分泌进一步减少,黄体萎缩,血中雌、孕激素骤降,子宫内膜也随之缺血、坏死脱落形成月经。下图总结了月经周期中有关激素浓度的变化。(下图4.2)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随着其性腺功能的衰退,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分泌减少,对垂体分泌LH和FSH的负反馈作用消失,其血液中LH和FSH的浓度升高。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血液中上述四种激素的水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月经周期的不同期,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1.1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1.1.1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0.9s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化学螺栓施工方案

陕西省军区A区商业楼 幕墙工程 化 学 螺 栓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目录 一、工程基本情况 二、化学螺栓施工特点 三、适用范围 四、工作原理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六、材料及施工机具 七、质量标准 八、劳动组织及安全

化学螺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括 ⑴、建设单位:陕西省军区军人服务社。 ⑵、工程项目:陕西省军区军人服务社A区商业楼幕墙工程。 ⑶、工程地点:陕西省军区院内。 ⑷、幕墙工程标高: 。 ⑸、结构形式:框剪结构。 二、化学螺栓施工特点 1、施工温度范围较宽,可在-5℃~40℃温度之间施工。 2、无膨胀力锚固,对基材不产生挤压力,适用于各种基材。 3、螺栓间距、边距小,适用于空间狭小处。 4、安装操作便利,安装后能迅速固结。有较高的承载力。 5、锚固厚度较大。 三、适用范围 1、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15(未开裂混凝土)。致密的天然石材。 2、用于固定多种构件。 3、适用于重载及各种震动负载。 4、在加固改造工程中与大面积粘钢组合使用,加固作用良好。即增强了钢板的抗剪作用,又对旧建筑混凝土梁板内部空隙有填补作用,提高了构件的整体承载力。

四、工作原理 通过合成树脂砂浆粘合锚杆和孔壁,使锚杆。基材和被锚固对象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固定构件和提高构件承载力的效果。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钻孔→清孔→置入药剂管→钻入螺栓→凝胶过程→硬化过程→固定物体。 2、操作要点。 (1)钻孔 先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相邻锚栓轴线间的距离)、边距(锚栓轴线至构件自由边缘的距离)定好位置,采用电锤配装合适的钻头在基材上钻孔,按设计螺栓型号,根据螺栓的安装参数表确定孔径、孔深,由锚栓类型及尺寸来决定需要的钻孔深度,除少数例外情况,一般大于锚固深度(从锚固基础结构表面到螺杆底端的距离,是影响其承载力的重要参数)。螺杆型号的选择要满足锚固厚度的要求,锚固厚度等于被锚固物体的厚度(包含装饰层厚度)。与化学螺栓有关的参数,安装参数如表1, (2)清孔 用空气压力吹管,将孔内浮尘清除,保持孔内洁净 (3)置入药剂管 将药剂管插入洁净的孔中,插入时保证树脂在手温条件下能像蜂蜜一样流动,方可使用药剂管。

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应用(精)

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应用 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通过特殊的检测仪器可以捕捉到这种光强度,从而对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最先被应用于人类的免疫学检测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动物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水产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的提高,化学免疫发光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及微量物质的免疫学定量定性检测上来,研究的领域涉及水产动物免疫因子的测定及水产品或其饲料产品中违禁物质的检验检测。相对于放射免疫分析法、Elisa分析法以及一些常规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化学发光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方法稳定、快速等优点,并且可以和多种免疫学检验手段联用,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常用的化学发光剂及其特性 化学发光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化学激发和发光,反应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激发能,发光体分子直接或间接吸收能量后跃迁成为激发态,当从激发态再回到基态时就会产生光辐射,用自动发光分析仪接收光信号,实现对反应参与物或是催化剂、抑制剂的测定。该过程中能量的最终接受者一般就是化学发光剂,主要起到了标记和信号放大的作用。水产免疫学研究常见的化学发光剂主要有以下两种: 1.1鲁米诺(luminol) 鲁米诺的衍生物主要有异鲁米诺、4-氨基已基-N-乙基异鲁诺及 AHEI 和 ABEI 等。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pH=10)形成单价阴离子,然后在反应体系中的催化剂如Fe2+、Cu2+等的催化下,与活性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阴离子氨基肽酸盐(APD),APD跃回基态发出波长最大为425nm的光,鲁米诺及其是最早在CLIA中使用的一种常用的化学发光物质,也是目前检测水产动物血细胞吞噬活性的主要发光剂。 1.2吖啶酯类 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且标记效率、发光效率均很高。吖啶酯可以通过其分子结构上特有的取代基团与抗原、抗体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上的氨基、羧基或者磷酸基直接或间接作用,从而标记这些生物大分子,实现这些生物物质的化学发光分析,这类化合物在H2O2和OH-的存在下能迅速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经过渡态二氧乙烷酮分解成激发态的N-2甲基吖啶酮,N-2甲基吖啶酮在返回到基态发出约λ=430nm 的光子。吖啶酯类及其衍生物经常被用于酶联免疫分析中,使用吖啶酯作为标记物发展了各种不同分析物的竞争式和非竞争式免疫分析方法。

