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_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_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_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_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第一位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

正方一辩在陈词确立了这么几点:

1、确立了核心概念:

温饱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进一步将温饱明确为最低生命线,也就是生存。

2、通过对道德自身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两个方面进一步对必要性进行论证:温饱是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御线:仁人志士之所以讲道德就是为了服务于让天下人实现温饱的这个目的。

4、特别提出的是,正方一辩对温饱和谈道德二者的时间关系还是提出了明确的解释:

因为温饱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谈道德,所以二者的产生是先后条件关系,并且先满足的温饱对后来产生的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

反方一辩在陈词中则明确了这么几点:

1、将核心概念温饱定性为:贫困,并不等同于生存线,比生存线的物质条件更高一点,将此与正方的生存严格区分开来。

2、提出了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有理性的人,当然了,这个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这个人是贫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胁的。

3、既然温饱不是生存,那么尽管身处贫困,却无性命之忧,自然温饱和谈道德的关系不是先后条件关系,温饱也够不成对谈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温饱与谈道德二者是可以并存的关系,在贫困的情况下可以谈道德,正方借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请对方提出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当然了,关键还是对温饱这个概念的不同阐释。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在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这很可笑.这是一个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饱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社会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不对他进行教育,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过失就不

是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要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方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是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很是有目共睹.这些成绩都是在中国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孙学军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学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处在哪一个阶段上,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正是中国远古时代道德状况的生动写照.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绝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其环球旅行中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用以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洎今,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齿和爪子横决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陌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也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让我们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掌声)

吴俊仲:各位好!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对方没有针对我方的定义作出答复,只一厢情愿地在对方的定义上加强发挥而已.我们比较一下双方的定义又有什么不同.首先对温饱,我们提出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所讲的饥寒只是指社会一般人、中产阶级的人的饥寒的定义,并不是对方讲的那个饥寒.所以我们并没有承认对方的定义.如果照这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生物学的研究,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就会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对方举出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够实践的规范,不叫做道德.对方只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都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掌声)譬如说,一个医生冒着生命的危险,到瘟疫横行的地区去行医,大家赞美他.但是另外一个医生不去,大家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笑)如果那是道德的话,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不要在这里听辩论,大家去索马里亚.(笑)关于道德的起源,第一,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悉有的情形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可能产生道德吗?大家抢都来不及.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悉有.资源要有,而且你分配后要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这是人类学的研究.从道德跟温饱的逻辑关系看,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之后才产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所以在人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才能谈道德和谐.所以谈道德必须以温饱为前提.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如果在衣食充足的情景之下,在路上看中学生募款,我可以捐出身上的零钱给他,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全部收入给他.因为考虑我的收入,我做得到的就是这些.如果再考虑一个饥寒的情形,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吃不饱,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我方说:人的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去剥夺他就那么一点点生存和温饱.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假如我们现在十个人投票,赞成说将对方的第三辩的财富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笑)这是公认的,这样是对的吗?(铃响)谢谢.

主席:谢谢吴俊仲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严嘉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严嘉:谢谢主席,各位好.如果我的财产充公,能够为很多的人民谋福利的话,那我想,我会选择这样做的,因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掌声)今天为什么我方观点跟对方会出现定义上如此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对方辩友将温饱这个衣温食饱的概念混同于了生存.如果照此办理的话,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温饱的人了,因为他们都不生存不活着了.(掌声)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温饱的人存在啊.下面我从事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第一,在贫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谈道德.鲁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众学生“在陈绝粮”,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谈道德了呢?不!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其实,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中,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拒斥嗟来之食的朱自清,众多的志士仁人无不以其言行甚至生命,驳斥了认为只有在温饱过后才能谈道德的“肠胃决定论”.二次大战的时候,面对法西斯的疯狂空袭,英国民众也并没有放弃他们讲求道德的绅士传统.热爱祖国、伸张正义的信念使得众多尚处在不温不饱状态下的英国民众们顽强抗争着.面对着这些贫寒但是高贵的灵魂,来自英国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我们“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吗?第二,即使温饱了,富足了,道德水准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有时候甚至会倒退.中国就有句古话,叫做“饱暖思淫欲”,而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由盛及衰,正是由于其举国上下,不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物欲横流的恶果.日本可以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坛丑闻却不绝于耳.竹下登被贿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诱下了水,而金丸信呢,终究未能取信于民.(掌声)第三,对于尚未实现温饱的社会来说,谈道德不仅仅应该、可能,而且尤为重要,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理论,杜维明先生的新儒学与工业东亚的阐述,无不表明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在经济资源愈是匮乏的时候,良心和社会舆论就愈是应该而且可能承担它们的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昭示了我们(铃响),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现在是他们正面交锋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先让我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四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正式开始.季麟扬:我先请问反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复旦大学里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人做

得到,这样能算是这种道德在社会上得到推行了吗?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引《礼记·礼运篇》上面“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请问“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

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掌声、笑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

吴俊仲: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又饥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块面包,你会用道德惩罚他吗?

季翔:难道法律中就没有道德观念吗?(掌声)

孙学军:对方三辩提出的问题从逻辑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有这个可能.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他解决温饱了.这是一个很方便的虚伪做法.(掌声)

严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笛卡尔和范仲淹,哪一个不是在贫困中培养起他们的高尚的道德呢?(掌声)

吴俊仲:我方认为,温饱,你要求他谈道德就是我吃得饱饱的,对方饿得很惨,但是大家为我好,这有什么不好呢?这种观念是错的.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法律等于道德是苏格拉底那时候的观点,对方有两位学法律的应该知道.谢谢.

