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日报四论

人民日报四论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等重大问题,明确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一个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基本国情、历史演进、经济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浴血奋斗,结束了“人民五亿不团圆”的局面,形成了“万方乐奏有于阗”的盛况。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选择,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伟大成果。

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坚定不移地践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政治方向上,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工作主题上,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精神纽带上,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在民族关系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它创造了处理民族问题的崭新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优越性。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新形势下,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挑战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抓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个关键;对各项具体政策,要区别情况、准确把握、积极完善、稳妥实施。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顶层设计缜密了、政策统筹到位了、工作部署稳妥了,就能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的福祉,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我们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就越需要汇聚全民族的磅礴之力。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好、完善好,将其优势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的奋斗史,深刻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向和路径,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注入了思想能量、提供了重要遵循。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历史深刻表明,中华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改革开放36年来,正是有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才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中华民族才能够从容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思想基础的根本所在。

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既要着手做好民族团结各项具体工作、不断创新载体和方法,又要着眼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解决民族问题,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不仅要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

人心相聚,根本的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而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更是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这种同宗同源的文化和价值渊源,是加强文化认同的丰厚土壤。不断深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会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明天。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磅礴力量,共同推动实现13亿人民的伟大梦想。

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应各族群众新期盼”,“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优势,明确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部署、重点任务,为我们加快民族地区奔向

全面小康的步伐,提供了正确方向和行动指南。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应看到,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现实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既表明了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和特色,也充分说明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多做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的事情,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

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既需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也需要民族地区发挥特殊优势,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民族地区的发展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须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抓好了这些重点工作,就能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很关键。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从而让各族人民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放任自流等态度,要更加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从而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我国彝族地区流传一句话:昔日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现在,加快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深化改革的浪潮激荡人心,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谱写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未来。(来源:《人民日报》2014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就如何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新的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到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红军长征途中,在通过彝族地区时就明确宣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刘伯承同志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传为佳话。新中国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启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

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充分表明,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党的领导都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情况那么复杂困难,党派去的干部也不多,有的一个县十几个人,为什么能迅速打开局面?就在于我们有正确的政策,有忠实贯彻执行这些政策的干部。今天做好民族工作,同样要靠好干部。在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形势复杂、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只有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要注重发挥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条件差,工作任务重,各族干部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更多,对这支干部队伍一定要倍加关心爱护。“人心齐,泰山移”,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同心共济、拧成一股绳,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最直观的感受来自身边的党员、干部,来自常打交道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民族地区务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锻造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境界。(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2日)

相关文档