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1.2酶与酶促反应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一

4.1.2酶与酶促反应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一

4.1.2酶与酶促反应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一
4.1.2酶与酶促反应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一

4.1.2酶与酶促反应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一

(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4·鹤壁高一检测)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称为酿酶

D.萨姆纳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解析】选D。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阻止了物理消化的进行,从而证明了化学消化的存在;萨姆纳提取到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没有发现RNA起到酶的作用。

2.下列关于酶的实验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该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C.该实验如果将肝脏进行研磨,效果会更好

D.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肝脏质量的变化

【解析】选D。本实验中用的是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溶液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的种类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加入肝脏(含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反应更快,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因变量是产生氧气的快慢。

3.下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根据图中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多为蛋白质

B.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C.此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产物

D.甲与乙之间有专一性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思路:

分析模式图变化情况,关键是确定反应前后不变的是酶,然后确定反应物和产物。

【解析】选C。图示中甲为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该反应是在酶(甲)的作用下将乙分解成丙和丁,且酶与底物之间具有专一性。

【变式训练】过氧化氢酶具有专一性,这种专一性是指( )

A.肝脏细胞中含有而其他细胞不含有

B.能够被蛋白酶水解而不能被其他酶水解

C.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而不能将之分解成氢和氧

D.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不能催化其他物质分解

【解析】选D。酶的专一性是指与催化的底物之间对应关系的唯一性。

4.(2014·西安高一检测)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则处理条件不可能是( )

A.温度不同

B.pH不同

C.酶量不同

D.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需注意两点:

(1)明确酶活性、酶浓度与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关系。

(2)分析底物量对生成物量的影响。

【解析】选D。某种酶催化某个反应,酶的量不同以及酶的活性不同,会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反应平衡,而反应物的量不同,最终会影响生成物的量。

5.下图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横坐标表示pH,将肠淀粉酶(最适pH约为8)溶液的pH由1.8调至12,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

【解析】选C。当pH为1.8时,已导致肠淀粉酶失活,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酶一直没有活性。

6.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去除,并提高Mg2+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思路如下:

【解析】选A。本题中描述了两种物质蛋白质和RNA,但不能判断该材料中蛋白质的功能,因为存在或不存在该蛋白质时,RNA都会催化反应的进行,只能说明RNA具有催化作用。

7.在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某同学将pH分别为1、7、10的等量唾液淀粉酶滴入编号为甲、乙、丙的装有等量淀粉溶液的3支试管中,立即将3支试管置于85℃水浴中,10 min后分别加入碘液,能出现蓝

色的试管是( )

A.甲试管

B.乙试管

C.甲和丙试管

D.甲、乙、丙3支试管

【解析】选D。虽然3支试管的pH有合适的7,以及不合适的1和10,但由于将3支试管都放在85℃环境中均失去了活性,所以淀粉没有被分解。

【误区警示】本题中易忽略的一个条件是温度,会认为pH适宜时,淀粉会被分解,而错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8.下列关于酶的探究实验有关过程如下: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1、2,向试管内各注入2 mL 3%的H2O2溶液;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2号试管滴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堵住试管口后轻轻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记录结果。

(1)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的高低。其中对照组是试管。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3)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实验初期气泡产生的速度和数量,以及。若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4)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继续探究动物不同器官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相同,于是他将猪的各内脏器官各取1克,剪碎后分别放入试管

并编号,设计对照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示加入3 mL质量分数为3%的H2O2溶液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解析】(1)由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相关实验,所以加入Fe3+作为催化剂的一组为对照组。

(2)实验的原理是无机催化剂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物是水和氧气。

(3)实验结果的衡量指标可以是产生气泡的多少,或者是木条的复燃程度即燃烧的猛烈程度。

(4)表中1~4组加入不同的器官,发现加入肝脏的效果最好,从而得出结论:动物肝脏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

答案:(1)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1号

(2)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3)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程度

过氧化氢溶液放臵的时间过长而分解

(4)动物不同器官中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同,肝脏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

【方法规律】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1)根据实验目的,不论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题干中若提到了实验目的,则实验结论一定是与实验目的相呼应的。

(2)根据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如本实验中自变量是生物的不同器官,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4·余姚高一检测)人体中某一过程如下图所示:如果温度增加到45℃,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 )

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

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C.氨基酸缩合速度加快

D.氨基酸缩合速度减慢或不能发生缩合

【解析】选B。图示的过程为蛋白质在酶作用下分解的过程,由于温度升高后酶的结构发生改变,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所以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变慢或不能被消化。