季翔:法律中难道没有道德观念吗?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宋《刑统》到《权利法案》,请对方告诉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观念?(掌声)孙学军: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告诉你了,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暂且不提这个问题,请问,对方刚才说了英国民众在二次大战中发扬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明,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问题来否认它是在温饱程度上讲道德的.严嘉:《邱吉尔传》告诉我们,那时候好多穷人是怎么去填饱自己肚子的呢?是去排队买鸟食,还买不到啊(掌声)

季麟扬:对方同学一直回避一个问题,你们总是举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为,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请问对方,你们认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内,有几个人做得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有几个人是欧阳修?有几个人是笛卡尔?有几个人是范仲淹?

姜丰: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仁人志士,那我们谈谈普通人.刚才对方三辩讲到一个小孩子的例子,那我问对方辩友:如果在你吃不饱的情况下,你就不谈道德了吗?(掌声)

吴俊仲:对方是基于道德已经在心里的概念,你设身处地想,你饿得什么都没有了,你要谈道德,这是人道的吗?这公平吗?谢谢.

蒋昌建:对方认为,教唆一个人追求温饱这就是最道德的.我们教唆一个贫寒的人去抢麦当劳,看样子是最道德的喽!

孙学军:但我们的这个同学可以在他饥寒的时候帮助他,但是如果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怎么去帮助呢?我们讲问题要讲究功效,要做到任何事情都要从结果考虑.如果他根本就达不到什么功效,他何必做这件事情呢?

季翔: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你十年前吃过一碗“莫莫咂咂”(注:马来西亚流行的一种食品)吗?(笑声、掌声)吴俊仲: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严嘉: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长时间掌声)

孙学军:难道我们能不顾温饱而只谈道德吗?请回答这个问题.

蒋昌建:对方还没有论证如果温而不饱该怎么样?减肥小姐可谓是温而不饱,那这个减肥中心不是按照对方的逻辑要变成拳击场了吗?(掌声)

吴俊仲:对方已承认超道德行为不是道德,对方所有的论证与道德论证都已证明是错误的.减肥中心那里是温饱的,对方理解错误.谢谢.(笑声)姜丰:对方讲的无非是温饱也能谈道德.这一点我们什么时候反对过了?问题是对方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请对方举例说明,哪怕是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

孙学军:请对方不要搞错.我方在一开始就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指我们谈道德不能够脱离温饱,对方能够对这个问题作出批评吗?

蒋昌建:任何理论应用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比解一个一次方程都简单.请对方不要回避我们的问题,举出你们的实例来.

吴俊仲: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哄笑声)其次,对方的解释依然是在饥寒的情形你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要求,这可以吗?请回答.

季翔: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判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

吴俊仲:对方没有任何攻击,难道就可以不成立吗?没有攻击,我就失败了吗?

姜丰:就是因为对方可攻击的地方太多了,我们攻击不过来了啊.(笑声)(正方铃响)

主席:(反方)请继续.

蒋昌建:对方把温饱等于生存的话,我们说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处于饥寒状态,那么按照对方的逻辑的话,人类社会早就不存在了,你我之间恐怕不是在这里辩论了,而是在哪个阴曹地府里展开了.

严嘉:本该修身养性的和尚尼姑们如果信奉的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话,那恐怕是炼不成什么正果的.(笑,掌声)季翔:世界上不是缺少道德,只是缺少发现道德的眼睛.莎士比亚早就告诫英国人:“如果丧失天良,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

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更要谈道德,否则不就是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蒋昌建:对方认为贫困向温饱的追求过程当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所谓基本的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笑声)

严嘉: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笑声)

季翔:我方从来就不否认谈道德和温饱有关系,但关键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是谈了道德才能温饱呀.

姜丰: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实例来.

蒋昌建: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杆——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我想在座的有一位神学的教师,他一定知道弘一法师在修炼的时候,可谓是不温不饱,(铃响)但他还不是“佛心常清静,无处染尘埃”吗?

主席:对不起,时间到.非常精彩的自由辩论.经过了这个刀来剑往,字字珠玑的自由辩论之后,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蒋昌建同学总结陈词,时间是4分钟.(掌声)

蒋昌建:谢谢主席,谢谢各位.经过刚才一番的唇枪舌剑,我的肚子的确有些饿了,但是我仍然要把道德问题谈清楚.(笑声、掌声)下面我总结对方的几个基本错误.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李代桃僵”,对方用温饱过来代替温饱,用温饱等同于生存来构建他们的立论基础.这显然是错误的.对方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扬汤止沸”,认为一个贫寒的人只要教唆他追求温饱就可以了,从来不问用什么手段,我刚才已经说过,如果到麦当劳里面打砸抢的话,这难道就能合法地追求到温饱了吗?这显然又是荒谬的.对方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避实就虚”,对方始终告诉我们温饱能够给谈道德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没有说不温饱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谈道德.对方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指鹿为马”,把谈道德与谈道德的效果混为一谈.对方今天的论点可谓是云山雾罩,让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相反,今天我们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论证了,只要基于理性的人类存在就能够谈道德.

