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_以二者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视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_以二者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视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_以二者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视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_以二者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视

第25卷第5期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

□张华民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

210001)

收稿日期:2009-06-29

基金项目: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行政决策法治化问题研究》(08JJKT08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华民(1969-),男,安徽青阳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学、法治政府。

摘要: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行政决策法治化是

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实现和保障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即二者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二者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行政决策法治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本动力;价值追求中图分类号:D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5-0097-05

服务型政府建设自从在我国提出后就迅速经历了一段发展的兴盛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都频频行动、新招迭出。可是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明显放慢了步伐,各地措施少了,口号声也小了。笔者认为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外在动力减小和形式目标达到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的认识,从而在一些基本的操作性措施采取完以后,无法往深层次推进。本文从现代政府行政行为的关键环节行政决策入手,在分析行政决策法治化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内涵的基础上,认为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对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解(一)对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解

行政决策是政府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对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收集信息、拟定方案、作出决定的行为

过程。行政决策过程是一个有限条件下的行政自由裁量过程,而且行政决策结果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指导性,其影响往往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对政府行为和形象具有关键作用,所以行政决策法治化成为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也不例外。

要理解行政决策法治化,必须充分认识法治化的根本性和全面性。所谓法治化的根本性,是就法治化的本质而言的,现代民主政治提倡的法治应该是体现多数人意志的众人之治,而且多数人意志的表达是自由的、真实的,多数人意志的实现是理性的、规范的,法治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根本宗旨在于体现多数人的意志、保障多数人的权益,追求的是人类治理的根本价值,法治化的根本性意味着肯定法治的公益性、权威性。所谓法治化的全面性,是就法治化的范围和对象而言的,即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现象的法治化是指对涉及这一领域、产生这一现象的所有主体、行为、过程实行最大程度的法治,而不是对部分主体、行为、过程实行法治,同时对其他主体、行为、过程实行他治,法治化的全面性意味着推崇法治

——以二者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视角

97

Vol.25

No.5

的主导性、排他性。

基于对法治化的根本性和全面性的认识,本文对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解是: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实现和保障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拟定方案、作出决定、规范监督、责任追究等。

正确认识行政决策法治化还必须厘清行政决策法治化与行政决策制度化的关系。行政决策法治化不等于行政决策制度化,行政决策制度化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一种表象。行政决策法治化是一个政府组织下的多数人表达意志和实现利益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利益博弈和静态的规范颁行的统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核心内容是多数人的意志贯穿于决策过程并体现于决策结果,规范的颁行必须服务于这个核心内容,而且多数人意志表达和利益实现的程度是衡量规范正当性的首要标准。行政决策制度化不能涵盖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质内容,只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一种表象。只有能够体现多数人意志的制度化设计才有利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现,否则将成为行政决策法治化的障碍,甚至使行政决策由形式上的法治化走向实质上的专制化。[1]

(二)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解

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现代政府建设的目标,与其说是我国政府发展的理性选择,不如说是我国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期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不同程度的忽视了政府其他职能的发挥而提出来的,但这只能作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外在起因条件的认识,而不应该成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建设的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的思想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模式使政府不得不将其发展经济的职能强调甚至凌驾于其他职能之上,从而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相对于我国曾经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滞后、物质条件匮乏的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但长期经济优先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诸如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环境生态严重破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甚至出现矛盾逐步激化的趋向,政府公信力在经济不断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面临下降的压力,这些都使得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为了扭转这种倾向,克服这些问题,一个最直接的反应和因应措施就是重新调整政府职能体系,加大政府在社会领域的投入,通过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增加政府对公共产品方面的供给,以达到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等的协