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和临床应用

电化学发光(Elecsys)检测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 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检测范围:0.300─10.00nmol/l或O.195-6.51ng/ml 正常参考值:1.3-3.1nmol/l或0.8-2.0ng/ml 甲状腺素(T4, thyroxine)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检测范围:5.40─320.0nmol/l或O.420-24.86μg/dl 正常参考值: I. 66-181nmol/l或5.1-14.1μg/dl(标本取自德国和日本) II. 59-154nmol/l或4.6-12.0μg/dl, FT4指数57-147nmol/l或4.4-11.4ug/dl (标本取至美国)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 -uptake,TBG)。 检测范围:0.400─50.00pmol/l或O.260-32.55pg/ml 正常参考值:2.8-7.1pmol/l或1.8-4.6pg/ml 游离T4(FT4- free thyroxine)

化学螺栓施工工艺

化学螺栓规格表 一、化学螺栓适用范围 1、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15(未开裂混凝土),致密的天然石材。 2、用于固定普通钢结构、底座、导轨、柱帽、柱脚、牛腿、栅栏、楼梯、幕墙、扁钢及型钢、预埋钢筋、埋入式模板等。 二、化学螺栓特点: 1、施工温度范围较宽,从15℃~40℃。 2、无膨胀力锚固,对混凝土不产生挤压应力,适用于各种基材,在强度较差的混凝土上表现更佳。 3、安全方便(如喜利得螺栓药剂管特殊倒挂外形,保证垂直面吊挂施工时不坠落)。 4、间距、边距小,适用于空间狭小处。 5、安装操作便利,安装后能迅速固结,有较高的承载力。 6、适用于重载及各种震动负载。 7、锚固厚度较大。 化学螺栓规格有M8,M10,M12,M16,M20,M24,M30,M33等规格 化学螺栓是靠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和机械咬合力共同作用来抗拔和螺栓本身来抗剪,主要用在新旧结构的连接处,各项力学指标你可以找厂家是产品介绍, 计算时要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来进行,因为各种厂家生产的化学粘接剂都不同,所以粘接能力也不同,平常比较知名的大陆外品牌有德国喜利得、德国惠鱼锚具、台湾固特优等厂家生产的化学螺栓;大陆内品牌较多,且良莠不齐,使用前需认真核实其性能。化学螺栓是后埋件的一种,在预埋件漏埋或后建工程中使用。化学螺栓规格基材为混凝土,天然硬质石材。材质是聚胺酯丙稀酸酯+石英砂。是靠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和机械咬合力共同作用来抗拔和螺栓本身来抗剪,主要用在新旧结构的连接处,各项力学指标你可以找厂家是产品介绍, 计算时要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来进行,因为各种厂家生产的化学粘接剂都不同,所以粘接能力也不同,化学螺栓是后埋件的一种,在预埋件漏埋或后建工程中使用。 化学螺栓适用于重载在近边距和狭窄构件(柱、阳台等)上固定可在混泥土(=>C25砼)里使用可在耐压的天然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点击次数:291 发表于:2008-08-24 01:39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来源:丁香园 一、发光物质的类型 (一)无机化合物化学发光分析 1、金属离子分析 痕量金属离子对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因而化学发光测定金属离子得到广泛的应用( 见表1) 。但是,由于不同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发光试剂时,发光光谱相同,致使金属离子催化化学发光反应的选择性较差。为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待测金属离子与干扰离子配合物稳定性不同进行选择性分析,如加入掩蔽剂EDTA 或水杨酸掩蔽干扰离子; (2) 优化实验条件以减少其它离子的干扰; (3) 稀释样品溶液; (4) 加入敏化剂。但是,当样品中待测物相对于干扰物浓度很小时,上述方法也无济于事,只得进行前处理,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色谱、溶剂萃取等。 色谱分离的高选择性与化学发光检测的高灵敏度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联用技术。关键是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选择得好,不仅可以提高选择性,还可以进行多个离子的同时测定。如用离子交换分离法同时测定Cr (à) 和Cr (? ) 。溶剂萃取也是提高化学发光测定金属离子选择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费时,因为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前必须将无机物从有机溶剂中反萃取出来,或是将有机溶剂蒸发除去。较好的方法是自动在线溶剂萃取选择性检测待测物。