下面我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我方的立场.第一,谈道德是基于理性的人.只要人类存在着,就能够谈道德.“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人能够基于自身的理性而谈道德.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温饱为基本前提而谈道德,恰恰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伟大和崇高.第二,谈道德是基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选择.人类如果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谈道德.否则必然导致人类历史生活的毁灭.群体统一的行动是社会生存下去的基本方式.而统一的行动是要以谈道德为前提.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谈道德,才能保证社会的相对的稳定和有序,才能赋予整体人类活动的价值内涵.这是谈道德被历史和经验证明了的社会意义.第三,谈道德是基于人们摆脱贫困的热望.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要谈道德的理念,更要谈在现实社会当中的人类该何去何从.环顾当今的世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们成千上万,他们怎么办?不谈道德了吗?对方能够设想一下,在纷争四起的社会条件下,丧失人伦能够促成繁荣富强吗?相互残杀的鲜血能够浇灌出温饱的果实吗?显然不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贫困向人类发出强烈挑战的时候,就更要谈道德.(嘟)第四,当人类迈向未来世纪的时候,更要基于人的理性来谈道德.当今的世界,环境、人口、饥饿、战争等等的问题都存在于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当中,他们不谈道德了吗?不谈的话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从罗尔斯到唐君毅,又有哪个伦理学家不告诉我们要呼唤人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呢?我们、你们和他们难道还要让自己的心智像风、像雨,以对道德的沉默来拯救这个越发脆弱的星球吗?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长时间掌声)

主席:谢谢蒋昌建同学的总结陈词.最后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季麟扬同学总结陈词,时间也是4分钟.(掌声)

季麟扬:主席、各位评审教师、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想对方一再地提到在饥寒的时候也能谈道德.但是请注意在这个时候,您所谈的道德不能够帮人马上解除饥寒,您还能够谈这个道德吗?您现在肚子饿了,您还可以坐在这边继续谈,那是因为您已经吃过晚饭了.晚饭没吃也没关系,下餐还有得吃,这不叫饥寒哪!这您还是有温饱的.如果您已经三年五年长期处于饥寒之下,今天您哪有这个身份、地位和心情坐在这个台上跟我们大谈道德呢?无论道德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或者是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准则,今天我们要谈道德必须承认在人类生存的条件下谈才有意义,而人类求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温饱确实是人类为求个体的生存,为延续种族的生命而最基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看温饱的时候,必须了解温饱是一种连续的变量.也就是说,从三餐不济到丰衣足食之间,有许多层次的温饱.对方同学借助于简单的二分法,将天下人分为有温饱、没温饱;有道德、没道德.这么简单的分法怎么能把道德和温饱的关系讲清楚呢?所以我们建议,要检验道德和温饱的关系就必须了解道德与温饱是一个连续的变量.我们必须看他们相互之间变化的趋势以及相对的关系.我方刚才已经充分论证了.我们社会要谈道德就是要使一项道德能够在社会上推行成功,道德不能实现光谈有什么用呢?您饥饿的时候很想谈道德,但是您做不到啊.那么这个时候,我方的论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第一,我们从逻辑关系看,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小娃娃刚生下来,他就想吃想要有温暖,但是人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才产生的,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社会的和谐,所以如果人都不在了,那还怎么谈道德呢?所以谈道德就不能离开温饱这个前提.第二,从政府施政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道德建设当然是重要的,也唯是因为我们要把道德建设建筑在坚固的磐石之上,所以我们主张道德的提倡必须与经济建设双管齐下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三餐不济,衣衫褴褛的人民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实际.第三,对于饥寒的人,我们也认为他们应该也可以谈道德,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将心比心,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谈的道德更应是能帮他们解除饥寒再进一步过上好日子的道德,从这个角度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嘟)最后,让我们从整个人类需要繁荣发展的最高原则来看,少数人或许为了个人的理念可以鄙视甚至放弃温饱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整个社会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能够像现实颜回那样仁人志士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那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并不能够被视为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道德.所以综合以上的论述,对方一直在强调少数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所以从我们社会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从政府施政的角度、无论是从逻辑关系、无论是从饥寒人所需要的道德,或者是从整个人类繁荣发展的趋势……

评论.我们今天晚上的辩题是,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个论题在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平衡的,因此论题本身并没有对任何一方特别有利、或者有弊.正方在开始的时候,第一位队员气势庞大,非常肯定,非常有把握的,好像连珠炮那样自问自答,一直以一些机要的问题要对方来回应(笑声),非常有效,非常有说服力,可惜这个气势,这种非常难得的辩论技巧并没有在整个辩论过程当中持续下去,而正方从开始到末了实际上并没有否定道德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他们只不过是在重复地强调说我们不能离开温饱而空谈道德,这一点对反方来说并不容易回应,意思就是说正方一直在强调温饱和道德的关系是先后次序的问题,温饱是先决条件,先温饱而后谈道德才有意义.正方也非常有力地反驳了反方一个论点,反方引证了历史不少的事件和人物说明历代以来有不少伟大的人格是在不温饱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这是反方的很重要的论点,但正方在回答的时候说: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人,但是这些人,道德崇高的人,在不温饱的情况之下建立起人格的人,毕竟还是属于少数的,因此不能够变成普遍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方也许有一个弱点,就是在辩论当中没有很有效地重复地把这个温饱和生存分清楚,这使得反方有机可乘.反方一开始的时候就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位队员说,历代以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不温饱社会的人就不谈道德了呢?当然历史的见证对他们有利,这一点使得正方不容易反驳.反方也在整个辩论过程当中没有否定温饱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强调——重复地强调: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那就是说人类在还没有达到温饱的情况之下还是可以谈道德的,并且必须继续谈下去.反方也举了不少例子,刚才已经说过了,历代以来的确有不少人是在很坏的情况之下——不温饱的情况之下——建立起非常崇高的道德人格的,并且反方第一位同学还引用雨果的话说:“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反方始终以道德为前提,认为只有道德才能够真正使社会安定,并且给予社会以内容,因为这样最终才能保证人的温饱.反方也非常有力地引用了古代的罗马帝国以及现代的日本的例子说明