调,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不难看出,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技术性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只认识到政府职能必须转变的现实需要,并没有深入理解政府职能转变中谁要求转变、由谁来转变、转变为了谁的问题,因而没有真正理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如果充分考虑到整个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走向民主化、法治化的过程,考虑到中国有着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考虑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那么,中国政府的改革和发展就不只是简单的职能体系的重新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转变政府理念、重塑政府价值、理顺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涉及政府建设基础的根本性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管制型政府职能的发挥和调整完全取决于政府的自我认识能力,且由政府自我主导和控制,并以维护政府的执政地位和权力存在为宗旨。而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应该认识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自全体公民,公民才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只是基于宪法规定、依照宪法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是公民实现权利的代理机构;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发挥和调整必须反映全体公民利益的要求,且由政府作为公民利益的代表者组织实施,并以公众权利的实现为宗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公众利益指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以多数公民认同的利益为表现形式;公共服务指的是私主体不能或不宜提供的、公民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服务;公众监督指的是由公众参与监督政府,政府的服务必须符合公众利益的需要才是正当、有效的,对服务的评价主要在于公众而不在于政府本身;公共责任指的是应当由私主体承担的责任以外的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责任。

正确理解服务型政府建设,就必须区分实质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某些形式上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如“方便型政府”建设和“笑脸型政府”建设。从建设的形式上讲,实质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没有具体的表现模式,公众的满意度是其建设好坏的惟一体现,而形式上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总会以某种显而易见的模式表现出来,如集中办公以方便公众、礼貌用语以取悦公众等等,建设的好坏通过政府自我考评来体现;从建设的本质上看,实质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与保障,公众权利的实现与保障是其存在和建设的基础和意义所在,而形式的

98

第25卷第5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的在于维护政府权威和形象、确保政府权力的运行和延续,建设的结果往往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空间上的距离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拉大;公众意见经常听取、存在问题始终难改。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上的一致性

根本动力是驱使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作用力,它产生于事物发展的起点、作用于事物发展的过程、趋向于事物发展的目标和终点。根本动力不同于一般动力,它对事物的发展力度、发展方向、发展效果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一般动力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其与根本动力契合的程度。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动力都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

1.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演进过程分析。封建社会条件下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决策法治化,因为专制的体制和官僚的理念使行政决策者不需要也不习惯于在体现民意的制度的约束下去行使自己的权力,否则无异于作茧自缚。况且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和环境相对封闭且沟通形式单调的社会构成在一定意义上对专制的治理模式有一种合理的依赖,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封建性会导致行政治理模式的单一,很少有中介的、社团的和杠杆性的治理手段可供选择,民意的表达也缺乏有效的渠道。行政决策法治化肇始于资本主义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获得解放并取得政权后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的发展,不仅倡导平等、自由的理念以塑造最优的资本发展环境,而且构建起符合资本发展要求的政府治理模式,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从根本上防止了封建专制政府死灰复燃。民主、法治决定了政府治理的性质,民主、法治的程度决定了政府治理适应资本发展需要的程度,所以民主、法治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丰富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要求。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得到主导性和全面性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的易变性和广泛性进一步凸显,与资本发展休戚相关的利益主体已有少数人普及至所有公民,因此,广大公民已成为政府走向民主、法治的最大推动者,公众有效的参与已成为促进政府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根本动力。

2.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现实需要分析。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

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2]我国更有学者指出:决策的失误比腐败更可怕。[3]行政决策权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权力,如何防止行政决策权不易被滥用、不产生腐败甚至绝对的腐败呢?行政体制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尽管重要但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现代行政决策必须反映现代社会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由国家本位或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发展的要求,从制度上保证广大公民充分参与行政决策,使公众权利的实现在公众有效的参与下得到落实,使行政决策在公众有效的参与下得以健康运作。稳定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稳定的基础是和谐,发展的重点是经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是政府行政决策的两大重心。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只有体现广大公众权利实现的分配才能保证最大的公平,只有满足广大公众权利实现的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任何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需要都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所以行政决策要反映公众权利的实现就必须有公众有效的参与,就必须走向法治化。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动力也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

1.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产生过程去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针对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及政府的“失效”症状,掀起了引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运用市场力量来改造政府绩效的运动。紧接着,日本、加拿大、荷兰、法国等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纷纷效仿,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些国家纷纷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口号,以通过“政府再造”来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重新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正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4]可见,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传统管制型政府出现弊端和“失效”症状从而使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的情况下产生的,政府自身提出“政府再造”只是一种表象,公众对政府信心的下降才是促进政府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动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决定了公众对政府信心的高低是一届政府能否存续下去的基础和关键,而公众对政府信心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使公众有效的参与政府行政过程,从而保证公众的权利得到真正实现。