2、其它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化学发光反应中,过氧化氢是最常用的一种氧化剂,因此有关H 2 O 2 化学发光分析的报道较多( 见表2) ,涉及到鲁米诺、过氧草酸酯及光泽精等化学发光反应。根据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制成的H2O 2 光纤传感器与流动注射法联用,可检测10nmo l /L ~1 mmo /L 的H 2 O 2 ,用模拟酶代替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发光,检测限可达5 . 5×10 -9 mo l /L 。根据ClO - 对鲁米诺的氧化作用,可用于测定ClO - ,其它物质如Cl 2 的干扰,可用流动注射法消除。利用停流技术测定水中ClO - 不必进行前处理。含氮的无机化合物如NH3 /NH 4 ,可将其衍生后用TCPO 化学发光法检测,线性范围为2 。9ug /L ~6 m g /L 。CN -能抑制鲁米诺H 2 O 2 -Cu (II ) 的化学发光,据此可分析测定CN —。在低温条件下化学发光分析测定CN -,当进样量为100uL 时,线性范围为10 -9 -10 -7 g /mL ,当进样量20 uL 时,线性范围为10 -8 ~5×10 -7 g /mL 。 (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分析 1、有机酸 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结构和性质相似,使单一组分的测定遇到困难,因此有机化合物同系物的分析常与HPLC 相结合。有机酸的化学发光分析( 见表3) ,一般是先将其衍生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nm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N-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优点主要有: ①背景发光低,信噪比高; ②发光反应干扰因素少;

化学植筋化学锚栓施工方案

化学植筋化学锚栓施工方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06-07-17 00:00 - 阅读:3581 -评论:11 b 化学植筋工艺植筋新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固力,从而达到 预留效果步骤:定位----钻孔----清除灰尘----注胶…植入钢筋----养护钢筋螺栓锚固法 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必须要将结构面清理干净,按设计图纸,放线标明钢筋锚固点 的钻孔位置,钻孔位置标明后由现场负责人验线。 2. 钻孔按设计图纸要求明确螺栓锚固位置、成孔直径及锚固深度。 3. 清孔 (1).钻孔完成后,将孔周围半径0.5米范围内灰尘清理干净,用气泵、毛刷清孔,此过程要作到三吹 两刷,即吹孔三次、清刷两次,清刷完毕后,用棉丝沾丙酮,清刷孔洞内壁,使孔洞内最终达到清洁干燥;如遇较潮湿的情况,还须用加热棒,进行干燥处理。 (2).若为水钻孔:用清水将孔内泥浆冲刷干净,用棉丝将孔擦净,等孔晾干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如工期紧,可用加热棒进行干燥处理。 (3).用干净棉丝将清洁过的孔洞严密封堵,以防有灰尘和异物落入。 (4).现场负责人检查清孔工作,请总包及监理验收,做好隐检记录。 4. 钢筋清理 (1).在钢筋端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标示好除锈清理的长度范围;要求此长度范围大于要求锚固深度 50mm 。 (2).启动磨光机,用钢丝刷将除锈清理长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打磨岀金属光泽为止。