了人在温饱了以后是可以走向道德沦丧的道路的

双方的攻防体系做一个简要概括:

正方:

1、温饱代表最低生命线,等同于生存。

2、温饱是谈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二者关系:温饱是谈道德的基础,温饱的满足先于谈道德,对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4、仁人志士属于超道德行为,不可提倡。

反方:

1、温饱是贫困,不是生存。

2、有理性的人是必要条件,当然有理性的人是在贫困情况之下可以存在。

3、二者关系:不是决定关系,更不是先后条件关系,而是并存关系。

4、更高的价值标准:在贫困的条件下谈道德。

第一,如何相对,就是对道德标准的制定的高低.高道德的人,没有温饱也不会去偷去抢.(我没有用'犯罪'这个词是因为偷和抢被认为在一般的社会社会道德观念下是犯罪, 那么特殊情况下如果,假如法律根本没有规定,那么我们以内心的感觉可以说那是不道德的但不是犯罪.这在很多情况下制定法律很困难的原因之一.)低道德的人很富足还可能更加贪得无厌.另外,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道德的高与低会造成很多矛盾,用高标准去衡量做不到的人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了,例如考试60分及格,但是一个学生确实尽了最大努力还是只考了50分,那么他及格了吗?我认为是及格了.如果老师知道他尽力了还不让他破格及格那么老师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了. 第二,什么是人的根本需求,这是很广的问题.温饱是吗?快乐是吗? 温饱是以唯物论为思考前提,快乐是以为心(灵)论为前提.人们一直在争论不休.很多宗教学认为'灵'是上帝,肉体是魔鬼.如果一个人的"魂"服从于肉体则会做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本人认为既然是一个可以选择和思考的人,那么精神和肉体就不可分开.因为如果只有魂和体,那就只是动物.如果没有了肉体那么就是现在的"雷峰"了,因为他的体没了,灵魂还在.

什么才算温饱呢?孔孟时代的人生活肯定比我们差得多得多,那么是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都不该谈道德?人是很容易向自己

的私欲妥协的,不道德者的最大借口就是“我没办法,我是不得已”。人如果可以向饥饿低头,那么也可以向威胁低头,可以

向上级低头,可以向强盗低头、可以向诱惑低头。你不能指责周作人当汉奸,因为他收到了死亡威胁。所以道德是无条件的。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第一位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 正方一辩在陈词确立了这么几点: 1、确立了核心概念: 温饱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进一步将温饱明确为最低生命线,也就是生存。 2、通过对道德自身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两个方面进一步对必要性进行论证:温饱是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御线:仁人志士之所以讲道德就是为了服务于让天下人实现温饱的这个目的。 4、特别提出的是,正方一辩对温饱和谈道德二者的时间关系还是提出了明确的解释: 因为温饱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谈道德,所以二者的产生是先后条件关系,并且先满足的温饱对后来产生的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反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 反方一辩在陈词中则明确了这么几点: 1、将核心概念温饱定性为:贫困,并不等同于生存线,比生存线的物质条件更高一点,将此与正方的生存严格区分开来。 2、提出了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有理性的人,当然了,这个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这个人是贫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胁的。 3、既然温饱不是生存,那么尽管身处贫困,却无性命之忧,自然温饱和谈道德的关系不是先后条件关系,温饱也够不成对谈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温饱与谈道德二者是可以并存的关系,在贫困的情况下可以谈道德,正方借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请对方提出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当然了,关键还是对温饱这个概念的不同阐释。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道德是否是谈温饱的必要条件[2]