99

Vol.25

No.5

2.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社会环境去理解。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首先是在政治制度相对民主、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提出来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这些国家的民众具备了良好的权利意识和充分的实现权利的物质条件,社会逐步完成了由个人专制向国家本位、个人本位进而向社会本位的过渡,代表社会公众利益成为政府存在和权力运行的最重要的合理解释和合法来源。政府机构自身的利益需要和政府由总人数中少数人组成的现实决定了政府不可能永远能自觉自愿地代表社会公众利益,也不可能永远能准确判断真正的社会公众利益所在。政府要保证对社会的正确领导、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就必须接受社会公众有效地参与行政过程,以适应社会公众权利实现和保障的需要,因为只有社会公众才能准确判断和正确表达社会公众的利益所在,才能使政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

价值追求是事物发展内在品质的需要和体现,也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标志于事物发展的终点。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追求都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

1.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内在品质分析。行政决策法治化内在品质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承认多数人的决策比个人或少数人的决策具有更大的正当性。无论从智慧、经验还是从决策的动机看,在现代公民社会,个人或少数人的决策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更大的智慧和经验的局限性和动机的自利性,只有多数人的决策才能最大程度上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制约,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二是承认多数人的利益比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具有更大的正当性。人类社会发展至现代,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的价值理念逐步被社会本位所取代,而社会本位价值理念的核心在于对多数人利益的肯定,行政决策法治化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才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其实,多数人决策与多数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多数人之所以愿意参与决策而且能够达成一致,就在于这样的决策有利于多数人的利益,同时,多数人的利益之所以能够得到肯定和保护,就在于多数人取代个人或少数人参与了决策。而这其中,多数人的决策只是手段,多数人的

利益才是目标、是价值追求。在现代社会,多数人利益的主要体现就是公众权利的实现。

2.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存在原因分析。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即原有行政决策机制不能适应现代政府管理的需要。无论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形成的小政府的被动性决策机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时期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形成的管制性决策机制,都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而使政府管理出现诸多缺陷甚至严重失误。而行政决策追求公众权利的实现这一社会价值的法治化决策机制使现代政府管理出现了转机和生机,因为,行政决策法治化追求公众权利的实现,不仅有力克服了个人利益最大化条件下行政决策带来的社会不公甚至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且最大程度避免了国家利益最大化条件下行政决策造成的国家发展与公民利益不协调甚至公民利益严重边缘化的不良后果,使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在追求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得以协调发展。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追求也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

1.从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属性去理解。专制型政府的产生主要是通过专制体制下的斗争或世袭,管制型政府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有限民主制度下自身绝对优势的存在,而现代服务型政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现代民主制度下广泛的公民选举。从公民选举政府的过程看,无论是选举制度的设计还是公民参与选举的意愿都是以最大可能的实现公众权利为出发和归宿,否则选举的意义就会遭到质疑,公众参与的热情就会十分有限。从公民选举政府的结果看,最后被公众接受并当选的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定是与选民在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上达到了最大的默契,即政府及其组成人员是以实现公众利益为其价值追求的服务型政府和公务人员。

2.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去理解。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代市场经济使经济生产活动逐渐成为由市场调节的自律的领域,政府逐步退出微观经济活动领域,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经济活动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律运行,政府只是作为市场失灵的弥补者,通过宏观、间接的层面和方式调节经济。所以,在市场经济相对比较成熟的前提下,政府能够相对独立于经济、社会领域,真正回归“公共”本位,综合各个不同阶层和集团的利益,以公共性为其制定政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价值追求,始终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也就是说,随

100

第25卷第5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现代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本质变化,由原来的专制、管制理念发展到现在的服务理念,即基于公众利益的实现和保障的价值追求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反,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前提下,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经济,经济生产活动无法成为一个理性、自律的领域,政府就不得不以直接的方式介入具体的、微观的经济活动,就不得不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代表公众利益,而且还会与民争利,甚至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俘虏。[5]

正是由于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加之行政决策已成为现代政府行政行为的关键环节,所以说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当然要真正使行政决策法治化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快公众参与制度化、利益团体多元化、

信息公开规范化、监督形式多样化、责任追究明确化等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华民.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论思考[J].天府新论,2009(2).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6.