(3).将除锈清理好的钢筋放在干燥处整齐码放。 (4). 用棉丝蘸丙酮,将除锈清理长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擦拭干净。 (5). 将所有处理完的钢筋码放整齐,报请现场负责人检查。 5. 钢筋埋植 (1). 钢筋锚固用胶的配制。(具体配比使用方法参见相应产品说明,或听从现场负责人要求)要求:按比例配制且搅拌均匀。(2). 如为盲孔钢筋埋植:将锚固用胶注入孔洞内2/3 即可;将处理好的钢筋,除锈清理端朝向孔洞, 一边向同一方向旋转,一边缓慢将钢筋插入洞内,直至到达孔洞底部为止。此时,如无锚固用胶从洞内溢出,说明注胶量不够,须将钢筋拔出,重新注胶,再次插入钢筋,直至能使胶溢出洞口。 (3). 如为通孔钢筋埋植:先将处理好的钢筋插入孔内,孔两端用环氧砂浆封堵,封堵时,须在一端留出注胶孔,另一端留出出气孔;待环氧砂浆凝固后方可进行高压注胶。将配制好的锚固用胶装入打胶筒内,安装打胶嘴;将锚固用胶通过注胶孔注入孔洞内,直至另一端出气孔溢出胶为止;而后,用环氧砂浆或其它材料将注胶孔及出气孔封堵死。 (4). 如是垂直通孔植筋,前期步骤同第 3 条,注胶时应从孔底部的注胶口向上注胶,以孔上部出气口 出胶为宜。 (5).对已埋植好的钢筋要做好保护工作,如挂明显标志牌等。以防锚固用胶在固化时间内,钢筋被摇摆动或碰撞,影响埋植效果。(6). 用棉丝蘸少许丙酮,清理工作面遗留的胶及清理工作面的垃圾。注意:在清理遗留胶的时候,要小心轻缓,不得对钢筋进行摇摆或碰撞。 (7). 报请现场负责人检查。 6. 成品保护在锚固用胶固化前应对埋植好的钢筋进行必要的违挡,固定;做好标示、标牌。 植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20 世纪60 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 年Halman 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996 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lA) 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在CLIA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与放射免疫测定中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同化学发光系统则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如鲁米诺( luminol) 、异鲁米诺(isolu-minol) 、金刚烷( AMPPD) 及吖啶酯( AE) 等经氧化剂氧化或催化剂催化后成为激发态产物,当其回到基态时就会将剩余能量转变为光子,随后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的产额。将发光物质直接标记于抗原(称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上(称为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经氧化剂或催化剂的激发后,即可快速稳定的发光,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与所测抗原的浓度可成比例。亦可将氧化剂(如碱性磷酸酶等)或催化剂标记于抗原或

抗体上,当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分离多余的标记物,再与发光底物反应,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也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比例。 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包括RIA 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宽,测试时间短,仅需30 - 60min 即可。试剂货架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大规模自动化测试的功能。这项技术发展很快,已有许多厂商生产各具特色的测定仪器与配套试剂。目前我国仪器与试剂均需进口,测定成本较高。其反应过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待测抗原(Ag) 和一定量的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原( ALP-Ag) 同时与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Ab) 竞争结合。ALP-Ag-Ab 的量与Ag 的量之间存有竞争抑制的关系,即Ag 的量越多,形成的Ag-Ab 的量就越多,ALP-Ag-Ab 的量越少。反之亦然。 (2) 加入(羊)抗鼠IgG 包被的磁性颗粒,捕获ALP-Ag-Ab( 其中的Ab 为鼠单克隆抗体) ,在磁场作用下将ALP-Ag-Ab 与ALP-Ag 分开,经洗涤并吸弃废液后,加入化学发光底物( dioxetane-phosphate ,AMPPD) ,后者为带有二氧四联环稳定结构的化合物,在ALP 的作用下去掉磷酸根,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体。中间体迅速分解并同时释放出光子。光子的生成量与ALP-Ag-Ab 的量成正比,由此可计算出待测抗原( Ag) 的量。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液与待测标本同样处理,即可绘出标准曲线并据此查出标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lectrochemi1uminescence

化学发光系统工作原理

化学发光系统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又称激光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的特点,并可采用简单的注入电流的方式来泵浦其工作电压和电流与集成电路兼容,因而可与之单片集成。 由于这些优点,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在激光通信、光存储、光陀螺、激光打印、测距以及雷达等方面以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激光器的发光原理 >>>>产生激光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粒子数反转; 二、要有谐振腔,能起到光反馈作用,形成激光振荡;形成形式多样,最简单的是法布里——帕罗谐振腔。 三、产生激光还必须满足阈值条件,也就是增益要大于总的损耗。 1、满足一定的阀值条件