早在几千年前,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就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温饱”仅仅指“吃饱穿暖”,即你所谓的“物质温饱”。而你所谓的“精神温饱”则是“谈道德”这一层次了。“道德”是在“温饱”的经济基础上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境界。管仲的话犹然在耳,他的意思是指“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前提。 管仲: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为:仓库里有充足的东西,人就能知道礼貌;丰衣足食人就知道荣誉和耻辱。也就是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马斯洛指出人类有五个需要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对方辩友所说的名言,他们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么具有震撼力的名言的前提也是因为他们处于温饱状态呀!也就是说先有温饱,才有活着的他们,再有他们提出的观点呀!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第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相应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道德是建立在“温饱”的经济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精神状态的一种境界。所以当经济基础达到温饱这一水平时,我们才可以推广道德。 第二,从道德的起源看,道德并非是自古就有,凭空产生的。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而逐渐显现的。人类想要发展生产力,当然要先吃饱饭,而当生产力水平满足了人类温饱的时候,人类才进入了一个推行道德的时代。所以说温饱在前,道德在后。 第三,对方刚才说“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有理性的人类存在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温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也就是温饱。只有满足了这个需求,才会去追求更高册层次的东西。而道德作为最高层次的需要,当然需要温饱作为必要条件。“亚圣”孟子早就揭露道:“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过为已,救死不赡,奚暇礼仪。”可见,温饱是人类思考道德礼仪问题必须要过的一道坎。没有温饱的支撑,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 第四,我方重申“谈”是推广的意思。我方一辩以明确给出道德的定义,是社会价值观。那么,既然要推广它,就必须要教化。对方辩友可知道,就在我们说话的同时,世界上还有8.54亿人正在饥饿线上挣扎,每年有600多万的儿童死于饥饿。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学们!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果不能保证人们的温饱,还谈什么道德呢?如果对方仍然坚持己见,又将有多少可怜的孩子将在你们侃侃而谈的道德声中失去生命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性,而谈道德是指推广道德,不能以圣人英雄和志士仁人的个例来说明整个社会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如果我们以个人代表社会,那岂不是以偏概全吗?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是对方辩友饿着肚子,站在寒风中,还能和我们谈道德吗? 纵观古今,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但凡出现大量饿死人的现象,吃人的事情就一定会相伴而生,大唐王朝的下半段动乱频繁,著名动乱分子黄巢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总结陈词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总结陈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对方辩友一起讨论: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对方辩友能够结合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引经据典论述了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犯的几个错误。 首先是避实就虚,刻意夸大。对方辩友提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并因此而产生了法律,所谓的统治阶级的意识的体现。道德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自发形成的规范,可以说,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的成长慢慢扩张,乃至几乎涵盖人们行为的全部。”在这里要提醒对方辩友,这只是证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并不说明道德能够脱离温饱而谈。而对方辩友既然承认了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那么不就是说明了一点:道德是在人类出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温饱。对方辩友想避实就虚,刻意夸大道德的重要性,但这恰恰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逻辑混乱,概念模糊。对方辩友提出:道德也是人们有饭吃、有衣穿,吃得饱、穿得暖的保证。道德作为意识类的东西……意识能保证我们的温饱那我们都去谈道德好了,还用上班领那点可怜的薪水再说了,道德是意识范畴,温饱是物质范畴,学过辨证法的都知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其次表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能动作用的大小、其发挥程度,一刻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由此可见,事实和对方辩友的观点相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则属于物质范畴,可见温饱决定道德,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最后是陈词旧调,毫无新意。综观对方辩友的整个辩论过程,只不过是继续辩友的观点反复强调道德如何的重要,并列举了许多例子,而这些例子都离不开温饱。比如女为悦己者容,在男人面前光光鲜鲜的,又斯文,讨男人喜欢,使环境亮堂,不也是讲道德吗女士们哪怕抖得再怎么浑身簌簌,裙子下面不会去穿条长裤吧。大家都知道要穿的好肯定要在温饱的前提下,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对这个辩题,我方前两位辩友都作出了充分的论证,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这里,我将继续深入论证我方观点。在谈这个问题前,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正确答案是: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而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温饱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既然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那么,温饱则是谈道德的基础。什么又是基础呢汉语词典对基础的定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由此可见,温饱是谈道德的根本或起点。没有温饱这个起点,怎么会有道德谈呢显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和道德的概念辩论双方都有了明确的认识,这里我不再重复说明。但我们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温饱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离开温饱来谈一切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包括谈道德;而谈道德是指推行、实施道德。谈道德的前提首先是满足温饱,也就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对方辩友列举了许多即使在饥饿情况下或者某些历史名人在没有温饱的状态下也能谈道德。其实我们无须为那些个别的事例继续纠缠下去,论据要充分,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最基本的、最普遍、客观的例子——从人类产生,他们首先寻求的则是生存下去的环境和满足自身发展的所需,温饱则是必要条件。请问对方辩友,人类是因为谈道德而繁衍到现在吗如果他们放弃温饱而谈道德,现在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所以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第一位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 正方一辩在陈词确立了这么几点: 1、确立了核心概念: 温饱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进一步将温饱明确为最低生命线,也就是生存。 2、通过对道德自身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两个方面进一步对必要性进行论证:温饱是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御线:仁人志士之所以讲道德就是为了服务于让天下人实现温饱的这个目的。 4、特别提出的是,正方一辩对温饱和谈道德二者的时间关系还是提出了明确的解释: 因为温饱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谈道德,所以二者的产生是先后条件关系,并且先满足的温饱对后来产生的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反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 反方一辩在陈词中则明确了这么几点: 1、将核心概念温饱定性为:贫困,并不等同于生存线,比生存线的物质条件更高一点,将此与正方的生存严格区分开来。 2、提出了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有理性的人,当然了,这个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这个人是贫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胁的。 3、既然温饱不是生存,那么尽管身处贫困,却无性命之忧,自然温饱和谈道德的关系不是先后条件关系,温饱也够不成对谈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温饱与谈道德二者是可以并存的关系,在贫困的情况下可以谈道德,正方借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请对方提出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当然了,关键还是对温饱这个概念的不同阐释。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在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这很可笑.这是一个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饱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社会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不对他进行教育,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过失就不是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要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方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是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很是有目共睹.这些成绩都是在中国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孙学军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学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谢谢主席!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 大家好! 破题立论,让我们对辩题有个理解。所谓“温饱”是指“穿得暖,吃得饱”,满足日常生活所必须;“谈道德”则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持续的理念,一种代表着社会正面价值取向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的社会意识形态。再有“必要条件”,是指当A,B两事件同时存在时,B能反推出A则说A为B的必要条件。 今天我们所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指的是谈道德是基于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前提下进行的。 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考虑,纵观古今,只有有了温饱才能更好的发展道德,任何时期道德的空前繁盛,都是因为该时期解决了百姓的基本温饱问题,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百姓安居乐业,才使得道德兴盛发展,反而观之,民国时期的灾荒、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可怕地步,试问整个社会的道德何在?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温饱是何等重要,当温饱解决不了时,人们开始寻找食物,甚至最后走向自相残杀以维持生存,试问,当面临死亡的他们用什么来考虑杀人吃人是不道德的?倘若一个人连自身的生命都无法继续延续,那他拿什么谈道德? 其次,从道德本身考虑,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在温饱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谈论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暂且抛开国家社会政策不论,有多少人在企盼过丰衣足食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我们都在看着疯涨的物价,感叹生活现状的各种不尽人意,更何况是那些还在为明天能否吃上饭而整日担忧的人。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因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过上更好日子,所以大家都在竭力去提高自身,保证温饱,从而才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最后,我方并不否认,温饱不能满足时,也存在少数品德高尚的人,但这并不能说明没有温饱,道德就能提升到更好水平。所谓道德,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品德高尚的人的存在并不是道德水平的提高。更何况,伟人毕竟是少数。来看看社会中的大多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论处在任何阶段,想要提升自己,必定都是自己过上了满足温饱的生活,从而才会朝着道德精神方向更好的发展。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温饱是形成道德的底线,是发展道德的动力,同样也是提升道德至关重要的条件。事实摆在眼前,道理显而易见,人生在世,最终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幸福生活啊!幸福是什么,对于每个人意义并不见得相同。但是,请让我以一个大多数中普通的一员告诉大家,幸福就是吃饱穿暖后得到精神情操的升华!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首先,“温饱”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吃得饱穿得暖,是人类生存的质和量的问题,是高于生存的状态,(对方辩友把温饱等同于生存,显然是不合适的)其次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谈道德”更是人类自主追求向上的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行为,是人类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合理诉求。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下面,我方从3个方面阐述温饱与道德的关系: 1、温饱的保证的确有益于道德的进一步提升,但同时。道德的提高可以促使温饱更快更高水平的实现。因此道德与温饱并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最朴实最基本的道 德观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 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逐步形成规范与有条 理的道德体系与伦理观。对 方辩友读过援藏青年志愿 者日记吗?西部贫困虽是物 质生活贫乏之地,但那里绝 不是“道德”沦陷之灾区。在 那里,平朴的民风四处可 见,温饱得不到满足的群众 从没有舍弃过人类最真、最 基本、最朴实的“道德”观 念。因此,温饱与道德无法 构成必要条件的关系。 2、道德在人类发展过 程中根植于其潜意识中,无 论什么条件下人类都应该 也必须谈道德。“道德”没有 贵贱之分,贫困者绝不是 “道德”的弱势群体。温饱满 足的是人类一定程度的物 质需要,而道德满足的是人 类最基础的精神需要。难道 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使我们 的肚子饿了,我们就能允许 我们的大脑也处于饥饿状 态吗?那岂不是双重缺 失?因此,无论什么条件 下,谈道德都是人们内在的 不可放弃的追求。 3.从古至今无数事 例告诉我们,温饱不满足 时,谈道德是多数人得内心 追求,而不仅仅是少数仁人 志士的选择。“风雨浸衣骨 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 征精神告诉人们,不是只有 个别的“仁人志士”才能在 恶劣的条件下,坚守道德;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地 区、许多群众都处于温饱线 之下,但中国大陆也没有出 现动乱与“道德”尽失之局 面,广大人民群众以“道德” 为信念维系着整个国家的 团结、尊严和整个社会的稳 定。 根据以上观点,我 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 必要条件,接下来我的辩友 还会从理论事实和价值层 面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观点, 谢谢大家。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自由辩