[3]尹卫国.决策失误比腐败更可怕[J].领导科学,2006(9).

[4]徐丽朱.从国外政府改革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7(3).

[5]余世喜.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基础分析[J].暨南学报,2007(3).

责任编辑陈新建

Abstract: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one who represents public interests,offers public service,subjects itself to public supervision,and undertakes publi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7867075.html,w-governed decision-making is to enable the decision-making to represent the willingness of the majority and to fulfill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7867075.html,w-governed decision-making and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have the same motive and pursuing value.Their motive i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while their pursuing value is to realize the rights of th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7867075.html,w-governed decision-making is the key of pushing forward the building of service oriented government.

Key words:Law-governed decision-making;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basic motive;pursing value.

Law-Governed Decision-Making is the Key of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ZHANG Hua-min

(Party School of CPC Nanjing Committee,Nanjing,Jiangsu,210001)

101

严格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主讲人应松年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 依法行政从1993年提出来,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到现在有十年以上了。关于依法行政介绍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什么叫做依法行政;第二个就是依法行政是在依法治国的环境当中提出来的,所谓依法行政跟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三个问题依法行政包含着哪些基本的要求;最后简单介绍关于加强和健全行政监督机制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 什么叫做依法行政呢?有一些不同的提法,王钟一同志在国家行政学院给省部长研讨班上讲依法行政的时候,他说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法定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两方面。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这么一段话。从这段话来看,依法行政大概要说这么几个意思。 第一个,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去依法行政,所以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了,就是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因为这两个方面了,在国家公共行政当中,一方面希望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遵守法律;另外一方面就是行政机关作为一个管理机关,它也要依法行政。在依法行政内容上来说,主要是指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不是指我们要求老百姓怎么样遵守法律,老百姓如果不遵守法律的话,我们怎么管理等等。那方面的事情是重要,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是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因为是对行政机关的要求,所以依法行政按照钟一同志的说法,主要内容是治官、治权,治理官员、治理权力。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要把整个社会治理好、管好,首先应该把管理者自己管好,管理者首先要被管理,依法行政说的就是内容,治官、治权,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了解了治官,依法行政是治官、治权的,我们才能够抓住依法行政的核心所在。我后面讲到对依法行政的一些基本要求,说的也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不是对老百姓提的要求。 第二,依法行政的行政是公行政,不是私行政。 也就是说是管理公务公众之事,公共方面的事务,公共行政。不是,比如说我们机关内部都有行政处、行政科,这是内部事务的管理,这是私行政。这的行政指的是公共行政,是众人之事。 第二个意思还包括,行政狭义的说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但是现在全世界都把行政作为一种广义来了解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就是只要是属于公共事务方面的事情,都可以叫做公共行政。既然范围比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行政要广,有好多行政事务,公共行政方面的事务是有社会广义的,社会方面的,社会组织、行业组织这些机构、这些组织、团体机关。 《行政许可法》里面不是有一个,有一些需要为公众服务的、需要特别的技能、特别的信誉的这些人的资格、资质,单发一个资格、资质,这里的东西也是属于许可的范围。但是《许可法》里后面有一句话,这些资格、资质,获得这些