【变式训练】(2013·莱芜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

C.a催化d分解为e、f

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解析】选B。反应中a与d结合,反应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则a 表示的是酶;d分解为e、f。在底物b、c、d同时存在时a只催化d 的反应,说明了酶的专一性;图中只有一种酶,不能明确表示酶的多样性。

2.(2014·济宁高一检测)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5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有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

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只要在0℃和100℃之间每隔20℃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解析】选A。加入各种溶液后,保持的时间为5分钟,所以三支试管中的淀粉都有可能没有分解完毕,加入碘液后都有可能变蓝;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时具有还原性,加入斐林试剂可以变砖红色;三组之间是相互对照的;若将温度梯度设臵为20℃,范围太大,不能准确测定最适温度。

【误区警示】此题中易误认为25℃时淀粉已经分解,所以此组实验中碘液不变蓝色,而漏选A选项,同时不要认为选项D中设臵了温度梯度就能测出最适温度,要注意梯度的大小。

3.(2014·威海高一检测)图中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ab段下降,说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

C.该图显示温度的高低都能影响酶的活性

D.该酶在70℃的环境下活性完全丧失

【解析】选B。图中a对应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所以为酶的最适

温度;曲线ab段下降,是由于酶的活性降低,但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70℃时酶已经没有活性。

4.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

(1)根据图1产物c判断出反应物可能是麦芽糖。

(2)根据图2中的④判断出反应物被消耗尽的时间。

【解析】选C。由图1看出,物质a被水解为2个c,可能是麦芽糖水解为2个葡萄糖;蔗糖水解为1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所以不可能是蔗糖。由图2曲线④可以看出,2 min后物质a完全被分解。由曲线①②③看出,①的反应速率快于②③,可能是酶的浓度大,也可能是温度较②③更适宜,但不一定比②③低。

【方法规律】突破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1)识标:理解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一般横坐标表示温度、pH、反应时间等,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等。

(2)明点:分析图中起止点和最高点的含义,一般起点为零,最高点表示最适温度或pH,酶的活性最大,止点表示酶的活性为零或生成物的量最大。

(3)析图:根据相关原理判断曲线的变化情况,具体看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从而确定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5.(能力挑战题)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

件下,淀粉溶液浓度对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所催化

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

选)( )

A.若在A点时降低温度,则反应速率加快

B.若在A点时升高pH,则反应速率降低

C.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解析】选A、C。由于此曲线是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测得,不论是提高温度和pH,还是降低温度和pH,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B 点时底物是过量的,所以增加底物不会使反应速率增加,此时增加酶的浓度会提高反应速率。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6.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反应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过程能说明酶具有的特点。

(2)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

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3)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

A.氨基酸a+氨基酸b→二肽+H2O

B.麦芽糖+H2O→葡萄糖

C.CO2+H2O→(CH2O)+O2

D.H2O2→H2O+O2

(4)请在下表中写出两个与酶有关的实验中的自变量:

【解析】(1)上图中所示酶与底物的关系,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为酶,变化的为底物,酶与底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酶具有专一性。

(2)酶和其他催化剂一样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3)由图示可知反应前为一种物质,反应后分解为两种物质。

(4)由①中可知底物是自变量,②中是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温度是自变量。

答案:(1)专一性

(2)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3)D

(4)淀粉、蔗糖(不同反应底物) 温度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实验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pH 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恒温水浴、冰浴、吸量管(1 mL6支、2 mL4支、5 mL4支)、滴管、量筒、玻棒、白瓷板、秒表、烧杯、棕色瓶。 四、实验试剂