马斯洛需求理论 1、按照联合国温饱标准,人均每天收入不足五元就是不温饱,那您觉得他是应该先去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去谈道德? 2、要用五块钱度过一天生活的人,他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谈道德? 3、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需求的实现是要一个一个来的,先解决最基本的。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没有温饱时,是没有精力思考其他的问题的。 1.94年宁夏固原由于人们吃不饱饭,发生了动乱,但政府没有去跟百姓推行道德,而是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对方辩友怎么看? 2.2015年安哥拉动乱,人们生活得水深火热,他们喜欢敲诈游客,这里为什么没办法推行道德,谈道德?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府都要优先解决温饱问题,而没办法置温饱于不顾的谈道德。 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1、今天对方辩友试图证明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什么温饱就不可以是 必要条件呢?难道不能二者都是吗? 2、少吃饭是减肥的必要条件,就因此得证多运动不是了吗?显然不能。请对方 辩友接下来正面论证温饱和谈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 区分有道德与谈道德 天性驱使下的道德 1、人只要做出能体现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在谈道德吗? 2、帮助他人是有道德行为,今天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下意识地跳水救了一个落水的儿童,这是不是在谈道德? 追问:本能地跳水救人这也是在谈道德吗? 3、今天我尊重生命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在高速路上突然看到一只狗