为了形成稳定振荡,激光媒质必须能提供足够大的增益,以弥补谐振腔引起的光损耗及从腔面的激光输出等引起的损耗,不断增加腔内的光场。这就必须要有足够强的电流注人,即有足够的粒子数反转,粒子数反转程度越高,得到的增益就越大,即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电流阀值条件。当激光器达到阀值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就能在腔内谐振并被放大,最后形成激光而连续地输出。 2、谐振腔,能起到光反馈作用 要实际获得相干受激辐射,必须使受激辐射在光学谐振腔内得到多次反馈而形成激光振荡,激光器的谐振腔是由半导体晶体的自然解理面作为反射镜形成的,通常在不出光的那一端镀上高反多层介质膜,而出光面镀上减反膜。 对F-P腔(法布里—拍罗腔)半导体激光器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晶体的与P-N 结平面相垂直的自然解理面构成F-P 腔。 3、增益条件 建立起激射媒质(有源区)内载流子的反转分布。在半导体中代表电子能量的是由一系列接近于连续的能级所组成的能带,因此在半导体中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必须在两个能带区域之间,处在高能态导带底的电子数比处在低能态价带顶的空穴数大很多,这靠给同质结或异质结加正向偏压,向有源层内注人必要的载流子来实现,将电子从能量较低的价带激发到能量较高的导带中去。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复合时,便产生受激发射作用。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化学发光物质的类型和发光特点,可分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发光剂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目前,各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常见发光剂包括:电化学发光剂为三联吡啶钌[()],直接化学发光剂为吖啶酯(),酶促化学发光剂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M诺(氨基苯二甲酰肼,)及其衍生物或者碱性磷酸酶催化(′螺旋金刚烷)甲氧基(″磷酰氧基)苯二氧杂环丁烷(),鲁M诺氧途径发光剂为酞箐、二甲基噻吩衍生物及螯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根据反应过程中标记物是否需要分离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均相反应主要应用于鲁M 诺氧途径免疫分析中,而非均相反应则应用于其他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通过采用固相分离、过滤分离、珠式分离、顺磁性颗粒分离等方式实现游离标记物和免疫复合物标记物的分离,其中顺磁性颗粒分离较其他分离方式更为常用。目前,基于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原理的产品还比较少,临床常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更多地采用非均相反应模式。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上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反应

化学发光检测PMMA微流控芯片(精)