论行政决策的法制化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必要性 (3)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必然性 (5) 三、行政决策的拟定需求 (7) (一) 科学化水平 (7) (二)民主化水平 (8) (三)理性化水平 (8) 四、行政决策法制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10) (一)决策规范 (10) (二)信息公开 (10) (三)公民参与 (10) 五、行政决策法制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 (一)行政决策者观念陈旧,决策存在主观性、随意性 (12) (二)行政决策体制不完善,信息系统、智囊系统乏力 (12) (三)行政决策行政问责制不完善,对决策的绩效评估不够 (12) 六、行政决策法制的实施 (14) (一)培养行政决策者法治思维方式,加强决策民主 (15) (二)立法完善行政决策体系,实现科学决策 (15) 1、完善程序立法,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 (16) 2、科学的行政决策体系制度化 (16) (三)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评价法 (16)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在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行政决策的法制化所体现出的是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特征。法律对于政府的功能在于将行政决策的程序进行原则性与基本性的规定与监督,目的在于提高决策部门的程序意识,改变决策者与管理者的传统性思维,增强既定的法定程序的权威性。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所面对的是在转型期的过程中出现的利益与矛盾冲突,这就要求行政决策必须保持较高的、透明化的参与机制。本文就在法制范畴内的行政机关的政策制定、政策选择的信息等相关因素的研究,为行政决策法制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行政决策法制化利益冲突矛盾冲突政府智能决策选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考试答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和选项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具体选项! 1(单选题).(4分) 行政主体行使审批权的同时也要承担职责,体现了行政审批权的(C)原则。 A. 独立自主 B. 预防为主 C. 权责一致 D. 合法行政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2(单选题).(4分) 为破除部门利益的“一亩三分地”,增强工作主动性,国务院将加大(B)推动力度,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 A. 从内到外 B. 自上而下 C. 从外到内 D. 自下而上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3(单选题).(4分) 法无授权不可为,我国应编制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B)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A. 权利清单 B. 权力清单 C. 负面清单 D. 财力清单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4(单选题).(4分)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上(D)经济社会的发展。 A. 平行于 B. 领先于 C. 紧随 D. 滞后于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5(单选题).(4分) 我国政府要妥善处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要发挥(A)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A. 法治 B. 法制 C. 督查 D. 创新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6(单选题).(4分) 按照国务院要求,能取消的职能就要尽量取消而不放下,因为(B)的最终目标是要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 A. 简政集权 B. 简政放权 C. 冗政集权 D. 冗政放权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7(单选题).(4分) 行政审批主要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的(C)控制方式。 A. 事中 B. 整个过程 C. 事前 D. 事后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8(单选题).(4分)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在(B),标志着行政审批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A. 1998年 B. 2004年 C. 2000年 D. 2014年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9(单选题).(4分) 根据宪法,(A)是实施审批制度改革的主体。 A. 国务院 B. 企业 C. 地方政府 D. 社会组织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10(单选题).(4分)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B)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A. 经济事务

(完整版)建设服务型政府举措

“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 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行政决策考试题目及答案

行政决策考试题目及答案(A卷、B卷) 一、填空题(注:题目关键字词填空内容) 1、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是(决策观念)(决策研究) 2、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特征(决策思想科学化)(决策程序科学化) 3、古代行政决策的对象和内容(政治)(军事) 4、古代奴隶制、封建制的各国体制(君主制) 5、行政决策集团包括(年龄)(素质)(知识)(气质) 6、行政决策按所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 型决策) 7、优先决策方案步骤(筛选法)(归避法)(决策树法) 8、行政决策者个人素质结构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 9、行政决策执行过程(计划制定)(协调控制) 10、行政决策控制实施经历(确定控制标准)(实施控制) 11、行政决策方案类型、3钟(积极方案)(应变方案)(临时方案) 12、决策者、国家行政体系中层次划分(高层决策者)(中层决策者)(基层决策者) 13、行政决策反馈条件类型(对问题和机会的反馈)(对目标的反馈)(对方案的反馈) 14、行政决策法律责任类型(违宪责任)(刑事责任) 15、现代行政决策创造思维表现形式(想象)(灵感) 16、可行性决策方案、研究、分析(经济上的可行性)(行政上的可行性) 17、决策问题结构分为(结构优良问题)(结构适中问题)(结构不良问题) 18、行政决策国际环境包括国际(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 19、依据法定程序、授予而拥有行政决策者要素(主体) 20、现代行政决策评估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21、决策议程将决策问题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 22、决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政府议程) 23、行政决策抉择的任务,对各种备选方案(权衡)(比较) 24、决策议程模型分为(外在提出模型)(动员模型)(内在提出模型) 25、运筹博弈(人一机)(人一人) 26、行政决策拟定阶段、任务、针对决策问题依据(决策目标)设计实现目标 27、西蒙认为模式(协作)(决策) 28、行政决策评估5个(生产力标准)(效率标准) 29、系统工程在决策中的基本程序(系统分析)(系统决策) 30、决策问题、性质、领域(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31、行政决策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精神文明环境) 32、现代行政决策、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择优原则) 二、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方案:就是一个或一组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的行动准则,它规定了实 现决策目标的步骤、途径、方法。 2、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面临要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制定与选择行 动方案作出决定活动。 3、行政决策执行:指国家行政机关将决策中枢系统所输出的决策指令付诸实施,从而实现 行政决策目标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把决策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题及答案.doc