1(新鲜唾液稀释液(唾液淀粉酶液):每位同学进实验室自己制备,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0.5 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至200倍(稀释倍数可因人而异)混匀备用。 2(1%淀粉溶液A(含0.3%NaCl):将1 g可溶性淀粉及0.3 g氯化钠混悬于5 mL 蒸馏水中,搅动后,缓慢倒入沸腾的60 mL蒸馏水中,搅动煮沸1 min,冷却至室温,加水至100 mL,置冰箱中保存。 3(1%淀粉溶液B(不含NaCl) 4(碘液:称取2 g碘化钾溶于5 mL蒸馏水中,再加入1 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 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1%NaCl溶液 6(1%CuSO溶液 4 7(缓冲溶液系统按下表混合配制。 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0.1 mol/L柠檬酸溶液 pH 体积/ mL 体积/ mL 5.0 5.15 4.85 5.8 6.05 3.95 6.8 7.72 2.28 8.0 9.72 0.28 五、操作步骤 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进行操作: 反应温淀粉酶酶液处理温1%淀粉溶试管pH6.8缓冲溶度/ 液体积度/ 液A体积/ 观察结果号液体积/ mL ?,10 / mL ?,5 min mL min 1 1 0 2 1 0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新)高中生物4_1_2酶与酶促反应导学案无答案必修1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酶与酶促反应 【课标解读】 活动一酶的本质和作用 【导学活动】 1. 酶是指由产生的、具有活性的一类。其中绝大多数 是。 2. 酶催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64页最后一段和P66页知识海洋,完成以下内容。 1.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酶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活,水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凡是能使蛋白质变 性的因素(如高温、强酸、强碱等)都可以使酶变性失活,分析材料可得出什么结论? 2.鉴定某种酶是不是蛋白质,实验思路是什么? 3.S.Altman和Cech发现有些核糖核酸也具有跟酶一样的作用,这又说明了什么? 【巩固训练】 1.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和酶合成的原料分别是() A.细胞核核苷酸 B.线粒体氨基酸 C.高尔基体氨基酸 D.核糖体氨基酸或核苷酸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C.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D.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活动二酶的特性 【思考与交流】 一.酶具有催化性和高效性 1.阅读下图,在实验步骤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2.比较上述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3.比较上述实验2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4.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 称为无关变量。上述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举例说出2个无关变量。 二.酶具有专一性 1.阅读下图,在实验步骤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 ,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酶与酶促反应

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有 机物。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且易受温度和pH等 的影响。 5.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其空间结构并没有 被破坏,在适宜的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而高温、 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去 活性。 1.酶的概念与特性 (1)酶的概念: ①来源:由活细胞产生。 ②功能:具有催化活性。 ③实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连线] 2.酶促反应 (1)细胞代谢与酶促反应: ①细胞代谢是指生物体内不停地进行着的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 ②酶促反应:指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pH: a.在最适pH下,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此pH,酶活性均降低。 b.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②温度: 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超过某个数值后,酶促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b.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 ③酶浓度和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2)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3)低温和高温都会导致酶失活(×) (4)酶的特性只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5)最适温度或pH时,酶的活性最大(√)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解析:选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其中R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 3.人摄入的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分解纤维素,这说明酶具有( ) A.高效性B.专一性 C.稳定性 解析:选B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A.酶是蛋白质 B.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解析:选C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化学本质不同,且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等。 5.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 A.细胞核 B.核糖体C.高尔基体 解析:选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6. 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B.蛋白酶 C.麦芽糖酶 解析:选B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7.下列对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适温度都是37 ℃

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12) 必修一: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⑴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________性、________性,并且需要____________的条件。 ⑵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⑶一种叫RNaseP的酶,它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科学家将这种酶的蛋白质除去,同时提高镁离子的浓度,留下来的RNA仍具有与该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事实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酶催化作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酶促反应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⑹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酶的合成场所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化能是指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 的能量。右图为酶促反应过程中活化能的改变, 据图可得出哪些结论。 3.下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图解,据图分析: ⑴甲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 ①经高温处理过的细菌,在温度降至最适温度时,能否继续存活?为什么? ②经冷冻处理过的细菌,在温度升至最适温度时,能否继续存活?为什么? ③通过该曲线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乙为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

高中生物酶与酶促反应优秀说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酶与酶促反应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传授“对照实验”的思想方法理解酶的特性、酶促反应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理论—实践”的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生物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要学习的是酶与酶促反应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的必备知识 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ATP的知识后学习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酶和ATP是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于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对照实验的基本思想利用实验探索的直观性借助实验现象理解酶的化学本质、特性、

影响酶促反应、酶的应用等多个领域的问题 难点: 酶的特性的实验探究 学会分析各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编排特点 1、简洁明了 “酶与酶促反应”知识介绍精干便于阅读; “边做边学”“课题研究”“放眼社会”“评价指南”“拓展视野”目的清楚 2、注重探究 知识与动手结合 知识与动脑结合 3 、图群丰富 实验图示、知识图示、实物图示结合 三、教学对象 (一)知识与经验 1 、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常识有化学实验的基础 2 、前面学习了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等生物学实验