化学发光检测PMMA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当前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 沿。近年来,人们在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研制出多种微型化、集成化的芯片。相比之下,与微流控芯片配套的高灵敏度、低成本、小体积的光学检测系统的研制却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微流控系统使用注射泵和蠕动 泵作为流体控制器件,成本高、携带不便,本课题将无阀微泵作为功能元件集成 到检测系统中,用于芯片的前处理和流体控制,简化手动操作的复杂性,发挥了无阀微泵体积小、重量轻、易集成、成本低等优势。这一研究为微流控器件的应 用进行基础性的初步探索,为研制低成本、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的小型化微流控芯片检测器提供技术借鉴及思路。本文基于扩散口/喷嘴原理,设计制作了三种 类型的无阀微泵,并对其输出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针对微泵在微流控分析系统中的不同用途进行选择,确定驱动参数。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材质制作微芯片,使用自制微泵实现芯片的快速预处理及清洗,简化了复杂的手动操作,提高了分析效率。在简单十字型芯片的基础上改进化学发光检测芯片的结构,研制出采用电渗流和微泵驱动两种液流控制方式的芯片样品。设计了以光电倍增 管为光电检测器的光学检测电路,建立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在该检测系统中,被 测样品氨基酸通过电渗流控制,化学发光试剂由自制微泵输送。通过对芯片结构和微泵流量的优化,采用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实现了氨基酸的检测,验证了整体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主题文章 [1]. 丛辉,王惠民,王跃国.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应用展望' [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01) [2]. 许斌,李佩. 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J]. 记录媒体技术. 2009.(03) [3]. 岳志红,张正.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J]. 现代 仪器. 2004.(05) [4]. 傅建中,相恒富,陈子辰. 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激光加工及建模研究' [J]. 中国机械工程. 2004.(17) [5]. 叶美英,殷学锋,方肇伦. 微流控芯片硅阳模的加工' [J]. 微细加工技术. 2004.(03) [6]. 章春笋,徐进良. PCR-CE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若干进展' [J]. 分析仪器. 2005.(01)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 的特异性发光反应,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部分。分析中应用 的标记物为电化学发光的底物三联吡啶钌或其衍生N-羟基琥珀酰胺(NHS)酯,可通过化学反应与抗体或不同化学结构抗原分子结合,制成标记的抗体或抗原。ECLL的测定模式与ELISA相似。 基本原理:发光底物二价的三联吡啶钉及反应参与物三丙胺在 电极表面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的三丙胺失去一个H+而成为强还原剂,将氧化型的三价钌还原为激发态的二价钌,随即释放光子而 恢复为基态的发光底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一过程在电极表面 周而复始地进行,不断地发出光子而常保持底物浓度的恒定。 电化学发光是化学发光方法与电化学方法相互结合的产物,是 指通过电化学方法来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然后这些电生的物质之 间或电生物质与其它物质之间进一步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 电化学发光保留了化学发光方法所具有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观察方便和仪器简单等优点;同物时具有许多化学发光方法无 法比拟的优点,如重现性好、试剂稳定、控制容易和一些试剂可以 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药学、临床、环境、 食品、免疫和核酸杂交分析和工业分析等领域。在21世纪中必将继 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因此有必 要对电化学发光在分析中的应用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电化学发光的应用 1、电极表面活性分布的表征 利用电化学发光成像法可以很好地观察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分布情况,而电化学发光强度对电极表面的活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利用电化学发光成像法可以直观地反映电极表面活性分布。 该方法是由Engstrom等于1987年提出的,他们观察到在新抛光的玻碳电极上电化学发光强度分布十分均匀,而在环氧树脂浸渍过的网状玻碳电极上,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分布不均匀,通过与其它方法相对照,发现电化学发光强度分布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电极表面活性分布,并且具有微米级的空间分辨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电化学发光成像法用于研究碳糊电极表面活性点的分布,观察到碳糊电极表面存在。着活性区域和非活性区域,对于了解碳糊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电化学发光成像法具有直观和简单等优点,许多科学工作者先后将该方法用于表征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活性分布。如Hopper 等用该方法研究了电极表面的电荷对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Pantano 等用该方法研究了电极表面羧基的分布对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ShuItz等用该方法研究了聚合物在电极上的附着情况。从上面的文献可以看出,电化学发光成像法对于了解电极表面的活性分布及其与电极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极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的综述报告

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的综述报告化学发光分析法是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而且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选择性较差如果将其与流动注射、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电泳(CE)等技术联用,就能较好的克服这一缺点。 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目前主要使用的有:①鲁米诺、②光泽精、③过氧草酸盐-荧光物质-H2O2等电致发光、④Ce(Ⅳ)、⑤高锰酸钾-还原性有机物等,在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果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电泳(CE)等技术联用对药物进行分析,是分析化学较为活跃的发展领域,此方法彰示着化学发光法的潜在优势。 下面介绍一些化学发光法的研究成果: 基于碱性介质中敌百虫增强鲁米诺-H2O2体系发光的研究,建立了测定敌百虫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敌百虫的线性范围为 1.0×10-8—1.0×10-5g/mL,根据IUPAC建议计算出检出限为3.2×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0%(1.0×10-7g/mL的敌百虫,n=11)。对蔬菜中的敌百虫进行固相萃取,有效地除去蔬菜中的干扰物质,并对蔬菜样进行加标测定,回收率范围在88.5%—92.6%之间。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