一、单选 1. 国务院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A. 2004 年 3 月 B.2004 年 4 月 C.2005 年 3 月 D.2005 年 4 月 2. 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年 B.3 年 C.4 年 D. 5 年 3. 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年 B.3 年 C.4 年 D. 5 年 4.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 依法行政情况 A. 镇 B. 县 C. 市 D. 省 5.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二、多选 1.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 A. 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 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2. 政府要加强()方面的立法 A. 完善经济体制 B. 改善民生 C.发展社会事业 D. 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3.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 合法的() A. 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4.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 凡是不涉及 ( ) 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 A. 国家秘密 B. 商业秘密 C. 个人隐私 D. 当事人不同意 5. 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 本级人民政府 B. 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 上级人大 三、问答题 1.怎样理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总体思路? 2. 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 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 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4. 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可编辑版】

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 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关键,是基础。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要建立“现代公共型政府”,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就是,加快推进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决策的法治化进程,以此的带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开展。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现实背景——行政三分制在十六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是我国致力于建设政治文明的一段论述。这34个字的深刻内涵在于,我国将按照二战后各国对“大政府”进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普适性管理模式,重新审视我们政府的职能定位,以此来指导和推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行政三分制”。有消息说,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已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各职能部委将再次合并。“行政三分制”的主要内容,是将行政管理职能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在相对分离的基础上,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其目标是建立“现代公共型政府”,在这一管理体系下,政府职能将从全能型转为有限型,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从人治行政转向依法行政,从“部门性”转向“公共性”。加强决策机构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单独提出,已充分体现

党和国家对决策这一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关键环节的高度重视。在对决策正确性的各种促进方式的不断探索中,继民主化、科学化之后,又提出法治化,依照法定程度、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决策,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要求——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方法、内容和标准上,都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交融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尽快地提高法律素质就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因为: 一是领导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过去几十年在封闭条件下进行领导工作。而现在县、市以上领导干部经常要在国内、国际范围内进行活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同国际间的联系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国外资金,处理各种涉外关系,都离不开法律和国际惯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具备一定法律素质,不懂得国际交往规则,在对外交往中就难以赢得主动,获得成功。二是领导内容发生了变化。全党工作重心已从过去的搞阶级斗争、搞政治运动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还是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法治的市场经济是不能健康发展的,没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也是难以驾驭市场经济的。三是领导对象发生了变化。现在领导干部的对象呈多元化,各种经济实体都具有独立法律地位,不象过去那样单靠行政命令就可以随意调动和指挥,只有法律才能真正规范和引导其行为。在公民中,那种对权力的服从,已更多地转变为对法律的遵守,法律在人际关系协调中作用越来越大。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法律素质,在这方面落

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正文】 2004年,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首要目标:“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简化公共服务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 [2]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更是直接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 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 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既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首先,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其一,市场竞争要求政府为企业和各种经济组织提供或组织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要承担种种社会职责,如为其职工提供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疾病、生育、工伤及养老保险,等等,即企业办社会。而要搞市场经济,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