(二)学法与技巧 1 、学生具备用阅读、协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 2 、学生具备实验探究的基本常识 (三)发展与提高 1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2 、培养分析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想 1 、思想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知识呈现、情景创设、自主协作、知识建构 2 、过程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题引入、学生阅读、方案讨论、学生探究、实验分析 3 、认知方法:体现认知规律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设计思想综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图示引入、学生对教材阅读、提出问题实现知识的呈现和情景创设;探究方案的讨论在进一步创设情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协作式的探究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分析探讨及事例的分析等活动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在整个学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的设问、实验方案的讨论、探究结果的分析和事例分析体现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 小题, 1-10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 分。11-18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 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D.2CO+O2=2CO2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成绩: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一一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离鉴定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I .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 酶学实验。二、实验基本原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 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 103-1017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 无催化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 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 绝对专一性: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 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 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 有些酶只有 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 D-型 糖而不能作用于 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 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采用 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 edict 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 2CO+ 2H 2O 2NaOH + fCO CuSO+ 2NaOH Cu (OH ) ■ 2 + Na z SO 还原糖(一CHO or — C=O )+ 2Cu (OH ) 2 CU 2O (砖红色或黄色)+ 2H 2O +糖的氧化产物 在分子结构上,淀粉几乎没有,而蔗糖、棉子糖全无半俪基,它们均无还原性,因此它 们与Ben edict 试剂无呈色反应。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和棉子糖被蔗糖 酶水解,其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都为具有自由半缩醛羟基的还原糖,与 Ben edict 试剂共 热,即产生红棕色 Cu2 O 沉淀。本实验以此颜色反应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 用。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⑴ 蔗糖酶(样品W ):⑵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2、实验试剂⑴ 蔗糖酶液 沖门七穿实验报告 课 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指导老师: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含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 )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若函数 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 D .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 ≤1时,f(x)=x 2 ,则 f(2015)= ( ) A.-1 B.1 C.0 D.20152 4、已知函数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 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A. B. C.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 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10、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A.6 B.8 C.9 D.12 12、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那么的值是( ) A. B.- C. D.- 13、下列函数中,反函数是其自身的函数 为 A. B. C. D. 14、对于函数 ,令集合,则集合M为 A.空集 B.实数集 C.单元素集 D.二元素集 15、函数y=定义域是 A. B. C. D.

最新-酶与酶促反应教学设计

最新-酶与酶促反应教学设计 酶与酶促反应教学设计 酶与酶促反应教学设计 李培花  静待花开一生物学科工作坊 (作者简介:李培花,女,汉族,生于1986年,现任教于横山中学,二级教师。2009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特岗教师,2010年开始担任高中生物教学。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积极乐观,勤勉刻苦;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 一、教材分析 “酶与酶促反应”是苏教版“分子与细胞”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前面已学习已经认识了细胞的结构和物质基础,但没有接触细胞的代谢。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酶的定义和AT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深入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同时穿插实验的设计、实验变量的判断、实验设计的原则,并能简单分析实验现象,为下节课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做铺垫。 二、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回忆酶的定义和酶具有催化性实验,提出问题:酶具有催化性,那么它的催化机理是什么呢?它还有什么性质呢?进入本节新课的研学。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的“知识海洋”结合导学案的6、7内容思考:1、什么是活化能?2、PPT中曲线中的CA和CB的含义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酶具有催化的实质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时质疑:无机催化剂和酶都有催化性,那么谁得催化效率更高呢?接着让学生结合导学案8和PPT所示

内容,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尝试分析导学案9的曲线,师生总结得出高效性的实质和意义。其次开始讲述酶的另一特性----专一性,结合课本的“酶具有专一性”实验,设置问题,让学生探讨理解专一性的含义,最后以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温度得出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特性。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根据相曲线进一步理解酶高效性的实质。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导学案相关内容,尝试分析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并尝试设计实验。 3、将生物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资料分析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分析。 2、教学难点:酶的.高效性实质的理解,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分析。 五、课前准备 PPT、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旧知识导入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 章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已知p >q >1,0 B .a a q p > C .q p a a --> D .a a q p --> 2、已知(10)x f x =,则(5)f = ( ) A 、510 B 、105 C 、lg10 D 、lg 5 3.函数x y a log =当x >2 时恒有y >1,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22 1≠≤≤a a 且 B .0212 1 ≤<≤> B 、213y y y >> C 、1 3 2 y y y >> D 、1 2 3 y y y >> 6.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的 是 ( ) A . y = ln(x + 2) B .y =-x +1 C . y = ??? ? 12x D .y =x +1 x 7. 若a <1 2,则化简4(2a -1)2的结果是 ( ) A.2a -1 B .-2a -1 C.1-2a D .-1-2a 8. 函数y =lg x +lg(5-3x )的定义域是 ( ) A .[0,53 ) B .[0,5 3 ] C . [1 , 53 ) D .[1,5 3] 9. 幂函数的图象过点??? ?2,1 4,则它的单 调递增区间是 ( ) A .(0,+∞) B .[0,+∞) C .(-∞ ,0) D .(-∞,+∞) 10. 函数y =2+log 2(x 2+3)(x ≥1)的值域 为 ( ) A .(2,+ ∞) B .(-∞,2) C .[4 , +∞) D .[3,+∞) 11. 函数y =a x -1a (a >0,且a ≠1)的图象