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g·L-1为0.7%。方法用于药物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基于碱性介质中莱克多巴胺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研究了各因素对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发光条件下,相对发光强度与莱克多巴胺浓度在 4.0×10-9~8.0×10-7 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9 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5.6%。应用该方法成功分析了猪肉和尿样中莱克多巴胺的含量,回收率为69.3%~101.3%,结果令人满意。 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与尿酸能够发生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利用高锰酸钾甲醛尿酸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尿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6×10-6 g/L;相对标准偏差为1. 8% (4. 0×10-4 g/L尿酸,n=11 );线性范围为2. 0×10-5 ~5. 0×10-3g/L。本法用于人体尿液中尿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在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发光,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对该体系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出限为8.6ng L(IUPAC) ;线性范围为0 .0 5~10 μg L。对1.0 μg L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6 %。 …… 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对象可分为无机物(无机离子、N的氧化物、含S化合物)有机物、聚合物、活性氧、纳米分子等

化学螺栓技术要求

化学螺栓规格及重要节点 一、安装程序 安装程序:钻孔——清孔——置入药剂管——钻入螺栓——凝胶过程——硬化过程——固定物体 1、钻孔:先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边距定好位置,在基层上钻孔,孔径、孔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清孔:用空气压力吹管等工具将孔内浮灰及尘土清除,保持孔内清洁。 3、置入药剂管:将药剂管插入洁净的孔中,插入时树脂在手温条件下能象蜂蜜一样流动时,方可使用胶管。 4、钻入螺栓:用电钻旋入螺杆直至药剂流出为止。电钻一般使用冲击钻或手钻,钻速为750转/分。这时螺栓旋入,药剂管将破碎,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混合,并填充锚栓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同时,锚栓也可以插入湿孔,但水必须排出钻孔,凝胶过程及硬化过程的等待时间必须加倍。 5、凝胶过程:保持安装工具不动,化学反应时间见详细资料。 6、硬化过程:取下安装工具静待药剂硬化,化学反应时间见详细资料。 7、固定物体:待药剂完全硬化后,加上垫圈及六角螺母将物体固定便可。 二、螺栓规格 锚栓规格(mm)M10 M12 M16 M20 M24 钻孔直径(mm)12 14 18 25 28 钻孔深度(mm)90 110 125 170 210 螺栓长度(mm)130 160 190 260 300 最大锚固厚度(mm)20 25 35 65 65 三、锚栓的边距及混凝土构件的最小厚度要求 锚栓规格M10 M12 M16 M20 M24 最小边距(mm)45 55 65 85 105 最小锚栓间距(mm)45 55 65 85 105 基材最小厚度(mm)110 130 145 190 230 四、单个锚栓平均破坏荷载及设计荷载 锚栓规格M10 M12 M16 M20 M24 破坏拉力(KN)(C30砼)31.87 45.57 71.58 137.69 186.69 破坏剪力(KN)(C30砼)17.25 29.05 53.43 84.42 114.15 设计拉力(KN)(C30砼)10.32 14.76 23.26 44.56 60.90 设计剪力(KN)(C30砼)5.79 9.95 14.40 28.65 45.77

化学发光法及其应用

化学发光法及其应用 摘要:对近年来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研究应用最新进展作了评述,包括化学发光体系的类型,化学发光法的新方法,化学发光在无机、药物分析及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字: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体系;应用; 化学发光是在没有光、电、磁、声、热源激发的情况下,由化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光辐射。以此为基础的化学发光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简称CL)分析法是近3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的微量及痕量分析法,由于可以进行发射光子计量,又没有外来激发光源存在时散射光背景的干扰,因而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出限可达 10-12-10-21mol),很宽的线性范围(3-6个数量级),同时仪器设备又很简单、廉价、易微型化,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发展非常迅速。 近来,在改进和完善原有发光试剂和体系的同时,新发光试剂的合成,新体系的开发,与其它技术的联用,尤其是流动注射技术,传感器技术,HPLC 技术及各种固定化试剂技术的联用,更显示出化学发光分析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也进一步拓宽了化学发光的应用范围。并且,化学发光在多类复杂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核酸、DNA、激素、生物碱及各类药物及毒物的检测,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多种抗体和抗原的免疫分析,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受体芯片、酶芯片、微流控芯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高灵敏度的、有效的分析手段,推动了这方面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手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法,如纳米发光、发光成像、发光活体分析,大大促进了化学发光的发展及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化学发光分析法。 1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简称CL) 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中的一类,是指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而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一定波长的光。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来确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叫化学发光分析法[1]。 换句话说,化学发光是指吸收了化学反应能的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辐射现象, 广义的化学发光也包括电致化学发光。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