府就必须为企业减负,为企业提供或组织提供各种相应公共服务,为各种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其二,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政府解决市场竞争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问题,以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任何市场经济的运作,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都会带来正面的效率和效益,但也都可能产生各种负面的社会问题,如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收入不均、贫富分化、物价波动、通货膨胀,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对此,政府除了对经济和社会实施相应规制外,还必须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提供廉价有效的解纷机制等。否则,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就无法保障,市场将无法正常运作。 其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民主政治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第一,公民权利观念的增强要求政府变“管理者”身份为“服务者”身份。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民主政治不发展,公民权利观念薄弱,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均体现出一个“管”字,其处处以“管理者”自居。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的权利观念日益增强,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不得不逐步放下身段,主动或被动地以“服务者”身份面对相对人;第二,公民纳税人观念的增强对政府形成了为纳税人服务的压力。在计划经济时代,公民很少私有财产,从而也很少纳税。那时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私有财产越来越多,各种税收也相应增多,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公民个人和企业的税收。政府花的钱既然直接出自纳税人之手,其自然就得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也自然能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为其服务;第三,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民结社权、话语权的加强进一步确立了政府的服务地位。我们在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不重视民主政治,对公民结社权予以了诸多限制。公民不能根据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法治政府》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第二框法治政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 (2)理解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4)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政府能够成为法治政府。 【科学精神】 通过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具体学习,明白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 【公共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感悟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法治政府。 二、讲授新课 法治政府(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方面,纲要规定了一系列措施,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以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近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减少1000多项,“建设服务型政府”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一项项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还大幅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考试答案)(之一)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00分)(之一) 1.当发生下位法和上位法发生抵消冲突的时候应该依据()做决定。( 2.0分) A.下位法 B.上位法 C.法院的最终裁定 D.案情的具体情况 我的答案:B答对 2.国务院要求行政决策要履行的程序是()。(2.0分) A.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 B.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 C.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 D.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 我的答案:A答对 3.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方略落实的关键。(2.0分)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依宪治国 D.以道治国 我的答案:A答对 4.下列活动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2.0分)

A.区政府机关派人到市场购买办公用品 B.公安局根据业务需要对机关处室重新调整配置 C.交警队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暂扣驾驶证 D.仲裁机构对民事纠纷作出裁决 我的答案:C答对 5.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纲要明确了要用()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分)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我的答案:B答对 6.2008年国务院发布加强县市依法行政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经历了( )改革。(2.0分) A.三次 B.六次 C.八次 D.十次 我的答案:A答对 7.当发生下位法和上位法发生抵消冲突的时候应该依据()做决定。(2.0分)

B.上位法 C.法院的最终裁定 D.案情的具体情况 我的答案:B答对 8.下列活动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2.0分) A.区政府机关派人到市场购买办公用品 B.公安局根据业务需要对机关处室重新调整配置 C.交警队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暂扣驾驶证 D.仲裁机构对民事纠纷作出裁决 我的答案:C答对 9.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方略落实的关键。(2.0分)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依宪治国 D.以道治国 我的答案:A答对 10.郝劲松诉国家林业局假虎案、法大博士诉广电局“色戒”案,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醒广大公务员要增强()的意识。(2.0分) A.依据合法

推进依法行政_建设法治政府[_演讲稿]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沈开举 (2009年5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999年3月15日现行宪法第三次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这表明我们国家决心与人治决裂,走法治之路。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落实宪法的规定,1999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2004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8年5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这是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法治政府和宪政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必将对我国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一、法治、法治政府的内涵 (一)法治 【作者简介】:郑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1.法治。 所谓“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或法律至上。它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严格的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民主制度、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公民权利保障与公共权力制约等几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澄清观念上的盲区与误区,是当前顺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认识基础与前提。 2.法治与法制 法治并不等同于“法制”,也不仅仅只是“依法管理”,或是什么“管民”、“治官”的问题。我们过去较多的使用“法制”一词,现在则使用“法治”一词。这也就是学界通常所说的“刀”治与“水”治的问题。从1999年宪法修正案开始,我国官方和学界开始使用“水”治,我们今天讲的法治政府的“治”也是“水”治。“刀”制主要是制度之制,管制之制,工具之治。并不强调法律至上、民主内涵、良法之治、治官限权和保障人权。二者产生的政治哲学基础不同,理念不同,前者产生于暴力国家观,后者产生于契约国家观。1999年宪法修正时,将十五大的新提法入宪,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 贡献,也表明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信念。 3.法治与人治 人治与法治并不是绝对的,人治也不能绝对排斥法,法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题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题 一、单选 1.国务院于(A)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A.2004年3月 B.2004年4月 C.2005年3月 D.2005年4月 2.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D)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3.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A)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4.(B)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镇 B.县 C.市 D.省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B)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二、多选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ABCD)。 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2.政府要加强(ABCD)方面的立法。 A.完善经济体制 B.改善民生 C.发展社会事业 D.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3.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AB)。 A.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4.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凡是不涉及(ABC)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当事人不同意 5. 政府部门每年要向(AB)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上级人大 三、问答题 1.怎样理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总体思路? 2.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4.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5.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6.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市政府《xx市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区依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主要目标。以国务院《纲要》及市政府《xx市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为时间节点,到20XX年年末,2/3的政府部门、1/2的街道(园区)基本实现法治政府