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单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班级 姓名 序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0m >,0n >,0a >且1a ≠,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 A . ()m n m n a a += B . 11m m a a = C .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 D 4 3()mn = 2 . 函 数 log (32)2 a y x =-+的图象必过定点 ( ) A .(1,2) B .(2,2) C .(2,3) D .2(,2)3 3.已知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2, 2 ,则(4)f 的值为 ( ) A .1 B . 2 C . 1 2 D .8 4.若(0,1)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1 2 2lg x x x >> B .12 2lg x x x >> C .12 2lg x x x >> D .12 lg 2x x x >> 5.函数(2)log (5)x y x -=-的定义域是 ( ) A .(3,4) B .(2,5) C .(2,3) (3,5) D .(,2)(5,)-∞+∞ 6.某商品价格前两年每年提高10%,后两年每年降低10%,则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变化的情况是 ( ) A .减少1.99% B .增加1.99% C .减少4% D .不增不减 7.若1005,102a b ==,则2a b += ( ) A .0 B .1 C .2 D .3 8 . 函 数 ()lg(101)2 x x f x =+- 是 (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奇且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9.函数2 log (2)(01)a y x x a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 A .(1,)+∞ B .(2,)+∞ C .(,1)-∞ D .(,0)-∞

酶与酶促反应

【课标要求】说明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有机物。 【学习目标】1.明确细胞代谢的含义,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分析酶实验,辨别实验中的变量。 3.掌握酶的作用原理。 【重、难点】1.酶的作用。 2.酶的作用原理。 【新课导入】“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实验 【自主学习】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 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 。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实验:比较 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实验原理:2H 2O 2 。 二、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 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 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制: 化学反应活化能。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 条件下快速进行。 【合作学习】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H 2O 2在水浴加热、FeCl 3溶液中的______和肝脏研磨液中的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加速分解。 2.实验过程和现象 试管 编号 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 实验处理 H 2O 2分解速率 (气泡多少) 点燃的卫生香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导学案 课题: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 命制人:赵美琦

氢溶液检测 1 2 mL 不处理基本无气泡产生— 2 2 mL 90 ℃水浴加热— 3 2 mL 滴加质量分数为3.5% 的FeCl3溶液2滴 发亮 4 2 mL 滴加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2滴 3.实验结论:、无机催化剂和有机催化剂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要高得多。 4.分析实验变量 【课堂巩固一】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气泡速率 D.催化剂的种类 【图示】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课堂巩固二】根据下图填空。 (1)图中E1、E2、E3这三部分都是活化能,其代表使用无机 催化剂的是、不使用催化剂的是、使用酶作 催化剂的是。 (2)由E2>E1>E3可以看出,催化剂的作用本质 是,且酶相对于无机催化剂,降低活

最新高中生物-高一生物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精品

2018--2018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 4.1.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标导航 1.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知识网络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 ①温度: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适当升高温度能加速酶促反应,但过高的温度又加速了酶蛋白的变性。 ②pH:在一定的pH下,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此时的pH称为最适pH,高于或低于此pH,酶的活性均降低。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不同的酶最适pH是不同的。 (6)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三、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甲 乙

1.酶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 (1)根据两类催化剂催化H 2O 2产生O 2的多少判断酶的高效性 2H 2O 2――→H 2O 2酶2H 2O +O 2↑(气泡多而大);

2H 2O 2――→Fe 3+2H 2O +O 2↑(气泡少而小)。 (2)根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酶的专一性 蔗糖――→淀粉酶蔗糖(非还原糖) +斐林试剂→蔗糖+斐林试剂(无砖红色)。 (3)根据碘试剂与淀粉的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 淀粉+蒸馏水→淀粉+碘液→蓝紫色复合物(淀粉未被水解);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无蓝紫色复合物(淀粉已被水解)。 (4)根据温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温度:低温(0 ℃)→升温→最适温度(37 ℃)→再升温→高温(大于70 ℃) | | | | | 活性:活性低―→活性增高→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未变性―→未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已变性 (5)根据酸碱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酸碱度:过酸←酸性增强←最适酸碱度→碱性增强→过碱 | | | | | 活性:无活性←活性降低←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变性← 渐变性 ← 未变性 ―→ 渐变性―→变性 【例1】 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