光谱化学发光综述剖析

光谱分析化学Spectral Analytical Chemistry 综述题目化学发光综述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及班级分析化学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27日

目录 摘要 (3) 1.理论背景 (4) 1.1化学发光分析 (4) 1.2化学发光的分类 (6) 2.化学发光试剂 (7) 2.1直接化学发光剂 (7) 2.1.1 吖啶酯及吖淀酰胺类 (7) 2.1.2 三联吡啶钌 (9) 2.2 酶促反应发光剂 (10) 2.2.1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10) 2.2.2(金钢烷)- 1,2- 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 (11) 3.国内外主要的化学发光仪器的生产商 (13) 4.化学发光的应用 (16) 4.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6) 4.2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17) 5.化学发光的市场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临床前景 (18) 5.1国外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生产商及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 (19) 5.2国内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生产商及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 (21) 6.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2)

化学发光分析 摘要 化学发光作为光谱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手段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其不需要外源性激发光源,避免了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噪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并具通过特定的化学发光可以定性定量的测定微量物质,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快等特点。本文首先从化学发光的理论依据出发,进行化学发光的分类,化学发光的仪器的国内外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化学发光在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为扩大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在替它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启发,最后进行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了市场分析,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光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应用 0.前言 发光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较低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较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的过程。根据形成激发态分子的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等。 光照发光(photoluminescence)是指发光剂(荧光素)经短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后,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在其回复至基态时,发射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荧光)。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是指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发光现象,如萤火虫的发光,反应底物为萤火虫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利用ATP能,生成激发态氧化型荧光素,它在回复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现在学术界也把生物发光最为化学发光的一种)。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某些物质(发光剂)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一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发光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一些化学反应能释放足够的能量把参加反应的物质激发到能发射光的电子激发态,若被激发的是一个反应产物分子,则这种反应过程叫直接化学发光。反应过程可简单地描述如下: A + B C* C* C + hυ 其中γ为光子,C*表示C处于单线激发态;

化学锚栓技术

化学锚栓技术?适用范围 1、建筑物玻璃幕墙的锚固连接; 2、建筑物外墙各种干挂式天然人造石板的锚固连接; 3、工业和民用的各种电机设备与基座的锚固连接; 4、各种管道支架、电缆桥架的锚固; 5、电杆、灯柱底座安装的锚固; 6、户外或建筑物屋顶各种广告牌支架的锚固; 7、马路、公路、桥梁旁侧护栏支柱的安装固定; 8、港口码头船缆墩柱的锚固; 9、有关砖石砌体的加固连接。 ?化学锚栓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1、化学锚栓的组成 本公司成产的JCT化学锚栓由化学药剂(玻璃管装)与配套金属杆体(优质碳素钢或不锈钢)组成,如图所示。 2、产品特点 ⑴施工安装简捷、方便; ⑵承载快抗拉拔力大,抗剪切力高; ⑶抗震动,抗疲劳,耐老化; ⑷锚固后,可以施焊连接。 材料 1、基材 ⑴化学锚栓用于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 ⑵化学锚栓用于砖石砌体时,砖石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5。 2、化学锚栓杆体 化学锚栓杆体由金属螺杆、螺母及垫片组成。螺杆可分为镀锌螺杆及不锈钢螺杆。金属螺杆的机械性能见表一

金属螺杆的机械性能(表一) 3、化学药剂由混合树脂、固化剂、填料剂玻璃管组成。 4、化学药剂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见表二 化学药剂固化时间(表二) ?施工 1、现场基材表面清除浮尘后,按设计要求放好线,精心施工、确保孔距、孔径、深度尺寸的准确。 2、对螺杆应先除去表面的污物、浮锈,在用棉纱浸入丙酮、反复清洗,彻底擦除油污。 3、施工操作应严格遵守下列程序要求: ⑴用冲击钻或者水钻钻孔; ⑵用毛刷或者压缩空气清孔,建议重复2~3次,孔内不应由明水; ⑶将化学药剂放入清洁的孔内; ⑷用电钻旋转安装螺杆,将螺杆推入孔底,旋转时间不宜超过30秒,不允许采用冲击方式安装; ⑸固化前请勿晃动螺杆。 ?检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