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到20XX年年末,所有政府部门、街道(园区)全面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即,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规范、协调、透明、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效能、行政执行力、公信力明显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基本实现,行政决策水平明显提高;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比较完善并规范运行;行政监督机制比较健全、资源有效整合、效能明显提高;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能力和水平被社会基本认可;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基本满意。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3、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建立完善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增强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重点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抓好新建社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以及互联网等管理;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 【摘要】:众所周知,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1】标志着我国从主要依靠政策行政向主要依据法律行政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实行法治,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普遍选择;法治政府也是人类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逻辑,是我国依法推进的必然结果。虽然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离法治政府的目标还相当的远,为此,什么是法治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进程中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学者们对法治政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法治政府做出了多种界定。其中,社会主义的法治政府的标准是:法治政府是指政府权力来源于法律,政府的运作和政府的行为都受制于法律,它包括以下几个价值要件:一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在于政府受制于法律,二是法治政府要求体现实质正义,三是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机制在于司法审查,四是法治政府要求政府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2】 二、法治政府的主要内容 1.加快行政运行法律的制定,建立和完善行政运行的法律机制,建立现代行政 程序,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监察,主要有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 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 3.政府职能部门要增强法制观念,出台政策要符合法律法规,用成熟的法律制 度规范行政权力,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使搞腐败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三、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我国的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2004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法治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法治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要在制度上完善,健全行政执法监管体制,实行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了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接下来由给大家介绍了法治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喜欢对大家会有帮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改革开放30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和保障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七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充分认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当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社会治安、资源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触及

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形势的要求和人 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需要建立一套反映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得到有效执行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要求政府规范运作,依法办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再一次证明,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依法办事。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国务院依法采取各种应急处置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地震灾害引起的严重危害,及时发布并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依法解决因地震灾害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为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依法行l政、建设法治政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服从 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着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及时转化为国家意志,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行政管理学》-行政决策民主化及其保障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19.9) 《行政管理学》 主讲教师:沈亚平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传统时期的行政学与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学互补性分析 2.县域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 3.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放管服”改革问题研究 4.新时期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分析——以ⅹⅹ省(或县)为例 5.本单位领导方式及其效能分析 6.行政决策科学化及其保障——以ⅹⅹ行政决策为例 7.行政决策民主化及其保障——以ⅹⅹ行政决策为例 8.行政决策法治化及其保障——以ⅹⅹ行政决策为例 9.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0.基层行政领导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11.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12.新时期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路径 13.如何在行政执法中体现公平正义 14.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对完善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 15.行政领导授权及其对调动部属工作积极性的实证分析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3.论文字数为3500字左右; 4.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5.论文相关要素要完整无缺,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正文、脚注、参考文献等。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行政决策民主化及其保障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履行各项政府职能的基础,而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着眼点。有关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已经研究了多年,虽然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相比,我国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我国行政决策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国情作为立足点,那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决策体系是实行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根本保障。 行政决策时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政策制定和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如何高效地市县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何保证政策达到效果最佳和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是各级公共行政组织和行政决策者必然面临的难题,也是行政决策发展的必由之路。 1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选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