下意识急转弯,是不是在谈道德? 4、我们不能将天性驱使下做出的个别道德行为与谈道德混同。 外在约束下的有道德 1、喝酒不开车是有道德的行为,如果我今天不酒驾是因为我害怕被关到山上十二天,这是不是在谈道德? 2、不在公共场合抽烟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不抽是因为这个商场吸烟罚款贰佰元,我是不是在谈道德? ? 3、我们会发现,人在做出一个道德行为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本能,有可能是因为外在约束,所以有道德行为与自觉自愿地践行推广道德的谈道德是不同的概念。 超道德解释 今天对方辩友是给我们举了很多宁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都要帮助别人的伟大高尚的例子,但我方已经说明了这些属于超道德,超道德就是指虽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不是普罗大众都能做到的,它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道德范围,所以用超道德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没温饱也可以谈道德。 谈道德是一种我做我也希望你做,能够被推广的价值。当体现超道德的行为比如见义勇为出现的我们会去赞颂它,但这种价值没有办法普遍推广。就像我们不会去要求体弱的儿童、不健壮的女人有机会就去见义勇为一样。所以说不具有普遍性的超道德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德。 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如果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在大灾大难面前礼让他人,把活下来的机会让给别人,那是不是就没有人能活下来了呢?可见超道德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谈的道德。 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我们这个社会弘扬超道德的事迹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并且它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已,但如果把超道德行为作为一种道德义务的话,这个社会将会不堪重负。 对方辩友,今天我方并不反对超道德的行为,我方同您方一样尊重崇尚这些人和事,但是我们说超道德不属于道德,所以希望今天您方不要再用超道德例子来论证您方立场了。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长期不温饱,短期不温饱(饥寒) 谈:将“谈”解释为推行、建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日常语言中,“谈”常常就不能理解为“谈论”,最典型的如“谈爱”,显然就不能理解为“谈论爱情”,而是进行或实施恋爱的行为,再如:我们必须先把这件事解决了,才能谈下一步的行动。这同样是“进行”的意思。正方还应否定解释为“谈论”的可能性,因为作谈论解释,辩题将毫无意义,如果只是谈论的话,那随时都可进行,除非人不活了,这是无可争辩的。 谈是瞬间产生;推行需要维持。 道德: 必要条件:不等于不可分割 谈道德主体是民众的道德,而非政府的道德 帮助饥寒的人的道德,而非饥寒的人的道德。 社会人的道德,而非个体人的道德。 例子:管仲: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超道德代表)(道德主体) 对方可能1:只抛出结论,我们要求他去论证 2:对道德理解为外在规范 3.:只举圣人的例子(可以论证道德与超道德) 4.对方如果说不温饱社会也谈道德的例子,可以反问是从来不温饱还是尚未温饱。

5.只是论证道德的作用,而非论证没有温饱也能建立道德。 6认为道德建立了就与温饱有了相对独立性。(错误的观点) 把温饱和道德两者不要对立起来。从事实来看,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为了道德而完全抵制温饱,通常都是二者兼得,相互促进的 反驳可以用到的 1.历史范畴:不同社会有不同道德规范,古今,中西的差别为什么?因为经济基础不同道德中已经包含了温饱 2.我们讨论的不是谁更重要,而是两者的内在关系(必要条件) 3.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温饱实现、个人生存,而不是温饱更重要 4.道德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存在的。道德是人的理性,以及人际关系(关系的前提条件生存,经济基础) 5.功能与目的:①别总提重要性,温饱道德两者并不是分割对立的 ②目的与手段道德是你的目的,生存是实现的一种手段。 6.请证明在缺乏温饱情况下使道德观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或成功推行一种新道德观的实例。 7.我们说的实施道德要以温饱作为保障,而非建立道德观念要以温饱为基础。 8.

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姜丰(担任一辩)、季翔(担任二辩)、严嘉(担任三辩)和蒋昌建(担任四辩)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 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

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 谢谢主席!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论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将道德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和普及。下面,我就从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论述:第一:从逻辑学必要条件的定义上来说,我方今天论述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并不表明温饱是谈道德的唯一条件。谈道德需要建立在多方基础上,而温饱则是谈道德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并且请大家注意,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温饱与道德哪个更重要,而是说温饱是第一性,道德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所谓温饱,是指人们能够相对稳定的维持衣暖食足的一种生活状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第一阶段的生理需求和第二阶段的安全需求定义为温饱阶段。他认为,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时候,人们便不会也无法去追求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想,如果连温饱都没能达到,人们又有何种精力和动力去谈道德呢?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第三,相对应的,道德是一种意识。它有社会性,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被温饱这个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境界。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对于一个饿得嗷嗷大哭的婴儿来说,你是应该先教导他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呢,还是应该先喂第四,从谈道德的目的来看,人们谈道德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我们所谈的道德必须

能够推及到社会大众,成为普遍约束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从而使社会达到相对有序和谐的状态。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念、个人的政治抱负就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谈道德的范畴。一个垂死挣扎的人能够 讲道德,但是能推及社会大众吗?显然是不能。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侃侃而谈,是因为有无数的劳苦大众在为我们的温饱而奔波。我心存感激,更希望所有心存善念的人们能够更多实际的帮助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群,而 不是以传教者的口吻,告诉他们:应该道德!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发言总结

反方: 一辩题解析 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温饱,值得吃得饱,穿得暖。道德,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谈道德,是指有生命,有理性的人类主体,自身讲求道德,并向他人推广和弘扬道德观念。必要条件,如果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因此,从逻辑上看我放的观点即时在解决,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两个命题。 二第一辩词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是否谈道德并非取决于你物质因素,恩格斯说过;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什么是温饱却随着人的意识而改变,因此温饱不是物质,也不能决定要不要谈道德。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他强调的是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而温饱不是生产力。温饱是唯物主义的范畴,道德是唯心主义的范畴。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 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总结陈词修订稿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 件总结陈词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对方辩友一起讨论: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对方辩友能够结合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引经据典论述了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犯的几个错误。 首先是避实就虚,刻意夸大。对方辩友提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并因此而产生了法律,所谓的统治阶级的意识的体现。道德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自发形成的规范,可以说,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的成长慢慢扩张,乃至几乎涵盖人们行为的全部。”在这里要提醒对方辩友,这只是证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并不说明道德能够脱离温饱而谈。而对方辩友既然承认了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那么不就是说明了一点:道德是在人类出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温饱。对方辩友想避实就虚,刻意夸大道德的重要性,但这恰恰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其次是逻辑混乱,概念模糊。对方辩友提出:道德也是人们有饭吃、有衣穿,吃得饱、穿得暖的保证。道德作为意识类的东西……意识能保证我们的温饱那我们都去谈道德好了,还用上班领那点可怜的薪水再说了,道德是意识范畴,温饱是物质范畴,学过辨证法的都知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其次表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能动作用的大小、其发挥程度,一刻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由此可见,事实和对方辩友的观点相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则属于物质范畴,可见温饱决定道德,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最后是陈词旧调,毫无新意。综观对方辩友的整个辩论过程,只不过是继续辩友的观点反复强调道德如何的重要,并列举了许多例子,而这些例子都离不开温饱。比如女为悦己者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请允许我先界定一下概念。什么是温饱?我今天空着肚子来辩论是不是说我没有温饱呢?当然不是,因为我只是一时没有吃饱而已。所以,温饱指的是长期的衣食供应。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长期营养不良和忍受寒冷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威胁人的生命,所以温饱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那么什么是谈呢?字典上的解释是“谈论”。还好我们知道汉语是不能单单按字面意思理解的,放入到具体的语境当中,谈应该是“推行”的意思。道德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比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产生于大众,作用于大众,应当是一种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行为准则(与超道德区分)。我们既然要去推行道德,那这个道德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道德,而是大众的道德(个人的道德不代表道德的推行,不算是“谈”了)。 我方的观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对于广大民众,不保证基本的物质需求,就不能推行一种道德。我方将从以下两点进行论证。 第一,大家想一想,原始人类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除了对抗天敌外,就是为了更好地打猎,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温饱问题。只有在温饱解决了,有了多余资源,才会想到去分配资源,人与人之才间产生了社会关系,才会有一套规范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由此产生了道德。如果温饱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人类一定还处在弱肉强食,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饿了可以杀掉同类来吃,性欲来了就可以侵犯女性,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有何道德可言?所以从道德的产生来说,先有温饱,后有道德。 第二,要建立和推行一种道德,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而基础之中的基础,就是温饱。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多个层次,在底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上层的需求趋于零。需求层次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最基本的就是温饱。在温饱没有解决时,即使有一定道德基础的民众,对于道德的需求也是趋于零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空谈道德,道德是不可能得到推行的。所以从道德的推行上来说,先温饱才能谈道德。 我方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不是告诉大家没有人可以在温饱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坚持道德,也不是说没有温饱的时候就不要道德了,更不是说一个没有温饱的人可以不受道德约束。我们这么说是因为,道德观念一旦确立,便对温饱有了相对独立性,它可能在任何时候约束人的行为。可是,强调道德的独立存在,算是谈了道德吗?道德得到推行了吗?没有。所以,这与我方观点并不矛盾。 综上所述,道德的产生和推行都需要温饱作为前提,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下)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下)首届国 际(华语)大专辩论会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现在是他们正面交锋,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让我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4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正式开始——正方季麟扬:我先请问对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复旦大学里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人做得到,这种道德在社会上能推行得了吗?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新加坡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的《礼运·xx篇》上边“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请问“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 反方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笑声、掌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又饥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块面包,你会用道德去惩罚他吗? 反方季翔:难道法律中就没有道德观念吗?(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三辩提出的问题,从他的逻辑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有这个可能。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他解决温饱了。——这是一个很方便的很虚伪的做法。(掌声)反方严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笛和范仲淹,哪一个不是在贫困中培养起他们的高尚的道德的?(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方认为,温饱……你要求他谈道德就是,我吃得饱饱的,对方饿得很惨,但是大家为了我好,这有什么不好呢?——这种观念是错的。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法律等于道德是苏格拉底那时候的观点,对方有两位学法律的,应该知道这些。谢谢!(笑) 反方季翔:法律中难道没有道德观念吗?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宋《刑统》到《权利法案》,请对方告诉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观念?(掌声) 正方孙学军: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告诉你了,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暂且不提这个问题,请问,对方刚才说了英国民众在二次大战中发扬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明,在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也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例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